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使用手册:杨村彬执导昆剧《蔡文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19:39

杨村彬执导昆剧《蔡文姬》

 鲍世远(文汇报2011-12-23第八版)

        今年是导演、剧作家杨村彬先生百岁诞辰。我想起了他执导昆剧《蔡文姬》的情景。
    
       杨导创作态度素来严谨。他研读剧本后说:“这是一部具有深厚诗情画意的民族团结的赞歌。这个古典风格的题材,用昆剧艺术来表现,就应当追求历史感与昆剧传统表演风格的完美结合,使整个演出具有古朴凝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对这个戏的基调,他已成竹在胸,就是:以秦砖汉瓦古朴凝重的风格,营造时空自由的戏剧场境。
    
    他设想,第一幕大幕拉开,首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汉代塞外图,荒凉辽阔,残雪未消。再往远处眺望,可见淡色纱幕后方,几株苍松挺立,宫阙依稀可见。这主要是为了烘托前景,而整个舞台只陈设典型的案几、坐垫、屏风。陈设愈精简,舞台的空间就愈宽广,可给角色以更多的活动天地,留给观众以丰富的想象。
    
    对人物的诠释,杨导说:“蔡文姬是饱经沧桑的一代才女,如果用传统正旦演法,恐怕不能表现她的气度,需要借鉴其他行当的某些表演手段,来弥补角色气度的不足。”他建议借用小生的步法与身段,适度地夸张蔡文姬的一些动作。提到另一个主要人物曹操,杨导说:“他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文学家。他既严肃威武,又诙谐洒脱;既有兵家气魄,又有文人素质。因此,曹操的表演要在老生行当的基础上,结合花脸的表演方法。比如第一次出场亮相,在披阅《胡笳十八拍》时,可以借鉴关羽夜读《春秋》的造型,同时念白吸收花脸的用嗓发声,以增强舞台气氛与演出效果。”
    
    关于角色的穿戴,杨导也有独到思路。总体要求宽袍大袖,老生不戴髯口,采用粘胡须的方式以接近生活。对衣帽头饰、大幕纹饰、道具造型等,都要体现东汉末年特有的文化气息,甚至可以参考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服饰风采。
    
    谈到舞台调度,杨导对《饯宴》结尾大场面的设想是:在“情切切的系人柳枝,恨绵绵的离人悲泣”的幕后合唱声中,众人列队相送,蔡文姬举步艰难,徐徐前行。这时候,台上官员、兵士、宫女等各类角色有四十多人,杨导采用戏曲“蛇脱壳”的龙套队形,使满台都在活动,给人以万马千军逶迤行进的感觉。第四场《墓梦》,则是荒郊一片,冷月当空,蔡文姬独自一人,缓步上场,寓动于静,刻画出人物的复杂心情。在梦中,她与父亲失散、结识左贤王、与子女分别等场景,全用舞蹈身段表现,并以音乐、灯光烘托。一系列不连贯的情节片断,呈现出既和谐又统一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1978年12月,“上海市戏曲汇报演出”时,上海昆剧团的《蔡文姬》首演于美琪大戏院,受到观众好评。1979年2月,该剧组赴京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获文化部演出奖。中国剧协主席曹禺说:上昆是“第一流的剧目,第一流的演员,第一流的剧团”。
    
    杨村彬执导昆剧《蔡文姬》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杨导对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的熟练运用,这使话剧艺术的表演方法和传统戏曲艺术的形式得以巧妙融合,这才产生了极旧而又极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