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表现:钟经文: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33:20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时间:2011年12月14日 08时46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经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及其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力,而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突出体现在两个字上:一个字是“好”,主要表现为速度与物价、速度与效益、速度与结构的关系得以兼顾,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加强。另一个字是“快”,即增长速度较快,就业增加较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眼下,美债危机还没有化解,欧债危机还在扩散和演变。比较确定的是:一、世界经济衰退长期化。二、全球性通货膨胀长期化。在这种局势下,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的是,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越来越大。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我们最为必要的应对之策是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强劲增长。我们既需要千方百计“稳外贸”,更需要加大力度“扩内需”。同时,还需要考虑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内需”的重点,更好地与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最近一个时期,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超人预料,其前景更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使许多国家都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已显得十分重要而又紧迫。

今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先是日本经济遭受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重创,接着,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随后,则是沸沸扬扬的美债风波。美债风波尚未平息,欧洲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且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而又充满了变数,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纷纷濒临再次衰退的边缘。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及其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力,而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突出体现在两个字上:一个字是“好”,主要表现为速度与物价、速度与效益、速度与结构的关系得以兼顾,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加强。一是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逐月回落态势明显;二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3%,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8.1%;三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另一个字是“快”,即增长速度较快,就业增加较多。今年前3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4%,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同比增加555万人,乡镇外出农民工总量1.64亿人,同比增加606万人。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有这样的表现,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这充分反映出中央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充分反映出中央关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针是正确的;充分反映出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来之不易。它增强了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念。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眼下,美债危机还没有化解,欧债危机还在扩散和演变。分析起来,美国债务危机是前几年次贷危机的延续。专家们早就提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将呈现3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即私人部门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标准普尔前段时间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标志着危机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美元是主导性国际货币,美债危机以及美国债务的货币化必将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严重冲击。
进一步看,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危机相互关联,存在相同之处,从根本上说都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深化,都是发达国家过度依赖金融扩张和财政刺激,以及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总爆发。所不同的是,欧债危机涉及欧洲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不相同,因此解决起来更加错综复杂,希腊一度曾选择公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美国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复杂,基本上还在美国政府的掌控之中。
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何时才能缓解?这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眼下比较确定的是:
一、世界经济衰退长期化。欧美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化解,不仅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还将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并使得世界经济复苏过程艰难而又漫长。
去年全球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今年则明显放缓,明后年还可能继续回落。今年前3个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为0.4%、1.3%和2.5%,大大低于去年第4季度3.1%的水平。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速为0.8%、0.2%、0.2%,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其中,希腊、意大利等国经济已深陷困境,德国、法国经济也近乎停滞。此外,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在逐渐放缓。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增长只能维持在1.3%左右;欧洲经济前景更糟,即便乐观预计,也只有0.5%左右;日本灾后重建有望刺激明年经济增长2%左右,但是灾后重建所需资金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将由去年的7.5%、今年的6.1%放缓到5.6%。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分析和预测,结论大致相同。
二、全球性通货膨胀长期化。美欧为缓解危机、走出困境,已经大量增发并将持续增发货币,以此化解债务压力、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至今,美元流动性增长了2.3万亿美元,全球广义货币供应M2已接近60万亿美元。今年11月30日,美联储又与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联手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50个基点,以加强各国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的能力。为了降低发达国家大量增发货币带来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推出宽松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势必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并导致通货膨胀长期化。同时,世界主要产油区的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稳,还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并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这种局势下,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的是,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越来越大。经济衰退加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滞胀。历史经验表明,治理滞胀比单纯治理通胀或者摆脱经济衰退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
综合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更为复杂,某些方面甚至更为严峻。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倍多,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技术引进来源地。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以及欧盟经济衰退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不可低估。
这种影响不仅在广交会的订单和近几个月我国出口增长幅度上已有所反映,而且直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据统计,9月份我国出口增长17.1%,比上月回落7.4个百分点,10月份出口增长仅为15.9%,今后几个月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出口增速回落的态势可能更加明显。这是因为不仅欧盟等发达国家整体需求萎缩,需求疲软已开始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加上外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内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形势的确不容乐观。据商务部门的最新分析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增长20%左右,这与去年34.7%的增幅相比回落较大,2012年可能继续回落。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在一个相对繁荣和宽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实现的。眼下,不仅国际环境恶化特别是外需疲软,而且世界总需求不足还将成为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将不会是短期的波动,而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同时,美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虽然短期内是有限的,但中长期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性的影响,则需要引起警惕。
新的挑战还在于,全球性通货膨胀长期化的态势,使我们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一时难以化解,这种状况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稳定国内物价总水平显然是不利的,对于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我们最为必要的应对之策是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强劲增长。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片面追求速度不行,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也不行。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难以解决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难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难度也在加大。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更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格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强劲增长,我们既需要千方百计“稳外贸”,更需要加大力度“扩内需”。同时,还需要考虑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内需”的重点,更好地与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一驾在国外,即外需;有两驾在国内,即内需。外需和内需通常是可以互补的。国际经验表明,立足内需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也是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一块“短板”。因而,扩大内需重点就要着眼于扩大居民消费,就要致力于使最终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扩大居民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国外的情况看,日本当年从出口型转向内需型之际,曾经适时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分析我国的情况,今年以来,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较多。据统计,前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3.6%,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的幅度,这对于消费增长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但也要看到,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只是暂时因素,而且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不仅大大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及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储蓄存款负利率和股市持续低迷还使其财产性收入有所缩水,这都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居民收入一般包括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收入不仅需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需要让更多的收入流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农村居民、年轻人群和城市中低收入者,同时还应当加紧推动证券市场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相结合,可以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又会创造新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服务业仍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块“短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比如,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几个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在是1万多亿元,随着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提升和广泛重视,今后几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再比如,绿色发展已成为一大趋势,我国仅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一项规模现已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还会再翻一番,将形成旺盛的绿色需求和难得的商业机遇。
还要注意到,目前全球生物产业年增长率高达30%,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能够延长人类寿命和医治重大疾病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以及关系粮食安全的生物农业技术,都孕育着重大突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物技术的突破将会极大改变人类的命运,这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有可能引领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对此,我们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深入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于过度依赖金融放宽、财政刺激的传统发展模式。为了彻底走出困境,重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发达国家必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尤其是在新能源与低碳、生物产业和信息产业等领域加快实现新的突破,抢占竞争制高点也将成为广大企业的普遍追求,由此将会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力度,也会加剧多领域的国际竞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过多依赖外需拉动的状态正在加快转变,内需的作用随之不断增大,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不仅能够催生一批率先掌握并适应这种变化的快速成长行业,还将会有一批因率先使用新科技、发明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创造新商业模式的领先企业脱颖而出。对此,我们同样需要高度重视。
扩大内需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可以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我国最大的内需在于城镇化。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目前已达1.64亿人,今后几年还将有几千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这部分人口必然会对消费和投资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为此,很有必要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还要看到,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足50%,消费率不到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至少还有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路要走。因此,即便在世界经济衰退长期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城镇化仍然能够为我国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强大支撑。

面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过,如果措施不落实,或是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再好的措施都会大打折扣,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全局。
扩大内需首要的是扩大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然而,在这些年的实际工作中,有的地区和部门往往将扩大内需变成了扩大投资或者偏重投资;有的部门对于增投资、上项目兴趣很大,干劲十足,对于扩大消费则缺乏热情;还有的甚至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凡此种种,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状况难以彻底扭转。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一些经济工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扩大内需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关系到经济增长,更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许多具体措施,直接影响增长速度,又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以及扩大内需的新任务,各级经济工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首先应当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深理解“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工作飘浮的问题。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从繁杂应酬中走出来,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广泛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思路、办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下决心治理庸懒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促进基层干部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怀着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
要加快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体制机制。我们既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又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过程中来。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都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和意愿,全面评估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必须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坚决纠正不切实际、不顾民力、急功近利的决策和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劳民伤财的行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国经济发展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