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坪第三军医医院:简简单单教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22:33
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

 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地教学。

 一、简简单单预设

 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有人将其称作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

 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一是指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二是指读解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首先,课堂理念的预设应该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章。如在解读《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苏教版第十一册)这首词时,我以“读”字当头,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既要感受到这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原风光,又要于这样的意境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为此,我将教学的理念设定为,“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意境优美的词,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如在教学《小露珠》(苏教版第五册)一课时,着重这样三条主线,一是走进文本(以“小”入手,在阅读文本中感受亲切),二是拓展文本(紧扣“露”字,在领略自然科学中开阔视野),三是升华文本(贯“珠”通宝,在赏析文本中积淀情感)。

 另外,课堂教学的策略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二、实实在在读书

 新课标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读,实实在在地读书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再好不过的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不能以烦琐的教学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

 首先,读应该有所要求。在准备让学生读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读,怎样读?不妨问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因为学生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触、感受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中的欣赏与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能拓展思维空间,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其次,读应该讲究方法。特级教师孙建峰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先后采用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1)尝试读,感知文本,(2)思考读,感悟文本,(3)展示读,内化文本,(4)探究读,赏析文本,(5)无声读,超越文本。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还采取了欣赏读、探究读、创造读等有益的读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既张扬学生的人性,又凸显出学生的理性,更加释放了学生的灵性。

 最后,读应该渗透情感。语文有着其独特的“文性”,文本总会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总会承载作者特有的想法、情意,所以在阅读文本时,也应该附以阅读者一定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情感的熏陶。

 三、快快乐乐写话

 “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语)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写在课前,主动索取。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预习课文不仅要预习读课文,识生字,还要预习课文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预习收获简略地写在课文中,也可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后抄写在练习本上。这样的写没有附带要求,知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写多少。如在教学《灰椋鸟》(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时,课前组织学生收集阅览了大量相关资料,于是有学生在练习本上这样介绍作者:“仙鹤姑娘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1987年9月16日,她为寻找飞失的小丹顶鹤,涉水时不幸遇难牺牲,年仅23岁。她死于天鹅之爱。”

 (2)写在课上,情动而辞发。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写话的切入点:优美恬静的散文,可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的感受、体验;科学、生动的说明性文章,可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情真意切的叙事性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这之中,老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基调,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

 (3)写在课后,积淀内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应该拘泥于文本的范畴。课文学完了,一定还要很多需要探讨、交流、倾诉的,所以不妨组织学生去写一写。这既是对课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无限内化。比如,在教学完《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请试着写一写《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读大自然这本书》、《大自然揭密》等等。 (--陆友松) 思考:观点,确实道出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心声:语文教学叫你简单也无法简单。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那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呢?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于永正老师说得更干脆:“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所以,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你就不简单。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一种倾向:教师脱离课文实际和儿童实际过度发挥,大量塞进许多从网上或其他文本上获得的似懂非懂的内容,使我们的课本变得臃肿起来;或是以文学鉴赏或文学批评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使我们的文本变得格外复杂;或是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去深挖文本的人文性......如此种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复杂而繁琐....... 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呢?正如祖庆老师所讲的那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语文教学之所以被搞得很复杂,其主要原因在于将本来很集中的教学目标人为地复杂化了。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以为就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只要将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语文,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将语文的目标搞得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抓不住本质的东西。当前语文教学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有些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实际,“把课文都讲‘肿’了”。。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这就是教学目标不简明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呢?正如崔峦老师所讲的那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我们语文教师怕听课老师认为自己钻研教材不深 ,于是对文本的人文性进行深刻地挖掘,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语文教学被弄得人为的复杂化。导致语文教学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费时多而收效微,以至社会名流对语文教学非议和指责不断,语文难教,语文老师难当。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问题要提,但要少提,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最重要是要精选学习内容,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整合,从而留给学生大量的读书自悟和默默思考的时间。孙仁歌先生在《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中说:“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教师只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特殊性。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要让学生学的是文字所叙述的东西,学习的重点不是文字如何说,而是说什么。语文则既要知道说什么,又要知道如何说。至于如何说,又没怎么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大部分时间靠老师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从课本提供的语言现象中模仿学习。二、语文教学目标的复杂性。一提起学语文,马上在语文老师的心中就涌起一团雾,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法修逻,条条兼顾项项落实,还要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至使语文老师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比起来数学就简单得多,说分数的意义就是分数的意义,说数的整除就是数的整除,没有那么多旁枝側叶。三、评说家的高深性。一个语文老师讲完一节课,评说者众口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与理,这个理论哪个观点,没个一定之规,让人无所适从,无可辩驳,只好发胖课堂作自己出气。凡此种种,叫你简单也无法简单。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简单语文最早我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他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大家牢记课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书是最重要的,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有的东西要反复训练,比如写字、朗读、作文。这都是一种技能或者一种能力,凡技能和能力都必须训练才能形成。

关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请大家记住张天若先生的话:“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老师也是一本书,老师这本书里要更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这本书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课文中的人文性。

所以有人说,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愿我们一起做个好人,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6、“简单语文”的提法真好,它给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应力求简单!而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崔峦语)。“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简单的是语文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而复杂的是什么呢?

简单语文,首先目标要简约,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这个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当然,品味也是有度的,不能离开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