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吉他官网中文官网:南京市政府大院里藏着关帝庙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51:52
南京市政府大院里藏着关帝庙遗址2011-12-17 08:35:54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预览

  

  

  “总统府”西花园里关帝庙遗址。

  
 
  

  市政府大院里武庙遗址保存得很好。

  中国江苏网12月17日讯    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关羽一直都很崇拜,关羽成为忠义、勇武的化身,各地兴建的关帝庙不计其数,而且香火都很旺。在南京也不例外,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座关帝庙。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关帝庙大多已不复存在,只有市政府大院和“总统府”里的两座还保留着遗迹。

   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可牛了

  据民俗记载,关羽是封建社会民间信仰颇为广泛的神明,向来就有“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之说。在灵魂崇拜中,关羽是“结义之神”、“勇武之神”、“伏魔之神”。在民间传说中,关羽在还未遇到刘备之时,是卖豆腐的,所以他又是豆腐业者的保护神,至今留有“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的歇后语。商人们也因为关羽生前精于理财,长于算术记账,发明有原、收、出、存四项簿记法,而称他为会计专家,因此,关公也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

   南京以前关帝庙可多了

  关帝庙又称武庙、武圣庙,也有文衡庙、协天宫等名称,是为祭祀中国三国时代将领关羽的祠庙,是与文庙相对应的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关帝之称来自明朝皇帝授予关羽的“关圣帝君”封号。对关羽的祭祀始于北宋,从明代开始极为兴盛,《明史·志二十六·礼四》记载“以四孟岁暮,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环路南京太常寺祭。”由此可知,明代的京师北京和应天府南京,每年的四季之初、岁暮除夕和五月十三日,皇帝都要派遣专司礼仪的太常寺官员前往关庙祭祀关帝。不仅每年官方祭祀关羽的活动非常多,民间也多会在家中挂一幅关羽像,拜祷唯谨。

  南京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座关帝庙。城西南吴家园、内桥北大街、安品街、普利寺之西、致和街河沿、鹫峰寺之西、中华门外雨花台旁、安德门、凤台门、上方门、孝陵卫、观音门、燕子矶等处,都建有关帝庙,数量远远超过了孔庙。有些小的关帝庙只是一龛半庵,不胜枚举。

   市政府大院内武庙

   玄武湖武庙闸至今仍在用

  久居南京的人肯定都对玄武湖的武庙闸有印象,这座千年古闸不仅建造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作用,是玄武湖的主要出水口之一。这座位于解放门旁的武庙闸得名自清朝,便是因为靠着当时的一座武庙。解放门附近哪里有武庙呢?这便有很多人不知道了,这座武庙位于现今的市政府大院内,并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如果有机会去办事,仍可以欣赏到这座宏伟的武庙。其实,若是有心人,仍然可以在市政协门口看到一块石碑,上刻“市文物保护单位武庙遗址”几个字。早在明代,它就是南京著名的“十庙”之一,名声盛极一时。

   武庙大殿雕梁画栋有气势

  走在市政府大院内,一座座民国建筑巍然屹立,唯独有一处是完完全全的古代庙宇建筑,这便是武庙。这个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的武庙建筑群,清代政府因怕汉人崇尚武神而复明,随将武庙改为文庙,与明国子监留下的众多学馆学府连成一片,被统称为江宁府学,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于战火,后重新修建恢复武庙。修复后的武庙于1869年竣工,造头门、戟门、正殿等共107间,围墙一周,并有泮池、墁地等,不过现在这些都已不复存在。

  现存的武庙大殿重檐歇山顶,周围回廊,台基很高,前有月台,殿内空间高敞。大殿于前些年修复过一次,显得很新,雕梁画栋间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气势。相比之下,殿前的平台则保留了古旧的风格,除了大部分石栏杆保留完好,仍能看到一些残垣断石,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据了解,武庙遗址如今被用作市级机关的办公场所。

   “总统府”内关帝庙

   扩建时发现关帝庙旧址

  南京的“总统府”是游客必去景点之一,最为人称道的是辛亥革命直到新中国解放的风风雨雨。而纵观南京的历史,清两江总督府亦是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重要的身份之一。在现今西花园西北角,有一处关帝庙遗址,便是清朝官员在这里祭拜武神关羽的庙祠。

  清代的督署旁边一般都会建文庙或者武庙,据甘熙的《白下琐言》记载,督署箭道关帝庙,是总督致祭的地方。但两江总督署的关帝庙却有很多年都未露踪迹。直到2002年,在“总统府”扩建工程中,人们在此发现了“关帝圣庙重修”碑。“总统府”,即中国近现代史博物馆副馆长刘小宁向记者介绍,碑是在西花园西北一间木工房前的院落里发现的,尽管周边没有明显的庙宇建筑,但结合“总统府”大院其他历史资料推断,此碑附近应为关帝庙旧址,木工房为关帝庙原址建筑。

   发现两块顺治年间立的碑

  记者看到,现今修复的关帝庙自成一个院落,虽然庙上挂的牌匾写着“关帝庙”,但内部是供人喝茶歇脚的场所。院内虽小,却红枫翠柏环绕,幽静雅致。正对着大门的松树下立着两座石碑,便是记载着这里的关帝庙捐资修建的文字记载。“关帝圣庙重修”碑由青石凿成,高120厘米、宽70厘米,字已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上面的“重修关庙碑记”。刘馆长向记者介绍,根据碑文落款,可知此碑是时督两江的封疆大吏郎廷佐于顺治十六年春季所立,距今大约350年历史。当时的关帝庙没有用政府拨款,全是民间捐资修建,大约1658年夏季开工,次年3月完成,“计构殿凡三楹、厢屋凡四间”,还有“神马神卒等像”。与“关帝圣庙重修”碑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块大小相似的“助工题名”碑,立于顺治四年,碑文较为细密,主要铭刻始建两江督署衙门时,各院、标及各地、个人出资捐款额等。这两块碑是研究清初行政区划、两江总督署设立及署衙建设的重要文物,今均立于出土原址。现在,以修葺一新的木工房为中心,连同前后院落约500平方米区域被辟为关帝庙原址展区,并立一块说明碑,告知游人。

   链接:

   武庙小史

  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清代改为文庙

  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1869年修复竣工

  建国后用作南京市级机关办公场所

   关帝庙小史

  始建时间不详

  清顺治十五年开始重修,次年完工

  2002年,“关帝圣庙重修”碑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