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房子有潜力吗:古代印度史的名词解释和简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10:04
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婆罗门教名词解释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如果想更新或删除快照,可以投诉快照。(百度和网页http://wenku.baidu.com/view/08dbe989d0d233d4b14e6955.html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textContainer {width: 670px;background: #fff;border-top: 1px solid #014A8F;border-bottom: 1px solid #014A8F;padding: 15px;line-height: 2em;font-size: 14px;color: #000;}手机文库 |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百度文库首页 | 登录 百度文库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下载文档收藏

古代印度史的名词解释和简答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隐藏

古代印度名词解释 古代印度名词解释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 吠陀 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 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 、 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阿育王, 故又称无忧王, 约前 304 年-前 232 年) 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阿育王 意译无忧, 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 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任,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 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 阿育王” 时代, 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 后半生是 “白阿育王” 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顺势论派 列国时代的的哲学流派,主要观点是反对婆罗门教,及其种姓制度。顺世论派: 古印度的一个唯物主义学派,活跃于列国时代,又称“顺世外道”和斫婆迦派,重要代表人 物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该派不承认吠陀和其他婆罗门教经典文献,主张地、水、火、风四 大元素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人死后没有灵魂和轮回。该派激烈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生 而平等,本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认为人应该人世求快乐,反对苦行、禁欲。该派观点 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受到统治阶级残酷的迫害,也被视为异端邪说,作品基 本全部被毁灭,目前仅存片断。 哈拉巴文化:南亚次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约公元前 2300 前 1700 年) ,1921 年由考古学家 哈拉巴文化 最早发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而得名。以后又在其他地区陆 续发现 250 多处类似文化,通称为“哈拉巴文化” 。该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也比较发达,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城市是该文化的重要特色,已发现的有哈拉 巴与摩亨佐?达罗等,估计已形成城市国家。该文化的创造者尚不清楚,可能是南亚次大陆 的古老居民达罗毗荼人。对于该文化衰亡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尚待进一步解决。 婆罗门教:古代印度宗教,大约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以“吠陀”为经典,在《奥义书》中 婆罗门教 体现其基本观念。该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主张整个物质世界是一种幻想, 唯一真实存在的是成为梵的世界精神或轮回,同时提出“梵我一致”和造业轮回的思想。 。 该教的产生与王权兴起密切相伴, 鲜明地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同时与种姓制度紧密相连。 在列国时代随着耆那教和佛教的传播,一度较前有所衰落。经过公元 8—9 世纪的改革最终 形成印度教。 耆那教:印度传统宗教之一。 “耆那”一词原意为胜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在汉译佛典中称 耆那教 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该教弟子尊称创建者为伟大的 英雄,即大雄。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 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 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 也不从事农业。 主要从事商业、 贸易或工业。 耆那教不讲究信神, 但崇拜 24 祖。 摩诃婆罗多:印度古代史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现存的 摩诃婆罗多 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 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 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 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 《摩诃婆罗多》 书名的意思是 “伟 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 4 世纪和公元 4 世纪之间。史诗是纪元前 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它有许多不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 :古代印度的一部论述治国安邦策略的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 《政事论》 政事论》 旃陀罗笈多的宰相考庇利耶所作。书中包含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外交思想。 全书系统论述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种种问题, 主张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国王掌握国家的最高 权力。 《政事论》中包含大量的民法与刑法内容,对研究古代印度的土地所有制、财产关系、 奴隶制度和种姓制度等内容有重要价值。 种姓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 种姓制度 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 梵文中叫“瓦尔那” ,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 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 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 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 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简答题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意义 答。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最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就是四条神圣的真理,包括 苦集灭道四谛。八正道也是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 正命,正思维,正激进,等八正道。在社会问题上,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并不承认神的主宰 地位,把佛教和人都列为众生之列,神虽然比人神通的多,但也必须从佛陀的教义的启示中 得到解脱。哲学问题上是唯心主义。一切事物都是内外缘和合而成,生生灭灭都是暂时的相 对的。 进步意义, 反映了各种性发对婆罗门教种姓特权的的要求, 因此打击了婆罗门教极力维护的 种姓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 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 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 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 这就 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 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 外的一切权力。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 实际上处于奴隶 的地位。特征,1 职业世袭《摩奴法论》规定了各种性的职业,2 内婚制,要求各种姓的人 在种姓内通婚,不得以同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允许高级种姓的男子娶低级种姓的女子,3 不平等。 孔雀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土地制度 答。政治制度○君主是最高主宰,王权神化,他是国家的最统帅,委任重要的官员,拥有 政治制度 1 2 最高的行政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军事权,最高司法权,○完整的统治机构,分为,中央部 3 门,密探机构,地方为行省制,地方的基层组织是村社,○有庞大的军队。 1 国家和国王直接占有的土地,包括山林, 土地制度,古代印度的土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土地制度 2 水源等。◇贵族官吏占有的土地,这种土地不仅可以免税,而且还可以继承。赐予官吏的土 3 地,他们无权以出卖,抵押等形式转让这种土地。◇农村公社占有的土地,公社又基本分为 两种,一种是氏族部落公社,实质是部落的公有制。二是农村公社,土地分为水源,道路等 属于全村共有,有权使用共同兴建。每户有份地,对其有占有权且有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