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情低落的文章:品茗随笔19:祁门工夫----红茶皇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54:06
(2011-12-12 18:08:34)

品茗日期:2011-12-12                      天气情况:3℃、晴、微风
地点环境:办公室                          参 加 人:独品
投 茶 量:5g                              泡茶水温:约95℃左右
茶叶年份:2008年                          存储方法:正常存放
基本茶器:青花缠枝莲盖碗(120ml)         冲泡时间:一泡15秒、二泡25秒(逐增、可泡十水)
茶品名称:祁门工夫(红茶)
祁门工夫,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
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门工夫采制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
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其后,盛销于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因其制作上所花工作较多,有
较高的工艺性,故称“祁门工夫”红茶,简称“祁红”。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红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
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祁门向以“香高、味醇、形美、
色艳”四绝驰名于世,国际市场将祁门工夫、印度大吉岭茶、锡兰乌沃(乌伐)红茶,并列为世界公
认的三大高香茶,而“祁红”居首。
茶叶产地:安徽省祁门县(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所产品质最优)
祁门工夫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黔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祁门的历
口、闪里、平里一带所产品质最优。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
历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榉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陡峻,林木丰茂,
茶园多分布于海拔100~350米的山坡与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无酷暑严寒,年均气温在15℃,
无霜期年平均为232天以上;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尤
以产茶的4~6月份雨量多,超过200毫米。
这一带茶区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的黄土或红土构成,土质肥沃,结构疏松,透
水、透气及保水性强,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为5~6,含有较丰富的氧化铝与铁质,极其适于茶叶
生长。特别是春夏季节,由于雨雾弥漫,饱经湿润,适度光照,使茶树茶叶的持续柔嫩得以延长。
由于祁门地处西北冷空气和东南亚海洋气团前峰交错地带,气候温和,春夏多晓雾,为茶树茶叶的
优异品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民国二十二年(1933)出版的《祁红复兴计划》载:“我国红茶,祁门最著。普通所谓祁门红
茶,并非祁门一县境内之生产品,其连境之至德(今东至县)及浮梁两县之所生产,亦谓之祁门工
夫红茶,简称“祁红”,或“祁门”。”
又民国二十六年(1937)茶业专家费同泽先生著的《祁红》云:“祁红产区,在安徽祁门,至
德,与江西浮梁三县交界六万方里之地,祁门实为中心。”且从品质上说,祁门出产的“祁红”亦
为最佳,据民国三十年(1941)《祁门茶业调查组工作报告》中说:“祁门为我国最重要之红
茶产区,所出红茶品质优良,香气馥郁,为国产红茶之冠。”
茶树树种:“祁门种”是制祁红的当家种,柳叶种、栗漆种、紫芽种、迟芽种、大柳叶种、大叶种等
祁红产区的茶树品种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有八个类型:即祁门种(槠叶种)、柳叶种、栗漆种、紫
芽种、迟芽种、大柳叶种、大叶种和早芽种。其中以祁门种所占比率最大,占群体的81.1%,栗漆
种占4.4%,柳叶种占3.9%,大柳叶种占3.3%,其他种合占7.3%。祁门茶区还有杨树林种、杨树
林783、杨树林781、黄荆茶、波毫等省级优良茶树品种。(无性繁殖)
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或水平着生,椭圆或长椭圆
形,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越冬芽3月16日萌动,需活动积温45.7摄氏度,3叶
展期4月16日,需活动积温79.1摄氏度。百芽(1芽3叶)重48.8克,发芽整齐。抗低温性能强,气温-
9.3摄氏度时,无明显冻害。鲜叶化学成分:多酚类31.11%,儿茶素总量14.66%,氨基酸5.42%,
水浸出物44.72%。成茶品质好,是制祁红的当家种。
制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渥红)“发酵”---烘干(初制毛茶)---精制工艺
祁门工夫优异的品质,离不开高超的制作技艺。祁门工夫制作分为初制、精制两大过程。传统制作
每道工序都为手工操作,上乘的质量,全凭手上工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工夫红茶”。一般我们
所说的“祁门红茶”就是指“祁红工夫红茶”。传统做法的“祁红工夫”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制
工艺,加工制作“毛茶”;第二步则是精制过程,加工成“祁门工夫”。
第一步、初制工艺----初制毛茶:
鲜叶:初制过程比较漫长,鲜叶采摘是在春夏两季。祁红采摘标准较为严格,高档茶以一芽二叶为
主,一般均系一芽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
少采或不采秋茶。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从农历的清明前就开始采
摘鲜叶原料加工制作,加工工艺也就是一般红茶的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萎凋:萎凋是祁红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它是奠定祁红条索细紧美观、香高味醇的基础。将采下的生
叶薄摊在晒簟上,在日光下凉晒直至叶色暗绿。萎凋时间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温度、摊叶厚
度、翻拌次数不同灵活掌握。适度萎凋是叶色暗绿、叶面软皱、叶质柔软,手握能成团,叶脉、叶
柄大部分折而不断,含水量约58%-64%,春茶宜重,夏秋茶宜轻。
揉捻:将萎凋后的生叶用人工揉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祁红紧结细长的外形,汤色红艳,滋味浓
醇甘甜与揉捻工艺密切相关。揉捻要掌握的原则是:嫩叶少揉,老叶重揉,且要揉透、揉紧,茶汁
充分揉出而不流失。主要技术因子是投叶量、加压力度、揉捻时间。
发酵: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上盖湿布放在日光下焐晒至叶及叶柄呈古铜色并散
发茶香,即成毛茶湿坯。发酵是形成红色红汤,加深茶汤浓度,发展香气,减少青涩味,使其滋味
醇和可口的重要环节。发酵一般在专设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室要求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室
温在24-28℃之间,室内相对湿度在98%以上。发酵室内安装多层发酵架,放置发酵框。揉
捻叶松散铺在框内,厚度一般8-12厘米,嫩叶宜薄,老叶稍厚。发酵时间视叶子老嫩、揉捻程
度、室温等因素而定。从揉捻时间算起,一般春茶3-5小时,夏秋茶2-3小时。发酵程度的判
断是茶叶青气消失,发散出浓厚的熟苹果香,叶色大部分变红,春茶黄红色,夏秋茶红黄色,嫩叶
色泽鲜艳均匀,粗老叶色较暗,常为红里泛青。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有青气,色泽不红,汤色
泛青,叶底“花青”,滋味青涩;发酵过度,香气低闷,色泽深红带褐,汤暗而浊,叶底深暗不
亮,多“乌条”,滋味平淡。发酵不足或过度均对成茶品质构成较大影响。
烘干:烘干是初制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为毛火,温度100-110℃,
以较高温度破坏酶的活性,同时排除大量水分,时间15-16分钟,烘干时上叶厚度为1-2厘
米。毛火后摊晾1-2小时,使叶脉和叶柄水分重新分布,以利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温度80-90℃,使其充分烘干,达到毛茶规定的含水量,同时进一步发挥香气。时间15-20分
钟为宜,上叶厚度2-3厘米。烘干后毛茶含水量以6%为适度,足火后要摊晾半小时左右,才能
装袋。一般多借日光干燥,如遇阴雨,则用炭火烘烤,半天即可出售,俗称“水毛茶”;也有不经
干燥即售的,俗称“湿坯”。
第二步、精制过程----祁门工夫:
精制过程即将毛茶制成商品茶,目的是整饬细致、分别等级、剔除杂物、减除水分,使茶叶达到外
型整齐与内质一致。传统工序有十几道,包括: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
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其最主要的概括成:打毛火、筛分、拣剔、补火、宫堆等工序。
此时不同茶园不同时期的所有“毛茶”会被制茶师逐一仔细审评,以确定哪个茶园哪个时期的“毛
茶”和其他的哪几种“毛茶”按照哪种比例拼配,才能做成最好的精制茶(外形、香气、口感、汤
色、叶底这五项因子的茶叶审评),这项工作只有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完成。此时,精制过程才
算真正展开:
打毛火:收购的水毛茶,需借炭火使其干燥至七八成,俗称打毛火。如遇雨天,即先行暴晒再烘。
正式筛制时,还要烘一次,名打老火。烘法:将毛茶铺于竹笼之上,下置炭火,每隔20分钟。翻
拌时需将茶倒入竹匾内,以免茶末落入炉内生烟,茶沾烟气,影响品质。
筛分:筛分在大茶间、下身间、尾子间分3个地理进行,全过程要经过不同型号茶筛十余种,分出各
号头茶。打过老火,即行“筛分”。大茶间是筛毛茶为净茶的第一工场,下身间是筛分大茶间茶为
净茶的第二工场,尾子间是制造筛底之茶为净茶的第三工场。其余不能筛分的则用风扇或人工拣
剔,尾子间后的成品才叫“精茶”,再经“补火一次”才可均堆装箱。
拣剔:将筛分过的各号茶中的轻片、破叶、黄片、茶梗和杂物等手拣剔除。因采摘粗放,茶中每每
混有茎乳花等物,必需人工拣剔。拣剔时看拣的师傅发给拣工茶叶一箩,份量视等级而定,一般10
斤左右。拣工每每编有号码,另持茶证一张,由监拣茶工满场巡视,见茶合格即在证上盖一戳记。
补火:因筛分和拣剔时,难免有潮气侵入,故在装箱前还得补火一次,方法是经茶叶放入小口布袋
中,每袋约5斤,置于竹笼上烘烤,每隔三五分钟,提袋抖动一次,以使均匀,烘至茶显灰白色止。
均堆:均堆也叫官堆,即将补火的各号茶混合均匀。方法是将各号茶叶,分层倾入均堆场内,堆成
高有数尺的立方体,谓之“小堆”,再用木耙沿着茶堆侧面,徐徐梳耙,以使调拌均匀。然后用软
箩称份量,以估计箱数。小堆之后,再重复一次,则为正式均堆,名“大堆”,最后装箱。
包装:包装一般采用锡罐加木箱,重量视茶叶粗细而定,故每箱重量因时令不同而有所区别,木箱
系采用无气味的枫木制成,锡罐由放袋茶指定商号出售原料,再雇工焊制。包装时,先在锡罐内衬
毛边纸两层,罐外糊表芯纸和皮纸各一层。茶叶入罐,摇紧后入封口,套入木箱最后封盖。箱外糊
以印有牌号和茶名的花纸,并涂油一次,以防水损。全部完成,方可启运。所有这些做完,才是真
正的完成了“祁红工夫”的制作。
何谓“祁门香”:
何谓“祁门香”,历来学者重视研究。较权威的是日本学者山西贞、相板博子、卟管光子用质谱分
析和气相层检联合的办法(《祁门红茶和锡兰红茶成分的比较》“Agri Biol Chem”Vol. 42.NO.
11. 1978. 11.)分析了祁门红茶、锡兰红茶(包括“UVa”锡兰高香茶和“Dimbuia"非高香茶的浓
缩香气),结果为:“祁门红茶与锡兰高香茶和非高香茶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钱牛儿醇(玫瑰香
型)、饯牛儿酸、苯甲酵、乙一苯基乙醇(似玫瑰萤香)、沉香醇和氧化沉香醇的数量,前4种成分
是祁门红茶比锡兰红茶多,而沉香醇和它的氧化物的总和是祁门红茶较少,这些事实说明祁门红茶
玫瑰萤香(即蜜糖香型)特征的由来。”
制作祁红的当家种“祁门种”这4种成分的含量表现在气相色谱与质谱图上峰的面积是:镜牛儿醇(
瑰香型)为29.6%,伐牛儿酸6%,苯甲醇11.0%,乙一苯基乙醇(似玫瑰萤香)为7.1%.说明“祁门
种”具有高香茶高玫瑰萤香型的适制性。此外,祁红生化物质含量,鲜叶测定结果,茶多酚、水浸
出物含量相对都较高,亦表现优质成分之一。“祁门香”之由来,不仅是与环境、土质条件、制作
工艺分不开,也是与其国际名种“祁门种”的种性相关。
茶品特点:
【干茶】紧细苗秀、锋苗挺拔、色泽乌润(俗称“宝光色”);
【汤色】汤色红艳、明亮清澈;
【香气】浓郁高长、祁门香(似蜜糖香、似玫瑰香、似兰花香);
【滋味】鲜醇酣厚、回味隽永;
【叶底】微软红亮。



人文历史:
01、民间传说:
清咸丰年间,此地有一山民名叫吴志忠,某年茶季一天,翻山越岭终日采茶于山中,茶叶旺季,正是采茶高峰期。由于天热时久,装置袋中的茶叶多而受压,待晚归家时,发现一袋茶叶几乎全被捂红了。茶叶收入是当时村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伤心懊恼的吴老汉不舍废弃,硬是将捂红的茶叶做成了干茶。结果跑遍了历口各家茶号,无一老板收购。因为当时制销的是绿茶。无奈的吴志忠沮丧地背着干茶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幸巧遇一洋人茶商。洋贩子用生硬的中国话询问,吴老汉没好声气地回答他:“乌龙茶”。心生好奇的外商,非要看个究竟。吴老怀着碰运气的想法,放下背袋,打开袋口。
洋人见是与众不同的乌黑毛茶,不知是何品种,于是仔细看了又看:干茶乌黑却发亮,条索紧枝且有形。接着抓上闻了又闻:异香扑鼻,沁人心脾。又选上几枝放进嘴里品了又品:香甜醇厚,滋味引人入胜,便赞不绝口:“乌龙?好茶!”,“好茶,乌龙……”。随后以高价收购了吴老汉的全部乌龙茶。这对吴志忠来说,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吴志忠“乌龙茶”的故事在历口不胫而走,自后当地的茶老板纷纷收购起“乌龙茶”,茶农也纷纷效仿老吴的茶道,结果在当地渐渐改变了经销绿茶为经销“乌龙茶”的行市。因此,“乌龙茶”的制销由西乡推广开来。“乌龙茶”,传说就是最早的“祁门红茶”,当它传遍祁门各乡镇村落后,当时外销的商标打的就是“赤山乌龙”。
2、史实记载:
民间关于祁门红茶的传说,虽然抓住了红茶需要“发酵”的关键,但毕竟只是传说,与真正史实有出入。祁门茶叶发展到清末时,有绿茶和安茶两类,二者均有外销出口的迹象。然而“当时绿茶销路不好,外销仅占出口量的10%左右。红茶畅销,市价高于绿茶,相导仿制,势所必然,这是推动祁门茶叶生产变革的动力,祁红就是在这样形势下产生的。关于祁红的创制,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胡氏(胡元龙)说法:
1916年3月25日《农商公报》云:“安徽改制红茶,权兴于祁(门)建(德),而祁建有红茶,始于胡元龙。胡元龙为祁门南乡贵溪人,于咸丰年间(1855年左右)即在贵溪开辟荒山5000余亩,兴植茶树,光绪元,二年间,因绿茶销路不旺,特考察制作红茶之法,首先筹资6万元,建设“日顺茶厂”,改制红茶,请往各乡教导园户.....”云云。
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的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工夫”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第二、余氏(余干臣)说法:
明国二十六年(1937)出版的《祁红复兴计划》载:“1876年(光绪二年),有至德茶商‘余’来祁设分庄于历口,以高价诱园户制造红茶,翌年复设红茶庄于闪里。时复有‘同春荣茶栈’来祁放汇,红茶风气因此渐开。”文中的余叫余干臣,新编《黟县至》载;“余干臣,名昌恺,立川村人。祁红创始人之一,原在福建为官,清光绪元年(1875)在至德(今东至)县荛渡街设茶庄,仿‘福建闽红’的办法试制红茶成功,次年到祁门县历口设茶庄.....”
胡余二说,看似矛盾,实际相通。胡氏后裔胡益坚先生对此有公正评说:“清同治十年(1871),余干臣自福建罢官归来,住在祁门县城三里街。余氏见祁门产茶,乃根据闽人经验,建议祁人由于久居山区,消息闭塞,思想保守,无人敢应议改制,独胡氏元龙敢付诸实施,乃接受余氏建议,在自办的培桂山茶场着手改制红茶。清光绪元年(1875),专从江西修水宁州请来茶师舒基立,学习‘宁红工夫’经验制成红茶。”从这里可以看出,胡、余二人从思想到实践,经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最后二人殊途同归,共同趟出了祁红之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举世闻名祁红奠基人。
第三、陈氏(陈烈清)说法:
据郑恭《杂记》载;“有邑人胡元龙、陈烈清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招工授以焙制方法,祁红才开始萌芽。这两家茶厂算是制茶最早,厂名胡曰顺、陈怡丰。” 困《杂记》一书至今无考,故当今持陈氏说者少。
《安徽省志?农业志》载:“祁门红茶是中国工夫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鲜醇爽口,尤以香气高超,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非其他红茶所能比,国外赞为‘祁门香’,被列为与印度的大吉岭和锡兰乌沃(乌伐)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尤其是在英国,人们把它誉为‘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而赞不绝口。1949年前,英国是祁红的主要销售市场。”
由于祁门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日本人称其为“玫瑰香”,英国人称为“祁门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门红茶”曾获得了特等奖和金牌。所以,美国韦氏大辞典中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也就不足为怪了。“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刘少奇主席、江泽民总书记出国访问时都曾带过“祁门香”馈赠外国元首。
祁门红茶与锡兰乌沃(乌伐)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誉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红尤为特异,只有印度大吉岭红茶可与祁红品质竞争。但大吉岭红茶加入牛奶,香气低乏;而祁红加入牛奶,汤色仍保持粉红而鲜,香气不减。世界其它红茶皆无可相比,这就是祁红名贵之所在,被世界公认为“茶中英豪”、“群芳最”。国际上最先作为时髦饮料普及的是英国皇室。英王查理二世(1630-1685)的王妃凯塞琳(葡萄牙布拉冈沙家族人)在出嫁时,从英人办的东印度公司购买了221磅祁红,作为嫁妆之一,带人查理二世宫廷。从此,祁红的色香味被英国社会赞誉,英人及其它各国纷纷争购祁红,购价竞达1磅为8至10英镑,还需课以100%的税,成为传世名贵珍品。

心得感受:
01、祁门工夫以祁门县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所产品质最优,干茶色泽乌润,俗称“宝光色”;
02、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锡兰乌沃(乌伐)红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而祁红居首;
03、祁门工夫香气清香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的香气被国际称为“祁门香”,祁红以“祁门香”闻名于世。
祁门工夫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清饮更能领略祁门红茶的特殊香味,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加奶后乳色粉红,其香味特点犹存。因而赢得国际市场高度的评价。英国茶叶消费者最喜欢饮“祁红”,尤其年纪较大的人对高档“祁红”尤感兴趣,有的当作“午后茶”中的珍品泡饮,有的当作早餐茶饮用,或作陈列,显示高贵,或作珍物馈送亲友。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红茶伴着人们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