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酒店房间住几人:中印经济 很难说谁胜谁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2:49


我最近看两本印度朋友写的对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的书,很有启发。一本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印裔经济学家巴德汉(20世纪70年代我和他在德里大学共事)的《崛起的泥足巨人:剖析中国与印度经济崛起》。另一本是印度知名媒体大亨乔杜里·巴尔的《超级大国?中国兔与印度龟的奇妙赛跑》。这两位印度学者对中国经济有着客观、平衡与透彻了解,甚至比中国学者的探讨更有新意,而我尚未看到中国学者有如此深入地谈论印度经济的书籍。
巴德汉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当时德里大学一位同事打趣地问他:如果有选择的话,喜欢在印度还是在中国生活?他的回答是,假如他是穷人,他觉得在中国生活比印度幸福。巴德汉在书中写道:“我在印度成长时,左派经常说,中国人是比我们更好的社会主义者。现在又经常听说,中国人是比我们更好的资本主义者。我对人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中国人现在是更好的资本主义者,可能正因为他们过去是更好的社会主义者。”他认为毛泽东时代那些现在被贬为“极左”的措施,特别是让人民平等享有土地权利与教育、医疗机会,对中国近年来飞跃的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相比之下,印度就差些。这也是他对国际上(包括中国)对中国崛起分析错误看法的纠正。
巴尔在他的书中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每天将10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当前投资接近GDP一半,大大逾越了200年来传统经济学的红线。巴尔认为世界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与中国当前发展模式“不能共存”,其一必垮。但他说中国发展模式不会垮。他认为中国向经济投入巨额资金好比“在火箭中注入超量燃料”因而超越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即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禁区。
当然,两人也难以避免在分析中国问题时染上西方偏见。巴尔的书以“龟兔赛跑”的寓言为标题,显然是迁就印度人聚焦于印中竞争、以“兔”比喻中国跑在前面、以“龟”比喻最终获胜的是印度的那样一种地缘政治范式(邻国必然竞争)的心态。不过他认为全世界“低估”了中国的“动力与雄心”,也“高估”了印度的“民主力量”。他的结论是中国在“速度与冲力”方面领先,但印度在“体制”方面看好,很难说谁胜谁负。
喜见中国决策者扬弃以往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作风,转而提倡“幸福中国”。我的好友、哈佛大学教授、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最反对印度知识界热衷于与中国GDP拼高低的想法。他说,将来即使印度GDP超过中国也不等于印度领先,并举出一些数字:中国人均寿命73.5岁,印度仅64.4岁;中国成人文盲6%,印度则有35%。他认为印度必须好好学习中国对教育与保健的重视。
巴德汉也不提倡两国在GDP数字上竞赛。他的书名形容巨人是“泥塑的”,意思是要清楚地看到中印两国发展中的缺点。巴德汉对中印政治体制不同的比较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民主高于印度各党派。他认为印度是世界上差异性最大的社会之一,印度的民主体制容忍不同利益代表之间无休止的辩论与争吵、上街游行示威、罢工、罢市等,对“集体行动”的“目标制定”与“政策贯彻”危害甚大。
去年底,在上海出版了一本中国学者的新书,书中有一章提到“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认为“散、软、短、泛、粹”是“印度民主综合症”,结论是“中国的影响力,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是印度所望尘莫及的”。对此,我认为,或许中国学者应该更多的去深入客观地研究印度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看到其优点之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最好能让中印两国学术界、知识界共同来探讨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各自利弊。中印之间学会相互欣赏对方的长处,更好地做到他山攻错。▲( 作者:谭中 旅居美国的知名印籍华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