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儿为什么要变成恶水:对我市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49:56

对我市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多层次,食品供应已彻底告别了短缺年代。但与此同时,食品卫生和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了调查。我参与了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分别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深入到相关的基地、企业、场所进行实地察看,就涉及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市场销售、食品消费等环节,全面了解了目前我市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有如下感受和思考。

  一、工作现状  

  (一)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增强。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及全国、省、成都市召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全市开展了“食品安全关系你和我”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建筑工地开展“关注农民工食品安全”的宣传活动,在学校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加强了农村群体宴席的管理,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法》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依法监管,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加强。强化监管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成立了由政府目督办与监察局组成的督查组,对相关责任部门及乡镇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了由10个职能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并由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根据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食品监管模式,从细节入手,实行分段负责,对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制定了《XX市无公害农产品禁止使用投入品名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投入品名录》等六个行政管理文件。在食品加工环节重点加大了对15类生活必需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审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在市场流通上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各大中型食品商(市)场建立了《食品质量保障制度》、目标责任制和承诺制,实行了进货台帐登记制,食品批发单位和大型宾馆推行食品采购索证登记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生产者、经营者的活动。在食品消费环节上,加大对餐饮业和食堂的监管整治,严把“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关,对餐饮业开展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通过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确保了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安全,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开展整治,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证。一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及乡镇食品市场的综合整治;二是开展了“液态白酒”、“毒鼠强”、“五小行业”、“食品质量安全”、“节假日食品安全整治”、“苏丹红一号”、“猪链球菌病肉”、“禽流感防控”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管理,规范了行业行为。

  (四)强化监管,食品安全制度得到落实。市政府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探索食品卫生管理新模式,在食堂、餐饮业推行了量化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对高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全市各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城区重点路段的餐饮业开展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了餐饮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加强对重大活动和节日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确保了食品卫生的安全。

  二、主要问题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出现的一些新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具体表现在:

  (一)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食品安全关系到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情况看,食品从业人员和农产品种植、养殖(户)人员对食品安全认识较差,对《食品卫生法》以及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之甚少,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现象较为普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在种植中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素农药,养殖中滥用抗生素、饲料

,甚至非法使用生长激素;不具备办证条件的无证经营的小餐馆、小作坊也占有相当数量;对食品安全的科技知识、标识宣传不够,广大消费者知晓度不够,降低了消费者信心;有的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国务院(23号令)中的部门职责权限的分工和界定认识模糊,影响到食品安全工作的执法监管。

  (二)监管体制尚须完善。现在涉及到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职责的有10个部门,这些部门谁也牵不了头,谁也不愿牵头,甚至推卸责任,成了“十个部门管不了一张口”。一个部门对食品抽样检测的信息不能多部门共享,造成多部门重复抽样检测,增加执法成本,也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负担,因而产生抵触情绪,规避检查,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工作难度。

  (三)执法力度还需加强。有的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认识不足,执法工作时紧时松,时强时弱,把关不严,侧重突击性、阶段性的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日常监管;有的执法部门到岗不到位,管理留死角,有些边缘性的职责能推则推,有意无意忽视、甚至推诿扯皮踢皮球;有的重视城区大商场的监管,而没把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农村家庭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纳入常规监管视线,对无证无照的小餐馆、小作坊、流动摊点等,缺乏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监管措施。

  (四)监管水平有待提高。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和综合执法、联合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对食品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如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超标、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剂、转基因食品以及抗生素、激素及有害物质在禽、畜、水产品体内残留的知识相对缺乏。监管设备、技术落后,缺少对食品安全综合检查、检测的设备、设施,在执法过程中仅凭经验和肉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水平和监管力度。

  三、工作建议

  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理顺监管机制。一是食品安全关系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性质上属于公共领域,这个领域政府的介入和公权的干预是非常必需的,是责无旁代的,现在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部门有10个之多,有成都市直属部门,有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市政府有三个副市长分管的工作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存在“都管,都不管,都不好管”问题,建议市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加强协调,各部门各行其职,切实解决部门之间“权限不清”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二是结合我市环保、旅游等工作实际,建立起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管体制,完善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长效协作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起市、乡(镇)、街道和村(居)三级监管网络和食品安全日常协调制度,设立食品安全监察员,构建起全社会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控制体系;三是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及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作用,适时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二)明确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国务院23号令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作了原则性规定,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制定出XX市食品安全工作实施细则和行政管理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明晰责任,从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控着眼,把监管措施和责任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整治市场为重点,解决食品领域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同时,依法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克服官本位思想,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具体体现。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坚持长效日常巡查和各类专项整治、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涉及食品安全工作的事前规范指导和事中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变事后的处罚为事前规范和事中指导,用强有力的监管促进从业人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提高。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销售环节追溯制、承诺制度、食品安全承诺招回制度、食品安全社会信用制度等行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将巡查、强检、年审、监督抽查等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三)管好队伍,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二是严把执法队伍中人员的“入口”和畅通“出口”关,对涉及到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单位及人员要明确执法主体身份,如一时难以解决人员身份,市政府也应对从事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下达委托书委托执法。对事业身份工作人员做好考试、择优转录,消除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不明、执法身份不正带来的执法障碍;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单位目标责任制和相关管理人员责任倒查制度,对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除对当事人严肃查处外,还要对其主管部门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让没有认真履行执法责任的失职人员承担相关责任,以加强监管人员的责任心。

  (四)加大投入,提高监管水平。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尽快建立起设施完善,检测手段先进的食品检测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严谨的检测技术支撑,融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于监管之中;二是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的信息化体系,统一配置,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有利于食品安全信息的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动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三是在两个体系建设中,市政府要统一协调,统一配置,一家建设,多家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五)强化宣传,提高安全意识。一是针对流动摊点、小食品店、小餐饮店、小作坊这些无证无照、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又都是一些社会待业人员及农村富余人员所为的实际,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就业的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和行业指导,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小作坊联营做大,帮助小作坊与规模企业合作,或小作坊之间的合作,鼓励和指导小餐饮、小食店、小作坊创造条件,办理证照,依法经营,并在办理证照、收费方面给予减免;二是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涉及食品的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三是利用宣传媒体、执法机构等多种渠道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多开展关于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方面的宣传,使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认识到哪些食品是卫生的,哪些食品是安全的,能够自觉抵制不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