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uc起效快的药物:虹桥路上的老洋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45:19
虹桥路上的老洋房
惜珍


虹桥路是1901年所筑的越界道路,始筑时程家桥以西称佘山路。这条自然生态良好的路从传统的自然乡村,到乡村别墅区,再到民国时期大量豪华花园住宅群,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乡村别墅式风貌特征。

上世纪30年代,地处上海西郊的虹桥路还是一片清幽的乡野风光,四周遍布农田,绿树成荫,空气新鲜,那里是商贾、官僚们假日跑马和度假之地,随之便兴起了一股建造度假别墅之风。诚如张爱玲所说,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如今虹桥路两旁散落着的风格迥异、异国风情浓郁的欧式别墅大都是那时建造的。别墅的主人除外籍地产商人外,大多是官宦显贵、富商买办,如孔祥熙、白崇禧等官僚政客以及民族资本家荣鸿元、郭琳爽等。
  

美华新村的旷世奇缘

  
虹桥路1430号别墅,曾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宋子文的公馆。这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假两层英国乡村式别墅,红瓦白墙,局部贴有泰山面砖,顶坡斜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颇有英国乡村建筑原始质朴的田园风味。



这幢建筑在不同平面位置有四座附墙烟囱,主建筑的三座烟囱都是四排出烟口,配楼也有三个出烟口穿出屋面,且造型独特,犹如一座难得的艺术作品。别墅正南是一个略近长方形的大花园,内有池塘小桥,南端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十分优美雅静。现北面因虹桥路几次拓宽,花园已消失,原来一座很有特色的门卫室也拆掉重建,并移至主建筑附近。


离宋子文公馆不远的虹桥路1440号,有一道暗红色的砖墙。砖墙的旁边,矗立着雄伟庄严的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楼,而砖墙的里面,却藏着一座申康宾馆,它隐在一条古旧的巷子里,里面坐落着11幢保存完整的别墅。当年这里叫美华新村,曾是昔日虹桥路上最大的花园别墅区,曾被描绘为都市中“神秘的芳园”。



美华新村5号别墅(现申康宾馆8号楼)是陈纳德将军和他的夫人陈香梅女士的寓所。

这是一幢英国都铎式假三层别墅。这种建筑形式起源于英国中世纪都铎王朝,因此而得名。建筑屋面陡峭,檐口大幅度外挑,墙面木结构外露,建筑的窗子大多是方形的,窗框周围有凹凸的竹节状线脚装饰。屋顶有伸出屋面的烟囱,屋架下还有锤状装饰。这幢黄墙红顶的别墅在绿树的掩映中显得格外醒目。屋前是中国式的大庭院,绿茸茸的草坪四周佳木成林。

1947年12月21日,陈纳德将军与陈香梅的结婚典礼就在这座别墅里举行。曲终人散后,陈纳德拿出一个用红丝带系着的淡黄色绸子做的小盒子,陈香梅以为是首饰,可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把金钥匙,那是美华新村5号的大门钥匙,上面附着的一张小卡片上写着: “送给我亲爱的小东西,连同我完整的爱。”

陈香梅在回忆与陈将军在美华新村生活的时光时写道: “该处境地清幽,无市声之扰,屋后有园地,植瓜蔬,种花果。三月春花放,九月鸣蝉,自有一番幽趣……清晨起来,到楼东看日出,晚间无事,在月影下散步;有时邀二三密友到家里玩纸牌,听听音乐,逸兴横飞……”陈纳德夫妇在这里一直住到1949年春天离开上海。现在,房屋依旧,不知游走其间的人知不知道这里曾经的风华?
  


风光无限的花园别墅群
  
古北路到虹梅路一段,有好几十座小楼隐身在路边的绿树之后。虹桥路1518号是一幢造型别致的假三层砖木结构德国式花园住宅,约建于1930年代。建筑立面丰富,层次分明。这幢建筑原本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后因在此增建了几幢建筑,花园已缩得很小,在花园西南角上,有一座二级大理石喷水石雕。这里原本是一外国人的房产,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强占,抗战胜利后成为白崇禧的别墅。





在虹桥路水城路西南角的虹桥路1704号坐落着一幢三层花园别墅。解放前,这幢花园别墅里住着一位时任国民党空军军事顾问的德国将军,上海解放前夕,这位德国顾问离沪回国,后该别墅由南京空军接管,现在里面住的都是南京空军的离退休于部和家属。姚家花园是虹桥地区很有名的一幢花园别墅,它坐落于原淮阴路200号,解放后纳入虹桥路1921号的西郊宾馆内,又名紫竹楼。该住宅于1936年设计,1946年建成,从设计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原先是中国最大的水泥厂老板姚锡舟的儿子姚乃炽的旧居,当时名为姚氏花园住宅。


淮阴路200号,姚氏住宅,现属西郊宾馆4号楼,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其占地约7公顷,建筑面积仅930余平方米,可见花园之庞大。总体设计按地形起伏组织布局,全部场地均有园艺布置并铺植草坪。这座别墅是近代上海很超前的现代式建筑,深受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影响,它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理,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主楼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半地下室为大厅、餐厅,大厅挑空二层,由门厅进人大厅后,可沿着开敞式楼梯上楼,也可连通旁边的大餐厅。大厅内设小型电影银幕,还设有专用厕所。厨房、保姆房设在东西向辅楼内,由走廊连接在一起。二楼平面布置环绕中央的大起居室,安置了壁炉的一面墙用乱石砌成,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深山老林;南向为大玻璃棚,外挑阳台,东西两侧为起居室、卧房。

上海解放后,这幢别墅成为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所辖的国宾馆,外国的政府首脑、知名人士和重要代表团前来上海,多下榻此处。国内中央领导也常下榻此处,当年朱德对紫竹楼的环境情有独钟,每次来沪,都喜欢在此下榻。

西郊宾馆西面的虹桥路2260号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居,建于1935年以后,为东西两幢二层楼的西方现代派建筑,是造型简洁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四坡屋面覆盖红色机制平瓦,有一双坡老虎窗。精致的罗马柱、雕花的阳台围栏和雕花玻璃还是显出了一丝西洋古典主义风格。



原先两幢别墅中央有一个大草坪,草坪中的六角亭采用中国传统式样。东边的一座建筑在虹桥路拓宽时,为了保持建筑的完整性,不得已将门廊平台的一部分留在了虹桥路野奴泾附近的人行道上,看上去有点怪怪的。
  


沙逊别墅的沧桑演变
  
在程家桥附近的虹桥路2310号坐落着一幢英国乡村式别墅,它就是罗别根花园,因为靠近罗别根路(今哈密路,)而得名。它与建造在同一条路上的“伊扶司花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都建于1932至1934年问,业主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著名房地产商、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



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于1932年建成。据说沙逊在虹桥路2409号的“伊甸园”与高尔夫球场相邻,主要用于招待客人,而罗别根花园才是沙逊自用的花园别墅,是真正的沙逊花园。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曾在“罗别根花园”驻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也被 侵占。因日伪急于用钱,便将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叫赵志模的人,后赵又将其转卖给了金兆海,金又将其转卖给了上海寅丰毛纺织公司,成为公司老板的私宅。1948年后,国民党军队为了防御和抵抗即将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用了罗别根花园的若干土地,在这里建造碉堡等军事防御工事,所以到解放初,罗别根花园的实际面积只剩下近百亩了。1956年,寅丰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后,业主举家迁往香港,该产业归上海纺织局所有,这里曾长期作为纺织局的职工疗养院。

姐妹花园别墅的另一幢是建于1932年的沙逊别墅,它位于虹桥路2409号,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当年名叫“伊甸园”,是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的古老式样。


虹桥路2409号,沙逊别墅,现属龙柏饭店,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据说当年沙逊建造这座别墅时,曾不惜工本地从英国进口了橡木和其他建筑材料。该建筑平面采用不规则布局,东部两层,中部和西部均为一层。建筑南人口处设置7个高石阶的宽敞大平台,正门设在主楼与辅楼连接处。别墅辅楼平面为Y形,这样可以形成三个对外的空间,西南面空间形成广场,中间设喷水池,周围是供主人出入的回车道,东南面空间面向庭院绿化。

每逢周末,沙逊经常到这里度假,或到贴邻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在空地上遛马。遇到举办盛大的宴会,伊甸园周围张灯结彩,甚至延伸到虹桥路上。酒菜一般由华懋饭店承包,唯时令蔬菜,一直要到下锅前半小时,才到附近沙逊开辟的一个菜园内采摘,以保持鲜嫩欲滴。

与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被日本人强占,由于它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虹桥机场的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当年上海金融业的巨子、宁波人厉树雄,他便在这座私人别墅成立起一所“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吸收的会员极大多数是上海和南京财政金融界中的头面人物,如各大私营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长等,也包括国家金融机构的要员,此外,还有开设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如汇丰、麦加利、花旗、大通、华比等银行中的“洋大班”们。因此,当年曾有位会员开玩笑地说道:“假如在某个星期天中午有一枚炸弹落在俱乐部的房顶上,第二天中国的金融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虹桥俱乐部有个英文名称COUNTRY CLUB,意译是乡村俱乐部。它的西面与当时的上海高尔夫总会毗邻。俱乐部占地50余亩,如茵的草坪上栽种着大片龙柏,园中还有可供垂钓的池塘。当年,每到星期天中午,一辆辆各种型号的私家车便陆续驶进俱乐部大门,下车的绅士、淑女们大多是刚从西邻的高尔夫球场打好球到这里来午餐的。若是风和日丽,他们便在草坪上的遮阳伞下享用着由这里的厨师精心制作的法式大餐。据说,因为蒋介石与厉树雄是同乡,当年蒋介石外出时,常借虹桥俱乐部候机。全国解放前夕,厉树雄于1948年末离开上海举家迁往香港,这所俱乐部也随之关闭。此处因无人管理被房管部门接收,一度作为机场招待所使用。

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率军进入上海市区前,曾将这里作为临时指挥部。解放后,西邻的高尔夫总会改建为西郊公园。上世纪80年代原沙逊别墅扩充改建为一所园林别墅式现代宾馆,因院内遍栽龙柏,故名龙柏饭店。基地环境建筑与庭院结合布局,其主人口设在主楼西侧,留出南面和东南的大片绿地延伸融合原有绿地。除沙逊别墅外,这座花园式饭店里面还包容了英国古典乡村式、西班牙式其他欧美式和日本现代式别墅71座。现在沙逊别墅由厉氏后人居住。

在龙柏饭店大门东侧的虹桥路2419号坐落着一幢建成于1932年的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别墅,机制红平瓦陡坡屋面,南北立面,二层以上绛红色木构架外露。整幢别墅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住宅门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小河岸边还设置着太湖石驳砌而成的河岸,这幢如今为龙柏饭店2号楼的别墅原先曾为英商泰晤士报社所有。

1785年在伦敦创刊出版的《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原名《每日天下纪闻》,1788年改用现名,属汤姆森报业集团,它基本反映英国官方对重大内政、外交政策的观点。早在1894年,《泰晤士报》就在上海设立了派驻机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还曾是该报记者。1941年,日军曾一度占领这幢别墅,抗战胜利后仍归还《泰晤士报》。上海解放后,这里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归龙柏饭店使用。

在这幢英式别墅的西南侧,还有一幢二层的西班牙式别墅,是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建于1932年。


虹桥路2419号,美丰银行别墅,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这幢别墅原为美丰银行所有,专供美丰银行的领袖人物度假休闲之用。美丰银行即1918年在上海成立的美商商业银行,该行成立后又在天津、重庆、福州、厦门等地设置分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普益集团在各地经营的房地产失利,美丰银行也受到冲击,于1935年自动宣布破产,这幢别墅也卖给旧上海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荣德生。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

摘自《档案春秋》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