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怎么上热门:检查你的情感账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48:56
检查你的情感账户
吴伯凡 2009-07-20 17:43:45
看似对立的东西往往暗中遵循着同样的机理,商业与宗教在最终的逻辑上恰恰是一致的——投资与回报。不同的只是回报的种类、周期和大小。任何投资都面临着风险,即回报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相对的确定性,找到对于回报的最终承诺,即契约。基督教圣经(《新约》与《旧约》)里讲的,都是人神之间的这种“契约”。佛教也相信一种无时、无处不在的计算法则,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投资”,人的境况都是人此前行为的回报(善报或恶报)。
在现代社会中,基于宗教的价值观无一例外地遭到颠覆或挑战。种种看不见的投资回报体系都被认为是子虚乌有的。人们只相信“看不见的手”——市场。在市场中,得以通行的似乎只有看得见的、纯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和纯商业的交易。
大量证据表明,这种认为市场无所不能,伦理在其中无立足之地的观念不过是一种新的迷信(市场迷信)。如果投资和交易都要在排除不确定性后实现,那么大量投资和交易就只能搁浅,甚至根本就无法开始。这一点亚当.斯密早就看到了:没有道德情操(共同遵守的、非成文的契约),许多交易都无法进行。
浅近的功利主义看似与商业相通,其实格格不入。因为它在追逐浅近利益的同时忽略了大量隐性而关键的投资回报,忽略了组织和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无形而巨大的资本,忽略了信任缺失条件下巨大的交易成本以及市场的低效甚至失灵。如果一个人(或企业)为了规避风险,用简单直接的交易替代一切有回报周期的投资和储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自己置入这样一种高风险境地:一旦出现支付危机,他就会告贷无门,没有任何可以通融和周转的空间。这种风险和危机不仅表现在财务上,而且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人际关系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人情支付危机”。在社会和组织内,人与人之间除了存在着显性的社会契约和组织契约,还存在着一种常常被信奉功利主义的人所无视或轻视的隐性契约关系。这种不成文的契约不可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订立,它是在长期的、非正式的交往、交易中不断累积的一种不成文的“备忘录”,一种无需借助明确语言来表达的“无言的契约”,即默契。一旦你遇到支付危机,这份不成文的契约会兑现积累起来的承诺,帮助你应对支付危机。正是由于这种契约具有积累性、成长性的特点,有人(如柯维)把它称为“情感账户”。
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带领、激励别人走向未来(正如管理者的职责是如何让人做好当下既定的事情),他自然总是面临着“支付危机”,因为下属跟随他其实是一种回报和回报周期都不确定的投资,而不可能是简单直接的交易。领导者只能用不确定的未来回报向下属“支付”报酬。下属认不认可这种支付方式,取决于领导者的情感账户里是高储蓄还是透支。
上一页1 2下一页【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09-7-20/HTML_H1FDRXMBNH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