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什字小商品批发市场:浅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45:00
目前,家庭教育已被全社会引起重视,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在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很茫然,虽然知道光靠学校、靠老师是不行的,然而很多家庭却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说不知道该怎样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目前社会家庭教育现状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安、幸福、快乐。然而,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素质优秀、有能力创造幸福快乐的人。
当今社会,在大家都在谈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可以放下酒局的应酬、离开麻将桌、或是可以将工事推一推,回到家里去和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沟通沟通,而不是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亦或是保姆,还有让孩子常住校等呢?家庭教育不是一纸空谈,如果一直都有理由让孩子去等一等,那么等到孩子长大了,错过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时机时,很多家长可能才反应过来,但到那时是否还来得及呢?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宁愿牺牲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也要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在这部分家长中,有一少部分家长是懂得如何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因此这部分的孩子也就容易成长为人们常说的有出息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了均衡的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然而,这样的家庭并不占大多数。绝大多数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知道去尽量配合学校和老师来教育孩子,但方法有时却适得其反。
例如: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老师给他打了个电话,想了解一下近来孩子的情况,因为孩子近来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希望他能知道这个情况。可没想到,第二天这位家长给老师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回家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您放心,以后他上课保准不会再溜号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您尽管和我说,我一定会全力配合!” 老师听后,哭笑不得,也无可奈何。
这样的家长,知道要配合老师,但方法上却存在着问题。类似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不敢去抓孩子的学习,但又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重视孩子的学习的。
例如:我身边有个孩子,他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而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孩子回家把作业写完了,爷爷奶奶没能力检查对错,但每次都会把作业本拿起来,然后对孩子说:“你写的都对吗?”在孩子读英语时,爷爷奶奶也会问一句:“你读的对吗?”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明明写对了或读对了,家长也还是用怀疑的口气去问,孩子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认为:“我做的再好,写的再对,读的再准,你也是认为我是有问题的!”就因为这样,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然而作为家长的还不知为何会是这样?!
这个例子明显看出,家长有时对孩子的“关心”,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厌学。
二、怎样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针对小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细致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缺一不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养成好习惯的阶段,是为以后进入中学、大学以及今后走入社会工作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基石打的是否牢固,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俗话说: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除了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教育。
(1)    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好习惯
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培养孩子的习惯。
1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起床,睡觉要有正确的睡姿,吃饭不挑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自己削铅笔或灌钢笔水,自己整理书包,每天做好时间安排等。
2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礼貌意识,让孩子习惯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看见陌生人容易不知所措,对这样的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另外,穿着要整洁,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3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才能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无形的资产。孩子从小要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勤劳节俭、遵守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等。
如: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首先要从关爱自己、关爱父母、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开始。多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开朗的性格,以及培养他们谦虚忍让的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尊重他人,这样在他们成人之后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繁杂地人际关系中,才能广交益友,很好地在社会大家庭中立足、生存。
而培养孩子勤劳节俭就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吃饭不浪费粮食,知道农民伯伯种粮食的不易;平时不挑吃、穿,知道父母工作赚钱的不易等。
4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孩子总是渴望优秀的,但只有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孩子们必须知道的道理。因此,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通常是比较好的,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大多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孩子才能知道珍惜时间与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可以做到不长时间守着电视机及不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用父母的督促、陪伴孩子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专心认真,课余可以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兴趣广泛。
5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问题。很多父母不在乎甚至忽略孩子的想法,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单纯、太幼稚,其实,孩子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家长应该在肯定、鼓励或引导的情况下去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让孩子多了解新鲜事物并善于观察,同时,勤于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如果要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就更好。
6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初步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是为了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如穿脱衣服、收拾碗筷、打扫房间、铺床、叠被等。现在大多数孩子不会做饭、洗衣服,都是父母代劳,这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时期,家长过度的“溺爱”,不仅会造成孩子懒惰、任性,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总而言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2)    家庭教育要选好时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了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要注意选择较恰当的时机,如果时机选择的好,效果有时就会事半功倍的。可以考虑以下十个时机:
1孩子生日时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的生日是最企盼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难忘而快乐的一天,他们一般会收到很多礼物和祝福。要好的同学、朋友、亲戚和父母大都会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佳肴,在这个时候,礼物和赠言如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孩子一般会记忆比较深刻,这是个教育孩子难得的好时机,应该适时的把握。
2就餐时
每天就餐时,如果能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粮食,让他们明白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同时在就餐时,可以适时的教孩子们一些就餐礼仪,以及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3交际时
多利用家庭的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大方的交际素质。如过年亲朋之间的走动、家族内较隆重的庆典、同学间的聚会等等,这些交际的机会,如果可以好好的利用,慢慢的孩子就会耳熏目染地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4旅游时
旅游是孩子了解地理、历史最好的机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旅游,给孩子讲解各地的名胜古迹或历史故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另外,还可以告诉他们要学会保护环境,从小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5家务劳动时
做家务,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加码。
6有成绩或过错时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当及时的鼓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些物质奖励,但也不要忘记提醒孩子看到还有哪些不足,应该可以在以后通过努力做的会更好。在孩子犯错时,不一味的批评教育,而是帮助他们找原因,教会他们学会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7新学期开学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在新的学期开学时,往往孩子们都会有一股劲儿,那就是希望这学期从一开始就发奋努力,争取取得比上学期更好的成绩, 家长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有的孩子从一个环境换到另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的去改掉自己看到的或知道的自身的缺点或弱点,作为父母这个时候就更应该抓住机会积极的鼓励孩子,让他们有信心和决心去面对和改正他们想改掉的毛病。
8享受成功喜悦时
在孩子取得某方面的成功时,父母在恭贺的时候,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往往很乐意接受,并以次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会自觉地去努力,以便更快的实现,期待更大的成功早日到来。
9对某一事物怀有浓厚兴趣时
兴趣是孩子做事最好的润滑剂,只要孩子的兴趣是适当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尽量在各方面给预支持。一些发明家和一些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的杰出人物,大多是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成功的。
10有较大的集体活动时
在学校组织的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父母都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参加,一般都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和集体意识,另外还会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以上的这十个好时机,是家庭教育过程中较常见,也是较容易掌握的,父母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充分利用。
(3)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据《21世纪报》(英文)报道,美国对733位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富翁所做的调查显示,对他们的成功起作用的前几位因素均为“诚实地对待所有的人”、“严格地遵守纪律”以及“与人友好相处”等被称为情商的因素;
据《广州日报》报道,香港富商李嘉诚日前在出席捐赠一亿港元予香港理工大学的仪式中讲到,在他经商的道路上,有助于他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他的成功起着很大作用的也是情商;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当问起我国一些优秀企业的老总,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最缺乏什么”时,他们的答案惊人地一致:缺乏情商。
……
这些数据和事实再次引起了我们对“情商”这一话题的关注。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我们想知道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了解什么是情商吗?又是怎样看待情商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的呢?
1情商与智商
情商(EQ)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公式:
成功100%=IQ20%+EQ80%
即人的一生,20%由智商决定,80%由情商主宰。
2情绪情感影响人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泽尔勒做了这样的实验,让甲、乙两组学习能力相同的学生都学习无意义音节,同时让他们做排列方块实验,然后测验他们对所排列图形的记忆效果。
当甲组做排列方块实验时,给予赞美的评价,接着再让他们继续学习无意义音节;而对乙组的学生却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随后让他们再学习无意义音节。结果发现,乙组学生受到批评后,心情沮丧、紧张,方块实验成绩越来越差,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组学生却积极性高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验证明,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与学业成功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系。
3家长心中的情商及误区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对情商的认识,大都不是很明确,我曾和一些家长做过沟通,针对情商是什么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内容大致如下:
“情商?我没听过,不知道是什么,只要我的孩子的智商可以就行了,其他的,应该不重要吧。”
“情商?听说过这个词,没怎么留意过,这和培养孩子有什么关系吗?我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将来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真的。至于情商,我认为就是教人怎么与上下级打交道吧。”
“我认为孩子一出生开发智商更重要,因为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智力开发期就很难补救了,而情商是孩子稍大以后的事,可以慢慢来。”
“情商,我觉得挺重要的,它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但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具体操作,我说心里话,真的不清楚。比如说我的孩子,我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培养、提高孩子的智商,可情商怎么培养,我一点概念都没有。”
“我个人认为,只有那些智力一般的孩子,才需要去发展什么情商。要培养高智商的孩子,就得让他刻苦、努力地学习。”
经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父母普遍对情商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偏差。将其总结为如下五大情商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情商就是指人与人的交往的能力,公关能力强的人,是情商高的人。
误区之二:情商,在实际生活中无法操作的。
误区之三:衡量人是否聪明的是智商,情商是衡量人是否会为人处事的,二者关系不大。
误区之四:智商与情商根本就是对立的,强调情商会使孩子过早关注学习以外的东西,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误区之五:智商在孩子早期的培养中更重要,而情商等孩子长大了再培养也不迟。
4情商到底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误区?
“情商”(英文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因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而风靡全球。它主要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具体来看,情商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自动自发
高情商的人,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来自于内部,有很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的人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后,没有完成是决不肯罢休的。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会动机明确、兴趣强烈、独立积极,而且有勇气,自信心强。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是懂得自动、自发、自觉的做事,如: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等。因此,就算这样的孩子的智商不比别的孩子高,但他的成绩也可以比别的孩子好。
第二,目光远大
高情商的孩子想问题、做事情,会有比较长远的目光,不会沉溺于短暂的或眼前的利益之中, 不会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欲望。
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个小小的跟踪试验:我们告诉孩子们说:“这里有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再吃,你们就可以得到双份的糖。”这是就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孩子。
跟踪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后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而且讨人欢心、敢冒险、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不是很高。
第三,控制情绪
高情商的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头脑冷静、行为理智,也能很好的抑制感情的冲动,并能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开朗,胸怀豁达,心理健康。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懂得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遇到烦恼的事情能自己化解,绝不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第四,认识自我
每个人都会有某些连自己也看不清楚的个性上的盲点,高情商者常常可以做到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并且客观地评价自己,具有自知之明,为自己正确定位。因此,高智商的人能够处理好周围的一切关系,成功的机会总是相对比较大。
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也会一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会比较清醒地看到,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老师赏识而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
第五,人际技巧
高情商者是善于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的,而且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更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这样的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也常常较为融洽,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一般都游刃有余。
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在集体中常有较好的好人缘,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很少有孤独的感觉。
5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良好的情商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做为家长,我们越早教给孩子恰当的情感调节技能,这些技能就会越快地成为他们全部生活技能的一部分。0-8岁是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这期间,如果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培养和情商开发,孩子将受用一生。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情商,但核心的是要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身的情绪具有了敏锐的感知能力,就能理智地控制情绪,而且能为自己准确定位,而不会为一时的环境所左右,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纠正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尽早教孩子学习情感调节技能。
6正确提高孩子情商的做法
正确地提高孩子情商的做法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捕捉并作恰当的沟通
有的时候,家长由于太注重孩子表面上的安全,忽略了看不见的心理需求,即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比如:当孩子想跑、想玩时,大人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长此以往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习惯,身体变得迟熟、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困难。
另外,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在孩子情绪有变化时,适时的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沟通。
例如: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某一天回到家里后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坐下来就默默地流泪。她妈妈看到了,什么也不问,只是轻轻坐在她身旁,温柔地揽住女儿的肩膀。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女儿擦干了眼泪,微笑着对妈妈说:"谢谢妈妈陪我,现在我没事了。"这位母亲的做法,就很好地疏解了孩子的坏情绪。
我们必须明白,关怀是心灵上的沟通,并不是行为上的干预。家长过份的干预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碍他们潜能的发展。
第二,分担孩子内心感受
家长要尽量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及其原因,让他们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当然,这需要一些问话的技巧,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来把握。比如:对一个较敏感的孩子,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感受他的情绪,用语言或行动表示理解他的看法,或去分担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去寻找他情绪变化的原因,尽量不要直截了当地询问,更不要去逼问。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摆出过于严厉的面孔,只会令孩子却步。作为家长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第三,避免大包大揽及过分专制
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的感受下任何结论,不要对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提供答案,不要让他们以为,家长有义务为他们修补或处理任何麻烦。比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小朋友的欺负,希望回到家里寻求支援,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可以轻易替孩子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而应引导他们自己面对,并能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家长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的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动脑,那么,容易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就可能出现性格突变。
家长如果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们的自由、否定他们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只懂唯唯诺诺,不懂快乐;这样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紧张、没有安全感,面对事情常会不知所措,而且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等等。另外,孩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还会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家长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家长的身上。
第四,寻求解决办法
家长最好以一种和孩子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同弄清问题的原委。启发孩子们理解:人生不会事事顺心如意,不顺利的事情常会发生。另外,要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办法,并能和孩子一同讨论将来的计划。
7在培养孩子情商时家长避免以下不当行为
当孩子出现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问题时,大部分家长的错误处理态度,或不当的行为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交换型:即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使孩子终止其消极的情绪
例如:看到孩子不高兴时,马上去买孩子喜欢吃或玩的东西,只要能让孩子消极的情绪好起来,几乎什么条件都答应。
第二,惩罚型:即用责备、恐吓甚至打骂来终止孩子的消极情绪。这类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或发泄情绪的行为上,而不去考虑孩子产生坏情绪的原因,通常会以批评的态度对待孩子产生的情绪。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会刻意压制其情绪的爆发,甚至会对孩子说:“如果你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就最好不要这样。” 有时就算主动了解孩子有坏情绪的原因,也只是为了自己到底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孩子“合理”的原因会得到谅解,稍微“不合理”的原因就会受到责备,而非常“不合理”的原因甚至会受到严惩。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一是变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变得自闭、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
第三,冷漠型:这类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这常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即虽然接受孩子的情绪表现,却不作出积极的反应,更不加以引导。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使孩子天份无从发挥。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一般不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他的自信心,甚至会让孩子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更加不思进取。
第四,说教型:不注意孩子情绪或行为变化的原因,反而会反复埋怨或唠叨地说教一番。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孩子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孩子难免会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同时,唠叨还会使家长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家长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自己意愿行事。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依赖心重、惯于被命令、缺乏思考力。另外,家长用主观的情绪和期望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孩子的发展,并以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例如,经常指责他“你又给我惹麻烦”“总是这样!”“没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变,会让孩子也认定,觉得自己比人差,因而放弃改正。慢慢地,孩子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认定,也容易做成偏见,导致经常错怪孩子,令孩子疏远父母。
这类家长的行为,极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或厌恶,甚至反抗等逆反心理。
第五,嘲笑型: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他“笨手笨脚”“无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自卑懦弱,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事情,无法发挥孩子的潜能,还会让孩子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因而大减,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的。另一可能是,孩子会对我们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家长,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
做为家长应该知道,以上这5种处理方式,都对孩子情商的发展不利,必须要注意克服。要想处理好孩子的情绪,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长须善于与孩子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或移情作用来培养孩子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比如:看到孩子流泪时,就要设身处地地去想像孩子的处境,并感受他的悲痛;看到孩子生气时,则去感受他的失败或愤怒。家长接受并能够与孩子分享这种感受,会使孩子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因为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信赖的人的支持。家长不去责备孩子的过错,不去嘲笑孩子的情绪,不主观地否定孩子的意向和想法,不盲目拒绝他们的要求,孩子就会向家长敞开心扉,让家长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只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家长和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就愿意与家长一块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接纳家长的意见。
三、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中,传统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冲突,教育理念与实际教育的矛盾,期望与现实的差异,常常引起家长们的心态失衡,使家庭教育方法步入误区,因此,要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家长的正确指导,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这样的家长是无法科学地去教育孩子的。那么,希望更多的通过学校、社会利用有效的手段,如“家长学校、家长学习日”等,为家长多一些渠道学习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亲密有间
人们常说“亲密无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一旦被入侵,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忧虑戒备。只有个人空间得到充分尊重,才能心态平和,做事也会比较冷静,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就要掌握好和孩子之间的这个“间”,家长们总会告诫孩子不要随便翻看大人的东西,其实,孩子们也会有这样的需求,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小书包里藏着跟别的小朋友借的小玩意,小记事本上记着的同学的QQ号和密码等等,这些他们都不愿意被别人发现,包括自己平时最亲近的父母。这时,作为父母就应该给到孩子足够的隐私空间和个人空间,只有这样,孩子从小就会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2尊重有度
有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比较重视“平等”,和孩子之间就如同朋友、兄弟一般,有的甚至让孩子直呼其名,事事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这些家长们使用这种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这样是真正尊重孩子。但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往往不被大众所接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行为上有时会感觉跟周围的孩子格格不入,甚至被同龄的孩子讥笑。而且,在孩子心里,有时也会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这样常常会造成的结果是:尊重过度就成了没有原则的妥协;尊重不足,冲突就会发生。那么,怎样才算尊重有度呢?作为家长,平时既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又要成为严教的长者。只有这样,孩子有心事的时候,会和你促膝谈;有错误须纠正时,父母又会有足够的家长威信。
3满足有限
在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要坚决抵制,父母的坚持拒绝会让孩子体会到规则的威力。
孩子既是活泼可爱的,又会是很“贪心”的。尤其是见到他们自己喜欢的玩具等东西时。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玩具在家都已堆积如山了,有些确实无须再买,但孩子是很会威胁父母的。有些父母此时,很容易抵不住孩子的死缠滥打、死磨硬泡,不得已,就会掏腰包;有些家长这是可能还会坚持,但孩子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哭,家长大多抵不住孩子的眼泪,最终还是无奈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味地这样下去,孩子就知道了父母的“软肋”,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欲望不加以控制的结果。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为人父母者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你迟早有一天不得不因为无能力而表示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他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觉痛苦。”因此,父母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孩子的需求,该拒绝时就坚持住,坚持说:“不”,让孩子知道,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可以得到满足;哪些要求是无理的,无论自己再怎样做,父母都不会同意的,慢慢地,孩子就会清楚该怎样克制自己的无理欲望了。
4帮忙有忌
许多孩子的能力都处在“休眠期”,假如没有原则地帮忙,孩子的能力就会一辈子“沉睡”下去。
现在的孩子们在家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基本上父母都不会让他们做家务,哪怕是自己完全可以做的事,大多都被父母包办了。尤其是上了学之后,父母会想,有时间让孩子多玩儿玩儿,学习已经很累了,占了孩子很多玩的时间,哪里还肯让孩子做其他事情呢?有的甚至连整理书包、作业本、削铅笔都代劳了,更别说让孩子去洗衣服、做饭了;更有甚者,孩子的作业太多,做不完了,连孩子的作业都帮忙做了。长此以往,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什么事都不去做,就等着父母来帮忙完成,孩子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扼制住了。其实,自古就有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若在艰苦的环境里,或者说他自己知道,无论任何事我都没办法去依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来解决或完成,孩子就会发挥出他的潜能。
(2)    父母与孩子应怎样交流
1注意倾听
当孩子向你谈论他感兴趣的事情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或看报纸等),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的谅解。
孩子和成人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成年人如果在同对方说话时,对方不注意倾听自己所说的,我们会感觉到对方不尊重自己,心里就会很不舒服,而孩子也是一样。成人往往感觉孩子的事情是小事,是无关紧要的事,但在孩子眼里,他的事情也都是大事,他想和你说或和你分享时,你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心情。如果一次、二次发生你不理不睬的情况,那么,可能孩子以后就不会再有兴趣和你沟通了,因为他会觉得你并不重视他以及他的事情、他的感受,而他会自己交流的对象转移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流并可以倾听他的人那里去。因此注意倾听是父母与孩子交流时,非常重要的细节。
2耐心倾听
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尊重孩子
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应采用赏识教育而非打骂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很多时候是被父母宠着,是在甜水中长大的,逆反心理很强,因此应在多鼓励孩子的情况下去说出家长的想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阳奉阴违、甚至当面就对着干的极端行为。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教育》,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这个故事,相信很多家长读过后,都会深有感触。
4正视及引导孩子
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以及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年龄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因年龄原因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 征询意见
家里的有些事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时,就可以让孩子知道,是以他的意见作出的决定,这样可以让他感受到在家庭中的参与感,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3)    注重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据调查,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身体和心理较为健康(如癌症罹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孩子的父母,当然不能不管教孩子,更不能听之任之,然而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住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因为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一般情况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内向,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感受不到友情带来的温暖。因此,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应该更适宜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能和他人融洽相处的人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多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自己最亲近的人相处,如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等的融洽相处,以及跟亲戚朋友等的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也应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不势利、不卑下的待人。当然,更要注意不当着孩子的面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很多人及很多书籍都提到过,“穷养儿,富养女。”其实,不管是养儿还是养女,物质生活的奢华通常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孩子来说,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的满足感,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因此,在物质生活方面,尽量避免过于奢华。
5让孩子爱好广泛
做为家长,要尽量多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看时,心情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刻意培养他们在困境、逆境中的适应能力及改变能力。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孩子也是一样。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的时侯寻找其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做游戏、和朋友交流开心的话题等等,尽量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平和。
7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开朗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于孩子来说,因其受成长的年龄的限制,其智力或能力是有限的,有些孩子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家长在这个时候,务必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尽全力将其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8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父母在家里,应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创建良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受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因此,可以想象的到,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具有健康心理的孩子的。
(4)教育孩子时不要被情绪左右
现在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自己高兴时,还能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高兴时,就会简单粗暴,没事找事,甚至打骂、训斥。这样做,会产生以下的影响:
第一,这样做会造成孩子行为标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会使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不会被打骂、训斥,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纠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会使孩子养成看家长脸色行事的毛病,这将不利于家长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也就没办法让家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第三,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情,会使孩子遭受到“体罚”与“心罚”的双重伤害,这不仅严重地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的还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重大伤害。
第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被情绪所左右,会使家长在孩子的心目的威信大大降低。这种威信的降低,往往又会为以后的家庭教育,人为地制造出种种障碍。比如,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大了,却越来越不听话”,就与这种“障碍”有关。
所以,要培养教育出好孩子,家长首先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5)家长应注意常容易犯的错误
1 不要认为自己养育了孩子,就有资格主宰孩子的未来。
2孩子不是任何家长的私人物品,家长不应该、也没有权利对孩子进行违背规律的改造。
3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作向其他人炫耀的物品,因为,孩子并不是家长用来证明自己身份的商品。
4 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家长可以帮孩子设定学习、生活上相应的的目标和要求,但不要让未来竞争的残酷,使他们感受到恐惧和焦虑。
5不要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较。别人的孩子之所以好,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母。
6在指责孩子之前,作为家长,先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7 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不给孩子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8莫要以自己的心情好坏而影响对孩子的态度。
9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断现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真正主角。
10家长不要忽律孩子说话,孩子喜欢问问题,家长有时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他收口;别人问孩子问题,家长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
11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家长的意愿行事。孩子无法从失败中学习,就会变得依赖心重、惯于被命令、缺乏思考力。有的孩子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孩子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的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得喜悦。
四、家庭教育的经验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孩子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教育孩子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家长是天然的,教育家是需要学习的。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教育孩子则需要技巧。我是一个私立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家长。(我的孩子今年10岁,发展非常全面,学习成绩科科优秀)下面,我将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写下来,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与分享:
(1)    蹲下去:
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孩子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孩子来说是否合适。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这有道理吗?所以,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  走过去: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不愿做他们做朋友。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幅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责备。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在学校开家长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家长关上手机或放在震动状态,认真的听两个小时。”如果作为家长连两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来责备你的孩子呢?要知道他(她)每天在教室里要坐上八九个小时,不说学习,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们有哪位家长能体会孩子的苦处呢?
我与自己的孩子是最要好的朋友。我几乎不去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尽量帮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孩子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仅仅做到这些当然还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和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孩子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
(3)    放开手: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吗?在家里,家长什么事都给孩子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家长常常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了,其他事不用他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是相互促进的。我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开始自己穿衣,会用剪刀。我清楚的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可以帮着老师做剪纸,老师都很惊奇,说一般家长都怕孩子用剪刀时伤到手,到现在,班里只有他一个孩子会用剪刀,而且用的非常好!其实,平时的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务,尽量由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孩子就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到现在,我的孩子自己洗衣,自己做饭,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都做的很好。因此,他的动手能力很强。说实话,有时候,作为母亲,我都很祟拜他。比如,他做的手工之类的作品,简直太有特点了,可以算得上是工艺品。这些我都收藏着,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拿出来欣赏。再举一个例子: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早上上学没有带作业本,我也不作声。结果那天被老师罚了站。回家后,孩子责怪我为什么不提醒他,我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会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会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同样会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孩子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4)    多鼓励: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我想这一点家长们都知道。关键是,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鼓励孩子,以什么方式鼓励,在什么时候鼓励。这些家长们未必都十分清楚。这里常会有几个误区:第一,一味地强调物质鼓励。孩子考试考好了,他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适当的鼓励。有些家长机械地认为,提倡鼓励就是不管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都是一样的鼓励。到最后,可能你的鼓励对你自己而言都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第三,从来不鼓励。有些家长还用老办法,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认为严厉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用鼓励,但我从来不盲目,我总是结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来进行。比如,某一次的作业比上一次做得好,我会说:不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呀,看来你这这段时间还蛮下功夫的;不过,字写的如果再工整一些,可能给人的印象就会更好一点。过几天再一看,他的作业果然有了变化。这说明鼓励起了作用。至于物质的鼓励,我一般选择为他买一些学习上的用品。这些东西我一般先不急着给他买,等他有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我就说:“我看见你们班上好多同学都有了***,你想不想也要一个?”这样,就把鼓励变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让孩子感觉不到你是在用物质的东西鼓励他。否则就会养成他功利性的思想。举个例子:三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班上很多学生都买了文曲星。他回来说:“妈妈,我也想要一个文曲星。”我说:“你知道文曲星是干什么的吗?”他说:“查单词的。”我说:“查单词的东西多得很,不一定要用文曲星呀,比如字典什么的。”孩子没有话说了。我知道他心里非常想要,但我不急,因为我知道,他们同学大部分是用文曲星玩游戏。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对孩子说,“这样吧,我给你借一个文曲星,你先试着用,如果你让我知道文曲星比其他字典等东西更有利于学习,或者让我看到它在你学习上的作用,我就给你买一个。“结果他期末考试英语年级第一(满分)。你知道他怎么学的吗?别人用文曲星玩游戏,他的玩法不同。他把学过的单词按照二十个一组输入文曲星,然后有时间就拿出来考考自己。一批记熟了,再输另一批。这时,我又对他说:“挺好,方法是不错,看来文曲星对学习是有帮助的,明天妈妈给你买个好的。”
(5)    给自由:
一般地说,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个性特长的发挥。戴着绳索跳舞对于孩子来说未免太过于严格了。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的逐步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尤其是13-18岁的中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人自主权。因此,家长除了不能一一代劳他们的日常事务之外,更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空间,给他们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权力。不要以为处处为他们设想、处处为他们安排的做法,他们就会买帐。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偷听孩子的电话,盘问与孩子的交往同学的情况,控制他们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比如晚上孩子学习时,时不时地过去看他做什么)等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孩子隐私的干涉、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到那时,再来挽救恐怕就很麻烦,也很困难了。
我很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能分清主次,相信他能正确处理好他自己的事。我在他房间里给他放了一台电视、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我对他说,你自已灵活安排时间,想看电视就看,想上网就上,不过有一点,你要知道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知道什么是适可而止。说到这,很多家长都会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电视基本成了摆设,因为他忙着做作业(老师布置的和自己布置的),根本没有时间。有时也看,也不过是看看新闻,看看科技博览等。电脑呢?他只是在星期六日上午玩两个小时。并没有出现有些家长所担心的一玩而不可收的情况。这可能只是个个案,但从某方面提醒我们作家长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尊重?是不是该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要相信,自由和尊重就意味着责任。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有自制力的,孩子也是如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    做学生:
“好为人师”是人的共同特点。不仅大人有,孩子们也有。过去我们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好为人师”,其实任何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如果较好的运用人的这种“好为人师”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连我们都意想不到。
我在教育孩子时,就会经常利用他的“好为人师”的这一点,让他从其他事情中转入学习的情境中来。有时候,我看到孩子玩的时间较长,但觉得又不好直接批评他,我就把他叫过来,说:“我有个问题(当然是他可能知道的)搞不懂,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或者去帮我查一查。”这时候,孩子如果知道,他一定会一本正经的给我讲。他给我讲过《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也给我讲过英语、数学等方面的问题。你还真别说,当初我只是抱着转移他注意力的目的要他这样做的,可到后来呢,我还真的从他的讲解中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启发(真是教学相长呀),孩子也在给我的讲解中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而且更加系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等到寒暑假的时候,我就会找一些亲戚的孩子来家里玩儿,要求他为他们补习。(因为他的成绩很好)说来大家也许不相信,他讲课的时候还真像个老师呢,各个环节做得不错(有时还会对他的表弟妹们发脾气呢)。作为教师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然对于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会单独和他谈,告诉他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去做,会做的更好。
所以说,要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时候降低一下我们家长的身份,做自己孩子的一名学生,也会感到其乐无穷!
(7)    少陪优: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现在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的话,那就是“累”。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平时上五天的课,星期六、日补课、外面培优,想不累也真是不行啊。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别人都在这样做,我不做,我的孩子不就是要落后了吗?答案是:否。我是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对这里面的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为什么要少培优。首先要明白培优到底给孩子培的是什么。一般地说,培优的内容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超前学习;二是加强训练。我个人认为,这两情况对于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因为超前学习的内容,不久孩子的老师在课堂上就会讲到,没有必要去花钱学。还有一些知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会的,就像1+1=2一样。孩子超前学习了,并不代表他真的比别人强,只不过是早知道一点而已。至于训练性的培优,只不过是简单劳动的重复,那就更没有必要了。这些事情在家里孩子就可以自己完成,不必借助他人。而且频繁的培优,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减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会有在学校学习时,孩子出现不认真听课的情况。这真是得不偿失呀!其次,那些培优的老师,(暂且不谈他们是否负责)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再者说,有些培训机构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对孩子是否会有提高并不关心。所以我个人不赞成搞什么培优。
那么有些家长会问:不培优,那么多空余时间不都浪费了吗?我的回答是:玩!让孩子开心的、痛快地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要以为,玩就是不好的事情,当然,玩儿要有目的,这就是家长的事了。我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任何培优班,但他的学习成绩一样优秀:总分班级第一,作文多次刊登在校报上,英语口语(全国性)大赛第三名等。其他如体育、音乐、书法等都有不俗的表现。很多家长会问,你怎么做到的?我的办法是:让他尽情地玩。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培养能力,在玩中开发智力。比如,儿子喜欢玩儿玩具赛车。我一口气给他买了十几个,他看说明书,自己拆卸、组装、调试,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自己发现了一些设计上的不足,便又对那些车辆进行了改装,使车跑起来更快、更稳、更省电。你能说这些对他以后的学习没有帮助吗?
所以我说,成绩好不好,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去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不一定是培优。要知道,很多优秀的人才,小时候都是很爱玩儿的。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从一些学生的情况来看,经常参加培优的学生,进入初、高中以后,明显看得出他们后劲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依赖性强、缺少探索的精神。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做家长的重视!
(8)    重身教: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必到处寻找所谓的榜样,家长自己就可以是一个榜样。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重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与朋友抹牌下棋,就不要指望孩子在家里认真学习;我们在与朋友交杯换盏,也就不要指责孩子聊天上网了。因为我们家长已经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我在家和家长沟通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做为家长的,没有毅力去纠正这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所以,要想让孩子上进,首先家长得做表率。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只对他们提点要求就可以了的,有时候还要我们做家长的做出点儿牺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们做出表率。
还是说我自己吧。我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周六、周日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坐在孩子旁边看书、看报。看到我这样,孩子也就不自觉的静下来,开始做作业或者看书。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习惯了。比如,我和他在一起看书,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看完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共四册,每册100万字)。
有些家长会问我,孩子看些什么书比较好。一般地说,只要是有益的应该都可以看。我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主要用了五步:第一步,读一些如《成语故事》等比较通俗的读物,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步,读一些中外名著,培养孩子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第三步,读一些关于旅游、历史、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进一步开阔孩子的视野,这也为他的学习积累了素材。第四步,读一些哲学、人文的书,培养孩子的思考、辨别的能力。也可以去看看《庄子也孤独》这本书,这是阅读《庄子》后思考的结果,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深度的。第五步,专题阅读。比如要研究孔子,就去认真阅读《论语》,这需要不断地读,反复地读才行。
以上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