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典礼贺词:契丹小字《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均为赝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55:10

契丹小字《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均为赝品

2011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 浏览: 17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9 5 版“争鸣”文章之一。


  墓志盖好比书的封面。不管是否败絮其中,但一定要金玉其外。一般在志盖上刻墓志铭的题目,还要刻上十二生肖神像和牡丹花或荷花之类的纹饰。既无文字,又无纹饰的墓志盖只能偶尔遇之,不能常有。在传世的契丹文字资料中仅有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铭》一件而已,但也已抛光。内蒙古大学所存的《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的志盖件件均无文字,又无纹饰,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

  聂鸿音和孙伯君编的《中国多文字时代的历史文献研究》一书收录了吴英喆、宝音德力根、吉如何三位先生的《关于新发现的几件契丹文墓志》一文。文章说,2007年,内蒙古大学先后买了两合契丹小字墓志铭,分别被命名为《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吴英喆等三先生的文章虽然对此二墓志的介绍很有限,透露出来的关于此二墓志的信息也很少,但即使根据这些很少的信息,也可以断定《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均为赝品,正所谓“一叶知秋”也,理由如下。

  “天庆”、“大安”、“统和”三个年号错误

  所谓《萧敌鲁墓志铭》末行年款作。吴英喆等把它译为“天庆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契丹小字中年号“天庆”出现在《故耶律氏铭石》第13行和第25行,均作,而不作。在传世的契丹小字资料中根本就没有这个字。显然这是作伪者用契丹原字胡乱攒的一个字。

  所谓《耶律廉宁墓志铭》末行的年款作。吴英喆等把它译为“大安七年十月二日”(按:《关于新发现的几件契丹文墓志》脱字,据吴英喆等释文补入)。在契丹小字《许王墓志》第16行、《耶律智先墓志铭》第20行和第27行、《永宁郎君墓志铭》第43行,年号“大安”均作。在契丹小字《耶律迪烈墓志铭》第41行、《萧太山和永清公主墓志铭》第17、18行年号“大安”均作。在传世的契丹小字资料中根本就没有这个单词,更没有年号“大安”作者。字显然是作伪者仿照字和字胡乱攒的一个字。

  吴英喆等人的文章说《耶律廉宁墓志铭》“墓主人生于(统和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1010年”。在契丹小字《耶律(韩)迪烈墓志铭》第5行年号“统和”作而不作。唐乾陵前给武则天立的“无字碑”上,在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刻上了契丹小字与汉字对译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其中第1行有词组,学界已经把它解读为“都统”。但具体到二字各自的本义,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即实先生径自把字释为“都”,把字释为“统”。(《谜林问径》第448页和第451页)。这种释法并不被学界认同。即使即实先生的释法是对的,年号“统和”也不会是。因为契丹语年号并不是汉字年号的翻译。用表达年号“统和”,明眼人一眼就会看出这是《契丹小字研究》、《谜林问径》一类的书出版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出炉的赝品。

  “天庆”、“大安”、“统和”三个年号都不对,两个所谓墓志中所有年号都不对,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数目字不对 镌刻草率

  吴英喆等人的文章说,《耶律廉宁墓志铭》“第31行出现了等字样。根据上下文可以得知这几个字表示‘于岁八十二薨’。显然,契丹小字表示‘八十’”。契丹小字中的“八十”已经被解读,在《耶律(韩)迪烈墓志铭》第7行作,在《梁国王墓志铭》第18行作,均不作字并不是“八十”,而是“旨”。《耶律迪烈墓志铭》第17行有,于义为“北院承旨”。

  吴英喆等人的文章举了《耶律廉宁墓志铭》中的三个所谓序数词(第十)、(第九)、 (第八)。三个字均不见于以前发表的契丹小字资料。契丹语中序数词“第八”出现在《耶律(韩)高十墓志铭》第9行和《耶律迪烈墓志铭》第4 行,但均作,而不作字也应是作伪者仿照字而胡乱攒的一个字。既然“第八”不对。是否为“第九”、 “第十”也应存疑。

  照吴英喆等人的文章所说,《耶律廉宁墓志铭》的主人居官“详稳”。给这种身份的人刻墓志要遵守礼制。刻墓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草率行事。刻墓志要先书丹,然后上石,最后才能刻,决不能没计划地乱刻。《耶律廉宁墓志铭》前部分刻在志石上,“且刻得很密,尤其是志石后半部分,越往后越密。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契丹人可能打算把全部志文刻在志石上,后来或许因为实在刻不下了,迫不得已继续刻在志盖内。……或许由于剩余的地方很多,但剩下的内容并不多,所以把最后一行刻得格外粗大”。这种不符合礼制的草率行事只能出现在非精制的赝品中。不可能有其他解释。

  墓志盖全无文字、无纹饰

  墓志盖好比书的封面。不管是否败絮其中,但一定要金玉其外。一般在志盖上刻墓志铭的题目,还要刻上十二生肖神像和牡丹花或荷花之类的纹饰。既无文字,又无纹饰的墓志盖只能偶尔遇之,不能常有。在传世的契丹文字资料中仅有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铭》一件而已,但也已抛光。内蒙古大学所存的《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的志盖件件均无文字,又无纹饰,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谚语有“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就成万元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耶律羽之墓和韩匡嗣家族墓群被盗掘。古墓盗掘得差不多之后就改变“致富”方法。本世纪的谚语是“更想富,造‘文物’,转眼就能变首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伪造的所谓的辽代的契丹文字墓志铭、金银器、金银版画、钱币、印章、铜镜、瓷器、丝织品、书画等所谓“文物”大量出现在文物市场上。例如契丹小字《耶律(韩)迪烈墓志铭》就被仿刻了三份,分别卖给了千唐志斋博物馆等单位。内蒙古大学收藏的所谓契丹小字《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也应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伪造的。我们还没有看见《萧敌鲁墓志铭》和《耶律廉宁墓志铭》拓本或全文摹录。拓本或全文摹录本发表后,必将进一步证明其均为赝品,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凤翥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