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癲痫长大会好吗:红色热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05:37

(说明):1.封面中02月前的0除掉

 

红色热土

——山东“小延安”莒南

 

 

沂蒙革命老区(莒南)红色教育大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2月

 

 

 

策  划:张 凯  徐 光

审  稿:徐 光

 

编委会主任:徐 光 

副 主 任:陈庆合  王文山  孙继胜  邱民亭

    

主   编:邱民亭

编   辑:庄  英   胡海燕  孙建宏  汲明芳 

张传伟   杨  磊

 

 

齐鲁红都(代序)

 

中共莒南县委书记、莒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凯

 

走进沂蒙,我们无法不对这片红土地产生深深的敬畏——它承接了千年岁月风流,孕育了根深叶茂的沂蒙精神,它让世人的目光聚焦,让全世界的人感觉到这块不朽的土地天然具备了一种顽强的品格。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东部的莒南县,因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山东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正像肖华将军所说: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莒南,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许多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莒南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是山东的“小延安”。

 

红色丰碑

 

早在1932年,莒南板泉崖、主家岭等党支部相继建立,革命火种在莒南大地燃起。抗战爆发以后,莒南民众同仇敌忾,挺身而出,谢辉、张子亮、刘瑞卿、何莲峰等,于1937年9月在十字路发动鲁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是全省发动起义最早的地区之一,其2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加入到省委直接领导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随后,中共山东省委又派景晓村、刘涌、高克亭等高级干部到莒南开展工作。1938年8月,中共鲁东南特委在大店成立。从此,以莒南为中心的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在开辟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为日后建立滨海战略区和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莒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封锁”,国民党于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敌伪顽的夹击下,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危难之际,罗荣桓、朱瑞、黎玉、陈光、肖华等首长率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临参会、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八路军山东纵队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山东省工农青妇文等群众团体机关和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抗大一分校、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山东北海银行、《大众日报》社、新华社山东分社等教育、文化、卫生及经济主管部门于1941年3月由鲁中转战迁移到莒南。在长达4年6个月的时间里,莒南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期间,全省文教财经会议、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全省文化艺术会议、全省整党整风会议、全省精兵简政会议、全省减租减息会议、全省行政会议、全省人民武装会议、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山东战略大反攻会议等均在莒南召开,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夺取抗战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山东新华书店、《山东画报社》、山东省武委会、山东大药房、山东建国学院、山东美术工作者协会、日本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山东邮政干部培训班等在莒南创立。大鸡烟厂、山东军区兵工厂等在莒南创办。文化新闻教育卫生事业及战时经济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形成,使山东成为完整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成立,同时成立了公安总局、民政厅、财政厅、司法厅、实业厅、教育厅、卫生总局7个厅局,实现了山东人民当家做主人的伟大夙愿。

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黎玉、陈光、肖华、谷牧、薛暮桥、江华、陈士榘、许世友、王建安及300多名拼杀疆场的将帅们在莒南工作战斗过,莒南大地留下了他们运筹帷幄、共赴国难的脚印,记载了他们领导军民不畏艰难,浴血奋战,惊天地,泣鬼神,力克强敌,夺取胜利的丰功伟绩。1942年,正当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刻,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来到山东,在坚持敌后抗战、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动群众、集中领导、统一战线、拥军拥属等方面为山东指明了方向。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主力到达山东以后,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坚持战斗七个年头,他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的抗日救国纲领,立足山东实际,坚持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人民游击战争,在建党建军建政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曾指出:“罗荣桓在山东一直抓依靠,打击谁,团结谁,什么是中心,就是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2005年8月,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经省委、省政府同意,莒南县对大店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进行了修复,并在修复后的旧址举行了省政府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在纪念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长韩寓群主持了纪念大会,全国人大常委李春亭等领导出席了纪念活动,曾担任过山东省省长的姜春云、苏毅然、梁步庭、李昌安、赵志浩分别来电来信表示祝贺。

 

热土情深

在火热的革命战争中,沂蒙老区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这里有“中华抗日第一村”、“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村民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豪迈壮举。1941年12月20日,一千多名日伪军包围了莒南县渊子崖村,全村300多名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与全副武装的日伪军进行了殊死拼斗,打死日伪军112人,全村147人壮烈牺牲。

这里留下了“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家住莒南县筵宾镇前辛庄村的尹德美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1943年11月的一天,马上就要开赴前线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大队大队长黄志才和电台台长刘凯,依依不舍地将自己出生才15天的儿子迎胜托付给村妇救会主任尹德美抚养。接过小迎胜后,尹德美忘却了自己出生七天的孩子刚刚夭折的悲痛,精心用乳汁哺育照料着小迎胜,历尽了千辛万苦。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她背着孩子满山跑,有时几天吃不上一口饭。有一次,孩子几天高烧不退,眼看不行了,有人说快扔了吧。她却哭着说,“这是八路的孩子,是俺的亲骨肉啊。”连续七天七夜,她一直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直到孩子活了过来。

“谁第一个参军,俺就嫁给谁!”在乡召开的参军动员大会上,莒南县洙边村姑娘梁怀玉大胆地跑上了会台。1944年,莒南县洙边村识字班梁怀玉与带头报名参军青年联姻的事迹,至今还在沂蒙山区流传。

抗日战争时期,莒南不仅长期供养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后方机关、群团机关和新闻文化艺术、学校等工作人员,而且还供养着上万人的人民子弟兵。对于一个仅有30多万人口的县,其负担是何等的艰巨。然而,莒南人民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用真心热爱共产党,用真情支援八路军,倾其所能,尽其所力,出人、出钱、出粮全力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奏响了一个儿子上战场,一尺好布做军装,一粒粮食献军粮,母送子,妻送郎,男人打游击,女人纺纱忙,儿童团站岗放哨打东洋,男女老少齐参战,军民连心筑铜墙的壮丽赞歌,书写了精心照顾伤员,舍生忘死保护八路军,军民鱼水,众志成城的英雄史诗。莒南县坊前区农民刘永良共有三个儿子,全部动员参加了八路军,而三个儿子都牺牲在战场上,成为著名的“三英烈之父”。后来,他突破封建思想,相继做通三个儿媳的工作,像陪嫁闺女一样,将三个儿媳改嫁出门。抗日战争时期,莒南有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人参加抗日自卫团,有761人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莒南是全省安置老红军、老八路最多的一个县。

抗战时期,在莒南工作战斗,时任滨海军区作战科长,建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石一宸,于1942年2月的一首诗《鱼水情》,记十字路突围记中写道:“一名战士腿中弹,回首青年背如飞,日寇追上遭枪杀,二人临死不知谁,军民联袂忙救火,目睹此情痛声悲,众议举行合葬礼,情同鱼水立心碑”。三月,他又作了一首《难忘老房东》,十字路突围后记的诗写道:“朔风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姑。夕阳西山落,温暖如新初。一碗鸡蛋汤,情深透肺腑”。这就是莒南老区人民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

解放战争时期,莒南人民听党指挥,服从大局,广泛开展大参军、大参战、大支前运动,全民、全力、全程投入到伟大的解放战争之中。前方支前忙,后方忙支前,全力以赴支援人民战争。新四军第一批北移以后,首先驻防在莒南,全县人民省吃俭用,吃粗吃糠,一家一户、一瓢一碗的筹集小米供养亲人,为了新四军尽快适应山东的气候和生活,地方干部群众纷纷组织起来,到部队问寒问暖,征求意见。大娘、大婶、识字班们亲自为部队烧水做饭、洗衣洗被,有的让出了刚刚结婚的新房,供子弟兵居住,军民鱼水,亲密无间。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有4600人参加解放军,1086人壮烈牺牲,30万人次支前。民工们进东北,转齐鲁,下江南,肩挑人抬,车轮滚滚,南征北战。有的民工冒着严寒将自己的棉衣盖在伤员的身上。有的用水壶为伤员接大小便。有的在敌人飞机轰炸面前,不顾生命安危,毅然扑在伤员身上,保护了伤员,自己却壮烈牺牲。坊前区支前民工朱正章赤脚行走三天三夜,鲜血直流,钻心疼痛,咬牙到达目的地。被誉为“钢铁担运队”的莒南担运队,跋涉苏豫皖,转战长江南,解放军打到哪里,民工们就支援到哪里。为开辟新区,全县有近千名南下干部,分布在浙江、上海、福建、江苏、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是全省南下干部最多的县之一。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远离家乡的南方。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革命战争年代,莒南人民用血肉抗击了敌人,用小米喂养了军队,用真情支援了革命,独轮车推积了共和国的江山,五星红旗侵染了莒南人民的血汗。

 

创业辉煌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莒南县各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创造出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3个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1953年冬,莒南县王家坊前村积极响应中央、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由13户贫农和2户中农组成了一个初级农业社,取名为“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秋,这个社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每户粮食产量比单干时提高1—2倍,农民看到了办社的好处,纷纷要求入社。由于社员家底穷,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社委会研究决定,自力更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发动社员投资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1955年春,在社长王同昌的带领下,社员纷纷投资投物,很快就投资270余元,保证了春播生产的顺利进行。该年新建社获得大丰收,同年底,王家坊前村三个初级社合并成一个高级社,所有的单干户都入了社。这个典型经过区委、县委、地委、省委的培育和介绍,1955年9月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后被收入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王家坊前勤俭办社的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

1954年,莒南县高家柳沟共青团支部自己动手,在全国率先办起了青年农民“记工学习班”,并在1955年冬召开的共青团山东省委第四次团代会上介绍了本村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对山东《互助合作通讯》第六期刊登的这一经验作出了“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的光辉批示,并将文章题目改为《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了记工识字班》,极大的鼓舞了高家柳沟村农民学文化的热情。该村团支部相继办起了12个青壮年学习班,6个妇女学习班,不断开展业余文化学习,1963年高家柳沟率先办起了半工半读式的农业中学,到1971年,村里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8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到该村考察,将青年科技服务队的经验加以总结,在曼谷全民教育大会上进行了推广。

1957年,厉家寨大山农业合作社的干部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修整“三合一”梯田的经验,毛泽东主席为此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毛泽东主席的光辉批示发表后,立刻轰动了全国,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这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农业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外国友人等,总数超过50多万人次。1958年和1965年,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同志和“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同志按照周总理“石头缝里可以栽树,酸枣树可以结大枣,植树造林要向山东厉家寨学习”的指示,先后两次来厉家寨参观学习,并称“厉家寨治山治水整地是大寨的老师”。

 

2009年2月19日,在毛主席对厉家寨这个先进典型作出光辉批示半个多世纪之后,莒南县委书记张凯一行顶风冒雪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考察学习。20日上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同志主持,在大寨村举行了大寨·厉家寨“两寨”携手、共谋发展座谈会。2010年2月19日,又举行了弘扬“记工识字班”传统高家柳沟学子返乡联谊活动暨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揭牌仪式,进一步挖掘了毛泽东主席光辉批示典型的丰厚底蕴、持久动力和深远影响,将莒南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

 

和美莒南

莒南人民不仅承接历史辉煌,同时也用勤劳和智慧续写历史辉煌、描绘美好未来。当硝烟散尽,和平盛世的莒南人民以对生命与家园、对历史和国家的忠诚,以一种倔强而执着向上的力量,贲张生命的血性,张扬理想的旗帜。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临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争朝夕的莒南人围绕“全党抓经济,首要抓项目,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核心抓投入,突出抓质量,根本抓效益”的工作思路,把握“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强化科技创新,主攻临港经济,力促城乡统筹,夯实基层基础,高度关注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战略重点,拼上豁上、大干快上,努力争先、奋力跨越,昔日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已经成为欣欣向荣、跨越发展的小康县。莒南先后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经济县市、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名县。2010年,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表彰大会上,我县被授予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荣获全市发展工业先进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区、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区、商务工作先进县区4个奖项。

“多少深情红土里藏,多少伟大红土里长。红土香,红土烫……”。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群众体育基础,以健身体育为载体,借山水之韵作文章,2010年8月26日—28日,莒南县创意提出并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莒南)首届红色运动会,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晓敏,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胜,毛新宇少将和许海峰、叶乔波、陈中、宋晓波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井冈山、瑞金、六安、延安、西柏坡、上杭、遵义、重庆、广安等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城市和解放军、中科院等17个省的38支代表队共455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盛会,央视5套、央视1套《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体育报》、搜狐网、《英国每日电讯》等170余家中外媒体予以报道。

“经典红运,盛世中国”。沿着江西井冈山——湖南汝城——湖北长阳——安徽金寨——陕西延安——河北平山——山东莒南——山东临沂的路线,红运会火把传递跨越7省,历时20天,行程1万余公里。火把传递的每一站,都成为一道红色风景线。

“独轮车支前”、“独腿长征路”、“红军的扁担”、“南泥湾丰收”、“红嫂救伤员”、“红嫂摊煎饼”、“红嫂纳鞋底”, 首届红色运动会以原创理念首次寓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于赛事之中,使人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动,使革命传统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与追求。

这是一块永远是春天的热土!

在血与火的历史中凝练成了她的光荣与不朽、激情与豪迈,注定了她始终如春天般的蓬勃生机。此刻,春天的鞭炮或许早已在莒南的乡村巷陌响过,只留下遍地缤纷。穿越历史的天空,我们仍可以清晰地听见进取的鼓号始终在激越地鸣响,希望的钟声始终在悠扬地播撒。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莒南临港产业配套园列入全省29个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园之一;晋中南大铁路开工建设,莒南成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节点;省委省政府实施扩权强镇,大店镇被列入全省10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面对多重机遇叠加的战略机遇期,不歇脚的莒南人民,正凭借着历史所孕育的沂蒙精神,凭借它所迸发的潮涌般之伟力,在建设“临沂经济强县、山东发展快县、全国产业名县”的快车道上高歌奋进。

让红色的记忆成为永恒!

 

 

 

 

 

 

 

 

 

 

 

目  录

 

第一编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进驻莒南

一、三战甲子山,清理顽军

二、精兵简政,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

三、灵活机动,组织军民反“扫荡”

四、战略反攻,收拾旧河山

第二编 中共山东分局在莒南的重要活动

一、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权

二、动员减租减息,开展支前活动

三、中共山东分局确定莒南为实验县

四、中共山东分局大店会议纪实

第三编 山东省政府在莒南诞生

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莒南改名战时行政委员会

二、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成立通知

三、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召开

四、山东省出席延安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要求成立山东省政府申请书

五、山东省政府关于改“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为“山东省政府”的布告

六、山东省政府成立的有关报道

七、山东省政府的诞生和成长

第四编 战火硝烟中的红色莒南

一、中共鲁东南特委在莒南大店建立

二、山东省战工会创立与滨海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三、抗日楷模村——莒南县渊子崖村

四、抗大一分校进驻莒南

五、滨海中学在莒南建立

六、庄户学在莒南创办

七、山东省新华书店在莒南成立

八、大鸡烟厂在莒南创建

九、莒南的减租减息运动

十、攻克封建堡垒——莒南大店查减纪实

十一、莒南的文化井

十二、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在莒南成立

十三、中奥人民友谊的伟大使者——罗生特来莒南

十四、莒南人民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参战支前情况

第五编 莒南战争年代红色英模人物

一、战斗英雄——曹玉海

二、一门三烈——刘永良

三、沂蒙红嫂——梁怀玉

四、山东红嫂——张秀菊

五、全国三八红旗手——尹德美

六、郑信小故事——郑信开荒

第六编 建国后莒南的红色亮点

一、建国后毛泽东对莒南三个村的光辉批示

二、莒南县供销社的经验

三、莒南县相沟乡三义社区创建情况

四、中国(临沂.莒南)首届红色运动会

附录:

一、抗日战争时期省领导机关在莒南召开的重要会议一览表

二、抗日战争时期省领导机关驻莒南时作出的重要决策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