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y洗衣:《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 人间菩提 - 大杂烩 - 搜狐圈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49:19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范   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快乐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天天见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天天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老干仗,老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

        其实人的快乐按照告子“食色性也”的论断,人在得到食物维持了生命时是快乐的;在得到交配欢爱对象时是快乐的。这是生理层面上得到满足时的快乐。孔子认为,人的快乐的获得,还有精神层面的快乐,就是通过学习与交往和修养的宽容而获得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很少。不冒犯上级,却突然造反作乱,这种人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记载过。君子做事善于分析,从根本上抓起,也就像毛主席说的,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坚定地走下去,道路就会越走越宽。说来说去,道不远人,道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内容,就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有一种人,善于为自己的自私贪婪蒙蔽心智,对造成的每一个错误巧言辩解。他的内心很躁动,不良行为积累的阴暗心态写照在他的脸上,却要装出相貌和悦很有修养的样子。这样活法很累的人,怎么会有仁爱之心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儒家是很重视自省的。我每天自省的方法是:扪心自问为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守信了?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是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了?

       子曰:“道(导dao)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你们都很想做一个好的领导吧。那么,领导和治理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地方,就要做到勤奋工作,言而有信,节约费用,爱护群众,不打乱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做儿女的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我们学会了在人群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有了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后,要想使自己再有所提高,就必须读书学习。

       子夏(卜商)曰:“贤贤易色,侍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为人处世礼仪规矩是小技巧,重德行修养这是大原则。对待贤者态度要恭敬,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为领导工作能够忘我奉献,与朋友交往能遵守诚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知识,但很有文化品味。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已经接力和传承了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美德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勿)友不如己者,过则不惮改。”

        君子行为举止要庄重,否则就没有威严;要勤奋学习,知道学习就不会再自以为是,顽固不化;要把忠诚和诚信作为自己主要的行为准则;交友要有水准,和自己品质不在同一层次的人要谨慎交往(重修养而且温厚的人比做羔羊,重利而且尖酸的人比作狼,羔羊和狼是相处不到一块的。);有了过错不要隐藏而羞于改造。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想想我们身后能留下什么,想想我们以前都做了什么。我们都能这样的反思自己,而后有所觉醒,那么就会知道现在最应该做什么了。大家都能这样形成一种氛围,我们的品德就会回归于淳厚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谨、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求之与!”

        孔子先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了解到那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情况。有人问:是他老人家从别人打听来的,还是有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在走访调研中是通过温和、善良、恭敬、谨慎、谦让的待人态度获得的情况。这些群众都愿意和他老人家唠嗑,能唠一起去。先生求知的态度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吧,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在世的时候,孩子有志向;父亲去世之后,能独立生活支撑一个家庭,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多年以后没有改变从父亲那里传承的家庭美德,这个人就可以叫孝子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包括人的行为准则、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以及礼仪规矩。我们讲以礼治国,贵在促进社会和谐。古代优秀的领导人最可贵的就是遵循这个道理。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形式上的和谐,有时候也是行不通的。单纯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没有社会规范(所谓礼)的约定俗成,也是行不通的。在自觉性形成之前,礼的约束更可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实践,施行,因循)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依靠,源头)不失其亲(关系),亦可宗(原则)也。”

        有子说:“当许下的诺言符合义的话,我们所说的就可以兑现了;当恭敬符合礼的话,才不至于带来羞辱。无论你如何运用“信”或是“恭”在你的生活上,必须了解没有“义”和“礼”的主导是不行的,这样才能够接近整个大原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在吃住问题上有很高的要求,吃饭不过量,生活不放逸,饮食起居有规律;工作勤奋(有很强的行动力),说话严谨(有很好的思考力);在修养的提高上,君子接近有道德的人,及时发现自己的差距,以他们为榜样来端正自己。这样做就可以说是很善于学习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他问:老师,一个人贫贱了,倒霉了,但是还有骨气,不卑屈,不谄媚;当他富且贵时,又不骄傲,得意忘形。您认为怎么样?

        子贡一方面是求教于老师,另一方面似乎认为他一贯是这样做的,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孔子首先给予了肯定,给弟子一个面子,欲抑先扬,说:不错,不错,能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在充分肯定之后,进一步指出:尽管如此,还是比不上身处贫穷而不被贫穷所困扰,始终保持着怡然乐观的心态;比不上身处富贵却不被富贵所移,始终保持着谦逊好礼的美德啊!

        子贡联想到《诗经•淇澳》里的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老师的意思我约莫明白一点,做人、做学问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要像《诗经》里讲的切、磋、琢、磨,要下细功夫,能得真本领。”切、磋、琢、磨这四个字说的是制作精美玉器的四道工序。切就是剖开石头;磋就是把玉外面的石头锉去;琢就是把玉雕刻成一定的形状;磨就是抛光,使玉器光润。子贡还是很谦虚地问老师,这样理解老师欲抑先扬的话,对不对?

         老师一听非常高兴,此时的表扬毫无保留,“赐啊,现在可以和你谈一谈《诗》了。你的学问进了一层,可以升级了――读《诗》。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可以推测到未来。或者说,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就能明白更进一层的道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懂得以此类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一个处世智慧问题如果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要那样对待别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耐心的倾听基础上的。我们敞开心扉去接纳了别人,同样我们也会被别人所接纳。

        你们想做快乐的人吗?按照我说的去做吧,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