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肛门突然刺痛:关于德国教育的考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07:40
 关于德国教育的考察报告

                                温习章

    2004年10月,本人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赴西欧六国教育考察团。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访问了斯图加特市教育局,巴伐利亚州学校质量和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慕尼黑市的一所中学,参观了宝马汽车制造厂等。访问期间,我们与相关人员在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督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感觉受益非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德国的教育体制


    德国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成人等部分,学前教育通常不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德国的小学教育采取四年制。四年毕业之后,根据学生的毕业成绩和教师的建议开始分流,成绩在前的35%左右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成绩居中的40%左右的学生进入实用中学,成绩较差的25%左右的学生进入义务中学。普通中学和实用中学的学制为6年,义务中学的学制为5年。但是这种分流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1—2年经市教育研究中心统一命题考试(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各占50%)后,都有一批普通中学的差生流入实用中学,实用中学的差生流入义务中学。同时,也有一批义务中学的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实用中学,实用中学的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初中毕业之后,义务中学的学生经过1—2年的职业培训,走上简单劳动的就业岗位;实用中学的毕业生则开始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与实用中学对口的高中(相当于我们的职业中专),学习2—3年后,考取对口的大学或者职业学院;另一部分学生再经过2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走上技术性或专业性较强的就业岗位; 普通中学毕业生则进入高中就读2—3年,考取大学。大学的学制一般为3—4年,个别专业为5年。 
德国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是公私兼有,以公为主。私立学校条件好,收费高;公里立学校不收费(包括学费和书费)


二、德国的教育管理


    1、管理体制。德国实行的是联邦制教育管理体制,德国的基本法规定,教育事业在国家的监督之下,有关教育和科学的立法和管理由各联邦州负责。由于各州的教育立法不同,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机构名称和权限不同,各州之间的学制、大纲、教材、教学内容也都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协调不同类型学校的各种矛盾,德国联邦政府特别设置了一个各州教育部长联席常设会议,共同协商联邦与各州在教育 方面的合作。


    2、管理机构。德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分为四级,联邦教育部、州文化教育部、市、(县)区教育局。州文化教育部是本州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部长由州长任命,由州议会批准。每个州都设置教育督导机构,直接对学校工作实施监督。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机构是一体化的,但是,教育督导事务与行政管理事务明确分开。


    为了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各州除设立教育行政部门外,每个州均设立学校质量与教育研究中心,扮演州文化教育部的智囊团的角色。主要工作职能是:推行新的教育方法;制定教学内容;转化高校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小学;研究学制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教育模式;探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的应用;修订教学计划、大纲;组织编制全州毕业考试试题及小型考试题;帮助教师学习应用新技术手段,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咨询和帮助等。


三、 有关学校的概况


    在德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慕尼黑市威廉布兰特中学。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概况:该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地处市郊,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全校36个班,980名学生,其中初中34个班,高中2个班。初中的课程设置是:必修课为德语、英语、数学3门、其它均为选修课,但是入普通高中必须选修法语和物理。该校在7年级结束时实行分流,分流是通过两次考试来完成的,必修课三科成绩为A的继续读普通中学,三科成绩为B的到实用中学就读,三科成绩为C的到义务中学就读。借于两者之间的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建议和家长及学生本人协商进入某类学校。该校也在试行考试制度的改革,比如,学生可以搞个实验项目来代替考试。


    在该校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钳工实验室和游泳馆等。据校长介绍,有游泳馆的学校在德国也很少,因此学校的师生也引以为自豪。参观中我们看到学校走廊和教室的四周都是学生的书画、科技和手工作品,学生们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表现得礼貌、大方、充满活力。可见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关于德国教育考察的思考


    德国人特别重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相当完善与发达。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三级:初级职教5—6年,由实用中学和义务中学来完成;中级职教2—3年,由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来完成;高级职教3—4年,由大学和职业学院来完成。三级职教相互衔接,紧密联系。中、初级职教的全部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学生不交学费、书费。在校就读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5%。而且,德国政府规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 接纳各类职业学校的实习生,为学生免费提供实习场所。发达的职业教育为德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优秀的人才支持,特别是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工人队伍。德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人造卫星,却有奔驰、宝马,有高度发达的机械、电气、化工制造业。仅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GDP总值却相当于我国的两倍。与德国的职业教育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们的初级职教非常薄弱,仅在初中教学计划中每周列2节课程,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和实验、实习基地。政府没有经费投入。中级职教,资源不足,基础薄弱,规模过小。我市14所中职学校,在校生仅1万人,与普通高中相比(在校生近4万人)差距很大。普通高中有80%的公费生,而职业教育却没有公费生。当前,扩大职教资源,改善职教办学条件,增加经费投入,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2、对职业教育社会和家长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读高中,上大学。然而,从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80%以上的从业人员是工人、农民和个体业者。这就形成了教育结构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无岗位就业,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人、农民、个体业者得不到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两者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目前,全国大范围内出现的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数量相当,甚至本科生超过专科生,专科生超过中专生的现象,当属教育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教育部日前提出在2005年扩大中专招生100万,实乃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当属事在必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发展中级职教。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在此也提醒广大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子女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确定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同时,希望宣传和舆论部门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3、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起步晚、时间短。德国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受初级职教,技术工人一般要经过8年的职业教育才能进入就业岗位,而我们的工人一般仅有3—4年的职业教育培养,有的甚至未经培训直接上岗。近年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在起伏中逐步发展,但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远不适应。能否为孩子们的发展方向早些定位,应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条件下,我市的职业教育如何来发展?拙见是;初级职教主要是引进专、兼职的专业教师,加快职教基地建设,上好职教课,办好分流班,为每个孩子的生存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县职教中心)要深入农村办 中专预备班,把那些辍学生和易辍生收进预备班,同时要和预备班的学生家长签好两个合同(一个是入学合同,一个是中专毕业的就业合同)。如此这般,既解决了控辍难题,又扩大了职教生源。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经济和政策的支持。中级职教,主要是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包括锦西工业学校和一职专)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引进“双师型”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等。高级职业教育方面,要增加对渤海船院的经费投入,加快国家和省重点专业建设。相信我市的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我市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
(作者系市教育局督学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