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黑客大战:徐向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4:31

徐向前-个人资料

 

姓名:徐向前
生卒: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
描述:虚心善学,战中成才;敢于自责,勇当大任,质朴谦逊,敦厚宽和;运筹自如,智勇兼备。
籍贯:山西五台县
民族:汉
信仰:共产主义
国家:中国
职业:军人 

徐向前-个人概述

  徐向前与夫人黄杰

1901年生于山西五台县。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1925年春,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第一次东征。后到国民军第二军第6混成旅任教官、参谋、团副等职。1926年11月到武汉后,任南湖学兵团指导员。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曾率学生队参加攻打叛军夏斗寅部,后被派往张发奎部任司令部参谋。1927年后,历任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工农革命军第4师第10团党代表,4师参谋长、师长等职。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派往鄂东北,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0年春,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1931年初,第一军与第十五军合编为第四军,他任军参谋长。协助军长旷继勋等指挥部队连续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第一、第二次“围剿”。7月,任第四军军长。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曾获金质红星奖章。1936年7月,第四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8月,再次率军北上,指挥了通庄静会战役。11月,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3~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之部队,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6~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初,带病组织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领导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在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发表过多种军事论著。曾著回忆录《历史的回顾》(1984)。

徐向前-生平

 青年时代的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中农家庭出身,家境清贫,徐本人勤奋好学,于1919年春天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產党。

1929年到鄂东北工作,与党代表戴克敏共同起草《军事问题决议案》。1930年任第1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转战於平汉铁路南段。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6年与陈昌浩一起奉命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力图打开前往苏联的通道。后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徐辗转回到延安

1937年9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并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展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解放战争中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10月带病指挥太原战役。

1949年至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斗争,史称“二月逆流'。1967年,因徐在军中的威望,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全军文革小组组长,作稳定军心,但徐没有积极执行工作,态度消极。

中共十大上,当选為中央委员兼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7年十一大上当选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1979年宣布中止歷时21年的八二三炮战,1980年卸任副总理职务,翌年卸任国防部部长。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仍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85年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辞去所有职务,保留中央军委副主席。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辞去中央军委副主席,过著全退休生活。

晚年住北京市柳荫街,1990年9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尊其对老部下李先念吩咐的遗嘱,骨灰分四份,撒在大巴山、大别山、祁连山和太行山。著有回忆录《历史的回顾》。

徐向前-人物性格

 徐向前全家合影

徐向前的职业是一位军人。可见过他的人,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类型的人,常常用“教书先生”或“小学校长”这样的词来形容他。徐向前的外在形象和性格特征,很难使人与他所建立的丰功伟业联系到一起。也许这种性格与职业的反差,正是徐向前作为元帅所独具的个性魅力之所在。

徐向前的家庭出身和教养,养成了他谦虚、诚恳、谨慎、严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所以他更象或者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位诲人不倦的教书先生。

有学者评论,徐向前是革命家和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他缺乏政治家特有的敏锐、胆识和韬略。徐向前的确在一些政治问题上表现出“滞后”反应,但这种“滞后”反应说到底只是他求同存异的一种策略,是他与人为善、避免矛盾的长者风度的一种表现。

徐向前做事严肃认真,以致严厉逼人,令人生畏,却又十分幽默风趣,含蓄,和蔼、平易近人。他有城府,精明、寡言,也很坦率、外露,让人觉得简单得一目了解。他的多元化的性格,充分展示了他人格的力量。

徐向前-军事才能

 徐向前在前沿阵地

徐向前出将入相,德才兼备,虽因张国焘的问题,长期低调做人,但他在战场上的创造力,治军能力,军事思想等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

在国共两军的黄埔学生中,徐向前是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的,也是红军时期方面军指挥员中最年轻的,年仅30岁就成为方面军总指挥。同时期国共两军的方面军战区一级指挥员也就数他最年轻。

徐向前的主要军事业绩是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指挥过的部队包括了第二野战军(四方面军总指挥、129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陕甘宁联防军副司令)、第四野战军(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指挥过115师主力)、第三野战军(指挥过山东纵队,后来成为山东野战军,再成为华东野战军主要来源之一,许世友、聂凤智、王建安,华东9纵-27军等等,都是山东部队),华北野战军(18兵团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部下也是猛将如云,如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等都是在他手下成长的。1955年的将帅里,出自红四方面军的占多数。

徐向前指挥的苏家阜大捷是红军时期最成功的围点打援的范例。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徐向前以8万人对川军20余万,最后击溃川军20万,歼灭10万。徐向前在反六路围攻中用的“收紧阵地”战法,在中国战争史上一次发明和实践。也是他军事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在解放战争中,他攻克太原、临汾解放山西大部,他杰出的军事才华再次展现。

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晋中战役,徐向前用6万人一个月歼敌10万,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攻克的敌人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力少于对方的(解放军约10万: 国军13万),而且火力也 远远不如敌军,却敢于主动攻城且能够实现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其他所有的城市攻坚战,解放军无不是兵力火力皆占据绝对优势下才敢攻城。而当时解放军其他部队,都是用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原则进行战斗的。而徐向前却用一年半时间,用6万地方部队起家,全歼山西敌军近30万。

徐向前-荣誉及著作

  

1935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的军事工作会议,会议期间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金质红星奖章。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撰写过多种军事论著。主要著作收入《徐向前军事文选》(1993);并有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