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路燃烧机:咋解张宝顺书记的“五个意识”?-金世遗 -金世遗-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40:54
 

咋解张宝顺书记的“五个意识”?

67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深入合肥市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张宝顺强调,合肥市已进入加速起跳、奋力赶超的关键阶段,要始终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做大体量、提升质量,奋力实现跨越赶超,引领全省加速崛起。(中安在线)

 

     说真的,初看张书记的“五个意识”,笔者并未感到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深入地思考,笔者却发现,张书记的“五个意识”颇具深意!为何如此说呢?笔者以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之所以发展缓慢,落后于长三角其他省市,原因就是没把握好这“五个意识”,或者说,“五个意识”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

     一、机遇意识。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机遇,这对各省市县来说,更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安徽面对机遇,却又难以把握,让机遇悄悄地溜走,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所以,当笔者看了张书记的“机遇意识”后,就在想:当国家再一次给安徽以机遇——将皖江城市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时,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发展安徽,崛起安徽?实践也证明,如果不能强化机遇意识,机遇就会稍纵即逝,那么,谈安徽的发展也好,崛起也罢,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二、发展意识。

虽然,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发展必须讲科学,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如果说安徽没有发展的意识,那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说安徽有多强的发展意识,那同样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安徽地处中部,属农业大省,且又是国家的蓄洪区,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无论从政策上讲,还是从理念上讲,都让安徽处在想发展,而又难以发展的胡同中。而当前,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国家又确立了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这对安徽来说,无疑就是弦上的箭,只能射,不能退。所以,安徽必须强化发展意识,才有赶超崛起的可能。否则,安徽必将拖累中部崛起的后退,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创新意识。

大家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就是灵魂、创新就是发展。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明白了,无论是在机关工作,还是在生产一线,只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去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和行动的制高点,才能发展自已,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皖江城市带的建设中,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中,安徽更要强化创新意识,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真正“绿色的、健康的、环保的、科技的”产业在皖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相反,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安徽的产业转移,必回到过去那种“落后的、污染的、高能耗”的老路上去。安徽发展、崛起也便成了画饼和笑谈。

四、改革意识。

众所周知,改革从哲学上说就是一种“自我否定”,就是让自己在原有的胎盘中脱胎换骨,获取生机和活力。这种“否定”,说白了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就是要有巨大的勇气和超常的魄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当前,无论是安徽的政府还是民众,都要强化改革意识,充分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政府要对照检查,哪些规章、哪些制度已不适合安徽的实际,或者即将阻碍安徽的发展,影响安徽的崛起。政府都要下大力气,去将这些过时的,起阻碍作用的规章、制度清理掉。当然,清理这些规章和制度时,势必会影响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人的利益,势必会遭到实权部门、利益集团等的反对和阻抗。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安徽要想求得发展,就必须要有“自我否定”的魄力,就必须鼓起勇气,大刀阔斧地,超常规地进行自我改革,向那些阻碍安徽发展的规章也好,人事也罢开刀,挖掘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五、责任意识。如果说,以上四个“意识”是针对政府来说的,那么,这个“责任意识”就是针对官员来说的。大家知道,政府是改革开放的决策机构,官员是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所以,强化责任意识,从人的层面上说,就是强化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换句话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官一方,造福于民,还是死死抱着“先污染,后治理,危害子孙后代”的错误观点;是立足民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是为了自己,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都反映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的问题。可见,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意识,就是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是要让自己的名声“流芳百世”,而非“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