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民市信息网:莲花比喻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4:27:34

莲花比喻什么(佛笑莲花是什么意思)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记载,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外,袈裟也称为莲华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此十种善法为:
  1.远离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一切镜,而不生贪爱,虽然处于五浊死流,也无所染着,譬如莲花指出污泥而不染。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灭除恶业生起善业,为了守护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而不与丝毫之恶共俱,譬如莲花虽然只是一点微滴之水也不会停留在花上。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坚持一切戒律而无毁犯,由于持戒能灭除身口之恶,如同香能除去粪秽的臭气,譬如莲花妙香广布,远近皆闻。
  4.个体清净:菩萨虽然处于五浊恶世之中,但因持戒的缘故,得使身心清净无有染着,譬如莲花虽然处于污泥中,但是自然洁净而无染着。
  5.面相熙怡:菩萨的心常住禅悦,诸相圆满,使见者都心生欢喜。譬如莲花开敷时,使一切见者都心生喜悦。
  6.柔软不涩: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但是于诸法也无所滞碍,所以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譬如莲花体性柔软润泽。
  7.见者皆吉:菩萨的善行成就,形象庄严美妙,见者皆获吉祥。譬如莲花芬馥美妙,使见者及梦见者皆吉祥。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譬如莲花开敷,花果具足。
  9.成熟清净:菩萨妙果圆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见闻者,皆得六根清净,譬如莲花成熟,如果有人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时,一切天人皆喜悦意乐护持,因为了知菩萨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譬如莲花初生时,虽尚未见花,但是众人都升起已有莲花之想。
  此外,袈裟也称为莲花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在《释氏要览》卷上中说:“袈裟名染杂服,又名莲华衣,谓不为欲泥染故。”
  《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
  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
  如莲花王子,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子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大智度论8226;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
  《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
  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经》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
  《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
  《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象征什么)。


 

本文摘自: 佛法在线佛教论坛(http://www.liaotuo.org/bbs/)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liaotuo.org/bbs/thread-147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