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大卷发型图片:略论康巴人和康巴文化(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5:52:04
略论康巴人和康巴文化 作者:格勒 文章来源:《中国藏学》 点击数:3064 更新时间:2006-12-8 22:21:25      探讨任何一种文化的起源、形成或特点,很难随便概括几句,或随手就从什么地方捡几个零碎东拼西凑加以论述。今天我特意带了两本我的书,它们是我过去几十年的心血结晶,其中许多成果或结论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考察的康藏地区或康巴文化。尽管如此,我今天面对“茶马古道”学术考察研讨会筹备组给我安排的题目,宣讲“康巴地区的历史地理或康巴文化特征”,仍感到进退两难,因为从我的第一本书《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 1984年出版到今年已18年,第二本书(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1988年出版到今年也有14年了。在这10多年中,康巴地区新的发现层出不穷,然而我们的研究却没有深入多少。其结果,康巴地区的历史文化之谜、之雾、之疑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这次我参加“藏、滇、川联合开发茶马古道学术考察研讨会”,从成都到昌都,一路看到的、听到的使我更感到很难对康巴文化特点作出精确的概括。也许是我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的关系吧。也许这就是康巴文化的魅力所在,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不知者更想知”,神秘者更想了解。那么就让我先从什么是“康巴”说起吧。
   
    (一)
   
    这也许就是大家首先想知道的问题,或遇到的问题。藏族传统的历史学者习惯上把广大的藏区分为三大区域。这就是“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见藏文文献《智者喜宴》),汉文文献《西藏志》中把这种划分减缩成“分为三部:曰康、曰卫、曰藏”,并说“康者,即今之察木多一路”。据藏文文献(白史》记载:康(khams)“总合之东方地区……所言康者,系指边地”。由此可见,古代藏族在交通不便、自我封闭的时代,认为藏族地区的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也就是藏族和藏族文化起源之地),包括拉萨,因而称为“卫”,意为中心。西部阿里称为“堆”即上。东部的昌都、甘孜、迪庆一带称为“康”,即边地之意,那么居住在“边地”康区的人,自然就叫“康巴”。这与我们习惯叫昌都人为“昌都娃”,甘孜、炉霍一带人叫“霍尔巴”,巴塘人叫“巴巴”等是一样的,“巴”在这里有“人”之意。因此,有些杂志和书上说“康”意为大地,是不对的,那么康巴人更不能理解为是“大地的人”。
   
    今天我们从语言学角度看,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是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讲安多方言的安多人,分布在甘肃、青海及川西阿坝州等地;讲康方言的人,分布在西藏的昌都、四川的甘孜州、青海的玉树州、云南的迪庆州等地,这些地区加起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康巴或康藏地区,或西康地区。居住在这些地区的藏族就是康巴人。康巴人上千年中创造的文化就是康巴文化。按文化人类学的说法,康巴文化包括康巴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绘画、建筑、风俗、心理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康巴人的双手和头脑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康巴文化。我们讲康巴文化时不能只讲物质文化,如经济、建筑等,也不能只讲精神文化,如把一个外来的佛教文化泛称是藏族文化的核心。既然康巴文化涉及如此多的内容,今天在这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讲康巴文化的特点,似乎不大可能。仅仅是其中的康巴建筑一项,就可能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不过我们可以说康巴人是藏族为主体的人群,康巴文化自然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
   
    (二)
   
    藏族自己在历史上称康区为“四水六岗”地区,且不说“四水”在何处?“岗”在哪里?这名称本身就说明此地山多水多,自东往西比较大的河流就有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通称“六江流域”,形成了两山夹一江或两江夹一山,山水相间,连绵千里,纵贯南北,构成了中国地理中著名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系统。总之,纵观康巴地区,既有宽广的草原,又有巍峨的雪山,既有起伏的丘陵,又有富饶的河谷盆地,加上海拔的高度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构成了这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惟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6条江河,把千万年来无法互相见面和交流的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在此连接起来。沿江河而上的北方和南方各民族终于在横断山区相见、相交、相知、相融。因此,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康巴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多重性特点。昌都的卡若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方细石器文化、长江流域的粟米文化和南方的贝壳文化在此相遇。这是一个地理上“横断”的特点,决定了此地“横断”的文化特色。即把一种比较统一和单一的民族或文化在此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相遇而“横断”成不同特点的多民族、多文化特点。
   
    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一旦经过长期的“横断”、切割就会形成从最初的不伦不类到后来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使康区变成了一个自古以来多民族、多种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地方。在古代,《史记》作者司马迁,作了一些初步的实地调查,就发现此地民族太多,记录不清楚,于是来一个“皆氐羌”,留下了很多说不清的遗憾。据文献记载,这一带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出现过氐羌、笮、白狼、牦牛羌、多弥、东女、附国、党项、苏毗、南昭、白兰、吐谷浑等等,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君长以什数”,形容民族之多,形成了我国民族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走廊”,或叫“藏彝走廊”。各民族的活动为康巴地区留下了许许多多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