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浪漫蒙面唱将下载:湖南湘潭着力推广机插秧技术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0:47

    湖南省湘潭市地处湘中丘陵地带,有五个县市区,总人口2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10万人,耕地面积139.23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25.53千公顷,旱地13.7千公顷。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5.5千公顷,是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2011年又成为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中“三亿斤粮食生产”产区。因而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既是加强水稻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情况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农机保有量增长了,农机服务作业水平增强了。从农机装备水平看,至2010年11月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61万千瓦,农机具62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000多台,大中型收割机6000多台,农业机械结构日趋完备、合理。全市水稻机耕面积达244.90千公顷,机耕率达到83%,机收面积166.45千公顷,机收率达到75%,而机械化栽植却是全市水稻生产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的难点,水稻机插秧面积仅有1.57千公顷,机插率不到1%,这与湘潭市现代农业粮食生产水平极不相称。在全市水稻机械化的发展中,引进应用水稻插秧机起步早进展很慢,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推广前期工作,2007年才正式推广12台,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市水稻插秧机推广100台(手扶式插秧机)。如何进一步改造全市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目前关键的是提高全市水稻生产环节中的机插秧水平,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二、机插秧的优势

    2005年我市开始引进新型水稻插秧机,2006年市农机研究所进行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市农机研究所在湘乡市东郊乡进行水稻机插秧示范种植,连片种植面积达65亩,经测产对比,早稻比抛秧平均增产5---15%,取得了很好的试种效果。2008年,我省加大了水稻插秧机的购机补贴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示范推广、宣传培训以及机插水稻全生育期跟踪服务等工作,全市推广插秧机呈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湘潭县青山桥镇、中路铺镇水稻机插秧早、晚稻面积2500多亩,结果机插秧、抛秧、人工插秧对比,机插秧的早、晚稻均比其他栽插方式单产增加100—150斤。2010年龙洞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核心区双季稻5000亩,实行机耕、机插、植保、机收机械化生产,机插率达25%。尽管今年全市春耕时节连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但由于示范园区牵头的龙腾农机合作社机插秧技术成熟,遇灾情积极自救,保证了早稻亩产达1000斤,并适时进行晚稻栽插。因此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在于:

    1、机械性能更佳,能增产。现在我市农民普遍购买的东洋PF455S、久保田SPW-48C手扶式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田间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的,其特点是:机插秧均匀可靠,苗稳扎根深,株距可以根据品种、季节、稻田肥沃程度进行调节,禾苗通风透气好,抗伏倒和病虫害能力强,机插秧一般比手插、抛秧最少每亩可增产25公斤。而人工抛秧和散播随机性大、杂乱无章,均匀稀密很难控制,通风透气采光差,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弱。

    2、机插秧效率高,能省时。手扶四行式插秧机一般每小时插2—4亩,按2亩计算,一天8小时可机插16亩,只需2人,人平每天8亩;高速插秧机一般每小时插8亩,一天8小时机插64亩,按2人工作,人平每天32亩;而一个劳动力抛秧最多2亩/天,人工插秧1亩/天,因此机插秧是人工抛秧效率的4倍和16倍,是人工插秧的8倍和30倍以上。

    3、机插秧节约成本,能省钱。第一,可节约秧盘成本。机插秧和抛秧基本都是塑料软盘育秧,两种秧盘面积基本相等,机插秧每亩需秧盘20---25个,抛秧每亩约需70---75个,机插秧每亩可节约秧盘50个,秧盘市价约为0.7元,可节约购秧盘35元,新秧盘可用2年,一亩田可节约秧盘成本17.5元。国家补贴约50%(每1000个软盘补贴300—400元),仍可亩平节约秧盘成本约9元;第二,可节省秧田。机插秧盘和抛秧盘面积约为0.2平方米,种晚稻秧时,机插秧与抛秧对比节省秧盘50个/亩,种晚稻秧田,每亩机插秧可节省水田10平方米种植早稻,按一季亩产450公斤计算,可产稻谷7kg,可增收12.6元;第三,机插秧专业户从育秧到机插秧,每亩田亩收费60—100元,而一家一户的育秧抛栽,农户在种子、秧盘、营养土、肥料、农药、水等物资和育秧、抛栽方面的成本费用,每亩总在150—200元以上,农户节约了成本费用。

    4、机插秧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效益。机插秧每亩增产按50斤计算,按2010年湘潭市最低粮食收购价格120元/100斤计算,每亩可增收60元。

    三、制约全市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原因

    1、农民传统意识难转变。机插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农民传统水稻种植意识难转变,部分农民相信手插秧靠得住,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他们难以快速地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使用新机具。

    2、农村土地难流转。现在水稻种植仍然是农户分散为主的种植形式,每户2—5亩,对这些农民来说产量多少无所谓,能自给自足就行了,不需使用机插秧技术。

    3、农机与农艺难协调。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是单纯的农机具推广工作,机插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与协调。目前,机插秧最薄弱的环节是配合农艺育秧,包括选种搭配、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均匀播种、秧苗管理、适当掌握好水稻种播插期等科学方法,这些必须掌握好,运用得当。

    4、购机热情难升温。全市2007年正式推广插秧机,如久保田SPW-48C、东洋PF455S、富来威2Z-455手扶式插秧机售价为1.8万-2万元左右,2008年国家补贴1.2万元,农民花0.6-0.8万元便可以把插秧机购回家使用,因此当年全市共推广了49台手扶式插秧机。而从2009年开始,以上型号的手扶式插秧机补贴额度比上年减少0.3万元,农民对购机产生了疑惑,购机意识动摇,加上近年来,粮食散播、直播技术在农村迅速蔓延,广泛接受,机插秧技术推广很难搞。2009年、2010年分别只推广了17和21台插秧机。

    5、推广经费难保障。插秧机除按购价补贴外,机插秧一般没有其它补贴(包括机插秧作业补贴),农民积极性不高,而农机部门推广工作无专门的经费支持,难以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6、“三包”服务难到位。已使用插秧机的农户,对插秧机的使用维修、日常管理缺乏常识,再加上厂家、经销商由于销量不多,“三包”服务有的流于形式,有的重销售轻服务,也不利于机插秧的推广。

    7、农机信贷难到位。插秧机推广起步时期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以扩大示范效应,而他们面临贷款难、机库机棚建设难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着力推广机插秧技术的措施

    普及推广和发展机插秧是提高水稻综合能力,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种稻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产区、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大协同攻关和工作力度,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这给机插秧的推广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为此,我们要攻克机插秧的难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和发展。

    1、领导重视,强化考核,强力推进。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采取行政措施,把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和农机推广部门绩效考核,增设机插秧奖励,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强力促进机插秧工作。

    2、加大宣传,加强培训,演示推广。农机部门要耐心与农户沟通,积极引导,搞好技术服务,用心为农民解决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及市局制作挂在“湖南红星网”上的《水稻机插秧技术》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农户全面掌握对机插秧的日常管理、使用、维修,使插秧机发挥正常效益。同时组织好各种农机演示活动。

   3、争取资金,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水稻机插秧示范点建设,扩大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才能快速将水稻机械栽插丰产技术在我市普及推广应用,目前尚无专门经费更好地开展工作,需有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工作经费作为支撑,建议各级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确保插秧机推广工作快速发展。

   4、加强配合,协同攻关,加快进程。机插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农机与农艺的技术结合和协调。目前主要是农机和农艺加大协同攻关工作力度,帮广大农民攻克育秧环节这一难点,多种形式、多种场合进行通俗易懂的专家授课,使农民掌握好机插秧技术。同时在适应普通杂交稻的机插种植后,要进一步与农艺配合做好超级稻的机插,主要是注意选择品种的生长期搭配等问题,如一季超级稻选择的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对水稻生长无影响,双季超级稻必须合理选择种子生长期的长、短,确保水稻种播插期,达到保质、高产。

    5、重点突破,强化规模,以点带面。目前我市的机插秧推广主要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以点带面示范推广。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法流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市农机部门要积极做好引导与服务:一是发挥县级农机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的作用,直接与农民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发展农机合作社联社,扩大示范园区建设,努力申报省级、国家级农机推广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增加示范点辐射效用;三是解决目前农民机插秧的难点,依区建立相应的“育秧工厂”,集中解决育秧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17日     提交人:湖南省农机局 谢国政    责任编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何丽虹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