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ios存档:心理描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4:07:06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定义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目的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目的也是如此。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形式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

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动作暗示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景物烘托

  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 

心理概述

  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注意

  1心理描写要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要兴之所至,信笔写去,游离了人物而空发议论、徒作感叹,使心理描写成为累赘。   2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过于冗长繁琐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只有当它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方法

直接描写式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例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以上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例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以上的心里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抒情独白式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例,“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写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最后, “我”毅然牺牲了儿子, 使“我”的崇高品质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梦境描绘式

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曹雪芹《宝玉挨打》  

以上文字,作者就描写了梦境。它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处于下层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现实。 

心理分析式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神态显示式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如,我们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来表现对人的轻视。   

又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闰土神情的描写;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等,都很恰当的表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将人物的情感很好的揭示出来,很值得读者去品味。 

行动表现式

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环境衬托式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如,鲁迅在《社戏》中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路途中的景物描写;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妇女们划船找丈夫时的景物描写,和遇到敌人时的景物描写等,都恰当衬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的衬托出来。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例,“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作用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比如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极大胆地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以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作主的可怜境遇。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列夫•托尔斯泰是位擅长心理描写的巨匠,他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道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象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道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描写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

    内心独白: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从旁叙述:

  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梦境幻觉: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动作暗示:

  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态暗示: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语言暗示: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

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625分了,我站了起来,不停地踱步,焦急地等着……难道他们出事了!我心里一惊,又想:一定是想给我一个惊喜……“——————”电话铃声刚响我就冲过去拿起了话筒,喂!吴翔,补充题第二题怎么做?我一听又泄气了,张雨这家伙就会扫我的兴。我不知道,少打电话。”“地一声,我挂上了电话。 吴翔

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 (金天宇)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上课了,我连作业都不写了,一直在背书。(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会不会批评我呢?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 背的小节就好了,就怕老师抽查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我就惨了!)可等了半天老师还是没有抽到我。一会儿,抽到我这组了,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抽查他。我心想:下一个肯定轮到我了,我会不会背得和他一样糟呢……可是直到下课,老师也没有抽查我。(今天我真幸运,要是老师明天接着抽查的话,我回家一定要好好地背,那样就不会结结巴巴了,也不用挨老师批评了。)

你不知道我爱你    

朋友告诉他,今天我看见莫见与她男朋友在一起了,她还很亲热的替他背着包。他不知道朋友说这话是否是在故意气他,他们知道他爱着这个女孩。那时候他正躺在床上看书,心里像被什么割了一下似的,但他仍然装做若无其事。小强凑过身来问他,不觉得难过吗?有什么难过的?哎……多少也得难过一下吧。好的。他说,就为你难过一下吧。他转过身子,他说怎么能这样呢?太不把我放在眼里……对于这件事,我的心情非常的沉痛。朋友都笑起来,他把书搁在枕头边,没有丝毫要笑的意思,仰面躺下。    

了无趣味。他想,不如睡觉吧。电脑里传来王菲的歌声,他心不在焉的听着,刚才的话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他倒宁肯自己是听错了。然而怎么可能呢?她的男朋友他又不是没见过。高高瘦瘦的,一脸的帅气。一定是个骗女孩的好手。他想,为什么要那么亲热呢!那个人,终究不是我。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是恋人,在大学里,任何亲密的举动也是没人在意的,不能因为你喜欢她,她就得在男朋友面前都正颜历色。她又不是你什么人,你爱她,没错,但你也可以不爱她啊,谁叫你这么选择?说到底,还是你自己太小气的缘故了吧。不,不是这样。他想,是我太爱她了。莫见不会明白,任何人都不会明白,我爱她有多深。我爱她甚过我爱着的其他所有的事物,足球,信仰,理想,甚至我自己的生命。可是既然她不会明白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甚至你都没机会为她做什么。你说吧,你为她做了什么呢?爱一个人难道不就是为了让她过得好,让她幸福吗?     

他终于明白,觉是睡不着了。他索性起来,倚着床头抽烟。外面在下雨,淅淅沥沥的,像人嘈杂的心事。他现在倒想通宵了,虽然从昨天夜里以来,他一直没睡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地利〉茨威格 著 张玉书 译(片段)   

全部经过就是这样,亲爱的;可是从我接触到你那充满柔情蜜意的眼 光之时起,我就完全属于你了。我后来、我不久之后就知道,你的这道目 光好象是把对方拥抱起来,吸引到你身边,既脉脉含情,又荡人心魄,这 是一个天生的诱惑者的眼光,你向每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女人都投以这样 的目光,向每一个卖东西给你的女店员,向每一个给你开门的使女都投以 这样的目光。这种眼光在你身上并不是有意识地表示多情和爱慕,而是你 对女人怀有的柔情使你一看见她们,你的眼光便不知不觉地变得温柔起来。 可是我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对此一无所知:我的心里象着了火似的。我以为 你的柔情蜜意只针对我,是给我一个人的。就在这一瞬间,我这个还没有 成年的姑娘一下子就成长为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从此永远属于你了。     

这人是谁阿?我的女同学问道。我一下子答不上来。你的名字我 怎么着也说不出口:就在这一秒钟,在这唯一的一秒钟里,你的名字在我 心目中变得无比神圣,成了我心里的秘密。唉,住在我们楼里的一位先 生呗!我结结巴巴笨嘴拙腮地说道。那他看你一眼,你干吗脸涨得通 红啊!我的女同学以一个好管闲事的女孩子的阴坏的神气,连嘲带讽地 说道。可是恰巧因为我感觉到她的讽刺正好捅着了我心里的秘密,血就更 往我的脸颊上涌。窘迫之余我就生气了。我恶狠狠地说了她一句:蠢丫 头!我当时真恨不得把她活活勒死。可是她笑得更欢,讽刺的神气更加 厉害,末了我发现,我火得没法,眼睛里都噙满了眼泪。我不理她,一口气跑上楼去了。     

从这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 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地、这 样舍身忘己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因为 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 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 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动中早已滥 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亲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经常听人谈 论爱情,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他们知道,爱情乃是人们共同的命运。 他们玩弄爱情,就象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的经历,就象男孩 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洋洋得意。可我身边没有别人,我没法向别人诉说我的 心事,没有人指点我、提醒我,我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我一头栽进 我的命运,就象跌进一个深渊。我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我睡梦中 也只看见你,我把你视为知音:我的父亲早已去世,我的母亲成天心情压 抑,郁郁不乐,靠养老金生活,总是胆小怕事,所以和我也不贴心;那些 多少有点变坏的女同学叫我反感,她们轻佻地把爱情看成儿戏,而在我的 心目中,爱情却是我至高无上的激情——所以我把原来分散零乱的全部感 情,把我整个紧缩起来而又一再急切向外迸涌的心灵都奉献给你。我该怎 么对你说才好呢?任何比喻都嫌不足,你是我的一切,是我整个的生命。 世上万物因为和你有关才存在,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连在一起才有意 义。你使我整个生活变了样。我原来在学校里学习一直平平常常,不好不 坏,现在突然一跃成为全班第一,我如饥似渴地念了好些书,常常念到深 夜,因为我知道,你喜欢书本;我突然以一种近乎倔强的毅力练起钢琴来 了,使我母亲不胜惊讶,因为我想,你是热爱音乐的。我把我的衣服刷了 又刷,缝了又缝,就是为了在你面前显得干干净净,讨人喜欢。我那条旧 的校服罩裙(是我母亲穿的一件家常便服改的)的左侧打了个四四方方的 补钉,我觉得讨厌极了。我怕你会看见这个补钉,于是看不起我,所以我 跑上楼梯的时候,总把书包盖着那个地方,我害怕得浑身哆嗦,唯恐你会 看见那个补钉。可是这是多么傻气啊!你在那次以后从来也没有、几乎从 来也没有正眼看过我一眼。    

而我呢,我可以说整天什么也不干,就是在等你,在窥探你的一举一 动。在我们家的房门上面有一个小小的黄铜窥视孔,透过这个圆形小窗孔 一直可以看到你的房门。这个窥视孔就是我伸向世界的眼睛——啊,亲爱 的,你可别笑,我那几个月,那几年,手里拿着一本书,一下午一下午地 就坐在小窗孔跟前,坐在冰冷的门道里守候着你,提心吊胆地生怕母亲疑 心,我的心紧张得象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直到今天想到这 些的时候,我都并不害臊。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是你 对此毫无感觉,就象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 这根发条在暗中为你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 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 向它匆匆瞥了一眼。你的什么事情我都知道,我知道你的每一个生活习惯, 认得你的每一根领带、每一套衣服,认得你的一个一个的朋友,并且不久 就能把他们加以区分,把他们分成我喜欢的和我讨厌的两类:我从十三岁 到十六岁,每一小时都是在你身上度过的。按,我干了多少傻事啊!我亲 吻你的手摸过的门把,我偷了一个你进门之前扔掉的雪茄烟头,这个烟头 我视若圣物,因为你嘴唇接触过它。晚上我百次地借故跑下楼去,到胡同 里去看看你哪间屋里还亮着灯光,用这样的办法来感觉你那看不见的存在, 在想象中亲近你。你出门旅行的那些礼拜里——我一看见那善良的约翰把 你的黄色旅行袋提下落去,我的心便吓得停止了跳动——那些礼拜里我虽 生犹死,活着没有一点意思。我心情恶劣,百无聊赖,茫茫然不知所从, 我得十分小心,别让我母亲从我哭肿了的眼睛看出我绝望的心绪。     

我知道,我现在告诉你的这些事都是滑稽可笑的荒唐行径,孩子气的 蠢事。我应该为这些事而感到羞耻,可是我并不这样,因为我对你的爱从 来也没有象在这种天真的感情流露中表现得更纯洁更热烈的了。要我说, 我简直可以一连几小时,一连几天几夜地跟你说,我当时是如何和你一起 生活的,而你呢几乎都没跟我打过一个照面,因为每次我在楼梯上遇见你, 躲也躲不开了,我就一低头从你身边跑上楼去,为了怕见你那火辣辣的眼 光,就象一个人怕火烧着,而纵身跳水投河一样。要我讲,我可以一连几 小时,一连几天几夜地跟你讲你早已忘却的那些岁月,我可以给你展开一 份你整个一生的全部日历;可是我不愿使你无聊,不愿使你难受。我只想 把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一个经历再告诉你,我求你别嘲笑我,因为这只不 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桩,而对我这个孩子来说,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件大 事。大概是个星期天,你出门旅行去了,你的仆人把他拍打干净的笨重地 毯从敞开着的房门拖进屋去。这个好心人干这个活非常吃力,我不晓得从 哪儿来的一股勇气,便走了过去,问他要不要我帮他的忙。他很惊讶,可 还是让我帮了他一把,于是我就看见了你的寓所的内部——我实在没法告 诉你,我当时怀着何等敬畏甚至虔诚的心情!我看见了你的天地,你的书 桌,你经常坐在这张书桌旁边,桌上供了一个蓝色的水晶花瓶,瓶里插着 几朵鲜花,我看见了你柜子,你的画,你的书。我只是匆匆忙忙地向你的 生活偷偷地望了一眼,因为你的忠仆约翰一定不会让我仔细观看的,可是 就这么一眼我就把你屋里的整个气氛都吸收进来,使我无论醒着还是睡着 都有足够的营养供我神思梦想。

(你也可以自己去找,茨威格和海明威都是心理描写的大师,特别是<老人与海>,绝对的经典之作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文

    现在,她孤单单地只身独坐,弟妹们也不在身边,她思潮起伏,默默地回顾种种恋情旧意,她想到,她已和丈夫永远结合在一起了,他的真诚和爱情她是深信不疑的,她对他也是一片真心,他的安静沉着和老实可靠似乎是天赐之福,一个正直的妇女应该把她一生的幸福建筑在这些基础上;她相信他会永远关怀她和她的弟妹们的。另一方面呢,维特在她的心中占据了十分宝贵的位置,从他们相识的最初一刻起,两人就显得情投意合,融洽无间,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他已经在她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凡是她感到兴趣的事,或是她想起什么有味的事,她习惯于和他分享,他的离去会在她整个心灵上撕开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填补的裂口!哦,如果她能够在刹那之间使他变成她的嫡亲哥哥,那她会多么幸福!——她可以在她的女友中间介绍一位和他结婚,他和阿尔贝特的关系也就可以完全恢复!

    她把她的女友逐个想了一遍,觉得每人都有些缺点,没有人配得上他。

    经过这种种思索后,她模糊地然而深深地感到,她的心中隐藏着一个秘密的愿望,要把他保留给自己,同时又告诫自己,不能保留他,也不许可保留他;她那纯洁的、美好的、通常是十分轻松、易于排遣的心情感受到阴郁的重压,阻断了她的幸福的期望。她内心抑郁,一团悲戚的阴云遮挡在她的眼前。

    点评:

    人物“孤单单地只身独坐”这一动作给作者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也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内心的感受由作者描述出来,显得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精彩片段: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 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 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 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 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 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 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心理描写例谈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项基本功,深刻的心理刻画,能够充分地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使其更加丰满真实,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人──“理性+感性”的人。

  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摹、梦境和幻觉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笔者将试以学生习作为例,对以上几种描写手法进行简要评析。

  1、内心独白就是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反映着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清晰地凸现那一时刻人物平静的外表掩盖下的内心活动。其标志词语如“心想、心理念叨、我对自己说”等。例:

  叮铃铃……,上晨读了。我忐忑不安地坐在座位上,心想:一会儿,老师就要检查作业了,可由于我星期天贪玩,作业一点也没做,万一被老师检查到……,唉,这回没戏了,如果老师问我的话,我就说,忘了,不,不行,这么多作业怎么就平白地忘了语文呢?可是……,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里少玩一会儿,把作业做完。老天哪,我下次一定改,老师,你就饶了我这一次吧,千万别检查我的作业。

  这一段的描写就是运用独白的手法把当时那种紧张、担忧、侥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外表虽平静,内心的斗争却非常激烈。通过作者的内心自语,使读者体会得更深刻!

  2、神态描写,就是通过突出描写人物面部表情、神色状态及其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发展历程,从而达到人物形象的立体化效果。例:

  我的鼻梁上沁出了汗珠,只觉手心里“呼呼”地往外冒汗,手心里的汗在裤子上怎么蹭也蹭不干,心也“砰砰”地跳得厉害。快了,老师快走到我这里了,此刻,我已不敢抬头。“张宏昊,作业做完了吗?”老师笑眯眯地望着我。刹时,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已从我耳边消失,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浑身触电一般“嘭”地站了起来,倒把老师吓了一跳,老师示意我坐下,“嗯,嗯……”,我应着,天哪,我该怎么办?此时如果有人看我的脸,我的脸上肯定是通红通红的,我感觉脸在发烧。我低着头,不敢看老师。上帝啊,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绝对痛改前非,只求老师这次别检查我的作业。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抬起头,发现老师已经走了,低头看时,手中的作业本早已被我的汗水浸湿了!我也长舒了一口气,可内疚又袭上了我的心头,唉,在老师眼中一贯听话的我竟也盗用了老师的信任,但同时也暗暗发誓,绝对不会有下次!

  这一段精彩的心理刻画,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神态描写,如“沁出了汗珠”、“通红的脸”、“长舒了口气”,多感觉(听觉、触觉)多层次(老师过来前、老师过来时、老师走过后)地表达了作者紧张、侥幸而后又陷入矛盾的多重心理。

  3、梦境则是作者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进入梦境而传达一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意念。人在梦中实现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实现的愿望。但这也更能反映作者现实中迫切的心理活动。梦境也是一种幻觉,但完全凌越在幻觉之上。如魏巍《我的老师》的“梦中寻师”一段:

  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迷迷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

  通过这一段梦境的描绘,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就跃然纸上,这是现实中作者情感的一种迫切宣泄,急切、强烈的生念师的感情一目了然!

  4、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这种方法,缥缈神奇,可达到“似有若无,亦真亦幻”的境界,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幻觉描写常用的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如下面两段学生习作:

  ⑴对于考试,我向来都是比较反感的,一拿到试卷,心里就像灌了胆汁一样,苦涩无比,而脑海里则成了一张白纸,只有一个字蹦来蹦去,“烦、烦、烦”,说夸张一点,烦的我可能连1+1=?都不知道。此时,我恨不得让自己立刻化为空气,永远消失!

  此段的幻觉描写颇为典型,人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这是小作者感到被烦恼包围时的幻觉,无形变为有形,空白的大脑只有一个活蹦乱跳的“烦”字,要比苍白无力地说一句“我烦死了。”更加鲜明形象,使人对小作者的厌烦心理体会更深。

  ⑵想到这里,我的胸膛里顿时燃起了一把怒火,而她那焦急的神情又如氧气般助燃着我的怒气,我越想越气,眼前仿佛出现了监考老师对我怒目而叱的场景,不明真相同学的那种鄙夷的神色,还有班主任老师对我这个“好学生”所作解释的将信将疑的脸色。脸上顿感一阵加一阵的灼热,双手死死地握住哪个小纸团而后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小作者运用幻觉描写产生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翻江倒海的心理斗争细腻的表达出来,幻象叠加,使眼前之景环生了极大的视觉容量,使人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5、环境描写,人的心情不同,看到相同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

  这是一个阴雨的日子,凹凸不平的路上积蓄着汪汪雨水。昏暗的天空中布满了惶恐而又不知所措的云朵。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仿佛一片空白,只是手中紧握着一张冷冷的成绩单。又来了一阵细雨打在脸上,虽然清凉,却深深地打湿了我的心;虽然轻柔,却深深地刺痛了我。

  雨,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寄托感情的所爱之物,汪国真在《雨的随想》里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即我们常说的“心雨”,小作者也不例外,以景衬情,这淅沥的小雨,这“惶恐而又不知所措的云朵”,象极了作者心中隐隐的痛。

  6、动作语言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可以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至于语言描写在这里就毋庸赘言,古话说“言为心声”嘛!而人在紧张状态下的行动却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境界。例:

  终于,老师进教室了。“请同学们把作业本打开放在课桌上。”老师说。我的心猛一惊,老师要一个个地检查作业,这下完了。我用颤抖的手从桌洞里抽出作业本,闭上眼睛,在胸前画着十字,默默地祈祷。

  这一段的“我闭上眼睛,在胸前画着十字,默默地祈祷。”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无声的语言,作者的那种紧张、担忧的心理一览无余!

  心理学家弗罗伊德曾经说过:“除非圣灵能够秘而不宣,常人的双唇即使缄默不语,他抖动的手指也在喋喋不休,他的每一个毛孔也都在叙说着心中的秘密。”所以只有仔细地观察,合理地想象,多角度、多感觉、多层次地写作,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表现出来,才能组合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纷呈的文学人物长廊!

怎样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一篇成功的习作除了主题鲜明、结构合理、语言优美之外,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也很重要。怎样写好人物的心情呢?
  一、用目光写心情
  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户,目光可以传递各种信息,有时甚至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例如:《我的老师》中“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老师将要离我而去,往日的良师益友将要分别,内心一种依恋之情涌上心头。
  二、凭泪水写心情
  泪水往往是人物内心情感暴发的高潮,也是真情实感表露的源泉。它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读者的情感也随之滚动、跳跃、共鸣。例如《背影》中“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与父亲离别,许久未见,内心牵挂之情,早已塞满了我的心,父亲的背影在儿子的泪光中摇曳,要问儿子的思念之情有多深,泪水代表儿的心。
  三、以服饰写心情
  在一定的环境中,服饰可以起到暗示心情的作用。例如:《最后一课》中关于韩麦尔先生服饰的描写是这样的,他“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在这异常的服饰上,我们不难窥视出韩麦尔先生对故土的挚爱,以及因国土沦丧而痛苦得无以言状的心情。
  四、以梦境写心情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常常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心理活动。如《荔枝蜜》结尾时作者写到:这天夜里,我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写出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做普通劳动者的急切心情。
  此外,还可借助动作、语言等写心情。

如何描写心理
  ——揣摩心思 吐露心声
  张浩基 刘堪林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通常是对人的心理感受、复杂情感等进行的描写。描写心理活动可透视出人物内心 深处的秘密,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人物的心理描写常见的方式有:
  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如:
  当我换上游泳装,投身在这碧海之中,我就感到整个身心都无比舒适。那些使人烦恼的事,早已不知逃到何方。亲切的海风抚摸着我,温柔的大海拥抱着我……我感到青春的活力属于这美妙亲妮的大海。
  直接写我在水中的惬意和快乐,突出心情阳光般地灿烂,是情绪的直接渲泄。
  另外,心理描写有时还有这样的方式,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描述、剖析,一般出现在第二三人称的文章中。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表情等直接进行描写,从而达到提示心理的目的。当然,有的还以猜测的语气出现,如:他似乎在想、仿佛……等形式。
  例:他在集上转悠了半天,竟没有看中一件称心如意的东西。来到滩子稀稀落落的街头,他还是不死心地东瞅瞅西看看,仿佛腰包里的钱不花光就不舒坦
  文中的“没有看中”“不死心”、钱不花光他就不舒坦等心理活动即是通过分析猜测得出来的。这些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的。如“转悠”、来到、东瞅瞅、西看看等。
  心理描写还有一种方式,即用人物清醒时仿佛出现的某种幻觉或梦中所见,来展示人物心理。如:
  她急忙把整束为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在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中。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和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这段文字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临终前的幻觉进行描绘。小女孩无衣无靠,形影相吊,缺吃少穿,受尽苦难。这种心理是她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真切写照。


谈小说的心理描写

    当代文艺评论家侯金镜先生说过:“文学的目的不在于告诉人们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就要揭示人的心理世界、感情世界,用以影响读者的心理世界和感情世界。”“文学如果不能描写出人的心理活动,就没有文学。”(《短篇小说琐谈》)小说刻画人物的独特长处正在于作家的笔可以无拘无束地出入人物的心灵世界,精细入微地展示人物心理的复杂变化,通过人物感情的浪花波纹,激起读者心头的道道涟漪。从优秀作家笔下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片断中,我们可以获得对这一表现手段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宝贵的艺术启迪。本文拟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着眼点出发,对小说的心理描写作一总体勾勒和概括扫描。 

  一、心理的直接描写: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情绪直感、梦境幻觉来源:www.examda.com

  心理剖析和内心独白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心理分析几乎是赋予创作才能以力量的最本质的要素”(《西方文论选》)。它往往以集中凝练厚重的笔墨清晰完整地勾勒人物性格的总体风貌或展示特定时刻的心理演变过程。《项链》开头的大段描写就是典型的范例。在这段一千多字的心理剖析中,作者精雕细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玛蒂尔德垂涎“高雅和豪华生活”的隐秘心理:她出身低微,又嫁给了小职员,虽然天生丽质,却无法挤进上流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尖锐矛盾使她终日陷于“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中。作者不惜笔墨,一连用了七个“梦想”,从居住、饮食、穿戴、交友等方面着力展示了她“伤心、悔恨、失望、困苦”的痛苦心境,把这个天真单纯、耽于幻想、地位低下、不安寒伧、渴慕富贵、醉心浮华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刻画得惟妙惟肖,入神入骨,为情节的展开作了坚实的铺垫,预示了人物性格的走向和悲剧命运。

  如果说这段心理剖析由于出现在中心情节展开之前,而难免给人某种静态意味的话,那么《母亲》中写尼洛夫娜发现自己被暗探盯梢时一瞬间的忧惧和“几秒钟的动摇”则更具动态感、层次感,并且大量运用了内心独白的表现形式。起初,那是一种朦胧的不祥的预感:“她觉得这人好象有些面熟”,“我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尽管母亲主观上不愿往坏处想,可是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警惕性却使她产生了“心冷得紧缩起来的感觉”,“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这表明潜在的威胁,严峻的现实使母亲无法获得自我安慰,“强烈的灾祸的预感”迫使她通过回忆弄清楚了这个不速之客的真实嘴脸,意识到自己的不利处境。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侥幸心理:“完蛋了吗?”“大约还不妨吧……”但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完蛋了!”正视现实就这样取代了一刹那的侥幸心理。接着作者更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头脑中闪过的一个个小火星,由“丢掉丢掉箱子逃”发展为“带了箱子逃”,进而展开剧烈的思想交锋,表现母亲自觉战胜动摇和软弱、走向坚定和无畏的心灵历程。她为这些“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的出现而感到“可耻”,坚决地策励自己“不要给儿子丢脸!没有人害怕。”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她觉得那暗探的目光不过是“一道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她完全回到现实中,冷静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变化,作好了斗争的充分准备。这一大段心理剖析和内心独白把那些异常迅速而且千变万化、稍纵即逝因而难以捉摸的内心活动精确传神纤毫毕见地表现了出来,一个可亲可敬的革命母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从情节发展看,为下文写母亲与反动军警的正面后头提供了心理依据,从人物塑造看,使母亲的英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可信。运用这种精细入微的心理剖析和内心独白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构成了《母亲》在人物描写方面的鲜明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直接心理描写中,作者的笔触有时并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昭示思维活动的流程,而只是传写某种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感受却迥然有别于生理器官因物质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如触电感到麻,尝蜜觉得甜等等,究其本质属于精神活动的反应,属于心理描写的范畴。《母亲》中作者这样写母亲被反动军警污蔑为“女贼”时的心理感受:“她觉得他的话好象重重地有她脸上打了两下。这些恶毒的嘶哑的话使母亲感到好象脸皮被撕破、眼睛被打坏一般地疼痛。”这里用一连串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母亲心中无法忍受的“受辱的苦味”以及由此激起的愤怒情绪,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果把心理剖析、内心独白和情绪直感比作直接心理描写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写梦境和幻觉则是它的“特种武器”。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幻觉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思想意识的变形图画。它怪诞离奇,却曲径通幽,因为在梦境和幻觉中人物的深层意识往往坦露无遗。因而描写梦境和幻觉实在是揭示人物心灵隐秘的一条通道、一条捷径。契诃夫的《凡卡》中写九岁的凡卡由于生活所迫,从乡下被送到城里一家鞋匠铺当学徒,在那里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圣诞节前的深夜,他趁老板一家出门,伏在凳上胆战心惊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去,但信封上却没有写地址。信投出去以后,凡卡夜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梦里却再现了凡卡熟悉的乡下生活,表现了他纯真无邪的童心和摆脱厄运追求美好生活(其实乡下并不比城里强多少)的强烈愿望。也正是通过这个不能实现的“梦”,反照出凡卡的悲惨境遇,控诉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从这个戛然而止的梦境结尾中,我们听到了作家发自内心的深沉叹息。相映成趣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借助一系列生动的幻觉描写展露了小女孩在饥寒交迫、濒临绝境之际对温饱、光明、幸福的渴求,揭露社会的冷酷、黑暗和罪恶,和《凡卡》的梦境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间接心理描写:表情、动作、语言、景物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方式,因而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看,特定心理支配下的表情、动作、语言乃至对存在环境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属于间接的心理描写。较之直接的心理描写,它具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特点。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胆怯自私、苟且偷生而又顽固守旧、害怕并仇视一切变革的典型人物。作品中五次写到他的“脸色”,一会儿“苍白”,一会儿“发青”,一会儿“由发青变成发白”。“苍白”是他精神猥琐、怯懦脆弱的奴性心理的表情特征;“发青”又是他对外界“刺激”惊恐不安、愤激不已的面部标志。这里,不同的脸色简直成了透视人物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更妙的是,与别里科夫的“青”“白”变化相映成趣,作者两次写到代表新生力量的华连卡姐弟那“涨红”的脸,两相对照,尤觉妙不可言,真是匠心独具的传神之笔!

  我国文坛巨匠鲁迅的小说中多处写到人物取钱的动作:孔乙已是“排出九文大钱”;阿Q是“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华大妈是“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是外面按了两下”……不用说,这不同的动作描写是怎样精确地显示人物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气质和心理情态的显著或细微的差别。所谓动词的特殊表现力,不正是指它在优秀作家笔下常常获得这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神奇魅力吗?

  作为间接心理描写手段之一的人物语言要像戏剧台词那样富于“动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人物”(鲁迅《看书琐忆》)。《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已是有中皆碑的艺术精品,前人之述备矣。这里谈谈《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接到请柬后的两句对话。丈夫得意洋洋地把请柬递给她,原以为她会喜出望外,不料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这话乍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难道她连请柬的意思都看不懂?不明摆着请你赴会,而不正是你朝思暮想的吗?其实她话中有话。而呆头呆脑,只知一味迁就的路瓦栽却误以为妻子不想去,不厌其烦地向她说明请柬来之不易。这时玛蒂尔德再也忍不住了——“她用恼怒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这才是她第一句话的弦外音。只此两句便把玛蒂尔德敏感、纤细、娇嗔、任性的气质个性和此刻焦躁烦恼、痛苦的心情表现得委曲尽致,入木三分。从情节布局看,这里虽然刚刚发端,却无疑使原本长期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入一触即发的阶段。不是吗?由此可见,这样的人物语言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同时又极富动作性。

  景物描写同样可以衬托人物心理。当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以人物“主观镜头”的方式出现时,就自然打上了人物主观情绪的印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峻青的《党员登记表》中写到黄妈妈用干枯的手指掩埋了女儿的遗体后,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上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

  仔细体会即不难发现,这里既是写景,也是言情:景物的“惨淡”正渲染了妈妈心中的悲苦之情,夕阳残照、山野茫茫、路径无觅,又不啻是黄妈妈悲痛欲绝中迷茫心境的艺术写照,所以下文接着续写她几度想“跳下沟去,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可见寓情于景的景物描写也能折射出人物心理活动的脉络波纹,收到景为人设、景以传情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小说的心理描写实在是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我们应该紧紧折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这一核心,去充分感受、认识和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这应该成为我们打开小说进而一切文学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来源:考试大-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