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used to do 意思:佛教寺院规约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38:51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

(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1993年10月21日通过)
  佛制戒律,祖立清规,旨在防非止恶,安身进道,光大法门,造福社会。本此精神,订立共住规约,全寺上下,均须遵守。

  一、全寺僧众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有关政策,爱国爱教,以寺为家,勤修三学,恪遵六和。

  二、全寺上下均须谨遵佛制,戒行清净,慎护讥嫌,自重自尊,僧仪整肃,犯根本大戒者,不共住。

  三、住持依选贤制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

  四、住持、班首、执事,均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护常住,关心大众,任劳任怨,廉洁奉公。如有玩忽职守,居职谋私,经批评教育不改者,免其职务。 

  五、早晚课诵、二时斋供、坐禅听讲、集体劳动,除按寺院传统可以不随众的僧人外,因病因事均应请假;无故缺席者,应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六、尊师重教,恭敬耆德,服从执事安排,遵守殿堂秩序,违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教育、批评或记过。

  七、挑拨是非,破和合僧者,应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而又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八、打架斗殴、恶口相骂,侵损偷窃常住或私人财物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侵损偷窃的财物,须照价赔偿;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依法处理。

  九、全寺僧众均需僧装整齐,及时剃除须发,清净素食,禁止饮酒、吸烟、赌博、看淫秽书刊,如有不遵,经批评教育而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十、外出未经请假,夜不归宿,经教育不改者,不共住。

  十一、私自化缘募捐或向香客游人索要钱物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不服者不共住。

  十二、寺院竹木花卉茶果,均应爱护培植,不得私自砍伐采摘自用或做人情。违者,进行批评教育,照价赔偿。

  十三、师友亲朋来寺,经主管执事同意方可留膳宿。

  十四、保持殿堂庄严,环境清净,僧房整洁;保护寺院文物,注意防火防盗。

  遵规守戒,一视同仁。同居大众,各宜珍重。

佛教寺庙
--------------------------------------------------------------------------------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

(共一百四十二座)
  北 京

  广济寺 相传创建于金代。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法源寺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修建。北京市内现存最古名刹。现为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佛牙舍利塔 原名“招仙塔”。辽咸雍七年(1071)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安置佛牙舍利建造。1900年被八国联军炮火所毁。后塔基中发现佛牙,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于旧塔基西北重建新塔供奉,为中外佛教徒朝礼及宗教活动胜地。

  广化寺 建于元代。为北京名刹。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通教寺 北京市著名尼寺。解放后一直为北京市尼众学修及宗教活动场所。

  雍和宫 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三年改成今名。乾隆九年(1744)改建为喇嘛寺院。建筑壮丽宏伟,宫内万福阁有著名的檀香木雕大佛立像,为有中外影响的蒙族喇嘛庙。

  西黄寺 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与东黄寺并峙,当时为西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修造。内有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坟塔──“清静化域之塔”。“文革”前为班禅驻京办事处管理,接待西藏来京喇嘛。

  天 津

  大悲院 清康熙年间(1662─1772)建造。为天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佛教徒主要宗教活动场所。

  河 北

  正定县临济塔院 建于北朝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唐大中八年(854),我国佛教临济宗开宗祖师义玄驻锡此寺,逝世后建塔。为我国及日本佛教临济宗重要祖庭。

  承德市普宁寺 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蒙族四卫拉特部创建。仿西藏三摩耶庙制。为与蒙族佛教徒有关的重要喇嘛寺院。

  山 西

  太原市崇善寺 唐代创建。太原市著名古刹。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大同市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为山西省著名寺庙。

  交城县玄中寺 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为净土宗的发源地。日本佛教净土宗及其系统各宗派均奉为祖庭。国内外影响甚大。

  五台山:显通寺 塔院寺 菩萨顶 殊像寺 罗 寺 金阁寺 广宗寺 碧山寺(广济茅蓬) 十方堂 黛螺顶 观音洞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教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汉、蒙、藏族佛教徒共同朝礼的圣地。以上各寺,均为五台山寺庙古建筑群中著名的有影响的重要寺院。

  辽 宁

  沈阳市般若寺 清初高僧古林智禅师创建。沈阳市著名寺院。辽宁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沈阳市慈恩寺 清天聪二年(1628)创建。为东北著名寺庙。

  吉 林

  长春市般若寺 建于1922年。长春市主要佛教寺庙。

  长春市地藏寺 1926年尼僧祖圆建造。长春市主要尼众寺院。

  吉林市观音古刹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为吉林市佛教徒宗教活动中心。在东北及香港等地佛教界中,有一定影响。

  黑龙江

  哈尔滨市极乐寺 1923年创建。为哈尔滨市著名佛教寺院。

  上 海

  玉佛寺 创建于清光堵八年(1882)。寺内供缅甸玉雕释迦牟尼说法像和涅槃像。上海市著名佛寺。现为上海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静安寺 建于三国时吴赤乌年间(238─251)。为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古刹。

  龙华寺 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47)。寺前有古龙华塔。为我国著名历史古刹。

  沉香阁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为上海市著名佛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应慈法师道场,对国内外有影响。

  圆明讲堂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1934年创建。在东南亚侨胞及港澳同胞佛教信众中有一定影响,是上海佛教重要寺庙。

  江 苏

  南京市灵谷寺 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为有中外影响的名刹。

  南京市栖霞寺 南齐永明七年(489)创建。隋吉藏在此创立我国佛教三论宗。为国内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苏州市西园戒幢寺 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为江南名刹。

  苏州市寒山寺 创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传唐高僧寒山、拾得曾到此寺。唐人张继《枫桥夜泊》咏此寺诗,脍炙人口。为著名六朝古刹。

  苏州市灵岩山寺 东晋末年(五世纪中叶),太尉陆沅舍宅为寺。为近代我国有中外影响的净土宗道场。

  镇江市金山江天寺 东晋时建。为近代国内四大禅林之一。

  镇江市焦山定慧寺 建于东汉兴平年间(194─195)。为我国佛教江南名刹。

  常州市天宁寺 唐初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建造。为江南有名大丛林。

  常熟县虞山兴福寺 建于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为江南著名寺院。

  南通市广教寺(大圣寺) 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位于狼山。为长江下游名山古刹。

  扬州市大明寺 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唐开元年间律宗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住持此寺。为中日佛教文化关系史上著名古刹。具有国内外深广影响。

  邗江县高明寺 隋代创建,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建,赐额“高明寺”。该寺为我国禅宗道场,与镇江金山寺、成都文殊院、新都宝光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

  句容县隆昌寺 又名慧居律寺,位处宝华山。相传开创于南朝梁代(502─557)。明神宗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数百年来是禅宗首刹。近代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

  浙 江

  杭州市灵隐寺 相传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高僧慧理创建。为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禅宗从林。在宋代列为禅宗五山之一。日本古代高僧觉阿上人等先后曾在本寺参学,与日本佛教有很大关系。

  杭州市净慈寺 周显德元年(954)吴越王钱 建。为禅宗五山之一。与日本佛教临济、曹洞宗有很深历史渊源。寺后有宋高僧如净禅师坟塔,日本佛教曹洞开宗祖师道元即受学如净。为日本临济、曹洞宗广大信徒向往朝礼之地。

  宁波市七塔寺 唐大中十二年(858)建。为浙东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现为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鄞县天童寺 晋永康元年(300)始建。宋代以后,我国禅宗著名高僧长翁如净等人相继住持此寺,为禅宗丛林的重心。日本佛教临济宗及曹洞宗均以天童为祖庭。

  鄞县阿育王寺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始建。日本古代来我国求法高僧多数曾住此寺。称为我国佛教禅宗五山之一。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新昌县大佛寺 建于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寺内有“三生石佛”。为国内外佛教徒瞻礼胜地。

  普陀山:普济寺 法雨寺 悲济寺 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传为观音菩萨道场。普济、法雨、慧济,世称普陀山三大寺。与日本佛教曹洞宗、临济宗有历史渊源。

  天台县国清寺(包括智者塔院)隋开皇十八年(598)创建。智 于天台山开创我国佛教天台宗,此寺为我国天台宗根本道场。日本佛教天台宗及日莲宗均以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还有很多佛教宗派均与我国天台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

  天台县高明寺 始建于唐天祜七年(910)。明代天台宗著名的传灯大师复兴天台宗,于此新建天台祖庭。

  天台县方广寺 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绍兴四年重建。原有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三寺,现上方广已废。为天台宗著名寺院。

  温州市江心寺 唐咸通(860─873)时建。为浙东著名古刹。

  安 徽

  合肥市明教寺 建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为合肥市有影响、规模宏大的古刹。

  安庆市迎江寺 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寺内有著名的振风塔,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古刹。

  潜山县乾元禅寺 系南朝梁武帝(503─547)时高僧宝志禅师所建。为禅宗著名古刹。

  滁县琅琊寺 唐大历(766─779)年中建造。是安徽省著名古刹。

  芜湖市广济寺 建于唐乾宁(894─897)年间。世称“小九华”,国内外来朝九华山的一般必在此烧香设供,有较大影响。

  九华山:化城寺 肉身殿 百岁宫 甘露寺 祗园寺 天台寺 旃檀林 慧居寺 上禅堂 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传为地藏菩萨道场。以上各寺均为九华山名刹。

  福 建

  福州市涌泉寺 创建于唐建中时(780─783)。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

  福州市西禅寺 唐咸通八年(867)兴建。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

  福州市林阳寺 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至后晋(936)间。为著名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地藏寺 创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为福建著名古寺。

  闽侯县雪峰崇圣寺 唐咸通十一年(870)建。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

  厦门市南普陀寺 始建于唐代。为闽南著名佛教胜地。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莆田县广化寺 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历史悠久。国内外有影响。

  莆田县囊山慈寿寺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建。为福建省著名古刹,在海外佛教徒中有一定影响。

  莆田县光孝寺 始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为闽南规模宏大著名古寺。

  福清县万福寺 唐贞元五年(789)建。为日本佛教黄檗宗信众向慕朝礼的祖庭。

  泉州市开元寺 创建于唐垂拱元年(685)。是闽南佛教著名大寺。建筑宏伟,规模为国内禅林所罕见。中外知名,对台湾及海外侨胞佛教徒有较大影响。

  晋江县龙山寺 建于隋大业十四年(618)。闽南名刹,内供奉有巨大木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为闽南及台湾信教群众所尊奉。自明代寺僧肇善至台湾鹿港修建鹿港龙山寺后,在台湾各地相继建有大量龙山寺,与晋江龙山寺有密切关系。

  漳州市南山寺 建于唐开元年间(714─741)。闽南著名古寺。

  宁德县支提华严寺 宋开宝四年(971)建。由于佛教华严经中有“不到支提不为僧”之说,历代僧侣云游多至此寺。为福建历史名刹。

  江 西

  九江市能仁寺 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502─547)。为江西名刹,九江三大丛林之一。

  九江市东林寺 东晋太元九年(384)慧远创建的道场。后世尊慧远为佛教净土宗初祖。为净土宗重要祖庭。

  永修县真如寺 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为云居山历史悠久名刹。

  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 始建于唐景龙三年(709)。唐代高僧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禅师道场。

  山 东

  济南市千佛山兴国禅寺 为以北魏、隋代石刻佛像所在地、著名的千佛山首刹。

  青岛市湛山寺 1932─1935年建。原办有湛山佛学院,培养僧才甚众。因此,国外沿用湛山寺之名修建的寺庙甚多,影响较广。

  河 南

  洛阳市白马寺 东汉永平十一年(68)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此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今尚存有摄摩腾、竺法兰墓。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寺庙。

  登封县少林寺 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我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创立禅宗,为我国禅宗各派的共同祖庭。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湖 北

  武汉市归元寺 清顺治十五年(1658),佛教禅宗、曹洞宗祖师白光创立。为长江中游名刹之一。

  武汉市宝通寺 兴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是武汉市四大丛林之一。

  黄梅县五祖寺 唐咸享年间(670─673)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兴建,是有中外影响的禅宗重要祖庭之一。

  当阳县玉泉寺 隋开皇年间(581─600)隋文帝为佛教天台宗祖师智 修建。与灵岩、栖霞、国清并称为天下丛林四绝。

  湖 南

  长沙市岳麓山寺 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佛寺,被称为“湖湘第一道场”。

  长沙市开福寺 五代楚王马殷(907)建。殿宇宏伟,为著名佛教古刹。

  南岳祝圣寺 唐肃宗时(756─761)建。当时高僧承远于此宏扬佛法,为南岳著名古寺,信徒朝礼之地。南岳佛教协会所在地。

  南岳福严寺 南朝陈光大元年(567)高僧慧思所建。慧思又称南岳大师,是天台宗智 的师傅。寺旁磨镜台,是六祖慧能弟子怀让传法于马祖道一的著名遗址。

  南岳南台寺 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3─519)。陈高僧海印、唐无际大师希迁道场。日本曹洞宗尊为祖庭。

  南岳上封寺 原为道观,隋大业年间(605─618)易观为寺。在祝融峰顶,为南岳名刹。

  广 东

  广州市六榕寺 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为佛教禅宗六祖唐代高僧慧能道场,广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曲江县南华寺 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是唐代高僧佛教禅宗祖师慧能道场。现寺内尚保存有慧能肉身像和宋雕五百罗汉像,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乳源县云门寺 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佛教禅宗文偃禅师创建。并在此开创云门宗,为著名云门宗祖庭。

  肇庆市庆云寺 唐代高僧智常禅师创建。唐鉴真东渡日本曾经此地,弟子日僧荣睿即在此去世。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为纪念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及两国佛教徒历史友谊,立有荣睿纪念碑。

  潮阳县灵山寺 唐贞元七年(791)著名高僧大颠创建。在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中有较深影响。

  潮州开元寺 建于唐开元(713━741)年间。在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中有较大影响。

  广 西

  桂平县洗石庵 广西区著名古刹。

  四 川

  成都市昭觉寺 建于唐贞观(627━649)年间。号称四川第一丛林。为著名唐、宋高僧临济宗祖师休梦及克勤先后驻锡之所。寺内现有克勤禅师坟。日本佛教临济宗传自我国,与昭觉寺有较深关系,视此寺为其祖庭之一。

  成都市文殊院 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为四川名刹。我国佛教禅宗著名的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佛协所在地。

  新都县宝光寺 始建于东汉,唐僖宗(874━888)时重修并建塔。清代以来,成为四川著名禅寺。

  乐山县乌尤寺 创建于唐,为著名的佛教寺庙。

  峨眉山:报国寺 万年寺 洪椿坪 洗象池 金顶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称为普贤菩萨道场,晋时佛教即已盛行于该山。以上各寺为峨眉山有影响的重要寺院。

  重庆市罗汉寺 宋治平(1064━1066)年间建。重庆市著名禅宗丛林。重庆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重庆市慈云寺 唐代建。重庆南岸著名寺庙。

  梁平县双桂堂 清顺治十八年(1661),著名高僧破山明禅师创建。为川黔一带著名丛林。

  贵 州

  贵阳市宏福寺 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高僧赤松住此。黔灵山为西南佛教名山,与南京栖霞山并称。该寺为黔灵山名寺。

  贵阳市黔明寺 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贵州著名佛教丛林。贵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云 南

  昆明市圆通寺 建于唐代蒙氏。云南名刹。云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昆明市筇竹寺 建于唐贞观初(627━)。云南古刹。寺内有著名五百罗汉塑像。

  昆明市华亭寺 元代延 年间(1314━1320)建。云南著名佛寺。

  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 铜瓦殿 鸡足山为云南佛教名山。过去号称有七十二寺。祝圣寺,明嘉靖中(1522━1566)建。铜瓦殿,明正统间(1436━1449)建,铸铜为殿。均为鸡足山名刹。

  陕 西

  西安市大慈恩寺 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为唐玄奘三藏法师翻译佛经的译场。玄奘创立我国佛教法相宗,此寺为法相宗祖庭。日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

  西安市大兴善寺 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场。其中,以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翻译了大量佛教密典,贡献最大,称开元三大士,盛宏密教。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建立真言宗。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重要古刹。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

  西安市卧龙寺 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为著名各宗并宏的道场,是西安历史悠久的古刹。

  西安市广仁寺 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是西安著名的唯一的藏密黄教佛寺。为清代蒙、藏族喇嘛、活佛往来内地,经由西安驻锡的重要场所。

  长安县兴教寺 创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为玄奘三藏法师塔院,玄奘弟子窥基、圆测塔并列左右,称慈恩三塔。是国内外佛教徒瞻仰朝礼有重大影响的古刹。

  长安县香积寺 建于唐神龙二年(706)。为唐代高僧我国佛教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塔院,净土宗祖庭。日本佛教净土宗亦奉为祖庭。

  长安县净业寺 建于隋代(581━618)。为创立我国佛教律宗(南山律)的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师的道场。历代尊道宣为律宗开祖。净业寺为律宗祖庭。

  户县草堂寺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始建。是我国佛教史上在翻译佛经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鸠摩罗什大师译场。三论宗奉罗什大师为开祖,草堂寺为祖庭。日本佛教三论宗以此寺为朝礼圣地。

  宁 夏

  银川市海宝塔寺 东晋时,夏主赫连勃勃(406━419)建。宁夏著名寺庙。
唯识祖庭——西安大慈恩寺
 
 
大雄宝殿
 
大雁塔
  大慈寺恩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创建於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高宗孝子为太子时,为纪念其亡母文德皇后,报答慈母的养育恩德而建造此寺,故名“慈恩寺”。

大慈恩寺建於隋朝无漏寺旧址上。这里地处长安城南风景秀丽的晋昌坊,南望南山,北对大明宫含元殿,东南与烟水明媚的曲江相望,西南和景色旖旎的杏园毗邻,清澈的浐河黄渠从寺前潺潺流过。正合太子“挟带林泉,各尽形胜”之意。大慈恩寺修建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部土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见於史书的建筑有翻经院、元果院、太真院、西塔院和南池、碑屋、东楼、戏场等,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五十多翻译家辅助么奘译经,有许多能工巧匠塑造精美佛像,著名画家昊道子、尹琳、阎立本、王维等作品装点殿堂,充分反映出“贞观之洽“的文化风貌。

  贞观十九年(645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奉旨任大慈恩寺上座,主持翻译佛经,宣讲唯识宗等佛教教义,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在此後后十九年里,玄奘译出经论25部,总1335卷。所译经藉,文义联贯,准确流畅,开辟了中国译经史上的新纪元。道宣在《续高僧传》中曰:“自前代以来,所译经教,初以梵语倒写本文,次乃回之,顺同此俗,然後笔人,观理文向,中间增损,多坠全言。今所翻译,都由奘旨,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

唐朝时,日本僧人道昭、智通、智达等先後来大慈恩寺留学,向玄奘学习唯识宗,使唯识宗在日本得到弘扬。据1955年日本宗教年鉴记载,日本唯识宗有四个宗派,86座寺院,一个学院,拥有信徒十二万多人。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为了完好地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唐高宗敕令在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塔名来自印度佛经故事:据说有一位菩萨化身为雁,舍身布施,後人葬之以塔,因名“雁塔”。玄奘原准备按照西域建筑风格,建造一石雕佛塔,施工难度太大遂改为砖搭。最初为五层,高约6o米。不久因土心砖表,渐次颓坏,武则天又加以重修,增至十层。後又遭战火破坏,五代时改造为七层,流传至今。

  大雁塔在唐朝就盛名远扬。唐朝考取进士的文人不不仅要到曲汪泛舟,杏园宴饮,还定要到大雁塔题名留念,“雁塔题名“被视为一生中最荣耀的事。这一习俗到明清之际仍被人效仿。历代文人墨客登塔述怀,赋诗咏志,留下许多脍炙人囗的传世之作。唐中叶以後,掀起了一股牡丹花热,大慈恩寺牡丹花以“早、新、奇、多”闻名於世,这里培育的紫牡丹、白牡丹、浑红牡丹、姚黄牡丹、魏紫牡丹都是花之珍品。《南部新书》载:“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於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後诸牡丹半月开。”每逢春季,这里车水马龙,人们争相观赏。以牡丹为题的诗作也不胜枚举。

  唐末五代战争频繁。大慈恩寺在战火中沦为废墟。宋时,“寺宇废毁殆尽,唯一塔俨然”。元朝,除大雁塔外,慈恩寺仅存一块经幢。明成化二年(1466年),“拆旧废残,起前殿二,各五楹。山门、廊庑、方丈、僧堂数峙立。”现存寺院布局和建筑,基本保持这一次重修规模。清康熙、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的修葺,不过是补缮旧塔破殿,保存古迹而已。1931年,慈善家朱子桥募款重修了殿堂和大雁塔,并请太虚法师来讲经说法。由朱子桥、杨虎城资助,太虚主持创办了“慈恩宗学院,”培养了一批唯识学僧。

  1949年後,国家多次对大慈恩寺进行整修。大的修缮工程有195—1955年,整修山门、门房并在两旁增开两个大门;换新塔内盘梯,整饰塔内壁;用大砖加固塔基座,维修殿宇,铺砌道路;美化环境。1962—1963年,塔上安装避雷设备;整修塔顶,补修大殿;1979—1985年,添建办公院、茶园服务部、整修藏经楼和大殿。近几年来也不断进行修葺,使这座千年古刹更加庄严肃穆,大雁塔更加巍峨壮观。

  大慈恩寺现存的重要文物有东西对称的钟、鼓楼各一间。钟楼内悬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铸大铁钟一囗,重三万斤,钟上花纹、图案、文字皆清晰可见。鼓楼里架一面直径二米大鼓。寺内还藏有木刻佛像二尊,铜佛像二尊,六朝石刻菩萨法一尊,隋开皇年间石佛四面像一尊,唐朝青响石四大天王像佛座一块;唐朝青石莲花纹佛座一块,座上刻有“大唐龙朔二年(662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题记;唐汉白玉云纹佛座一块;唐朝八角形陀罗尼经幢一个。这些雕塑,刻工精湛,造型独特,多出于名匠之手,为佛教艺术珍品。寺内还存有碑刻102块,其中唐代15块,元代1块,重修碑13块,题名碑72块,是研究佛教史、地方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寺北端耸立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塔平面呈方形,建於方约25米,高约4米台基之上。塔共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平面到塔顶高64米。塔身及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每层砌有突出砖柱,四面有砖券拱门。这种楼阁式方形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大搭底层南门两侧,镶嵌唐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玄奘所译佛经作的总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碑上行文采用东侧碑文从右向左读,西侧碑文从自左向右读的方法,别具一格。碑侧刻蔓草花纹,图案优美;碑额和碑座上蟠螭、天人乐舞等浮雕,造型生动。这些皆为研究唐朝书法、绘画、雕刻艺术重要文物。西面门楣上线刻殿堂图,是研究唐朝建筑的珍贵资料。

  1983年,国务院批准大慈恩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1985年,文物部门将大慈恩寺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在西安市佛教协会领导下,1985年成立了“大慈恩寺管理委员会”,由宽宗任主任,永明、隆圆任副主任。

 

 

 

拉卡楞寺

 


 


 
 
    位於甘肃省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大厦河北岸,藏语称“噶丹雪珠达而杰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脩吉洲”。是甘肃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寺院。

拉卜楞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建筑规模仅次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拉萨以外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一。该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人是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1648-1721),夏河甘加人,13岁剃度出家,21岁赴藏脩学深造,在拉萨四十余年,深通经典,精扬戒律,政教功绩卓著,有“宗喀巴后第一人”之称。他居拉卜楞寺十三年,弘法宣教,为寺院组织建设和讲脩工作倾了全部心血。1710年,他创建了该寺“显宗闻思学院”;次年建大经堂及后殿、净厨;1716年建“密宗续部学院”,为寺院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1720年康熙帝颁扬金印、金册、封他为“扶法禅师传学大宝法王”。此后历世嘉木样活佛为该寺寺主,经历代脩建,规模宏大,先后共建有经堂六座,佛殿约三十座,活佛文化教育邸三、四十院,普通僧舍五百余院约一万余间,占地共八十六万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四十余万平方米。

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时轮学院、医明学院、和喜金刚学院。各学院有经堂一座,显宗闻思居其冠,为全寺之中框,又称“大经堂”。一世嘉木样创建,二世、五世嘉木样扩建,成为有前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宇,占地十余亩的全最庞大的建筑。作为藏传佛教高级宗教学府,拉卜楞寺历来人才辈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学者。嘉木样一世、二世是其是的佼佼者。还有不少高僧曾得到清政府和达赖、班禅活动的重用,被聘为清王朝的国师或达赖、班禅的经师,因而使该寺享誉假迩,四方崇仰。除寺主嘉木样活佛外,该寺尚有著名的的“四大色赤”活佛系统,即贡唐仓、萨木察仓、霍尔藏仓、德哇仓。其后喇嘛孕苦仓、阿莽仓活佛也居色赤地位。

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拉卜楞寺经历年脩整,法幢重光。现主要有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狮子吼佛殿、宗喀巴殿等二十余座殿宇,以及六大学院等建筑。其建筑形式分藏、汉、藏汉混合式三类,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气势宏大,以“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的特点著称。显宗大经堂皇1985年毁于大火,1986年国家拨专款按原规模重建,保留了原建筑的式样、规模和风格。寺中现存众多佛教塑像、壁画和唐卡,是藏传佛焫术中的瑰宝。其中塑像多达万余尊,高者近十米,小的仅几厘米。弥勒佛殿、狮子吼佛殿、文殊菩萨殿、白度母殿等供奉的的主尊无不高大宏伟、庄重精美,堪称上乘佳作。小型造像均制作精巧,大部分都是色泽光丽,装饰华美,名种题材壁画几乎布满各经堂、佛殿四壁,具人极强的宗教审美效果。其唐卡除绘制外,尚有刺绣、贴花、缂丝等多种工焫,内容丰富,制作考究,深受人们喜爱。该寺藏经亦极为亦极为丰富,多达七万余部。除此之外,寺院每年举行的各种大小法会也都仪式庄严,各具特色,令人赞叹不已。全寺性法会和纪念日有正月祈愿法会、辩经法会以及历世嘉木样圆寂纪念日、释迦牟尼纪念日、宗喀巴圆寂纪念日等。

拉卜楞寺现任寺主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活佛,1948年生,青海省冈察县人,1951年由十世班禅大师认定,1952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坐床。1957年开始担任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以后又担任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府协副主任,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等职位。现任扯卜楞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德哇仓·嘉央图嘉措活佛,生于是月日1944年9月,系拉卜楞寺四大色赤之一。先后在西北民族学院和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1979年以来历任夏河县政协副主席子,夏河县副县长,夏河县人大副主任,甘南州人大副主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