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补贴不要了:2012形势分析及应对思路(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32:28
2012年房地产业形势预测 (2011-11-25 11:01:03) [发送到微博] 分类:未分类  标签:商品房 二线城市 房地产业 保障房 开发商 |

         

  

    

 一、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在适应中寻求突破

http://blog.soufun.com/25589856/13755116/articledetail.htm

二、理性看待行业前景,在调控中实现突围

     根据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走向,客观地说,整个房地产业正在面临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和深度洗牌。但我们认为,在这波调整中,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仍将在挤压与淘汰中顽强生存并转型。

 (一)支柱产业地位暂难撼动。尽管目前的宏观调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但体现出的差异化非常明显,有轻有重,有保有压;地域不同,力度不同。这就说明,宏观调控不是要遏制房地产发展,而是通过商品房限购限贷等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价基本平稳,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决非否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房地产仍是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速度的筹码,是地方政府较长期保障土地财政需求的工具。即使在当前转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经济转型也不会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房地产业仍将保持客观事实上的支柱产业地位。未来只要GDP保持8%上下的中速增长,房地产业就会获得生存机会,继续带动下游近60个行业的同步发展。 

(二)城镇刚性需求难言逆转。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稳中加快,预计2015年城市化率将超过55%,未来十年中国至少有2亿农民进城,需要七、八千万套住房。比如,到2012年,湖南的城镇化率就将进军到50%以上,长株潭的一体化更加提振市场的刚性需求,80、90年代出生的人口群体加速自主性需求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的标准、舒适度及各种配套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改善性需求将始终保持高位。只能说,楼市调控可以延缓购房周期,调整楼市价格,但不会逆转刚性的购房需求,房地产从整体上不存在全面崩盘的风险。

(三)房地产走势先低后稳。房地产属于国家调控GDP走势的重要杠杆,在相互制衡的税收与金融政策完全优化到位之前,房地产资金仍会维持从紧状态。由于地方财政支出庞大,土地财政需求无法缓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加深,不排除一线以外的城市采取“明紧暗松”的阴阳做法,稀释房地产政策的从紧监管,减缓房价的跌速。我们分析,明年上半年在商品房价实现合理调整和物价指数回落到3.5%后,下半年调控政策有可能分区域优化和微调,以求楼市走势稳定,预防房价过快下跌,同时也会用一些对冲政策来填补“限购限贷”政策逐渐放松或退出留下的空挡,防止房价过快反弹回升。我们预测,到保障房批量上市的时候,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会开始松动,在全面开征房产税之后,限购限贷政策将先后在相关城市取消。

1.保障房走势。继续获得政策支持,一二线城市的第一批1000万保障房将陆续入市,三四线城市的第一批保障房上马开建。由于资金缺口较大,部分项目会延后到2013年启动。我们分析,为了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地方政府实施“潜规则”,也就是不动声色地改变部分保障房的使用性质,将保障房变为政策性商品房出售,以求资金快速回笼。由此,政策性商品房可能成为市场新的亮点甚至垄断。

2.商品房走势。一二线城市的商品房,2012年会延续去年低迷回落走势,刚性需求的观望气氛进一步弥漫,加上部分保障房变性为政策商品房所带来的压力,商品房的销售情势非常严峻,虽然在十八大前调控政策可能有所松绑,但房地产低迷下滑的惯性与趋势不会反转。三四线城市开发商仍能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得到生存,继续分享土地财政带来的财富效应。我们预测,2012年商品房的走势,前跌后稳,量价低迷,坎坷前行,部分曾经出现非理性快速飙涨的城市楼盘的价格会回落到3050%上下。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通胀高企及开发成本抬高,2012年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一线城市可能出现20-30%降幅,二线城市10-20%调整,类似于长沙等均价绝对值不高的城市,房价降速及降幅都不会很明显。三线城市走势平稳或回落不超过10%,四线城市则会稳中有升。

 3.开发商生存路径演变。行业进入分化、整合的趋势已经形成,开发商开始进入储备过冬棉袄、抱团取暖,现金为王时期;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浪潮退却,方知谁在裸泳。我们分析,在这轮战略洗牌过程中,一小批国资为主、民资为辅的实力企业将获得新生,在更新的商业模式中,组建成系统集成城市土地、物业价值和提升城市品位的综合运营商,成为城市经营的巨无霸。其他从倒闭、重组、整合、收购循环中走出来的开发商,主要在涅槃重生后经营效率、综合开发能力的提高中获得效益,普通开发商将“完成从地产到房产的转变,最终成为以房产开发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巴曙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