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瑞宠商贸有限公司:家长谨防十种行为给孩子过度施压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8:09:22

家长谨防十种行为给孩子过度施压

王广武    发表于2010年01月05日 16:26 阅读(7) 评论(0) 分类: 爱子手记  

        现象:

  小蔡家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路程,以往跟同学一块骑车回家,路上说说笑笑,很惬意。进入初三后,一放学,开出租车的父亲就在校门口“堵”上了。同学们明里羡慕,暗里却不屑。她对父母讲了好多次,可父母总强调:挣钱事小,考学事大。只要她能考好,父亲一年不出车都值。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脑白金、海参之类的高档营养品父母给她买过多次,每次都“强逼”她饮食。“父母对我这么好,一旦考砸了,我怎么面对他们啊?”小蔡常常这样想。

  “中考前,家里人待我特别好,但他们的眼神又多少让我害怕。回到家,母亲拿毛巾让我洗脸擦汗,再取出冰箱的冷饮,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平时不做家务的父亲甚至还精心制作了夜点心。可是,这一切的潜台词分明就是:‘我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回报父母’,想到这一点,我越吃就感到压力越大”。

  ……

  评析:

  调查显示,90.2%的中高考生感到压力主要来自家庭,而压力大小直接会影响学生的中高考发挥。不同心态下考试,成绩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最多相差高达400分。进入初三,面对学校和班级中浓重的备考氛围、老师的要求、同班的竞争和家庭的压力,多数孩子都感到压力重重,倍感苦恼。然而,很多家长由于帮助和指导孩子的意愿过强,而又没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不但对孩子的学习和应考没有帮助,反而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应考状态,成为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帮助家长减少给孩子过度施压的行为,本专题编辑整理了家长容易给孩子施压的十种行为,希望能帮助家长少给孩子“添堵”。

  一、家长容易给孩子施压的十种行为:

  1、过度期望

  “孩子,不要担心,你一定能考得上XX重点!”“现在大学生漫天飞,一文不值。咱先考个重点高中,再考好大学,将来再读研究生。”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的客观实力进行正确的评估,而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期望或意愿给孩子设定目标。显然,这样没有实际根据的期望或目标绝大多数是孩子无法达到和完成的。面对家长期望的眼神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孩子们肯定苦恼不堪,压力倍增。

  2、紧张转移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很多家长当年没有机会上高中、大学。带着这种遗憾,家长往往无意识中将孩子上学当成是完成自身梦想的途径。因此,家长一言一行中将考学当成天大的事情,将自身对考学的需求投注到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考学感到非常紧张。而这种紧张则会通过言行举止等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的紧张情绪。

  3、过度关怀

  很多家长会把考生当成家庭的“中心”过分关怀,一些考生家长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孩子一回家,就要保持室内绝对的安静,不看电视,不大声说话,连走路都轻手轻脚。有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今天做鱼,多吃聪明,明天换个大房间保证学习,后天买件新衣服鼓励一下;有些家长一会儿到孩子房间偷看一下,一会儿问问孩子需要什么;有的家长甚至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把起居生活大包大揽起来……这些刻意的行为往往会增加孩子的不安,让孩子感到中考对家里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带着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所赋予的压力,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

  4、过分唠叨

  有孩子反映,家长天天说中考,唠叨个没完,烦死了。尤其是当母亲的,总有过多的不放心,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又考了吗?听懂了吗?怎么又看电视?这样还能上重点?本来孩子复习紧张,情绪不太稳定,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更容易诱发不良情绪,还容易伤害亲子感情。

  5、不当安慰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一直给孩子说“不要紧张”、“不用紧张”等词,岂不知这样更加会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正如让人“千万不要想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反而只能想到“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家长不断地对孩子说“不要紧张”,其实反而是让孩子一直想到“紧张”,从而造成“越不让紧张越紧张”的现象。

  6、诉说辛劳

  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抱怨,说自己培养子女如何辛苦,甚至自己节衣缩食为孩子花了多少钱等。有上述思想的家长是不明智的。家长的这种抱怨和诉说辛劳,会让孩子产生对家长的内疚感,从而导致孩子想:“父母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考不好可怎么办啊?”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情况越多,孩子的内疚感就越大,压力也就越大。

  7、许诺奖赏

  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给你买笔记本电脑;考上重点班,带你到国外玩。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促进作用,因为既然考好了会给种种的奖励和表扬,那么考不好则肯定会有严厉的批评或惩罚。奖励越大越好也就意味着惩罚越重越严。所以,中考前期对孩子的奖励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8、盲目比较

  为了激发孩子奋进和努力,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给孩子树立很多榜样,拿别人和孩子对比。“你看你表姐多争气,考好了,重点学校轮番到家里动员。”“某某多争气,一模又是全年级前一百名。”其实,这些看似激励的话并不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越拿孩子的不足跟别人比,他就越觉得高不可攀,越自卑气馁,越觉得自己学不好考不好,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就越担心,压力也就越大。

  9、过多干涉

  学习是一件张弛有道的事情,但在中考的前提下,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抓紧学习就着急,特想帮助孩子提高,于是对孩子的时间进行规划,不准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可是效果适得其反,过多的干涉常让孩子觉得一举一动好像被监视了,心情压抑也备感压力。而且家长的安排也不见得适合孩子,反而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节奏,导致孩子学习效果下降。

  10、过于关注成绩

  初三有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测验。一些家长在每次考试后,都要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或拿孩子的成绩和其他同学作比较。不少考生反映,家长对学习成绩的不断询问,不仅使自己心情烦躁,而且对家长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