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游戏:心理学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34:08
你注意过骗子在说谎时总不愿意和你眼神交流吗?你注意过他们骗人时往往肢体僵硬,坐着的时候会把双手放在大腿上,站着时则经常把手插在裤兜里吗?你注意过他们在说谎时总是喜欢摸鼻子、抓背、搔耳朵或揉眼睛吗?如果你没注意到,那么一定要和朋友玩一次杀人游戏,仔细观看那些有特别多小动作的人,多半他们就是杀手。     其实,我们的手指、手、手臂、腿以及其他动作,都会泄露我们内心真正的情感。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时候会暴露信息,但是却没有想过,当你刻意关注于身体所发出的信息时,其实你已经暴露了你说谎的真相。     《看谁在说谎》的作者大卫·李柏曼是位心理学博士,他在美国被称为“专家中的专家”,有此殊荣,是因为他自创了“神经官能分析”疗法,可以通过微小的细节来辨识骗子的谎言。比如说,他分析得出,人们在说谎时手与身体的接触可能只限于脸部和喉咙的范围,不可能出现伸展的开放手势;还有比起诚实的人,说谎者总喜欢回答问题,不愿意提出新问题等等。由于大卫·李柏曼的谎言识破法则太过精细,他所介绍的技巧被FBI间谍培训课、美国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和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以及公司使用。     谎言识破宝典变人际沟通法则     《看谁在说谎》打出的口号是“如果无法阻止别人说谎,那就学会永远不上当”。当然,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诸多的技巧,如何寻找“欺骗的线索”,如何轻松玩转骗子的“心理游戏”,如何认清“行家的骗局”等等,但是在学习破谎技巧的同时,其实大家不妨通过这些技巧,学习如何提高沟通能力以及处理自己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面。如果你仅仅希望通过这本书,全面研究如何发现谎言,借以想控制他人,威胁他人的话,恐怕就与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所以,编辑认为与其把该书作为破谎宝典,不如换个角度,将它看作是有效沟通指南。如果你抱着这种态度去阅读,就会怀着有趣的心态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有些无伤大雅的骗人小伎俩似乎也变得没那么令人讨厌了。     欺骗的线索     ◎线索1: 身体不会说谎     当某人在说谎或有所隐瞒时,他的手势会比较少。坐着时他可能把双手放在大腿上;站着时他可能把手贴在大腿两侧。他也许还会把手插在口袋里,或双手紧握,而手指蜷向掌心;完全伸展的手指往往代表“坦率、真诚”。     ◎线索2: 潜意识的隐藏     当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或陈述一件事时,把手往脸上放,通常表示所言不实。如果他在说话时用手捂住嘴巴,那就表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些动作起着遮掩的作用,他企图隐藏真相。     ◎线索3: 藏起的手指     一个说谎或有所隐瞒的人,很少会用手指着别人或指向空中。这种手指上的动作,代表坚定的信念、权威的论点。一个立场不坚定、所持论点经不起推敲的人,是不大可能做出这种动作的。     ◎线索4: 设置屏障     想要知道一个人对一个话题是否感到自在,可以很容易地从他参与讨论的开放程度看出端倪。当他放置一个物障隔在你们之间时,意思是不想谈这件事。这也代表欺骗或企图遮掩。     有这样一个老工程装修办公室装修 别墅装修板:每当下属向他报告有关劳工纠纷、产品瑕疵等令人不舒服的问题时,老板就会把咖啡杯放在他们之间的桌上,然后无意识地把桌上所有的物品排成一排,作为“楚河汉界”。     ◎线索5: 骗子不发问     高明的骗子可能精通于回答问题,好让自己取信于人。但是,就算他的骗术再高明,也会因为没有适时反问对方而露出马脚。说谎的人之所以不会发问,是因为对他来说,这场对话并不真实。毕竟,他对你说过什么并不感兴趣,而只想取信于你。     ◎线索6: 最快速的释然     仔细观察,当话题转变的时候,他是否变得比较开心?甚至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或发出不安的笑声?注意他的姿势。他是否显得更加放松,更少防备?他的情绪转变得多快、多戏剧化,显示了前一个话题如何令他不安。切记,心虚的人想要改变话题,清白的人总是想要继续讨论。·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       . 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       . 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       .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 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 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         . 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          .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 克林顿I did not have sex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oman,Ms Lewinsky 而不是用的 didn‘t,还有that woman,这是为了刻意拉开距离。        .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 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         .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 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 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 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 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       . 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       .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 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       . 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
 一下叙述几乎都出自美剧《lie to me》,摘录自“舞在足尖”博客,觉得这种东西不完全对、不完全适用每个人、也不需要我们都明了应用,但确实很有趣,特地摘录——    ·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       . 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       . 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       .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 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 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         . 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          .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 克林顿I did not have sex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oman,Ms Lewinsky 而不是用的 didn‘t,还有that woman,这是为了刻意拉开距离。        .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 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         .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 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 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 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 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       . 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       .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 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       . 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心理学是个好东西      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心理学,有很多收获,无论是对生活的理解,还是个人素质的提高。但是从更深刻的变化来说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心理学强化了我内省的习惯。虽然因为学习哲学的缘故所以一直有内省的习惯,但是学习心理学让我增强了这种意识,或者说更加坚定了从内省当中可以获得更多洞见(insight)的信心。其实心理学当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他人内省的结果。比如弗洛伊德的理论,比如心理咨询当中的认知疗法当中的ABC理论,再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甚至是主流的认知学派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是一种对自身认知加工过程的“内省”。天天学习别人的内省,自然耳濡目染,习惯了用内省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其次,心理学的具体只是让我拥有内省的工具,成为我通过内省获得洞见的保证。其实谁都会内省,即使主动内省其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别。学习了别人的内省结果和过程,一方面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对自身状态更准确的把握,再者就是可以很习惯的进行更严谨的内省过程。这三点对于内省的结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想要好好考虑一件事情,却无论如何也理不出头绪,一方面是没有更好的理论去把握复杂的现实,一方面是抽象程度不够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再就是没有形成条分缕析的习惯去梳理问题。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本身就是精英的思维的产物——来进行锻炼。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了,即使是哲学也由于过于抽象在现实生活反而变得一无是处了。     我有一位同学向我抱怨他自己的一个缺点——对陌生人很冷漠,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比较“尖刻”,说话丝毫不留情面,尤其是当他说到别人痛处的时候更是让情形变得很尴尬、很糟糕。于是这就把这当作一个“适应”问题呈现给他。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很了解,是共患难的好朋友,所以我就替他“内省”。一开始的时候我会想:虽然可能在冲突当中别人也有错误,但是有些问题都不是能够放在明面上说的,是别人的“忌讳”,A君不应该这样。所以情况会变得那么糟糕大部分是A君的错,不是别人的错。所以以后A君要改变这种习惯。看起来认识得已经相当清楚了,可是A君就能够改变行为了?不会,以后这种错误还会再犯。这会让A君很苦恼,也很无助。这个时候我就需要提供更多的洞见来挖掘A君这种行为习惯的根本原因了。首先,这个问题的特点是:认知上有所认识,但是改不了的实际的行为。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模式”。这算是个专业名词吧。有了这个概念在头脑当中,我就知道这个问题不是A君认识上有了觉悟就能改的。那么怎么办呢?还好早有心理学家思考过这类问题。行为模式的形成大部分是在童年期形成的(不是弗洛伊德理论),因为那个时候更多的受到父母“行为塑造”过程的影响。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通过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来巩固自己的行为。通过和A君的交流发现,他在小学的时候,会被人欺负。一般他打不过那个人,只能在言语上冒犯他(书面语挺麻烦的)。只有当A君触到那个坏孩子的痛处的时候,那个人才会很生气,甚至气哭了,虽然A君还是会挨打,但是他心里却很痛快。A君就这样从精神上弥补躯体上的创伤。于是每次和坏孩子打架的时候A君就揭那些人的伤疤。在初中的时候,大家不再动手打架了。但是当A君和别人发生言语上的冲突的时候,A君还是能在攻击别人的痛处当中获得快乐。比如说某个人很“胖”,说某个人“傻得可以”等等。这些都是其他人很在意的东西,所以一说出来,那些人都会有很难受的表情,这又让A君“很快乐”,行为模式因此受到了“强化”A君自己说平时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并不在意这些问题,可是就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脱口而出”。现在看来,这些话真的很伤人。但是毕竟“行为模式”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起来了——通过指明别人的伤处来保护自己。这些想法其实都源于我在心理咨询当中学到的“行为主义”观点的基本思想。而“行为主义疗法”也为我提供了改善A君这种“缺点”的方法。什么呢?“强化积极行为”。就是说我建议如果A君能够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不去说别人的痛处,那么就奖励一下他自己,比如可以买一瓶康师傅冰红茶。其实最好的方法是让第三者来强化,但是这种问题只能靠A君解决,只好如此了。至此,我获得了对这个问题更深刻的东西,A君也有了新的认识,有了一套更好的方法,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心理学的知识。       学习心理学的好处还有很多,想到多少写多少。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