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文翻译:用心智筑起研、教、训的优质高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56:23

为干部教师发展助力 为教育教学改革探路

 

用心智筑起研、教、训的优质高地(附照片)

 

奉献给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建院50华诞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今年,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迎来了建院50华诞。

    50年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徐汇教院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在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徐汇教院人都努力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教育实践的推动者、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他们敢闯新路、敢为人先,始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流击水、乘风破浪,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徐汇区是上海现代文明的发祥地,是中西荟萃、文脉悠长的教育优势区。植根于这片教育的沃土中,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从50年前一所只有7位教师的教师培训学校发展成为拥有9位特级教师、132位教职员工的区域内教育服务最高学府。

    目前,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已成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培训中心,成为全区教育科研和学科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业务中心,成为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心,成为全区教育系统对外学术交流的服务和联络中心,也成为徐汇区教育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联系中心的常设办公机构。

    在徐汇优质教育的打造中,有着徐汇教院人留下的深深印迹。

   

勇当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2005年,徐汇区成为上海市首批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实验区。徐汇区先后以“解读工程”、“百课工程”、“百题工程”、“范式工程”、“反思工程”有序推进新课改,有效实施新课程。教研员们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人的发展规律,追求有效教学,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管理,促使课程实施水平、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专业水平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理解课程标准的“解读工程”  确立以“先培训、后上岗、再内化”为区域推进新课改的基本原则,实施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课程标准“解读工程”。

    徐汇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开展区级层面的培训,首先是对课改领导者——校(园)长和课改指导者——教研员的培训,聘请了制订课程标准的2位专家作辅导报告,培训前由报告人给出主题,让受训人准备问题,听完报告进行对话式研讨,以使接受培训者对课程标准理解得深一点,对课改理念把握得准一点。然后,再由校(园)长、教研员对全区6900多名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动员全体参与的“百课工程”  在经历了课改初期的课标解读和理念培训后,徐汇区重点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战”培训,首先,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大练兵,各校组织教师人人上课,从中评选出一节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录像送区里评比,接着,从全区13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选送的课件中,各科评选出1—2节有代表性的课在全区公开展教,并由教研员现场点评,帮助广大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标准、深切体验课改理念。这个从万课到千课再到百课,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百课工程”,教师既满足了自身的实践需求,又获得了他人的教学智慧。

    解决实际问题的“百题工程”  “以问题即是课题、以课题拉动课改”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推动课程改革。2007年,向全区教师广泛征集课改实践中的问题,然后筛选、梳理,并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科研员指导教师把问题作为课题制订研究规划,最终确立102项研究课题,称之为“百题工程”。每个课题都明确科研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服务。同时,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配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和德研室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配合指导,参与研究。最终,整理汇编并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聚焦课改决战课堂》一书,共收录了200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案例。

    规范课堂教学的“范式工程”  2007年徐汇区启动了规范课堂教学的“范式工程”。首先,组织编写了《教学规范从这里起步》和《改进学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操作性意见》。然后,从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重点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三个环节抓规范、抓落实。在备课、上课方面,采用“同课异构”和“同课再构”的“连环跟进”方式,通过“备课、议课——上课、评课——讨论、反思——调整、重构——再上、再评”,提高教学规范程度,改进教学低效行为。

    “范式工程”的实施,也是“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策略的体现,重点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集中针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订与落实、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教学问题的点拨与反馈、教学方式的自主与合作等教师们不易把握和难以操作的方面,深入研究。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区教育系统“学术节”,每次都有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和课改经验论坛。

    “范式工程”,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2008年4月上海市教育督导室和教委教研室组织百余名领导和专家对徐汇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视(督)导,共听课422课,其中好课占42.4%、较好课占41.9%、一般课占15.4%、较差课仅1节,占0.2%。

    优化课程实施的“反思工程”  新课改在实施之初所采用的策略是“上行下效”,由先行实验的单位带着专家的意图推行他们的课改方法,新参与课改的教师往往是照搬使用,但常常会“水土不服”。究其原因,“自上而下”单向运行机制是问题的主要成因,症结所在是脱离了学校实际、背离了学生实情。2008年徐汇区制订了《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规划,被上海市教委确立为重点课题,有着四个子课题,其中《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最为重要,确立了学校、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前期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改进课程实施的策略,追求课程实施的成效。共收到600多项研究申请,经专家评审,确立318项区级研究项目,还有许多校(园)级课题,形成“千军万马”共同研究的局面。课题已于2009年9月全面启动研究。

    新课程的配套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足够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教师长期受“据纲扣本”思想的影响,新课程实施却难以改变“万人一书,千堂一面”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徐汇区开创了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期课程统整”研究,由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先对一学期的教学系统设计。“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筹整合各种教学要素,形成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然后根据《指南》,备课上课。“学期课程统整”既能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忠实执行,又能促进校长、教师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这种由国家制订课程和学校实施课程的“统分结合”双重管理机制,使新课程的实施既不游离国家的课程标准,又不脱离学校的具体实际。目前,已有46所中小学校自愿参与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和教研室指导下的区域性实验。

    徐汇区上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做法,在教育部最近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

   

乐做教师培训的“智囊团”

    学院承担着教师培训、教学教研等专业引领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培训工作  多渠道建设培训基地,整体规划区域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教院的培训功能,有效落实全区7356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以规范求质量  搭建“教师干部培训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学分登记、培训效果反馈等各项管理工作,增加培训管理的透明度,保证了各项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以需要定课程  针对骨干教师的需要,开设了241门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如教育改革项目的专题培训,结合研究的学科研究课程和教育科研课程等。加强了校长培训,如校长理论素养培训和校长人文素养培训等,共计12个模块。所开设的培训课程,受到校长和教师的欢迎。

    以评价促发展  通过组织徐汇区校本培训与研训一体化推进会,对学校培训情况开展检查、研究和指导,通过先进教研组(室)的创建和评选活动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水平。

    以外培补内需  教师的出国培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的语言培训转变为语言和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二是由单一的英语教师的培训转变为各学科教师的培训;三是由单向的“走出去”培训转变为“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

    专业引领  学院在区域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专业引领的核心作用。

    以项目研究引领学校师生成长。近年来,学院资深专家、研究人员领衔,获得了五个市级以上的教育改革实验区研究课题。建立起大项目统领,教育行政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与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共同推进的地区教改实验区运行机制,加强了区域教育科研对基层学校实践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以学科德育促进学校综合发展。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建立一个由教研、德研和科研“三研”协调整合的学科德育功能运作机制,对各校进行针对性指导,形成了一个能充分有效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操作体系。

    以质量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质量监控与指导体系,对全区教学质量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分层分类分析指导,针对监控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跟踪改进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探索“研、教、训三结合”的“先行者”

    徐汇教院注重“强化内涵发展,优化专业引领”,努力在研、教、训三结合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学院内部创建各业务部门相互协同的工作模式,克服条快分隔的弊端,形成三研整合、合力推进的有效策略;改进教院专业引领、服务教师的工作模式,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围绕新课程实施的问题,形成研训整合、培训跟进,在信息化平台上组织研训的策略。

    三研部门整合式推进  学院设有教研、科研、德研三个部门,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方面从各自专业的角度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但完全各行其事,不能形成整体的综合效应,也就难以使课改进入最佳状态,甚至会因为“分隔”而造成“分离”,譬如,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两张皮”现象。教育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解决德育与智育的“两分离”现状。徐汇教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区重点推出“学科德育”的研究,全区设立了“学科德育基地”、确立了“学科德育百题”,整合三个研究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研究力量共同推进新课程的优化实施,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领域中予以加强。

    三级网络联动式教研  三级教研网络包括区级、片级和校级,区域性的有效教研,应该“以校为本、校际互动、区域联动”,近年来,徐汇已形成了立足校内,扩大校际,优化区域的“研、教、训三结合”联动式教研机制,为教学实证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相邻学校按学科成立片区联合教研组,有效地改变势单力薄的学校教师个体孤立无援的教学研究状况。开展课题联动式教研,有效地避免课题研究中的低层次重复,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优势,提高教科研的效益,达到智慧共生、成果共享的目的。

    自下而上参与式教研  实践中提升教师的能力。“百课工程”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方式,而是创造性地让全体教师参与、全体受益、全区覆盖;交流了思想,分享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推进了课改。“百题工程”的实施,还为校本研修创建了操作平台,带动了各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建设。

    专业人员体验式研究  教院的研究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亲临一线开展研究。“三研”和师训部门的研究人员经常深入课堂上“下水课”,年轻教师到校带班兼课,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探索符合“二期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真切体验教学改革,从而掌握指导教学的主动权和培训教师的话语权。

    教育科研专题式研究  徐汇的教育科研有两大亮点:一是科技教育研究,本院专家长期从事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研究成果曾获市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委将“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设立在徐汇教院。近三年来,徐汇区以国家五部委科技教育教改实验区推进为抓手,切实推进全区的科技教育研究,本着“立足徐汇、引领全市、服务全国”的理念,使科技教育成为徐汇区的一个标志性的教育品牌,建立了38个实验学校,并在15个兄弟区建立了33个实验学校,举办了多期有关科技教育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全面推动现代科技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研究》,完成了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立项,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二十七个子项目,组建了实验基地,现在,各子项目的研究已经结束,总课题正在结题。二是区域性推进教改实验,徐汇区先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APEID)”实验区、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教改实验,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他们决定将APEID第九届年会(2003年)安排在中国上海徐汇区召开,这是该组织第一次在联合国亚太地区总部以外的国家举办。学院承担的《创建区域性现代化基础教育新体系的行动研究》的中国教育学会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最近集结出版了13本专著。徐汇区连续两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改实验区先进单位。

    人才梯队宝塔式结构  创建金字塔型的人才选拔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梯队结构,学院把上海市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的培养,作为骨干教师培养的冲刺目标,形成了六个层次的冲刺台阶。第一层次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为优秀教师形成雏形夯实基础;第二层次是一年一度的局青年教师“骏马奖”、中老年教师“耕耘奖”和班主任“育人奖”的评审,为优秀教师崭露头角提供机会;第三层次是三年一度的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班主任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评审,为优秀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搭建舞台;第四层次是优秀教师高研班学员和学科基地主持人,为优秀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积累素养;第五层次是三年一度的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高技能人才的评审,为优秀教师扩大知名度创设平台;第六层次是三年一度的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的评审,完成一个优秀教师在同行专业认同上的最后冲刺。

   

相关链接  学院概貌

    目前学院拥有一栋7层办公大楼,一栋3层教学大楼、一栋3层学术交流大楼和一栋4层综合大楼,有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20多个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10间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4个。学院拥有藏书近9万册的专业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程度极高、管理着自主产权全光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管理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专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群体。现有教职员工132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名、教授1人、特级教师9名,高级教师(含教授、特级教师)占65%,中级以上教师占98%、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25%。学院拥有一批在全市知名度高、曾为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教师。

    学院拥有分工明确、涵盖全面的部门设置,目前共有11个部门:干部培训部(教育党校)、教师培训部、中学教研部、小学教研部、学前教研部、教育科研室、德育研究室、教育信息中心、教育评估中心、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院务办公室。另外,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也设在学院内,该研究所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教育,已与海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院还负责《徐汇教育》(月刊)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工作,负责徐汇教育信息网的编辑工作。

   

讲坛  探索永无止境

    杜俭

    被人们称为教师“母机”的教师进修学院,如何在新时期,面对新任务,作出自己的明智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教院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

    基于此,我们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瞄准“二期课改”,从创新干部和教师培训的机制入手,提出了“研、教、训三结合”的思路,实施了有效新课程的“五大工程”,首创了“学术节”等一系列新的做法。事实证明,教师培训,要与时代要求相吻合,与课改推进相联系,与自身专业发展相结合,作为承担教师培训的机构,要为干部教师发展助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探路。

    徐汇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包括干部和教师成长规律、培养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这是保持优质教育的前提。

    探索永无止境,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前行。

    (作者为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