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2pcbeta在哪下:山西城市系列(三):临汾——笑谈尧天多少事(上)(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41:18
山西城市系列(三):临汾——笑谈尧天多少事(上)(图)

(2005-11-28 17:47:38)


鼓楼

城市历史:笑谈尧天多少事

临汾因地处平水之阳,古称平阳,据《尧典》记载,原始公社时代的帝尧即在平阳建都,故有“尧都平阳”之称。夏、商、周时代,均属冀州之地,春秋时代划归晋国的版图。战国时期属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为河东郡,汉朝时改为河东郡的平阳县,隋开皇三年平阳改为临汾郡(临汾县)并一直沿用至 今。西晋时,匈奴族刘渊曾建都于此,国号为汉。临汾在隋朝是临汾郡的所在地;唐、五代晋州所在地;宋代是平阳府所在地;元代是晋宁路所在地;明、清两朝均为平阳府所在地;民国初年属河东道。1948年解放后设临汾市,后为临汾地区行署、地委及临汾市党、政机关所在地,2001年临汾撤地设市。现为临汾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城市性格:尧天遗民临汾人

临汾自尧舜以降,数千年间,武将良相,文人墨士,方圆数百里屡代相继,然而出身草莽,挑动六合,弄得天下血流漂杵的枭雄,古今无一。平阳之地古风犹存,人民遵礼恪法,秉性刚柔相济,崇儒尚文中庸立本。

临汾大,大到尧舜禹在此建国立邦创造了尧天舜日的大同世界。柏杨先生赞其在十九世纪前的中国历史上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历史地位。临汾小,式微了临汾被目为小地方。有位先生说:临汾是村头城尾。

同是临汾人的洪洞人性格剽悍言语如锣似钟,同属平阳人的万荣人以执拗幽默见长,而临汾人行止谦谦,言辞委婉,面含微笑,目透精明,貌似无性格,却有恂恂儒者之风。

临汾人尚节多礼。逢年过节大小商铺超市,摆长摊搭长棚,红海洋式的礼品成街成巷。红男绿女,手提肩扛,骑车打的,填塞道路,赶趟探亲访友,满座城池,礼尚往来络绎不绝。清明节或十月初一,停工请假,外地做工的当官的也要赶回家,家里已备好了金锭银锭,花花绿绿的冥国通货,阴间用的信用卡、宝马奔驰,提着拎着或到殡仪馆或到坟墓地行子孙之孝。有那道远到不了灵地前的,街头尾拐弯处,粉笔画圈,圈里写着收款人的姓氏,处处是焚纸化钱的纸灰。

临汾人兼容并蓄。城中有座闻名遐迩的大中楼,南书南通秦蜀,北写北达幽并。李渊父子南取长安,李自成北攻北京,大有不取临汾不得天下之重,于是有了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临汾攻坚战。

临汾既是战争要冲,又是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改革开放以来,南方的小木匠提把斧头带几包钉子钉沙发,数年间发展成了资产千万的大老板。临汾人不心急不眼红,谦谦恭恭授予优秀企业家。大地方的企业家投资平阳获利万千,建楼修厦搞开发,临汾人冠以荣誉市民。

生于斯长于斯,听着《击壤歌》长大长老的临汾人认为:临汾是天下人的临汾。临汾人的大度和宽容,又有几分无奈。面对环境污染几为全球之冠,临汾人自嘲:别的环境好的地方,咱也许不适应呢!

临汾人刚内柔外。临汾有句骂人的话,死人袜子,犹指其人若阿斗,无阳刚之气,非血性男儿。宽容非是纯柔无刚。

在饮食上也是见临汾人秉性的另一面。尧启藜藿之羹,临汾人饮食尚俭,但是饮食文化也是洋洋大观。临汾人偏爱丸子面,闻者咋舌,观者瞠目。丸子谈不上香酥,面条说不上劲道。下料凶辣猛狠,一碗面有半指深的红辣椒油。吃者额角虚汗,嘴边红油,唏嘘再三,眼含惬意泪花,鼻溢辛辣清涕。一厢是鲜红餐纸,一厢是清亮纯净水。吃一碗丸子面,灌一通辣椒水,嘴里火辣辣喷出:痛快!无论晨昏,丸子面馆生意火爆食者盈门。见识过灌辣椒水的人,才不难理解剽悍的威风锣鼓缘何会诞生于这片儒家文化淫浸长久的厚土上!

狮吼虎啸,金戈铁马,暴风骤雨,雷闪电鸣般的威风锣鼓,也许是帝尧征战三苗流放四凶,暴烈英武遗存在临汾人血脉中的积淀迸发。

临汾尧之都,临汾人是盛世遗民,时空流转,脚下不再是地球中心,遗民却不乏自恋自尊,但临汾人当思当虑的是罩在祖宗圣辉下的自大,自大易为弃儿。(高树德)

  城市地理:平阳有个大鼓楼


鼓楼广场

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依云逼日,为我国现在最高的鼓楼。

世传民谚:“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坐落在临汾市区的大中楼,俗称鼓楼,龙盘虎踞,冲天而立,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千百年来,邑中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大中楼因建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

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四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这一组按明万历三十一年原刻复制的匾文,苍劲古朴,概括了平阳府的重要地理位置。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门楼。登40级台阶,可上到近10米高的台坪,并由此入一厅,上二层,俯瞰全城。楼阁乃木构巨制,为二层、三檐、四级滴水,十字歇山顶明式建筑,总高43.75米。支撑两层楼阁的12根通天大柱,直径均在一米左右。游客睹之,无不惊叹:“非皇家殿宇无以比!”一层厅顶为天井式彩绘格板,精工描绘了孔雀开屏、祥龙盘旋的民族传统图案,金壁辉煌,犹如宫殿;二层梁架拱顶,形如八卦藻井,四壁皆为格棱窗,棱窗上部的木格部位,以帝尧传说为主,描绘上古故事60余幅:或尧王访贤,或大禹锁蚊,或许由洗耳,无不色彩古雅,笔墨传神。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临汾之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鸟瞰市内,大街小巷姹紫嫣红,花果城中铺锦绣;放眼郊外,远山近水叠翠流碧,麦棉乡里溢金银。难怪登楼游客无不感慨地说:“不上大中楼,白来平阳游。”大中楼究竟始建于何代,尚无文献确证。据《北史·李崇传》记载:“兖土多劫盗,崇令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便尔擒送。”

现在的大中楼上亦悬有金明昌七年铸造的一口大铁钟。以此推断,此楼最晚建于北宋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鼓楼的作用逐渐由防盗变为报时之用,且因鼓楼均建于城市中心,可发挥人文景观的作用,因此毁而复修次数越多,建筑形制便愈壮美。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在历史上临汾鼓楼共修过7次。自金改建往后,直到民国22年由各界人士捐资兴工,使鼓楼又恢复了原貌。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徐向前司令员率部包围了临汾城。在城内顽守的阎军,不顾市民的反对,将修复仅15年的鼓楼强行拆毁。自1984年9月至1987年5月,临汾市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了鼓楼,并恢复了明代对鼓楼的称谓———大中楼。新修大中楼的门厅匾额,基本上选用了明清时的原有匾词。三层东、南两面“太行形胜”、“云天咫尺”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

现在的大中楼是临汾市举办出土文物和书画展览的场所,市博物馆把在历史上曾3次出土的铁卧牛陈列于三层大厅的正中。临汾号称卧牛城,易守难攻,自古兵家纷争。这尊铁卧牛历尽沧桑,锈迹斑斑,千百年来静卧城墙之中,耳闻争斗之声,尝尽人间苦难,今逢盛世,得见天日,高居崇楼,接待游人,展现着尧都平阳丰富灿烂的文化风貌。(□忠言)


滨河路

  城市词汇:尧王

临汾人把太阳唤做尧窝。

尧窝,其实就是尧王。

在临汾的乡村走走,会听到这么些村子名:窝曲、窝斗、窝庄。翻开村名本子查查,却一个也找不到。找到的是:王曲、王斗、王庄。

原来,这里祖辈传留的说法“王”,就是“窝”。

尧王,也就是尧窝。

一大早,人们说:尧王出来了,赶快下地。

天快黑时,人们说:尧王落山了,回吧!

尧王悬在众人的咀唇棱棱上。众人的咀舌,应和着古老遥远的歌吟: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看来,很早很早的时候,尧王就成了人们心窝窝里的太阳。

这或许,是尧王定出了历书,告诉了人们日月轮回的秘事;

这或许,是尧王打出了井水,救活了干渴难熬的子民;

……

渐渐,人们仰头看见温热的太阳,就想到了尧王。

渐渐,尧王也就成了人们心窝窝里的太阳。

几千年来,尧王和太阳一同鲜活在人们的咀舌间,也鲜活在厚重的史书里。

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过:

尧之为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最凡常的俗语和最庄重的圣言,在这里融为一体:

太阳就是尧王。

尧王就是太阳。

这祖辈传留的说法,还会祖辈传留下去。

城市词汇:圣活

圣活这个名很多人已经忘了。

有人提起,众人才想起圣活就是毛笔。

毛笔很形象,很生动,头上带毛的笔。也很容易就和后来入侵

这个家族的铅笔、钢笔、圆珠笔明显区别开来。

只是,早先叫那么个圣活就让人挺费心思的。话好说,说过好久了,想不出该用什么字写下来。待到写下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圣活是个了不起的名称。

古人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古人还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人是劳心者,是治人的人。

除此以外,万般都是劳力者,治于人的人。

治人的人要读书,读书人要写字,写字那时候要用毛笔,毛笔也就是成了圣活。

圣活,圣活,看来就是圣人干的活儿。

圣人的活儿,和别人的活不一样,别人费力,圣人费心;别人使粗笨东西,圣人动轻巧物什。粗笨东西是铣镢耙子,轻巧物什是笔墨纸砚。这笔墨纸砚,笔是头一样,圣人做活的头一样用具。

可能,这就是圣活的来历。

如今,圣活变成了毛笔。毛笔的叫法不错,却没有了古老深厚的文化根底。(□乔忠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