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形反转形态能涨多少:米来朗基罗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8:16:14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 ~ 1564﹞

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藝術創作在人文主義思想支配下,加上受薩伏那羅拉〔Savonrola﹞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以現實主義方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奮鬥的精神。
他曾說,他繪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腦」。他譏笑風景畫「只適用於修道士及一些缺乏真正和諧音樂感的紳士。」他以另一項原則─對男性美的崇拜─來反映他的柏拉圖主義思想,並肯定人是依上帝的形象來創造的。
米開朗基羅在中年時所創作的《大衛》﹝David﹞雕像,被認為是象徵為正義而奮鬥的力量。他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800 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 4 年,獨力完成了《創世紀》﹝Genesis﹞的巨型天頂畫。晚年所作梅迪西陵墓雕像《晨》﹝Night﹞、《暮》﹝Twilight﹞、《晝》﹝Dawn﹞、《夜》﹝Night﹞等。具有冷靜而沉鬱的悲劇性質,顯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動與意志的矛盾。他的重要作品尚有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雕塑《摩西》及《奴隸》等。建築設計有聖彼得大教堂拱頂 ﹝The doom of Saint Peter's Basilica﹞和康比托利歐廣場 ﹝Piazza del Campidoglio﹞行政建築群等,並有詩集傳世。
繪畫作品選粹
作   品基  本  資  料解 說

多尼圓形畫 ﹝The Doni Tondo﹞
1503 ~ 1504 年
蛋彩?畫板,圓形畫,直徑 120 公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西斯汀禮拜堂拱頂﹝The Sistine Chapel Ceiling﹞
1508 ~ 1512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1300 x360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大洪水﹝The Deluge﹞
1508 ~ 1509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德耳菲女先知﹝The Delphic Sibyl﹞
1509 年
壁畫,拱頂裝飾畫,350 x 38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原罪與逐出樂園
﹝The Fall and The Expulsion from Paradise﹞
1509 ~ 1510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
1510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利比亞女先知﹝The Libyan Sibyl﹞
l511 年
壁畫,拱頂裝飾畫,395 x 38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
1534 ~ 1541 年
濕壁畫, 1370 x 122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聖彼得受釘刑﹝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
1545 ~ 1550 年
濕壁畫, 625 x 662 公分
保利納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對很多數的人來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米開朗基羅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雕刻家。但是從建築藝術的角度來說,他更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
米開朗基羅生於義大利阿勒佐﹝Arrezzo﹞附近的鎮上,他從小就展露才華,在諸多藝術之中,他個人特別喜愛雕刻,一直以雕刻家自居。米開朗基羅的建築完全是自學而來,雖然連他自己都不認為他是一位建築師,但他所完成的建築作品,仍然使其可以躋身於文藝復興偉大建築師之列。
米開朗基羅很善於運用各種元素,將一個室內空間雕刻成如他的雕像或繪畫般富有張力。他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三者上之風格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是來自於他對人體的認識和了解,就如同他曾說:「建築結構的元素必須要遵循人體之結構法則,如果此人不是人體構造的大師,他絕對不會了解建築之原則」,他的靈感可以說是來自於人的靈魂及人體美。
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建築物,層次豐富,立體感很強,光影變化劇烈,風格剛勁有力,洋溢著英雄主義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繪畫風格一致。他也善於把雕刻同建築結合起來。常常不顧建築的結構邏輯,有意破壞承重構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圓柱子嵌在牆內,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額枋和山花凹凸斷折等,表現出一種激動的、不安的情緒。因此,他是矯飾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建築的建築師們也把他奉為導師之一。
建築作品選粹
作   品基  本  資  料解 說

勞倫先圖書館
﹝Laurentian Library﹞
1524 年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聖彼得大教堂圓頂
﹝The dome of Saint Peter's Basilica﹞
1546 ~ 1564 年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梵蒂岡﹝Vatican﹞


康比托利歐廣場
﹝Piazza del Campidoglio﹞
1538 ~ 1650 年
羅馬﹝Rome﹞,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 ~ 1564﹞

米開朗基羅的友人 Daniele da Volterra 根據遮蓋屍體的面罩所雕刻。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刻藝術,最著名的藝術家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他在從事人像雕刻時,是從各個具有含意的角度去捕捉人體多樣的姿勢,這種創作觀念對於後世的藝術家有相當深的影響。
他認為雕刻就是將雕像從石頭這物質牢獄中解放出來,因此被認為是將肉體視為靈魂之牢獄,也就是反映了所謂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因此他的作品氣勢雄壯宏偉,充滿生命力。
米開朗基羅相信「美麗的人像」不只是表達觀念和引起感動,而應是視覺藝術中唯一能夠表現「真實」的主題。現在陳列於佛羅倫斯學院藝廊的作品《大衛》﹝David﹞就是在這朝氣蓬勃的力量下,呈現最具體的「真實」。
米開朗基羅一生中創作了許多裝飾陵墓的雕刻和壁畫。《垂死的奴隸》﹝Slave (dying)﹞、《摩西像》﹝Mose﹞便是與陵墓有關的作品。
其他作品還有《聖殤》﹝Pieta﹞以及「麥迪奇家族墓碑」﹝The Medici Tombs﹞上的《夜、晝、晨、昏》﹝Night、Day、Dawn、Twilight﹞等。
作   品基  本  資  料解 說

聖殤﹝Pieta﹞
1499 年
大理石,高 174 公分,底座寬 195 公分
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Vatican﹞

大衛像﹝David﹞
1504 年
大理石,高 434 公分
學院藝廊,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垂死的奴隸﹝Slave (dying)﹞
約 1513 年
大理石,高 229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奴隸﹝Slave (Atlas)﹞
1519 ~ 1536 年
大理石,高 208 公分
學院藝廊,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摩斯像﹝Mose﹞
1515 年
大理石,高 235 公分
聖彼得教堂,羅馬﹝Rome﹞,義大利

聖殤﹝Pieta﹞
約 1550 年
大理石,高 226 公分
主教堂博物館,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隆旦尼尼聖殤﹝Rondanini Pieta﹞
1552 ~ 1564 年
大理石,高 195 公分
史佛薩古堡,米蘭﹝Milan﹞,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