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中餐厅菜单:《企业家赵本山》(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4:50

  7.博弈央视
  每年春晚前夕,赵本山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与央视的关系都被用来热炒,真假难辨、耐人寻味。比如,2006年曾经传出赵本山在央视耍大牌。有媒体报道,赵本山当时没有在第四次春晚彩排现场出现,是因为他想进入贵宾室休息却被工作人员拒绝,随后怒而离场。
  同时,还有人透露了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赵本山的小品原本有近18分钟,但整个春晚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导演建议赵本山把节目缩短一点,而赵本山从艺术角度考虑不愿改动剧本,于是发生了一些摩擦,之后的“贵宾室事件”就成了罢演的导火索。
  但是赵本山的助理则否认了这一说法。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回答:“这里面有个三角关系:中央电视台,我,还有就是媒体。因为媒体的加入,把这种关系复杂化了,这样容易带来一种误解,让中央电视台有了一种自卫心理。连央视一个扫地的人也会想,凭什么你赵本山这么牛?唉,央视就爱把自己当中央。其实,现在大家都在走市场路线,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我没有观众了,想上春晚?请客送礼都不行。”
  实际上,赵本山在这个时候与央视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有全国电视观众在后面撑着,他很有底气。
  自从经姜昆介绍他上春晚之后,赵本山就很注意维护自己和央视之间的关系。虽然偶尔会有细微摩擦发生,但这些都无关大局。比如,在2004年央视直播节目中,赵本山的学生张小飞等在演出小品的时候,因为“格调不高”,节目没演完就被“赶”下台。紧接着,赵本山走上台,对着亿万观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也别这样,让人家演完再说啊。”现场一片哗然,也只有赵本山敢这样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二天,小品大赛颁奖晚会上赵本山“炮轰”央视的新闻就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新浪网上的留言竟然突破了1万条。这件事发生后,如果小品因为格调低不能上春晚的话,很多观众会认为是央视封杀他,将背负恶名。上春晚,皆大欢喜,央视有度量;不上的话,问题就大了,不管央视给出什么理由,观众都会和这次事件联系起来。所以,对央视来说,赵本山的节目已经是只能上不能下了。这让央视骑虎难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4年,赵本山携小品《儿子大了》,进京赶考。截至这年赵本山已经参加过四次春晚了。去的那天中宣部的审查已经结束。于是,他在一家咖啡厅里加演。赵本山演一个进城老农,穿着皮袄、背着行李,十来位导演组成员团团围坐,没有一丝笑意地看完了他的表演,当时赵本山的搭档是范伟。
  那是范伟第一次进央视,他回忆道:“小品没观众特难受,大家审视着你,笑是气场,大家都不乐,互相传染,我扑哧乐了也很唐突,越演越紧。时间一点点走着,我们也一点点从希望到绝望。”节目演完了,他们通身大汗,文艺部主任邹友开说:“够戗,回去吧。”
  后来赵本山也说,这件事“也特别教育了”他,演员架子再大,最牛的也还是央视导演。
  再说说央视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赵本山的《刘老根》是央视投资的,赵本山称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仔,是央视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当导演的甜头。可正当老百姓期待着后几部时,他却停拍了,自己投钱单干起了《马大帅》,还投奔了新“东家”。
  其实,最初有记者采访到,《马大帅》是要在央视播出的,并被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后播出,有关方面还高兴地说,猴年春节被赵本山给霸占了,因为他的小品要在央视春晚唱主角,他的贺岁电视剧《马大帅》也要带领观众喜庆过年。可随着他“炮轰”央视事件的发生,《马大帅》与央视擦肩而过。有《刘老根》的先例,赵本山的电视剧根本不愁卖,很多地方电视台便开始疯抢这部被央视“遗弃”的电视剧,甚至为此放弃了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天龙八部》等热门剧集。
  明明有收视率,但还是被央视“遗弃”,有人猜测这事跟“炮轰”央视有关,但赵本山面对记者的提问却说:“谁说我拍的剧本就非得在央视一套播?老百姓老把央视整得像领导,不在央视播就出大事。央视其实就是媒体,我算个体户,央视对我很好了。”

 

   8.农民本色
  陈鲁豫在节目《背后的故事》里采访赵本山,小沈阳和王小利两位徒弟也一并接受访问。在谈及日常生活习惯时,陈鲁豫突然问赵本山的两位徒弟:“赵本山平常有什么缺点?”
  王小利想了想,说没什么缺点。赵本山摇摇头笑着说:“看来还是我自己了解自己啊。”
  小沈阳接口说:“如果要说缺点,我倒是发现师傅的一个‘坏习惯’——他吃饭喜欢掉饭粒儿!”听到这一席话,全场顿时爆笑如雷。
  原来,赵本山从小生活在农村,吃饭时不大讲究,而且小时候常常吃不饱,所以狼吞虎咽,常常有饭粒从饭碗里撒出来,掉在桌子上、衣服上、鞋子上。这一解释让赵本山自己也笑了起来。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赵本山还练就了另外一项特殊本领——估摸钞票。随便拿一沓钱,他能知道是多少张。如果有人做点手脚,抽出几张,或者多放几张,他也总能说得准确。赵本山解释说,这都是小时候出去,别人给很多零钱,数零钱练出来的。
  许多人成名之后总会掩饰或避谈自己出身卑微的事实,赵本山偏不。他大大方方说自己是农民,有时还故意放大。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大手笔的幽默感常常是生活中的佐料、润滑剂。崔凯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次赵本山回农村乡亲家,说他饿了。那人问他谁啊。他说‘我是赵本山啊,你们家有大酱没啊。’后来乡亲果真装了两罐大酱给他带回去,把他高兴得够戗。”
  有报道说赵本山在6岁那年成了孤儿,其实赵本山只是在那一年失去了母亲,而他的父亲则选择了新的生活。少年赵本山也许是为了自力更生,也许只是为了逃避学业,选择跟随盲二叔开始了民间艺人的流浪生涯。年幼时的赵本山饱受饥饿滋味,以致有次过年吃饺子吃到撑得直不起腰来。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如何讨人喜欢。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本山称自己是农民出身,差点就要饭,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野心。虽然没有要饭,但据赵本山自己的描述,他儿时的生活和要饭相差无几。当自己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村里就有人给他做了两件棉衣。用赵本山的话说,他是一个在寒冷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最深厚温暖的人,这样的赵本山才能温暖别人。
  赵本山说自己是强活过来的人,是在别人的照顾下长大的。现在他每年回家上坟时都给乡亲们发钱。他在帮助别人时有一种心理,就像在弥补过错一样弥补自己的感情。
  这种年轻的记忆,也造成了赵本山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态度。赵本山如今已经是中国一腕了,不过,经常找赵本山的不少就是他的农民朋友。用赵本山的话说,他一直在“管”。比如有乡亲生病,需要好几万块钱,医院里不交钱就看不了,命在旦夕,怎能不管?这时赵本山总是毫不犹豫地把钱送去。在他的生活中,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几起这样的事情。
  赵本山很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是为自己活着。这种觉悟在中国的艺人中间很难找。还是赵本山的小姨子于月仙了解姐夫,于月仙告诉记者,拍《乡村爱情》的时候,赵本山对周围接触的人和事都挂在心上的那股认真劲儿,让大家明白一个演员要成功,能力和品德一样重要。“他对演员要求很高,觉得你能完成这个角色才让你演。你的业务能力够了,道德水准也得够。他讲究做人,经常跟演员们讲要有职业道德,比如出名了,不要骄傲,要谦虚、低调。”于月仙说。
  赵本山是现在唯一一个成了大腕后仍以自己是农民出身而自豪的人。他喜欢在拍戏的间隙去跟农村人聊天唠嗑,甚至“替人家操心家事”,听说孩子因为学费不够而辍学,第二天就让人把钱送过去了。
  说到以前的苦日子,赵本山却认为这恰恰是他一生中难得的财富。苦难能让人学会忍耐、学会生存、学会理智、学会拼搏。所以,他非常留恋那段苦日子,也留恋那些乡亲们,留恋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也是东北人的性格吧。

 

  9.真正的平民艺术大师
  无论在哪儿,只要赵本山一出现,就会吸引一大批围观者。观众总忍不住会笑出声来,“那不是赵本山吗?瞅着比电视上年轻。他以前跟咱一样,也是农民。”
  围观者的话里没有一丝见外的语气,像是在说自家的兄弟或邻居,无怪乎赵本山说自己是“双脚插在泥土里的演员”,他将农民形象演得惟妙惟肖,他“代表的是中国农民”。
  每一个赵本山身边的人都有成为演员的可能,哪怕是围观者。需要群众演员时,他从不像别的导演那样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往往是环视一圈后,看着外形符合剧情的,一拍脑门,就是他了。赵本山的能耐是可以让任何一个人毫无负担地走到镜头前自如地表演。每场戏开拍前,他都会对演员们交代一句:“要生活啊。”
  作为导演的赵本山每天都是先看监视器,待灯光、布景一切妥当之后换上戏服,变身主角马大帅,戏演完了又马上坐到监视器前看回放,经常边看边哈哈大笑。赵本山说自己“是一个很会在生活中给自己找快乐的人”。回放看过后,他就会长舒一口气往椅子后一靠,摘下帽子满意地摸摸脑袋。
  旁边多少人围观无所谓,只要一有陌生人上前搭腔,赵本山会立马收起笑容,警惕地看着来者。在拍摄现场,各路记者试图上前采访,都被他蔫头耷拉脑袋地拒绝了,在陌生人面前,“蔫儿”是赵本山的一种保护色。混熟之后,你就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小品里的台词。
  尽管赵本山以一身标志性的赵氏小帽和过时了的中山装将猪腰子脸和鞋拔子脸,将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捧给大家;尽管一些学者以一贯的尖锐和激烈的笔调将他定位为一个恶俗文化的传播者;尽管有记者撰文指出他的小品《卖拐》有抄袭法国作家儒勒·罗曼的喜剧作品《科诺克医生》之嫌,作为中国小品的代言人,赵本山这个“老蔫”总能通过夸张的形体语言和一口东北腔,让你记住他那张独特的脸,将东北文化传播出去。所以,在东北人的眼中,赵本山无疑是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大师。
  尽管在某些大师的眼中,这些要比那些囿于小圈子里的精英文化和阳春白雪更媚俗,但是,没有什么文艺作品比赵氏小品更能博得大众的认同。从《牛大叔提干》(1995年)中的“扯蛋”到《三鞭子》(1996年)中的毛驴车;从《红高粱模特队》(1997年)中的小辣椒到《昨天 今天 明天》(1999年)中的“薅羊毛织坎肩”;从《卖拐》(2001年)中的“拐了,拐了,卖了,卖了,拐卖了”到《卖车》(2002年)中的经典语言,大多数东北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被提干的牛大叔”。当全副武装、身穿中山装、头戴小帽的“牛大叔”为了给村里小学装扇玻璃窗跑到乡里要钱时,竟被人拉上酒桌冒充“马经理”陪客人吃饭,没要到钱不说,还从盘子里提捞出一串珍贵的甲鱼蛋:“一顿饭吃农民的一年粮,这不是扯蛋(淡)嘛。”——这话说得令人叫绝!
  赵本山幸而成为赵本山,除了央视春晚这个大舞台外,最重要的,是他总以农民作为创作原型,从而赢得了亿万农村观众的喜爱。他演不了官员、城市白领和知识分子,他的角色永远是农民,永远是普通人,哪怕是那个当了老板的“刘老根”,也脱离不了小人物的本色。
  他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脑子里装满了各路农村人物。他了解他们的口头禅,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他们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淳朴厚道,对外部文明的拘谨、不信任,甚至是狡黠、小聪明和小心眼,赵本山都知道。这毫不奇怪,在很长时间里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可他有一种天赋,能通提炼、加工,以喜剧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除了农民群体,赵本山还赢得了城乡更广阔的俗世民众的喜爱。他的小品和影视剧中的小人物系列,那些有着一整套民间生存智慧、善于自我解嘲的普通人,那些为生活所累却还没丧失希望、烦恼中带着泪水和笑容的生活片段,其实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

 

 10.注意力转换为生产力
  与其他明星相比,赵本山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便是在明星经商最常见的三板斧:“走穴”、办学和广告代言上,也比同行们更加长袖善舞。
  比起其他明星,赵本山更知道“卖”他这张老脸,更知道如何把注意力转换为生产力。从一开始,赵本山在生意场上就比他的同行想得更远、更深、更通透。
  最初,除了艺术门类和艺术造诣不同,赵本山和其他明星并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随着他的走红,也陆续有节目组邀请他去各地“走穴”演小品。
  作为“小品王”的赵本山,其“走穴”的出场费提升得很快,从1000元涨到传闻中的10万元。但赵本山明白,走100次穴都不如在春晚上的那十几分钟表演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多,至少在社会效益上是这样。不想跟着其他人“走穴”,又想在经济上有所建树的赵本山开始琢磨着自己成立公司。1993年,他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
  “出去旅旅游,去趟比较大的城市,铁岭。”赵本山春节晚会的一句小品台词,让铁岭由此名声大振。现在,铁岭出去招商引资,专题片的第一句话就是——较大城市铁岭。老赵一吼天下知,胜过广告无数。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铁岭被频频提起,赵本山堪称铁岭之子。
  赵本山虽然注册的是文化公司,但他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产业,公司虽有广告业务,但主要还是倒腾煤炭。铁岭是个煤炭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赵本山占据地利,做起了煤炭生意,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赵本山管这个叫对缝儿。
  当年,赵本山也做运输生意,他在做煤炭生意时发现经营长途运输业务也挺赚钱,于是和几个哥们儿一起顺带搞起了运输业。那时的赵本山就已经非常善于经营了。不过,这段经历的细枝末节到今天也鲜为人知。
  后来,又有一个开办山楂罐头厂的老乡找赵本山,说山楂罐头卖得费劲,想改做果茶。赵本山就投入了一两百万元,帮对方清了存货。此外,赵本山还做过木材、钢材生意。这些生意,他几乎没赔过。几年下来,他的资产上了千万,《福布斯》杂志算出他的身家1300万元大概就是这个时期。
  赵本山在接受《创业家》杂志记者的采访时称:“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
  这个时候的赵本山还处于“卖脸”的初级阶段,具备了一名公关人员应有的素质。他本身就是语言天才,一说话就能把人逗乐,谁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唠嗑、喝酒。他的酒量惊人,能喝多少酒,一直是个谜,因为从来没有人看他醉过。之前提到他喝7斤白酒赢一辆车的事,也有人亲眼目睹他喝完半斤多白酒后直接上剧场拍戏的场景。
  不过,赵本山这个阶段的生意,很难说得上顺风顺水,这些生意虽然来钱快,但也不好经营。“做煤炭不费劲,往外卖才费劲,很多人欠你钱,不还款”。一句话,还是人情生意居多,不稳定性很大。更让赵本山头疼的是管理问题,由于没有主营业务,生意全靠关系来维持,因此,整个公司的管理也很混乱。后来赵本山自己回忆,那时自己跟《刘老根》中创业初期的刘老根差不多,自己的哥哥、小舅子、媳妇都在公司里边,还好最后媳妇主动要求退出,之后各个亲戚才陆续退出。那时候赵本山的公司在性质上接近官倒公司,靠着名气和自己的这张脸,将信息和资源等进行对接,以获取利益。
  幸运的是,赵本山没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他便开始寻求自己的主业。之后的故事众人皆知,他最后选择了二人转作为其商业王国最重要的基石。不过,在以二人转为主体的业务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时,赵本山其实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用他那张老脸去换取注意力,换取可能对其商业王国有价值、能形成支撑的业务,不论是短线的广告业务,还是长线的办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