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印度电影:父亲节关于父亲的家庭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45:46
父亲节关于父亲的家庭调查

(2006-06-19 03:57:58)

昨天是父亲节。武汉黄陂街小学四年级学生何俊慧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是:“爸爸,您早点回家吧!”

她是在《武汉晨报》上周组织的一项调查中写下这句话的,后面连跟三个感叹号。父亲做个体生意,每天晚上10点后才能回家。

三成父亲晚上10点后回家

爸爸就是用来挣钱的人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上海启动父亲研究

武汉抽样调查了470个家庭

这项抽样的470个家庭的调查显示:四成父亲一般晚上8点以后回家,其中有近三成一般晚上10点以后回家,1/4的父亲每周只能陪孩子吃一到两次晚饭。

在提交的问卷中,近一半的孩子希望爸爸每天能在晚饭前回家,近三成孩子给出底线:至少在自己睡觉以前应该回家———超过四成的孩子说,他们有过因等待爸爸回家而晚睡的经历。

等待爸爸回家的这段时间,孩子有什么感受?36.1%的孩子“心疼爸爸工作辛苦”,26%的孩子“担心爸爸出意外”,24.2%的孩子“焦急等待,有很多话想跟爸爸说”,也有28.1%的孩子表示“已经习惯了”。

如果爸爸较早回家,近六成的孩子希望爸爸陪他们玩,分别有三成孩子希望爸爸辅导他们做作业,和爸爸聊天或共进晚餐。

也许爸爸们会说“没关系,孩子有妈妈在家呢”,但34.3%的孩子认为“有些时候更需要爸爸在身边”,比如“停电”、“受伤”、“生病”、“孤单”的时候。

什么是爸爸?爸爸是用来挣钱的人

什么是爸爸?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最喜欢爸爸做什么事?

之前一家调查公司发布了对成都市内20家幼儿园100个幼儿的问卷调查,在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心目中,“爸爸是用来挣钱的人”。

在回答“孩子心目中的爸爸”一栏:什么是爸爸?爸爸是用来做什么的?100名孩子中竟有66个孩子一致回答“爸爸是挣钱的人”、“爸爸是用来挣钱的”、“供我读书的人”或者“爸爸是挣钱给我买东西吃的”。孩子眼中的父亲形象相当单一、纯粹。

也有孩子回答,“爸爸是工作不怕累的人”,“爸爸是和妈妈结婚,生下我的人”,“爷爷的儿子就是爸爸”,还有个小朋友回答,“有胡子的是爸爸”。

好爸爸标准:会陪我玩,做错事要教育我

好爸爸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的答案千奇百怪,“好爸爸会陪我玩”,“我做错事情要教育我”,“好爸爸是不打人的”。而有两名小朋友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帮妈妈做家务的是好爸爸”,“洗碗,帮奶奶做事才乖”。

何谓“坏爸爸”?孩子们说,“我爸爸是坏爸爸,因为他要打妈妈”,“又抽烟,又喝酒,很晚才回家”,“经常出去打麻将,很晚都不回家的爸爸”,“打听话孩子的爸爸是坏爸爸”,“坏爸爸是不买东西的”,“不炒菜的爸爸是坏爸爸”,“坏爸爸是我们做错事就要收拾我们的”。

在孩子心中,“最希望爸爸不在床上睡懒觉”,“慢慢吃饭,陪我和妈妈一起吃”,“希望他买很多的小狗”。很多孩子流露出希望经常在一起的渴望,“喜欢爸爸和我一起跑步上幼儿园”,“带我玩和给我买东西”。还有一名小朋友可能被爸爸挠痒痒挠怕了,“希望不挠我痒痒”。

周末一个晚上打电话问了12家

只有两个爸爸还在家

上周五晚上8时40分至10时,记者随机电话采访了武汉的12个家庭,也许是周末,其中8个爸爸还没回家,一个爸爸出差,一个爸爸“马上有事要出门”。

这个爸爸马上要出门她们说我是个不称职的爸爸

晚上8时40分。

读四年级的古家鸣的爸爸在家,“不过,我马上还要出去!”古先生很无奈地说道,“有些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处理。”

古先生介绍,他经营一家装饰公司,由于还在创业阶段,很多事情都得亲历亲为,加班、应酬更是常有的事。他坦言,一个星期大概只有一两个晚上在家吃饭,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见不到家鸣———他回来时,家鸣已经睡了;而家鸣去上学时,他还没有起床。

“她们说我是个不称职的老公、不称职的爸爸。”古先生苦笑道。家鸣读三年级时,还特地给爸爸写过一封信,密密麻麻的足有两页纸,“都是一些小孩子的牢骚,问我为什么不陪她!”古先生已记不清那封信具体写了什么,“但是,我当时就哭了……”

不过,由于工作的缘故,古先生还是没有办法多陪家人,“我还不是希望能生活得好一点。”

这个家里爸妈都不在孩子说:每天都想爸爸早点回家

晚上9时03分。

接电话的是家里的孩子小吴,在看电视的他说,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我每天都想爸爸早点回家,能和我聊聊天。”小吴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爸爸是做生意的,一般晚上近10点才回家,“妈妈一般回来得很早,今天只是临时有事。爸爸是经常很晚才回来,所以我一般很少能有机会和爸爸一起吃晚饭。”

小吴告诉记者,他的妈妈也经常给爸爸打电话,催爸爸早点回家。爸爸回家后,妈妈也经常劝说他以后早点回来,可是感觉没有用。有一次,等得不耐烦的妈妈直接跑到爸爸单位去接他下班,这样爸爸才提前结束工作,之后妈妈便时常去接爸爸下班。

这个爸爸不在家妈妈说:我都习惯他晚回来了

晚上9时21分。

“他爸爸不在啊!”10岁小男孩胡睿哲的妈妈韩女士接了电话。

胡先生自己经营一家公司,工作很忙,加上每个星期,公司都会给员工作一次业务培训,胡先生就常常得加班准备教案。

“我都习惯他晚回来了,毕竟都是为了这个家!”不过她坦言,如果是应酬喝酒的话,自己心里还是会比较“不舒服”。“有个人没回,我睡觉都不踏实!”韩女士也尝试劝说丈夫少点应酬,早点回家,但似乎没什么效果。

这个爸爸出差在外地妈妈说:当爸又当妈,很辛苦

晚上9时42分。

接电话的是孩子徐彤(化名)的妈妈,爸爸是桥梁高级工程师,出差在外地做项目。

“其实她很喜欢和爸爸在一起。”徐妈妈告诉记者,每当彤彤的爸爸回来得比较早或者空闲的时候,她都会拉着爸爸出去逛街或者陪她在家里玩游戏;如果爸爸很晚回家,她会老是缠着妈妈问,“爸爸在干什么啊,怎么还不回来”,“爸爸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令妈妈深感无奈,不过徐妈妈自己已经惯了,“我知道他都是为了工作”。

由于丈夫经常不在家,徐妈妈经常要一个人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孩子大了,让人操心。我既当爸爸,又当妈妈,很辛苦,所以有时候会发脾气,连丈夫有时候在外地打电话来也叫我不要对女儿太凶了。孩子爸爸不在身边,我一个人该怎么办呢?”

新闻附件

香港父亲与子女沟通时间日均18分钟

香港电台一项以探讨父母与子女沟通模式的“亲情问卷调查”显示,仅1%的子女愿与父亲沟通,而每天沟通时间平均只有18分钟。

这项调查显示,高达3成5的受访者表示与父亲完全没有沟通,2成4的受访者表示与母亲也是这样。而每天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被访者中,他们与父亲及母亲的沟通时间平均分别只有18分钟及30分钟。不过,仍有7成4的受访者表示跟父母关系偏向亲密。

另外,表示与子女及伴侣相处最多的被访者分别约占四分之一,而表示与母亲及父亲相处最多的被访者只有11%及3%。另有3成9被访者认为,伴侣是最理想的沟通对象,而认为母亲及父亲是最理想沟通对象的分别只有6%及1%。

上海社科院开辟“父亲研究”新领域

昨天父亲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的“父亲参与:社会态度、个体经验与实际贡献”课题将正式启动。

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研究员介绍说,“此项研究也是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必要。”徐安琪说:“父亲参与,不但促进子女的身心发展和自身的成长与完善,也影响妻子的情绪、心理状态与生活满意度,更是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

开展“父亲研究”也是全面评价男性社会贡献的需要。全方位地描述和分析社会对父亲参与的态度,课题还将探讨社会如何提供一个具有支持性的系统环境,推进政府对父亲角色的社会政策,让父亲乐于参与家庭角色、实践父职,以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武汉晨报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