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鹿树阅读题答案:天价拍品的幕后推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2:50:29

艺术品收藏催生了艺术市场的产生。自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开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之先河,中国的艺术市场似乎要用短短20年的时间跨越欧美艺术市场一个世纪才能走过的历程。在这段历程当中,中国的艺术市场经历了多次的高峰与低谷。2010年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年拍卖总成交额达588亿元。从上拍作品数量看,中国书画占到了53.29%的比重,而油画及当代艺术品仅占4.10%,其余份额由瓷器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占据。2011年春拍,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为首的内地拍卖公司战绩不俗,即将到来的2011年秋拍的成绩直接决定着中国艺术市场能否续写2010年的辉煌。在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的艺术市场成为了唯一还在增长的市场。而大众正是看到了许多“顶级”藏家在艺术市场中取得巨大收益,才纷纷艺术市场来试试身手,才带来了今日中国“全民收藏热”的局面。


  艺术市场是艺术与财富博弈的战场,一个又一个天价奇迹的缔造,正是财富追逐艺术品的结果。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近两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品都是由中国人在购买,大量海外中国艺术品源源不断的涌向中国这个井喷式增长的市场。


  艺术市场的繁荣依靠的是收藏的兴盛,而收藏恰恰是艺术品私有化过程的体现。从目前的艺术市场现状来看,财富人士和文化精英,在艺术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财富阶层的资金走向,对艺术市场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他们对某一画家作品、某一类艺术品价格的推高,吸引更多的藏家与投资者把目光投向此类拍品,也带动此类拍品整体价格的上扬。另一方面,知识精英又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往往以“智囊团”的姿态出现,他们的品位影响着资金的走向,他们的判断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两类人士合力,促使了艺术市场天价拍品不断出现,推动着艺术市场的繁荣。


  财富人士用数字推动天价拍品


  对于财富人士而言,财富的增长仅仅只是一个数字变化的概念。对艺术品的投资既可以实现财富的增长,同时也可以达到愉悦身心、提高文化品位的目的。投资艺术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财富精英圈中流行起来。同时,艺术品已经成为一种谈资,打开了富豪们之间的话题,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财富精英拥有不同的财富背景,但在他们的艺术价值观,他们的喜好与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力与购买方向,而由他们创造的天价拍品,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在不断增长,每每都会引发藏界话题不断,事后必然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跟风炒作此类拍品,推动艺术市场的向前迈进。


  草根型


  刘益谦,这位从股票市场起家的平民富豪,成为了中国内地富豪中在拍卖场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的收藏可以敌得过一座博物馆。他从1993年开始收藏,其藏品包括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王羲之《平安帖》,宋人《瑞应图》等古代书画精品。2011年春拍中,《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造了齐白石价格最高纪录和中国书画拍卖单价最高纪录,刘益谦正是送拍人。而4.255亿元的成交价格为他所付出的2000万元成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年春拍,陈逸飞的西藏题材扛鼎之作《山地风》,在中国嘉德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而这件作品早在1994年被刘益谦以286万元购得,17年时间近29倍的增值,这种奇迹只会发生在艺术市场。


  林百里,作为台湾的一位科技界富豪,也是靠赤手空拳打下了天下。他的画廊广雅轩,以张大千作品的收藏最为丰富,也兼有许多齐白石的作品。作为张大千的“铁杆”粉丝,其张大千藏品数量仅次于台北故宫。近一二年来,从张大千的《爱痕湖》到《嘉藕图》,张大千的价格奋起直追齐白石,二者已经成为近现代书画之翘楚,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


  世家型


  张宗宪,不仅是中国瓷器和中国书画的最重要藏家之一,也是对中国艺术拍卖有极大推动力的人物。他时常出现在内地大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拍卖会上,成为一号拍品的竞标者。其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张宗宪的收藏名言“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在拍卖市场中屡屡被证实。2006年秋他购得的一件清乾隆青花红彩云龙纹贲巴壶时,其成交价为711万元,到2010年,其价上涨至3584万元,5年实现了5倍的增值。


  张永珍作为张宗宪的妹妹,更是延续了古董收藏的家族传统,她经常在瓷器拍场上一掷千金。她的重要藏品包括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等都是最近几年她在拍场举牌所得。2010年,那件价值2.5266亿港元的“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正是由她购得。


  无论是国际国内市场,大部分中国藏家对国际市场主流的印象派和现当代艺术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品显示出巨大的热情。以上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藏家,他们的收藏兴趣都是以某一类中国艺术品,这种巨大的热情可以显现出财富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自信。而近年来市场出现的“陈逸飞热”、“吴冠中”、“齐白石热”、“乾隆热”、“粉彩热”正是由于此类财富人士的审美向此类艺术品倾斜,导致大量资本“跟风”向此类艺术品聚集,推高其整体价格才形成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串串数字在不断刷新,千万级已经显得普通,过亿元才是热点。而这些热点,显然为市场注入了兴奋剂,对整个艺术市场的整体走高又功不可没。


  文化精英用品位影响市场的走向


  文化精英作为权利的掌控者,成为今日中国文博机构的主要决策者,他们的品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状况。以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文博机构,也时时现身艺术市场,对珍品、孤品招手示意。同时,又有在文博机构从事艺术史研究、艺术评论的专家学者,用知识所到来的话语权和审美态度左右艺术市场的资金流向。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等文博机构跻身拍卖市场,成为天价艺术品的最大藏家之一。文博机构内有大量专家学者,这些身份特殊的文化精英有时兼任艺术品鉴定家,他们的知识,为国家收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2000年的一件元代迺贤《城南詠古诗》,被启功先生认定为旷世珍品。2008年,石涛的《高呼与可图卷》,正是由于徐邦达先生的建议,才由北京故宫于拍场购得。近十几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颇丰:1995年以1800万元购得宋张先《十咏图》、2003年以2200万元购得隋《出师颂》等。故宫的每次出手,必然引起市场的关注,引出各种话题。


  同时,知识精英的言论和研究成果对天价拍品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傅申曾为《砥柱铭》撰写了近两万字的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此文一出,引得各路藏家在2010年春拍逐鹿拍场,竞夺《砥柱铭》这幅书法作品,最终以4.368亿元的天价成交,学者们对艺术品拍卖的影响由此可见。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们也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和信服力。此外,还有不少文化精英热衷于艺术品收藏投资,时常以“专家”的身份亮相大众传媒,发表与艺术品鉴藏相关的个人见解,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是一般专家学者难以比拟的。


  另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必然使得大量知识精英进入艺术市场。在金融、证券、贸易等行业逐渐人才饱和的今日,会分流出一批专业经济人才进入到艺术品市场。同时,美术、考古、历史等专业所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也把到艺术市场中就业作为首先考虑的职业选择。两类人才的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市场发展。然而,艺术市场的人才构成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竞争机制、评定标准与培养模式,这两类人才并不能真正满足艺术市场的需要,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成熟,那些仅仅靠着资历深、经验多、入行早的非专业人士逐渐被淘汰。而具备两方面综合素质高的艺术市场精英,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层提升。艺术市场的从业人员结构必然向由文化精英掌控的局面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则造就了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富豪阶层,二则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富豪阶层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文化认同感长期影响,犹如火山喷发前的酝酿,为艺术品价格井喷积蓄力量。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已经超过了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艺术品可以拥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一件艺术品虽然不会如股票一样迅速增殖,但是它也不会像股票一样一夜之间不名一钱。目前中国民间资本财力雄厚,许多企业家都聘请艺术品投资顾问,通过购买艺术品,分散投资。目前,中国民间资本非常强大, 企业投资相继进入艺术品市场,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大的资本流。同时,面对通胀预期的增强,每个人都在睁大眼睛,寻找可投资的物品,较之于波动性较大的房产、股市、黄金,人们更愿意相信艺术品。在财富人士眼中,艺术品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投资,为他们带来良好的收益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文化精英更看中艺术品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陶冶性情之功效。各种推动力与推动人群,使得艺术市场拍品价格不断被推高,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将持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