培训机构双十一活动:从徽商的兴衰看儒家文化的局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7:51

从徽商的兴衰看儒家文化的局限

多维名博杨子先生,最近发表了一篇大作,题为《中国崛起的文化背景》。我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文化确实是兴国之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在中国思想界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受其长期熏陶和浸染,尽管历经几次坑儒,以及后来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近代的文革浩劫,但中国人已经从根本上,也就是从思维和行为上,都产生了一种习性,这种习性深入骨髓,而且代代遗传。

可以预知,这个论题肯定会遭到众多热爱国学的同胞,尤其是儒学专家们的严辞批驳,他们会说:你才懂多少儒学,竟敢如此狂妄、大胆?!是的,我承认自己的薄学和不才,我也不否认儒学有其精髓所在,若谈其几千年的博大精深,我不也是每每引以为傲!如此“数典忘祖”,又何尝不令我痛彻心扉?!世界是在理性中发展和进步的。站在世界历史范围的角度来进行对比和分析,我的脑海里充满了羞愧、纳闷和不解。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若群星的古代文明,泱泱960万平方公里 的富饶疆域,超过世界四分之一的万物之灵,为什么至今还在步人家 一 百多年前的后尘?甚至还裹足不前!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已经G2了嘛,你还在信口雌黄!我相信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这个G2是靠什么累积起来的,它到底能反映出多大的国力?为什么美国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在我们的家门口示威?!我们一直以礼仪之 邦自居,但我们的面目,为什么在世界各地遭到那么多的诟病?这些,难道不都是令整个民族集体思考的问题吗!事实胜于雄辩,强调任何客观因素都是苍白的托 词,因为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在商业化的今天,经济的作用备受世人倚重。30多年前,中国人从政治斗争的阴霾中猛然醒悟,步履踉跄地“摸着石头”闭眼加入了发展经济的潮流。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使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迅速逆转。由于绝对的落后,这种突飞猛进式的超常速度让国人亢奋,也让世界大大惊奇和恐惧。人们常说,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但文化毕竟还是根本,因为文化指导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准则。若文化与社会活动严重脱节,重重的社会矛盾是可想而知的。目前中国社会所发 生的问题种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不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有人把这一切统统归咎于制度原因,其实是不完全的。制度是一个方面,但根子还是在文化 上。这就是台湾、韩国民主化后,为什么依然存在总统和高比例腐败的原因所在。当然,台湾和韩国已经分别进行文化更新很多年了,与今天的中国是不可同日而语 的,尽管腐败大于其他民主国家,但相对中国显然要好很多。所以,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不论什么党当政,现有的问题照样存在,甚至更严重。无论“新瓶”多么精彩漂亮和先进,只要里面装的是一成不变的“旧酒”,其“酵”果是一样的。“物理变化”只能是“形”的改变, “化学变化”才能带来质的转换!所以,儒家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乃至崛起的主要瓶颈之一!

一个拒绝真理的文化,不可能有多少“天理”的光芒,这也是中国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原因所在。尽管老子和墨子曾经有过对“道” 的探索,但却在历史长河中被儒家文化强大的浪潮淹没的无影无踪。近代出现的陈寅恪与顾准更如昙花一现,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过。实际上,儒家思想中 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君君臣臣子子”等“道德”观念,说白了都是家天下的“私道德”。这些道德,是从根本上违背和压制人性的,归纳起来,无非就是 提倡人治,拒绝法治,维护专制,反对自由和平等,这也是儒家思想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和各级官僚青睐的主要因素。儒家思想还有一个主要弊端,那就是体现的官本文 化,“以官通贾、以贾求官、亦官亦贾”,正是这种糟粕,害惨了整个中华民族!“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十年寒窗,殊途同归,目的就是中榜做官,因为做官可以拥有“黄金屋”, 可以得到“颜如玉”。这种教化,在我们的古典和现代名著等各类文艺作品中,比比皆是。当然,现代的中国人显然比古人更聪明,“学”和“仕”已有了更多的延伸,学的途径也灵活多样,不需要像我们的祖辈那样傻傻地十年苦读。如眼下人们热议的“学历门”事件,就是很鲜活的实例。

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世界的认识上。儒家的世界观是向后的,缺乏认识物理世界的能力,没有方法论,也没有探索自然界的远见和勇气。而西方的世界观是朝前的,这种差别在今天的中外影视作品中也可窥一斑。中国的影视着重于历史的回顾,内容多是权谋、市井之术以及江湖恩怨,很少如西方影视中“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乐观进取思想,也没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

中国的整个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以儒家文化一以贯之的封建历史。在这种封建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商品经济,只能是以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经济见长。历史上的几次辉煌时期,如春秋战国、唐宋和明清时期,都是在当时世界生产力水平都不发达的相等条件下创下的。儒家思想有其精髓所在,否则不能解释中国过去的辉煌历史。除了“仁义”之外,“勤”和“俭”可能是儒家的另一个精华,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作用,才有了这些显赫历史。据说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GDP总量一 度占世界总值的80%。清乾隆年代,西方开始工业革命,一些资产阶级思潮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中国。在整个世界都面临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中国由于受儒家顽固的封建保守思想桎梏,生产力不能应时发展,商品与市场随之发生剧烈冲撞,经济形势一落千丈,很快就被西方世界远远抛到后面。这个过程可以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几个著名商帮的兴衰轨迹上得到证明。如名噪一时的徽商(安徽徽州商帮的简称),就是最典型的实例。

位于安徽黄山西南麓的宏村和西递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杰出地域文化-徽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已收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徽商是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结成的商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实力与晋商相抗衡,崛起于明朝陈化、弘治年间,清道光后逐渐趋于衰败。前后约600年历史,但称雄中国商界达300余年,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据有些史料记载,当时仅徽州盐商的总资本,就可抵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所以有“富可敌国”之说。徽商的活动范围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 辽东, 南到闽、粤,甚至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当时全国各商团之首,所以又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可是,实力如此雄厚的徽商,为什么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继续向前发展,再度成为近代工商业巨头,却相反走向崩溃呢?

一般来说,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金、商品、市场以及地理环境等几大因素。如上所述,人力、资金、地理都不是徽商衰败的原因,主要因素应该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徽商的神,而徽文化秉承的是儒家文化传统,所以,徽商又有儒商之称。徽商的经商理念很保守,不懂得现代化工商业再生产的效率概念,在政府政策这个大环境已经在悄悄改变的状态下,加上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他们不但没有及时改变投资理念,而是继续保持传统的自然经济投资形式,如购置房产、兴造奢靡性消费场所、修建宗族寺院等。所以,是文化的局限性注定了徽商的衰败!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居民多为移民,主要来源于历史上的晋室东迁和宋室南迁。为了逃避战乱,中原一些有名望的士族,纷纷迁居此地。在世世代代的繁衍不息中,这些封建士族阶层,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并形成了这种地域性很强的徽文化。徽文化非常注重教育,尤以儒家为基础的程朱理学思想作为文化主流,在思想、文化、饮 食、民俗、语言和建筑上(历史上有名的徽派建筑),都有其非常完整的体系。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是徽商取胜一时的法宝之一。徽文化是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和强大而发展与繁荣的,所以,封建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由此,徽商这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紧紧依附于封建机制上的。商儒结合、官商结合、乡团、亲谊等封建性表现非常突出,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历史有其局限性,徽商的衰败有其主客观原因,但历史前进了两个多世纪后,为什么今天的现状竟仍然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