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下载:小巷深处探相府(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01:12
小巷深处探相府(上) 历史上苏州出过好些宰相、大学士、首辅,到了明代正德、万历年间更是了不得,有王鏊、申时行、王锡爵等人为相,又有吴宽等人为尚书,甚至吏部有了“官员中放眼均为吴越人”的哀叹。一则说,苏州这个地方到了明清确为文风鼎盛,把“学而优则仕”的古训发挥到了极至;二则,还幸为苏州人多,苏州学子多性情温和,不善把持朝政,所以苏州似乎还未出过权臣弄臣之流,还没有结党营私的行为,也许是苏州士子骨子里那些清高的成分在发挥作用,或许这就是朝中叫做“清流”的另一派别。不过这样也不好,太不合群要被人弹劾,做好人也要被人弹劾,所以苏州的这些高官,竟然都没有在位子上坐得很久很久的,自然在政绩方面也就要少了许多能让后世圈点的内容。

自苏舜卿造园、范成大结庐,到明一代,政府高官回乡广置地产的情况开始越演越烈。这些府邸却又是深深地隐于小巷,时值今日有很多很多人并不知晓苏州的深巷中,竟然还有不止一座的相府。难怪,如若别的城市,也早就将那里变成了收费的景点。苏州的那些相府遗迹,却似乎真合了当年主人“大隐隐于市”的理想——默默无闻。 王鏊,这位正德年间的首相,因与权宦刘瑾不合,一怒而回乡归隐了。这位从苏州太湖边陆巷小村走出来农家子弟,没有做出荣归故里的排场,却将家移到了市内。家应该是在任内陆续修建准备养老的,所以整个府邸名叫怡老院。

王鏊是大学士,所以他住的地方就叫学士街。怡老院中的一部——笑园,在干将路的扩建工程中被拆除了。看看资料的记载吧:明正德年间,苏州掀起造园高潮……笑园也是明代怡老园的一部分,当时,王鏊和沈周、吴宽、杨循吉结文酒社,而文征明、祝枝山、王宠、唐寅、陆粲先后为其弟子,徜徉此园二十多年。历史上的笑园(升平桥街14号),后因干将路拓宽拆去。拆迁时,一棵大白皮松当即枯死,无人顾及,四面厅、阁楼、旱船等,统统拆掉,当旧木头卖,连同许多一尺厚的大方砖。特别要提出的是,其中的假山。50年代,叶恭绰告陈从周,此故居的假山“传出名工戈裕良之手, 结构极有匠心”,“必图保存”,“附志于此,以谂将来”。  笑园不再有了,其中的一个厅堂圈进了苏州平江中学分校(两次试图进入均为成功),据说此厅仍为明代风格。留存下来的王鏊相府的规模还是极大的,从天官坊为始端,横跨过梵门桥弄,直直通到再后一条小巷为止。不过,随着历史推移,这故居随着其后世子孙的分散,也转入了他人之手。以梵门桥弄为界,宅子被一分为二,南半部现称天官坊陆宅,为苏州控制性保护古建筑;北半部现称梵门桥弄吴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官坊位于学士街北段西侧,东起学士街,西至城根。按照地方志记载,“巷内的8号、10号为王鏊故居怡老园的一部分。王鏊曾任吏部尚书。唐武则天曾改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为天官尚书,故此处曾立有天官坊。牌坊现在找不到了,但是宅子到还是立在了原地。从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的名录可以看到,这里被称作陆宅。

在老宅进行拍记时,遇见了陆氏后人,也了解到从相府到陆宅,也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的。明初建文帝蒙难时,曾有部分族人逃脱,散落安徽、湖南等地。为了逃避锦衣卫的追捕,他们隐姓埋名,逃到安徽的一支,改姓为陆,其意乃是“朱”字的笔画为六,繁体字正好是陆。从此作为皇族后裔的陆氏在安徽扎了根。同时宗族之内定下了一个族规,所有族人可以识文断字,可以考秀才得功名,但是不得参加举人的考试,也就是不得在篡位的朝廷中为官。陆家已经商为主,开枝散叶。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陆家迁至到苏州经商,在王鏊后裔手中买下了这部分地块及宅子。相对于整个王鏊故居来说,这些宅子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据陆老先生称,基本就是现在中路的这几进建筑。随后,以中路为基础,东西各延伸扩建出50米,形成了整体规模达到东、中、西三路,前后六进,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超大规模。

西路的建筑,大多数被民族乐器厂改建成了厂房,仅存花篮厅和七开间家祠大堂也因在厂区之内而无法参观。东路最东部,为陆氏后裔某房所居,内有庭院一座,惜业主常年闭门,无法参观。目前能够看到的,也是陆老先生指点我一路参观的,仅有中路的门厅部分、轿厅、楼厅;西路帐房、楼厅;东路门房、花厅、楼厅等。

据陆老先生回忆,大宅门厅前原有照壁、有抱鼓石,以及很高大的旗杆……解放后,为了改善居民生活,将照壁拆除,建了部分平房,旗杆仅剩夹石,也被移走不知所终,抱鼓石等也不见了。大宅中,住进的居民越来越多,建筑格局也越变越大,最令人痛心的是正路大厅嘉寿堂被拆毁,原地修建了一座砖石小楼。其内由潘世恩题写的匾额失踪(潘家与陆家在当时不仅有姻亲关系,还是表亲)。同时失踪的还有东路花厅清荫堂的匾额,那块匾可是苏州另一名人清代状元陆润庠题写的。

门厅完全改建成了居室,仅能从建筑的外形看出。轿厅除了整体框架和天井内尚存的石板外变了很多,至于那些青条石板、那些从明代遗存至今的踏步石,都是街坊改造时,居民强烈要求并在细心看护下才未被更换而保持了原状。已经住在这里50多年的老先生,虽然并非陆家子孙,但是从他的话语中还是能看出对这曾经的相府、对这庞大的陆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老宅子不能拆,因为那是承载着历史的活文物,老宅子不能仅仅孤零零地留着,因为这一片都是市井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现实反映。”同时他也无可奈何地和我说道:“房管局只管修,不懂保!到了维修工人这里,则只管怎样容易怎样做,就更加不管这些几百年的老宅的死活了。甚至还发生过,偷拆了构件出去变卖的恶劣行径。所以在维修时,我们就一直盯在边上,可还是没多少用处。”

从西备弄进,通向原先大厅嘉寿堂处,存有一座明代的砖雕门楼。明代门楼在苏州不多了,可悲的是,这座门楼的保护状况却非常差!整个门楼的样式和形制与干将路上文起堂那座很相像,从现有的状态完全可以想象到昔日的胜景。门楼很独特,一是门楼为双面,前后面的字牌都有字;二是门楼带有须弥座;三是门楼左右有清水砖包墙。面南端是素面门楼,字牌上刻有“X以XX”,文字经过水泥等涂抹无法认清。须弥座大多被水泥封闭,露出的地方能够看到精美的花饰,似乎还有一个大象。门楼中间是一个石库门,门轴完好,但是此处原先可能用作过厨房,到处附着着黑黑的油烟。门楼面北一侧的情况很不理想,首先就是门楼左右两侧被搭建了小平房,挡住了门楼的两边。整体来说,门楼很精致的,每个结构件基本都在,但是毁坏却严重。字牌的字已经完全无法识别,左右兜肚原先应该是精美的雕刻。下坊的典故花饰也毁了,上坊是采用中国画中写意手法描绘的浮雕四君子,喻示主人是一位人人赞道的谦谦君子,而菊花图案占据了中央,也许告诉我们,主人正是一位由朝中退隐的官员吧。上部牌科和东西垂柱都完整,最严重的是西面脊部,已经完全坍塌。同为明代的门楼,堂堂相府的保护,与文人宅第的保护,竟然天壤之别,悲愤无语!



原先大厅边,已被封闭,只能退出从东面“肃封里”入内。肃封里原先应该是有顶的备弄,现在变成了纯粹的一条小弄。在西侧的两个石库门就是已经在维修中的第四第五两进楼厅。这里还有很多住户,原先的陆氏后裔,如今居住在肃封里11号那个门牌内。楼厅规模较大,均为5开间带东西两厢的二层小楼,原先的主要木结构保存较好,部分半窗仍留有原先的海棠纹花饰,底层的木栏仍留存。

陆老先生称,此地原先被太平天国占领并使用过,在苏州沦陷时,被日寇使用过,均为遭到很大破坏。最为苏州市典型的官员宅邸,文革前陈从周先生带领学生还在这里进行了全方位的测绘,而他们的吃住,就在陆家。老先生告诉我,备弄东侧,楠木厅清荫堂在修,内有清代门楼,后有楼厅一座。再东就是花园,但是那里居住的陆氏后裔不太喜欢别人打扰。据说修复狮子林的图样就是在那里画出来的,还参照了部分院中的景观。西路建筑,在梵门桥弄内还有一个楼厅,但却是民国建筑。是陆式家族某房居住的,那一房在清末曾有一名子弟是袁世凯的女婿,当年楼厅附近还有证实此事的标志性构筑物,惜早年已毁。老先生还告诉我,如果看相府,老人曾说后面梵门桥弄吴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决定,先看清荫堂,再去梵门桥弄。

待续 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