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优也要去旅行第二季: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8:56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

  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什么呢?

  一次,我到江南的古镇游览,走过被雨水侵蚀得斑驳的粉墙,走过被足迹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从滴滴答答落着水滴的屋檐下走过,从懒洋洋地抽着烟的村民和睡在旧长木凳上的猫身边走过,来到一座空无一人的老祠堂。我想象着古代人在这里做什么,想他们是怎么祭祖的,想他们在节日到这里做的仪式,想平日他们会在这里议事和聚会,想无事的时候他们到这儿谈天,想冬天老人在这里讲过去的事情……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的心理咨询中心。

  人永远需要精神生活,不论在什么时代。即使是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人们也会凑出一袋子粮食,请说书先生讲三国时期那些不曾谋面的人物的悲欢,那就是古老的故事心理疗法;苦痛的时候,儿媳妇们会聚在一起抱怨严苛的婆婆,那就是宣泄疗法;祭祖、祈雨和其他仪式,可以说是各类荣格式心理疗法;看过人生种种的智慧的老人,演过讲过无数悲欢离合的说书人,主持祭祖的长者或者村巫……就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正是他们,让我们在艰难的人生中有一盏指路的灯,有抚慰我们的手,有支持我们的杖,而我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也是这样走过了风风雨雨,让文明薪火相传。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古老心理咨询”,当中国的古人听说书人讲忠孝仁义时,欧洲的古人正在教堂狭小的忏悔室中对着牧师倾诉,印度的古人正在恒河边打坐,古印第安人正在祭奠羽蛇,萨满正在阴间寻找刚刚死去的灵魂,非洲人正在伴着鼓点激情舞蹈……古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慰藉,他们在这里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得到了生活下去的力量。

  而在当代,科学让我们知道天上并没有羽蛇,也没有玉皇大帝的宫殿,我们也不再相信地下有阎罗殿,不再相信死去的亲人会托梦给我们。那么,我们靠什么来慰藉苦痛的心灵?我们靠什么在黑暗中给自己希望?况且,越来越忙的人已经很少有时间相互安慰,我们又怎么行走在这孤寂的人世?

  心理咨询和治疗。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如同新的忏悔仪式,你把你不可告人的情欲,把你暗藏的仇恨告诉精神分析师。那沉静的、看尽人生百态的精神分析师告诉你,人都有一个沸腾着欲望的本我。于是,你被赦免了,因为你所烦恼的,不过是人人都有的原罪。

  认知疗法,则是哲人的教导。在你情绪波动不能自控的时候,哲人让你回归理智。他用缜密的逻辑推理,指出你所恐惧的只是虚妄,让你安心,如同古希腊的哲人一样,能够平静地对待人生。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如同变形的新教,向你传播爱的教义,告诉你,只要有爱,哪里都是天堂。而最像天堂的地方,就是心理咨询室。无条件积极关注着你的心理咨询师,就是天使的化身,包容你的一切错误和罪恶,永远相信你有向善之心。

  客体关系派心理咨询,则是一个像观音一样的新“妈妈”。在她温暖的怀抱中,你童年被养育过程中的不完美被修复,重新长大一次的你,沐浴着好妈妈的光辉,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还有像巫师一样神秘的催眠治疗师,有听你说自己的故事的叙事疗法咨询师,有像艺术家一样带着你用舞蹈、音乐、绘画去展现心灵的艺术治疗师……

  当然,我说的这些只是“如同”,精神分析并不是忏悔,它有它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他疗法也一样,都是建构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心理调节的技术。

  心理咨询师,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灵的疗愈者、关怀者和启迪者。

  之前,多数国人都以为,心理咨询只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才需要的,更不用说心理治疗了,那是“疯子”才需要的。过去人们觉得说自己去作过心理咨询是件丢脸的事情,说明自己不正常。时过境迁,现在先知先觉者都已经知道,接受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相反,接受心理咨询是保持良好心态所需,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可以调适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好的规划,并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咨询,是我们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而作心理咨询,我们不需要预先接受一种宗教,一种别人给定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可以做你自己,有你自己的选择,同时得到一名心理咨询师的陪伴、理解和帮助。

  我们的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

  有很多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也有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每个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中都有很出色的,也有比较生涩的新手或者水平较低的人。每个流派的心理咨询师都具有这个流派的一些特色。上面我所提到的“精神分析”等名称,就是心理咨询的不同流派。

  多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经典的精神分析派,主要方法是对你的童年经历进行分析,找到会影响你的心结,从而解开心结。这个方法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对多数人来说,要不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要不就是有时间但是没有那么多钱——毕竟,每次咨询都是要交数以百计的钱给咨询师的。所以,精神分析总是少数人的心理治疗。不过,现在经典的精神分析不很流行,流行的是精神分析中的客体关系派和自体心理学派,不久以后也许是主体间心理学派。

  认知—行为疗法需要的时间比较少,针对性也比较强,它会提供一些明确的方法,解决你现在遇到的问题。不过,它的深入性因此显得比较弱一些,有人说它“治标不治本”。不过,也有人认为,我们本来就没有必要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翻腾出来。我们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这还不够吗?有一种叫做NLP的疗法,在国内比较流行,也可以算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是一种更强调温情的疗法。还有一种趋势,一个叫做积极心理学的流派越来越流行。这个流派比较强调看事情更积极的一面,会鼓励你乐观地看待世界。

  催眠,因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让大家觉得很神秘,同时也相信它有非常神奇的功效。常有人对我说,他们希望通过一次催眠,让自己的某个不良习惯就此消失。催眠倒是的确能够做到这一点,让不良习惯一次性消失,不过不幸的是,这个消失的不良习惯往往不久后就会再次出现。催眠并没有电视或者小说里说的那么神奇。

  你如果想找一名心理咨询师,可以问问他,他主要是运用什么流派的技术。不过,你最常遇到的回答是:“我不局限于某个流派的技术,我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哪个好用用哪个。”这是真话,现在的心理咨询师大都不局限于用某个流派的技术。不过,他也不大可能擅长所有的技术——像慕容博、鸠摩智那样的,什么派别的武功都精通的武林高手是非常罕见的,同样,什么心理咨询技术都很擅长的心理咨询高手也是凤毛麟角。他也许会运用多种疗法,但是精通的不会很多。

  我和本书的另一位作者,也是用多种心理咨询的技术或疗法进行治疗的。在我们使用的方法中,有一种占据了中心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精通的——那就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什么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我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少数几种心理疗法之一,目前有数以千计的心理咨询师学习过这个疗法,并且其中很多人都将其运用于他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

  在意象对话中,我们会诱导来访者进行想象。在自由的想象中,来访者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千奇百怪的意象。在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看来,这些不过是胡思乱想,但是熟知心理分析方法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并从而得知来访者内心深处发生的事情。

  在意象对话中,心理咨询师会跟着来访者进入他的意象世界,或者说用意象所反映出的心理世界,和来访者一起“编织”一个新的意象之梦。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那些想象的故事,就是在意象对话中出现的。这个过程很奇妙,好像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起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来访者是一个“被囚禁的囚犯”,心理咨询师也许就是救他出狱的援救者;来访者是一个“跋涉在沙漠中的受伤者”,心理咨询师也许就是一个“友善而智慧的向导”;来访者是“受到诅咒的王子”,心理咨询师也许就是一个“破解咒语的善良巫师”……这些想象的故事,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来访者内心的活动,以及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的影响。在对话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编织和改写这个故事。在编织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来访者的内心在转变,他身上积极的心理品质在这个虚幻的冒险故事中增强。最后,来访者在现实世界中也会转变为更健康、更成熟和更有积极品质的人。

  意象对话的过程看起来很像一个神话故事,不过这不仅仅是我们听着好玩的故事,更是一个有治愈效果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艰难的时刻,会有情绪的危机,但是,正如所有探险故事一样,勇敢而智慧的主人公最后将克服重重困难,到达光辉的终点。

  意象对话除了不能用在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身上外,几乎可以用来解除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从各种神经官能症到人格障碍,到各种常人所遇到的压力问题、情感问题、婚恋问题以及青春期的困扰等等,都可以处理。我们还可以用意象对话来治疗一些心身疾病,比如由于压力太大而造成的胃溃疡、高血压等病,甚至它还可以作为减肥或者美容的方法。

  意象对话当然可以用在世界各族人民身上,但是,用在中华民族同胞身上似乎格外适合。也许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者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强调悟性并且善于想象,中国人在进行意象对话的时候,可以很容易进入状态,并且能够挖掘出潜意识中很深入的内容,获得很好的效果。

  意象对话非常强调“自知”,认为人的自知越多,心理就越健康。它可以用于短期咨询,通过四五次咨询,能让一些心理问题得到改善;不过,它更多地用于时间更长的心理咨询中,通过几十次咨询,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人生从此不同。

  正因为意象对话是我们所用的主要技术,所以这本案例集可以称为意象对话案例集。

  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是一个管理很严格的流派,所有使用意象对话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都需要参加意象对话研究中心所授权的培训,并持有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盖章的、意象对话研究中心主席朱建军教授签名的证书。如果你想作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在你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可以询问他是不是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持有证书。有证书的人也未必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也许只是刚刚学习了初步的知识。而如果你找的是没有证书的,那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怎么选择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里面有经验丰富、能力高超而且为人又很善良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也有一些初学者,他们虽有热情的心,却不见得能用好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还有少数心理不健康的人混入心理咨询界,他们的“心理咨询”弄不好会让你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选择是很必要的。

  当然,你可以通过看他们的资历、资格证书等,了解他们是不是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如果你有机会听别人介绍,找到口碑好的心理咨询师,那就更有把握了。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通过和他们的初步接触,亲身感受他们给你带来的感受: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如何?你对他能有一定的信任吗?你觉得他能理解你吗?你觉得他友好,并且关心你吗?

  如果你的感觉好,你就可以决定和他一起经历一段心灵的旅程,在他的陪伴和帮助下,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并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一开始感觉就不好,那么,不管他是博士还是教授,你都可以离开他。也许对别人来说,他是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但是,他和你没缘。

  如果你一开始感觉还好,但是中间感觉不好,你可以直接告诉他,这也许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也可能是他的心理咨询作得不够好。

  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个行业有独有的一些行业规范,比如,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必须为来访者保密(如果你想杀人、自杀、虐待儿童的话则例外,那个时候他是不保密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不能利用来访者,比如,他不能让你帮忙给他走后门或者帮他做生意。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不久的时候,也不许和来访者谈恋爱,更不许发生性关系——虽然心理咨询师是那么体贴,那么善解人意并且关心你,让你感到他非常有魅力,但是,如果你们把心理咨询关系和两性关系混在一起,你会发现这很容易带来痛苦的结果——因此,如果你迷恋上某位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要用“做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方式去接近他,要不然你恰恰堵死了你们的恋爱之路。如果你发现你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在违背这些道德规范,就离开他,说明你遇到了这个行业中的败类。

  如果你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很好,但是他似乎不适合你,你也可以和他开诚布公,也许他会知道谁更适合你,并把你转介给那名更适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

  说到底,心理咨询是人和人的交流,你需要的是一颗更美好的心,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引领你向上。

  我有一个梦想:在20××年,我们已经有很多很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分布在城市的每个社区,甚至城镇和乡村里。他们的心理咨询中心有温馨的布置,有安静的房间,有用于心理调节的沙盘、画笔和音乐。我梦想: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来到这里,在为生活奔波、为名利奔波之余,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心。我梦想:他们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寻找、发现和体会自己的心,越来越知道自己是谁,要的是什么。在愁苦的时候,没有人会孤独地找不到安慰;在压力大的时候,没有人会找不到支持;在迷茫的时候,没有人会得不到启示。我梦想:人们拥有幸福和爱,在心理咨询中心找到灵魂的归属。我梦想:当人们看到一个从心理咨询中心走出的人,不会说这是个可耻的病人,而会说这是一个有福的人,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有心灵的陪伴。

  有爱,世界上就有光。

  春梦痕

  做心理咨询师已经二十多年了。

  有一天给学生上课,讲女性心理学,讲女性的一些内心体验。某小女生不服气,说:“老师,你又不是女的,你怎么知道女性的心理呢?”

  我回答:“谁说我不是女的?”

  学生们错愕:“难道朱老师就是传说中的‘木兰’?”

  “我是男人,也是女人,我是年轻人,也是老人,我是好人,也是坏人,我是痴情的情人,也是吝啬的财迷……”我说。

  “因为我活过许多世,当过许多人。每次只要我认真地作心理咨询,和我的来访者一起体会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为他们的悲喜而悲喜,共享他们的感受,在那个时刻,我就是他。我给女性作心理咨询时,我就是女性;给老人作心理咨询时,我就是老人。他们替我活了一世又一世,他们活前面的,我和他们一起补后面的。所以,我是所有的这些人。”

  历经多少沧桑。

  汉唐阳光的尚总对我说:“你可以把心理咨询的故事写一写。”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太应该写了,那些人所经历的磨难故事,不应当全部湮灭;那些人用多年的生命所探索的人生真谛,也应该给别人启发;更何况我用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方法和来访者一起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也应该写下来留给别人。”

  但是,我随即想到一个问题。心理咨询师要遵守保密原则,来访者的事情涉及很多隐私,大多是不能说给别人的。由于不能写得太多,故事将会很难写作。

  当然,按照心理咨询界的伦理规范,只要我不公开来访者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等等,就能做到不违反保密原则。即使根据我所写的内容中的线索在网上“人肉”搜索,也无法获知这个来访者的身份。而我的来访者自己看到了这本书,心照不宣地知道我是在写他,那是不要紧的。

  不过,我担心,即使我隐藏了那些信息,我的来访者看到他的故事被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也会有泄密的担心,或者,会感到不舒服——就算我在照片上打上马赛克,你或许也不愿意我把你的裸体照公开吧。如果对方同意了,那是可以的,就像画家展出裸体画,模特儿并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愉快。只是,我的来访者并不是“心灵模特儿”,而且事过境迁,我甚至都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更没有办法征求他们的同意了。

  怎么办呢?

  最后我决定,只好写成虚构的故事。

  把几个人不同的事情,综合起来写成一个故事。

  但当我写起来之后,发现这也很不容易。

  每个人的事情都有其各自的脉络,有各自的前因后果,这些因果环环相扣,动了其中一个,后面的事情就都说不通了。更何况,心理故事中,不仅意识层面发生的事情有因果,潜意识中还有因果,其错综复杂的程度何止加倍。让我把这个故事打散,并重构一个所有因果链条丝毫不乱的故事,除非我是沈从文。无奈之下,在故事中,这些环环相扣的部分只好放弃,或者用概要性的语言叙述。

  更不可思议的是,许多很重要的细节,我知道,是非常生动的细节——我忘了。

  我怎么可能忘了呢?那是些多么奇异的、惊险的、感人的事情啊!我当时认为这辈子都忘不了的,怎么现在居然忘了?

  事如春梦了无痕。

  至此我才相信,即使是那些生死与共的人和他们的事情,转世之后,也可以在心中了无痕迹。

  好在,仔细回想,这些故事还不是完全了无痕迹,而似雪泥鸿爪,稍稍还能留存一星半点。我还可以用这些零星的记忆痕迹,复制一个大致不差的故事。

  本书的另一个作者比我的记忆力要好一点,所写的东西真实内容更多一些。为此,她也征求了一些来访者的同意。但是我相信,和她全部的咨询经历相比,她所能写下来的,同样也不过是雪泥上的一鳞半爪,也一样只不过是些许的春梦之痕。

  那么,我们写这些故事对读者有什么用处呢?

  我想是有的。

  有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觉得虽然这样说有些绝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人生固然各自不同,但有些东西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别人的经验,对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别人走过的弯路告诉了我们,我们也是有可能少走一点点的。因此,这些故事对读者也许会有一点人生启示的意义。

  就算不考虑这种功利的用处,我们看别人的人生,也可以感同身受,获得对别人的些许理解。这样的经验,多多少少能够破解一点人生而有之的孤独,这也是人所能有的一种非功利的愉悦体验吧。

  本书的写法,是把咨询故事和一些心理学知识,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出来。总体上是写一个咨询故事。故事中所写的具体内容包括四部分:描述部分描述咨询的场景,如同小说一样使用叙事手法;点评部分是对这个咨询的点评,写对这个案例中来访者情况的心理分析,对心理咨询中的互动的心理分析等;讲解部分是插入有关的心理知识的讲解;展开部分是引出的其他内容,不限于此案例,但是与其相关。本案例的来访者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会在描述部分说出来,并且在点评中说明,为什么他能解决心理问题。在讲解和展开部分,会讲解一点相关的心理咨询干预技术和自助方法。这样,读者也许能从中有所启发。

  举一段作为例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走在大街上,看走过的人都衣冠楚楚,西装啊、领带啊、职业套装、皮鞋、高跟鞋什么的,手里夹着公文包,也许有些人穿得随意一点,夹克衫、毛衣什么的,表情都很……嗯,正常,如果他们和你说话,也都很正常。可是,你不知道,也许他们中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很多人并不正常。他们只是表现得像正常人,因为他们不能暴露自己不正常,所以,他们说正常的话,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我不是说他们不正常,也许他们真的不正常,你知道吗?如果你能够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哎呀,就在这衣冠楚楚的外表下,如果你知道他们每时每刻的想法,你会觉得他们太不正常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你觉得很多人都有些不正常的想法,只是他们没表现出来,是吧。你对此感到有些惊讶,是吗?”

  “也不是说,他们不正常,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正常,也许正常的样子就是这样不正常的,我说不清楚,也许是我不正常。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不正常?你知道,我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怪想法,就在脑子里,不想都不行。这是不是强迫思维,据说强迫症很难治的,我应该怎么治?”

  这里是心理咨询中心。

  安静的小屋,挂着窗帘,一缕阳光从窗帘的缝隙照进来,细小的灰尘在阳光中起舞,屋子的其他部分沉入阴影之中。

  心理咨询师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搭在一起放在腿上,若有所思地望着斜对面的来访者。

  来访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整齐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也很整齐,不安地坐在他那本应很舒适的躺椅上,正急切地说着话。他的皮肤显得很白净,但是眉头紧锁,嘴也绷得很紧。每说完一段话,他都会停下来,接着,用焦急的表情催促心理咨询师回答自己的问题。(描述)

  这个来访者自称是一个强迫症患者,通过朋友介绍来这家心理咨询中心作咨询。不过,他是不是患有强迫症,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确定。这是他第一次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还没有作出初步的诊断,正试图通过多听多看,初步了解这个来访者以及他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点评)

  外行对心理咨询有些错误的印象。比如,有些人以为心理咨询类似其他的咨询,就像我们到机场火车站的“咨询台”去咨询。就是“我”有什么问题,“我”就询问,而心理咨询师如同咨询台的那些咨询员一样回答提出的问题。“我”不知道某些心理知识,而心理咨询师知道,因此,“我”问心理咨询师就如同查一本活的字典一样,查出“我”需要的知识。这个来访者也是这样,他试图询问心理咨询师自己是不是患有强迫症,强迫症怎么治疗,希望心理咨询师能马上给出答案。

  这也不奇怪,因为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很少有人亲身经历过心理咨询,所以不知道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心理咨询并不像外行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咨询师能做的并不只是回答问题,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通过来访者的种种表现,他说话的内容和行为举止、他的外表和他的反应,全面发现和诊断、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状况,然后确定如何影响和改变来访者,使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心理咨询师每说一句话,不仅要考虑说的是否正确,更需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性格、思维方式、现有心理状态等等分析,确定所说的话对来访者会有什么影响。来访者能否接受,现在是不是到了这样说的时机,这样说应该用什么语气,以上这些,心理咨询师都必须考虑到——而这些考虑必须在短短的一瞬间完成,所以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讲解)

  来访者说了一大堆正常不正常的想法,问心理咨询师是否明白自己的意思。心理咨询师不能仅仅明白了其表面说的意思,还必须了解更多。来访者刚刚进门,心理咨询师就注意到他的外表,发现这个来访者外表很整洁;注意到他的情绪,发现他显得焦躁不安。这些意味着什么?心理咨询师还不知道。于是,他还要听听来访者说什么,听到的是来访者一系列的感想,话很乱,但是表面的意思很清楚,主题就是衣冠楚楚的外表,以及内心中也许并不正常的思想。而这对来访者又意味着什么?他自己的外表也很整洁,是不是他觉得自己内心也有不正常的思想?很有可能,但是,在了解更多的信息前,心理咨询师不打算太快作出结论。作咨询久了,见多了种种奇特的人、奇特的事情,他懂得了一点,就是不能轻易下结论。

  外表很正常,而内心有很不正常的想法,或者过着很不平常的生活,有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这样的事情心理咨询师比来访者见到的多得多。也许这些人只有在心理咨询师这里,才会吐露那些谁都不知道的秘密。心理咨询师不禁很想附和来访者的观点,但是他没有,因为这样做也许不合适——来访者的感慨固然和心理咨询师的感慨相似,但毕竟是不同的。因此,心理咨询师仅仅作了个简单的回应。而来访者随即提出了问题,心理咨询师该怎么回答呢?(点评)

  心理咨询师想到了另外一名咨询师说过的事情,也是有个来访者提问。那个心理咨询师老老实实地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了来访者。来访者却反驳说,他不同意这个答案。解释和争论了很久后,那名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想不通,问来访者:“如果你这样清楚地知道答案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还要问我?”来访者也很爽快地回答说:“为了让你证明我的答案是正确的。”(展开)

  于是,心理咨询师只是说:“看来你有些怀疑自己不正常,怀疑自己有强迫思维。是哪些情况,让你产生了这些怀疑呢?”

  本书的两个作者:我是心理学教授,也是心理督导师,本书案例中所主要使用的意象对话技术的创始人;另一位作者是心理咨询师,也是意象对话流派的成员,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女性。我们是恋人。

  如果你也是心理咨询师,如果你也是那种喜欢感同身受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你必将会对人有一种或深或浅的谅解。人生多歧路,而短短的几十年,很多人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虽然我们会看到,他们的痛苦很多都是由他们自己的错误所造成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感到惋惜——人本来可以更幸福,但是我们常深陷于痛苦。而这些,让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愿意帮助别人;在力所不及的时候,至少也愿意懂得别人。

  这本书中的人的经历,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寻求爱。既包括亲情之爱、异性或者同性之性爱,也包括友人之爱还有其他任何种类的爱。但是由于种种错误,他们在寻爱之路上得到的未必是爱。有的人,经过心理咨询终于觉悟;有的人,即使经过心理咨询也依旧茫然——这些,不禁让人为之深深叹息。

  我不知读者诸君在看完这本书后,将会有何感想?

  第一编 我们本来可以更幸福

  青涩的爱:少年的烦恼

  青春,就是青涩的春情——在一次心理剧表演后,作为评委的我说了这样的话,大家笑了,觉得这样说很幽默,不过在我却并不是幽默,而是一种感叹。

  青春常常是被歌颂的,歌颂青春的活力,歌颂青春的热情,歌颂青春的美好。而这些歌颂青春者自己往往到了青春将逝,甚至青春已逝的年龄。因此,这些歌颂背后的潜台词,往往是对青春的怀念:“我过去也曾经那么有活力、有热情,那时多么美好,而这些活力、热情现在已经不在,青春小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而青春正在的时候,未必总是感觉这样好,那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苦涩。

  青春期的活力、热情和美好,从科学角度来看,和性激素的分泌有很大关系。正是性的力量,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活力充沛,使他们的胸中激荡着热烈的情感,使他们变得格外美丽;正是性的力量,使绿草和绿树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正是性的力量,使热带鱼变得绚丽斑斓;正是性的力量,让孔雀开屏;正是性的力量,让发情期的公牛格外强壮。性爱之神的画笔扫过,整个世界从沉睡中苏醒,万物欣欣向荣。即便是我们认为非常保守的儒家,也高度赞美性爱的力量,指出万物之道是“造端于夫妇”,也就是男女之间的性爱,而最终能够充塞于天地——阴阳交合是宇宙之至理。

  但是,越是伟大的自然力,越是危险的源头,在一个人还不能掌握这个力量的青春期尤其如此。而那些初次面对这个自然力的青少年,也就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让已经安然渡过了青春险滩的我们,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感叹。

  第一编 我们本来可以更幸福 青涩的爱:少年的烦恼 一

  王树,这当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一个20岁的男孩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心理咨询中心作咨询。在登记表上,他说自己要咨询的原因是有“视力心理病态”。

  我问他,什么是他的视力心理病态。

  王树低着头,仿佛被审讯的罪人,嗫嚅着说出了他的困扰。他说,他的视力出现的心理病态主要是视线不受自己控制,眼睛会自己乱看。

  老牌心理学家一听,就已经猜到八九不离十,不过不能一下子点穿,如果那样,王树必定会被吓坏了——你想想,一般人对心理学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害怕,觉得这些受过特殊教育的人物也许会看出他们内心的秘密,何况是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人,更何况是本来心理问题就怕被人发现的人。

  “视线不受控制,这一定会很难受。”我用中性的语言跟随着他的话。

  “是啊,我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控制,我现在非常苦恼。”

  “能告诉我,都有什么麻烦吗?”

  “我没有办法去上课。”

  “哦?”

  “最近查课比较频繁,点名的时候,同宿舍的人有时会替我答应。因为我总是不去,所以老师格外注意我,他们替我答应就越来越难。

  “一开始是有一次,一个同学刚刚替我答应完,刚好随后就点到他的名字。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即又答应了一声。老师就问他:‘你到底叫什么?王树还是李纲?’他就招了。这以后,老师就盯上我了。

  “其实我并不想逃课,我从小都是挺守纪律的,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我要去上课,事情就会更糟。”

  绕了几个圈子后,他终于开始说正题了。

  “眼睛自己乱看,都是看最不应该看的地方。”

  “我知道,如果看的是该看的地方,你也不需要作心理咨询了。没有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会遇到看不该看的地方的来访者,比如有的人会专门看异性的敏感地带,比如男的看女人的胸或者臀部。”

  “对啊,我就是这种人!”他有一点释然了,听到自己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他有些安心,“我就是没有办法,总是看女性的胸和那个地方。以前我上课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看女老师的那里,我骂自己太下流了,强迫自己只能看肩膀以上的部位,但是,稍不注意,就又看下面了。我管不住……”

  “而且,逐渐就不仅仅是看她一个人了。我会看所有的女人,从老师到女生,而且还不仅是看,我还会忍不住去想。”

  “想性的事情吗?不要紧张,你现在是在咨询室,什么都可以说出来。”

  “对,想得都非常的肮脏。这都是我的过错……我看过A片,而且是很变态的那种,我会幻想和那些女人在做那样的事情。”

  “你知道吗?其他许多男人都会这样做。”我告诉他。

  “但是我不同,我的眼光特别淫荡,所有的人都能看出来。”不出我所料,他果然是这样回答的。

  “更何况,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是看女人,后来会看男人的下身,我不是同性恋,但大家都会觉得我是,因为我的眼神总是那么淫亵,而且总是那么邪恶。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为了避免麻烦,只好尽量少出门,少见人,现在我基本上已经不出宿舍了。

  “我非常痛苦,我的生活完全被这个事情毁了。我不能去学习,也没有办法和别人一样,高高兴兴地去玩,谁看我都像看一个怪物一样,我怎么出去社交?我现在就像是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丑八怪卡西莫多,只能藏起来生活。还好,同宿舍的同学并不嫌弃我,也愿意帮我去打饭什么的。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这是什么心理疾病啊?”

  王树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我们叫做“对人恐怖症”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与人交往的强烈恐惧,并且这种恐惧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王树的各种表现就是“对人恐怖症”的典型症状,包括认为自己的眼神淫荡或者邪恶,并且觉得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一点;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担心另外一些事情,比如,认为自己的脸在某些人面前非常的红。还有一种就是忍不住产生性幻想,或者产生和性有关的联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前的一个来访者,她抱怨说自己现在没有办法去听课,因为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讲“那个”。我很奇怪,中学老师怎么可能总讲“那个”,于是就详细询问,才知道,老师总讲“性”的确不假,哲学课上会讲事物的“普遍性”、“特殊性”,物理课上会讲所谓的“惯性”,化学课更是明目张胆地讲阴阳离子的结合。

  这些症状一开始只是在某些人面前出现,后来恐惧就会逐渐蔓延到其他人,发展到最后,可能只敢和很少几个人接触。

  “对人恐怖症”这个术语不是来自西方,西方有一个类似的心理障碍的术语是“社交恐怖症”,但是“对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有些不同。“社交恐怖症”最典型的症状类似于一种更严重的“怯场”,是一种害怕面对社交的心理障碍,是以害怕自己的无能为主;而“对人恐怖症”则是在强烈的羞耻感影响下,对被别人发现自己的某种“丑恶的心灵的隐私”的恐惧。东方心理学大家钟友彬先生曾指出,“对人恐怖症”实际上是东方的“耻感文化”的典型产物,在西方固然也会有类似的症状,但是“对人恐怖症”还是在东方文化中最常见以及最典型。

  表面上看,“对人恐怖症”害怕的是他人,但是,稍稍一关注,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实际害怕的是自己,害怕自己的邪恶眼神、脸红或者有不当的行动。这些眼神或者身体反应为什么让他们害怕呢?因为这些反应和行为是他们所不能控制的,而且是他们觉得不好的,所以,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自己不能控制内心的欲望和冲动而表现出不好的东西,并且被别人发现。简言之,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一个坏人。

  那么,这些他们非常担心的,会因失控而表现出来的内心欲望是什么呢?大多数时候是性欲,少数时候是其他欲望,比如攻击别人的欲望等。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对人恐怖症”实际上只是“对性恐怖症”,他们所害怕的是自己淫邪的性欲表现出来,被别人发现。他们害怕的是这件事带来的羞耻感。

  眼神忍不住看异性和性有关的部位,只不过是因为想到了性,关注了性,因此对异性(对于有特殊性取向的人来说,是同性)有了性的欲望,甚至有了性的幻想。这是任何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如此,即使是正人君子也有过。就连正人君子的祖师爷孔子,据说在见到美女南子小姐(这位南子小姐是春秋时代卫国国君的夫人,而且据说是风流女子)时,也会想入非非。脸红,也许是因为有些性幻想,也许并无性幻想,而只是受到来自异性的刺激,而有了一些可能和性有关也可能和性无关的兴奋,这也是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年纪大的人、脸皮过厚的人,以及有其他某些心理、生理问题的人,也许不会脸红)。性幻想这种下流的事情,实际上每个年轻人也都有过,女孩子的性幻想有的比较唯美而不很色情,而绝大多数男孩子的性幻想都是赤裸裸的色情故事。所以,并非“对人恐怖症”的患者格外色情而淫亵,所有的人实际上都好色。我还记得在我们的青春期发生过更令人难堪的事情,看到了性感的女孩,一位男同学竟然在公共场合忍不住发生了阴茎的勃起,把短裤像支帐篷一样支了起来。性的欲望是人性中最基本也最强烈的欲望之一,因此每个人都会关注性以及异性,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杂志封面就不需要用美女、帅哥,我们就不需要有性感的服装,我们就不需要爱情歌曲。

  所以,当王树对我述说他对异性的种种反应时,我说:“这至少说明你的身体发育正常,有正常的性欲,这一点总是好事。”

  但是,王树不能马上意识到这是好事,如果硬说是好事,也是被这样说出来的:“王树,看你干的好事!”在我给他作咨询时,他提出的问题是:“别人为什么不像我这样?”我告诉他:“你只是不知道,其他人也是一样的。”而他的下一个问题则是:“那为什么别人没有‘对人恐怖症’?”

  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也许是对性本身的态度不同。

  如果一个青少年所处的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对性的态度比较正常,那么在父母的心里,对青春期子女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这件事,就会感到很自然,就能够接受。他们也会对孩子传达一种比较健康的性态度,让孩子知道,人有性的欲望是正常的、美好的事情。我们的父母在这方面可能不会做到最好,往往会对孩子的性发展有些排斥和担心,但是,往往还不会很严酷地压抑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如果父母在对待性的态度上不正常,则结果就有所不同。有的父母严厉地压抑孩子身上和性有关的任何东西,仿佛是拼命希望孩子做一个“无性儿童”。还有的父母,由于自己有创伤经历或者消极的情结,甚至会灌输传递对性的不洁感、厌恶感。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性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肮脏的、邪恶的或者其他种类的坏事。这样的孩子也就会在意识中排斥性,甚至希望自己根本没有性欲。

  但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正如我不愿意变老,但是我也不能用古人幻想的长绳系日方法,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同样,即使你高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人也必然会长大,而长大了自然就会有性的发育,从而有性的冲动与欲望,从而因异性(或同性)产生性的吸引和被吸引的力量。严厉地压抑性的结果,只不过是让这些性的活动隐蔽在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意识领域,却并不能使性的力量消失。

  “潜意识”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词,就是说,一个人的心像一座房子,这座房子有一间隐蔽的地下室,你看不到它,但是你会把自己不想要的心理活动扔到里面。你或许会误以为这些被扔掉的东西从此就没有了,但是并非如此,它们实际上只是潜藏了起来,还会暗地里影响你,还会暗地里驱使你去做它们所希望你做的一些事情。

  真正能压抑性的方法只有阉割,否则性的力量不可能消失,性压抑并不能真正消除性,它只能把对性的渴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些在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性欲,仿佛被关到地下室的一些小精灵,会千方百计地提醒屋子里的人,让那些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提醒你的方式,就是让你想到性。我告诉王树:“在你面对异性的时候,是它们,你的性精灵,让你联想到她们的性感部位——乳房、臀部或者下腹部。它们让你产生种种性反应,让你或者别人脸红、心跳、呼吸急促,甚至性器官起反应。你也许想消除它们,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你的性本能不消失,这些性反应就必然存在。”压抑性,不仅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增加问题,“对人恐怖症”就是压抑性带来的一个问题。

  如果性的态度正常,青春期的孩子就会产生性的欲望。这个欲望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压抑,但是压抑会在正常范围内。而一部分的性冲动可以通过一些和性有关的行为获得释放,比如,男女生可以一起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可以斗斗嘴,可以找碴儿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冲突。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追星。如果性能量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得到释放,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第一编 我们本来可以更幸福 青涩的爱:少年的烦恼 四

  王树安静地听着这些话,陷入了沉思。他说,这些话对他的触动很大,但是他也许需要消化一下,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别人直接议论过性,而有关这件事的这些理论又是这样的新奇。

  第二次咨询时,王树开始对前面的那些话作出回应了。

  他说,我说的那些话,真正使他受到触动的是两句,一个是“只有阉割,否则性的力量不可能消失”,另一个是“追星是一种性的释放”。

  他接着说:“我过去真的想过阉割自己,所以你说到阉割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对我是一个触动。”

  “阉割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我的眼光不禁扫到他的下体,虽然我也知道他还不至于实施这个行动,而且,他的下身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征兆。当然,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异样的征兆,难道会在裤子外缠上带血的绷带吗?“我没有这样说过吧?”

  “您说过,”他恭恭敬敬地对我说,“不阉割,性的力量就不可能消失,压抑也没有任何用处。”

  如果你不曾当过心理咨询师,你就不会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以被如何误解。

  “可是,你为什么要让性的力量消失呢?性并非坏事,有性力量更不是坏事,我们需要的只是学习如何引导和处理这个力量或能量而已。”我试图说清楚。

  “你的性能量并不坏,因为你只是和你的妻子有性,而我的性能量很坏,我太淫亵、猥琐了,所以我需要消除它——烂了的阑尾就需要割除,好的不需要。”他回答。

  我意识到不能让自己做一个说服者的角色,就算我说得天花乱坠,也无非可以保证天仙们不自宫,而不能保证他不阉割。他要打算割肉,我也没有办法,于是我先把话题展开。

  “你过去真的想到过阉割?”

  “想过好几次,有一次,我甚至把剪子和止血药都准备好了,我也准备了吸管……”

  “为什么要准备吸管?”

  “怕尿道长上,没有办法小便了,所以我打算把吸管插到尿道里。”

  我心里惊叹,好大的决心啊,甚至连这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古代为太监做阉割的工匠也没有想到过用吸管吧(不过后来听说,古代虽然没有吸管,但是还真的用类似吸管的麦秆做这个用途)。好在不用担心,毕竟现在他还没有割。

  “可见,你当时实在是受不了了,对吧?”我说。

  “是啊,”王树说,“我想割了大不了以后不结婚,而不割我就必然成为一个流氓色鬼恶棍,或者就是躲在屋子里出不来的废物。而且,想到结婚后干的那件事,也觉得挺恶心的,我并没有什么兴趣。”

  “老弟,你错了,就算是和尚不结婚也不阉割自己啊,他们顶多是割掉自己的头发。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阉割激素分泌就变了,不长胡子还是小事,说话声音和性格都变了。到那个时候,别人更容易看出你的问题,大家对你的歧视可比现在大多了。所以,合计一下吧,还是不割更合算一点。”

  “我也知道那个行不通,”他说,“只是有时候实在太痛苦了,恨不得一了百了,割掉算了。”

  “是啊,现在这样的确很痛苦。”我再一次表示理解。

  我看到他舒了一口气,知道这个话题并不需要继续了。他并不需要阉割,他需要的是让别人知道他是多么痛苦。

  第一编 我们本来可以更幸福 青涩的爱:少年的烦恼 五

  说到追星,王树说有一个很早以前的故事。

  那还是十年以前,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女歌星。他的家里是不允许他追星的,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追星。但是,有一阵学校前的一家小音像店,不知道为什么天天播放同一个女歌星的歌曲,他每次走过,都能听到那个歌星用充满成熟女性磁性的声音唱情歌。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喜欢上了她,那时的他刚刚十一二岁。

  父母发现他开始收集这名歌星的照片、光盘和其他东西,不禁勃然大怒,他们想不到这样小的孩子就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于是他所有的收集品被一扫而空,而他也受到了极为严厉的训斥,这让他感到无比羞愧,好像做了很品行不端的事情。

  从此,他再也没有过追星。

  青少年追星,很多父母都会很不满。如果一个孩子追星到了杨丽娟那样的程度,父母不满是太正常了。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追星是有分寸的,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追星的一个主要好处,就是让青春期的孩子能有一个无害的宣泄性能量的机会。帅哥美女可以满足你的幻想,而且你还可以公开地展示、谈论你的幻想。对比一下,如果幻想的情人是学校的年轻老师,男孩子邻居新婚的姐姐,或者女孩子自己的姐夫什么的,你能像对待明星一样对待他们吗?一个男孩子如果把邻居姐姐的照片贴满自己的墙,或者公开说自己梦到了她,结果会是怎样?但如果她是个明星,这样做就无可厚非。你可以到她的演唱会上去,你可以大喊“我爱你”,大喊是需要能量的,激动是需要能量的,而挤上前去看明星也是需要能量的,因此追星可以使你的性能量消耗很多。

  明星的一大好处就是可望而不可即,星星远在天上,没有谁能把它摘下来带回家,任何一个理性的追星者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可以让我们非常安全地单方面崇拜、爱慕他们。父母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女儿和刘德华恋爱,因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无数狗仔队的记者在兢兢业业地监视着刘德华的行踪,而且基本不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付费。

  王树的父母显然没有看到追星有这样的好处,直到今天,王树才在另一个人——一位心理咨询师那里知道,追星是无可非议的。

  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性压抑得太彻底,特别是如果这个青少年也接受了对性的压抑和对性的不洁感,并且自觉地试图全面压抑性欲望,则问题就出现了。性能量源源不断地从身体中涌出,如泉水一样日夜不息,而宣泄的渠道被一座大坝彻底堵死,结果必定是水被大量蓄积起来。因此,有一天,这样的青少年会发现,如果别人的性欲望像一条小溪,自己的则像一座水库一样,越是压抑得彻底,水库蓄水就越多。因此,某一天他会发现,自己突然不可抑制地开始关注性,关注异性的身体,并且比其他那些“坏孩子”更多地产生性的幻想。

  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性的强烈关注,他会格外的恐惧,因为他的性欲比别人更强,而且更难以控制。

  他会努力地继续压抑和控制,从而避免失控的危险,但是,继续压抑的结果只是让水库中的蓄水更多,也更加加强了性冲动的强度。越控制,越严重,越严重,越控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整个状况越来越坏,最终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人恐怖症”。

  这种“对人恐怖症”,说到底是性教育的失败。青少年性萌动的时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需要指导和帮助的时期,突然出现的性的力量,青少年自己往往不能清楚地认识,更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例如,有的青少年会有莫名其妙的烦躁,往往就是性能量在作怪。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大吼着唱歌或者跳激烈的热舞,这个烦躁就会消除,这是因为性能量得到了宣泄。而青少年自己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身体上的这些冲动、烦躁和能量是什么。

  如果一个青少年在恰当的时候,及时获得了正确的性教育,就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心理障碍了。

  而我们对王树这类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就是补上青春期性教育这一课。

  第一编 我们本来可以更幸福 青涩的爱:少年的烦恼 七(1)

  经过一段性教育的过程,王树说他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性器官有自己的意志。性的精灵在里面发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硬要压制它,结果只能是更加强化它。

  他还知道了,正如水变成了死水就容易变脏一样,压抑越久,性的表现形式就越容易变态。因此,他的性幻想格外的变态,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知道了这些,他也有了些信心,相信自己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从缓解过度的压抑开始。我告诉他,实际上,性道德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如果你行为不轨,进行性骚扰或者其他不道德行为,那么你的确应当被谴责。而在思想上,性的幻想以及欲望等,并非我们一般道德所管束的对象,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是我们生活中必要的调剂。为了让他释然,我作出了“自我牺牲”。我告诉他,自己在青春期也有过很多性幻想(虽然因为没有性经验,那时也没有A片的示范,所以我的性幻想都是很不靠谱的,在以后有了性生活后,我才知道自己实际上非常无知)。这样的坦白很有用,他听到像我这样德也还算高望也比较重的心理学专家也有这样的往事,顿时大为释然。

  思想无罪,即使你的思想内容十分色情。

  在“对人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中,这一步是很必要的,其作用是缓解人格中过分严厉的超我(也就是一些潜在的行为教条),使人的本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而使他们长期压抑的性能量得到宣泄。

  在进行这一步时,第二个问题也随即浮现,就仿佛是为了示范教学的需要一样,王树按照普遍规律问道:“我现在明白了,性是人人都有的本能,不能完全压抑,我也能尽量让自己相信性不是肮脏的,相信自己可以想一些性问题。可是,别人不一定明白啊。别人看到我色迷迷的眼神,看到我种种好色的表现,对我岂不是更加厌恶?我的心理健康了,但是在社会上完全臭了,这也不是我要的结果啊。”

  也不知为什么,我在给他咨询时总是想到一些笑话,这次我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精神病人总以为自己是老鼠,所以非常害怕猫。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他终于有所好转,明白了自己并不是老鼠。

  “于是医院同意他出院,正在医院门口告别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只野猫。他大惊失色,掉头就跑。

  “医生问他:‘你为什么还要跑?你不是已经知道自己不是老鼠了吗?’

  “‘是啊!’他说,‘但是,猫知道吗?’”

  我没有把这个笑话说出来,那不礼貌。我只是问他:“你怎么能确定,别人都能够看出你的眼神很淫亵或邪恶呢?你有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别人并不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出你的色情来?”

  “怎么可能?”他说,“大家一见到我,都是一副厌恶的表情。如果不是看出来我心里有淫亵的思想,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厌恶我?”

  “在问他们为什么厌恶你这个问题前,你也许需要先确定,他们是否都厌恶你。”

  “很确定,他们的表情非常明显。”

  “你听说过疑人偷斧的故事吗?曾经有个人怀疑邻居偷了他的斧子,于是他暗暗观察那个邻居,怎么看都像偷斧子的样子,怎么看那邻居都是鬼鬼祟祟的。后来,他找到了斧子,斧子并没有被偷。这之后,他再看那个邻居,怎么看都不像小偷了。

  “你自己心虚,怕别人看出你淫亵的思想。在这样一种心境中,你很可能误解了别人的表情,误以为别人厌恶你,难道没有这种可能吗?”

  我反复劝说,最后要求他作一个调查,询问一下身边最亲近的、最信得过的朋友,问问他们,在他们眼里,你王树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方法叫做现实检验。弗洛伊德就指出了它的作用,而我则是在刚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就从钟先生那里学会了这个方法。

  在我的劝说下,王树终于决定调查一下,看看自己以前的判断是否有误。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不是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可怕。他决定询问四到十个身边可信的朋友,看看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周后,他带回来一个令他很意外而我并不意外的结果。他询问了五个朋友,但是没有一个人说他的眼神很淫亵或邪恶。这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说他的眼神没有任何异常,另外四个都说他的眼神显得“胆小、回避”,但是没有看出其他东西。

  现实检验告诉他,实际上他以为别人都看得出来他的淫亵,只是一个过度担心、自己疑心的结果,并非实际情况。别人并没有神奇的能力,并不能一眼就看出他的内心活动,即使他的内心活动很淫荡。对此,他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但是在事实面前,至少他还是信了一大半。

  羞耻与否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如果某件值得羞耻的事情他人不知道,羞耻感可以大为缓解。事实上,“对人恐怖症”认为别人能看出他们内心的性欲望,这个看法多数时候不是实情。从性格上看,多数“对人恐怖症”的患者都是内向、羞怯或者老实的人,因此,别人也不大会把他们看做淫荡的人,相反,往往会感觉他们是一些“好孩子”。而从眼神中,我们也并不那么容易看出对方的思想内容,因此,“对人恐怖症”患者怕别人都看出来他的内心性内容,这样的担心实际是不必要的。在我的感觉中,“对人恐怖症”患者的眼神的确与一般人不同,主要是表现出一种紧张感,他们似乎像胆小的老鼠,不敢正视别人,而总是低着眼四处张望。

  现实检验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也不是万能良药。有的来访者对他人的信任感太差,用这个方法效果就比较差。即使他得到了别人看不出他的眼神异常这样一个结果,他也会怀疑那些被调查的朋友说的是否是实话,他们会不会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而故意这样说。运气不好的话,万一有一个朋友知道他对性的矛盾态度,又炫耀自己的观察力,半看半猜地说他眼神中有性欲,那这样的现实检验反而会使他更加紧张。因此,心理咨询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如何去做,这对心理咨询师的判断力是一个考验,也考验了他的运气。因为,即使是最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完全预测到患者生活中的朋友会如何说如何做,因此我们的这个建议多多少少有一点像赌博。

  我们也许会说,心理咨询师不应该“赌博”。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人生的一切都多多少少像赌博。即使是我打了辆出租车这样的事情,你能预测这个司机今天是否情绪恶劣,甚至是否喝了酒吗?不能,因此你实际是在“赌”他是个没有问题的司机。我们不应当参加狭义的赌博,但是,这些广义或者引申义的所谓“赌博”,是不可避免的。

  幸好,在王树身上的“赌博”得到了好的结果,使他的“对人恐怖症”大为减少。现在,他已经能够去上课和去食堂吃饭了,虽然他还是有些担心和紧张。

  一般来说,“对人恐怖症”可以通过这样的两个步骤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甚至有可能得以解决:一是削弱过分压抑的超我,使来访者认识到,有性的联想或者幻想并非不道德,而是人性成熟之后的自然表现;二是通过现实检验,使来访者相信,即使自己有一些性的念头,这些念头也并不会被别人一眼看穿,所以不用担心别人会对你有不好的想法。

  王树的心理咨询也可以结束了,因为他的困扰已经大致消失。但是,我们俩决定还是继续一段时间,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树的性不洁感问题。

  在帮助王树释放压抑的性能量时,我们使用了意象对话技术。这是我个人常用的一个方法,通过调节一个人想象出的内容,可以改变他的心理。

  经验表明,如果一个人有性的不洁感或其他性心理问题,在诱导他进行想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最容易想象出“脏水”类的意象。王树也是,我让他想象一个湖泊,他说他想象出的是一个污浊的沼泽,黑臭的水中还有蚂蟥和其他虫子。实际上,这就是他对性的感受。污水代表的是性的不洁感,沼泽代表的是他自己沉沦其中不能自拔,蚂蟥吸血则代表着他对自己因手淫而“虚弱”的恐惧,其他各种虫子也都是对性的各种消极感受。我在意象领域让他做了一个“水利工程”,主要要求他疏通水道,让沼泽中的水有一个明确的出口。这样做了之后,他发现水域总体上减小了,一些地方是湖泊或河流,但是其他一些地方变成了没有积水的草地……在象征意义上,这表明当我们让性能量得到了宣泄后,实际上我们的心理世界中,性就可以不再是“淹没一切地方”的了。我们的生活反而可以从性中获得一定的解脱和自由。

  虽然这个案主是男性,但实际上,女性在青春期遇到的性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多,而性不洁感在女性中也更为常见,因而不敢见人的女孩子为数更多。而女性的情绪往往更加复杂和强烈,使得女孩子的问题更难于处理。

  如果不觉得性是不洁的,那么发现自己有性的欲望时,是不是会有羞耻感呢?

  答案是,会有羞怯感。

  即使是感到性很美好,我们也一样会羞于为人所知。比如在原始部落中,性是很开放而且美好的。到了农历三月三或者其他时候,男男女女会在节庆活动中相互结识,用唱歌、跳舞、泼水、骑马互相追赶并用鞭子抽等种种奇怪的方式调情。而后,其中的一些民族的男女可以马上发生性行为(当然,这主要发生在那些气候温暖的地区)。这样的性是很美好的,但是一样会有羞怯感,因此,野合的男女必须在周围用树枝做记号,让其他人知道他们在里面做的事情是隐私,其他人应当避开。

  这样的正常羞怯感不会导致心理问题,反而给人生带来了很多美的体验。在唯美的小说中,作家描写少女的羞怯,虽然那有可能是一种性的初步唤起,但是谁都不会感到淫亵。

  不洁感是因为性的发展出了问题,或者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父母。

  我让王树回顾一下自己的性心理发展历史,说说所有他能想到的和性有关的事情。

  这个过程用了多次咨询时间,还好这些时间没有白费,我们清理了他的性态度,同时还发现了其他许多影响着他的心理问题。由于没有记录,我只记得部分当时发现的问题。

  一个是小时候的性游戏。

  他曾经在五六岁的时候和小表妹进行过性游戏,被家长发现了,受到了严厉的训斥和恐吓。

  一个是青春期之后的手淫。

  他实际上一直在手淫,并且因此有很多心理矛盾。

  再一个是一些特别变态的性幻想。

  这些性幻想中,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乱伦性质的幻想,他一度试图阉割自己,就是因为这些性幻想。

  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小时候的性游戏,在当时往往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困扰。孩子无知,对他们来说,性游戏和其他游戏没有多大区别。当然,我这样说是针对一般情况,如果家长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小孩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有更多的羞耻感,从而对性游戏有不同于其他游戏的态度。另外,当性游戏太过火的时候,即使是不懂,小孩子也会隐约感觉这件事不太好。

  等孩子长到青春期,再回忆起童年的性游戏,会激起很大的羞耻和不适感。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意识到了那些游戏的性意义。我把这种感受比做一个换衣走光的女孩子的感受:在更衣室的时候,她即使脱光衣服也并没有感到害羞,因为她以为没有人能看到。而后来她有机会看商场的监控器,意外地发现监控器竟然能看到更衣室,更衣室内有小镜头。

  如果家长能够比较注意,使孩子小时候没有或者很少有性游戏,对孩子的性心理健康更好,但是已经有过的儿童期的性游戏,我们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可以使这件事的消极影响大为减少甚至消除。毕竟,那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如果父母没有处理好,发现孩子有性游戏只是大发雷霆而没有细致的教育,孩子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做这个游戏,被父母打骂,可见我是个坏孩子,这件事是坏事。”这样,他就产生了对自己的消极感受,即自恨,也产生了对性的消极感受即性不洁感。所以,正确的原则是: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虽然你做的这个游戏是被禁止的,是要受到批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坏孩子。事情是被禁的,但是孩子的人是被爱的。这件事也不是多坏的事,只是对孩子来说不能做。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性游戏大加斥责,等到有一天,孩子知道了父母也在做同样的性事,就会产生对父母的不敬,仿佛父母是一些隐藏的流氓,是骗子或者两面派。如果相反,孩子的父母干脆停止了性活动,比如因为感情不好而成为无性的夫妻,则孩子就会更坚定地把性看成是不洁的,这对他将来的恋爱和婚姻更加有害,他将很难在性爱中获得健康的快乐。

  我遇到过这样的来访者,小时候被父母责骂过,当他大概12岁的时候,突然听说任何结婚的男女都是要有性行为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生孩子。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有这样“龌龊”的过去,而且想到自己的出生和这样龌龊的行为有关,他马上就变得不能忍受。他产生的症状是不允许父母碰他的东西,如果父母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清洗或者干脆扔掉。理智上,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是他不能控制,因为这件事让他觉得父母是下流的两面派。

  但是,如果父母在当时就清楚地告诉他,这件事是“你这个年龄的人”绝对不能做的,是危险的,而不是永远是坏事,就可以减少日后发生问题的概率。

  国外有法律,18岁以下的孩子禁止喝酒。孩子们一般都能接受。同样,一个孩子不到2岁的时候,父母可以在他面前吃辣椒,但是要告诉他孩子是不可以吃辣椒的,如果他不相信,可以让他尝一点点辣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成年人做的事情,有些是不适合自己做的。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可以用类似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成年人可以有性行为,而孩子不能有。

  男孩子和女孩子遇到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性游戏被发现时,女孩子受到的训斥会更多而且更具贬低性。有些成人会说一些贬低女孩子自尊的话,试图以此激发女孩子的自尊和羞耻感,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比如“小女孩这样做,不要脸”“你怎么这样贱啊”等等,会给女孩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成人的想法是,告诉孩子这样做“贱”,孩子就应该明白,以后不这样做,就不“贱”了。但是,孩子的思维是更直接的,她的结论就是“妈妈说我贱,我贱”,性心理从而就被扭曲了。

  儿童期有过性游戏,当时父母处理不当,孩子长大后就有了性不洁感。如果我们通过追溯,找到了过去的有关事件,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技巧:让来访者想象自己心中的那个做性游戏的孩子,然后,心理咨询师以对孩子说话的口吻,对那个孩子进行性教育。这样,可以更迅速有效地消除这个心结。

  手淫会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困扰。

  有些人认为手淫对人有害,有些青少年也相信这一点。他们的经验表明,手淫的确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有很大的损害,但这并不是手淫有害的证据,因为实际上他们受到的损害也许并非来自手淫本身,而是来自对手淫害处的恐惧。让我们假设,有个民族认为做瑜伽对身体健康有害。有个人偏偏克制不住,喜欢做瑜伽,但是每次做瑜伽,他都非常紧张地想这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并且担心自己是否会因此而身患绝症,他就会发现“瑜伽有害”。实际上,这只不过说明紧张焦虑和担心的情绪有害。

  当然,如果要我保证说,手淫绝对无害,这也不对。吃饭还不能说是绝对无害呢,如果你吃得过多,会严重损害胃的健康。手淫是一种性的能量的宣泄方式,它能够缓解性的压力,也可以得到一些性的快乐,如果适度并无害处。

  王树结结巴巴地说起他手淫的事情时,我用轻松的语调回答说:“手淫的人多了!”随后我向窗外一指说:“如果现在街上所有手淫过的人都作心理咨询去的话,只怕街上会一下子变得比后半夜都空旷。”

  我告诉他,那还是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时候,一次参加讨论会,谈论起手淫问题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说,他儿子也曾经因为手淫而烦恼。学员问这位老专家:“您是怎么回答的?”老专家说:“我就直接告诉他,你老爹我年轻的时候,手淫那才叫多呢!”

  王树似乎稍微松弛了一点,他告诉我,他一直以为自己不可能结婚了。他觉得手淫使自己的身体“完全掏空了”,他以为自己以后已经完全不可能和妻子有性生活了。而且,他以为手淫会带来很多病,而他也的确总觉得自己“肾虚”。他打算找中医去看病,但是又怕医生一眼看穿他“纵欲过度”。他还假装无意问过同学,医生是否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纵欲。那个同学说当然能够看出来,纵欲的人脸上的皮肤比较松弛。他听了大为恐惧,回去照镜子看自己的脸,发现皮肤果然有些松弛。他相信那个同学一定已经看出来了,所以才“点”他。这之后,他就再也不敢看这个同学,一旦遇到他就尽量避开。这也是他对人恐怖的一个原因。同时,为了有所补救,他自己偷偷买了不少补肾的药物吃,如果不是因为作为学生的他钱不多,不知道又要有多少鹿会因为他而惨遭阉割。

  我不禁觉得好笑,青春期少年本来性冲动就强,还吃补肾的药物,难怪他不得不手淫。我告诉他说,幸亏他手淫,要不然那些补肾的药物会把他烧出毛病来的,他这个方式是典型的抱薪救火。我还和他说,出家人的饮食才是最利于避免性冲动过多的饮食。我还建议他,不要再吃什么补肾的药物了,当然也不需要像出家人一样戒除荤腥,正常饮食最适合正常生活。我让他明白,补肾增加了他手淫的冲动,而手淫增加了他对虚弱的担心,而因为担心去补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是到了打破这个循环的时候了。当然,我也安抚了他的恐惧,告诉他那个同学未必真能看出什么纵欲过度,只不过是吹吹牛而已;并且话说回来,说这个话的男生十有八九也会手淫,所以他也属于“同案犯”,即使他发现了你的手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他的心理咨询,气氛轻松得如同男生的卧谈会,区别只是我年纪比他的同学要大许多,当时我也已经30多岁了,在他面前,是一个绝对的大哥形象。我并没有用所谓“咨询师”的形象和他交往,有时听他说得好笑,我基本都不约束自己的笑,有时甚至会放声大笑——这当然相当不符合一般教育中所说的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态度。当然,我并非放纵自己,相反,还是细心体会着他的感受,看他是否能够承受得了我这个态度。我知道,我这样笑,他会感到有些窘迫和害羞,但是,我恰恰是用这种方式,让他能够逐步适应这个窘迫害羞的感受,能够逐步增加对这种感受的承受力。我会细心地体会他,是为了知道他是否能够承受,如果他不能承受,我就会停止去笑他,转而安抚他。

  我不能让他把我的笑理解成对他的不尊重,即使是一个无知的青年也不应不被尊重。我不会说什么,但是我会用我的态度,让他觉得我笑他是一种亲近,是一种大哥对小弟一般的不拘形迹的表现。人都不喜欢被别人笑,但是被一个自己亲近的人所笑,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前提是,你相信这个亲近的人虽然笑你,但是心里并不会真的因此而轻视你或不喜欢你。贾宝玉犯病说了许多疯话,等他痊愈后被嘲笑,但是他并不生气,就是因为嘲笑他的人是爱他的。如果我前面和他之间没有建立起好的咨访关系,那我这样做,咨询必定要毁掉了。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微妙之处,它没有什么僵死的规则,没有怎么做对怎么做错的教条。笑你的来访者,按教条说当然是错的,如果有一个新手贸然学我这样做,十有八九是要犯错的,但是我这样做,反而有很积极的效果。如果有人按照心理咨询的教科书来评估我在咨询中的行为,我估计他们会发现我的行为错误百出。但是,如果评估我的效果,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我笑他,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事情显得更轻松。恐怖症是一种严肃的心理疾病,如果我很严肃地对待,对方也会觉得这件事很严重,于是更加恐惧。相反,如果我表现出轻松的态度,对方就会放松,因为我让他感到那件事并非多么严重,并不需要那么严肃地对待,也就是说,不必太恐惧。记得《天下无贼》中的那个镜头吗?劫匪在火车上抢劫,一个劫匪的样子有些可笑,于是大家笑起来了。另一个劫匪大喝:“严肃点,打劫呢!”为什么劫匪希望大家能严肃点呢?因为严肃才能恐惧,笑和恐惧是不相容的。我笑,引得他也自嘲,他那些对自己手淫的恐惧、对性的恐惧以及化出的对人的恐惧,也自然会随之消解。

  心理咨询,你对他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比这更主要的是,你用什么态度和语气来说这些话。

  我和王树瞎聊乱侃,说起手淫的功能,说到手淫可以缓解焦虑。我说讲压力调节的时候,我们没有讲过,实际上性也是调节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是对所有人有效,是对部分人有效。压力大的时候,一次性活动,可以让你忘掉烦恼,释放紧张,过后还可以睡得更熟,压力也就得到缓解了。手淫也是一种性活动,所以也有调节压力的作用。

  王树突然意识到,他的手淫可能也是这样。因为他发现,一到考试前紧张的日子,自己的手淫就格外多,而手淫的确可以一时让他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他说:“和你说的不一样,我手淫过后更惨,想到自己又没有控制住,想到手淫会带来恶劣的后果,压力反而更大,而不是更小。”

  我马上声明,凡事都有例外。我说,性可以缓解压力,但性并非总能缓解压力。用性缓解压力的前提,就是性行为不会创造出新的压力。如果性行为引发了新的压力,那么缓解了前面的压力,却带来了后面的压力,当然就没有解压作用了。有一个人有压力,找了个风尘女子,但是,他过后开始担心自己染上了性病。性对他来说,反而增加了大量压力。你手淫了,当时缓解了考试焦虑,但是过后担心身体淘虚,担心将来没有办法结婚,当然也会增加压力。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有压力所以手淫,手淫却引起了新的压力。

  王树不明白——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明白——手淫可以缓解也可以增加压力,为什么这两个不能抵消,或者说,既然它增加的压力大于它缓解的压力,为什么自己还会无意中以这个方式来寻求缓解压力呢?我告诉他,这就是我们潜意识心灵的规律,相反的东西并不抵消,只是轮流执政。手淫能缓解压力,所以你就会有手淫的冲动,过后的压力是过后的事情。实际上,人做的事情大多如此,赌博的人以后会输钱、偷盗过后会被捕,但是当欲望强烈的时候,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他们不会想到后来的危险。同样,当压力使你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手段,就会使用你熟悉的手段来缓解,对你来说,这个熟悉的手段就是手淫。这个时候,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去管以后的压力。

  懂得了这些,我和王树也就很容易找到走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方法:一是手淫后提醒自己不需要担心,因为手淫并非不道德,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危害,可以把这看做洗了一个热水澡。这样,手淫后的心理压力就会大为减少(并非彻底消除)。二是寻找其他缓解压力的方法,使自己不需要洗太多的热水澡。我们一起想了不少用来缓解压力的其他手段。

  而王树的手淫中更麻烦的问题,是他的性幻想是乱伦性质的。虽然我们可以说,幻想并非现实行为,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被接受。

  对这个问题,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处理。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我使他明白,他的乱伦性质的幻想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也使他明白了,乱伦幻想者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退行和固化,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却还像孩子一样有依赖性。而和儿童不一样的是,他有了性的冲动,这个冲动就和他所依赖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了,并造成心理问题,而他的心理问题又造成他害怕见外人的结果,更增加了对家人的依赖,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当他把自己的关注更多地投向外界时,这个问题自然会逐渐解决。

  说起来,在现在这个时代,有人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21世纪初,我们看到的是性的高度开放。在我作这个咨询的时候,虽然还不像21世纪初,但已经是比较开放的时代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还会有王树这样的因性压抑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吗?

  有,真的有,而且为数不少。性开放的人群实际上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多,耸人听闻的那些性开放故事,实际上现在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而多数人的性心理和性活动并非如此“时尚化”。而且,开放未必就是进步,而保守的性观念也未必就是落后。实际上,过分性开放的人群,虽然不会产生像王树这一类的性心理问题,但性心理也未必比王树更健康,那可能是另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了。

  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来访者的调节,如同调节射击者的枪口高低,高了我们要让他低一点,低了我们要让他高一点,才能最终射中靶心。王树的性观念是过分自我压抑的,因此,我们对他的性教育就需要一定的“释放”性质的教育,教育他允许并用社会能够接受的合理方式来释放自己的部分性能量。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认为性越开放越好。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不管怎么说,总体上性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有王树这类的人,有过度性压抑和过度保守的性态度,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和社会及身边的人社会交往比较少。正因为社会交往较少,才造成了他比较少地受到身边其他人的影响,从而保持了他原来的性态度。我们发现,这又是一个循环:因为社会交往少而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出现又减少了社会交往。

  王树的人际交往的确一向比较少,他说,他从小朋友就比较少。由于他性格比较内向,和其他男孩子在一起时,往往比较受欺负,家里人也对他说,要躲其他人远一点。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和同龄的其他男孩子一起聊过性话题,虽然他知道那些人是会聊的,但是他从来不会参与其中。实际上,这是他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助因——他自己胡思乱想,越想越害怕的时候,却没有机会和同伴说这些烦恼。如果他真的能和同龄朋友交流,也许就会发现,实际上他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并不只是他自己独有的问题,而是这个年龄的人都会遇到的。他也不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师就可以知道,手淫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常见而平凡,完全不需要大惊小怪。

  性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力量,它在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身上汹涌澎湃,如同江河奔流在大地上。不会游泳的人,也许会被淹没在它的浪潮之中,但是,只要我们教大家学会了游泳,我们就可以畅游在爱河中。我们可以从它那里得到滋养,也可以从它那里得到快乐和幸福。不能掌握时,和性有关的羞耻感会使我们不敢和别人接触;而能够掌握时,和性有关的自信感和青春美丽正可以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装饰,使我们和别人能更好地建立联系。看到王树以及和他一样的青年人解决了问题,如释重负地离开心理咨询中心时,我每每心怀喜悦,默默地把我的祝福送给他们,希望他们的人生幸福快乐。

  囚禁的爱:面具公主

  没有人能听到

  我梦中凄哀的哭号

  也没有人能听到

  我梦中恐惧的尖叫

  没有人能看到

  我被囚禁在邪恶城堡

  也没有人能看到

  我在泪水中浸泡

  我看到人们走来走去

  在我床边

  偶尔也会瞧上我一眼,说

  睡得多好

  那个女人来咨询的时候,她的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雪白的裙子,漆黑的长发,以及她轻雾笼罩的眼睛中,迷离而遥远的眼神。我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心理咨询室,突然发现地上有碎纸,而桌上的那盆假花的花瓣上居然还有灰。

  像没有重量一样,她飘坐在沙发上,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而她,似乎也觉得这样的沉默很自然似的,并没有急于倾诉。

  “那么,到底怎么样了?”过了一会儿,我问。

  她的眼睛更黯淡了。

  “你先说说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了解了这些,我才可以帮助你啊。”我说。

  “不会懂的……”她的声音飘在空中,并不是对我说的。

  “你可以说说看,也许我可以帮助你。”我再次说。

  她的眼睛转过来看我,虽然依旧遥远。

  “好吧。”

  又一阵沉默,在她的讲述开始前。

  十几年后的今天,成为著名心理咨询专家的我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很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我有明显的反移情。

  如果你想做一个超越菜鸟级的心理学爱好者,你不能不知道移情和反移情这两个概念。

  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伟人弗洛伊德——什么?你说你不知道谁是弗洛伊德,那你还看什么心理学。你可以说你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学说,甚至可以说他过时了,你还可以吹牛说你是中国的弗洛伊德(我就是这样,当别人赞扬我,说我是中国的弗洛伊德或者朱洛伊德时,我都是欣然接受的)。天哪,你至少也要装知道啊。

  移情,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人无意中把对某一个人的感情、欲望、态度和看法等等,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比如,一个女性把对父亲的感情,转移到男性心理咨询师身上,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心理咨询师。弗洛伊德讲移情时,是专指心理患者对心理医生的移情,但是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如果罗裙和芳草可以看做人的话,这何尝不是一种移情。当然,他之后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们,在使用“移情”这个词的时候意义更加宽泛了。他们把所有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感情都叫做移情,在我看来,这样使用这个词有些像上海人说的“捣糨糊”,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我还是把“移情”这个词按照弗洛伊德的原意去用。移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移情时,来访者会把心理咨询师看成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他有爱或者敬重等好的感情;而消极移情时,来访者会把心理咨询师看成是一个不好的人,对他有厌恶、愤怒等不好的感情。

  反移情,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这类人对来访者或者患者所产生的移情。按照弗洛伊德的原意,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个人有什么感情、欲望等,就把这些感情之类都放到来访者身上了。反移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反移情使心理咨询师格外关心来访者,而消极的反移情则会使心理咨询师格外不喜欢这个来访者,因此都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客观性。如果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反移情比较强,当然就会对心理咨询的过程产生干扰。因此,心理咨询师往往不愿意有反移情,但是,移情和反移情往往都是在潜意识中产生的,它不仅不受我们的主观意识控制,甚至我们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是否有移情或反移情。

  在作这个咨询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就对这个女人有反移情了。

  这个女子,在这里,我叫她瑟瑟吧,26岁,已婚,毕业于上海某知名大学的经管系。

  这一点点基本信息,是这次咨询到了最后我才终于问清楚的。而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瑟瑟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用她那叹息一样轻的声音,不断地表述她的心情。

  当然,到最后我也并不十分清楚她的心情,只大致知道她很抑郁。而且感到,这样的一个女子,这样的心情,真是太可惜了,我知道自己会努力去帮助她,让她走出心理的误区,重建幸福的人生。

  记得当结束咨询后,我走在校园中,心中有些忧郁和伤感。当时,我以为是迷蒙的小雨让我忧伤,现在我知道,那不是因为小雨,是因为我的反移情。

  瑟瑟说,她也有过美好的童年,爸爸妈妈都很宠她。当然方式上会有一些不同,爸爸会更宽容一些,妈妈比较讲规矩。她能够回忆起小时候,她淘气地把雪塞到爸爸的衣服里面,还不许爸爸往外掏,爸爸就缩着脖子笑呵呵地让她塞。妈妈不允许她这样出格,但是,牵着妈妈的手从幼儿园回来的情景,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

  但是,童年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愉快。如果她犯了错误,妈妈会严厉地训斥她,完全不留情面。记得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事情,妈妈生气了,竟然把她最喜欢的东西摔了一地,那是一套在当时还很罕见的芭比娃娃,包括娃娃本身,还有一套衣服、鞋、首饰、镜子和小小的梳子。她哭着去捡地上的小梳子,妈妈一脚把它踢开,并且用很凶的声音说:“我看侬敢勿敢再捡?”这时,爸爸会偷偷地塞给她一块糖,小声对她说:“不要惹你姆妈生气,别哭了。”这样一来,瑟瑟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瑟瑟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但是在学校中也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她从小比较漂亮,所以,有个小女生就已经会嫉妒她了。这个女生会故意排斥她,说她的坏话。她不知如何应付,于是就尽量少和别人交往,少和别人玩。没有事情的时候,她就自己读课外书。她读书很慢,实际上,她往往是打开一页书读上几句,就开始胡思乱想,想象自己是公主,想象自己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然后王子来救自己——有时,她真的希望现实中出现一个这样的王子。然而,虽然现实中偶尔也有个别男生对她不错,但是,都是傻乎乎又很丑的,实在没有办法想象为王子。

  寂寞。瑟瑟说,可能她最大的不愉快不是因为有什么痛苦,而是因为寂寞,自己胡思乱想也填补不了内心的寂寞,“我从小就是一个寂寞的女孩”。

  如果按照我简单的咨询记录看,瑟瑟的症状主要是:

  心情低落,无价值感,并有过自杀的意念;

  严重的失眠;

  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

  食欲下降。

  我不记得她具体是怎么描述这些症状的了,那些话语如同夏日午后梦中的情节一样支离破碎,仿佛春天草地上的野花一样纷乱无序。

  我记得她说过的场景:看着细雨中路边的法国梧桐树的叶子飘落,被一只皮鞋踩进泥水中,心里那种闷闷的痛;看着夕阳的余晖斜斜地透过玻璃窗,投到墙壁上,感到黑夜即将来临,心里的那种忧郁。她说感到自己活得很没有意义,她的生命像春天的河冰一样一天天化掉,而最后剩下的只是脏水;她说感到自己在一天天腐朽,甚至都能闻到身上发出的腐烂的气味。她说过希望这一切消失,希望看到没有了自己的样子。当然她也说过,那样的话世界不会有什么不同,别人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因为,她自己的存在——如果说自己还有存在的话——对任何人可能都是可有可无的。“我厌恶自己,我想过多多地吃安眠药,一了百了。我也想过我的尸体被抛到树林里,在落叶中腐烂。我想象过很多种死法——对不起,老师,我也许太病态了——不过,这些想象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我不知道哪一天,我可以把这些想象变成现实。”

  她严重失眠,据她说,多年来她都是靠安眠药睡着的,即使有安眠药,她的睡眠依旧很轻,而且常常做很多很多梦,而且大多是噩梦。从梦中惊醒,她就会睁着眼睛,看着黑暗的房子,房子中像鬼影一样晃动的影子,一直熬着等睡着或者等天亮,当然大多数时候是等到了天亮,开始了另一个漫长而阴郁的日子。她说,她不记得那种踏实的沉睡是什么感觉了,因为,多年来她都没有一天能睡到四五个小时。

  她反复说到,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一片灰色。她说,她也试图找到一些让自己有兴趣的事情,钢琴啊、工笔画啊、读书啊,或者其他很多自己曾经很感兴趣的东西,试图让自己能够产生兴趣,但是这一切带来的只是深深的厌倦。或者她就开着大屏幕的电视机,看着电视中的人影晃来晃去,有时轻声有时激烈地说着话,她常常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很没有意思,”她说,“不知道那些电视中的人怎么好像过得有意思一样。”如果她偶尔看懂了电视的内容,她发现也往往是一些坏事:煤矿塌了,家人在争夺财产,夫妻分手,食品造假……“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工作?她的丈夫挣得很多,她可以不用工作,不过为了让自己还有点用处,她找过一些工作,做过财务工作,也做过其他一些工作,比如文秘等等,但是她觉得自己多数时候很不称职,所以老板对她也不满意。有时候,是她对老板不满意,比如老板会要求她做一些她做不到的事情。她的工作都很难做久,也很没有意思。丈夫?她说:“他对我很好,但是,被我的心理疾病拖累了,我让他心情也不好了,让他很心烦,也许我死了,会对他更好。”“我甚至去学佛,我懂了四大皆空,真的,一切真的是那么空,不过,我没有智慧让自己解脱。”

  我问她的食欲怎么样。她回答说,如果不是别人要她吃,她自己从来不会想到要去吃饭,也没有任何想吃饭的欲望,她没有饿的感觉。而吃饭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例行公事,什么味道都没有。她告诉我,她怀疑自己的味觉出了问题:“真的,这似乎不是心理方面,而是生理方面出了问题,食物真的没有什么味道,吃起来就像吃软木头。有次饭店的菜做得太咸,别人都受不了叫出来,而我却不知道怎么了,我根本没有吃出菜是什么味道。”

  “我常常感到没有气力做任何事,甚至早晨醒来,都没有力气起床、洗漱和梳头。”我看了看她的长发,她说,“真的,我懒于化妆和梳头,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在梳妆镜前坐着,突然清醒一下,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很懒。”

  我听着她说这些,有时心疼,有时想这个女人真的是有病了。不过,有一点是真的,我也渐渐感觉到人生真的很没有意思。那些急急忙忙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吵吵嚷嚷的人,忙的乱的求的吵的那一切,又有什么意思呢?

  她生命中的灰色,慢慢地浸染了我的心情。

  多年后的我,更熟悉这个现象。不管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叫投射性认同也好,叫别的什么名字也好,它就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情感感染。像一种精神上的传染病,一个人的心情会感染到另一个人,只要这两个人之间有一种真实的情感连接,只要你关注他,你就会在精神上接近他,就如身体上你接近一个人,就可能感染他身体上的病毒一样,在精神上你接近一个人,就可能感染他精神上的病毒——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充满风险。医生可以戴上口罩,隔离病毒并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精神的病毒中,不能把自己隔离开。因为,当你在精神上和来访者相互隔离后,来访者会感觉不到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感觉不到你和他之间精神的相互联系,感觉不到你是从内心深处理解他。因而,来访者就不会被你所感动,不会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宽慰,不会知道你在精神上和他在一起,因而,也就不会有多少治疗效果。

  的确,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和来访者从精神层面隔离开。他们会通过种种方式,比如着装,比如显示自己的学术身份,让来访者知道“我是专家”,用专家的身份构筑起一道隔离墙。这些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咨询变成一种“技术活”,通过熟练地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来进行工作。我不能说这些人的工作完全无效,但是,他们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那不是“人和人的交流”,而只是专业工作者在“修理”一个有故障的“来访者”而已。后来,我把这种态度叫做“装大尾巴狼”,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能装大尾巴狼,而那些特别能装大尾巴狼的人,不管他是博士也好教授也好,海归也好名人也好,都不大可能是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如同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必须和那些脆弱的受灾者同在现场,必须敢于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中。这样,你才是一个人,一个和来访者真正有交流的人,一个有缺点、会犯错,但是比来访者经验更多一些,可以对他有所帮助的人。

  感染也并不可怕,如果心理咨询师能消除自己感染到的精神病毒,他就知道什么药是对这个来访者有效的了——心理咨询师在每一次治疗中,都可以是一位尝百草的神农。

  我用了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方法,先诱导她进入想象丰富的心态中,然后我让她想象一座房子。这是我了解一个人心理的基本状态的方法。

  她想象出的房子像一座城堡,城堡看起来还不错,就像童话故事中的那些城堡一样,有着尖尖的顶、厚实的墙和不大的窗户。颜色也还不错,是红色和白色相间的,看起来也挺漂亮。城堡外是绿绿的草地,还有挺拔的小树林。甚至,还可以看见一些小动物在草地上和林间嬉戏。

  进入城堡里面,就没有外面看起来那么好了。城堡里面的大厅像是很久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到处积满了灰尘。窗户的玻璃也很久没有擦过了,脏脏的只是半透光,而那些透进来的阳光也像是被玻璃上的污渍污染了似的,灰蒙蒙的。地上散乱地有一些东西,好像有儿童的小车、座椅,还有老旧的座钟,等等。

  意象对话中所想象出的形象,是一个人的心理的象征。她想象出的房子外表很好看,而里面的状态不好,正是她现在的状态的象征。表面上看,她的生活似乎很好,衣食无忧,有一个对她很好的丈夫,父母和她的关系也挺好。她外貌美丽,也为她赢得了许多一般女性得不到的那些爱慕或者喜欢的眼光。但是,在她的内心中有许多“灰尘”,这些灰尘实际上就是她的抑郁的象征。她的抑郁情绪弥漫在她的“心房”中,让所有的东西都不再有鲜艳的色彩,让她的心房灰暗丑陋。

  作为初步的简单调节,我先建议她在想象中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这个意象对话中呈现出的“房子”里面打扫一下。在清扫了一些东西上的灰尘后,我让她清晰地想象自己找到水桶,把水淋到地上,然后找到拖把,把地面整个拖了一遍。我让她想象把脏水倒掉,再换上干净的水。我让她尽可能清晰地想象干净的水,把手放在水桶中,能感受到清水的微微的凉意;搅动一下,手能感觉到水的波动;还能感觉到少许的水溅出来,溅到身上有一点凉。我让她用这水再拖一次地,直到不再有灰尘,能看到大理石的地面干干净净地呈现。

  然后是擦窗户,直到玻璃干干净净,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房间的地板上,也变得清澈和明亮。

  虽然她不完全知道,做这些怪事有什么意义,不过,她还是很听话地跟着做了——她是一个很友善的人。

  当我说出我对她友善的印象后,她稍微有些开心,也对此表示认同。她说,她从小就很善良,还讲了几个她童年的善良故事,可惜的是这些故事我现在记不清了。有些是说她如何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有些是说她多么不忍心伤害小动物,还有她在游戏中懂得如何合作的故事。说起这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一次来的时候,她告诉我,咨询的效果很好。咨询后的当天晚上,她就睡了七个小时的觉,睡得很香,而且忘记了吃安眠药。这样的事情,在她的生活中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发生了。听到这个回馈,我也很开心,虽然我知道病情不可能没有反复,我不能太乐观,以为效果总会这样理想,但是这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咨询的基础。

  是什么带来这样的效果呢?也许是意象对话中的“打扫”灰尘,按照意象对话的理论,灰尘就是抑郁的象征物,因此打扫灰尘这个行动可以消除抑郁情绪。也许是我们友善的交流带来的效果,也许是她回想起的那些快乐的过去。谁知道呢?心理咨询常常是这样,你不知道是什么带来了转变,你只知道转变发生了或者没有发生。

  就是这样,我们的咨询一次次进行,开始了对她内心中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弗洛伊德说,抑郁是转向自己的愤怒。

  虽然我不认为所有的抑郁都是愤怒变的,但是我也的确发现,很多很多抑郁者,在他们心中掩藏着愤怒。

  愤怒能转化为抑郁,一点也不奇怪,就像一个被气坏的人,如果没有办法痛打那个让他气愤的人,心里最想做的动作就是抽自己几个嘴巴——虽然理智地说,没打着别人还打了自己,这样做双倍不合算,但是,我们就是有这样做的冲动。

  在这个抑郁的女子身上,我首先看到的也是她的愤怒。

  虽然,她从来没有表现出愤怒来。她是一个非常温和、柔弱而且善良的人,愤怒和她是不相称的。

  但是,我发现她描述人生中的种种事情时,所暗示出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别人的一个“坏”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是令人愤怒的,虽然她从来没有表现出愤怒。

  比如,她会提到家人对她严重的忽视,或者她的愿望被家人轻易地否决,随之却没有愤怒的表达,而是一个自我批评的表达——“说到底还是我自己没用”,等等。比如,她会花很长时间说她考大学时想选择的专业是时装设计,说她小时候最喜欢描画中国仕女的衣纹、外国公主的裙摆,说她会把采来的油菜花缝在衣服上,说她的第一本时装书、她喜欢的时装杂志等等,说她为考工艺美院所作的种种准备。但是,说到父母问都没有问她就替她选了会计专业时,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所以我就读了会计专业。”我问她是不是对父母有不满,她说:“没有不满,我的想法不现实,我也没有艺术天赋,出不了名,出不了名的时装设计师就等于是个弄堂里的小裁缝。”我奇怪地问:“你真的觉得时装设计师等于小裁缝吗?”她的回答是:“他们(指父母)这样说,他们说得不会错。”随后,她的话题就是学习会计的大学生活中的痛苦、无聊和无奈,听起来很像是控诉父母为她所作的糟糕选择,不过,她的话中并没有一句是指责父母的。

  这就是用抑郁掩盖的愤怒,她不发火,不指责,但是她似乎在用自己的抑郁来控诉:“看,都是你们把我害成这样的。”

  即使说到她的割腕,也还是一样平静的语气,哀而不怨,幽幽地描述刀子割下去后,血是怎么“像房檐的雨水一样,沿着手指流下去”的,仿佛是一位诗人在描述一个风景。让我感到可怜又可怕——如此的平静,如此平静的控诉,如此平静的怨恨。

  暗火总是比明火更危险,因此,心理咨询师常常需要做的事情,是允许甚至建议来访者,有不满就直接表达出来。在心理咨询室内表达对家人的愤怒,毕竟是更安全的。心理咨询师不会把你的气话告诉你的家人,而且作为心理咨询师,看到别人表达愤怒也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都能够接受和理解。这样,来访者可以宣泄一下自己的愤怒,这总好过把那些愤怒压在心里,让愤怒在心中暗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同意她的愤怒。在我看来,她对家人的不满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她自己误会了别人,有些是她的做法不对。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不会轻易对她作评判,不会指责她。这样就给了她一个表达愤怒的机会。

  抑郁的背后,往往有许多隐藏的愤怒,表达这些愤怒后,一个人的抑郁就可能减少。瑟瑟也是一样。

  渐渐地,她开始直接表达一些不满、愤怒和抱怨。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像一个进步,实际上的确是进步。随着她更多地直接表达不满和愤怒,我发现她的抑郁减少了,而生机和活力增加了。

  一个忧郁的女子总是要有病的。

  这就如同一个江湖豪客总是要喝酒,一个刑警总是要佩枪,一个知识分子总要戴眼镜一样。

  所以,西施要“捧心”,似乎是得了胃溃疡;黛玉要吐血,显然是得了肺结核;像小怜那种动不动就“横陈”玩裸体而不着凉感冒的美女,注定不是美女中的最上品。

  瑟瑟是咽喉炎。

  每当咽喉炎发作的时候,我都很容易知道,因为她的声音会不同。平时她的声音如同轻叹,是一种轻纱或者雨雾一样的感觉。而当她的咽喉炎发作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很多),她的声音会有一点沙哑,虽然还是那么轻,是一种香炉中飘出来的烟的感觉,稍有干涩,但是并不呛人。平时她的声音显得更单纯,而咽喉炎发作的时候声音则有些沧桑。

  虽然躯体疾病我可以不去管,因为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也知道,许多躯体疾病实际上不仅仅是由身体的原因引起的,其中很可能有心理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也注意观察,在什么时候她的咽喉炎比较容易发作,或者说,咽喉炎往往在心理处于什么状态的时候容易发作;还有,咽喉炎的发作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给心理咨询带来什么影响。

  经过观察,我发现,咽喉炎发作和她的情绪的关系的确不小。每当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了她情绪的事情发生,或者我们的咨询触及了她的某些消极情绪的时候,她的咽喉就很容易发炎。一次,她咽喉发炎的时候,我把这个结果观察告诉了她。

  “那当然了,上火,就容易发炎了。”她微微一笑,“我从小容易上火。”

  那么,是什么样的“火”在燃烧着她的咽喉呢?

  好在我有办法知道,至少是有办法知道一些线索,那就是意象对话技术,用想象去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如果你愿意,或者你可以试试这样做,”我告诉她,“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咽喉处。”

  看得出她很合作,马上低垂眼睛,安静地体会。

  “好,放松,让你的想象自由地流淌。”我开始使用意象对话,“想象有一个小小的你,大约有只蜜蜂那么大,飞进你的脖子内部,到了你的喉咙上火的地方。它发现那里像是一道回廊,或者隧道,但是那里发生了某些特别的事情——你告诉我,在你的想象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道古老的建筑的长廊,”她幽幽地说,“我能看到柱子、美人靠,还有突出的檩条,是叫檩条吧,长廊上面还有彩画,用淡淡的彩色画的,水墨感觉,但是用的是彩墨,好像是一些花鸟或者仕女。但是,看起来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了,灰尘,很多的灰尘、漏雨的痕迹,斑驳陆离。很多地方已经歪斜,有的地方甚至垮下来,我有点冷……”

  “那么,什么和咽喉炎有关呢?”

  “我能看到烟,”她说,“有个地方在燃烧,一根柱子吧,没有明火,只有烟缓缓地冒出来。旧的柱子上的孔和裂缝在往外冒烟。”她说着,又开始轻轻地咳嗽起来。

  “这根柱子怎么会着火呢?”我问。

  “好像是一个工人。”她闭着眼睛,继续说:“穿着劳动布工作服,不整洁,粗鲁的工人。他好像是这个园林的管理员。是他把一个烟头扔到柱子上,引燃了这根柱子……我觉得里面的火也许着得不小,只是因为空气进不去。所以,没有明火,只有烟雾。”

  “也许,我们可以想点办法扑灭这火?”

  “没办法,水又没法浇到柱子里面,”她说,“让它烧吧。”

  “也许会烧掉整个回廊?”

  “那也没办法,让它烧吧!”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

  “这个工人倒是很像我先生的样子……”

  “粗心的他,倒是常常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引燃了一场火。”我说。

  “恐怕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引燃了火,”她有点愤愤地说,“乱扔烟头之后就走开了,根本没有回头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她意识到了这个意象的象征,正是她先生在她心中的感觉,他常常粗心大意,没有关注到她的细致感受。有时说的话让她很生气,但是他对此一无所知。她说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愤愤然的。于是,我们有一点很清楚了,这个火象征着她的愤怒,而这愤怒是因为她的先生常常无意中触怒她,却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触怒了她,而这进一步触怒了她。

  所以,咽喉炎,中医所说的上火,实际上就是她的怒火。一个心细如发的人和一个粗心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事情也许真的是难免的。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那个可怜的丈夫的错,但是她的看法显然和我不同。

  粗心的丈夫所做的是,引发了她的“火”,随即就走开了,没有注意到她这里的“火”在暗自继续燃烧。

  而这暗自继续燃烧的火,就变成了咽喉炎。

  同样,她也没有去表达,因此,她的丈夫也就没有想到,他不应该匆匆走开,而应该去找水,浇熄柱子里的暗火。要不然,总有一天这根柱子会烧坏,而他们的婚姻园林也会走向衰败。

  我记得我们当时讨论了一会儿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进展。后来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对那个丈夫的同情,使我在那一次没有能够“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感受”。

  可是,这次我为什么会这样同情这个丈夫呢?我后来反省,脑子里冒出的想法是“如果是我面临这个局面,恐怕我会和这个丈夫一样,无意中触怒了她,而自己一无所知”。但是,我为什么会把自己和她的丈夫相比呢?

  总不会是我对她有反移情吧?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回头看,倒也真有可能,但当时的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当时觉得,原因可能是另一个:我感到,她对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的看法有些理想化,她心目中的我是一个细心而体贴的人,能够感受到她的内心,而不会像她的丈夫一样。而这对我产生了压力,因为我知道我有细心的一面,但是多数时候,我实际上是一个比别人都粗心的人。我不是她认为的那种人,也不是她期望是的那种人。不得不在每次咨询时都做一个细心的人,这对我来说压力不小。当然,现在的我会看出,这也是反移情的一个表现——因为我有反移情,所以我自己似乎也想在她面前“表现得更好”,表现成她希望我成为的样子,而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所以我才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当时,我告诉她,她隐秘的怒火之所以难以消除,是因为她没有表达。她压抑自己的愤怒表达,心里愤怒,而外表上没有表现,因此她的丈夫也不知道。我建议她要承认自己也会愤怒,并且在感到自己愤怒的时候建设性地表达出来——告诉丈夫,你这样做的时候,我会生气。

  当然,我现在知道,我当时这样教导她,实际上也是为了缓解我自己的压力。如果她学会更明确地表达,那么,我自己也就比较容易了解她了,自然也不会无意中出错了。

  尽管有这样的“私心”,但是我当时的教导也不是全无用处,说真的,当时还是很有用处的。她回去还是按照我说的方式试着去做了,而且有了一些效果。她的丈夫很惊讶地了解到,原来有些他自己觉得没什么的事情,是她所不喜欢的。于是,她丈夫也作了一些改变,使得他们的关系有所改善。后来,她也告诉我,这样做是有用的。

  当然,她觉得有用,但是用处也不是很大,因为她还是希望“不用我说,他也能知道”。而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当时我们就这个问题也作了分析,这里且“按下不表”。

  按下不表,是因为有另一个问题。那是在后一次咨询中,我们所分析到的。

  那根柱子为什么会有孔和缝隙?意象中的这个特点象征的是什么呢?

  我问她,柱子的孔和缝隙是怎么回事?她告诉我,有些是年久失修裂开的,有些是被虫子蛀空的。

  她体会了那些虫子给她带来的感觉,突然恍然大悟地告诉我,实际上,这些虫子和“性”的主题有关。

  柱子上的彩漆脱落,象征着她对自己的“纹饰”脱落,她的外表上原来的那种“清纯脱俗”的女子形象脱落。

  虫子象征着男性对她的诱惑——这一点我倒是不奇怪,因为虫子常常可以象征男性的性器官或者精子——这些“虫子”蛀空了她的“柱子”,从而造成了一些孔洞,就是一个性的象征。而且,虫子给她带来的一种“痒得难受”的感觉,也和性唤起后的感觉是一致的。

  柱子上的缝隙,则象征着她自己这方面产生的性欲望。

  在以后的咨询中,我多次看到似乎很不匹配的夫妻,让我感到所谓“好汉没好妻,癞汉子娶仙女”的古话真是有点道理。所谓“一对璧人”那种珠联璧合的情况,似乎真的极难见到。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的身份。那些夫妻和美举案齐眉岁月静好的,哪儿有时间来陪心理咨询师聊天?不过,即使是在生活中,我也发现,某方面的男人或者女人,其配偶在感觉上并不配的也有很多。

  难怪当初,美貌多情的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之后,街上的无赖闲人纷纷抱怨,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这也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家伙太好色,还因为有一种“不平”的所谓“义愤”。假如潘金莲一开始嫁的是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想来不管多么好色的家伙,也不会去打潘女士的主意了。就算是把泡妞当做事业的“青年企业家”、“药业公司老总”西门庆,也不大可能去招惹不仅武功盖世,而且仪表堂堂的公安局长武松的妻子。可见,人的心中还是有一个本能评判的。

  但是,作心理咨询久了,就知道这些看起来不匹配的夫妻能走到一起,并非是偶然的事情。潘金莲之所以嫁给了武大郎,而没有嫁给武松,是因为刚烈的她拒绝了一个好色老头的“潜规则”。老头要报复她,所以把她嫁给了武大郎——这不是偶然,如果武大郎不是那么矮,他也没有机会抱得美人归——可惜以后变成了蛇蝎美人。现代人自由恋爱,潘金莲的悲剧不是那么容易发生了。但是,由于每个人心中的种种情结,我们自以为自由选择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受到潜意识中的情结的影响。因此,我们找到的往往不是最适合的,而是最能和我们的情结扣上的。我们的情结往往是一种不健康心理的反映,因此,我们挑选的配偶也常常会成为怨偶。这很可惜,但这就是现实。

  瑟瑟对自己的丈夫不满,不明真相的外人,特别是对她的美貌还有反应的年轻男子(即使对她没有“西门庆之心”),也很容易同意她的不满。但是,如果我们能知道得更多,也许我们就会知道,实际情况未必如初看上去的那样。看起来配不上“潘金莲”的现代“武大郎”,也许当你看到其内心,就会发现他实际上反而是一个更优秀的人,也未可知。

  毕竟,没有谁强迫她嫁给他。即使有父母的一些干预,这些干预也是有限的。她能嫁给他,必定有嫁给他的某个道理,这个道理她自己也未必知道。

  瑟瑟不是潘金莲,她忠实于家庭,对西门大官人之流敬而远之。不过,她还是感觉丈夫过于粗俗。在一开始的几次咨询中,她并没有这些表示,但是后来就逐渐有了一些。这些抱怨包括丈夫其貌不扬,吃相不佳,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举止不恰当,等等。

  听多了她的抱怨,我有时会对那个我没有见过的做丈夫的有些同情。如果他知道在妻子的眼中,自己是一个这样粗俗的人,我想他一定会很不好受。但是,即使他的妻子不对他说,他在内心深处也未必不知道妻子对他的态度。

  婚姻中不怕有争吵,不怕有愤怒,最怕的是互相之间相互的爱和尊重不够。如果一方在心里轻视另一方,对婚姻的威胁是很大的。女人和一个自己不尊敬的男人在一起,尤其难以幸福。因为在女性的天性中,有更多的对强有力的男人、优秀男人的渴望。

  在听了她对丈夫的几次抱怨后,我开始试图引导她做进一步的工作,“去理解丈夫和自己的关系”。但是一次次,我听到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抱怨。于是,我的耐心逐渐耗尽了。

  比如,我有一次干脆问她:“我听了你对丈夫的很多不满,有一点我不是很理解,既然你这样不喜欢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和他生活在一起呢?”

  于是,她给出了一些表面上的理由,比如说,“我怕他难过”,“我不愿意做一个离婚女人”,“离婚的影响不好”,等等。

  我告诉她,这些想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你真的对丈夫如此不满意,这些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如果你和他离婚,他会活不下去吗?”我问。

  “不会,他不是那种敏感的人,他会难过一阵子,然后就照常生活了。”她说。

  “如果你离婚了,你觉得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我和她分析离婚对现代女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后来发现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你是建议我离婚吗?”她问。

  “不,我不建议你离婚或不离婚。我只是想,通过想这个问题,也许你能对你们的婚姻关系看得更清楚一些。”我回答说。

  这次咨询结束后,我回到宿舍,回顾我所做的事情,突然间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我觉得自己做的有些冒险,会让她感到似乎我认为她应该离婚。万一她冲动之下就离婚了,却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那我也难辞其咎。

  再见到她,当她说“我认真地想了要不要离婚的问题”时,我就像赌徒等着开牌一样,心里颇有点紧张。

  “我突然明白了,实际上,不是我要不要离婚的问题,而是我根本就没有和他结婚。”她接下来的话这样说。

  “我在听。”我这样回应。

  “我发现,我根本不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虽然是夫妻,可是我发现,他不明白我都在想什么,我也不明白他是什么感受。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房间,但是,我感觉我们好像距离很远,我们在心理上根本就没有结婚,也没有认识,我们是陌生人。”她说。

  “陌生人?”我问她,“如果你现在想象一个场景,想象你和他,我是说心理世界中的你和心理世界的他,都在这个场景中,那么,你会想象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你和他是什么样子?你们在做什么?”

  “我想象,我在一座高高的城堡中,在城堡很高的地方,坐在窗前。墙外是常青藤缠绕。他在窗下,好像离我有三层楼那么远,他的身体被树叶遮着,看不清他在做什么。”

  “可能你心里觉得你比他要‘高’,有三层楼那么大的差距。他在心理世界中的‘地位’低,所以让你也‘低看’了他,但是,正因为如此,你并没有看到他的真相貌。”我分析了她想象的这个情景的象征意义,在她终于体会到了这一点之后,我给了她一个建议:“要不要看一看他真实的样子?”

  “你总是说,他不应该如何如何做。那你下一次能不能问自己,他为什么会那样做?也许,他有他的理由。当你了解他之后,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一点实际上适用于所有的夫妻,我们都常常抱怨对方,说他所做的是错误的——也许是的,他错了,但是他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呢?一定有他的理由,当你不关心他的内心理由,只是强求他改变的时候,你一定不能如愿,因为他一定不会接受你的“劝告”。而当你理解他之后,你也许就不会那么急于改变对方了,而且奇妙的是,对方也许反而会开始变得更好。

  在我们的咨询中,这样的关于夫妻关系的指导持续了一段时间,她对丈夫的抱怨开始减少,而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在改善。在说起丈夫的时候,她的脸上偶尔也会有笑容了。

  夫妻关系逐渐好转,但总是到某个程度为止——这样的循环一再发生,让我在挫败中渐渐感到有什么不对。终于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揭示了这个谜语的谜底之一。

  “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她对我说。

  我其实什么也没有猜到,但是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微笑地看着她。

  “你猜到了,但是你不说出来,”她说,“那么好吧,我承认,是的,我对丈夫总是不能更好,是因为我爱另外一个人。”

  她告诉我的是一个很“琼瑶”的故事。女主人公当然就是这个很美丽的少女——是的,当时的她还是一个少女。而男主人公,据她的描述,当然也是一个非常英俊潇洒的男子,他具备了世上男人所有的优点,而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甚至,我觉得她说的这个男子神奇地具备一些相互矛盾,似乎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优点。

  这个故事里面的男女主人公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实际的事情”,只是单相思。我记得她说了很多甜蜜的回忆,在我看来可以很简单地总结为:她在某天某地看到他,并且产生了某种心情。有时,是伴着丁香浓郁的香气,看到他一身干净的西装,走过浓浓淡淡的树影;有时,是她刚刚在地下捡起一片夏天最繁华的时节飘落的绿叶,抬头恰好看到他走过法国梧桐;有时,是她在雨中正狼狈地寻找避雨的屋檐,看到他潇洒地举着雨伞走过,而让她幻想到了雨中伞下的温馨……她和他唯一的真正的交谈,只是一次他不知为何在街上请刚好在旁边的她替他看守放在地上的包,并且过一会儿回来后,对她表示了一下感谢。她回忆这个场景的时候,口气仿佛是讲遇到一个神奇骑士的故事,似乎有无限的荣耀和恩宠。她用了许多形容词说到他的风度,说她自己的激动——她发现她只能对他点头,而说不出任何话来。她能感到自己的脸热得发烫。事后,她多次在想象中回答他的话,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并且在想象中描绘出他的种种不同的回答,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她甚至很感激地对我说:“他就这样把包托付给我,说明他是多么地信任我,说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她说,这让她很感动。她说,看着他的包的时候,她甚至觉得这个包像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心中无比温暖而又有责任感。“如果遇到歹徒想抢这个包,我会和他拼命的,真的,我死也不怕。”

  那个夏天,在上海细雨连绵的季节,每周我都听这个女子给我讲她的单相思故事,隔着她苗条的身体和咨询室老式木窗框中间的玻璃,看着外面似乎永远也不会停的雨。日后想到这个情景,我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感。仿佛我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我在不在场都是没有区别的,只是一个这样的女子的声音,绵绵不断地说着那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似乎突然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

  当然,我也不是没有努力做我要做的事情。我会在她的故事的间隙中,时而加入一些澄清和询问;我会要求她,在沉浸在故事中之余,也能偶尔跳出这个故事伤感的氛围,用另外一个人的视角看看发生的事情:这个单相思对她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的影子这样挥之不去?她对真正的他知道多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后,我们还是有了一点进展。我们,特别是她,意识到她对真实的他实际上一无所知。他是一个善良的或者是邪恶的人,他睿智或者愚蠢,他快乐或者是强颜欢笑……她都一无所知。她意识到他只是一个载体,负载的实际上是她心目中想象出来的一个白马王子。这个人虽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对她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梦,一个她所创造的梦。通过对他的单相思,她让自己一直活在一个梦中,因此和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也和现实生活中的丈夫有了一定距离。

  梦中的人有个特点,就是“你想要他有多好,他就有多好”,因而梦总是让人向往。但是,我们最终还是更需要现实的好,即使它比梦稍逊一筹。我们都希望“好梦成真”,而不是希望“好事成梦”。那么,为什么她却一直生活在这个梦中,而不让这个梦成真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意识到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她害怕真的生活,不管它是多么好。她生活在梦中,并且在梦着自己的白马王子。丈夫千错万错,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因此不可能像梦中人一样,按照她的想象变换他的形态。丈夫千不好万不好,最大的不好就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因此他随时会把她从梦中“粗暴地”拽出来,迫使她进入可怕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中,人需要吃饭,需要挣钱,互相会有不同的意见,而且会争吵和批评。

  领悟到这一点之后,她对丈夫的怨恨少多了,她知道她真正恨的不是这个粗俗的丈夫,而是这个现实世界。她也意识到,原来她自己并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她的心灵,实际上生活在一座童话城堡之中。

  从这个顿悟开始,她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不仅仅是婚姻生活,她发现她的整个生活都是在一座童话城堡之中。这座城堡非常美丽,但是虚幻不实。

  在这一段咨询中,不论是我们进行意象对话,还是她自己做梦,童话城堡这个意象不断地出现。城堡外的青青草地、开花的树以及小溪流也一次次地出现,以至于我对她所描述的那个地方越来越熟悉。有一次,我在选购新年的明信片时,突然感到某一张明信片上画的情景非常熟悉,我似乎去过那个地方一样。我迷惑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来了,原来这个情景和她意象中的城堡非常相似。

  她之所以生活在这座不现实的美丽童话城堡中,和她的教养方式有关。

  我们在讨论中发现,她的父母对她的教养方式,真可以说是一以贯之地把她当做“小公主”。她的童年中永远是鲜花、蕾丝、粉红的裙子、舞蹈和小提琴,而从来没有“别的小朋友”那些在她父母看来粗俗的生活内容。他们保护她,不让她看到任何邪恶的东西,不断鼓励她表现得乖巧可爱。他们对她呵护备至,而且保护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要清洁,保护她不受到细菌感染;要接送,保护她不遇到坏人;要选择朋友,避免遇到不好的朋友受到坏影响——而能通过父母审查的好朋友、没有缺点的好朋友一直没有出现,所以她也没有什么好朋友。最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父母给她选择了一个很靠得住的男子,把保护她的责任转交给了这个人。

  瑟瑟突然发现,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生活过,实际上一切生活所需要的她都已经有了,只是没有过生活本身。她发现,她在这座梦幻一样美的童话城堡中,从来没有出去过,她所做过的一切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城堡中做梦。单相思固然是一个梦,而其他各个方面也都是一个梦。

  也难怪她寂寞,一个人做了26年的梦,而没有真正的人生,怎么会不寂寞。

  也难怪我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美得超凡脱俗,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人,因为她的确就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她本来就是童话世界中的人——或者,不是一个人,而是童话世界中一个美丽的洋娃娃,或者童话画图中的一个画中人。

  我们需要让她来我们这个世界吗?还是让她在父母、丈夫给她画出来的那个童话世界中继续做画中人?我有些彷徨。把一个画中仙女点化为一个真实世界中穿着脏围裙的厨娘,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咨询呢?

  她愿意来我们这个世界吗?这个世界固然真实,却更加粗俗、肮脏,并且危险。她能够适应这个世界吗?

  虽然我一向坚信,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是我们更需要的,但是在她这里,我犹豫了。不过,她自己很快作出了选择。

  在以后的咨询中,我一次次发现,来访者表面上也许不知道怎么选择,也许会求咨询师替他选择,但是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他们永远有自己的选择,而正是这些选择,给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事情似乎在好转中。

  瑟瑟意识到自己是“城堡中的公主”后,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走出城堡”。她的幻想减少了,抱怨也少了。过去她关注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幽怨和悲哀,而现在她开始关注外界,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事情。她的才华开始显露,快乐和风趣的时候也开始增加。我们的咨询也越来越轻松,我在想,也许很快我们就可以结束咨询了。

  她也同意,她说也许只要再处理一下残留的其他问题,就可以结束咨询了,因为她感到自己的抑郁越来越少了。

  残留的其他问题之一,是性问题。

  她说,在过去由于抑郁的影响,她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性的欲望。她和丈夫之间的性生活很少,不过,他们都可以接受这个现状。

  但是,当她的抑郁越来越轻之后,他们关于性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我当然也知道,在影响夫妻关系的种种因素中,性和谐与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天上下雨地上流。

  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白天吃的一锅饭。

  夜里睡的一个枕头。

  同床共枕,在化解夫妻之间的冲突上有着强有力的作用。

  因此,我们决定讨论一下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但是,这个过程渐渐让我有些尴尬起来。

  她在和我这名心理咨询师谈性的时候,太坦然了。

  她会说一些他们夫妻之间的细节,目的当然是为了呈现问题。她也会描述她自己的一些感受,她在什么情况下满足而什么情况下不满足,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呈现问题。我渐渐感到有点不舒服,因为我感到仿佛是在被她诱惑。

  我在想,这是不是我的“投射”——也许她并没有诱惑我,而是我自己对她产生了性的欲望,却不敢承认,因而把责任归到她的一方。

  虽然我自律甚严,虽然我自诩是心理咨询师中在两性关系上最正派的那些人之一,虽然在过去的心理咨询中,我是遇到性的移情最少的心理咨询师,但是,也不能排除有这个可能。

  毕竟,听这样一个美貌的女子谈性,对任何男人都是一个刺激。

  我开始委婉地对她提出建议,建议约束一下谈话,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描述。

  她回答说:“我不大知道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如果我完全不谈,又解决不了问题。要不,老师这样吧,您觉得哪些是不必要的,就告诉我好了。”

  说完,她微笑着又补充了一句:“我什么都听您的,我不会为难您的。”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害怕被她发现,我急忙说了一些话,现在我不太记得那是些什么话,大致是一些关于心理咨询过程是如何如何的说明。

  她又是微微一笑,用很体贴的语气说:“老师,我知道。”

  带着狡黠的表情,她居然轻轻地补了一句:“您的样子像个孩子,挺可爱的。”

  我的火气好大,这个女人仿佛一下子占了上风,用一个我担心自己有但是未必有的东西,把我置于一个弱者的地位。

  可能每一名心理咨询师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而每一名心理咨询师都发现这个困境很考验人。这就是所谓的情欲的移情和反移情问题。

  心理咨询有非常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禁止有其他关系,特别是严禁有两性的关系。违反这个规范的心理咨询师在国外可能会被“终身禁赛”,要离开这个行业。我国虽然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去审查、去禁赛,但这个规范是很明确的。除了极少数害群之马,心理咨询师都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但是,行为上能约束,并不能保证在意识中没有受到诱惑。即使意识中没有,潜意识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而这会成为心理咨询中一个很危险的问题。

  我后来回顾这个咨询时,发现在咨询一开始,我在潜意识中就多多少少被她诱惑了。不过,直到这个时刻,我才意识到这一点。两性间的移情、反移情困境,已经出现在我的咨询中了。

  我开始提防,而她似乎愈演愈烈。

  比如,之后不久的一次咨询,她带着几分酒醉,不知因为什么在我面前哭得梨花带雨。她伏在桌子上哭的时候,把桌上的东西碰掉在地上。我俯身去捡时,她也伸手去捡,却抓到了我的手上。我微微抬头看她,发现她也正在看我,眼神中有些异样的东西。

  不能回避了。我开始和她谈移情问题。

  我首先向她坦承,经过仔细的自我分析,我发现自己对她有反移情。由于这种反移情,使得我对她有一种欣赏和怜惜的感情——而这之中,也包含着一个男性对一个有魅力的女性的正常反应。我也告诉她,我感到她也有移情。移情和反移情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对我们的咨询是有害的。而如果我们一起将这个移情、反移情分析清楚,则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关于她心理的真相,对她的心理成长是有益处的。

  我发现,所谓“见光死”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当我不敢承认反移情时,我的咨询受到阻碍;而当我坦率地承认并开始讨论时,我发现,自己的反移情一下子减少了。

  她的变化要慢得多,但是,也在一点点解决。一开始,她继续原来的行为,随后她逐渐对我愤怒、指责,仿佛对待一个对她始乱终弃的男人。逐渐地,我们找到了一些东西。比如,我们发现她之所以对我有移情,是因为我是她“走出城堡时见到的第一个男子”。比如,我们发现了她小时候有恋父情结。还有,我们发现她的性诱惑式的移情,是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而我们发现,她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用其他方式也可以自我肯定。逐渐地,当我们对移情的来龙去脉越来越清楚,移情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我们终于又回到了——或者说第一次真正来到了——光风霁月、心地坦然的境界。

  她说:“我终于明白,带我离开城堡的不一定非得是我的王子,也可以是我的引路人、我遇到的一个智者。”

  至于他们婚姻中的性困难,据她说,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在这里解决了。至于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或者有没有解决,我不知道。

  有一次的意象是这样的:

  她在童话城堡中,房间装饰得美轮美奂:瓶中有鲜花,客厅有钢琴,水晶吊灯发出五彩的光芒,她自己穿着公主的服装。她还说了很多美丽的细节,钻石镶嵌的珠宝盒、鹦鹉和小狗什么的。但是,她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座邪恶的城堡。

  城堡的主人是一个变态的怪人,他给这个“小公主”服用了一种药物,使得她没有行动能力。他给她穿上最好的衣服,把她安置在这间美丽的房间中,欣赏着美丽的图景,而且引诱别人来参观。那些来参观的人,会被他暂时麻醉并吸血。

  参观的人被吸血后,会渐渐清醒。他们并不知道发生过的事情,仍然继续开心地参观,之后就会离开城堡。

  而这个被用做道具的“公主”,只能留在这里,白天黑夜都在这里。城堡主人会给她擦洗和喂食,使她保持最完美的样子。

  “公主”内心充满恐惧和悲哀,每当参观者到来,她就试图发出声音,让他们听到她的话。但是由于药物的作用,她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非常的轻微,不管她心里多么疯狂地叫喊,都从没有谁能听到。

  有一天,有个参观者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并且问她:“你刚刚说什么?”她想告诉他,需要他把自己救出去,但是发不出声音了。她努力做一些动作吸引他的注意,可是手也是僵硬的。她拼命地动手,结果一下子把自己的裙子扯歪了,露出了一边的乳房。那个参观者感到很惊讶,好像奇怪这个“公主”为什么这样放荡,于是就转身离开了。

  “公主”心里悲伤地哭了,而且,她甚至都没有办法把衣服整理好。

  另一个参观者看到了袒胸露乳的她,眼里露出淫荡的光。他牵起她的手,拉她去地下室。她不想去,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药物使得她没有能力反抗。

  意象做到这里,她又哭了。

  意象对话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说出在潜意识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城堡中的“公主”当然是她,在我们过去的意象中,她一直是一个真的公主,而这个意象中,她却只是一个被囚禁在邪恶城堡中的“道具公主”。哪个是真的呢?也许都是。在某个更浅的层面,那些像公主一样的感觉是真的。而在更深的某个层面,她觉得自己只是个像公主的道具。

  那邪恶的主人是谁呢?按照分析,似乎是她的父母中的一个,虽然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因为在她的描述中,她的父母对她是非常爱护的。

  而那个听到了一次她的声音的参观者,应该是我。她在这个意象中,解释了为什么她会对我有性诱惑:是因为手僵硬,所以造成了袒胸露乳的结果。

  按照这个推理,现在在她的生活中应该出现另一个参观者。而这个坏的参观者利用她的无能为力,在性上似乎要把她拉向“地下室”,一个更堕落的地方。

  从我作了这个解释后,许多事情相继发生了。

  她居然告诉我,我的分析是对的。她的父母虽然表面上对她非常好,但是在有些时候,特别是她试图不听他们的话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她一下子说了很多事情,很多她父母所做的不正常的行为,对她的心理有很坏的影响的行为。

  我问她,为什么过去不把这些事情告诉我。她说,她刚刚才想起这些事情,以前忘了。我很奇怪地问,这样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忘?她回答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忘了。

  我一开始有些不相信,但是当我回顾一下那个意象,我明白了。

  意象中的邪恶城堡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它会伪装成一座很美好的城堡。

  当然,她的家庭在一开始表现给我的,是一个很美好的样子——除了对孩子有点过度保护。

  而她一开始忘了告诉我这些真事,是因为她吃了药说不出话了。

  而现在她的生活中,的确出现了一个很放荡的男人,这个人在引诱她在性上做越轨的事情。她并不喜欢这个男人,觉得他丑陋而且龌龊,但是她似乎很难抗拒他。

  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事情是,咨询进行了很久之后,我们才知道真正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才知道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

  瑟瑟的咨询作了几个月了,抑郁情绪好转了又复发,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在或轻或重地解决,我们讨论、分析、做意象对话……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才终于水落石出。

  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把那个道具公主救出城堡。

  那是一段漫长的历程,山重水复、波澜起伏,在意象中、在现实中都经历了很多变故。她一次次几乎要放弃,又一次次鼓起勇气继续开始。我也是用尽了能用的方法,和她一起感受种种恐惧、悲哀、担心、焦虑、喜悦。

  本来我以为那些情节自己永远不会忘记。我当时想,如果我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会比许多惊险的大片还生动,比许多神话故事都神奇。不过,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当我真的要写的时候,却发现那个过程我几乎忘得干干净净了。剩下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我也都记不住其前后背景了,因此也不能写在这里。只好叹一句奈何。

  我只能说一下大概的纲要:

  她的家庭中所形成的最基本的行为模式,是要把任何问题都掩盖起来——家丑不外扬。因此,不管问题有多大,也要让外人看着是很和美的样子。

  她的父亲性格比较懦弱,而母亲比较要强,父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不好。母亲比较轻视父亲,总觉得他没有用,事业上也不够成功。而父亲在母亲面前是个弱者,只有忍受她的压制,当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会到女儿面前哭诉。母亲对父女之间的亲昵很嫉妒,于是时常对女儿发威,有时甚至会有虐待的行为。

  父亲对女儿虽然好,但是也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比如,他喜欢让20多岁已成年的女儿坐在他的怀里,在女儿沐浴时给她送毛巾。他的说法是还把她看做小孩子。虽然瑟瑟的确心智不很成熟,但是毕竟她的身体很成熟,这个做法显然很怪异。

  瑟瑟在家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物质生活可以得到满足。而她最缺少的,是独立意志发展的机会。她的任何主见都会立即被打压下去。她被看做不懂事的,像被喜欢的宠物一样的孩子。表面上她很满足,但是在潜意识中,她对此非常的愤怒。

  瑟瑟不能摆脱父母的精神控制,于是只好做他们的“公主”。她在心智上不能正常发展,显露出幼稚化的倾向。她也继承了家庭中掩盖问题的行为模式,长期如此,以至于她不想故意掩盖的时候,都记不起家庭中那些消极的事件。这可能是一种“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忘记,她可以感到不那么悲哀。

  结婚后,新的生活方式使她多少有了一点改变。她稍微多地接触外界了,而这使得她摆脱家庭影响的愿望增强。但是她发现,这样做并不容易,因为她的父母和她的接触并没有减少。

  她父母为她所选择的丈夫是一个很老实的人,这个人惯用的模式是逃避情绪冲突。他表现为一个很理智的人,不关心生活中的风花雪月,只勤勤恳恳地工作挣钱,将瑟瑟的感情一概看成是“女人的多愁善感”。瑟瑟后来尖刻地分析说,她父母之所以选择他做女婿,是因为他是一个没用的男人,根本不可能抗衡她父母的精神控制。他只是父母带到那座城堡中的一个老实的“仆人”,只不过这个仆人除了要做工,还需要满足“道具公主”的性需求而已——或者说,需要负责维护道具公主的正常运转而已。不幸的是,这个仆人对这位美貌绝伦的道具公主居然很少有性的欲望。因而仆人和“公主”之间,关系更为恶化。我们的心理分析发现,仆人对公主之所以居然很少有性的欲望,一方面是把她看做了真的公主,因而这个仆人自卑而没有性欲;另一方面是看穿了她只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对一个“道具”,一个不是人的事物,他也同样没有性欲。性的不满足、独立意志的需要不满足等等所带来的心理烦恼,使得成年后不再能够继续忍受道具公主生活的瑟瑟产生了严重的抑郁,从而使她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改变的过程是艰难的。

  逃脱城堡,对瑟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她“被药物麻痹了,没有行动的能力”,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她的各种基本生活能力非常差,还有就是她根本不能自己作决定,在各种事情上都极为缺少行动力。在后面的咨询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很多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点点训练她的基本能力,让她成熟起来。耐心地等待她作出自己的决定,并耐心地等待她经过长久的拖延后,作一点点改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逃脱城堡之所以如此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瑟瑟自己心里有一个“城堡主人的帮凶”。她自己内心中也有一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子人格”)不愿意离开这个城堡,因此,她在努力帮助城堡主人,禁锢那个想逃出城堡的瑟瑟。试想,一支队伍中如果有一个除不去的内奸,这支队伍要取得胜利将是多么的艰难。

  这个帮凶或者内奸为什么要帮助禁锢自己的人呢?我们发现有多重原因:一是因为待在城堡里有获益。城堡可以遮风蔽雨,在里面吃用不愁,而且还可以得到像公主一样的照顾。这些是她留恋的。即使是她的抑郁,也会带来获益。因为当她抑郁的时候,别人可以关注她,安慰她,免除她的一些责任,原谅她的错误。抑郁的人是弱者,抑郁的女人更是,抑郁的并且天真得像孩子一样的女人,有谁忍心不给她一些体贴呢?因病而获益,因获益而拒绝痊愈,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另一个原因,是一种对城堡主人的忠心。孩子对父母都有一份忠诚,哪怕是处于怨恨中也是一样。因此,她愿意做父母希望的样子。

  还有,就是她的自我认同,已经认同了自己是这样的人。在内心中的一个地方,她不相信会有根本的改变。

  还有,她担心自己一旦脱离了这个家庭,父母之间的矛盾就会浮现出来。她不愿意看到父母之间的冲突表面化、激烈化,更担心他们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最后闹到不可收拾。她宁愿自己以抑郁症的方式,维持这个表面的和谐。

  她也害怕新的生活。离开了城堡,外面的世界有新的危机,旧的生活中虽然有痛苦,但那些痛苦是她所习惯了的,她知道应该如何忍受。而新生活中的一切是她所不熟悉的,即使是幸福,也是她不懂得如何应对的。

  她还害怕进一步的心理成长,也许那样会毁灭她的婚姻。她现在能和丈夫在一起,是因为她无力离开他。一旦她成长了,她还会选择他吗?对此,她很怀疑。如果心理咨询导致的是婚姻破裂,她对他会感到内疚……

  所有这些,使得离开城堡的路变得如此的漫长。

  我们采用了一个战略,叫做隐蔽地长大。

  我们不在意象对话中,想象离开这座城堡。我们只是在外表不变化的情况下,偷偷地增加自己的行动力。

  我们会识别出什么是“麻醉药物”。像戒酒一样,让她戒断这些药物。实际上,从当下生活中获益的贪恋是最主要的麻醉药物,我让她一步步明白这些贪恋需要付出的代价,让她逐步减少贪恋,从而活得越来越明白。她的内心中,也越来越一致地有了成长的愿望。

  我让她在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动一动。而当有人在的时候,则恢复“道具公主”的样子。也就是说,在现实中她要假装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大,假装她的心理问题以及抑郁都没有多少好转。也许其他人会奇怪,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现实生活中,她的丈夫和父母都很热切地希望她能有所改变,希望她能够不再抑郁。我们为什么要隐瞒初步的成功?原因是:人是复杂的。她的丈夫和父母固然希望她不再抑郁,但是未必衷心希望她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因为她的改变意味着她将不再那么听话。所以,我们只好偷偷地改变。

  当她逐渐从麻醉中醒来,当她有了足够的行动能力,当我们逐步说服她的那个“内奸”不再报信,脱离城堡的路才会畅通。

  这个战略的实施,从桂子飘香的秋天延续到冬天,又从冬天延续到玉兰花开的春天。其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险些自杀的危急时刻。这其间,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并且经历了工作中的新困难,最终终于胜任,并且有了职业上的进步。这其间,她也有过婚外恋带来的严重婚姻风波。这其间,她的父亲有过大病,而照顾病中父亲的经历使得她和父亲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她的父亲的行为模式和性格有了转变,而这个转变又反过来使她有了新的变化。逐渐地,她在意象中开始“偷跑出城堡玩”,而后再回去。偷跑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之后,在城堡中做“道具公主”就更像一个游戏,而不是一种禁锢——因为她是自由的了。

  她的心情逐渐开朗,仿佛梅雨天过去,阳光照在树梢上。

  ……

  另外,就是咨询接近结束的那段时间,解决咨询师和来访者分离时的困扰。

  在咨询进行一年多之后的一天,我们像老朋友一样坐在咨询室。她穿着周末休闲的服装,头发松松地绾起来,自在而惬意。透过老式的木窗框,阳光照在咨询室中,桌上的塑料假花也显得很是明媚。

  我们都沉默着。

  “好吧,今天的时间就要到了。”我说。

  她环顾了一下四周,说:“啊,是这样一间小屋子。”

  “是啊,地方比较小。”

  “在这儿混了一年多。”

  “是啊,一年多了。”

  “该走了。”

  “是啊!”

  “你总是‘是啊,是啊’,像什么心理咨询师?”她笑了。

  “是啊,不大像。”

  “我还是有很多问题。”她说。

  “对。”

  “不过,我知道你会怎么说:‘活着的人天天会有问题,死人才永远没有问题’。”她说。

  “有问题你还可以来咨询。”我回答。

  “我可能不会来了。”她说。

  “嗯?”

  “我知道有人会懂就可以了,不需要来证明有人会懂,你懂吗?”

  “懂了。”

  “好,再见,也没有什么仪式吗?像毕业典礼什么的。”

  “没有,你知道我这个人,不习惯这些的。”

  “那么,再见!”她站起来。

  “再见!”我站起来。

  轻轻地握手,她转身离开,仿佛一个影子,她像飘一样走了。我转身坐下,等另一个来访者的时候,恍惚间,觉得这些如同一个梦,这个来访者,她真的存在过吗?在这间咨询室中。

  挣扎的爱:不忠的爱人

  “您结婚了吗?”洪江问我。

  “没有啊,不着急,你觉得我该结婚吗?”我看似漫不经心地回答,但是心里一动,我觉得似乎他真正要问的问题要出现了。

  因为这个洪江当初急如星火地要找我作咨询,但是咨询开始之后,一直都在谈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一开始他说自己有些失眠,我也给了他少许指导。他说失眠好多了,但是我感到他似乎不很在意失眠的事情,也并不急于更彻底地消除失眠。后来,他又说自己有些抑郁,但是回避对抑郁的深入分析和讨论。随后还提出过工作问题、性格问题等等,甚至谈论自己想学习心理学的愿望——居然花着并不算低的心理咨询费来和我讨论学习心理学!

  这未免也太“上进”了吧?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问题都不是他真正的问题,他就像我童年时见到的那些到我家借钱的人,一开始总是东拉西扯,从天气谈到孩子,谈到工作,谈到最近发生的时事,直到最后要告别时,才吞吞吐吐地把话题转到借钱的事情上。而主人即使猜到了他是来借钱的,并且可以借一点钱给他,也不能直接说穿对方的目的,那会让对方相当尴尬。我们只好陪着他闲聊那些不咸不淡的事情,用亲和的态度让对方逐渐放松下来。如果我们不愿意借钱,就不妨先主动提出自己现在是多么缺钱,这样他就不必提出借钱的要求了,也就可以避免开口却被拒绝的尴尬了。陪聊时,我们也不能对这些试探性的话题太认真了,认真了就太傻了。我们只需要就那么谈着,等待真正问题的出现。

  因此,我在这个咨询中,也并不认真地追问那些他回避了深入探讨的问题,像什么失眠、抑郁、工作性格,等等。我只是注意到“关系”,我只是要让他感到我这个人还可信,对他也还接纳,让他感到我不像那种“不打算借钱的人”,所以他不妨提出类似“借钱”的尴尬话题。经过两次咨询,我看出来他显然已经信任我了,也注意到他的每个新话头都越来越短了,而且话语中的间隔在增加,显然他在酝酿说那个对他主要的真正问题了。而一次更长的间隔后,他故作轻松地问我的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偶然,所以我心里开始警觉了。

  “那我劝你还是不要结婚的好。”

  “为什么?”

  “你没有听说过不结婚的十大好处吗?其中一个就是,不结婚的人可以给别人戴绿帽子,但是不会被别人戴绿帽子。”

  “那么,你结婚了吗?”我问他。

  “唉,结了。”

  我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等待他的倾诉。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洪江终于开始说他真正的苦恼了。

  他先说起他恋爱的经历,在朋友的派对上第一眼见到现在的妻子,他简直是惊为天人。他说,当自己被一阵笑声惊醒后,才注意到自己居然张大了嘴巴,而且周围已经有几个人看着他哈哈大笑,说他口水都流了一地了。而她,我们姑且叫她小雅,制止了大家的嘲笑,并落落大方地和洪江打招呼。洪江说,他的头脑又是一阵眩晕,当即就在心里发誓,要随她到天涯海角或者非洲好望角……他的这段描述,就像所有得了那些爱情病的人一样疯狂不正常。不过对陷入情网的人来说,这些疯话和“不正常”行为也都还是正常的。

  随即,他又谈起了他漫长的追求经历,围绕在美女身边的“苍蝇”是很多的,而被他说成是苍蝇的其他追求者中,也不乏优秀人物、有钱人物、幽默人物和帅气人物,当然他觉得那些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其欲望也都十分肮脏龌龊,无非是想尽快上床去玷污他心中的这个美丽女神而已——当然,这一点他并没有和“女神”说,他知道那样说她也不会相信,反而会觉得他洪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他忍耐着那些“苍蝇”的嗡嗡,若无其事地和他们周旋,忍耐着他们对小雅的追求,甚至忍耐着他们轻浮的举动,忍耐着小雅和其中一只“苍蝇”短暂的恋爱,直到小雅失恋后,才及时出手安慰她、支持她、帮助她,献出肩膀让她哭泣时依靠。这样,这朵美丽的鲜花才终于移植到他洪江的家中。

  但是,上天并没有允许他享受成功,洪江最大的苦恼随即开始了。

  蜜月中,他就从她的手机上发现了一条可疑的短信:“别让你老公独占了啊,不要忘记我们这些老朋友。”他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轻描淡写地说只是朋友开玩笑。他没有再说什么,不过就起了疑心——这会不会是她过去的情人?

  表面上看,小雅并没有什么问题。她对他关怀体贴、百依百顺,虽然双方工作都很忙,但是他们感情很亲昵,一下班就会腻在一起。他不愿意她再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她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而且在婚后第一年中,她也的确不再出去和朋友们玩,只和他出双入对,他们幸福的生活使身边的人都羡慕不已。

  但洪江心里的怀疑并没有消失,相反,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感到可疑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小雅有一只小箱子,从来没有打开给他看过。有一次,他不经意地提起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小雅没有搭茬儿,但是第二天他就发现小箱子不见了。后来他问起的时候,她说放到娘家去了,因为“这边地方小,放这里太乱”。

  小雅喜欢音乐,时常会带一些新光盘回来听。但是有一次,他问起她某张光盘是在哪里买的,她居然一时语塞。自己买的东西怎么会不记得是哪里买的?显然,这也许是别人送的,而偏偏对这张光盘,她似乎格外喜欢。

  ……

  在明朗的天空中,洪江感到远处有一团乌云已经开始酝酿,而且正离自己越来越近。

  我只是听着,偶尔点头或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让他知道我在听着。来访者经常有的习惯,就是希望心理咨询师能马上给自己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希望这个办法能够像灵丹妙药一样一试就灵,迅速解决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心理咨询的新手,否则我们都不会给出这样的办法。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适合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这个人。而且,我们必须对来访者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才能找出更适合这个人的独特方法。过去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而表面上很明显的事情也未必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曾经有个来访者对我说,他怀疑妻子试图毒死他,他的饭里有慢性毒药。但是,他每天还是照常吃饭,因为他说自己“说不出理由不吃饭”。他也拒绝了把饭拿去化验的建议。从经验上看,我觉得这个人的话只能说明他有心理疾病,甚至有可能是有重性精神疾病,他认为别人下毒的想法很可能是一种被害妄想。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他的妻子在潜意识中的确是想让他死,而且,给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他所做的饭菜总是高脂肪的,这也的确可以说是一种“毒药”,可见来访者的确并没有被害妄想。因此,对洪江妻子是否真的有外遇,我不能有任何先入之见和盲目的猜测。在蜜月中就有外遇的妻子我知道有不少,而无端怀疑那些无辜妻子的丈夫我也见过很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永远不要过早下结论。

  洪江说,他用了很多方法来试探、监视或防备。比如,他会尽量增加和小雅在一起的时间,“让她没有机会犯错误”。他送她上班,接她下班,周末也毫无怨言地陪着她去逛街,而不像一般男人那样对逛街毫无兴趣。他的“体贴”使她的女同事羡慕不已,而一开始小雅也很感激,却不知道他的实际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看守”住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战利品”而已。还有,他有时会偷偷打印通话记录,看小雅都和谁通电话。不过,他并没有在通话记录中发现明确的信息。她的电话不少,打给男性朋友的电话也不少,但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危险对象”。

  时间久了,小雅渐渐感到不舒服,并且逐渐试图拉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这使得他更加紧张,他仿佛感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他更认真地搜索各种危险的蛛丝马迹,看她的手机短信,偶尔也做一些跟踪之类的事情,还有就是在和她的朋友聊天时试图套出秘密来,因为他觉得女性密友之间往往是什么话都互相说的,如果她有什么秘密恋情,她的女友一定会知道。这样的事情多了,小雅就发现了,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争吵。有时候吵得厉害了,小雅就会夺门而出,这是洪江最害怕的事情,他说他听过很多故事,都是说一个女子因为和男友或者丈夫吵架,出于报复心理马上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因此,一到这个时候,洪江就急忙追上去,一连声地道歉,用尽办法把她拉回来。

  日子成为一种煎熬,洪江的情绪变得消沉。他每天上班下班最常想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妻子外遇问题”。失眠就是这样开始的。夜半更深,街道上偶尔经过的汽车的灯光从房子的天花板上掠过,洪江大睁着眼睛,一想到有那么多好色男人淫荡的目光盯着小雅,不由得心乱如麻。

  洪江说,他来心理咨询中心的最主要目的,倒并不是解决自己的失眠或者抑郁等问题,而且解决“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问问有什么办法能够“揭穿女人心中的秘密”,也就是说,能不能用催眠的方法,让小雅说出实话来,告诉他她是否真的有外遇。他说就算最后发现她真的有外遇,他也认了,因为那总比“弄不清楚情况,总是胡思乱想”要好。在想到求助于心理咨询之前,他已经多次和小雅“开诚布公”地谈过这个问题,但每次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一开始,小雅会解释或者向他保证,让他不要担心,但是几次之后,小雅就变得非常不耐烦。

  于是,他们的对话就往往成为这样:

  洪江很“诚恳”地问:“你能不能明确告诉我,你有没有外遇。只要你坦白,我就没有问题了。”

  小雅就愤怒地回答说:“我有,我天天都有外遇,每次你一离开,我就会去找别人。”

  洪江痛苦地说:“真的吗?我不相信,这不会是真的。”

  小雅说:“这就是真的,我都承认,所有我认识的男人都是我的情人,你满意了吗?”

  洪江这才意识到,小雅并非在“坦白交代”,而是在故意气自己,不由得怒火中烧,于是一次大吵就此爆发。

  有时候,在过了很久之后,小雅也会过来安抚他:“傻孩子,不要这样了啊,你为什么总要这样冤枉我?”

  洪江回答说:“那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明知道这样我会疑心。”

  小雅回答说:“是你太气人了,我生气了才说气话的嘛。你想,我是那么不正经的女人吗?”

  不论洪江如何期望,我告诉他,心理咨询师绝不会为了核实真伪而去做私家侦探所做的事情。我们所关心的是心理层面的事情,我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在并没有什么根据的情况下,他对未必存在的妻子外遇问题如此紧张。我们会作心理分析,找到这里面可能有的心结,从而从根源处解决问题。他同意试一试心理咨询,因为他也觉得也许自己太多虑了,小雅多次说他是无中生有。实际上,来作心理咨询也许是他们夫妻现在唯一能取得共识的事情。

  洪江不惜自贬身价来作心理咨询,是因为他担心这样下去,这个婚姻也许会保不住,而他对这个婚姻如此重视,失去小雅对他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洪江告诉我,他能有今天,是相当不容易的。他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很偏远的山区的农民,不要说洪家祖祖辈辈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至今他们全县都没有再出过大学生。幸好他从小聪慧过人,学习成绩在班级总是名列前茅,所以疼爱他的母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儿子读书,出人头地。他的父亲有时候倒是会稍微有点犹豫,因为父亲觉得考上大学是一个太不切实际的梦,为了这样的梦,让一个壮劳力不干活去读书实在是太浪费了,更不用说支撑一个孩子从小学一直上完高中,要花的钱也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每当父亲稍微表示一点犹豫的时候,母亲就坚定地对父亲说:“江儿肯定能上大学,他是这块材料,你们洪家好不容易出了这样一个文曲星,一定要供他上大学,只要他能出息,我就是累死也是值得的。”有一次父母这样的对话被洪江偷听到了,他热泪盈眶,决心就是累死也要考上大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

  他学习更加刻苦,结果真的考上了上海的大学。全县轰动,连县长都派人到他家祝贺。当他们家到处借钱也凑不够上大学的第一笔开支的时候,县长特批了5000元给他做补助,并且说:“这是我们县第一个大学生,要鼓励支持他,要树立一个榜样。”母亲擦着眼泪,连连说:“我儿给我争气了,我儿真给我争气了。我儿给洪家争气了。”父亲高兴得在院子里团团转,两只手搓来搓去,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洪江心想,古代状元的快乐得意也不会超过自己吧!

  洪江上了大学后,兴奋劲却迅速消失了。一到大上海,洪江就被它的阵势吓到了。这么多的楼房,这么繁华的街道,这么富有的人们,洪江马上就知道了成语“自惭形秽”是什么意思。他觉得上海的乞丐都比自己强,乞丐虽然没有钱,但是他们至少见过大世面。和同学们在一起,他更是觉得自己和大家没法比,同学们所议论的许多事情,对他来说简直如听天书。而考到上海的大学,这个自己如此得意的成功,对许多同学来说却是一个蛮轻松就能得到的结果。骄傲的孔雀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

  宿舍的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也很难参加进去,他们的话题最多的就是议论美女、性或者恋爱。洪江根本不敢恋爱,上海美女如云,但是他对美女几乎没有什么冲动。他告诉我,有一次同学谈论历史的时候,说起国外什么年代的贵族女性,说她们在男性黑奴面前会随便脱衣服,因为她们根本不把奴隶看做人。男同学们“淫笑”着说:“这些黑奴至少大饱了眼福。”但是洪江知道,那些黑奴并不会感到大饱眼福。因为,当一个男人觉得某些女性对自己来说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可能”的时候,他是“连欲望都没有的”,也许那些黑奴也会这样,美女主人的裸体并不会引起他们的性冲动,就像他现在一样。当然,他没有对同学们这样说,他不习惯参加讨论,而且别人也不会在意他的看法。

  但命运是如此奇怪,这样的他最后居然会和一个上海美女结婚。小雅虽不是国色天香,但是也完全有资格进入美女的行列了。本来洪江对她也是没有奢望的,小雅有不少追求者,而洪江觉得自己只是她的“黑奴”,他完全没有奢望能得到她的垂青——虽然他已经到了相应的年龄,甚至也会偷看A片,但他对她是没有性冲动的。他只是她的一个乡下同学而已,他会尽力帮她做一些事情,包括在她失恋的时候,听她述说她的苦恼。她甚至会对他讲她和男友之间一些亲昵的细节,他也并无性唤起或者嫉妒;在她伏在他怀里哭的时候,他也没有性的冲动,而最意外的就是,她居然说她爱他。

  刚毕业不久,他们结婚了。结婚前,他认真地询问小雅为什么会看上自己。小雅告诉他,她很欣赏他的勤奋认真,而且也觉得他很关心自己,她也欣赏他“不那么好色”,对她从来没有轻薄之举,永远是默默地关怀着她。她家里很有钱,所以她不觉得他穷是什么问题,反正她的钱足够两个人用了。

  难得的是,她完全没有一些上海女孩的势利,一点也没有轻视他这个农村孩子,她家人也是一样。结婚的费用全部是小雅家出的,包括请洪江父母来上海参加婚礼的火车票。结婚时,洪江又一次感觉如同中了状元,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他刻苦努力,而是天上掉了一个大比萨饼到他头上,还附带餐具、饮料和蛤蜊汤。

  “稍稍说说你们结婚后的其他事情,比如,和她的家人相处如何?和她的朋友相处如何?两个人在别的事情上相处如何?”我问。

  穷小子和富家小姐的爱情——这个主题的故事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过不少,会不会因为是自卑,是因为遇到了女孩子或者她家里人的轻视,从而带来了什么心理问题,从而转到了嫉妒和怀疑妻子有外遇上面?我不能轻易下结论,所以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一个试探。

  穷小子和富家小姐的婚姻里,男人无端怀疑妻子有外遇是常见的。当这个男子自卑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怀疑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她一时冲动嫁给我,但是她不可能死心塌地地爱我,因为我是这样穷。”如果一个做丈夫的扪心自问,却找不到对方爱自己的充分理由,他就会以己度人,认为对方肯定会在某一天清醒过来并不再爱自己。人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当我们获得意外财富时,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奇怪的“良心”会问自己,这个东西是不是自己真的应得的,如果不是,我们就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做一些事情,把这些“不义之财”迅速抛弃——当然在意识中,我们不会发现这一点。赌博得来钱的人,往往都会尽快把这些钱浪费掉,就是这样的道理,他不会把这些钱当做自己的钱一样认真安排储蓄或者投资。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汤里来,水里去”。对待钱财是如此,对待其他的意外收获也是如此,即使这个意外收获是一个美女,往往也不会逃脱这个规律。

  如果婚后女方的家庭或者朋友再表现出对这个穷丈夫的轻视,这个问题就会更容易出现。我听过一个例子,就是因为妻子的女友说了一些轻视的话,并且建议这个妻子“不如换人”,不巧被丈夫听到了,从此那个丈夫就开始怀疑妻子有外遇。这样的怀疑虽然并没有根据,但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那是为了预防一个很可能发生的事件。

  洪江的境遇倒也真的很不错了:妻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通情达理,并无任何轻视他这个穷女婿的表现;而妻子也并没有哪个是非女友去贬低他,相反,妻子的女朋友都夸她的丈夫长得很酷。

  但是,洪江到底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他说,别人对他越好,他越感到不踏实,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上海女孩会喜欢他,因此就不断地胡思乱想。直到短信风波出现,他似乎突然有了答案,也许小雅另有情人,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也用了多种办法试图找出这个“情人”。但是,不论他多么努力,这个“情人”似乎有隐身术或者有极高的反间谍技术,所以至今他也并未获得关于这个隐形情敌的任何信息。

  在随后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中,我做了一些工作去探索“为什么她会爱他”的问题。根据对婚前婚后的情况的分析,他逐渐意识到,实际上她嫁给他还是有一些理由的。一是她当时失恋,得到了他的安慰,因此对他产生了好感。这固然也有一时的情绪影响,但是,小雅也说,她也并非一时冲动,因为在此前和此后,她还是冷静地思考过的,思考的结果是她认为他是一个踏实可靠的人,当时他安慰她并无企图乘人之危的意思,这正表明他是一个会关心别人的好人。另外,她欣赏他的勤奋认真是一个主要原因。她也很欣赏他的才能,因为他的理科思维能力很出色。女孩子因欣赏一个男性而爱他,这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至于那些他自惭形秽的地方,比如穷,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小雅对此并不怎么看重;比如他见识少,反而使小雅感到他单纯可爱,胜过城里长大的那些浮华子弟。

  这些结论不是我给他的,也不是小雅告诉他的,因为如果让别人给他这样的答案,他是一定不会相信的。我们只是分析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他尽量少带先入之见地分析和观察,这样他自己就逐渐得出了这些结论。比如关于钱的事情,他发现她并非节俭的女孩,但是也绝对不浪费,她是一个大大咧咧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也许是因为从小不管钱,她似乎从来不思考钱的问题,所以他也渐渐相信了她的确不在乎他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回忆起新婚前后的点点滴滴,他也能回忆起不少小雅对他表示欣赏的细节。有一次,当他解决了一个困难的编程问题时,她的表现不仅仅是欣赏,甚至都是崇拜了。

  经过这样的咨询,洪江的怀疑的确有所减少,他也减少了“侦查”行动,而且有几次也说,也许是自己多虑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

  可是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那就是他所在的公司安排他出差。

  出差时间并不长,三四天而已。作为一个新人,这也是上司信任的一个体现,所以洪江没有理由拒绝,就答应了。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但是在他乘火车离开的一瞬间,恐惧突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万一她有外遇,这不是她最好的机会吗?

  他告诉我在外地的第一个晚上,10点多,他给家里打电话的情景:

  “我问她:‘你在做什么?’她说:‘我在吃饭啊。’听起来,电话里的声音天真无辜。

  “我问她:‘这么晚在吃饭?’

  “她说:‘吃夜宵啊,怎么了?’我觉得她好像有点不耐烦。

  “我就说:‘没怎么,别吃太多,小心长胖。’

  “她说:‘什么长胖啊?烦人,不和你说了,明天见。’她说完,就把电话挂掉了。

  “我拿着电话睡不着觉,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我记得她并没有吃夜宵的习惯,她习惯早睡,为什么我不在的时候,她这么晚都不睡,还吃夜宵?”

  “你认为是为什么呢?”我插了一句。

  “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到一个哥们儿说的事情。他说,有一次他趁情妇的丈夫出差的时候,去她家里偷情。一去了两个人就抱在一起,做那个,这时那个女的的丈夫来电话,那个女的就在电话里说她正在吃饭……”

  “哦。”

  “我忍不住想象那是个什么情景:两个人都赤身裸体,女的在电话里和丈夫撒娇,实际上却是对着情夫撒娇,甚至可能还一边打电话一边用手摸着那个男的,而那个男的也抱着她、挑逗她。也许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忍住,电话一放下两个人就一起大笑,笑那个傻丈夫,然后疯狂地亲热……天哪!”

  “这是那个哥们儿告诉你的?”

  “不,是我想到的。那个男的就会很得意,因为他在睡别人的老婆,尽情地在她身上享受,而且嘲笑那个女的的丈夫,因为他还傻乎乎地蒙在鼓里,不知道别的男人正在一边给他戴绿帽子一边嘲笑他。”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啊!”

  “我很生气,我恨不得马上回去,但是不可能,于是我又给她打了电话。”

  “谁?”

  “当然是我老婆。”

  “不是那个你想象中出现的女人,那个你哥们儿的情妇?”我试图让来访者注意到,他把哥们儿的情妇做的事情和他对自己妻子的想象混淆在一起了。

  “女人是最虚伪的,”他长叹一声说,“她们真的可以装得非常无辜,哪怕是正躺在情夫身边,她们也可以假装像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如果你说出你的怀疑,她们就会赌咒发誓,或者干脆就勃然大怒,好像你冤枉了她们一样……”

  “是你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还是谁告诉你的?”我再一次试图让他的思维现实起来,从而能暂时停止想象力的驰骋。

  “我看到过太多次这样的情景了,一开始我还敢对她说出我的怀疑。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去,刚开始并没有听到电视的声音,却突然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说‘谁呀’。我问她这个男人是谁,她对我说:‘我身边根本没有别的男人,你听到的声音是电视里的。’然后,我让她把电视声音放大给我听,我一听,根本没有刚才那个男人的声音,电视里在放广告。她说:‘刚才是在放电视剧,现在正好是广告。’我知道那也有可能,但是也太巧了。而且,我觉得刚才在电话里听到的男人的声音根本就不像从电视里传出来的。那个男人说‘谁呀’,这不明明是在问我老婆在给谁打电话吗?我想肯定是那个男的刚从卫生间出来,看见我老婆在打电话,不小心问了一句,然后我老婆赶紧示意他闭嘴,然后编了一个借口,说是电视里男人的声音……”

  “听着,这些都是你的想象。你并没有看到,对不对?”我用强有力的声音打断他,仿佛拼命拉着缰绳想让奔跑的马车停下来,但是,这辆马车显然是停不下来了。

  “放广告,怎么那么巧就在一个男人说完‘谁呀’就接广告?我再和她说,她就说就是没有男人,也不和我解释那些疑点。过一会儿就很不耐烦,一个劲地问我‘有完没完’。我耐心地和她说:‘你解释清楚了不就完了。’她就说:‘我解释这么半天了,还怎么解释?电视里要说什么我怎么管得着?你觉得声音不像电视的声音,我有什么办法?你觉得我身边有男人就有男人吧,不行就离婚!’然后,她就把电话挂了。我急忙给她再打过去,她就死活不接。我觉得她一定是等得不耐烦了,借着生气,把电话一挂,翻过身去就和那个男人抱在一起了。然后,她就是那种狂热的、放荡的样子,就会扑到男人身上,发疯一样地吻,做爱……”

  他对我的回应置若罔闻,继续他幻想中的A片,这个片子里的主人公就是他妻子和别的男人。随后,他越来越愤慨,越来越强烈地喷发出受害者的怒火:“她怎么能这样,这样侮辱我的自尊!我在千里之外给她打电话,她就这样侮辱我,就像是让别人往我头上撒尿一样。她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她让别的男人嘲笑我,轻视我,轻视我,轻视我……我这么爱她,她一点也不珍惜。……”狂烈的爆发之后,他平静下来了,疲惫地瘫软在沙发上,一句话也不说了。

  “后来呢?”我问。

  “后来,电话打通了。”

  “嗯?”

  “她说,她不接我的电话是因为生气了,现在气消了来安慰我,说我是个‘小傻瓜’。”

  “你呢?”

  “我没说什么,就道歉说我不应该瞎疑心,这事就完了。”

  “实际上,你还是疑心。”

  “是啊,不接我电话的时间足够她做什么了。而且,她为什么心情那么好了?哼。安慰我一下,说明她还是有些歉意吧。”他现在的样子很疲惫,完全不是刚才嫉妒时那样的激烈,似乎说完这句长一点的话,就耗尽了力气。

  ……

  如果说,刚才我和他说话如同吃力地拖住惊马,现在我感觉就像往起拖一匹赖倒在地上起不来的病马。显然,我这一次试图引导他采取正确思维方式的努力没有成功。

  毫无理由地怀疑,而且情绪激烈到如此的程度,让人难免怀疑他是不是有重性精神疾病了。根据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不是,很快他就会恢复理智,承认自己的怀疑没有根据,但是,这样的对话也让我看到,他的怀疑并没有因前面的咨询减弱多少,怀疑和嫉妒的能量还是相当大的。

  这也表明,他的无端嫉妒不仅仅是出于我们前面发现的那个原因,一定还有别的缘故。

  心理症状就如同一个案子,作案者往往不止一个,另外的作案者是谁?

  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她一边和别人做爱,一边给丈夫打电话”,这个情景实在很奇特,虽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这类事情存在,但是,毕竟洪江并没有发现他的妻子这样做的蛛丝马迹,为什么这样的情景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刺激呢?

  我试图让他从这个情景中去联想,并找到更深的原因。

  但是,他坚持说自己“什么也联想不到”。

  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也联想不到”,显然这里有一个阻抗存在,而哪里有阻抗,恰恰说明哪里有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决定换一个方式去寻找。

  我让他把那个景象放在眼前“小雅一边和别的男人做爱,一边给洪江打电话”,然后我要求他“想象这幅图像渐渐变模糊,你发现不是图像模糊了,而是有另一幅画面和这幅画面重合在一起了,是两幅画面,如同两张幻灯片重叠在一起,所以你看到的图像是重合的,而小雅和情人的画面渐渐淡去,另一幅画面渐渐清晰起来……那么,另一幅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场景?”

  经过一些波折,在我的反复鼓励支持和安抚之下,他终于看到了另一幅画面:那也是一对做爱的男女,而那两个人居然是——他自己的母亲和另一个男人。那个男人“面目狰狞”,而母亲“脸上是假装出来的若无其事的表情”。这时,情绪的巨浪再一次席卷了洪江,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个暴怒的洪江是一开始我见到的那个温和理智的人。我尽量引导他在宣泄中保持着最基本的自知,直到这个过程过去。

  从这次咨询开始,我们揭开了洪江生活史中的许多内容。洪江后来告诉我,虽然他记不起来了,但是那幅画面很可能真的存在过,因为村子里有过风言风语,说他的母亲和村长不清不楚。他的父亲因此和母亲吵闹过多次,但是最后并没有结果。因为父亲毕竟没有什么根据,而村长也不是一个很好惹的角色,而且父母本来的关系也还不错。洪江觉得父母的关系一直很淡漠,他觉得可能和这件事有关。母亲对洪江十分疼爱,洪江也实在不愿意想象自己的母亲有不端行为。但他心里实际上是有些相信的,因此他对父亲多少有一些看不起,觉得他很窝囊。如果有这件事情,大概是他三岁多的时候,也许是他们没有避开他这个小孩子,也许是趁他正在睡觉的时候,两个人在旁边有了奸情,而他突然醒来后,就出现了那一幅景象。但是他自己又怀疑说,也有可能那一幅图像并没有真实存在过,而只是他幻想出来的。

  从这件事,我首先明白了他为什么刚来的时候的症状是“失眠”,原来是害怕“别人趁自己睡着了,在自己的身边”做什么坏事。

  那幅画面是否真实,洪江绝对不愿意去询问现在已经年迈的母亲,而村长和他母亲是否有私情,也不可能询问出一个结果。但是,从种种迹象中能看出,村长和他母亲之间有私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即使没有私情,至少也可以看出,他母亲对“有本事又有高中文化”的村长是有好感的,而对他父亲虽然亲密,却多少有些轻视和怜悯。母亲努力让他考大学,也正是希望他不要像父亲一样没出息。

  洪江似乎认同了他的父亲,因此,他内心深处产生了“女人是可疑的”这样一个感受。他的潜意识中,似乎一直想确认母亲是否真的有私情。他绝对不愿意相信母亲会有,他意识中的母亲应当是“完全圣洁的,即使和父亲也不应当有性关系”,但是在潜意识中他相当怀疑,甚至怀疑她“实际很放荡”。他似乎在潜意识中继续做着他父亲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确定这个私情是否存在,但是他同样得不出结论。

  由此我们知道了洪江对小雅产生怀疑的一个更深的理由,实际上,潜意识中洪江把自己当做父亲,把小雅当做母亲,因此把幼年时的怀疑转移到了现在。他不断地猜疑小雅像母亲一样,暗地里背叛丈夫,也希望通过不断的侦查,找出事情的“真相”。因为他潜意识中相信母亲有私情是真的,所以他也“需要”证明小雅有外遇也是真的。即使现实中的小雅有很多次证实了自己的无辜,洪江潜意识中的冲动还是要继续寻找她的外遇。因为他将小雅等同于母亲,母亲有,所以他潜意识中的小雅也会有——没有也要有。

  洪江的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其他遇到类似情景的妻子,不要指望一个有这样的病态嫉妒的人能相信你,不论你有多少证明自己无辜的证据,不论你多少次用铁的证据证明了自己“清白”,不论你通过了多少次对方给你设下的“考验”,都没有用。如果对方潜意识中把你的形象和另一个的确有外遇的女性的形象“认同”了,那他就已经在潜意识中定了你的罪,下面所需要的只是罪证而已。暂时得不到罪证只能证明你狡猾,而不能证明你无罪。所以,你所能做的只有:建议他找心理咨询师,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和他离婚,让他爱怀疑谁就怀疑谁去;不胜其烦的妻子们还有一条常常会走的路是,干脆承认自己有外遇,让这个事情有个了断,或者干脆就找个外遇算了,免得只“担了个虚名”。而我们心理咨询师当然认为第一条路是上策,这倒不是为了给心理咨询师拉生意,而是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另外的路都会遗留一些隐患。当然,遇到有病态怀疑倾向的妻子的男性也是一样,绝不要指望能和她说清楚,并让她明白。

  虽然母亲与村长的事情依旧不清楚,但是洪江至少清楚了自己的事情,知道了自己内心中最想知道的实际上不是小雅的事情,而是母亲的事情。他的理性也知道,潜意识中试图通过对小雅的侦查以确定他母亲是否有过外遇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小雅并非他的母亲,女人和女人也并非完全一样,有的女人骗人,有的女人不骗人,通过这个女性去了解别的女性是没有用的。这给了洪江很大的启示,以至于他的怀疑出现时,他也能够按照我的指导,对自己说:“这只是我童年的怀疑情结出来了,并不证明小雅真有问题。”而这样说了之后,他的怀疑就能大为减少,并且也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再做那些很可笑的事情,也不去逼问小雅是否有外遇了。出差的日子里,他虽然依旧睡得不踏实,但是至少不再严重失眠了。

  我们也对洪江童年家庭中的关系作了一些分析: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洪江受到了母亲的宠爱甚至可以说是溺爱,他和母亲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因此也导致了他对母亲的爱有一种强烈的独占欲,他希望母亲永远只是自己一个人的,而不要对其他任何人表示亲密。据说他天性如此,小时候绝对不能容忍母亲抱其他任何孩子,如果母亲当着他的面抱了邻居的孩子,他就会大哭不止,稍大一点了就会冲过去把那个孩子往下扯,或者打那个孩子。这样的儿童心理对心理学家来说并不稀奇,弗洛伊德大师说,这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表现。

  和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描述很一致,洪江实际上对父亲也很嫉妒,嫉妒他和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母亲虽然有些轻视父亲,但是对父亲还是有一种亲切和爱护,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的怜爱。每当母亲对父亲表现出这样的亲密时,洪江就会嫉妒。过去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在心理咨询中,回忆童年的细碎往事时,他才意识到这一点。他意识到小时候每当母亲对父亲表现得亲密时,他一定会找碴儿发脾气。

  对合法的父亲的嫉妒是不容易表面化的,因为即使是孩子也知道自己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当“风言风语”出现后,即使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也本能地找到了这个嫉妒的出路,他把对父亲的嫉妒转为对不合法的村长的嫉妒。说来好奇特,谁能想到婚姻中洪江对小雅的嫉妒以及因此而出现的愤怒,实际上在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酝酿了;谁能想到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很多都是源于双方童年的其他的人和事;谁能想到婚姻中你承受的情绪,也许都来源于一些你从来都不认识的人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只因为这些人在你的配偶的生命中出现过。

  母亲对他好,但是对其他男人也好,比如父亲以及村长。但是母亲因纵容儿子,即使和父亲好,也是偷偷对父亲好,尽量不在洪江面前表现出夫妻的亲密。但是,洪江当然也会发现他们之间有时很亲昵,虽然他并没有看到过他们的性生活,但是常看到他们俩以为儿子不在时的一些很亲昵的举动。这使他有被欺骗感,对母亲感到愤怒。

  当风言风语出现后,这个被欺骗感也指向了对母亲和村长的关系。母亲和父亲偷偷亲昵,还可以说是一种隐私,而这件事如果存在,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实际上,这件事让洪江的被欺骗感和愤怒有了一个大发泄的机会,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证据。在那几年,也就是他三岁时开始到他七八岁这一段时间,风言风语一直有,如果真的抓到了什么证据,洪江总觉得,他也许会比父亲更加愤怒,虽然他只是一个很小的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分析的结果是,正是因为这件事一直没有证据,所以洪江压抑的被欺骗的愤怒感才无处发泄,遗留至今而未消。

  现在他把这些又都转向了小雅。不错,小雅对他很好,但她也是女人,女人是会骗人的,也许小雅也在欺骗自己。而且在潜意识中,我分析洪江甚至暗自希望小雅骗自己,这样他就有机会把自小所积攒而没有机会爆发的那些被欺骗感都合情合理地发泄出来了。

  弗洛伊德说过,有俄狄浦斯情结的男性心中,女人只有两种:圣母和妓女。圣母是伟大、善良、美好的,但是你不能对她有任何性的要求;妓女是邪恶卑贱的,但是她可以满足男人的性需求。洪江对母亲的态度刚好是这样两个极端,意识中他把母亲看做圣母,而潜意识中他觉得母亲如同妓女。前者是能接受的,后者是不能的;前者是明的,后者是暗的。

  作为母亲更宠爱的人,洪江实际上对父亲有内疚感。因为他看到父亲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得到的关心是最少的,这样的内疚感会转化为认同父亲,特别是当更强者村长出现时,洪江和父亲开始有了一种暗暗的同盟感,就好像两个情敌,发现第三个男人横刀夺爱之后,就开始摒弃前嫌,共同对付那个新的强敌。这也就是洪江越来越多地认同父亲的原因。

  这样一件坏事无意中带来了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使得父子之间的感情无形中大为加深,洪江从这样一个不正常的事件中强烈地体会到了父子之情。分析表明,他实际上对这样一种感情十分留恋,似乎可以说,他现在潜意识中渴望妻子有婚外情,觉得可以借此获得和某些男性的友好感情。在现在的生活中,这个“同盟军”好像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说来也是,正是因为对妻子外遇的怀疑,他才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并结识了一个和他父亲一样善良的我,也正是因为对父亲的同情,才使他认真地向我提出建议“不要结婚”。坏事之中,培养出了他对我的亲密感情。

  婚后怀疑小雅,实际上是在继续这个对父亲的认同。

  在前面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分析和处理了洪江的自卑感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想得还比较简单,我们想到的是,有自卑感的人不信任自己被爱,所以容易有怀疑。但是,现在我们明白,在洪江的案例中,自卑感的存在还有另外一个意义。他在小雅面前有自卑感,正如父亲在母亲前面的自卑感,这样一种相似性激发了整个过程,激发了他对父亲的认同,也激发了对母亲的复杂情感,最主要的是,激发了他的怀疑和嫉妒。这个自卑,不仅仅是乡下人在上海人面前的自卑,更是一个窝囊男性在一个优秀女性面前的自卑。幸好,我们前面的心理咨询中,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一些不窝囊的地方,看到了他让小雅佩服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他父亲身上所没有的,因此,才能在上面的心理咨询中使洪江的嫉妒和怀疑有所减弱。

  潜意识中的心理真的就是如此复杂。

  如果妻子干脆承认了会如何?

  洪江的确多次诱导小雅“坦白”,并且一直告诉小雅,即使她承认了外遇,他也不会离婚,甚至不会对她怎么样。他可以宽恕小雅一时的错误,只不过他不愿意被蒙在鼓里而已。

  在洪江这个案例中,小雅自始至终都没有承认自己的外遇。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小雅这样的忍耐性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威胁利诱下坚持不“招供”的。在其他的案例中,有一些被怀疑者最后就决定了“坦白招供”,虽然他们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过错。

  在极少数的案例中,这样的假招供都稍微起到了一点缓和的作用。怀疑者发现自己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心中有些释然,在责备了“过错方”之后,也就不再纠缠不休了——不过,我希望被怀疑的人们不要幻想这种“美好”结果,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少太少了。

  多数情况下,假招供带来的是新的无穷无尽的麻烦。

  有些怀疑者一旦得到了对方的招供,就会变本加厉地怀疑对方,理由是“你既然以前这样做过,以后也会这样做”,假招供者平白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前科”,此后,对方的监视、侦查、怀疑和指责都成为有道理有根据的了,假招供者却有苦说不出。我知道有这样的例子,每天妻子回家后,丈夫都要检查她的下身和内裤,看有没有什么痕迹——说实话,我至今也不清楚能有什么痕迹,他也没有和我说清楚。

  还有就是,作为“过错方”,从此在夫妻间就矮人一头了。对方假借道德优势,从此获得了家中权威的地位,过错方则只能放弃自己的许多权利——谁让你有错呢?

  我有时也在怀疑,洪江潜意识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动机,希望发现小雅的把柄,以便从此能在家里占据优势。如果妻子敢于反抗,就提醒一下她的过错,让她马上就无话可说,这多么有权威啊。记得有一个男人曾经抓奸在床,情夫跪地求饶,并把口袋中的整钱零钱共731元交出。丈夫“原谅”了他们,但是以后只要对妻子稍有不满,他就找碴儿说731这个数字——今天买的菜真贵,这一点儿花了73块1;今天7点31分天气预报开始——妻子随即就言听计从了。

  当然,这个例子并非假招供,而是确实被抓到。但是实际上,假招和真招,“待遇”并没有太大区别。

  有的人知道,或者误以为知道配偶的外遇后,会做一件非常有害的事情,那就是追问细节。虽然说这样做有害,但是他们会忍不住去追问。我接触过太多的类似的例子,问配偶是怎么和外遇者认识的,问发生过多少次性行为,问性行为的各种细节,从体位到时间到快感……被询问者往往很不愿意去说这些细节,但是占有道德优势的“审问者”却不依不饶。

  “审问者”在追问细节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一种“窥淫和受虐”快感。所谓“窥淫”就是通过询问而试图“看到”对方的性过程,从而满足自己变态的性的欲望;而所谓“受虐”就是在询问细节时,这些人会感到嫉妒导致的痛苦,但是在这个痛苦中隐含着一种快感。当然,当事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是,作为客观的观察者,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很常见。按照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有些人潜意识中就是会收集痛苦,从而达到维持自己“被别人亏待”的自我认知。

  对洪江来说,虽然至今没有发现小雅的外遇,但是类似迹象也还是有的。他的幻想中会出现生动的“小雅和别人做爱”的场景,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窥淫”,是一种变态的性欲望,而他在怀疑和嫉妒的痛苦中,也同样感受到一种“受虐”的快感,一种把自己塑造为受难者的快感。实际上,这还是一种对父亲的认同。

  还有一个本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在窥淫中,我们会有一种想象的对参与者的认同。在洪江身上,就是对村长的认同。潜意识中,洪江觉得自己应该是和村长一样的人,才值得被女人爱,于是他也就在无意识中试图模仿村长,做一个有本事的、有文化的人。

  我记得当时自己分析过洪江的许多梦,梦中多次出现的主题,就是学习村长或者在梦中把自己想象为村长。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会认为这反映的是洪江试图替代村长成为母亲最爱的人的俄狄浦斯愿望。不过在我看来,这也可以看做一种非常简单的心理,也就是学习最强的人,才能让我们自己更强。可惜的是,我当时没有记录,所以现在已经完全回忆不起来那些有趣的梦和我们奇妙的分析过程了。

  对村长,这个洪江很厌恶的人的潜意识认同反而成就了洪江。洪江努力想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从而使他的学习有了巨大的动力,最后成就了他的大学梦。在分析中,洪江也感叹说,如果没有这些病态的情结的影响,他十有八九是不会考上大学的。考不上大学,也就不会和小雅这样一个上海女孩结婚,现在的他,也许和中学的同学一样,到什么地方打工,和同乡的某个打工妹恋爱结婚,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坏人也许会对我们很有帮助,这个金庸小说中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存在。能够透彻地看到这些的人,有时在心里会偷偷地感谢那些坏人。

  正当我们的心理咨询进行得越来越顺利的时候,洪江的妻子小雅突然和我联系,要求和我单独谈一次。当然,我不能瞒着洪江去和他的妻子见面,那就违背心理咨询的规矩了。因此我向她提出,这次见面需要征得洪江的同意。那个时候,我国心理咨询界其实对怎样做才符合规矩,也并不是十分了解,我也一样。多年后,别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幸好我那样要求了,否则不仅仅是违反规矩,还会有一些危险——比如洪江也许会对我也产生怀疑,认为我对他的妻子有非分之想。“征求同意”这个事情,会使洪江对我更信任一点。

  夏日的午后,天气有些热,小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外表使人一下子感到天气不那么热了。“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脑子里冒出了这样的句子,随后我的脑子里又出现了自我指责,“一个心理咨询师,怎么能这样好色!”

  不应该是不应该,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与其他人对美女的反应并没有太大不同。我想,这大概是心理咨询师与妇科男医生最不同的地方,后者据说会对美女产生厌倦。按道理说,心理咨询师也有理由对美女厌倦,因为来找心理咨询师的美女们不是郁郁寡欢,就是心怀敌意,鲜有性格很好、惹人怜爱的那一类。但是,心理咨询师受过训练,让自己尽量避免受这些消极情绪影响,因而不大会因为看到对方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而产生太大的厌倦情绪。另一方面,一个忧郁的美女有时反而会激发男性的保护欲望,同时也使男性受到吸引。

  忧郁的美女,假如一次次和一名关心体贴、善解人意的——和一名受到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相比,一般人的善解人意往往只是业余水平而已——男性心理咨询师交流自己内心最深的情感、欲望和念头,也很容易受到心理咨询师的吸引。

  正因为这个原因,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必须有严格的职业道德约束,严禁心理咨询师和自己的来访者之间产生其他关系,更严禁恋爱以及发生性关系。要禁止,正是因为有危险。

  我敏锐地感受到小雅在我的身上激起的反应后,随后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个现象的意义进行思考。虽然我现在对小雅的感觉,只是很轻微地受到异性的吸引,与在街上看到美女眼前一亮没有什么差异,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信息需要分析。说实在的,我并非很容易受到异性吸引的人,更是男性心理咨询师中遇到异性的“移情”相当少的那种人。男性心理咨询师在一起的时候,像其他男人一样喜欢议论女性,而我往往不大有兴趣参与——这并非因为我不好色,而是“登徒子非好色者也”,我并非对随便一个女性都有兴趣的男性,只有特别美丽或者特别有个性的女性才会对我有吸引力。正如宋玉对美丽的邻家女孩狂热的追求无动于衷一样,他并非太监或者道学先生,只不过是对美更为挑剔而已。

  现在小雅能让我这样的人有所触动,说明她可能很容易让其他男人动心。

  这并非说她有惊人的美丽,虽然她的相貌也很不错,但是在上海这样一个盛产美女的城市,她的相貌说不上出众。只是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也就是我所说的干净清爽,会引人注目。如果把其他上海女孩说成是种种鲜花,她倒更像一棵树。

  她的确会让男人动心,也难怪洪江对她不放心。

  而她说的事情,也让我对洪江的事情更多了一些理解。

  她大大方方地告诉了我许多关于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她说,虽然她第一次见到我,但是间接地通过洪江,她已经知道了不少关于我的事情,因此她很信任我。

  她说了很多我已经知道的事情,关于洪江的嫉妒,她告诉了我一些洪江没有说过的事情和细节。比如,他们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并不和谐。

  这又让我有些怪异的感受,一是一个女性第一次见到一名男性心理咨询师,就坦率地说起他们夫妻的性问题,这似乎有些奇怪;二是我和洪江见面已经有十几次,居然一直没有详细讨论过他们夫妻的性生活,也有些奇怪。

  小雅告诉我,他们夫妻的性生活一直不够好。她分析到,也许是对性能力的自卑,使得洪江产生了嫉妒妄想。

  她说,在没有嫉妒的时候,洪江的“表现”很一般,但是在嫉妒的时候,他变得非常“刚猛”,可以在她身上纵横驰骋几十分钟。

  她分析说,性自卑当然会容易嫉妒,而强烈的嫉妒情绪能够使他得到性满足,也许这就是他内心中不愿意“改”的原因。

  当她对这些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明白了她为什么会在第一次见面就谈性爱。

  因为我感觉,她说这些的时候有一种很客观而超脱的态度,或者说是落落大方,仿佛她是一个和我一起讨论案例的心理学同行,而不是一个当事人。所以,我理解了她为什么不会因为和一个陌生人谈论自己的性生活而感到尴尬,因为在她心里,这是一个学术讨论。

  而我和洪江之所以一直没有详细讨论他们夫妻的性生活,则是因为洪江对谈论他们夫妻的性生活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感觉和我谈论他们夫妻的性生活等于让我窥淫,从而会激发他对我的嫉妒,他不喜欢这样;另一方面,他又似乎很希望我能主动询问他们夫妻的性生活,让我去窥淫,从而激发他的性快感。而我则无意识地避开了询问他们夫妻的性生活,从而暂时避免了这个难以处理的困境。

  小雅分析得有道理,性自卑是一个原因,而嫉妒能带来性满足也是一个原因。也许我下面对洪江的治疗中,可以针对这些作一些心理调节。

  不过,在此时此刻,我还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雅身上。

  为什么她会以“学术讨论”一样的态度谈性爱呢?

  于是,我问她,对他在性方面的表现,她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如何?

  她说,在他没有嫉妒的时候,她对夫妻的性生活并不满意,因为他很无能;在他嫉妒的时候,她在生理上似乎更满意些,但是心理上很不舒服,因为洪江总是要说粗话,似乎这样他才能兴奋起来。

  谈论感受果然使小雅稍稍改变了“学术讨论”的态度,她不再侃侃而谈,似乎有些羞怯,但是出现了一种女性的诱惑力,如同一棵树已经冒出了少许花蕾。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她的一种模式,她的外表并不会体现出性感,甚至说性问题时,也可以落落大方地像是谈论衣服是否合身,而这恰恰是她对自己和别人掩盖自己的性诱惑力的一种方式。因为外表上不性感的态度,所以她可以谈性,而在谈性中,实际上她在对异性展开她的诱惑力。我想起了洪江说过的,她有时会和异性接近,而洪江表示他的嫉妒时,小雅总是说那都是一些很清白的异性交往,完全没有性的意味。看来,小雅的话并非假话,因为小雅的态度的确会很坦然,而洪江的担心也并非全无道理。

  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女人总会散发女人的魅力。希望一个女人只在丈夫面前才是女人,在外边如同一个中性人,这是丈夫的一种妄想。我们这些做丈夫的,应该理解,女人一定程度地散发女性魅力,吸引了别的男人的注意,是正常现象,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女人就不正经或者会有外遇。女人这样做,如同男人在大街上看漂亮女人一样正常。

  小雅还提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去的性经历问题。

  小雅过去有过男友,而洪江也认识那个男孩,知道他们之间同居的经历。他并没有直接说什么,但是她觉得他对这件事是很在意的,她也觉得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一道障碍。

  以洪江的性格,我也相信他是会在意的,但是我要验证一下。

  “是的,”洪江承认,“我很在乎她是不是处女。”

  “在和她做爱的时候,我经常会突然想到,她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也是这样娇媚、开放,会想到别人进入她的身体,别人的肆意发泄。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正在吃一顿美餐,却突然发现饭菜里有一只苍蝇一样恶心。”

  我理解他的这种感受,虽然我并不认可所谓的处女情结。

  “如果你在饭店吃饭,吃出苍蝇了,你会怎么办?”

  “我会把服务员叫来训斥,并且把饭菜退掉。”

  “那你是不是现在也想训斥你的妻子,并且把她退掉?”

  “那怎么可能,她不退掉我就谢天谢地了。”

  “不可能不意味着不能去想,我还想过像韦小宝一样娶九个老婆呢。”

  “想过,”洪江沉默了一会儿说,“何止是想过,我忍不住常常这样想,甚至会在心里偷偷骂她。”

  “骂什么?”

  “贱货。”

  “我知道现实中你不敢这样骂她,我也知道你一定还有很多话不敢和她说,你也知道心理咨询是完全保密的。如果现在你假设她在你对面,你要把这些不敢说的话在咨询室里说出来,你会说些什么?”

  我希望他作一个宣泄。如果他现在把那些说不出的话压着不作宣泄,他反而没有能力去思考和感受了。这对他也并不容易,但是作了一点努力后他就能够做到了。毕竟,他内心很希望有个机会宣泄自己长期压抑的消极情绪。

  那些宣泄的话,我就不在这里引述了。不过中心意思还是很简单的,无非是说小雅以前的行为类似性工作者,而且是免费的,他还用一些很肮脏的形容词描述了小雅和前男友之间的性行为。当看到他宣泄够了的时候,我就用问话打断了他的宣泄。

  “看得出来,你的确对此耿耿于怀,你对小雅有很多愤怒,对那个夺取她贞操的男人也非常愤怒和嫉妒。”我作了一个总结,让他在宣泄后能对自己的状态有一个认识。

  在宣泄了愤怒和嫉妒后,洪江也渐渐地恢复了自我认识的能力。下面,我们作了一些很好的自我分析。洪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嫉妒行为,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对小雅过去的愤怒和嫉妒,但是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他没有什么理由再去算旧账,于是潜意识中,他找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现在无中生有地嫉妒,从而有机会去表达对过去的她的愤怒和嫉妒。潜意识中,他甚至希望她能真的找一个外遇,并且被他当场捉住,这样,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发怒了。

  洪江还发现,他的潜意识中希望小雅真的有个外遇,还有一个理由是希望能有理由真的离开小雅。

  在意识中,他肯定舍不得这个来之不易的婚姻。但人是复杂的,潜意识中他实际上也想离婚,从而找到另一个和他更合适的,当然也应该是处女的新妻子。

  在潜意识中,洪江很希望自己有一次外遇,因而希望妻子先有一个外遇,好让自己的外遇变成情有可原的事情。

  这些思想使洪江大为震惊,但是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都是真的。

  有许多被怀疑有外遇的人,虽然一开始清白得像汉白玉一样,但是后来,往往真的会有外遇。当他们有了外遇之后,那个本来怀疑他们的配偶,会觉得自己以前的怀疑很正确:“你看,她真的有外遇,可见我以前的怀疑是正确的。”

  实际上,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以前的怀疑是正确的。因为,如果我们能看穿事情的真相,就会看出,被怀疑的配偶的外遇,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怀疑者诱发的。

  一个人在你身边不断地讲种种理由,说你会有外遇,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说服。被怀疑的一方长久地听对方说自己有外遇,天长日久,内心中也会被说服,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有个外遇才对。

  另外,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人没完没了地烦扰你,你也很可能会想,“干脆我认了算了,也许事情会有个了结”,所以,她也可能会干脆来一次外遇,并且暴露给那个怀疑者。

  甚至,在潜意识深处,你也许会知道对方实际上是多么渴望你有外遇,从而出于一种爱心或者是一种成全,为了让对方有理由发泄,也许你潜意识会服从他的渴望,干脆来一次外遇算了。

  如果小雅真的有次外遇并且让洪江知道了,也许,洪江内心中真实的感觉反而会是如释重负。因为那样,和小雅在一起,他会感到更有优势,因为他现在是“无过错方”了。而且,他可以有理由发泄对小雅不是处女的愤怒,从而把压抑在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而且,到那个时候,这个婚姻是存是亡就主要取决于洪江了,即使婚姻破裂,洪江也能够有更理直气壮的理由了。不过,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建议小雅这样做,那样心理咨询就成为一个笑话了。而且,小雅也未必愿意作出这样的冒险或者牺牲。

  深秋,路边的梧桐树叶在雨中纷纷落下的时候,洪江和我回顾了我们将近30次的咨询。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回顾,是因为洪江在咨询中突然意识到,他最近的几次咨询,几乎很少提起小雅是否有外遇的事情,反而更多地在谈自己。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次回顾。

  我倒是知道为什么,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有时,一个心理问题的解决并非是被解决,而是被淡忘。

  淡忘了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真正的问题。如果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那才是问题呢。

  洪江的性嫉妒,固然不能说不是真正的问题,但是当我们通过长期的分析看到在这个问题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后,洪江也越来越意识到,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妻子是否有外遇,而是自己的性格问题——是自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

  他发现,近几次的咨询所谈论的问题只字不提小雅的贞操,字字不离自己的性格。

  他回顾了所分析过的种种心情,一次次小的领悟,使他越来越清楚问题的所在。

  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作出改变,小雅是没有办法让他相信她的忠实的。

  洪江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可能证明小雅没有外遇——我们要证明外遇存在,相对要容易得多,只要你抓到一次。但是,我们要证明外遇不存在,却无比困难。因为即使你一千次证明了对方没有外遇,也不能证明在一千零一次不出现外遇事件。

  他意识到,自己在用嫉妒来逃避需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那就是他自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问题,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和小雅的关系问题。

  如果敢于负责任,他就应该就事论事:爱就继续在一起,不爱就离开——即使没有抓到小雅有任何外遇。

  洪江告诉我,他在认真地考虑是否离婚。

  而且,他也不再需要我的建议。

  心理咨询,说起来是多么滑稽。是否离婚,实际上正是洪江刚刚来到我这里时,他内心中最主要的现实问题,所谓的嫉妒问题,实际上也不过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分支而已。避免戴绿帽子,无非是离婚与否的思考中,潜意识故意添加的一个砝码而已。而经过大半年的心理咨询,30次以上的深入探讨,经过那么多的体验和思索,我们这个很成功的心理咨询终于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是否离婚——我们走了那么多路,才发现终于走到了起点。

  但是,这些工作不是白费的。问题虽然还是老问题,但是洪江已经不一样了。

  洪江并没有完全消除自卑,但是,至少他的自卑程度已经减少了,他意识到了自卑的来源,也知道了自己的长处,知道天上掉馅饼掉到自己头上,也并非偶然:“能坦然接受小雅家对我好了,我是他们家女儿选择的女婿,他们对我好也是很正常的。”

  洪江对女人的不信任感大大减少,他现在承认女性是有可能背叛丈夫的,但是他也知道“对这个事情也无须过分担心,理智地看,现在小雅有外遇的概率的确小于50%,大概只有10%,为了10%概率的事情,不需要100%的担心”。他还说,现在他有时还会想象到小雅有外遇,但是,他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想象,并非事实。他在外地出差时还是会担心,也会电话“查岗”,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可疑的征兆,他就可以安然入睡了。他还想了一个方法,建议小雅在自己出差的时候,可以回娘家去住,“多陪陪父母”。现在在他出差的时候,小雅多数时候是回娘家住,这样,洪江感到很安全。毕竟一个家教很好的女孩子,是绝对不敢在父母身边搞外遇的。

  对小雅婚前的事情,洪江说“认”了,毕竟事情已经如此。他甚至勇敢地向小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后两个人同意这件事过去了。

  一切都更好了,但洪江还是在考虑是否离婚,重新考虑这个婚姻是否适合他。他说,过去结婚是盲目的,现在等于在重新作一个认真的、清醒的决定。过去,他对这个婚姻的态度是矛盾而又不满,因为不满,所以潜意识找了个怀疑外遇的事情做离婚借口,又因为矛盾,因此感到非常痛苦。现在他虽然在重新考虑是否维持这个婚姻,但是,和小雅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好了很多。回到一个更平静的心态,不带任何期望地看小雅,他突然发现了小雅的许多优点——不是过去所看到的那些漂亮、聪明、家庭好,等等,而是小雅性格上的优点。她不矫情,很坦白,而且对他十分宽容——他现在才多少意识到,过去自己的行为给小雅带来了多少烦恼,而且很感激她对此能够一直接纳。“如果她从来没有过外遇的话,我这样做是挺对不起她的;即使她有过一两次一夜情,我对她的这些折磨也足够抵消了。”洪江说。他甚至壮着胆子把自己有离婚的想法这件事情告诉了小雅,出乎他的意料,小雅并没有很愤怒,而是告诉他,她理解他的想法,她自己也这样想过,结论是愿意保持这个婚姻,“再看看”。洪江觉得,就算将来他们离婚,他觉得也会是很好的朋友。如果不离婚的话,他们的婚姻也将是一个“真正的婚姻”。

  和一般人的期望不同,实际上心理咨询并不把重点放在现实的事件上,洪江和小雅是否离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各自生活得是否幸福,各自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洪江最后如何决定,在我看来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心理上能够更成熟,而这一目标,我发现自己达到了。

  和一开始见到的那个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的洪江相比,现在的洪江如此从容不迫。和一名心理咨询师坐在一起,更像两个平等的朋友在谈心。谈话中,我看着窗外细雨和绿意盎然的梧桐树,心里也是一片清凉。

  那次咨询后不久,洪江就结束了心理咨询。我再没有和他联系,也不知道他最后是否离婚了。从我的猜测看,他们离婚的可能性较一开始时,应该小了很多。首先,怀疑和嫉妒大为减少,婚姻中的暗礁小了,而且因为更成熟的洪江表现得更为自信,更敢于负责,也就更有男性魅力了。这样,小雅对他会更满意。自信后的洪江,也更能真正欣赏小雅的长处。即使他们最后离婚了,我相信他们每个人依旧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如果他们的婚姻延续,那将是一个更美好的、没有被嫉妒严重污染的爱的证明。

  有人说,嫉妒才说明一个人爱着。其实不然,嫉妒只能说明一个人在自卑的、矛盾的心情中爱着,而最纯的爱,无须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