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摄像头打开是黑的: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视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24:29
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视察报告
  • 2011-02-14 18:45:27
  • 作者:
  •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 新闻论坛
  • 我要评论

  2010年6月26日至7月3日,以罗富和副主席为团长,葛志荣、瞿振元委员为副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14人,就“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问题”赴河北省进行了视察。视察团听取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石家庄、秦皇岛、沧州、邢台、保定等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并与省、市、县有关食品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秦皇岛、沧州、石家庄等地16个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单位。视察结束前,视察团同河北省交换了意见。

  一、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情况

  (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政府近年来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管、商务等18个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省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全省所有地、市和县都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机构,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模式,石家庄、秦皇岛、邢台等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省政府也正在研究设立高层次协调机构。同时,省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完成,近一半的地市出台了新的“三定”方案,全省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诚信体系建设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河北省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如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普遍建立了“进、销货台账和诚信卡制度”;昌黎县嘉诚蔬菜合作社通过诚信带动农户;石家庄市开展了“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创建活动;邯郸市在企业内部设立食品安全总监独立行使食品质量安全否决权;食品行业协会在倡导企业自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石家庄、秦皇岛、保定、邢台、沧州等市实施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和评估考核制度,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对责任不落实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人的责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种养环节,正在研究建立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个分中心及53个县级综合质检站;在食品生产环节,投资7400多万元建设省、市、县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43个;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方面,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7所,专业从事食品检验检测人员1104人。全省初步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同时根据监测情况,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四)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年”活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是改进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河北省政府将2010年作为全省“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年”,重点开展全程监管、风险预警、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6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定》、《河北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各地积极落实省政府部署,研究制定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比如,石家庄市建立猪肉追溯系统;沧州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一票通”系统进行溯源管理;昌黎县实行五户联保信息编码制度。多个地市还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秦皇岛市实施了企业监管“红黑榜”制度,沧州市建立食品安全典型案件定期曝光机制,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等市设立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五)突出重点,整治食品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河北省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为主线,对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等各个环节开展了全方位整顿,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得到及时梳理和整改。
二、反映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好转。但在视察过程中,河北省也向我们反映了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全国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食品安全监管新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理顺。一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刚刚成立,一些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尚未完全建立地方性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二是市县级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职责调整尚未完全到位。三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某些环节仍有部门职能交叉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如前店后厂、超市现做现卖、生猪收购运输、食品仓储和运输等环节监管职责界定还不完全清晰。

  (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投入不足,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亟需加强。二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难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有些指标缺少风险评估依据,个别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整合工作难度较大。三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不平衡,检测资源、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检验能力资源不足和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存在。四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存在机构编制少、人员不足、技术手段缺乏等问题,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与监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三)一些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需要特别给予关注。一是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条件差、管理难等特点,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地方上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立法工作尚在进行,基层监管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二是城乡结合部,由于食品经营涉及外来人口较多,无照经营食品多,流动性大,情况复杂,监管力量薄弱,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往往容易在此区域产生。三是农村偏远地区,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农村的农家宴和中小学校周边小食杂店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但现有监管力量尚未实现全面覆盖。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数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而且能够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将食品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国家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制定食品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大力促进食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把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作为带动产业调整、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地方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和扶持一批食品龙头企业,淘汰一批食品安全隐患多、产能落后的企业,切实解决中小食品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地方机构改革,抓紧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指导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和县级以下政府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能力。二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反映较为集中的监管空白和交叉问题,建议由中编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细化监管部门和责任并健全类似问题处理工作机制。三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检验能力建设要统一部署,加强规划,适当整合,科学配置,建立健全检验网络和信息沟通平台,提倡资源信息共用共享,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加快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以风险评价或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监管对象的风险高低,确定监管重点和对策,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五是长效机制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加强全程监管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关注度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食品和监管薄弱环节要联合各监管部门,统一加大整治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加重处罚,保持高压态势。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食品安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对财政困难地区在经费转移支付或设备购置等方面应予以倾斜,特别是在基层食品安全执法装备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等方面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在制度、组织形式、人力、财力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必要的保障。三是强化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在风险监测与评估方面,国家应加快建立覆盖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和各省、市、县及其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风险监测评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指导作用。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发展规划,加大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顿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尤其是国家标准体系,并加快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程序与相关工作规范。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国家和各省应加强检验检测资源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各层次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体系。四是加大食品安全科技研发力度。建议国家和地方将食品安全科技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设置食品安全科技专项,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四)加快构建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三是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当前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等环节已经建立的诚信评价体系,建立交流共享机制,通过“红黑榜”制度、诚信等级评价等手段,形成守信褒扬、失信惩戒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食品行业生产经营行为。四是强化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和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切实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