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照相机排行榜:风雨五载磨一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05:53
初冬暖阳,喜事连连。12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冶金、化工专家、教授和省市州科技部门领导齐聚湖南省科技厅会场,就湖南金旭冶化集团“采用硫基还原国外二氧化锰新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通过查新和专家评审,最后专家组组长谭柱中——中国锰业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重宣布专家一致意见:“湖南金旭冶化集团的采用硫基还原国外二氧化锰新技术通过产业化实践证明,节能减排、环保生产效果明显,解决了当前锰行业国内资源危机,该技术处于行业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在锰行业中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顿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远在湘西大山里的金旭集团科研人员和全体员工欢呼雀跃,共同庆贺历时5年之久的科技攻关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探索中攻坚克难—— 创新在创新中迎难而拼—— 前行在前行中乘势而上—— 腾飞
“千锤百炼出深山,精卫填海成大器”。氧化锰还原生产电解锰核心技术的成功研发,寄托着省、州、县各级领导的期望和重托,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它历经五载风雨艰辛,创造了世界电解锰行业科研成果的巨大奇迹。
在困境中敢为人先——探索
湖南金旭集团坐落在“中国椪柑之乡”泸溪县境内,它位于美丽的沅水之滨,是湘西州纳税大户和电解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基地之一。该集团现有4万吨/年电解锰生产线,日消耗国内品位在13%左右的碳酸锰矿达千吨以上,而矿石采购难、质量低一直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的锰行业迅速发展,电解锰产量已占全球份额98%以上。虽然全世界锰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加蓬、乌克兰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南非氧化矿资源约100多亿吨,品位在40%以上。根据当前探明储量可供开采3000年至1万年。而在国内,由于锰矿石资源的过量开采,且优质锰矿资源贫乏,锰矿石资源仅可供生产10年时间左右,目前13%以下的低品位锰矿石已成为电解锰生产原料的主体。低品位锰矿石生产的渣量多,据统计,我国电解锰行业每年产生的电解锰渣高达1000多万吨。垮坝、溃坝的高危安全事故频繁和锰渣中的各种污染物随雨水、渗滤液进入到当地的水体、下游流域后,远远超过当地生态环境容量,残渣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国内锰资源的过度开采,已严重影响了国家锰资源安全储备。
面对这些困境和严峻形势,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生产企业对二氧化锰矿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广泛地生产工艺研究与工业实践,以推进我国锰业生产的持续蓬勃发展。因此,寻找新的资源替代碳酸锰矿是保持电解锰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公司要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公司创始人,现任集团党委书记、省人大代表——刘集贵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2007年1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敢为人先的决定,组织科研队伍,攻克氧化锰还原电解锰技术。
一语惊破千层浪,刘集贵的决定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行内和行外人士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热嘲冷讽者比比皆是。因为国外犹如金山的优质锰资源不能直接用于电解锰生产,必须通过还原成一氧化锰后,反应生成硫酸锰才能为电解锰生产所用。数十年来,全世界的专家、院校从没间断对氧化锰矿还原的研究,虽然研发出来了反射炉还原焙烧、回转窑还原焙烧、固定床堆集还原焙烧、沸腾炉与流态化炉还原焙烧、微波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法”、有机物还原、生物还原等一系列还原焙烧技术,但因工艺不成熟、能耗高、热能不能回收、配套设备极其复杂、操作条件差、环境污染大等原因,一直破解不了还原和广泛应用于工业大生产的可行性实用技术的难题,大多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可见多种还原技术的无比艰难。
作为金旭集团创始人,刘集贵不是一个轻易低头服输的人,他能够从一名耕田种地求温饱的农民成为众所周知的明星企业家,期间几十年的艰辛打拼和磨练,早已练就了他一种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论证和尝试后,他毅然决定放手一搏。
自己牵头挂帅,他成立了6人科技创新研发小组,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科技人才培训计划。出台了“千斤(金)计划”,用一系列科技创新计酬分成推动生产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投入数千万元资金,进行新原料进口、研发、技术改造。斥资3000余万元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200吨/年电解锰的中试生产线,配备了国际国内先进的分析仪、计算机、直读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先进仪器设备50余台/套。此外,还加强了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聘请了10余名权威专家、教授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开始了漫长艰苦的探索之路。
在探索中攻坚克难——创新
2008年2月,公司科研团队正式组织积极探索氧化锰还原方法。最先采用煤气发生炉还原氧化锰,经过专家精心设计,投资1000万元精心建设了新式煤气发生炉4座。通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一直因炉温控制操作难度较高、还原时间过长、不能满足大生产的需求用量而终止了实验和氧化锰还原生产。
2009年6月,又尝试回转窑还原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窑炉改造,最终又因能耗降不下来、粉尘污染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项目再次失败。
之后,又多次尝试采用了铁屑还原法、糖蜜法、两矿一步法等方法,成效仍然不大。一次次的失败在不少人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公司也因为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频繁的试验生产而出现严重亏损,金额近亿元。公司濒临倒闭的危难时刻,工程逼债、银行还贷、电费催缴、工资拖欠问题已将公司高层身心拖得疲惫不堪。
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大家犹豫不决,集团高层也出现了动摇。但刘集贵坚信在实践中总会有攻破还原的技术和方法。他多次集结科研人员和基层技术骨干研究总结国内外各种氧化锰还原技术,翻阅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关于氧化锰还原的技术文献,与专家一道探讨,不断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确定了还原技术的共同点是首选经济环保的热源物料。在一次会上他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氧化锰还原技术研发要继续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哪怕失败一千次,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要坚持下去。”
成功来自“偶然”,但机遇只给有准备的有心人。就在刘集贵带领的团队夜以继日地为寻找既经济又环保的还原燃烧物料头疼和苦恼的时候,2009年6月的一天,供应部打来一个请示电话:“沿海某港口进口硫磺价格走低,是否采购进厂生产硫酸?”刘集贵按照当时硫磺购进价与硫酸销售价通过短短几十秒的折算,立即决定购进进口硫磺5000吨。其实,他的脑海里已闪过了“硫磺”应该是目前最合适的燃烧剂。随即,他与各大院校的专家、教授探讨“硫磺”作为热源还原氧化锰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有些专家认为在沸腾炉中燃烧硫磺时理论上反应过快,难以操控,甚至有的认为过速反应可能发生爆炸,否定了它作为燃烧还原物料的可行性。然而,硫酸生产专家刘炳富认同了他发现的硫磺燃烧还原氧化锰的独到之处。会后,他们从理论上分析硫磺的一切物理性、化学性,考察多家采用硫磺生产硫酸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最终确定硫磺既是一种非常好的燃烧热源,又能在还原氧化锰矿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高温炉气,通过余热锅炉或炉气冷却器进行降温,经除尘、净化工序,生产出硫酸,同时可生产出合格的一氧化锰粉。并且,在生产中尾气均能达标排放。操作条件好,不影响环境,可实现“一炉两品”的经济、环境效益。
理论上可行的,实践中能不能行,还得去尝试。为防止所谓的“可能爆炸性”及达到最佳的温度和环保效果。他们就现有硫酸设备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改造。先后对沸腾炉风机、风帽、二次风、尾气循环利用、一氧化锰粉的自动输送、包装等一系列的技术改造。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实验、改良设备、优化工艺。2010年5月,利用硫基还原氧化锰矿在中试线实验取得成功。比较碳基还原,不会排出二氧化碳,节能效果显著。喜讯传开,同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摇头,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事实胜于雄辩,生产的电解锰产品竟然销售给了钢厂,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信,并由衷地敬佩:“金旭集团的研发团队真了不起!”。同年,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科技厅授予金旭公司为“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示范企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国银行吉首分行、泸溪县农村信用联社、泸溪县农行大力的贷款和信用支持,先后达成了1.2亿元的贷款协议,这给科研取得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独立自主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
在创新中迎难而拼——前行
发展无止境,探索无穷尽。“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氧化锰还原联产硫酸”技术研发成功了,并不代表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在后续的电解生产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难题要解决。但只要目标确定,方向正确。金旭集团已看到了氧化锰矿替代碳酸锰矿生产电解锰的希望。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刘集贵,在今年1月全省人大会议期间,提出了“如何科学持续发展湖南省锰行业,采用新技术提升湘西州传统支柱产业生产水平”的建议时,引起了原省委书记张春贤和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的高度重视,周强书记要求他对湖南省锰行业新资源、新技术、新渠道开辟提交详细的调研报告。会后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发改委、商务厅、经信委、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氧化锰还原生产电解锰项目列为省“‘十二五’重点节能减排重点课题”,正在争取将进口锰矿资源及相关产业列入《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刘集贵更充满了信心。回来以后,全心投入到氧化锰电解生产中,带领科研团队日夜战斗在工厂,指导解决技术攻关难题。为了潜心攻坚技术难题,刘集贵在内的8人研发团队自觉主动的关掉手机,抛开所有家庭琐事和社会交际,全心全力投入到科研当中。实验小组副总梁永龙长子高考金榜题名,被天津南开大学录取,因工作太忙,直到报名入学的那天,儿子也没见能到父亲一面,只得带着遗憾,含泪北上;总负责人刘集贵多年糖尿病缠身,每天随身携带胰岛素注射器自己注射治疗,因为工作的专注,几次闹出误将酒精消毒棉球当作西药服用的笑话。在近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抱着还原不成功誓死不回家的决心,终于先后攻破了黑槽、倒熔、槽温、PH值控制不好、回收率、浸出率等一系列电解技术难题。电耗、产品含“硫”、酸耗、硒耗等主、辅材料的消耗明显优于碳酸锰矿生产电解锰。同年,制定出氧化锰生产企业标准1项。在电解锰生产中,锰回收率达85%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行业标准,这一技术的完满成功,改写了电解锰生产技术新篇章。
中国锰业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谭柱中在2011年度锰业技术交流会上对这一重大成果作出如此评价:湖南金旭冶化集团攻克的“硫基还原氧化锰联产硫酸”核心技术,为世界锰行业技术首创,是生产电解锰的新技术革命,是当代锰材料工业的“袁隆平”,在国际国内电解锰行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将载入世界电解锰行业的史册。
在前行中乘势而上——腾飞
“氧化锰还原生产电解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发,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州、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8年以来,州长叶红专、州委书记何泽中与泸溪县比较懂工业的县委书记刘时进、副书记向恒林等主要领导多次亲自组织专家和集团负责人、技术骨干赴南非、加蓬、加纳、乌克兰、印尼、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家考察境外锰资源的储备、开采、运输、价格、政策、环境等情况,洽谈技术合作和锰矿石供销等事宜。泸溪县委书记刘时进等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江苏南通港口集团考察,就码头建设、海洋运输等问题进行磋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地实施了6批(船)国外氧化锰矿进口业务。县长杜晓勇为彻底解决泸溪进口锰矿石运输不畅问题也费尽了心血。在资金扶持上。县政府提供了200万元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资金,帮助金旭集团解决了资金燃眉之急。今年5月28日,全县第四届科技大会,县委书记刘时进亲自给金旭集团颁发50万元的科技重奖。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旭集团乘势而上,顺风扬帆,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县举足轻重的利税大户和同行中的领军企业。
目前,金旭集团进口氧化锰矿转化生产电解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放大到4万吨规模生产线,吸引了法国埃赫曼集团、南非MMC等国外知名企业前来洽谈技术合作。2011年8月,南非MMC公司领导和技术专家一行再次来金旭集团考察氧化锰还原生产,当他们看到全新技术的工艺设备生产线和优质的产品时,竖起大拇指,用极不标准的中文说“太好了”。同时,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常委陈肇雄,湘西州委书记何泽中等领导先后到公司考察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9月,国家科技部授予公司为“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骨干企业”和“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现在生产一吨电解锰,比碳酸锰生产工艺少排渣9-10吨,少用酸2-2.5吨,其他辅助材料消耗也明显降低,每吨降低成本10%,电解金属锰的质量等级也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湘西锰业乃至全国锰行业从此结束了长期受矿石资源制约的历史。金旭集团没有沾沾自喜,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今年下半年,积极开展新的探索和工艺改良,致力于离子交换法还原技术研发、锰渣钴、镍金属回收技术开发以及锰渣多级浮选制砖综合利用等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力求在生产成本和清洁生产等各方面做得最好,从而使“氧化锰还原生产电解锰”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旭集团在新的起点上,正昂首阔步,展翅腾飞,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电解锰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本版照片由向民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