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蜥蜴人的联系:品茗随笔17:宁红工夫----先宁后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2:28
(2011-12-05 16:27:45)
标签: 品茗随笔
宁红工夫
先宁后祁
文化
分类: 品茗随笔

品茗日期:2011-12-05                      天气情况:-1℃、小雪、微风
地点环境:办公室                          参 加 人:独品
投 茶 量:5g                              泡茶水温:约90℃左右
茶叶年份:2009年                          存储方法:正常存放
基本茶器:青花缠枝莲盖碗(120ml)         冲泡时间:一泡15秒、二泡25秒(逐增、可泡十水)
茶品名称:宁红工夫(红茶)
宁红工夫主要产于江西省修水县(占宁红总产量80%)。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故得名为“宁州工
夫红茶”,简称“宁红”。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据
清朝叶瑞延《纯蒲随笔》记载:“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红茶做
法。”到十九世纪中叶,宁红工夫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授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
赞奖。宁红工夫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主要畅销俄国与欧洲,成为中国主要名茶
之一。宁红工夫除散条形茶外,另有束茶名为“龙须茶”。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统一天下时,兵到江西义宁洲漫江(今江西修水县漫江茶厂,宁红集团所辖工
厂),翌日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当地百姓以变色茶药(发酵红茶)奉饮,唐太宗饮进数杯,身轻如
燕,病除康健,便赐此茶为“宁红”,“宁”喻统一天下后,百姓安宁度日;“红”即表“吉利”
之意,又状茶之明亮汤色。
茶叶产地:江西省修水、武宁、铜鼓三县,其中修水是主要的产地
宁红工夫主要产自江西省修水县,武宁、铜鼓次之,与修水、铜鼓接壤的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及浏
阳大围山一带的高山茶,历史上亦送修水加工为宁红,浮梁(现属景德镇)红茶后亦划归宁红产
区。修水位于赣西北边隅,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产区峰峦起伏,林木苍翠,年降水量
1600~1800毫米,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在春夏之间,正当茶树萌发之时,云凝深谷,雾罩山
岗,浓雾日达80~100天,相对湿度80%左右;土层深厚,多为红壤粘土,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
丰富,给茶树发育生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树树种:宁州种(地方群体种、有性繁殖)
宁州种,原产江西省修水县,主要分布在江西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
红茶,是“宁红”的当家品种,条索紧结有毫,味醇、香郁。也适合制绿茶,香、味均佳。适合在
江南茶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宁红农艺研究亦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选育茶树良种71个,其中茶树良种“大叶龙”的茶多酚含量
达到31.23%,叶面超过119cm2,属于特大叶良种类型;茶园栽植模式与管理方法的“三变六改”,
正为宁红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大力开发有机茶奠定原料基础。
制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渥红)“发酵”---烘干
传统的宁红工夫加工有四个特点:一是生产工具由竹木精致而成,如手筛、盘箕、簸盘、地箕、皮
萝、焙龙、风车等;二是生产场地宽阔,一个作坊要开设“四大场”、“四小场”、“四个房”。
“四大场”是指毛茶烘焙下筛场、本身场、振头场、楂头场;“四小场”是指片子场、珠子场、尾
子场、官堆场;“四个房”是指拣房、焙房、厨房、账房。该工艺具有品质佳、茶峰秀、原味绝等
优点。
宁红工夫采摘要求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硕壮的芽茶,多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大小、
长短要求一致。每年于谷雨前采摘其初展一芽一叶,长度3厘米左右,经萎凋、揉捻、(渥红)“发
酵”、干燥后初制成红毛茶;然后再筛分、抖切、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精制。
成品茶分为:特级与一至七级,共8个等级。特级宁红要求紧细多毫、锋苗毕露、乌黑油润、鲜嫩浓
郁、鲜醇爽口、柔嫩多芽、汤色红艳。
新中国成立后,宁红茶的制作工艺开始逐步走上机制茶的道路。1953年,中央外贸部大力支持下,
宁红工夫进行了工艺改革,改原来的“热发酵”为“湿发酵”,品质大大提高,一度在国际市场上
获得较高的售价,真是誉满全球,深受海外饮茶者所喜爱。
茶品特点:
【干茶】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乌黑油润;
【汤色】汤色红艳、明亮清澈;
【香气】香高持久、纯果香型;
【滋味】醇厚甜和、鲜嫩爽口;
【叶底】红嫩多芽、叶底匀整。



人文历史:
据史料记载,修水有千余年的产茶历史。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茶谱》载:“洪城双井白芽,制作极精。”至两宋,更蜚声国内。北宋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双井茶”推赏京师,赠京师名士苏东坡等,一时名动京华。《义宁州志》:“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马龙白毫,茶砖等各种。”欧阳修《归田录》誉为“草茶第一”。《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泰四年(1204) “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当时年产茶二百余万斤,“双井”、“黄龙”等茶皆称绝品。
道光年间,宁红茶声名显著。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说:“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到十九世纪中叶,宁红畅销欧美,成为中国名茶。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 又说:“修水县所产红茶为名贵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芽头,条子紧密,汤色佳良”。
光绪十七年(1891),漫江罗坤化的“厚生隆茶行”产制的白字号宁红茶100箱(每箱25公斤),在汉口以每箱售价100两白银售给俄商,游历来华的沙皇(俄)太子品尝后称赞不已,赠给“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匾额,“宁红太子茶”因而得名。
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年),宁红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步入鼎盛时期,每年输出30万箱(每箱25公斤)。光绪三十年,宁红输出达30万担。那时县内茶庄、茶行多达百余家,列茶业者甚多,较有名气的有:振植公司、吉昌行、大吉祥、怡和福、恒丰顺、广兴隆、正大祥、恒春行、同天谷行等等,全县出口茶占全国总数十分之一。
清宣统二年(1910年),漫江郭敏生开设的义泰祥茶行特制的贡茶,和民国四年郭鸣岐在漫江特制的贡茗,先后在南洋劝业赛会上夺魁,荣获最优超等文凭。
民国二十二年(1933),修水茶叶改良场“冯绍裘”大师主持制成改良红茶,色、香、味超过祁红和印度、斯里兰卡红茶,颇受外商青昧。
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修水茶叶改良场场长“方翰周”主持试制的宁红“明蕊”青茶,以每担120元大泮在沪脱售,超出宁红顶盘15元大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宁红茶叶产销合作社第一精制厂和第五精制厂生产的宁红“白露芽”154箱(3850公斤)评得100分,中国茶叶公司奖给大洋500元,获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名誉奖,并在香港口岸博得“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誉。
吴觉农先生在1985年讲述,1934年他到英国伦敦考察,当时伦敦市场茶叶小包装,外面写的是宁州红茶,但里面装的是我国祁门等地红茶了。由此可见当时宁红昌盛非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随着印度、锡兰(斯里兰卡)、日本茶业的兴起,加上帝国主义入侵,朝政腐败,宁红受到严重摧残,外销濒临绝境,修水年产宁红猛跌到7424担。
解放后,宁红茶得以迅速发展。现面积达10万余亩,一批批新的高额丰产茶园正在茁壮成长,茶叶初制厂遍布各乡。宁红最大的精制加工厂“宁红集团公司”(前身为1949年建立的修水茶厂),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已成为江西红茶生产加工规模最大的专业厂。
1958年销往前苏联的超级红茶,经中外专家鉴评达国家高级红茶标准,荣获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专电祝贺。同年,高级宁红茶“山谷红”送国务院,作为招待外宾的礼茶。次年送往庐山会议的超级宁红工夫,获中央领导好评。“文革”期间,宁红科研停顿、品质下降,口岸不再以宁红品牌出口,至1983年恢复宁红出口。
1985年生产的宁红特级工夫茶“宁红金毫”,是我国十大工夫茶中的珍品,该产品延用“太子茶”的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加以现代科技的指导精心制成,条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多锋苗,色泽油润,滋味鲜嫩浓郁,叶底红嫩多芽,汤色红艳,在1985年全国优质食品评比会上博得专家高度赞誉,荣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评选为金奖。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挥毫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宁红祁红并称世纪之首”。
又有一段的振兴时期,是在 20世纪 80~90年代,因为 1983年宁红恢复出口,宁红减肥茶、宁红男子汉茶都曾经非常的红火。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就是用宁红来冠名,其晚会就叫“宁红之夜”。宁红在 20世纪 80年代也曾多次获奖,应该说宁红是从清朝到现代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茶。
“峰峦照清,宁红浮云天”。宁红工夫吸引了众多茶人诗人为其留书立言:
唐代“茶圣”陆羽,也曾为宁红工夫而动情。上元初(公元760年),陆羽在他寓杼山妙喜寺期间,经常外出寻访山寺茶区。一次,陆羽寻访黄龙寺(今江西修水县城内),按禅师指点步入漫江(宁红茶区),在此品味“宁红”,忽念故人,遂吟诗一首:“返照空堂恨,月夜思故人。今宵宁红至,山月何有边?”后人为纪念他,将陆羽当时吟诗的所在山峰称为疾峰(陆羽一名疾),至今疾峰与谷深泉清、云缠雾绕、林森流翠的黄龙山遥遥相望。
宋代江西诗派佚名的《宁红茶诗》:“潇洒宁州府,青山半宁红;轻雷惊谷雨,合抱仰茶人。”
元朝《无名氏集》中游漫江诗:“行漫江,晴隐云团。君客将至,取泉幽窦。端坐堂庭,余香冲天。只见杯红,夕阳落进。”其意境之优美,尽在不言中。
明代田艺蘅的《煮泉小品》记述了他一生品茶、品茶的心得。茶之生长离不开水的滋润,好茶必要好水。《煮泉小品》共十目,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春,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物稚则天全,水雅则味全”,所以煮茶之水以蒙水为主。泉水之中“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青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田艺蘅在取奇泉煮饮宁红茶时,赞道:“奇泉、奇茶、奇味也。”
从古至今,关于宁红工夫在民俗中有个传统,即作为相亲的媒介物,宁红工夫可谓是一位不老的“月老”:男方至女方相亲,女方用茶盘端出冲泡好的宁红工夫,如果男方不同意,不喝茶早告辞;如果女方不同意,再不端出第二碗宁红工夫;如双方同意,当女方端出第二碗茶时,男方将茶盘礼放置茶盘,俗称“压盘礼”。

心得感受:
01、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步入鼎盛时期;
02、宁红传统制作工艺的“太子茶”即“宁红金毫”,口感醇厚甜和、鲜嫩爽口,香高持久、纯果香型;
03、宁红工夫素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的特色而驰名中外,历史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
我国茶叶审评专家、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沈培和”教授对宁红品质概括是:“宁红的品质与祁红很接近,高档茶叶外形紧结、苗锋修长、色泽乌润、汤色红亮、甜香高长、滋味甜醇、叶底红亮”。正因为宁红品质如此优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出口红茶中的驰名品牌,而且也是我国拼配红茶中的原料主体。我国诸多品类的红茶在运达香港口岸之后,需要进行拼配调整商品的色、香、味、形,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宁红”作为主体原料参拼,那么,中国红茶的优良品质便难以体现,于是在香港口岸曾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说。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著的《茶叶全书》称:“宁红外形秀丽、紧结、色乌、汤色红艳引人,在拼配茶叶中极有价值”。
从国际茶叶市场情况来看,红茶份额仍然占据75%的主导地位,而当今中国出口红茶只占出口茶类总量的10.5%,金额只占总额的7.1%,这表明中国少量的名优红茶在国际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大宗红茶则明显缺乏竞争力,使之出口逐年萎缩。由此,我国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认为:“名茶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茶”,同时他又谆谆教诲茶叶科技工作者“不要追求做极品茶,而要追求提高一般茶叶的工艺,这才是功德无量的事”。其实张天福教授的这翻话,也是给茶行业指明了正确的引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