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院执行局:步兵师沿革(第18、19军52—57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55: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所属豫皖苏军区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
         1949年2月18日,以豫皖苏军区机关及独立旅和各军分区基干团,第1纵队第20旅组成第18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治委员,昌炳桂任副军长,王幼平任副政治委员,陈明义任参谋长,郭影秋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52、53、54师。

         步兵第52师

         1949年2月由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0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2师,吴忠任师长,刘震国任政治委员。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第5团、独立团,第 11军分区第9团编成的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旅;组建后,即南下豫东作战。
        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与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0旅改为1纵建制,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第1 纵队第20旅随纵队南渡黄河,先参加鲁西南战役,然后连续行军20余天,行程1300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抵达大别山北麓,投入开辟豫东南的斗争。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之后,该旅曾参加宛东战役、开封战役、睢杞战役、襄樊战役。从10月开始,第20旅均参加淮海战役。 1950年10月参加昌都战役,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该师是二野部队中颇能攻坚且战斗力强的主力师。蒋军亦称该师前身之20 旅为战斗力甲、善于攻防和土工作业之主力部队。        1952年7月23日52师师部撤消,154、155团归军区领导。1952年2月16日158团同156 团合并为156团归53师领导。原52师部队参加了1959年西藏平叛作战和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均有优异表现。涌现出“阳廷安班”(155团)、张映鑫(154团)、谢道银(155团)等英雄群体和战斗英雄。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52师,1965年5月20日,奉中央军委命令,恢复了第52师番号,下辖藏字419部队的3个团,即第154团、第155团、第156团(由原419部队第157团改称),9月21日编为南方甲种师。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3个52师,1969年1月25日西藏军区陆军第52师与陆军第50军149师对调防务,12月18日番号对调,149师改称52师。1975年9月28日执行乙种师编制,1978年8月16日执行甲种师编制。
        1985年9月24日整编为山地步兵52旅。

       步兵第53师
       1949年2月由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3师,金绍山任师长,王其梅任政治委员。该师前身是1946年12月以原新四军华中军区8分区34,35团、原冀鲁豫军区6分区30团组建豫皖苏军区独立旅,该师是开辟和坚持豫皖苏根据地的新四军部队, 1951年12月至1954年12月,53师(配属工兵第8团)开始全面投入修筑康藏公路,1952年2月16日53师158团与52师156团合并为 156团,归52师建制,5月11日52师番号撤消,156团划归53师建制。1957年4月15日撤消53师,154团调归成都军区康定分区,155 团、炮兵308团划归西藏军区建制,157团归昌都分区指挥,师直属队分别编入各团。参加了1959年西藏平叛作战和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53师,1968年2月15日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西藏总队机关(代号藏字843部队)和西藏军区153、4、3团为基础,依次改称157、158、159团,新建炮兵团,重建53师。
        1985年9月24日改称山地步兵53旅。

       步兵第54师
       1949年2月原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2军分区第11团,第3军分区第36团(前身原华中8分区改为豫皖苏军区3分区,部队3支队改为36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4师,魏洪亮任师长,罗野岗任政治委员。该师成立较晚,参加修筑康藏公路,1955年5月24日命令,第54师机关和直属队(当时驻昌都)于6月下旬调出西藏军区,赴武汉与武汉防空指挥所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1师,9月14日正式成立。该师属武汉军区建制指挥,步兵第54师番号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改称的第4纵队第12旅,国民党军第38军起义的第17师、第55师。        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所属第12、17师于湖北省郧阳县改编为第19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直接指挥,刘金轩任军长,张邦英任第一政治委员,汪峰任政治委员,陈先瑞任副军长,李耀任副政治委员,薛克忠任参谋长。下辖第55、57师。

        步兵第55师
        1949年5月由陕南军区第12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5师,付先辉任师长,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前身为1945年12月5日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其第 70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1团,其基础是山西新军决死第2纵队第6总队;第71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2团,其基础是抗战期间豫西分区所领导的几支地方武装;第72团原为太岳第3分区第54团,其基础是政治保卫1支队,1939年7月改为新军212旅,42年2月并入太岳军区4分区,原属3个团合并为 54团。这几个团在编成第24旅以前,分别参加过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晋西“十二月事变”、百四大战、吕梁、中条山、浮(山)翼(城)等战役,开辟了岳南、稷王山、豫西等抗日根据地。在编成第24旅之后,一直活动在晋中、晋南地区,先后参加了上党、白晋、晋南等战役,为阻滞国民党军向我华北解放区的进攻,做出重大贡献。1946年初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1947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调归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第12旅,8月下旬随陈赓、谢富治兵团渡过黄河,执行开辟豫西、陕南根据地的任务。1948年4月,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2旅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2旅。6月7 日,奉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命令,第4纵队第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第17师组成陕南军区,属中原军区建制。参加襄樊战役,以冲入敌第15绥靖司令部,歼敌8000余人的战绩,受到中原军区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嘉勉。后参加淮海战役。 1952年7月1日,第19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第55师调归西北军区领导。1969年10月重建陆军第19军时,调归19军为55师,1985年10月改为陆军第21集团军第55师,1998年10月缩编为步兵第55 旅,2003年转隶陆军第47集团军建制。

        步兵第56师
         1976年3月由49师改称陆军19军第56师,1985年10月改称陆军第47集团军56师,1998年10月缩编为步兵56旅。

       步兵第57师
       1949年5月由陕南军区第1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政治委员。该师前身为是1945年7月17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军第17师(原为冯玉祥旧部爱国将领杨虎城第17路军的主力,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46年9月编入西北民主联军仍为第38军17师,1947年8月随所在军编入陈谢兵团,,1948年6月7日改称陕南军区第17师, 1952年7月1日,第19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第5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1师。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57师,1976年3月由兰州军区守备师划归陆军19军建制,5月改编为陆军19军57师,1985年撤消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