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顿巴斯地区:身在红尘话弘一-------灯下漫笔(6)--周天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56:24
身在红尘话弘一-------灯下漫笔(6)     作者:zhoutianhong 日期:2010-6-29 18:00:00     0 推荐    现代名人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弘一法师。他的传记我买过四次,读过五遍,几年前,又买了一本台湾人潘弘辉写的《尘世李叔同》,读了两遍。弘一法师的文集、书信集、纪念他的文集,我都收藏。对法师一生而言,只有用诗经上的四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才能表达我的仰慕之情。

     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家,中年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他己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国文化艺术之先河。

     弘一法师俗姓李,字叔同,名号经常改动,一般以李叔同为世人所知。法师1880年生于天津的一个富商家中,他是父亲68岁时所生,其母王氏年方20岁。1905年法师25岁,东渡日本,次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10年毕业回国,1916年37岁,到杭州跑虎寺断食20余天,1917年在跑虎寺剃度,法名演音,号叔同。1942年9月1日下午4时写下“悲欣交集”四字,9月4日午后8时,安详圆寂温州养老院“晚晴室”享年63岁。

       我之所以崇敬弘一法师,,是他的人品,他的执着,他的认真精神令我佩服。他的学生丰子恺在评价弘一法师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弘一法师由一个翩翩公子,一变而为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都做得十分像全能的优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评价说:“弘一法师虽是看破红尘,却绝不是悲观厌世,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事业的。”

       弘一法师创作许多诗歌、歌词,最为人熟知的是由他作曲填词的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在这首歌的词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他未出家前时的心情的悲凉与凄楚。他用了“笛声残”、“尽余欢”、“别梦寒”,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许就是他对红尘的失望。

       我接触法师的作品是上个世纪末,我1991年6月18日的日记,我写下了当天读《弘一大师传》的体会:“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全神贯注地读《弘一大师传》(台湾作家,1949年26岁时皈依佛门的陈剑慧著),心灵再一次受到净化。大师把五十年来的反照功夫作了十项总结。他解释说:

      第一,人们要学‘虚心’。虚心并不是怯懦;第二,人们要学‘慎独’。单人独处的时候,如对神明;第三,人们要学‘宽厚’。善待每一世人;第四,要学‘吃亏’。上苍忌讳世人刻薄刁巧;第五,要学‘寡言’。舌头是一口双锋的利剑,它一旦出了灾祸,,一边伤自己,一边伤别人;第六,‘不说人过’。关注自己的口舌,时人最大、最浅薄的毛病,便是道人短长;第七,‘不文己过’。不文,就是不狡辩弯曲。把过和恶东推西诿,实在不是大丈夫行为;第八,‘不覆己过’。盖覆己过,隐忍不说,便是自欺欺人;第九,‘闻谤不辩’。弘一法师说,‘息谤’靠的是‘无辩’,吃小亏不遭大祸;第十,‘不嗔’(chen)。嗔,怒;生气。对他人不满,生他人的气。这十条总结得十分精确。结合自己的弱点,我归纳了五条:一是要宽厚,不忌恨,不嫉妒;二是要寡言,不说长道短;三是要超脱,轻名,轻利,重誉,重义;四是要忍,遇事退一步,小不忍则乱大谋;五要勤,脑勤思,笔勤记,眼勤观。一天多的时间,就像听僧人讲经,心灵在升华。”退休后,我仍然常翻阅弘一大师的传记和语录,每次阅读,都有新的领悟。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想追求清净者,不妨找本《弘一大师传》翻翻。(附:弘一大师圆寂前写给好友,浙江两级师范时的同事夏丏尊先生的信:“丏尊居士:朽人已于九月初四迁化【迁化便是圆寂,大师预知自己圆寂的准确时日,令人费解。这封信写1942年8月26日,27日宣布绝食】,现在附上偈(ji)言一首,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较好的传有1,台湾·陈剑慧著《悲欣交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世今生》,丰子恺插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2,台湾·潘弘辉《尘世李叔同》,李叔同插图,国际文化出公司2005年版;3,陈星著《天心月圆----弘一大师》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