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演员:铜城开拓者的丰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29:52



1984年10月,在纪念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里,“铜城的开拓者”纪念碑在白银市凤凰山麓的市立公园内隆重揭幕。这是中国大西北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白银市的城市符号和标志性建筑,是“铜城白银”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们艰苦奋斗、荒原创业的历史丰碑和生命赞歌。

万里长歌颂伟业,巍巍丰碑铸铜魂。今天,要了解“白银厂”六百年的矿业开发史,要了解“铜城白银”六十年建设发展的历程,伫立在铜城纪念碑,碑文就是最好的见证:

“白银铜矿的勘探,体现了地质工作者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凝聚着地质部六四一地质队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一九五一年宋叔和工程师率地质人员在白银地区开展了矿产地质普查。一九五二年,地质部组建了六四一地质队,历经五年,完成了白银矿区的地质勘探任务,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矿产建设提供了地质资料。一九八0年地质部授予该队‘功勋单位’共荣称号。”

“在勘探过程中,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有力支援,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铜城开拓者的实践证明:找矿立功光荣!献身地质事业光荣!艰苦奋斗光荣!”

挺拔的碑身显得十分雄伟。碑身正面碑心隶书撰写着“献给铜城的开拓者”八个大字,光彩夺目,是纪念碑的主题。碑心的左侧落款“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一九八四年十月”。在碑身的背面就是碑文。碑身的上部是一尊高大的青铜人物塑像。两位身着工装的年轻地质工作者肩并着肩,他们的一只手共同托起一块金光闪闪的黄铜矿石,另一只手一个握着管子钳, 一个拿着地质锤,昂首挺胸,目光炯炯,仿佛站在地球之巅,正欲敲开通往宝库的大门。粗犷豪放的造型,显示了铜城开拓者和创业者们的伟大襟怀和奉献精神;青铜铸成的塑像,让人们触摸到了“白银厂”跳动着的时代脉搏,感受到了“铜城”铜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座“铜城的开拓者”纪念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座地质工作纪念碑,碑中深藏着新中国地质工作者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凝聚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他们中有一个群体,就是碑文中唯一提及的那个单位——地质部直属的641地质队;他们中有一个人,就是碑文中唯一提及的那个人——地质工程师宋叔和。是他们,创造了新中国地质史上一页辉煌的篇章,并由此出现了新中国最早的一个移民城市、中国惟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地级市——白银市。

1951年5月,正值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的时候,时任南京地质调查所负责人之一的宋叔和,与西北资源勘察处的胡信姬、沙光文等人,以及南京地质学校几个青年学生,乘坐两架胶轮马车,来到几近荒无人烟的“白银厂”凤凰山进行地质调查。

这已是这位时年3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的地质工程师第二次来白银厂。四年前的1947年,他应甘肃省资源厅制酸公司的邀请,来白银厂搞矿产地质调查。那一次,他翻山越岭测制地质剖面,考察先民们当年采矿的遗址遗物,在此前多位地质人员来矿区调查的基础上,首次查明白银厂矿藏并非是大铁矿,而是一个大铁帽,大铁帽之下可能存在有一个大型黄铁矿矿床。他的结论是:白银厂矿床是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此后,他先后发表了《甘肃皋兰杂岩之初步研究》、《甘肃皋兰白银厂南山系中之变质火山岩》等研究成果,从而为后来找到白银厂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次,宋叔和二进白银厂,竟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他在大西北长达25年的地质找矿和地质研究工作。

这一次,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请来当地的老石匠,用近乎原始的工具,洞穿凤凰山,初步确定了矿床的工业类型和价值,提出了进一步的勘探方案。

七个月后的1952年1月,宋叔和一行冒着严寒,三进白银厂。这一次,他带来一支200多人的地质队伍,进行了试探性钻探,又发现了许多新的线索。宋叔和断定,白银厂不是铁矿,金、银和硫也在其次,铜矿床才是主要的。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战斗打响了。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协调下,刚刚通车的宝(鸡)兰(州)铁路首趟列车载着东北老工业区钻探队的人员和设备日夜兼程赶来了,全国十余所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海外归来的印尼华侨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被成建制转换为地质部勘探独立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独立团的官兵们刚从朝鲜战场撤出又披挂上阵赶来了……。

从此,白银厂不再寂寞,凤凰山不再孤独,深藏了亿万年的地下宝藏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人们测绘出了一个个新的地质点,钻取出了一段段原生矿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变成了一幅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的巨大探宝图,成功探明了白银厂这一震惊世界的巨大铜矿床,同时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有色金属矿床的储量报告,提交的第一期勘探成果为铜金属量80万吨。

到1956年底,白银厂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三个矿区勘探胜利结束,经过后来的补充勘探,最终确定白银厂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床铜金属储量90万吨,硫铁矿864万吨,伴生硫含量1048万吨,黄金10.7吨,白银989吨。同时在小铁山矿区探明铅金属储量36万吨,锌57万吨,铜12万吨,探明的黄金和白银储量相当于一个大型金银矿床,且具有单独开采的价值。

白银厂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创了在中国地槽褶皱带海相火山岩地层中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并进行此类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的先河。641地质队和宋叔和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在新中国急需矿产资源的关键时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力排众议,坚持不懈,在白银厂“铁帽”下发现并探明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富铜矿。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满足了当时国家对铜资源的需求,还找到了伴生的金、银、铅、锌、硫等诸多矿产,一矿变多矿,使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铜城白银”崛起于荒漠戈壁之中。

为了表彰641地质队在白银厂地质勘探过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1980年,地质部授予该队“功勋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宋叔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中国找矿勘探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矿床地质学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