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永恒 林志炫专辑:美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23:39

美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1年06月20日 15:03:12分类:未分类

  又到了热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时候!早在上世纪50年代,黄达等我国老一辈财经大家在论述“四大平衡”理论时就指出“物资平衡是基础,财政平衡是关键,信贷平衡是综合反映”。一句“综合反映”道尽万千,值得今日的媒体和经济学人仔细琢磨。现将笔者于2003年依照若干英文原著写成的一篇旧作照发。
   一、小企业的特征
   在美国,一般把雇员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小企业,但实际上2/3的小企业的员工都不足5个人,且集中在城区,80%的小企业几乎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依据标准行业分类法(SIC),大约有75%的小企业属于零售贸易、商业服务、专业服务、建筑及采矿行业。
   在财务方面,90%的小企业的总资产和年销售额尚不足50万美元。一般而言,小企业的资产周转率(turnover ratio)或资产利用率(asset utilization ratio,销售收入/总资产)大约为1.0。
   92%的小企业并不聘任职业经理,而是由业主自己来经营。1998年,24%的小企业主为妇女,15%的小企业主为少数民族。而1993年这两个比率分别为21%和12%。由于信用评分制能使小企业客观地获得信贷,妇女小企业主和少数民族小企业主的比例还会增加。但Reosti(2001)基于联储的一项研究指出,白人小企业主和少数民族小企业主之间仍存在“信贷鸿沟”。也即信贷分配上的差别“还有不能为收入、不良信贷记录或糟糕的财务状况所能解释的因素”,意即存在种族歧视。
   现在3/4的小企业已在使用计算机,其中:74%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59%应用计算机上网,15%应用计算机办理银行业务。
   二、小企业所使用的金融服务
   从大类上看,小企业使用的金融服务有流动资产帐户、信贷额度与贷款和融资租赁、财务管理服务等三类。如表1所示。
   
   支票帐户或活期存款帐户(DDA)是基本的流动资产帐户。银行对企业支票帐户按业务处理笔数收费,不论是签发支票还是存入款项都属于办了一笔支票业务。大约只有1/5的小企业开有储蓄帐户。
   除信贷额度外,小企业融资业务还有各类由企业资产抵押的贷款、融资租赁、定期贷款(term loans,即中长期分期偿还贷款,通常无担保)、业主贷款、信用卡(个人和企业)和贸易融资等。
   财务管理服务通常包括:(1)交易服务,如纸币和硬币兑换、信用卡收单、夜间存款、电汇;(2)现金管理服务,如流动帐户、零余额帐户、锁箱服务(lock-box services),以及其它将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自动投入短期生息资产的服务;(3)信用增级服务,如银行承兑、信用证、销售融通、代理融资(factoring);(4)经纪服务,如证券和衍生品交易;(5)信托和养老金服务,如401(k)计划、养老金、企业信托、证券保管
   三、最重要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商业银行
   谁向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表2反映了1998年12月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本表采取了一种大而化之的分类,即将提供者分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类。199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仅有不到7%的小企业感到“融资和利率问题”,表明商业银行和其它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工作卓有成效。小企业感到头痛的问题主要是竞争(与大企业、国际化企业或互联网公司)、员工素质、劳动力成本或雇佣的方便性、销售不佳以及税收等。正是这些非融资问题常常困扰小企业。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是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除租赁业务、经纪业务、信托业务和养老金业务外,几乎所有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都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简直就是“小企业金融服务之家”(见表3)。金融公司和租赁公司也是重要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者,特别是那些规模大的小企业,前者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后者既提供经纪服务,又提供信托和养老金服务。
   
   和很多人的观念相反,越是大银行越更能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些反对银行跨州经营和银行合并的人士认为,银行跨州经营和合并将使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量减少。实际上,由于借款人信息的封闭性(continuum)和直接金融工具的竞争,这种观点并不可靠。Strahan 和 Weston(1996)证实小企业能从各种规模的银行中取得贷款。表4A显示,尽管小银行将其大部分工商业贷款放给了小企业,大银行也以35%的市场份额对小企业的融资作出了实质性贡献。并且,由于受市场纪律和资本金的限制,小银行不能发放过多的大额(100万美元以上)小企业贷款。实践中,资产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占有82%的大额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其小额小企业工商业贷款占其全部工商业贷款的比率也达到16.9%(表4B)。所以,银行变大了,并不必然减少对小企业的贷款。当然,小银行凭借对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优势,也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继续满足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注:小额工商业贷款指100万美元以下的工商业贷款,大额工商业贷款则指除小额工商业贷款外所有工商业贷款。
   市场份额=该规模银行持有的小额(大额)小企业工商业贷款/所有银行持有的小额(大额)小企业工商业贷款
   Source:Strahan 和 Weston(1996).Table 1, p.2
   四、小企业信贷分析和信用评分
   直到90年代中期,对于小企业信贷,商业银行还使用传统的信贷分析方法,即5C法--品质、能力(现金流)、资本(净资产)、担保品和经济状况。在实践中,由于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资料以及收集这些资料成本高昂,银行在决定贷与不贷时只好重点看借款人的品质。同时,由于多数小企业雇员不足5人且常由业主自己经营,业主自身的财务状况就成了该企业还贷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所以,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查事实上只专注于两大因素--借款企业的品质和借款企业业主自身的财务实力。
   美国平等信贷法1976年修订本允许使用信用评分系统,只要它“论证上且统计上稳健经验上又靠得住”。随着信用评分模型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广泛应用,这种现代系统化批量处理方法(system approach)也逐渐渗透到小企业信贷领域,特别是大银行,更是积极采用。Rouse(1989)指出,相对于信贷员逐个分析消费者信用,运用系统化批量处理方法来做消费信贷分析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并且多数个人贷款都可以用此方法。Rouse所讲的系统化批量处理方法,就是指运用信用评分技术、人工智能和透支限额来处理信贷审批业务。作为一套专业系统,信用评分模型综合了经长时间积累的信贷评审专业知识,给信贷员审批一笔小企业信贷提供决策参考。
   信用评分模型中常用的变量,除财务指标(如盈利性、流动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外,还包括一些非财务指标,如雇员数量、组织形式、SIC行业分类、业主已经营年限等。各类信用甄别模型(如破产预测)的基本思想都是想发现一套变量,这套变量能恰如其分地区别对立的两种状态,如破产与不破产、可贷与不可贷。
   Fair,Isaac & Co.信用评分系统(简称为FICO)在美国应用很广。Fair,Isaac & Co.是一家风险管理公司,提供顾问服务、软件和信用评分信息等多种服务。FICO评分基于信用报告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按重要程度分,有:
   1. 支付记录--指准时或延期偿付、裁决(judgement)、破产、清收帐户等
   2. 未偿债务--指未偿债务余额、平均未偿债务余额、循环信贷(如信用卡)中未偿债务余额占信贷额度比率
   3. 信用历史--指最早开设帐户距现在有多长时间
   4. 新贷的寻求--指何时和多少次提出信贷需求、有哪些新帐户
   5. 正用着的信贷类型--指不同的信用卡类别中各自的帐户使用情况
   注:在算出FICO评分后,还需说出4个最主要的理由来证明为什么该评分不能再高了。
   FICO评分从375分到900分不等。分值越高,贷款风险越小。一般而言,660分以上,意味着低风险;620-660分是风险的临界点,风险还不算高;620分以下意味着高风险,能拿到贷款的可能性很小。Blackwell(2001)指出一般工商企业以620分作为有无信用的门槛,而银行和储蓄类机构则把660分以下的贷款就定为次级贷款了。
   Thompson(2000)指出大多数贷款人在运用信用评分时,都给出较大的弹性(如FICO<620,则拒绝贷款)。贷款人明白,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模型并不能充分地解释或预测信用状况和贷款盈利性,它们需要与信贷员的判断和常识结合起来使用。经验丰富的贷款人是将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模型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它因素也必须考虑,如贷款价值比(loan-to-value,LTV)、首期付款、支出收入比或债务收入比(coverage ratio)等。最有经验的贷款人做信贷分析时,往往遵循一本正式的信贷指导手册,按章行事,全面分析;而次一点的贷款人做信贷分析时,没有正式的手册,但很注重经验的积累。显然,有些情况下需要对各种利弊进行权衡,对于较大的风险敞口需要在贷款条件(如费率、利率、首付款等)上予以补偿。这样做是由贷款人的目标--Thompson(2000)称之为“在一定的违约率下保证可观的利润率”--决定的。
   在竞争小企业贷款时,社区银行相对于采用信用评分的大银行的一个竞争优势就是传统的关系银行(relationship banking)式的面对面服务。Nadler(2000)指出:“信贷员在听借款人陈述时看着对方,不仅对信贷员重要,对借款人同样重要。因为借款人需要一种人情关系,而不希望面对毫无表情的自动贷款机。”信用评分将贷款程序化了,批量处理,就象制造产品一样,它确立的是一种没有人情味的商业化(commodity business)信贷模式。前费城联储主席Edward G.Boehne 进一步认为,小企业选择贷款人 (信用评分型或关系银行型) 时,就是在商业化贷款人和关系化贷款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商业化信贷模式中,贷款价格随预先确立的盈利价格点自动生成。而在关系化信贷模式中,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变动而随时决定应给予多大程度的优惠利率。
   正如Domis(1999)所指出,盲目地采用计算机信用评分系统对银行业损害不浅。在经济衰退(如2000-2001)时,这种可疑的批量处理做法(underwriting practices)“将把那些执迷于此的银行置于困境”。为了显示信用评分技术对贷款质量的影响,需要对银行按规模分类。因为大银行普遍采用信用评分技术,而中小银行较少采用这一技术,通过二者的贷款质量对比就可间接观察出信用评分技术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尽管上述数字只是一种参考,不足以下结论,但它所揭示出来的信用评分技术所蕴涵的风险,对于那些积极采用信用评分技术的大银行还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要言之,相对于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评审方法,信用评分技术使得贷款人可以多快好省地处理借款申请,确实能够降低成本。然而,不论是对消费信贷还是对小企业信贷,也不能盲目运用信用评分。信用评分的运用,必须结合先进的监督技术和信贷员的经验常识,并进行必要的权衡。否则,这一类技术不仅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自然过程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就在于“便利资源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跨越时空的配置”。大量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常常感到资金匮乏,只能表明我们的金融体系效率不够。而国有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掌控着70%以上的居民储蓄,由此,人们在批评金融体系没有尽到责任时自然把矛头指向国有银行。所以,每每在这一问题争论激烈时,中央银行总会推出一些“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国有银行也会给以积极的回应。1998年、1999年,面对扩大内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据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并有统计资料反映“截至2000年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3.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贷款也在稳步增长。1998年,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1.8%,1999年,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为4.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6%,截至2000年底,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已达4.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升至47.7%。”但事实上,对中小企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些数字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笔糊涂帐。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再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并多次召开有层次的专门会议敦促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表明中小企业贷款难仍严重存在。和前几个文件相比,本次人民银行的规定更加具体,如“专设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不要提出诸如新增贷款不良率必须为零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应在收到书面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因其具体、直接,收效肯定会比前几次好。
   不过,由于政策操作的弹性太大,又有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大方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不会得到有效解决。对此,理论界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建议,如定义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银行等等。中央银行也会继续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内情势,发表敦促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文件。但这些都只会奏效于一时。要长久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变商业银行“被动”贷款为“主动”贷款。只有商业银行自己想贷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能根本解决。正如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常说“自成人一条龙,管成人一条虫”。如何使商业银行“主动”起来?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使商业银行本身有多赚钱的动机;二是发展金融市场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进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前者,这几年经过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尤其是绩效考核)的努力,已基本解决。关键是后者。现在股票市场规模既小又不规范且高成本,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不存在。企业融资只能依靠银行,银行的客户资源丰富。而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喜欢做“大单”生意。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管理方便、形式上的担保品充足、风险不易暴露、公共关系有层次,自然争着贷给大企业、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能力不足,加之激励机制缺乏,信贷员难有把握自信地对某一项目说“Yes”,只好寻求心理慰籍,或者要求抵押担保,或者追求企业外表之大,或者减少贷款数额,或者干脆否决了事。这一转轨时期的特殊因素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反观美国的金融史,过去大银行也是烦于与小企业打交道。然而,1980年代以后,绩优的大公司长期融资靠股票和债券,短期融资靠商业票据;中等公司也有了劣质债券市场融资渠道;新创企业可以有创业资本扶持;居民的长期耐用消费品信贷则有专业性的金融公司发放。迫于这些新兴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挤压”,商业银行不得不重视小企业金融服务,并想了很多措施(如标准化的信用评分)来降低对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中国也必须走这样的道路。所以,监管当局与其周期性地出台一些救急政策,不如作长远规划,迅速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不要让“市场去等待监管进步”。当前,就是要给予金融工具创新自主权以及自由定价权。金融工具丰富了,不论它掌握在哪一类金融机构手里,都会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融资主体也就有了多重选择。放松金融管制,“稳健”当然是要坚持的。然而时光飞逝,假如1998年之时,我们就既出应急性政策,又推动长远规划,现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得就会更好。同样,今年我们出台了应急性政策,又促动长远规划,再有几年,问题就会有实质性改观。对此,中央银行已有充分的认识,2001年发布施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就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一步。所以,2002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质性增加,不仅仅出于政策召唤,更主要的是在历经5年的改革之后,商业银行本身多赚钱的动机与外部竞争的压力都强于1998年之故。
   总之,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急性政策有必要,也有效果;同时更要紧迫地放松金融工具创新及定价管制以繁荣金融市场,从而促使商业银行“主动”地发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自然过程。
   注:中国银行由于其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国际金融专才充沛,基本上不存在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