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创意产业园招商:改变人生的大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03:55

——周易预测人生规律探微  改变人生的诀窍

常顺  编著

作者介绍:常顺,1962年6月3日生于广东梅县,大学文化。少年师从李浒教授学习书画,专于油画、水墨、行草等。对儒易道佛中医及近现代科学理论等有广泛深度的研究。早年皈依本焕老和尚,受持居士戒,专修净土法门;多年来,依自已实践和研修,写下许多佛理智慧的诗、词、文章,出版了《常顺佛学诗文选集》。受宋代象数大成就者邵康节大师的启发,将易经象数学运用到事故灾害预测,提出了物质系统信息多元因子灾害成因学说,创立了系统求和理论和预测模型,入选20世纪国家专家人才库等学术文献。

 

 

 

 

 

 

 

目录

第一部分   周易预测的实相原理

一、周易的基础介绍

二、周易预测的原理和依据

(一)“心诚则灵”的奥义

(二)“信息抓捕”要义

(三)“物极必反”规律

(四)“信息关联”定律

(五)“宇宙全息”证验

(六)“信息因果”法则

三、周易预测方法论和科学精神

四、周易预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

五、周易预测准确性问题

六、周易预测方法的介绍

(一)四柱预测

(二)梅花易数

(三)姓名学

(四)纳甲(火珠琳)

第二部分   改变命运的诀窍

一、周易“五行”改命方法

(一)名字可改变命运

(二)利用服饰的颜色改变命运

(三)利用方位改变命运

(四)利用职业性质改运

(五)通过选择配偶改变命运

(六)用具改变命运法  

(七)用求谋方位改变命运法:

(八)用住宅方位改变命运法

(九)用睡眠方位改变命运法

(十)用工作学习坐向改变命运法

(十一)用地理环境改变命运法

(十二)用饮食改变命运法

(十三)药物改命法

(十四)用数字改变命运法

(十五)其它方面也可改变命运

二、用周易“五行”改命与佛教改命的效果分析

三、佛教改变命运的智慧方法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二)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三)一动念就有果报

(四)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五)惜福才不会折福

(六)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七)普通人怕受苦果,聪明人怕种苦因—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八)凶吉祸福的原因

(九)恶可致凶

(十)凶吉的变化

四、关于改变命运的几个问题

(一)求神拜佛能否改变命运?

(二)怎样去衡量种“善因”的效果大小?

(三)怎样去“做善事、种福因”才是最佳方法?

(四)定命难转与了凡改命的真相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一)四柱命理分析及改命建议

(二)六爻预测分析及改命建议

回向谒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著名学者成中英教授则认为:“《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易经》,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是儒家、道家发生学的源头,是中华经典中群经之首,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成长、定型的整个历史。学习《易经》可以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变化规律,提升对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觉察力和认知智慧,它是人们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佛教是释迦牟尼通过证悟宇宙人生实相而开启对众生智慧圆满的教育,自创始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影响着东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几乎涉及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美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道德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稀有难得之瑰宝和智慧结晶。佛陀认为宇宙万物缘生缘灭,皆离不开因缘果报,众生要离苦得乐必须了悟“苦集灭道”(四圣谛),证“无常”、“无我”法印,方能达到究竟涅盘的彼岸。《易经》与佛教同是智慧的教育,它们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本书是笔者多年研修易、佛学的心德体会,借鉴了有关专家研修成果,选取一些成功的案例,以科学的精神探究易经核心的预测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佛教智慧改变人生命运。目的是让更多的有缘人通过研读本书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懂得改变人生的智慧,可以说读懂《易经》和《佛经》,就能如孔子所言:“早闻道,晚可死矣”。愿有缘人不虚度此生,学圣人所教,通过“闻思修”,了悟宇宙人生真相,掌握改变人生命运的大智慧。

这里要感恩所有善知识对净化人类、社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感恩所有善知识给我智慧的启迪!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缘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常顺

                       二○○九年三月三日

 

 

第一部分   周易预测的实相原理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应用的真正价值。为此探求周易预测的实相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揭开其神秘面纱有着重大意义。

一、周易的基础介绍

占卜预测源于《周易》,《周易》后来增加传部而发展成为《易经》。《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天地万物的象数义进行综合和揭示,并进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科学文化价值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易变是其核心规律,这与佛家“万物生灭无常变化”的观点相同。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及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宇宙)、地(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人(以人类为核心的有形无形的事物),谓之三才,而以人类为根本。天、地、人三才又各具阴阳,《周易》六爻以两两变化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相传至今天,是与中华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遵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科学精神,通过周易八卦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未来一切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二、周易预测的原理和依据

周易预测建立在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的统一下,以模彷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建立模拟机制,既而推演事物变化过程。宇宙全息古称“天人合一”,天是指宇宙、环境、万物等,人是核心主体,包括与人相关事物,人是体,而天是用,体用是统一、合一,宇宙全息是指任一个体信息(称子系统)代表全体的信息,而全体的信息又与个体子信息同构同息,如:人体细胞克隆,任一细胞都能复制出人;鸡蛋包含鸡的全部信息,又与地球同构(蛋黄同地核,蛋清同地幔,蛋壳同地表);人的生老病死是宇宙成住坏空的缩影。这与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实相相同。

周易是古先贤仰观、俯察于天地万物,寻找其变化规律,用易卦、阴阳等数据、符号建立的预测模型,以模彷自然演变规律,预测天、人事、地的变化。如:无极(为宇宙万物未生之时,是“无”,“空性”)生太极(空中隐妙有),太极生二义(阳义初分,阴义初分),二义生四象(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四象生八卦(含藏万物万象),八卦生六十四卦(细分万事万物)。实践证明历经五千年的易预测文化,具科学价值和合理性、准确性,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

(一)“心诚则灵”的奥义: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占的实践,后来发展有火珠林、象数、神数、奇门、八字等预测方法。我们知道,周易起卦预测都要严格要求诚心专一,不能弄虚作假,对预测对象、事物集中默念方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什么呢?千百年来一直强调“心诚则灵”,但未能真正知道其中的奥义和实相。佛家言:“相由心生,命自心转。即心即佛,是心是佛”。常言:“心想事成”,这是有道理的。这里说明心念力量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现代科学证明:物质具有“波粒二相性”,万物皆存光体能场,物质以波(一定的能量)在振动中存在。发出不同的意念对光波强弱、颜色等都会产生不同影响,不同的意念内容对物质产生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在研究波动理论时发现“水”在不同的意念作用下,所结的水晶体的图案不一样,心善念时(感恩、谢谢等)结出的图案很美,心念恶、诅咒时是象癌细胞的图案。并证实了佛教佛经、佛号、咒语对水的加持力作用很大,所产生的图案非常庄严。所以,预测者在心地集中专念、清净下,当下发出的意念作用,就能准确反映出被测者所要预测的潜在(隐性)信息,并通过模拟宇宙万物演变规律的易卦模型、流程推算,对事物的变化作出判断,正所谓“即心即事,是心是事”,事就是所要预测的事物,变化就有吉凶结果。

(二)“信息抓捕”要义。周易预测注重抓捕瞬间变化的信息,强调当下的信息摄取作用,与科学实验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预测的载体(人或事)以当下时空为基点,推论事物的过程、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科学实验只要严格遵循的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操作规程,无论什么时间、地点、空间、谁来操作试验都能得出相同的结果(除非试验者操作失误等人为失误),所以,科学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牛顿的物理学建立在时间、空间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运用他的理论、定律不适于在微观量子力学的运用。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证明时间、空间是幻象,当物体超过光速后将消失于三度空间。科学注重在数量上的推导,如预测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按照距离、速度就能算出预计到达的时间,而速度是不能变的前提,它不能预测出路途中间发生的事件,如车祸等。

周易预测是建立在事物预测时当下的特定时空的信息机制,如四柱预测,它摄取人出生时间、地点(经纬度)的时空信息;又如占卜预测,它由预测者当下意念所测对象的时空下进行起卦。除了考虑推演出来的卦象,还得考虑预测当下的时间和环境,甚至是被测者的气场感受。

周易描述的世界是灵动的、变化状态下的、普遍联系的。宇宙(天、地、人)高度融合一体,息息相关,意念间含藏所有信息,佛家认为“众生一念包含十法界”。牵一动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周易认为,宇宙万物可以通过类物万象的分类及方位、数量、颜色、物象等系统整合统一,它们之间建立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宇宙万事万物性状的联系纽带,一种类似能量信息方式转换变化机制,如在乾卦中代表金色、西北方、老者、首长、元首、一、男人等,注重事物变化的性状结果。

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渗透着“天人合一”易文化的思想。从古代黄帝明堂天圆地方的结构,到风水里面法天象地的思想,到梅花易以心合天的思路,再到八字命理方面的年月日时(天地人)三才理论,都讲求人与天的融合和统一的时空观。

(三)“物极必反”规律。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最通俗最本质地说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亦即物极必反、循环往复的规律。宇宙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开花落”,万事万物都有生灭的变化。现象界的生死是轮回的,循环的,无穷的。一个国家、一期人类、一个星体亦有从生到灭,没有永恒的国家,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星球,现象界的万事万物尽形有寿,在生灭中轮转。

周易用两种方式揭示和描述了这种规律,一种是以图的形式即太极图标示的,白的为阳,黑的为阴,阳死阴生,阴死阳生,阳盛阴衰,阴盛阳衰,物极必反,循环不已,如易卦中的“否”极“泰”来、“剥”去“复”回。另一种以文字即命理十二宫所描述的,万物由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再到长生而循环不已,这种生老病死的规律,万物都是相似的,之所以说是相似,因为还有寿命的长短和过程的曲折不同,即程序相同,而数量、性状、程度不尽相同。根据这种规律就可以大体上对万事万物进行趋势预测了,如我们常说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是邵康节先生通过对历史变迁总结得出的国运、地震灾害等周期规律;四柱预测大运每10年变化是模拟太阳黑子每10.8年一次活动高峰规律;各种事故每逢初一、十五日月相变化时容易发生;每逢秋冬、冬春季节病重老人易出现去逝等。当一个人的身体或事业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走向衰败,最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所以古人有功成身退的说法。从历史上看,社会一旦达到鼎盛时期,就要开始走向衰败,可以说,越是强大越是接近了衰败的边缘,弱小一定会强大的,正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得失相依”,一切危机都隐含新的机遇,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万事万物这种相似的规律(不仅是生老病死上相似,在其他方面亦是相似的)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最重要原理。

(四)“信息关联”定律。周易是宇宙变化规律的缩影,是一门宇宙人生的变化哲学。哲学讲,事物都是运动的,有联系的;牛顿的宇宙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证明,两个物质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跟物质的质量和距离有关,没有不相互联系不存在引力的物体。佛家实证“宇宙同体,个体的变化影响全体,而全体又包含个体”;万物都是运动着的有联系的即存在关联性,如“有无相生,高下相盈,祸福相随,成败相连”。此物的运动必然会影响或关联着彼物的运动,其运动的规律是相似的,这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又一原理,即关联性原理。

著名易学大师张延生曾经根据一个苹果落地即时预测某大学一个校长在这个时刻下台,那是在特定的地点根据看似偶然性的事件所作的即兴预测,说明万事万物存在着关联性。古老的蓍草起卦法和唐代以来的铜钱摇卦法就是人为的通过蓍草和铜钱的运动摹拟我们所要预测事物的运动,其规律即吉凶是相似的并通过卦象显现出来。奇门外应完全是根据关联性和相似性原理以此时此地此事的吉凶对应彼时彼地彼事的吉凶进行预测的。如某人要问难结的官司之事,忽见云散日出,即可断官司之事很快会了结并对自己有利,邵康节的梅花易数亦是依据这种原理来预测的。如果万事万物不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周易预测机制将不成立。

(五)“宇宙全息”证验。科学证明万物存在全息统一,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又一重要原理。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用一架特制的全息照相机对一颗树苗进行拍照,拍到了一颗大树的照片,后来这颗树苗长大以后正好和这颗大树的照片相吻合。考古工作者对一颗牙齿进行化验。可以得出古人的身高等许多数据。法医工作者对一根毛发进行化验,可以得出死者或者罪犯的许多特征。这说明事物的某一局部包含了其整体的信息。这就是现代科技所证实了的全息论。万事万物都具有全息性。周易的手相,面相,四柱八字预测就是根据全息性原理来进行的。手相面相可说是提取人体的一个局部,生辰八字可说是人出生时刻的一个时空点,其中必然包含了人整体的一生的信息。所以其预测的理论根据是科学的,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已经证明了这点。古老的周易与现代科学是相通的,是血脉相承的,周易不但是现代科学的源头,而且是现代文明的源头。其之所以能预测,是因为其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六)“信息因果”法则。周易预测原理的辨证唯物分析。道家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的“无中生有,有生于无,宇宙本性是真空妙有,万物是从无到有并按因果律法则而运行变化”。

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许多)原因(佛家所讲的因缘)造成的。而造成一切事物及其变化的原因(或者这些原因的原因),在该事物产生之前就必然是存在的。科学家曾做过“在真空状态下能否发生物质的变化,结果能生出物质”,证明了有生于无,一切物质从空性中产生;佛家所讲的因缘果报,就是指因果循环无有穷尽,万物缘生缘灭。因此,在一事物产生之前只要了解了产生该事物的(全部的或主要的)原因,或者这些原因的原因……,那就可以预知该事物的产生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客观事物都是可以预测的,都具有可预测性,这是包括天气预测、地震灾害预测等在内的一切“科学预测”之最基本的前提,预测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是辨证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具体应用。

 

三、周易预测方法论和科学精神

《易经》:“物物是太极”。每一物质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信息含藏同构同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系统的运行皆遵循求和原则和平衡原理,何谓求和?我们知道,物质系统的生灭无不是从无(空)到有(生)又回到无(空)的过程,要维持系统的正常必须满足平衡状态,在平衡中变化,一旦打破了平衡,系统将灭亡解体。求和就是求系统平衡,达到“得失相宜、进出相当”,当系统失去平衡时,必须要有平衡的机制界入方能保持平衡态。如:人体阳阴失调就会导致人体系统平衡的问题,必须借助自身修复代偿功能和药物,帮助回复到平衡状态;自然界中如果当天气闷热到极点时就会下雨调整大气平衡。任何物质都有自身的修复代偿功能,这些都是维系系统平衡的必要机制,也就是实现求和。

《易经》:“生生之谓易”,易变是反映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周易预测就是模彷客观世界变化规律,通过模式、方法推演事物变化的过程。现将周易预测的方法进行剖析,分析它的推算机制。

周易预测的方法论是:

(一)根据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将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然后用不同的“符号”作为不同类事物的代表……。

(二)用这些“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来代换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推导,并把“符号”之间的推导结论还原为具体事物发展的结论。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事物产生之前,我们要知道产生该事物的全部的或主要的原因,都是十分困难的。有时候甚至在该事物产生之后都无法知道。这就为人类的预测出了一个难题。而在一事物产生之前无法完全知道产生该事物全部的或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诸如概率论等进行预测时的最大障碍。周易预测的方法论,实质上是一个以客观事物可预测性为基本前提的符号预测方法体系。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具有一定属性(阴阳五行属性)的符号对具有相应属性事物的代换。在这一代换体系中,不同事物与时间都被代换成相应的符号,都具有相应的属性。不同的时间横断面通过“符号”体系与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于是,人们就可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横断面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推导出一定的结论,并把它还原为具体事物发展的结论。那么,这些结论是否可靠呢?也即周易预测的方法论是否科学呢?主要看两点:

(一)所用的推导规律,即五行生克规律是否反映或符合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五行生克规律在自然现象界最明显的是生物链中生克制化规律,如自然生态中弱肉强食、以大吃小、以小制大、以白转黑、以毒攻毒、以固化液、以液转固、以液化气、即生即死等说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最大最小、最强最弱,事物都以某种方式相对存在并遵从一定的规律不断生克制化的变化;如水虽克火,但火多水熄;土虽克水,但水强土散;木虽生火,但木多火灭等。《黄帝内经》在以人体阳阴五行的规律变化的描述,中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易经》阳阴五行生克规律基本上能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普遍规律。

(二)“符号”的属性是否反映或符合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根本属性?

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如男人、动物公牛、公鸡等、天、正电、白天、看得见的物质等在《易经》里统一归为阳性现象;女人、动物母牛、公鸡等、地、负电、黑夜、看不见的信息等归为阴性现象。易卦中“乾”属阳性、西北方、金、男人、首长、元首、最高统治者、天等,“坤”属阴性、西南方、土、女人、地等。这是古先贤对宇宙万物归纳分类最伟大的贡献,把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万象用最简朴的方式进行分类,形成有秩序、系统、统一的世界观。预测中的“符号”以类物万象方式代表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具科学功能方法。

可以说,周易预测方法上取于自然规律而用于自然辨证的一门预测方法。常言:“大道即自然”。佛家讲:“宇宙万物皆是法”。越自然的越能接近宇宙实相和事物真相。道家讲顺天道而行皆得长久,是与自然和谐的结果,所以,接近自然规律就能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四、周易预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

有人说,周易预测让人摇卦、抽签、出字、报数等来预测吉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这里我们要用科学态度对偶然和必然进行分析,通常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分别心的二元对立来看待世界事物,即对错、善恶、上下、偶然必然等,按照佛家讲宇宙是一体,是一元世界,对错、善恶、上下、偶然必然等本体上是一无二。之所以我们有对立的分区,是因为人类从名相上、外在现象上的分别,正因为人类迷于名相、外在现象,分不出实相,所以造作原因,有因就有果,因果循环,所以,不存在偶然性,一切皆是必然结果。佛教讲:人一旦起心动念,即造作业因,落入数理中,有数就有加减,就有吉凶变化,这与周易推演规律相同,所谓即心即事,是心是事,心想事成等。人一旦意念所测事物就有变化的隐性信息,从隐性信息到显性变化是链条式的变化过程,有所抉择有所行动,必然会伴随着吉凶悔吝,看似偶然,其实蕴含着必然。

著名物理学家波姆在量子力学实验中,证明了“任一粒子的运动引起不相关的粒子同步运动”。又如用奥拉摄相仪可以看到人体因意念发生变化其体光随之变化;日本江本胜博土实验证明了意念对水结晶变化作用等。只要摄取有效的信息就能从此信息推测事物的变化过程。周易的预测是借助工具或现象手段,摄取被预测的载体――人或事物的隐性信息,通过推演的模式、方法等进行的。所以,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在定与不定再到定数中进行,偶然表面是外因不定因素,实则在偶然发生之前都有必然的因起作用,之所以认为偶然性是因为人的认识障碍造成的错觉,其实最终又都是必然的结果。

比如有朋友出字测卦应验了,他会说如果我当时不出这个字,那结果岂非不一样了?但是,既然你有很多选择,为什么偏偏你让测的是这个字而不是别的字?你拿出这个字,也是一种机缘。同样的,如果你拿同一个字去找几个人测卦,结果也不可能一样,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世界生灭中的变化,念此即过,信息变化瞬息万变,摄取信息也会随念发生变化,所以第一念的信息是从自性(本体)中流露出来的,而第二、第三、第四……念有可能带有杂念的信息,所以,推算结果必然有偏差。古人通过实践经验,制定了周易占筮的原则:“初筮告,再则渎,渎则不告”。

周易预测,尤其是用梅花易数测卦,非常讲求外应,梅花易按类物万象和易卦系统,以数(用年、月、日时或报数等)转换象或以象(见到外象:如动物、花、天气等)转换数而起卦,卦立之后,并不是仅仅根据卦象来断吉凶,还要根据起卦时外在的环境条件来综合判断,所以即便是问同样的问题,因为起卦时的时间、地点等外应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比方说问财运,起卦时测卦者正好看到一个人打碎一只碗,这种情况下,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梅花易运用了宇宙全息原理,以摄取象数、外缘等变化信息,这种外缘的突发性现象的表现,能窥测事物变化过程,预测事物变化必然的结果。

五、周易预测准确性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道非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有开示,即如果用人的主观去立名取象或建立某种模式,会因人的智慧能力和主观能动的差错不能完全表达和契合宇宙变化规律,从而有误差,并且也存在着预测者的智慧、境界、水平和准确的判断问题,从而决定对此事物预测准确性。数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模糊数学、非线性对称等”等,佛家讲的“六道众生因业障而智慧不圆满”,通常说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明作为预测主体的人在智慧上存在不够圆满的问题。另外,宇宙万物生灭无常,变化莫测导致事物变化规律和结果的难于把握,影响到准确性,说明作为客观世界的客体扰动信息是多元的。实践证明,不管是用周易或其它科学预测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能达到70%就算成功准确的预测。从方法论来说,几千年来,证明周易模彷宇宙演变规律而建立的一套预测体系是可行的,其预测方法也是中华民族目前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但包括起来不外三方面:一是求测人或事;二是预测家的技术、知识、经验、灵性、境界等;三是预测模型和程序等。我们将预测的过程建立一个方程。

准确性:y

求测人或事:a

预测家:c

y = ac

a是求测者所问的人或事

c为预测者的综合水平,包括技术、知识、经验、灵性、境界等及根据求测者发出的信息,由预测家所起的卦(预测的载体)

所以,决定y的准确性是多方面的,任一错误都会导致结果的准确度。如果a的不真实,或信息不准确,有可能起卦是错误的,继而预测家的推论出现错误。

如:一人测何时生孩子?预测家很认真的给他算过之后告诉他:今年下半年生孩子会大吉大利。此人则说:你什么水平呀,我告诉你吧,我连女朋友都没有,也没结婚,今年下半年怎么可能生孩子?这个例子很显然,因为a的错误,导致y的错误。

预测家应使自己的心寂寂然,以道法自然,不带贪念心、偏邪心等才能去感受外部世界的各个波源发射的能量和准确的信息,才能感应到事物的吉凶变化过程。周易不可能像数学那样给定一个公式任何人可以用来精确的得到计算结果,正是因为周易预测的复杂、灵动、重德、智慧、清净等,使许多爱好者望而却步,难入其殿堂。

古先贤对人生命运的决定因素作过排序: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姓名五积阴德六读书。人的命运就好比一个多元方程,一个方程几个未知数。八字并不决定命运的全部,风水也不是,各人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认为人的命运应该是定数中有变数:比如定数“人生来家庭情况、富裕、穷等”,这是生命降生时决定的(八字等);变数“个人后天努力、机遇、贵人等”。正是因为各种变数,预测难免存在误差,预测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影响人生的命运虽说复杂多变,定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因果,变中亦是因因而变,一命二运属于预测,是主动的了解人生的变化规律,虽说理论上预测到不吉可以规避,但如不知道改命方法是很难逆转的;三风水四姓名虽然是改命的一种方法,但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常言:“福人居福地”,命不好遇不上好风水,好风水也要好命才能得到,说明事物是全息相通的。五积阴德是改命的根本方法,历史上有许多真人真事通过积阴德改变命运,如:了凡先生按照佛教的原理,做善事、念佛修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俞净公遇灶神后通过积极做善事、放生修行改变了他坎坷的一生。六读书也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强调的是要读善书、技术类的书,因为通过读书可以明理,明理后才能指导言行去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中国古代的读书改变命运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读书也可以改变命运。

六、周易预测方法的介绍

周易预测方法种类很多,如春秋筮法、四柱(八字)、梅花易、邵子神数、铁板神数、姓名学、火珠林、奇门等,下面选一些加以介绍:

(一)四柱预测

什么是四柱预测?

四柱预测就是通过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即:甲、乙、丙、丁……)和地支(子、丑、寅、卯……)共四柱八个字(人们习惯叫“八字”)来推演人的吉凶祸福的一种方法,就叫四柱预测法。

具体一点说,四柱预测是根据八字命局中的用神忌神对日干的各种喜忌作用关系,来判定这个人一生的吉凶状况、荣枯盛衰。然后再根据大运流年对命局中用神忌神以及日干的作用结果,进而推断人在何时有吉、何时有凶。

四柱预测推演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推断八字中日干的吉凶,八字中的这个日干,就代表了八字命局的本人(个体信息)。当然,也能根据本人的八字命局组合,进而推测本人六亲的情况,即本人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推测出自己与领导、同事朋友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从个体推算出全体信息)。既然我们知道八字预测是依据八字命局中的用神忌神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那么当大运流年对命局中的用神日干起好作用时,八字所对应的人或者用神所代表的六亲方面就会应吉,当大运流年对命局中的忌神起好作用时,八字所对应的人或者忌神所代表的六亲方面就会应凶。

由以上这些,我们就不难看出,四柱预测只涉及大运流年与命局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只看大运流年对命局中用神忌神以及日干的作用结果,来推断一个人的吉凶状况。如图所示:

(作用)                   (产生)

大运流年----命局(用神、忌神、日干)----吉凶信息

四柱预测到底有没有科学性?

大量的客观事实早已证明,四柱预测学,实际就是揭示因宇宙五行生克变化而对人类产生吉凶祸福规律的科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来代表五行生克的规律,同时掌握了这个规律,从而也就达到了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他实际上也是人们了解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部辩证唯物主义之一。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掌握和享用的幸福之宝!

四柱预测是目前最为完善、涵盖面最广、预测准确率最高的一门预测学科,他不仅能够很准确地测定本人的吉凶祸福,升官发财,性情胖瘦,适合行业特点,身体有无伤、病灾等等,而且可以测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六亲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等。

(二)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数字吉凶

数字都有其独特及深奥的含义存在。也就是「数理属性」与「五行属性」。而关于「数字吉凶」,是用深奥的「周易梅花易数」来分析,再经过历史印证的结果而得来的。

梅花易数的起因

宋朝易学大师 邵康节在观赏梅花时,偶然看见麻雀在梅枝上争吵,以易理推衍后,预言明日夜晚会有女子前来来摘折梅花,被园丁发觉而追逐,女子惊慌跌倒伤到膝盖;此预测现象果真在隔夜丝毫不差地得到验证,因此邵康节名闻于当时,大家将这种预测方法取名为「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的用途

「梅花易数」除爻辞解释外,还有吉凶趋势图。「梅花易数」可以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人物、颜色、动植物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梅花易数起卦法

地支数: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以年支序数加农历月份数,加农历日数总和除以8,以其余数为上卦。

再以年月日相加的总和数加上算卦的时辰序数之和除以8,取其余数为下卦,

再以年月、日时相加的总和数除以6,取其余数为动爻,动爻须变,是阳爻就变成阴爻,动爻是阴爻就变成阳爻,不动的卦爻则不变,动爻所在的卦将变成另外一个卦。

实际梅花易数起卦法多种多样,不一定非以时间来起卦预测,也可以让别人报数预测,或写一个字,以字的笔画数起卦预测,或听到某种声音,数其几声起卦或见到一组数字也可起卦预测,这就是梅花易数预测法的灵活性,而且准确性很高。

(三)姓名学

“姓名学”是一种含有数理学、阴阳、五行学概念的命理学,是由中国古老哲学《易经》所发展出来的学问。而且姓名学是一种很方便的命理工具,因为只需要利用“姓”与“名”,就能研究一个人的命运、个性、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简单来说,如果您今天遇到一位朋友,想知道他的个性如何,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透过这种简单的方式了解。

姓名学是结构非常简单、很容易入门但却很难深入的学问。因为结构越简单的学问,往往背后隐藏的理论常常是很精髓的。尤其是坊间的姓名学书籍中经常有数理意义的错误,这样的话,就只得其门不得其入了。

解析、破译姓名有以下步骤:

(一) 书写被鉴定者之姓名,准确计算其笔画数(笔画数理, 非书写笔画)。

(二) 形成易理姓名卦象.

(三) 五格剖象,从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诱导及五行关系。

(四) 对八字基本命盘的作用。

(五) 总观文字星、义理、数理、生肖、阴阳五行等。总论人生。

中国姓名学,属于易学分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枝独秀。她结合了易经的宇宙全息规律,配合汉字的笔划数、五行、音律等特有信息,来为人们选择姓名,以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至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目的。实为既节省能源又节约劳力、无污染、无副作用、投入少、回报大的优秀技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诸多学者、哲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姓名学流派众多,如五格剖象姓名学、河洛理数姓名学、紫微斗数姓名学、五行六神命名学、64数姓名学、八格姓名预测学、巧连神数、皇太极数、灵应派、八卦姓名学、八字姓名学等各派系,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汉字中含有五行,数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通过不同姓名汉字的组合,显现出不同的吉凶暗示,并表现于人体阴阳五行气场的顺畅与滞涩,通则吉顺、滞则凶险。姓名经后天人为补救,可调整人体五行气场微循环结构,使人达到趋吉避凶的吉祥作用。其作用与方位、颜色等等补救措施同理同功。

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系——《姓名学》,已成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包括东方邻国在内)命名时所遵循的重要参考。从古至今多少仁人智士、名流学者因正名后而一举成名!在当今新兴的一门科学——《姓名学》中指出,姓名决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人称呼的简单符号,它可以通过姓名中字的形、音、义、数、组合等所产生的五行磁场的诱导力,影响人一生的性格、健康、事业、婚姻、财运、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四)纳甲(火珠琳)

纳甲筮法,俗称六爻法,是我国古代术数预测的大宗之法,其预测范围之广、项目之细,居诸术之首。它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周易预测术。由西汉易学家京房创造的筮法,京房为西汉易学大家,本姓李,字君明,因喜好吹奏音律,自定“京氏”。

其原理是将十干纳于八卦,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即乾纳甲,坤纳乙,甲乙为木,表示东方;艮纳丙,兑纳丁,丙丁为火,表示南方;坎纳戊,离纳己,戊己为土,表示中央;震纳庚,巽纳辛,庚辛为金,表示西方;乾纳壬,坤纳癸,壬癸为水,表示北方。甲为十干之首,举一以概其余,故名。“纳甲之说出于京房、焦贡之占法”(俞谈《读易举要》卷三);“京房之易言飞伏纳甲而已,费直之易言乘承比应而已,至魏伯阳作《参同契》借易以明丹诀,始言甲壬乙癸之方位”(《四库提要(子部七)·易通变》)。《周易参同契》以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表示一月中阴阳的消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表示一月中的日月地位。如震表示初三日的新月,受一阳之光,昏见于西方庚地;兑表示初八日的上弦月,受二阳之光,昏见于南方丁地;乾表示十五日的望月,受三阳之光,昏见于东方甲地。这叫做望前三候,象征阳息阴消。巽表示十六日的月象由圆而缺,始生一阴,平旦没于西方辛地;艮表示二十三日的下弦月,复生一阴,平旦没于南方丙地;坤表示三十日的晦月,全变三阴,伏于东北。这叫做望后三候,象征阳消阴息。坎离二卦配戊己,居中央代表日月本位,在丹道上则代表药物,这是较为通行的“纳甲法”,卜(占)家以卦又分配干支五行,道士讲坎离铅汞之要和进退行持之候,即本此。

纳甲法古称“火珠林”法,其得名的原因在于唐末宋初的一本占卜书《火珠林》。《火珠林》是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系统的纳甲筮法代表作,作者题为麻衣道者,而麻衣道人据说是陈抟的老师,不过人们对麻衣道人的闻名多是因为他的一部相学上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麻衣相法》。

“火珠林”法衣承“京房易”。 “京房易”的体系跟《周易》一书并不相同,因其在六十四卦的卦爻中纳入六十甲子,故称“纳甲法”。

自“火珠林”后,历代都有纳甲的著作问世,如《易林补遗》、《阐奥歌章》、《洞林秘诀》、《卜筮全书》、《卜筮元龟》、《易冒》、《断易天机》、《黄金策》、《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隐》等,其中尤以刘伯温的黄金策影响最大。在诸书中,《卜筮正宗》和《增删卜易》当为学习纳甲者所必须细读的两部书,《卜筮正宗》拨乱反正,且有对“黄金策”的详细注释;而清末的《增删卜易》以大量的卦例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赢得了“天下第一卜书”的美称。《易隐》一书为集大成者,为进阶者所必读。

著名易学家、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对周易预测学——纳甲筮法的占卜原理及方法运算机制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平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系辞》对文化一词所下的定义。正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er l884—1945)在探讨人的本质时提出的:人与其说是“社会的动物”、“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即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他认为: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人则能把这些信号改造成有自觉意义的符号,并以这些符号创造文化。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

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结晶的《周易》,最好地表达了这点。它正是通过“观天文,察时变”的手段,将无数信号浓缩转化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八卦符号,并以这些符号为中介,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易文化之流。而其中的术数之学,正是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外显的八卦符号与内隐的五行生克机理,以便寻找出能够确切再现人类活动能力的动态公式,并依据这些公式,推断未来活动场面的吉凶。

不难看出,从春秋筮法到“纳甲”筮法,从蓍草演算到金钱演算,正是八卦象数符号所表达的对象,提供了它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力量。因为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人不仅改造外部世界,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而且也不断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内容与生活境界,寻求认识世界和揭示世界的方式。《周易》筮法正是中国古代先贤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揭示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古代人的认识完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周易》筮法的完善过程。

故先儒常赞春秋筮法之古奥而斥“纳甲”筮法之浅陋,常敬蓍草演算之庄严而斥金钱玩占之浅薄,最终总不免有厚古薄今之叹,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今已非古矣!

今天,我们只是先介绍“纳甲”筮法的一般运算方式及部分古今卦例,今后,我们将要从文化史的角度入手,试着探索“纳甲”筮法,及其在漫漫历史中形成的这套干支纳入卦体的八卦运算系统。我认为,这种力图再现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生存场面的于支卦体符号系统,所以能长期存在并代代相传,其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凝固的、固态的符号公式,而是一种能积极表现人类活动能力的动态形式。它以“变动不居”的爻位及卦变,充分表达着事物的可变性与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及创造性。在“纳甲”的卦爻符号中,人不只是对其施加影响的主体,而且是这些卦体的创造者,是演卦过程中的创造性本源。它既有象征客观力量的“日”、“月”、“六神”,也有象征人事的“六亲”,它以“进神”、“退神”、“元神”、“忌神”等方式,显示出卦体与占卦人之间、“日”“月”与“用神”“世爻”之间主客体统一的趋向。以“岁君”、“月将”、“日辰”及“飞”、“伏”诸神的方式,体现出古人的不断求索。而这种求索认为:卦体是事物和人的行为在时间上的连续统一体,是人与神、主观与客观取得时限联系的渠道,是保障人的安全与吉祥的最佳咨询方式。我们不妨将这些卦体看作是折射占卦人个体心理的抽象物,它作为八卦符号信息系统,常常成为人们总结过去、改变现在、瞻视未来的动力。这些卦体的负荷量很大,包括政治、经济、道德、信仰、知识、风俗习惯及自我价值的表现等等。总之,它揭示了人类文化内容的诸多层面,并成为这些层面的综合者、总结者。因此,“纳甲”卦体作为“周易”符号文化的体现者,既正面揭示了“人文化成”的本质,又对其诸层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了各自不同的概述。

 

第二部分   改善命运的诀窍

生活中,不少人在遇到运程阻滞、生意失败、事业不利,或婚姻受到挫折,或病魔缠身,甚至多灾多难时,都会找预测师预测今后的前程如何?何时行好运?如果测出的卦象吉利,当然满心欢喜而去。若测出的卦象仍然不利,则会愁容满面,灰心丧志。世人对一切名利得失、悲欢离合、种种境遇的执着使他们常感到痛苦烦恼,人生无不受到命运的束缚和驱使,很难跳出命运之神的掌心。也有不少人试图去改善命运,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改造命运的原理,亦得不到正确的改运方法,结果亦是徒劳无功。下面将从周易和儒、佛教角度分别就改善命运原理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周易“五行”改命方法

一个人运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一生命运的起落沉浮,而人一生的命运的信息都全息缩影在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即生辰八字中,是福是祸都已有了定数,是固定不变的,故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之说。虽生辰八字属先天之命是固定不变的。但如先天不足可用后天弥补,即后天之运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周易运用调整系统平衡的方法。

后天人为改变命运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命理(四柱八字)的喜用神来进行的。如四柱八字五行来中和其偏枯之命,如命局金弱或无,四柱八字以木五行为喜用神,但木衰弱无力等,这些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后天人为的改命法。后天人为改命法可通过风水,方向,职业,颜色,用具,名字,饮食,药物,地理环境,住宅方位,选择配偶,交友等来进行。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实用改变命运的方法,供广大有缘人参考借鉴。

(一)名字可改变命运:人生下来少不了要取个名字,名字不只是一个符号、名称,名字对人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字,可见名字的重要性。如果名字好,能起到趋吉避凶事半功倍的效用。无论是取名改名,首先要分析人的四柱命局,找出命局中的喜用神,将该五行加到名字中,使用神在后天得到补救。当然,想要取个好名字除了重五行和数理外,还要兼顾名字的音韵和字的形体等。

(二)利用服饰的颜色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必须住房、穿衣和佩带饰物,居住环境和服饰的颜色同样也可弥补命中的不足。如:命局喜火的可多穿红色衣服,家居装饰以红色为主等;喜水以蓝、黑色为主等。

(三)利用方位改变命运:方位是指东南西北中,每个方位都有其五行属性: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即出生地或常居地)属土。如命局中喜火的可头朝南睡,可上南方发展,背朝南办公,住宅应在本地中心点的南西,住二、三楼为好。楼房一、二楼为水,二、七楼为火,三、八楼为木,四、九楼为金,五、十楼为土。楼房属性按河洛数确定。

(四)利用职业性质改运:人生在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用五行进行分类。如命中五行喜水的,可从事水利、水产、渔业、航海、旅游、通讯、证券、医药、运输、中介、经营酒水等等流通行业。喜火的可从事放光、电力、电器、易燃油类、煤碳、食品加工、广告、教师等行业。

(五)通过选择配偶、交友改变命运:四柱中日支对日主的影响最大,日支为夫妻宫。现实中配偶的选择对人生的影响也是最大。怎样才能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配偶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选择属象和命局相合的,合成喜神最好。选择命中喜神的属象。选择配偶命局中旺五行是日主所喜欢的、使双方命局都能趋于流通、平衡。如命中喜金,可找属猴、属鸡的或生在秋季七、八月、或生在庚申、辛酉日或下午三~七点出生的最好。

(六)用具改变命运法:根据四柱八字喜用神五行所主之颜色,选择与喜用神五行颜色一致的用具进行改命。如喜用神五行为木,其所属的颜色为绿色,可选绿色,青色的生活与工作用品。如家具,床单被褥,墙布墙纸,地板砖,绿色之铅笔,钢笔等。余可类推。
   (七)用求某方位改变命运法:

a、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宜往出生地之东方求谋发展。
b、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宜往出生地之南方求谋发展。
c、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宜在出生地求谋发展。
d、四柱八字以金为喜用神,宜往出生地的西方求谋发展。
e、四柱八字以水为喜用神,宜往出生地的北方求谋发展。
 (八)用住宅方位改变命运法: 

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住宅宜坐西向东。
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住宅宜坐北向南。
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住宅宜坐北向南。
四柱八字以金为喜用神,住宅宜坐东向西。
四柱八字以水为喜用神,住宅宜坐南向北。
 (九)用睡眠方位改变命运法:
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宜头朝东方脚朝西方睡。
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宜头朝南方脚朝北方睡。
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宜头朝南方脚朝北方而睡。
四柱八字以金为喜用神,宜头朝西方脚朝东方而睡。
四柱八字以水为喜用神,宜头朝北方脚朝南方而睡。
 (十)用工作学习坐向改变命运法:
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宜坐东面西。
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宜坐南面北。
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宜坐南面北。
四柱八字以金为喜用神,宜坐西面东。
四柱八字以水为喜用神,宜坐北面南。
 (十一)用地理环境改变命运法
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宜选择温带区域,多树木花草

之地居住。
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宜选择热带,大陆性区域及煤矿,

电厂地之居住。
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宜选择寒带适中之地及高山,平

原之地居住。
四柱以八字金为喜用神,宜选择凉性区域及多金属,矿产

之地居住。
四柱以八字水为喜用神,宜选择寒冷之地及江河湖泊海洋

之地居住。
(十二)用饮食改变命运法
四柱八字以木为喜用神,宜吃温性食物,食肉食动物的肝

胆。
四柱八字以火为喜用神,宜吃热性食物,食肉食动物的小

肠,心肝。
四柱八字以土为喜用神,宜吃中性食物记及肉食动物的肺

胃等。
四柱八字以金为喜用神,宜吃凉性食物及肉食动物的肺大

肠。
四柱八字以水为喜用神,宜吃寒性食物及肉食动物的肾膀

胱和各种鱼类。
(十三)药物改命法
四柱以木为喜用神,可经常吃温性之药物。
四柱以火为喜用神,可经常吃热性之药物。
四柱以土为喜用神,可经常吃中性之药物。
四柱以金为喜用神,可经常吃凉性之药物。
四柱以水为喜用神,可经常吃寒性之药物。
(十四)用数字改变命运法
五行之数字:木为3、8,火为2、7,金为4、9,水为1、

6,土为5、0。根据四柱八字喜用神五行所属之数字,选择对己有益的数字进行补救,如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楼层、工作号、彩票号及尾数号等。

(十五)其它方面也可改变命运:如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性格能改变命运、优生优育能改变命运、阴阳宅风水能改变命运等。另外结婚、开业、搬家等择日及符咒时空等都可以改变命运。

无论用何种方法来调节命运,都存在一个时效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指有些人是临时用一用、有些人是做长期应用,只要是通过五行调节来调理命运的方法,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五行的旺衰和喜忌是要随季节和流年的变化而变化的,有时喜用神也会变为忌神的。故在具体调理时,应请教专家进行指点。

二、周易五行与佛教改变命运的效果分析

周易改命方法,如中医调治病人一样,针对预测者的命理进行分析诊断,对于预测后发现五行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命局病因,主要可采取以上几种方法。从理上说,调整“金木水火土”五行进行后天补救,使人生系统信息达到的平衡是可行的,但从事上说,这种调整是不究竟的,也就是力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轨迹。这是因为一切命运系统的构成是多元的、全息的,命运系统以“人”为载体:由财、官、子、妻、父、母、寿、兄、弟、姐、妹、病、康、安等子信息组成,每个人在特定时间的降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带有前世以及过去世中的因缘果报而来的,所以,每个人的子系统信息在命中所占的比重都会不同。一切现象界的子系统信息都是从“心性”的业报中变现而来,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外部介入调节很难干预实相的根源。而用儒佛的方法是从心地上改变,在缘(变化的环境)上改变,如:种子落下后,预计明年秋结果,如果通过人工介入,不施肥、不洒水等改变生长环境,就可以使种子不结果或迟结果。认识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人生出来就会八字好,有人生出来就八字坏?命运的主宰真的这样不公平吗?”要深入彻底地研究这种“宿命”的根本渊源,就必须明白佛学的“三世因果”。“三世因果”与“宿命”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宿命论”是以“因”和“果”的法则作为基础的。“三世因果”是唯一可以透过今世出生之前的时空,清楚地明了到一个很重要的循环过程—即是今世出生之前“因”,与出生之后的“果”,这种“因”和“果”的循环往今后推而远之,形成“过去”(前世)——“现在”(今世)——“未来”(后世),如此三世的循环规律,而改善命运的唯一可行方法亦是以这个循环规律作为根本依据,从缘起的因上改变人生,从增上缘、所缘缘等诸缘的环境上改变。所以,单纯用周易“五行”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命人生命运轨迹,应以儒佛智慧究竟办法改变人生。

三、儒、佛改变命运的智慧方法

孔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做人必守“仁、义、礼、智、信”等方能得到善报;佛教的《因果经》有四句最具原则性的经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圣人的智慧是从心地根源上改变人生的轨迹,因为果地的命运现象(财、官、寿等子信息)是由真心化现的,它本无自性、生灭无常,要改变它就得从源头上进行。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正如佛教因缘果报中的“因”。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实验证明,人的意念可改变水结晶结构图案。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

(二)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正如六祖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心”。不执于善恶、好坏等二元对立心就是清净无染的心,也就是佛心。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份,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等。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责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慧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动念就有果报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A、卖瓜的故事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B、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著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

   行藏虚实自家知,      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古往今来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动念已先知,

劝君莫做亏心事,      只争来早与来迟。  

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

(四)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就某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电脑,譬如,电脑能贮存一切“资料”,人心能贮藏一切“善恶种子“。

电脑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一定要特别的谨慎。譬如,选购书本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看了不好的书,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种子。看电视也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假如看了没有意思的连续剧,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做恶梦。

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严防恶念(损人自私的都叫恶念)的产生。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经上说:“心地不清净、不明了”(惑)就会“造作有善恶力的行为”(业)。善恶的行为发出影响力就会产生苦乐和凶吉的结果(果)。所以业报差别经上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牵引著走,随著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而转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种种差别。”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大家千万不可轻视任何一件微小的恶业,以为做一点坏事不会受罪报。再小的罪,死后不但都有报应,而且丝毫不能幸免,也无法由别人代受果报。”

“心命歌”讲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五)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在富足时常要为贫困设想:

处世持家年复年,

总须虑后更思前。

有钱常想无钱日,

莫待无钱想有钱。

宋代的高僧法演禅师说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所以,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福,绝不暴殄天物或丢弃任何能用的东西。例如:我们绝不剩过多的饭菜。每餐都不可在碗里留下饭粒。吃剩下的饭菜宁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万不可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和丢弃食物都是折福。吃得过饱不但伤胃,而且损寿致病。人的胃像气球一样,气球的气打得饱饱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气放掉,那气球的弹性就会丧失了。同样的道理,经常吃得过饱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况且吃得过饱或者在肚子还没饿以前就吃东西,他一定无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饮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因为如果买的东西不实用,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买东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虑到东西的价钱和品质耐用是否恰当。

同时要敬惜字纸,不要随便或丢弃字纸。关于爱惜字纸的因果,请详阅惜字征验录。

总而言之,要时时养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个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

但他看了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以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雕刻了。其余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那副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

白天我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

佛像是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对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却不能随便加以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个把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听完了这一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材,乃准许他投入门下。后来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他师父只差一个字而已。(见英凯译禅语百选)

君假如想明白惜福和奢侈的感应故事,请参阅崇俭篇。

(六)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果报,并不是完全的施舍。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类似的诗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诗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一种施舍,来生纵使自己变成了畜牲,还是要偿还的。

勤积阴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

凡是有益大众的福利事业更应尽心尽力去做。(详见阴骘文和感应篇)

有钱而不知行善积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怜了。因为一个人有钱而吝啬施舍,就会把钱花在物质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许多恶业而却还不晓得。将来可就惨了,这种人一定会生出不肖的子孙来。因此“积福歌”再三叮咛我们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而且要修福重于享福: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积福歌

叹人只知今世财,

那知财是前生福。

我今说与积福人,

劝世重财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无福空劳禄。

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淫欲?

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

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种福田,愿做儿孙犊。

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我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

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

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七)普通人怕受苦果,聪明人怕种苦因—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切苦果都是由过去恶业来的。恶业不除,苦果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缘经第四卷上说:“善恶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不会消失,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因缘,一定会结果的。”大乘造像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善恶业的报应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两生以后才报应。”

造了恶业好比欠别人债,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债主,忍受痛苦好比偿还债务。你虽然可能逃得了一时,可是债主还是会不断找你要债。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地把债务还清,以后不再欠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们把这个道理想开了,当我们遭到倒霉的事情,我们便会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们会很“快乐地”接受它。因为只有当我们忍受苦痛时,痛苦才会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债务那么地令人轻松愉快吗?

三、儒、佛改变命运的智慧方法

孔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做人必守“仁、义、礼、智、信”等方能得到善报;佛教的《因果经》有四句最具原则性的经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圣人的智慧是从心地根源上改变人生的轨迹,因为果地的命运现象(财、官、寿等子信息)是由真心化现的,它本无自性、生灭无常,要改变它就得从源头上进行。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正如佛教因缘果报中的“因”。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实验证明,人的意念可改变水结晶结构图案。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

(二)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正如六祖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心”。不执于善恶、好坏等二元对立心就是清净无染的心,也就是佛心。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份,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等。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责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慧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动念就有果报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A、卖瓜的故事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B、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著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

   行藏虚实自家知,      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古往今来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动念已先知,

劝君莫做亏心事,      只争来早与来迟。  

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

(四)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就某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电脑,譬如,电脑能贮存一切“资料”,人心能贮藏一切“善恶种子“。

电脑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一定要特别的谨慎。譬如,选购书本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看了不好的书,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种子。看电视也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假如看了没有意思的连续剧,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做恶梦。

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严防恶念(损人自私的都叫恶念)的产生。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经上说:“心地不清净、不明了”(惑)就会“造作有善恶力的行为”(业)。善恶的行为发出影响力就会产生苦乐和凶吉的结果(果)。所以业报差别经上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牵引著走,随著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而转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种种差别。”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大家千万不可轻视任何一件微小的恶业,以为做一点坏事不会受罪报。再小的罪,死后不但都有报应,而且丝毫不能幸免,也无法由别人代受果报。”

“心命歌”讲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五)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在富足时常要为贫困设想:

处世持家年复年,

总须虑后更思前。

有钱常想无钱日,

莫待无钱想有钱。

宋代的高僧法演禅师说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所以,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福,绝不暴殄天物或丢弃任何能用的东西。例如:我们绝不剩过多的饭菜。每餐都不可在碗里留下饭粒。吃剩下的饭菜宁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万不可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和丢弃食物都是折福。吃得过饱不但伤胃,而且损寿致病。人的胃像气球一样,气球的气打得饱饱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气放掉,那气球的弹性就会丧失了。同样的道理,经常吃得过饱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况且吃得过饱或者在肚子还没饿以前就吃东西,他一定无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饮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因为如果买的东西不实用,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买东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虑到东西的价钱和品质耐用是否恰当。

同时要敬惜字纸,不要随便或丢弃字纸。关于爱惜字纸的因果,请详阅惜字征验录。

总而言之,要时时养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个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

但他看了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以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雕刻了。其余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那副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

白天我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

佛像是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对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却不能随便加以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个把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听完了这一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材,乃准许他投入门下。后来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他师父只差一个字而已。(见英凯译禅语百选)

君假如想明白惜福和奢侈的感应故事,请参阅崇俭篇。

(六)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果报,并不是完全的施舍。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类似的诗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诗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一种施舍,来生纵使自己变成了畜牲,还是要偿还的。

勤积阴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

凡是有益大众的福利事业更应尽心尽力去做。(详见阴骘文和感应篇)

有钱而不知行善积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怜了。因为一个人有钱而吝啬施舍,就会把钱花在物质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许多恶业而却还不晓得。将来可就惨了,这种人一定会生出不肖的子孙来。因此“积福歌”再三叮咛我们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而且要修福重于享福: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积福歌

叹人只知今世财,

那知财是前生福。

我今说与积福人,

劝世重财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无福空劳禄。

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淫欲?

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

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种福田,愿做儿孙犊。

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我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

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

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七)普通人怕受苦果,聪明人怕种苦因—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切苦果都是由过去恶业来的。恶业不除,苦果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缘经第四卷上说:“善恶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不会消失,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因缘,一定会结果的。”大乘造像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善恶业的报应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两生以后才报应。”

造了恶业好比欠别人债,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债主,忍受痛苦好比偿还债务。你虽然可能逃得了一时,可是债主还是会不断找你要债。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地把债务还清,以后不再欠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们把这个道理想开了,当我们遭到倒霉的事情,我们便会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们会很“快乐地”接受它。因为只有当我们忍受苦痛时,痛苦才会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债务那么地令人轻松愉快吗?

 

三、儒、佛改变命运的智慧方法

孔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做人必守“仁、义、礼、智、信”等方能得到善报;佛教的《因果经》有四句最具原则性的经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圣人的智慧是从心地根源上改变人生的轨迹,因为果地的命运现象(财、官、寿等子信息)是由真心化现的,它本无自性、生灭无常,要改变它就得从源头上进行。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正如佛教因缘果报中的“因”。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实验证明,人的意念可改变水结晶结构图案。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

(二)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正如六祖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心”。不执于善恶、好坏等二元对立心就是清净无染的心,也就是佛心。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份,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等。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责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慧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动念就有果报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A、卖瓜的故事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B、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著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

   行藏虚实自家知,      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古往今来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动念已先知,

劝君莫做亏心事,      只争来早与来迟。  

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

(四)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就某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电脑,譬如,电脑能贮存一切“资料”,人心能贮藏一切“善恶种子“。

电脑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一定要特别的谨慎。譬如,选购书本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看了不好的书,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种子。看电视也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假如看了没有意思的连续剧,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做恶梦。

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严防恶念(损人自私的都叫恶念)的产生。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经上说:“心地不清净、不明了”(惑)就会“造作有善恶力的行为”(业)。善恶的行为发出影响力就会产生苦乐和凶吉的结果(果)。所以业报差别经上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牵引著走,随著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而转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种种差别。”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大家千万不可轻视任何一件微小的恶业,以为做一点坏事不会受罪报。再小的罪,死后不但都有报应,而且丝毫不能幸免,也无法由别人代受果报。”

“心命歌”讲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五)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在富足时常要为贫困设想:

处世持家年复年,

总须虑后更思前。

有钱常想无钱日,

莫待无钱想有钱。

宋代的高僧法演禅师说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所以,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福,绝不暴殄天物或丢弃任何能用的东西。例如:我们绝不剩过多的饭菜。每餐都不可在碗里留下饭粒。吃剩下的饭菜宁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万不可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和丢弃食物都是折福。吃得过饱不但伤胃,而且损寿致病。人的胃像气球一样,气球的气打得饱饱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气放掉,那气球的弹性就会丧失了。同样的道理,经常吃得过饱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况且吃得过饱或者在肚子还没饿以前就吃东西,他一定无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饮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因为如果买的东西不实用,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买东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虑到东西的价钱和品质耐用是否恰当。

同时要敬惜字纸,不要随便或丢弃字纸。关于爱惜字纸的因果,请详阅惜字征验录。

总而言之,要时时养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个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

但他看了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以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雕刻了。其余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那副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

白天我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

佛像是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对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却不能随便加以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个把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听完了这一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材,乃准许他投入门下。后来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他师父只差一个字而已。(见英凯译禅语百选)

君假如想明白惜福和奢侈的感应故事,请参阅崇俭篇。

(六)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果报,并不是完全的施舍。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类似的诗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诗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一种施舍,来生纵使自己变成了畜牲,还是要偿还的。

勤积阴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

凡是有益大众的福利事业更应尽心尽力去做。(详见阴骘文和感应篇)

有钱而不知行善积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怜了。因为一个人有钱而吝啬施舍,就会把钱花在物质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许多恶业而却还不晓得。将来可就惨了,这种人一定会生出不肖的子孙来。因此“积福歌”再三叮咛我们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而且要修福重于享福: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积福歌

叹人只知今世财,

那知财是前生福。

我今说与积福人,

劝世重财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无福空劳禄。

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淫欲?

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

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种福田,愿做儿孙犊。

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我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

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

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七)普通人怕受苦果,聪明人怕种苦因—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切苦果都是由过去恶业来的。恶业不除,苦果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缘经第四卷上说:“善恶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不会消失,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因缘,一定会结果的。”大乘造像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善恶业的报应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两生以后才报应。”

造了恶业好比欠别人债,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债主,忍受痛苦好比偿还债务。你虽然可能逃得了一时,可是债主还是会不断找你要债。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地把债务还清,以后不再欠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们把这个道理想开了,当我们遭到倒霉的事情,我们便会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们会很“快乐地”接受它。因为只有当我们忍受苦痛时,痛苦才会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债务那么地令人轻松愉快吗?

(八)凶吉祸福的原因

A、十来偈

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做“十来偈”

1、端正者忍辱中来。

2、贫穷者悭贪中来。

3、高位者恭敬中来。

4、下贱者骄慢中来。

5、喑哑者诽谤中来。

6、盲聋者不信中来。

7、长寿者慈悲中来。

8、短命者杀生中来。

9、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10、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详见罪福报应经)

△儒家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有些类似佛家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不行仁义礼智信,就是破戒。

B、短命的十种原因

1、自己亲身杀害动物。

2、劝别人杀害动物。

3、称赞别人杀害动物的技巧高明。

4、看见别人杀害动物心里高兴。

5、希望我们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见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后,心生欢喜。

7、破坏动物的窝穴。

8、教导别人破坏动物的窝穴。

9、捐钱建立神庙,然后杀害动物去祭祀。

10、爱好斗争,并且教别人互相残杀。

C、长寿的十种原因

1、自己不杀害任何动物。

2、劝导别人不要杀害动物。

3、看见不杀害动物的人,加以称赞。(赞扬不杀生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杀害动物,心生欢喜。

5、看见被人杀害的动物,设法加以救济或赦免。

6、看见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见别人心里有恐惧,设法使他不再恐惧。

8、看见别人或动物有病痛,产生同情心。

9、看见别人遇到急难,就想加以帮忙。

10、施舍食物给其他众生。

△我们把小动物关在笼子里,以食物喂它,来生虽然可能使寿命长一点,但是来生也会因为束缚动物而自己不得自由。这实在不划算!你可以把食物放在室外,让小鸟自己来吃,不要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喂它。不要用绳子去绑动物的脖子或四肢;请君要明察这道理啊!

D、多病的十种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

△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为了学生或儿女变好,本著爱心去惩罚学生或子女,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但如以愤怒心打学生则来生多病。

2、劝别人虐待动物、打动物。

3、看见别人虐待动物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打骂动物心生欢喜。

5、恼乱父母,使父母心里忧愁。

6、扰乱圣人或贤人。

7、看见所怨恨的人生病,心里高兴。

8、看见仇人病痛好了,心里很不高兴。

9、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却送他假药或与治病不相干的药。

10、上次所吃的食物还没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长恶疮,乃是因为前世鞭打众生。

△今生胆子太小,乃是因为前生常以恐惧的东西吓人。

△今生常入冤狱,乃是因为前生把动物关在笼子里。

E、少病的十种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动物。

3、看见别人不打人、不虐待动物,就加以称赞。(赞扬不打人、不虐待动物的好处)

4、看见别人或动物不相殴打,心生欢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见仇人病痛解除,心生欢喜。

8、布施良药给生病的众生,并且劝别人也布施良药。

9、对于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怜悯心。

10、节制饮食,不吃得过饱。

F、丑陋的十种原因

1、容易愤怒,喜欢生气。

2、常怀嫌恶与憎恨心。

3、欺诳别人。

4、扰乱众生,使众生心生烦恼。

5、不敬爱父母兄长。

6、不恭敬圣贤。

7、侵夺圣贤维生的东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里的明灯弄灭。

9、看见丑陋的人,加以轻视、挖苦或讥笑。

10、习惯干损人利己的事情。

G、端正的十种原因

1、不生气、不愤怒。

2、施舍衣物给别人。

3、敬爱父母尊长。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装饰寺庙佛塔。

6、用清净的泥土或涂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难走的路弄平。

8、洒扫佛塔。

9、恭敬丑陋的人,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10、看见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导致的结果。

H、人缘差(威望小)的十种原因

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

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心生庆幸。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起嫉妒和厌恶心。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生欢喜。

6、退失道心,毁灭佛像。

7、对于父母和圣贤,不尽心奉侍。

8、劝别人做不得人缘的事情。

9、阻碍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轻视或讥笑人缘不好或威望较差的人。

I、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高兴。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

6、发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7、尽心恭敬奉侍父母和圣贤。

8、劝别人做广得善缘的事情。

9、劝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看见人缘差的,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看见别人心生欢喜,则来世别人也会喜欢看见你!

J、出生卑贱的十种原因

1、不知恭敬父亲。

2、不知恭敬母亲。

3、不知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不知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不恭敬老师、朋友或尊长。

6、不尽心奉请、迎接、供养师长。

7、看见师长来,不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不遵行父母的教诲。

9、不接受圣贤的教诲。

10、轻视或讥笑出生卑贱的人。

△今生常被驱使劳役,乃是前生负债不还。(安士全书)

K、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请师长。

7、见到尊长来,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恭敬地接受父母的教诲。

9、尊敬圣贤,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10、不轻视或嘲笑出生卑贱的人。

L、贫苦的十种原因

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

2、教别人偷盗。

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

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

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

7、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心里不高兴。

8、阻碍别人得到利益,或加以留难。

9、看见别人施舍,不产生随喜心。

10、看见饥荒,不产生怜愍心,反而幸灾乐祸。

△遇见能源危机,不生怜愍心,而认为对自己行业有益,也是过失。

△天道循环最为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M、富足的十种原因

1、自己不偷盗别人的财物。(别人没有允许,就取走别人的一针一线,就是偷盗。)

2、劝别人不要偷盗。

3、称赞不偷盗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偷盗,心生欢喜。

5、尽心侍奉父母,不使所用匮乏。

6、供给圣贤或尊长,一切所需物品。

7、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心里高兴。

8、看见别人追求利益,设法帮助他达到目标。

9、看见爱好施舍的人,心生欢喜。

10、遇见饥荒,心里产生怜愍心,并且设法救济。(在电影或电视看见饥荒,也应生怜愍心,否则有微小的过失和烦恼)。

N、见解不正确的十种原因

1、不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妨害别人或其他动物的理论或方法。

3、不能接受或奉行真理和善法。

4、称赞不一定的事物以为一定。

5、吝啬说法或教导别人。

6、亲近不信三世因果的知识份子。

7、远离正信的佛教徒。

8、称赞邪知邪见的行为。

9、舍弃正确的智慧和见解。

10、轻视或讥笑愚痴和邪恶的人。

O、见解正确的十种原因

1、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行善的方法与好处。

3、听闻、修持、弘扬、维护正确的教法。

4、称赞亘古不变的真理。

5、乐于演说真理的要点和修行的方法。

6、亲近真正有智慧、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7遵守护持正确的佛教。

8、精勤用功,博学多闻。

9、远离愚痴和邪恶的人。

△初学的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成就的人才可以出污泥而不染。

10、不轻视、讥笑愚痴邪恶的人。

P、地狱的十种原因

1、做最恶毒的行为。

2、讲最恶毒的言语。

3、起最恶毒的心念。

4、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善恶轮回和因果业报,它不过是劝人为善所,编出来的谎言罢了。

5、认为人死后还是出生为人,畜死还是为畜,做好做坏还不是一样。

6、认为今生受苦和享福完全出于自然或神的安排,并非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

7、否定“行善得乐、为恶得苦”的因果律,胡作非为。

8、凡是自己知识所不能知道的都不相信。

9、执著世间或众生是有始或有终、是常或无常,是有边或没有边等偏见。

10、不知报恩。

Q、畜生的十种原因

1、做中等恶毒的行为。

2、讲中等恶毒的语言。

3、起中等恶毒的意念。

4、因贪心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5、因憎恨而做出邪恶的事情。

6、因愚痴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7、讥骂众生。

8、恼害众生。

9、施舍不清净的东西。

10、邪淫:淫人妻女、同性恋、手淫、非时非处与己妻行淫。

W、饿鬼的十种原因

1、做轻等的恶行。

2、说轻等的恶语。

3、起轻等的恶念。

4、无理和过分贪求财物享受。

5、因贪而与人发生口角、打斗、诉讼。

6、嫉妒。

7、诽谤三世因果、鬼神、圣贤。

8、贪爱金钱、洋房、轿车等财物。

9、有病在身,又因饥饿而死。

10、热死和渴死。

R、阿修罗的十种原因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端”或“容貌丑陋”。他住在天上、海中或山上。性情傲慢,脾气暴躁,好打斗争胜。

1、做微恶的行为。

2、说微恶的语言。

3、起微恶的意念。

4、骄慢—仗恃自己的才能、学问、财富等比别人强,而生骄傲。

5、我慢—执著身体、感受、妄念是我而生骄傲。

6、增上慢—还没有神通智慧,说自己已经有了。还没有断烦恼说自己已经断了。

7、大慢—对于学问才能和我差不多的人,我却以为我比他强得多。(自高自大)。

8、邪慢—做了坏事,依恃恶势力,欺压他人。

9、慢慢—某人比自己高明,却反说自己比某人高明。

10、把所修行的善,回向阿修罗,希望自己死后成阿修罗。

T、人的五种原因

1、不杀害动物。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Y、天的十种原因

1、更严格地奉行不杀生。

2、更严格地奉行不偷盗。

3、更严格地奉行不邪淫。

4、更严格地奉行不妄语。

5、不绮语(不讲华丽而没有意义的话)。

6、不两舌(不挑拨离间)。

7、不恶口(不讲粗鲁的话)。

8、不贪取。

9、不憎恨。

10、不邪见(深信三世因果)。

△修十善可以升‘欲界天’(有男女欲望的神仙界)。如果修行著相的十善,再加上修行禅定,则可以往升‘色界天’(欲望更少但仍有形体的神仙界)。修‘四空定’(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则可升‘无色界天’(没有形体的神仙界)。神仙的智慧虽比人高,但仍都有烦恼。修行执我相的善,最多只能往生天上。如果想要超越天界,进入没有烦恼的完美境界,则必须修‘净业’—行善不可执著我相和善相。

(九)恶可致凶

华严经的十地品中记载:一切恶以十恶为根本,造了十恶,来世不但会坠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而且万一再投生到人间,还会产生两种可怕的报应:

1、杀生:短命、多病

2、偷盗:一贫穷、和别人共用财物,使用财物不能自由自在

3、邪淫:妻子不忠贞不善良、得不如意的眷属(亲人常和你作对)

4、妄语:常被人诽谤、常被人欺骗

5、绮语:讲话没人接受、说话不清楚

6、两舌:亲朋好友背离、家人亲族恶弊

7、恶口:常听到不好听的声音、常发生诉讼争论

8、贪爱:心不知足、所求匮乏(或多欲无厌)

9、憎恨:常被人苛责缺点谈论是非、常被别人烦恼或伤害

10、愚痴:生在没有智慧的家庭、心地谄曲而不光明磊落

业报差别经上也叙述了众生的十恶业能产生如下的凶报:

1、杀生—能使大地碱卤,药草无力。

2、偷盗—能感现霜雹、蝗虫等现象,使世界闹饥荒。

3、邪淫—能感现恶风大雨,以及各种尘埃。

4、妄语—能使许多事物变得臭秽。

5、两舌—能使大地感现高低不平。

6、恶口—能造成瓦石沙砾,粗糙难看的东西。

7、绮语—使草木稠密,枝条长棘。

8、贪爱—使农作物的果实又细又小。

9、憎恨—能使一切树木的果实又苦又涩。

10、愚痴或邪见—使一切农作物不会开花结果,收获量很微少。

地藏经中的“阎浮众生业感品”也举了一些做恶会得凶报的例子:

杀生—遭殃短命。

偷盗—贫穷、受苦。

邪淫—来生变雀鸽鸳鸯等禽兽。

恶口—家庭不和,时常和亲属争吵。

诽谤—口才不好,嘴里长恶疮。

憎恨—丑陋残废。

悭吝—所求的东西无法得到。

饮食无度—来生饥渴,而且咽喉出毛病。

爱好打猎—因受惊疯狂而丧失生命。

悖逆父母—遭到天灾地变。

焚烧山林—疯狂迷惑而惨死。

虐待子女—来生常受鞭挞。

网捕鸟兽—来生骨肉分离。

△钓鱼、网鱼的人来生也会遭到父母兄弟妻子离散的报应。

贡高我慢—出生卑贱,受人驱使。

无端毁坏财物或暴殄天物—所求的东西缺乏,不能如意。

不信三世因果等邪见—诞生在文化边落(没有佛法)的偏僻地区。

陈希夷心相篇说:

性情偏激的人—恐遭奇祸。

言多反覆—没有好友可以依靠。

转眼无情—贫苦、寒酸、夭折。

轻口出违言—寿命短折。

忘恩而思小怨—科第难成。

偷斤减两—子孙很难成大人。

利己损人—儿孙多悖逆。

使别人难堪—意外丧身,又害了子女。

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又损寿。

小有富贵则生傲慢—准有刑灾。

假公济私—纵使有荣华富贵,儿孙也没办法享用。

有才能而吝啬教导别人—自己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

妒忌别人,争胜图利—到头来还是输人一等。

乐极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到了老年,还是老奸巨滑。

爱好称赞自己的长处—功名很难有所成就。

喜欢谈论别人的缺点—身心性命容易受伤害。

责备别人重而责备自己轻—别人不与他共谋同事。

爱好跟别人竞争—前程有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分是非—知交断绝。

少年飞扬浮动—寿命难长。

刚愎自用、行险侥幸—走头无路。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短折亡身。

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凶灾恶死。

色欲空虚—暴疾而没。

肥甘凝腻—毒疮而终。

性情孤洁—老后无嗣。

心地欺瞒—盛年丧子。

暗里伤人—无子。

苛剥民财—多遭火盗。

(十)凶吉的变化

A、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钱财却不能享受到快乐,终日为财物忧愁。这是因为他前世施舍时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劝他施舍,他才勉强施舍。或者因为施舍之后,又生后悔心。(见弥勒菩萨所问经)

B、能享而没主权  ——能受用财物,可是又苦无主权

有的人没钱、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虽然没所有权,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这是因为前世时他只知劝别人施舍财物,可是他自己却不能施舍。或者因为他看到别人布施时,只加以欢喜赞叹,但自己不布施。

C、劳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的人千辛万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济穷人,让穷人跑了老远的路途,办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又等候了很久,才领到钱。

D、轻松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财富得来全不费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别人把遗产捐赠给他。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者很轻松而不费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亲自送财物到高山上的孤儿院,使孤儿们很愉快地获得那物品。

E、先富而后贫

有的人起先富有后贫穷。这是因为他前世因为别人的劝告才布施,可是因为不明白施舍的意义,布施以后心里后悔,变成吝啬。(见业报差别经)

F、先贫而后富

有些人起初贫穷,后来越来越富有。这是因为他前世本来不欢喜施舍,因为别人的劝告他才施舍,可是布施以后他心里很高兴,慢慢也喜欢施舍财物了。

G、贫而能施

有些人虽贫穷可是喜欢布施,这是他前世虽然施舍,但没有施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产生的福报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报就完了,所以今生才会贫穷,但因为过去习惯布施,所以今生虽然贫穷但仍喜欢施舍。

H、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却很吝啬,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过去世本来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一两位良师益友的劝导,他暂时布施了这么一次,而且还布施给智德兼备的人。虽然只布施了这么一次,可是因为福田好,所以福报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贵,可是因为他过去世就不习惯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啬成性,不喜欢布施。

I、决定福报的因素  —决定福报的三大要素

施舍必然可以产生福报,可是福报的大小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个要素的影响:

1、施舍的东西—东西越难得越贵重,所产生的福越大。

△施舍可分为施舍财物、施舍真理和解除恐惧烦恼等三种。其中以传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钱财物来生可以得富贵。

△传播真理来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众生的困难恐惧、忧虑、紧张和烦恼,使他们得到平安和快乐,例如陪胆小的人走黑路,来生可以得到健康。

△钓鱼杆、农药、杀虫剂、刀枪、不清净的东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则无功而有罪)。

2、施舍时的心地—心地越清净则福大。布施希望同报则得福少。为了名利而施舍则福报小。布施时为人所知(阳德)得福小。布施时不为果报则福报大。

3、接受施舍的对象—对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则施舍的福报就越大。布施圣贤一钱,胜过布施凡夫千万钱。所以佛经上把产生福报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产生福报的田地)

阿毗昙甘露味经上说:布施畜生可受百世报,布施不善人受千世报,布施善人受万世报,布施离恶欲的凡夫可以得千万世报,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无数世报,布施佛则将来一定会成就无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种:

 (1)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如父母师长)

(2)悲田(使我们产生怜愍、心的人,如饥渴、穷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圣贤,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报就是“财物”、“心地“和“对象“这三者的乘积。

一般人施舍讲究“财物”和“对象”,菩萨的施舍则不分对象,而特别讲究“清净心”、“平等心”。因为心不平等、不清净就有烦恼。

而且这三个因素中,心是我们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无限清净,福报就无量无边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对我们利益最大。“财物”和“对象”这两个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发挥,譬如,我们的财物是有限的,施舍的对象也很难随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论上说:“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

经典上曾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养佛,佛立即以那钵饭布施给狗吃,而且问舍利弗说:“你布施饭给我,和我以饭布施狗,那一个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说:“佛布施饭给狗的福报多,因为佛的心清净无比。”

J、施多福少

布施时心不恭敬,没有欢喜心、没有至诚心或者布施时心生傲慢......则布施的东西再多,所得到的福报仍然很少。

布施的对象(福田)没有智慧也没有道德,则布施的福报少。譬如把种子播在不肥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种子再多,所收获的种子一定很少。(见菩萨本行经)

K、施少福多

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而且布施给佛菩萨圣贤等最好的福田,布施的财物虽然少,所得的福报多得不可计数。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里,种的种子虽然少,可是所收获的果实却很丰硕。

所以法苑珠林上计载:八十亿耳(人名)过去曾用一朵花供养佛塔,因此在天人间和天上快乐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圣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L、同忧异果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很富有,一个很贫穷。有一天,这两个人遇到乞丐,他们都感到很忧愁。那个穷人担心自己没有钱,不能施舍。那个富人担心乞丐要钱,他的钱财会减少。那个有钱人死后出生做饿鬼,而那穷人死后却升天上,这是因为吝啬和慈悲心的不同。忧愁虽然相同,可是受报却完全不同啊!

M、异寿同果

人寿百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与人寿十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所得到的福报,等无有异。

寿命一百岁的人行善五十年,与寿五十岁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报没有两样。

N、为恶善终

有些人一生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横死。这就是因为他今生种的恶果还没有成熟以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说,从前有一个人七辈子都以杀羊为职业,而临终不坠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但是到了第八辈子便坠三恶道,而且先前所造的杀业都一一偿还果应了。(见大藏一览)

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无报,时机未到。

O、为善恶终

有少数人一生行善,临终却不得“好死”。这是因为他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恶果已经先成熟了。

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为是“恶终”,其实不是恶终的。例如,譬喻经上记载:有一个牧羊的孩子采花要供养佛,可是走到半路却被牛触死了,但是他的神识(一般人叫“灵魂”)却升天了。经律异相这一部书也记载:有一只猴子看见一个得道的高僧,心里很高兴,他开玩笑地披著裘袈,没想到失足坠地而死,它的神识也生天。总而言之,因为行善而死的人,来世没有不得善报的。只是我们凡失的肉眼一时认识不清而已。(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君一定要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信心,做好事千万不可因为发生挫折或倒霉的事而退失善心!我们必须要明白眼前的凶祸都是过去世的恶业造成的,只要我们对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结果和机运迟早一定会来临。况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凶是祸,其实是大吉大福。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明朝时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

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拿出一杆秤子,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招!这一杆秤子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秤子啊!”

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可是父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不便说明。

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子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

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那倒是心甘情愿的。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不得好报。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说:“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不必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迷痴。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那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

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摘自第一九一期慧炬)

上面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印光大师全集的一段话,他说:“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一种是讨债。报恩是:因为他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了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女过去世有亏损的地方,为了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较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著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著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了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还清了,父母想望他成事业,而他忽然夭折,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休。”

如果我们明白上面这番道理,当我们行善拜佛,求子女病愈而子女反而去世时,我们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说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来是来讨债报怨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忏悔行善和佛菩萨的慈悲,才停止了恶运。这好比我们曾经得罪了某人,某人想来报仇,幸好我们透过了道歉赔偿或有势力的人为我们从中调解,才使对方怨恨消释而不再想报仇。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是个“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八十岁老翁做不到”的问题。所以春秋时代,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遽伯玉,二十岁就开始下反省的工夫,每天都有缺点可以改进,到了五十岁时还发现四十九岁的缺点和过失。

可是有些人每天都认为没什么过失可以改,这实在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叫做过失的缘故。所以要改造命运,必须先明辨善恶。下面我们先来谈谈善的种类:

1、真善—有益于人(虽打人骂人)是善。假善—有益于己(虽敬人礼人)是恶。(引中峰国师语录)

2、直善—从良知出发,不计较名闻利养,不贪欲乐果报。邪善—抄袭别人,或追求物质,爱好名利,或期望未来的果报。

3、端善—行善完全出于济世、爱人、敬人之心。曲善—行善夹带媚世、玩世、侮弄之心。

4、阴善—为善而不被人知晓。阳善—为善而为人所知。

△朱柏卢治家格言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善希望别人知道最要不得,因为你做了一件善事被人知道,便会被人嫉妒或称赞。被人嫉妒,你就可能会招到毁谤,惹来离奇的灾祸。万一被人称赞,你做的福报就会报销了一大部分,将来所结的善果就很少。我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君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譬如,你把果树种在很明显的地方,这棵果树将来的收获量一定大大减少。因为不但许多过路的人会顺手摘去果实,也有些顽皮的小孩喜欢爬树摘果子乱丢。所以做善事被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福就损失越大。难道你还不觉悟?

做恶可就不同了。作了恶业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为你做恶让别人知道了,别人就会责骂你、批评你。有许多人评击你、责备你,你的恶业无形中就减轻了,将来结恶果时不致于那么可怕,那么重!所以说做了恶事让越多人知道,我们将来所受的祸害就减轻,因为你已经让恶业报掉了一大部份了。

5、是善—有些善恶,不可单从眼前的利害去决定,需要从长远的流弊来判断。譬如,子路救了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下来,孔子听到了说:“从此以后鲁国人都会乐于拯救溺水的人了。”因为救人和感谢会造成风气。

非善—只考虑到现在和某一个人,没有考虑到久远的影响。譬如:鲁国的法例规定,如果有人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奖金,作为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很富有,赎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作呢?现在鲁国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无形中创下了恶例,使大家都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一件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好风气,将慢慢消失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大都会以为子贡做善不领赏金是廉洁的好事,子路接受赠牛是不高尚的事,但孔子的看法却与众不同,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这是孔子十分高明的地方。

所以判断善事不可以根据表面的行为,而要考虑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现在,要看将来的结果;不可只看个人的得失,需看对大众的影响。非善的其他例子多得很,例如:不应该的宽恕,过份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成大患......等。(了凡四训语译)

6、偏善:以恶心来行善事,叫做‘正中偏’。例如: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辞职返乡后,乡民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一个乡民酒醉后却骂他一顿。当时他认为那乡民讲酒话因此不去计较。没想到一年后,这人愈变愈坏,终于犯上了死刑罪。吕公才后悔地说:“当初我的宽宏大量害了他,假如稍微给他教训一下,也许那醉汉今天不效于犯了大恶。”

正善—以善心来行恶事,叫“偏中正”。例如某地有次饥荒,暴民白天公然抢粮。富家告到官府,官府却一概不理,于是暴民便愈放肆,变本加厉,那富家逼不得已,只好私自惩治暴民,乡里才平静下来,不教演成大乱。

7、半善—没尽心尽力行善,又著善相。满善—全心全力行善,不著善相。

譬如,从前有一位女子,到庙里去烧香,想施舍家境又困难,找遍身上只发现两文钱。她就把这两文钱全部捐献,但是庙里面的住持高僧还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她被皇帝选入皇宫。她富贵以后就带了数千金来原先那个庙里捐献,主持高僧只派徒弟替她祈福回向。因此她就问这是为什么。那高僧说:“以前你的施舍虽然小,但心意真切,非老僧亲劳不足以报答。今天你捐献的虽多,却不如从前真诚,所以有人代劳就行了。”

8、大善—利在天下,虽少而大。小善—利在自己,虽多而小。

9、难善—以多年的积蓄施给可怜的穷人。易善—送小礼物给亲朋好友。

10、急善—济人危急,放生救命。缓善—捡路边的小纸屑。

11、悲善—雪中送炭,怜悯贫苦病人。敬善—恭敬父母尊长,良师圣贤。平等善—随缘行善,不论对象的贫富愚智。

12、常善—时常行善,精勤不懈。间善—心血来潮,偶而行善,忽勤忽怠。

△我们的善行或可稍停,善念则必定不可间断。这道理还盼望君深思!

△每天都以十块钱行善,其功德胜过每个月月底花三百块钱行善。因为前者比较能够养成习惯。

13、歪善—行善时我见未泯,善相不忘。圆善—行善时人我平等,不著名相。

14、下善—关怀自己的子女或亲友,本应如此。中善—关怀陌生人,勉强可以。上善—关照自己怨仇,难能可贵。

请注意:对父母师长圣贤不敬是大恶。对陌生人不敬是中恶。对怨仇不敬是小恶。

15、净善—没有造作和企求的是净善。染善—有所造作和企求的是染善。

△染善心里有烦恼,功德福报少。净善心里没有负担,功德福报无量无边

四、关于改命的几个问题

目前,信佛的人很多,但真正明白佛教的人不多。佛教是释迦佛通过开示宇宙人生真相,对众生智慧圆满的教育,是心地法门。它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信佛不仅要正信,还要经过闻思修的实修实证,并能在日常中实践善行方能改变命运。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人提出改命的问题,现作如下回答。

(一)求神拜佛能否改变命运?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诚心祈求神佛庇佑,有求升官、求财、求福,求子嗣,求治病,求姻缘等。这个问题,必须明白三点:

A、拜神礼佛必须“正信”“正见”“正行”

祖师言:“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要一定条件,那就是“正信”“正见”“正行”。佛教“正信”“正见”“正行”拜佛礼佛是以佛像为表法,以"崇敬"和"感恩"心面对佛菩萨,在佛菩萨面前真诚忏悔往昔所造罪业,以佛菩萨为榜样,学习佛菩萨慈悲、大爱、救度众生、自利利他的广博心怀。只有在真诚心、慈悲心,以利益众生心的虔诚境界里,平日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净“身口意”业,方能求有所得。下列行为不能求得:

1、杀人劫财、贩卖毒品等触犯国法的犯罪行为,而祈求佛菩萨保佑平安。

2、平时不做善事,分文不肯施舍给贫病、困难之人,而祈求佛菩萨保佑生意兴隆发大财。

3、平时自私自利,不为大众利益着想,不为他人急难而援手扶持,或是满脑子坏主意,专喜钻营财利,损人利己,而求神佛保佑发财获利。

4、平时不戒杀,或嗦使别人杀生,或别人杀生时,取笑被杀物命,或兴高采烈,而求神佛保佑长寿、平安、健康,求生贵子、婚姻。

5、平时不反思自己所作所为是否伤害众生,而祈求神佛庇佑赐福。

6、平时没有驱除邪恶的"正气"、"忠义",而祈求神佛保佑出入平安,家宅安宁,邪恶不侵。

7、平时妄语骗人,或以假文、假言骗取别人的利益,而祈求神佛保佑办事顺利,得到利益。

8、平时偷看黄色录相、传播黄色、淫  信息,参与邪淫等不道德行为,而祈求佛菩萨保佑家庭幸福、儿孙成才等。

9、平时不孝顺父母、老人,不关心爱护众生,而祈求佛菩萨保佑求得福报和别人帮助。

10、平时喜欢偷窃别人的财物,或顺手牵羊别人的财物,而祈求佛菩萨保佑求财营利。

 B、拜神佛不等于行善积德

生活中,有人抱怨“我天天拜菩萨,拜了五六年了,买香买衣纸都花了不少钱,做了那么多善事,怎么没有好报?”我问她:“你拜菩萨五六年,有没有学菩萨那样帮助过贫病之人?有没有出过力去帮人?没有杀过鸡、鸭、鱼等动物吗?有没有念过佛号或经咒?。他说:“没有”。我说:“出钱的善事你没有做过,出力的善事你也没有做过,又没有念佛念经去消除罪孽,经常买动物杀生满足口欲,那你想得到什么好报?”行善做事是利益众生的事,你拜菩萨只是求保佑自己家人,无论如何诚心都不算是行善。

菩萨的心愿是众生都脱离苦海,你如果能够按照她的心愿去为人类多做善事,她自然会来保佑你。如果你没有按照她的心愿做,光会天天对着她叩头是没用的。菩萨虽然慈悲,赐给你的庇佑是有限的。

C、求神佛必须“行动”重于“求”心

求神佛赐财赐福、赐官职、求赐子嗣、求赐姻缘、求解灾厄、求祛病延寿等等,只要依照正确的办法,都肯定是可以求到的。条件就是“行动”比“求”心更重要,即要经常保持善心,积极做善事。

袁了凡先生在佛前立誓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后来又立誓行三千善事,求赐子嗣。皆一一求到,后来继续行善,没有求寿而得到延寿。由此看来,行善是非常重要的条件。由此可知,神佛虽然慈悲,但是绝不可能将福禄妄赐与人。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始终是永恒不灭的真理!

(二)如何去衡量种“善因”的效果大小?

“种善因”就是做善事。有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如:开设医院、创办学校、建安老院、办孤儿院、赠医施药、造桥修路、设灯照路、赈济饥荒、施衣济寒、施棺葬尸、创修寺院、印造经文、捐印善书、买物放生等。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杀(减少世间一份杀孽),解除他人冤怨(调解怨恨,化干戈为玉帛),替人隐恶扬善,息除是非争端,原谅别人过犯,宣扬善德,捡除挡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桥补路,文明礼让。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孝敬老人,扶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路见病危、尽力救护,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节义,助人骨肉团聚,讲经史谈道义而化导奸顽愚昧,劝人弃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过错,怜人之孤贫,劝人信因果,种福因,敬惜字纸,勿使污亵,施恩于人,勿求报谢,献血救人,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钱”,最要紧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有大小之分,主要的区别原则大约可分两种:

A、以“出心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富者施舍出一百元,贫穷者亦施舍出一百元,富者所施舍一百元犹如九牛去一毛,而贫穷者所施舍的一百元则可能是数日之餐。因此,出心的程度就大有区别,同是一百元数目,贫者所做的善事就大得多,所种的福德效果也大得多。所以,往往贫人施舍数十元,会胜过富者施舍数千元或数万元。

佛经有云:“无功德处,是大功德。”意思是说,没有“功德之心”自居,所做的功德才是大功德。“出心”即是“发心”,是发慈悲之心,发布施之心。如果是较有修持和德行的人,发出的“慈悲之心”是非常深远的。任何正派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宏愿,就是“普渡一切众生,拯救一切众生出苦海。”这种伟大的慈悲心,成就了不可思议,无可衡量的大功德。现在佛教和道教的一切法事,在“回向”的时候,都是将法事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祈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众生安居乐业。这也是发大慈悲心的表现,本身就具无量的功德。

学佛学道的人,修行修德的人,立志种福改善命运的人都应该发大慈悲心,不但为自己,更要为大众,埋头辛勤地耕耘,日积月累,自然会收成到丰硕之果。

B、以“受益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阿甲所做的善事是一个人受益,而阿乙所做的善事是使大众受益,当然阿乙胜阿甲。

又比如说,有阿丙不务正业,嗜赌邪淫,债台高筑。阿甲用金钱帮助他还清债务,救起阿丙免受官刑之苦。而阿乙则用言语晓以大义,劝回阿丙改邪归正,使他终生幸福。甲乙两人同使一人受益,都有善德。但阿甲是使他暂时受益,而阿乙是使他终生受益,则后者又远胜于前者。

以上两种衡量方式都是首重于“发心”。因此不一定有钱的人才有机会做善事,贫者只要能“发心”去做,效果一定比富者好。因此“出心”比“出钱”要珍贵得多。而上天所庇护的,也就是能够真正施舍出“爱心”给众生的人!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唯与善人”。这正是上天最公平的之处!

(三)如何“做善事、种福因”才是最佳方法?

“做善事、种福因”要随缘去做,遇到需救护病危的人、成全他人幸福、扶失明人过马路、修桥修路等等,不放过每一个种福的机会。平时,自己应主动争取,不断地“种福”,才能从速改善命运。

A、第一个方法:放生。

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所以,放生是积德造福的极好方法。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放生改变命运最迅速: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救护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得以重拾生机,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
   放生就是还债――我们今生及累劫以来所造的杀业早已无量无边,放生就是出钱、出力来救赎众生的性命,以偿还以前我们所积欠无数的杀债。
   放生就是救急――放生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得以重拾生机,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是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可挽救成千上万无数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放生就是慈悲(以不贪功德为要)――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了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放生就是觉悟――任何一个众生的佛性与我相比毫无或缺,无二无别,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在放生中让我们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皆知趋吉避凶,皆有喜怒哀乐,与我相比,完全相同;众生更皆具备真如佛性,一旦业尽情空,未来皆能成佛,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于救一未来佛。
   放生就是实践――与其空口说得万言,不如老实行得一字,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放生真实的行动中,真正去培养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为众生皈依、念佛、忏悔、回向,真正去体会众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这样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放生就是积极――吃素与放生是学佛人行持上极重要的二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地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欠的杀业还是有果报的;放生而不吃素,所修得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都赔光了。所以吃素放生是一体的二面,需要相辅相成的,同时并行,效果才会显著。
   放生就是方便――我们当天放生,当天无数身陷牢笼的众生马上获得了自由,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了生机,无限的功德当天马上可以获得。并且不管一人多人、钱少钱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发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需要等待机缘,自己可以主动进行;不需要依赖别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千千万万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们可以经由放生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广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所以放生功德最为第一,非其他小善所能比!
   放生就是改命――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就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结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通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可以完全改变过来。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
   放生就是解冤――每一个众生在多生累劫以来,都曾经与我们结过冤仇,冤仇既结,怀恨在心,必当伺机报复。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释结,化敌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报!
   放生就是消灾――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业、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原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放生就是治病――其实疾病绝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以前我们杀生所感召的杀业而来。既造杀因必结杀果,既造成杀业必受杀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偿还杀债,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杀因,病苦自然好转。
   放生就是救亲――每一个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手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畜牲,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世以来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
   放生就是延寿――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永恒不变的真理。
   放生就是福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放生能助生西――放生三施俱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放生一举尽得。修行人以念佛(念佛--忆念觉悟的意思)为主,放生为辅,如此修行,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无上殊胜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大业必能稳操胜券,高登西方九品莲台必是指日可待。
    B、第二个方法:念佛、持咒。

持诵之人要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佛、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如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感受着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这也是极好的行善积福的妙法,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当代佛门高僧净空法师就把人们供养他的金钱全部拿来印经讲法,功德不可限量。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H、第八个方法:原谅别人。

古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这三点,如过能做到,就可以在修德的路上前进一大步。许多宗教都教育人要“宽恕”,“容忍”。别人对不起你,往往有他自己的原因或苦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看人的好,少念人的恶,就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同情心。即或是有人确实有意伤害我们,应该视做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感召,前生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现在是债主上门来讨还回去。如是观之,自然心平气和许多。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I、第九个方法:学习忍辱。

忍辱是佛门六度之一,对我们普通人也很有价值。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还不算是辱骂,我们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平怀顺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批评当成别人对我们的关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而别人对我们的无理的辱骂,一方面是在磨练我们的心态和脾气,而做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需要有过人的度量和承受力,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不足为勇也,猝然加之而不惊,无故临之而不怒;另一方面正是我们增福的机会,承受过无理的辱骂后,德随量长,福随量进。这能成为自己的命运转变最好的基础。

J、第十个方法:常怀感恩之心谦虚之心。

看相中遇到过一些青年人,家庭富足,自身学业有成,工作优越,便自视胜人一筹,而生出骄慢之心,以为自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享受荣华富贵,而这些往往成为日后的障碍。一旦失败,方才醒悟自身的渺小。也有一些英才,自身能力过人,却时常存感恩心态和谦虚心态,待人平等爱,愿意回馈社会,这样,反而更能家庭和睦,事业发达。其实,上天赐人智慧,财富,不是让人去自顾享乐,骄奢淫溢,乃是借这些人之手,去帮助哪些穷困之人。越能与人分享福气,福气会越绵长悠久,生生不息。
  古人云:“惟谦方能受福”。常怀谦虚,感恩之心,命运也会随之改善。

K、第十一个方法:常常吃亏

人生没有完满的,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到起落,即使是皇帝巨富也有自己的不如意,从命相的原理来看,这个道理也是对的。人生不要去争夺,如果不是你的,即使争来了,也没有福气受享。而吃亏是一个很好的转运方法,把利益让给别人,不去争斗。这样你生命中缺少了这些,上天也会给你在另一方面的补偿的。

吃亏是利益上让别人多得一些,也是一种心态,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不完美,自己,别人都是有缺点的,懂得开心接纳自己和他人,接受不如意,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快乐。

L、第十二个方法:面带微笑

在生活中常常面带微笑,把好意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就会与周围的人结下善缘。“未修佛道,先结人缘”。熟悉的人,陌生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如此,你生活中自然少了许多矛盾冲突,变得更加顺畅通达,这就已经开始改善命运了。

M、第十三个方法:所有善行普皆回向

把自已所做的善行和内心对大众善事的赞叹普皆回向给西方净土、回向给整个世界、回向给自已的愿望,就能满足你的意愿,累积善根福德资粮,实现你所求的目标。比如做一件善事,如“一滴水”,很容易被世俗的“太阳”蒸发,而通过回向,把这个善根回向给众生,就好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在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滴水也不会干涸。同理,哪怕做一件小小的善事,今天布施一毛钱,念一遍经咒等,通过回向,善根将永不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却没有回向,善根则很容易毁坏。以此善法的功德回小向大,就是放大功德力,一盏灯点量万盏灯,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功德回施于世界,功德即如世界那样大。

所以,回向一定要回向给众生,这样不仅自己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众生也可以获得利益。(注意:回向时要想到我们所做的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世间一切灾难都消除,众生都得到安乐,获得究竟的智慧。千万不要把所做的善根单独回向给自己)。回向的方法:

总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次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别回向: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自己的愿望……,祈愿心愿所成,心想事成。

(四)定命难转与了凡改命的真相是什么?

“定命”是指往昔所造业因而遭受果报的定数规律;“难转”是指在因果上难于转变宇宙缘起法的定律。“定命难转”即指“定受生死因缘果受之定业难于转变”。“定业难转”通俗讲:因已种,果终结,这就是定数。“定命”不能转变但可以改造,即可从因到果的过程中对轨迹路径、速度、程度、性质等的改变,易经是通过调整五行达到系统平衡,佛教是通过“缘“上改变,“缘”即环境、外在介入因素,而“缘”起由心,故“心念力”对改造定命起决定作用。“定业”有善恶之二,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又善恶之定业,各有三种,于造善恶业之生,直感苦乐之果,为顺现受业。隔一世而感其果,为顺生受业。隔二世以上而感其果,为顺后受业。以上皆为定业中之差别,此外善恶皆有不定业之一种,业力微弱,不必感果也。因而通为四业。
   《佛说业报差别经》有云:“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者。若人于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施,以此善业,发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决定报业。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不定报者。若业非增上心作,更不修习,又不发愿回向受生,是名不定报业。” 此地所言之增上心,用现代话讲,就是有强烈的上进心,是志在必得的心。以这样的心所造的业就是定业。如果主观上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不认真努力,所造的这个业就是不定业。前者业力强大,结果必然是如响随声,决定受报。这是现世求、现世造,现世报。后者因为业力微弱,也就不一定感受现世果报了。
    要改命,先得知命,前提必须是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命。袁了凡先生,缘遇先生算定他的命运,对他人生过去、现在、未来进行预测,尤其是几年来的考学、职务、子息等大事是算得精确无误。后遇云谷禅师开示改命之智慧,并从此发愿行善修福,改身立命,求取现世福报等。进而精勤修“持准提咒,以期必验。”“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或待做善事数满,请僧人到家庭回向。这种强烈的现世改造命运心愿,他成功了,证明了“念力作用”和“强者先牵”——哪个业力最强哪个最先令人受报的道理。

世俗说“命运”,佛家说“业缘”(业是果报之因,善业善因感受善报,故业即因即种子;缘是环境条件,如土壤光照和温湿度等)。命运彰显的是三世因果,命运可以创造,却不可以改变,这就是事实真相。根据佛法义理,了凡先生如果不求现世报,他所造下的善业,来生后世也一定感受善报,这是事实真相。再进一步说,根据佛法义理,前世没造那个因,今生的确不得这个果;也就是说,命里没有的,怎么求都求不到。在佛教中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凡至心求现世得子报、急难时求菩萨保佑报、修行求念佛往生净土报等,凡有所求必有得,这也不离因缘果报定律,一切皆不离“因、缘、果”三者力量作用的变化。

五、案例分析

(一)四柱命理分析及改命建议

例一、姓名:刘XX  

出生:(出生地的北京时间)1982年6月2日5时45分  

农历:农历壬戌年(狗)闰四月十一日

起运:命主于出生后1年 4个月17天20小时开始起运
交运: 命主于公历 1983 年 10 月 20 日 1 时交运
十神: 七杀正印 日元 正财
男命: 壬戌乙巳 丙辰 辛卯 (子丑空)

遁藏: 辛正财 庚偏财 乙正印 乙正印
丁劫财 丙比肩 戊食神
戊食神戊食神癸正官

大运: 乙巳 丙午丁未 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岁数: 1-1岁 2岁 12岁 22岁 32岁 42岁 52岁 62岁 72岁 82岁

交运: 1982 1984 1994 2004 2014 2024 2034 2044 2054 2064

系统分析:

1、  系统以日干丙火代表先生(主体、核心),生于四月(初夏),是丙火得月令之时,日主旺地,又有乙、卯、戌中星火帮扶,丙火主体强旺。

2、  以金代表父亲、妻、财富等,辛、庚不得月令,不旺强。

3、  以木代表母亲、文书、读书、学历等,乙、卯不得令,又无相帮,不旺强。

4、  以水代表小孩、事业、官非、压力等,壬不得令,又无相帮,不旺强。

5、  以土代表聪明、智慧、心性、谋略等,戌、辰得令,旺。

根据先天静态五行系统初步分析,先生先天生命系统的子信息强弱在命理结构中明显分解。先天系统子信息会随大运、流年变化而变化,即随着大运、流年五行旺衰增减强弱的影响,先天系统中子信息的五行强弱发生变化,变化过程中要保持系统平衡,必须不断调整子信息强弱平衡,某些子信息增强了,而某些子信息减弱了,以达到系统结构的求和。否则将导致系统失衡而解体,人将死亡。

   丙火主体强旺需调制以达到系统平衡,现取天干壬水为用神,喜庚金泻丙火生壬水。惜壬水太弱庚金不见,一切全靠大运、流年的补救调整,实现求和。

一生总论:此人脾气急噪,上进心强,光明垒落,外似厉害,实则心地善良(火性强、火主仁),善于照顾别人,服务与社会,关心事业(土性旺),爱当老大(丙火主体旺强),爱财爱女人,一生易较近女色,且颇善体贴,很懂得女人的心理,桃花难免(丙火主体合财)。心理谋略很多,但不一定去具体实施,一生喜权利(土性旺而藏支)。东奔西跑(年日支冲),只适合当二把手,一生最倒霉的事情必与朋友相关(主体强忌同类帮扶),八字贵大于富(杀印主名)。适合服公职,不宜自己干(财不旺)!

大运影响:1-26岁,运行“乙巳丙午丁未戊”运,非好运,无作为,庸庸碌碌,坎坷,艰难伴随。26-31岁,运行“申”运,为偏财主事,驿马星动,四处奔波,适合移民,迁居。文昌得令,当才华出众,头脑清晰,用神“壬水”得生,当崭露头角,意气风发,财生官旺,发如猛虎。握有实权,当珍惜把握,有所作为。31-36岁,运行“己土”伤官,用神“壬水”最怕己土来浑,是非官非难免,遇事小心,恐罢官免职,人生一次低谷,当做磨练。36-41岁,运行“酉”运正财,碰贵人,为女人,东山再起,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当男儿自强,大有前途。41岁以后一路好运,人生黄金期,富贵双全,善待人生,回报社会,82岁以后安享晚年,准备后事。

子系统信息(财运、婚姻):

财运:一生难聚财,而且还好破财。今后钱是交给老婆来打理的。2007年劫财主事。今年防破财。

改运之方法:主动给大街上乞丐施舍,有心到庙里捐助,或于其他募捐活动主动捐助。

婚姻:适合晚婚,指在30岁以后考虑婚姻。早婚离异,生离死别。老婆性情急噪,不明理。2007年当有爱情运或其他喜事发生。未来老婆相貌普通,属丰满型的。会很关心你的事业,同时你们的性生活不一定和谐。她会对你的朋友或下属很和睦,同时到哪里也会给你很争面子的。2011年辛卯年婚姻年。

易经改命建议:

一、家里挂把宝剑,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耍耍,以助运!盖宝剑为庚金也。

二、住家宜贮水,养鱼(一条或六,七条)水龙头滴水,多冲凉,多游泳,多亲近大海,大河江湖。

三、穿衣多黑色,兰色,白色,条纹。

四、适合身上带金。

五、少用家里电器和照明系统。

六、家里不宜养花和多藏书。

七、你现在的名字很不好,建议改名。

八、往西边北方发展对你有利。

九、要有宗教信仰为好,如佛教可究竟改变人生。

十、谈事情的时候坐位靠北方,身边宜带女人。

十一、贵人:属鸡的,这个人是个商人,或者是个女人。属猪的,这个人是个当官的,或是军警,是握有掌握别人生命的人,或是黑社会老大,是比你大的,是长辈,是上级。

佛教改命建议:

先生皈于佛门,通过学习佛教的智慧,常得佛菩萨加持、善神护念,并行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皆吉祥如意,究竟改变人生。

第一个方法:放生。

多放水生、山上的物命等。

第二个方法:念佛、持咒。

  多念金刚经、地藏经、观音圣号、佛号等  

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火性旺宜吃素,多吃水生凉性食物。

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经常施济孤贫会得到更大的福报。

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孤儿院。

  探望老人、孤儿会得龙天贵人护念。  

第六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捐印经书善书的法布施福报大,可得智慧圆满。

第七个方法:原谅别人、学习忍辱。

  原谅别人、学习忍辱常得善缘、贵人相帮。

第八个方法:常怀感恩之心、谦虚之心。

  感恩众生、感恩父母、感恩佛菩萨、感恩祖国,常怀谦虚之心,会得别人的尊重,办事顺利。

第九个方法:面带微笑、常常吃亏。

  给人微笑就是给自已方便,常常吃亏会带来更多机会和发展。

例二、姓名:正XX 

车祸的信息,是人体先天信息中存在的,被称隐信息,它受大运、流年影响,会引起隐性车祸信息变化而发生车祸。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汽车工业的进步,发达的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与方便,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危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传统论车祸信息,多以神杀来看。如:羊刃逢冲、驿马冲、血刃等。从作用关系上来看,有六冲,木克土,戊土见丁火,丙火见己土的组合、枭神夺食,羊刃逢冲,七杀逢冲的组合,易发生车祸。
乾造:辛 戊 壬 丙  

    巳 戌 子 午

大运:丁 丙 乙 甲 癸

  酉 申 未 午 巳

       8 20 30 40 50

系统分析:

系统以壬水为本人(主体、核心),生于戌月失月

令,坐下子水被午冲,但有仍根,又有辛金遥生,会以大运、流年引动而变化。局中见印,因印不直接生身,故文凭不高。因弱忌官,宜以技术类为职业。
   这个八字曾让一位盲师算过,一报出八字,盲师就说:“这个人40岁以后有大灾,”问:“什么灾?哪一年发生?”“生死之灾,逢7的年份,有血光之灾。”此命自入40岁甲午后一直不顺,在刚一入甲午运时,就因受贿而被罢职(81辛酉年),87丁卯年车祸死亡。此命为某小企业会计。文凭并不高,中专,在当时应算有文凭不高,会计不算官。

盲师如何一语中的,快速推出此人有灾呢?很明显,40岁入甲午运,午火肯定为忌神。壬水生戌月弱,但坐下羊刃,子水羊刃为用被冲大凶,午运引动大凶。壬水坐羊刃,被冲就大凶。第4步运行午运冲羊刃为灾。为什么断逢7的年份有血光之灾呢? 戌土见丁火主血光,逢7的年份都是丁年,所以他逢7的年份就不好。

改命的建议:

这种横死车祸的命能在小时候就得到明师指点,父母为其度过生死之灾而得到有效改命,他长大后能发心皈依佛门修行,通过佛教智慧的究竟方法改命,或许就能改变早亡的结果。这种命的改变仅从易经五行方法,其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按照佛教的智慧从根源上改命。具体分析如下:

短命的十种原因是什么?

1、自己亲身杀害动物。

2、劝别人杀害动物。

3、称赞别人杀害动物的技巧高明。

4、看见别人杀害动物心里高兴。

5、希望我们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见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后,心生欢喜。

7、破坏动物的窝穴。

8、教导别人破坏动物的窝穴。

9、捐钱建立神庙、修桥修路,然后杀害动物去祭祀。

10、爱好斗争,并且教别人互相残杀。

那么避免短命就得常放生、制止别人杀生,爱护所有众生生命,捐钱建神庙、修桥修路、救众生性命、化解别人互相残杀等。

如果能从小践行行善修福,就能从缘上改变因的结果,车祸的因就能通过注入善缘而无限期的推迟结果,善的子系统信息不断加强,而车祸短寿的子系统信息不断减弱,从而可以转危为安,延长生命,度过死关。

 

(二)六爻预测分析及改命建议

1、预 测 伤 灾

预测人的工伤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伤灾,古代有专门论述,但无具体预测方法。我们用八卦信息预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事先知凶信息,以达到防止各种凶灾事故的目的,给人们以避凶之例:

1986年辰月巳亥日,我厂老马测运,得《无妄》之《随》卦: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益无害。

《天雷无妄》    《泽雷随》

妻财戌土O        妻财未土、、应
官鬼申金、        官鬼酉金、
子孙午火、世      父母亥水、
妻财辰土、、      妻财辰土、、世
兄弟寅木、、      兄弟寅木、、
父母子水、应      父母子水、

内卦兄化兄,外卦鬼化鬼,是受伤之兆。世午火化亥水回头之克,戌墓动开。因此,我告知今年九月要防伤灾,后果九月骑摩托车而跌伤住院。

建议:预测到事主伤灾信息,众易经五行方法可劝喻他九月份不应去亥方位(西北方),不使用交通工具。从佛教智慧方法应祈福、常放生、到血站献血、看望伤残或施药等。

2、预 测 疾 病

“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现代医学也认训到,人之所以生病,以至死亡或发生其他伤事,凶灾之事,都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起决定作用的。八卦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预测人的疾病和死亡时间。

例:申月庚寅日,测子近病得《恒》之《解》卦:

《雷风恒》     《雷水解》

妻财戌土、、应  妻财戌土、、
官鬼申金、、    官鬼申金、、应
子孙午火、      子孙午火、
官鬼酉金O 世     子孙午火、、
父母亥水、      妻财辰土、世
妻财丑土、、    兄弟寅木、、

子孙为用神,日建生之,病愈之象。但鬼爻持世,又化子孙,是夭折之兆。幸得子孙旬空,故“近病逢空,出空即愈”果于出空之日好。

建议:家人得病,一方面应抓紧治疗,通过测卦尽量找到与病者有缘的医生,如上卦应找属马或火体人;另一方面应大放生,为病者祈福,给残病人施药救济等。

3、预 测 房 屋 吉 凶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大的作为,必须具备一坟;二房;三八字的优势。吃住,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故“人是铁饭是钢”“人无屋,犹无心”用八卦也可以预测房屋的吉凶;如:(记邵伟华老师本人真实实例)1991年冬,我决定在广州租借房子写第三部书。当钥匙拿到时,我按时间起了一卦欲知房屋吉凶。得《中孚》之《履》卦

辛未年戊戌月壬戌日甲辰时

主卦《中孚》  变卦《履》  六神

官鬼卯木、   兄弟戌土、  螣蛇
父母巳火、   子孙申金、  勾陈
兄弟未土O世 父母午火、、 朱雀
兄弟丑土、、  兄弟丑土、、 青龙
官鬼卯木、   官鬼卯木、  玄武
父母巳火、应 父母巳火、  白虎

测房屋吉凶,要父母、兄弟、官鬼、妻财、子孙全上卦为好,更要财福上卦为荣。今财福未上卦为不吉。

建议:住宅吉凶主要以人为中心,考虑人与房之间关系,房生合人最佳,其次应考虑六亲吉凶,方合和谐平安。

4、预 测 出 行

天有不测风云,地有山崩水淹,人有吉凶伏藏。人之出门,千里迢迢,漂洋过海,乘车坐船,登机空行,人地生疏,气候反常等,很难保证无事故。要想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事先预测吉凶信息颇为重要。例:卯月壬申日,测出行如何得《比》之《井》卦

《水地比》     《水风井》

妻财子水、、应  妻财子水、、
兄弟戌土、     兄弟戌土、世
子孙申金、、   子孙申金、、
官鬼卯木X世  子孙酉金、
父母巳火X     妻财亥水、应
兄弟未土、、   兄弟丑土、、

官鬼持世身不安,绝于日辰又化回头冲克,内卦反吟,此出行不吉,后于七月被害。

建议:求测大凶,秋月金旺不宜出远门,世爻化酉金回头冲克,又无救度,不宜去西方。应多做善事,如放生救命、去血站献血、看望难施济等,以化解不测之灾。

6、 预 测 临 产

    子月亥日测

《雷火丰》    《雷山小过》

官鬼戌土、、   官鬼戌土、、
父母申金、、世 父母申金、、
妻财午火、    妻财午火、世
兄弟亥水、    父母申金、
官鬼丑土、、应 妻财午火、、
子孙卯木O   官鬼辰土、、应

妻财午火遇冬之休囚,又月破日克,全无生意,命之难保,卯木子孙虽临月日之旺,化鬼,不吉之象。后果母子俱亡。

建议:测妻遭月冲日克,大凶,子亦化鬼不吉。宜速速去南方、东方医院救治,找属马或火体医生救治;速速大放生、做大功德为妻儿祈福。

命者,人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周易》这古老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六爻预测上可测“天”、中可测“人、事”、下可测“地”,其预测信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与人“心”的意念同构同息,是周易预测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预测让我们提前知道未来的生命变化过程,使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地用智慧去改变命运,掌控自已的命运规律,做命运的主人。

               回向谒

 

愿此功德   回向有情

消除业障   增崇福祉

家门清吉   身心安宁

生入圣城   同生西方

先亡祖妣   历劫冤亲

俱蒙佛慈   礼让与行

人民安乐   世界和平

四恩总报   三有齐资

法界众生   同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