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帮狗打手飞机视频:育儿知识100问-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3:05
  育儿知识100问
      1.什么是围产期  
      ------------------------------------------------------------------------------------      围产期在我国是指怀孕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1l60克)至产后7整天的这段时期。划分方法略微有所不同。 
         
      这段时期对孕妇和胎儿来说是最危险的时期,很多孕妇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威胁着自身及胎儿的安全,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可以安全度过这一时期。 
      现在我国有比较完善的围产保健网,从母亲怀孕到胎儿出生后,直至孩子长大,全部按社区化管理,有严密的监测保健措施,使很多胎儿摆脱了死亡的威胁。希望即将做母亲的孕妇,与各地区保健部门的医生密切配合,如果打算在某医院分娩,就要坚持在这个医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做好自我监测,这样,一个聪明、健康、美丽的宝宝才能得到保证。孩子出生后把围产保健手册交到居住地段的保健科或乡镇卫生院,将会有产后保健医生为你服务,直到孩子长大。
      2.怎祥计算宝宝的出生日期
      妊娠期一般为280天左右,也就是9个月零1周。 
          计算宝宝的出生日期有一个公式为:月份+9(或-3),日期+7。 
          例:末次月经来潮日期是1994年4月2日。预产期为:4月+9月=13月,即次年的1月;2日+7日=9日。预产期为1995年1月9日。 
         
      如果月经不准确,则可以根据胎动开始出现的时间计算。第一胎孕妇出现初次胎动的时间大约是18-20周,预产期可能在20-22周后。还可以根据超声波对胎儿的测量或量子宫底高度等。利用这些方法在孕末期综合起来分析,就知道宝宝何时出生。
            3.为什么会自然流产
      胎儿在子宫内尚未发育到能存活的时期,妊娠就终止了,叫自然流产。妊娠在12周内终止者叫早期流产;在12-28周内终止者叫晚期流产。早期流产比晚期流产发生率高。 
          引起流产的因素很多。 
          (1)胎儿和胎盘因素:如果发育异常,可能出现有胎囊而无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则大多在怀孕早期就流产,保胎没有什么意义。 
         
      (2)母体因素:因急、慢性传染病而导致先兆流产者,最好不保胎,因胎儿的质量不很好,待母体所患疾病痊愈后再怀孕更为合适。如果母体生殖器官有某些疾病而不易怀孕时,此次怀孕后出现先兆流产,只要胎儿发育正常就应尽量保胎,直至分娩。 
         
      (3)外来因素:如因过劳、外伤、精神刺激、性交等因素导致先兆流产,而胎儿发育正常者,应尽量保胎。如果是接触有害物质,造成慢性中毒而引起先兆流产,因胎儿中毒已造成了不良后果,一般不易保住胎,也不应该继续保胎。 
          先兆流产是否需要保胎,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作出决定,这样比较客观全面和切实可行。
             4.可以对胎儿进行哪些方面的胎教
       
      对胎儿进行胎教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给胎儿听轻松、柔和、悦耳的音乐,注意音量不可过大,节奏不可过快。 
          (2)与胎儿“对话”,教些简单的语言,可以描述一些声音、光和美的语言,或做简单的算术题。 
          (3)轻轻拍打、抚摸胎儿,促进知觉的发育,使其对触摸产生反应。 
          (4)轻轻呼唤他的名字。如果在怀孕6个月就起好名字,经常呼唤,孩子出生后对名字的反应会早一些出现。 
          值得提醒的是,胎教不是孕妇一个人的事,还需要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那么丈夫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帮助妻子稳定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能和妻子吵架,多关心体贴妻子。此外胎儿爱听爸爸的声音,胎儿的听觉更容易接收低频声音,丈夫最好能每天定时,特别是睡觉前和妻子一起给胎儿抚摸、对话、唱歌、呼唤他的名字,以尽母育父爱的义务。 
              5.孕妇应该怎样补钙 
      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需要40克钙,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怀孕后3个月内积聚的。这3个月内每天需要补钙1.2克。牛奶中钙的含量丰富,1公斤牛奶中含钙1.2克。发达国家中人们以牛奶为主食,孕妇基本不缺钙。我国妇女如每天能吃250一500克牛奶,摄入的钙量是不足的,但孕妇骨髓中有足够的钙贮存,很容易从骨髓中动员出来,同时孕妇对钙的吸收是增强的,因此,一般怀第一胎的孕妇并不缺钙,新生儿也不会缺钙。在孕晚期,有些孕妇出现下肢抽筋,补充钙可使症状消失,一般补钙的途径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 
          (1)每天早、晚喝牛奶各250克,可补钙约600毫克。 
          (2)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鱼、虾等。 
          (3)补充钙剂,最好是可吸收的钙剂。 
          如果以上(1)、(2)补充足够,基本不需要补充钙剂;不爱喝牛奶的孕妇,可以每天补充600毫克容易吸收的钙剂。
             6.孕期用药对胎儿有哪些影响
      孕期的合理用药愈来愈受到重视。一般来说,生长快速的器官最易受药物的影响。药物的作用、剂量大小、通过胎盘的能力都会对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先天性损害,重者可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 
          孕妇用药原则: 
          (1)月经过期就要警惕有怀孕的可能,此时如有不适,用药时便需考虑妊娠的因素。 
          (2)孕期患病如需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小的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病情严重,不治疗自身难保,此时用药以保证母体安全为主,孕早、中期可待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孕晚期则听其自然,因妊娠晚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小一些。 
              7.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呆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应该呆280天左右,此时出生的婴儿是成熟婴儿,皮肤呈白色微带粉红色,表面有一层白色的脂肪,胸部发育良好。如果超过预产期2周以上仍未分娩称为过期妊娠。这时的胎儿在子宫内就不能再得到足够的养分了,因为胎盘的功能开始老化(到目前为止,胎盘为什么老化的原因尚不太清楚)。这种胎儿出生后就像小老头一样,脂肪少,分娩时也容易造成难产或胎儿宫内缺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主要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医生密切监护下引产。也有些孕妇超过预产期2周以上,经医生检查后,无过期妊娠的表现,很可能月经记得不准或月经不规律,或碰巧排卵和怀孕时间错后,所以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史,是否在停经6周就开始有早孕反应,初次胎动时间是否在停经18-20周等,以帮助孕妇及医生正确判断。 
          总之,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如果呆了280天以上,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不能在家坐等,“瓜熟蒂落”的旧观念是不可取的
      
      8.什么时候该去医院待产
      临近预产期,对孕妇来讲,已到了负担最重的时期,但总要再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度过难关。此时孕妇应当具有信心,心情愉快,丈夫应给妻子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和医务人员也必须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之顺利分娩。什么时候该去医院待产呢?有如下症状就应作准备了: 
         
      (1)宫缩腹痛:如果子宫一阵阵发硬,并感到疼痛或腰酸,表示分娩快要开始了。这种宫缩腹痛开始时往往不规律,持续时间很短,10分钟甚至半小时1次。此时不要紧张,不必马上到医院,因为这种宫缩有的人持续1-2小时,有的人也可能要2-3天,有的人夜里腹痛,天一亮又不疼了。在此期间要吃好、休息好,保存体力。宫缩一旦频繁剧烈有规律,大约每10分钟左右一阵,子宫又发硬,估计是要临产了,应到医院待产。 
           (2)见红: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初产妇可能在24小时要正式临产。阴道出血量多,鲜红,比月经还多,应马上去医院。 
         
      (3)破水:突然阴道流出像尿一样多的水,带点腥味,不能自己控制,这是破水。此时无论是否有宫缩都要及时去医院,在路上应平卧,因羊水流出时可能脐带会随之脱出,脐带绕颈可导致胎儿死亡。 
          从临产到分娩,初产妇要经历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经产妇要短一些,因此初产妇夜间临产不必像经产妇那样急于去医院,但也不要延误。
     
      9.产道分娩对胎儿有好处吗
      产道分娩对胎儿是否有好处,不是绝对的,应当与剖宫产分娩进行比较来看。 
         
      如果临产期产妇无剖宫产手术特征,因不能忍受分娩的疼痛,要求剖宫产,对胎儿来讲,此时娩出过快,没有经过产道充分挤压,出生后肺内残存液体较多,可形成“湿肺”。“湿肺”虽然能在2-4天内自愈,但如果并发感染,可发生新生儿肺炎。相反,阴道分娩的胎儿经过产道充分挤压,肺内残存液体很少,上述情况较少出现。
       
      10.怎祥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乳汁哺喂婴儿
      乳汁的多少与它的产生和排出有关。乳汁的产生是通过泌乳反射来完成的。在脑底部的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一种泌乳素,可使乳房的腺体细胞分泌乳汁。婴儿的吸吮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这个刺激传到脑下垂体的前叶,产生泌乳素,再经过血液输送到乳房,使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吸吮的次数越多,乳房排空得越好,分泌的乳汁就越多。相反,如果不吸吮乳头,乳房就会停止泌乳。所以说乳房是一个勤奋的供需器官,需要得越多,供给得就越多。 
          产后为了有足够的乳汁,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母亲要有自信心,精神愉快,放松,不急躁。 
          (2)按科学的道理哺喂,在产后及早开奶,按婴儿的需要随时喂奶,喂奶姿势要正确。 
         
      (3)母亲在喂奶期间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合理平衡的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汤水等;按孩子的生活规律,尽快与之同步,孩子睡,妈妈也睡,孩子醒了,就作好喂奶的护理,尽量保证休息好。在喂奶过程中,妈妈难免受到环境、情绪的影响,有时奶量会减少,这叫“暂时母乳不足”。只要坚持母乳喂养,让孩子勤吸吮,很快奶水又会多起来的。
         
      11.新生儿的皮肤为什么会发黄
      在正常的新生儿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有些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皮肤和巩膜(白眼珠)发黄,有时会逐日加深,以生后4-6天最为明显,而后逐渐减轻,一般在生后7-10天内自然消退。这种正常新生儿所出现的黄染比较有限,以头面部为明显,黄染的程度不重,精神和吃奶都好,体温正常,大便不发白,小便不黄染尿布,新生儿这一短暂黄染现象叫作“新生儿期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出现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那么,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呢? 
         
      这是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比成人相对较多,而在新生儿时期红细胞的寿命短,体内红细胞的破坏就比较多。这些被破坏的红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转变,最后变为胆红素,它就是使新生儿皮肤发黄的“染料”。与此同时,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比较低,不能立即将大量的胆红素消除,致使胆红素在血液内聚积,出现皮肤黄染,形成“新生儿期生理性黄疸”。 
         
      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期,父母应多注意黄疸的变化。如果黄疸出现得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且黄疸进展加快,或皮肤黄染严重,呈橙黄色,尿液黄染尿布,或出现精神不好,不爱吃奶,哭声无力时,父母要提高警惕,应马上送新生儿到医院去诊治。
       
      12.新生儿“螳螂嘴”、“马牙”是怎么回事
      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俗称“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应该知道,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所具有的,它不仅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 
         
      此外,在新生儿的牙路上,有时会看到一些淡黄色凸起的米粒大小颗粒,俗称“马牙”。“马牙”的出现也不是异常现象,它的产生是由于粘液腺管阻塞、上皮细胞堆积而形成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几个星期以后就会自行消失。同样,“马牙”的存在也不会妨碍吃奶,更不会影响日后乳牙的萌出。 
         
      因此,新生儿的“螳螂嘴”、“马牙”千万不能用针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拭。因为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口腔粘膜极为柔嫩,比较干燥,易受破损,加之口腔粘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伤的粘膜处侵入,发生感染。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13.为什么有的新生女婴阴道会流血 
      有的女婴在生后5-7天时会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很少,一般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常常持续1-2天,个别新生女婴可长达3-5天,尔后自然消失。这种新生女婴阴道流血的现象有点类似于月经的流血,故称这一现象为“假月经”。它是新生女婴的特殊生理现象之一,并非病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女婴在出生前体内有一定数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大部分是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的,另一部分则是由胎儿自身分泌的。胎儿在子宫内,因受雌激素的影响,生殖道的细胞增殖、充血。降生后,新生女婴体内雌激素的大部分来源突然中断,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到生后5-7天时已降至极低水平,使生殖道原来增殖、充血的细胞脱落,于是便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 
         
      父母了解了新生女婴阴道流血是一短暂的生理现象后,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会惊慌失措。父母主要应注意观察流血量的多少,如果阴道流血不多,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勤换尿布,尿、便后用洁净的毛巾和小盆清洗外阴即可。此时注意不宜将新生女婴放在浴盆中洗澡,以保证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14.新生儿乳房肿大正常吗
       
      新生儿出生后3-5天时,不论男女,有时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如同蚕豆或杏核大小,有时还可看到流出少量乳汁样的淡黄色液体。这些现象常使年轻的父母迷惑不解,深感不安。其实,新生儿出现乳房肿大及泌乳的现象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担心。 
         
      新生儿乳房肿大及泌乳的原因是由于在出生前胎儿通过胎盘得到母体给予的相应激素所造成的。如从母体中得到的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新生儿乳房肿大及泌乳都是暂时的生理现象,2-3周后就会自然消失,极少数要延续1个月以上。 
         
      但是,有些人由于旧风俗习惯的影响,认为新生儿要挤压奶头,特别是女娃娃,如果不挤压奶头,日后就是瞎奶头,将来不能喂奶。这是一种极为错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陋习。相反,挤压奶头,有可能破坏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的扭曲。同时,挤压新生儿奶头还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局部的挤压,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除了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外,还可使皮肤表面的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新生儿乳房红肿热痛,发生乳腺炎。而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很有可能引起病菌在全身的扩散,出现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新生儿乳房肿大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进行任何处理,尤其是千万不要热敷、按摩、挤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肿大的乳房会自行消失。
      15.新生儿的体重为什么会暂时下降 
       
      ------------------------------------------------------------------------------------      如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体重,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里,体重不但没有增长,相反会比出生时的体重有所下降。新生儿出现的这种暂时的体重下降是正常的现象。 
         
      新生儿体重暂时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他在出生后最初的几天里睡得多,哺喂少,再加上大便、小便的排泄以及呼吸、皮肤出汗,会丢失较多的水分,这样便出现了体重下降。在正常情况下,体重下降的程度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9%,也就是说,如果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是3000克,暂时性的体重下降不会超过270克。如果父母注意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哺乳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可以减少体重下降的程度。 
         
      一般新生儿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天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在出生后第7-10天体重应恢复到出生时的重量,以后以每日25-30克的递增速度不断增长,到满月时体重至少比出生时增长500克,高的可达600-800克。 
         
      如果发现新生儿体重下降的范围超出正常标准,或者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延迟,父母需要仔细找找原因。如看看喂养是否合理?哺乳量够不够?是否按需哺乳?如果是新生儿吃奶不好或患有其它疾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16.新生儿的睾丸未下降是怎么回事
        
      ------------------------------------------------------------------------------------      正常男孩出生后,在阴囊左右两侧,都可摸到1个像花生米大小的包块,这就是睾丸,一共有两个。可是有的男孩在出生后阴囊里没有或只有1个睾丸,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胎儿时期睾丸的位置是在腹腔的后侧,随着胎儿发育,两侧睾丸慢慢下降,在胎儿出生前已降入阴囊。在下降的过程中,如果某些因素阻碍了睾丸下降,而导致男婴出生后阴囊里没有或只有1个睾丸,医学上叫做隐睾。 
         
      父母对患有隐睾的婴儿,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于焦急,要密切观察,定期到医院检查。因为绝大多数的隐睾在1岁以内睾丸仍可自然下降到阴囊内。多数患隐睾的男婴,睾丸停滞在腹股沟的部位,只有少数患儿,睾丸停留在腹腔的后侧。由于腹腔内温度较高,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34-35℃为适宜温度),睾丸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丧失生殖能力。因此,若到l岁时睾丸仍未下降,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便于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
      17.按时哺乳好还是按需哺乳好 
       
      ------------------------------------------------------------------------------------      长期以来,曾一再强调婴儿要按时哺乳,即新生儿2-3小时哺喂1次,较大婴儿3-4小时哺喂1次,其理论依据来自早年科学家的实验。由于过分强调按时,不少母亲常常机械地看着钟点喂奶,即使孩子想吃而哭闹,不到时间也不喂奶。这样会使婴儿不能及时获得足够营养而出现低血糖,同时也不利于母亲早“下奶”。 
         
      现代科学研究使人们认识了泌乳的机制,即乳汁的分泌是通过婴儿吸吮刺激而诱发的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的建立,以及母亲体内脑下垂体分泌的泌乳素和催产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吸吮刺激越频繁、吸吮力越强,泌乳量越多。当今最新观念是提倡按需哺乳,即不加任何时间限制,完全根据婴儿生理需要想吃就喂,母亲感到奶胀就给婴儿哺乳,这样有利母亲早“下奶”和乳汁源源不断地分泌,以充分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要。经过几年的实践,“按需哺乳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8.吃母奶的婴儿还需要喂水或果汁吗
        
      ------------------------------------------------------------------------------------      现代营养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尽管母乳中的钙、磷、铁的含量较牛奶少,但母乳中铁的生物价值比牛奶高,易于吸收利用,钙、磷比例适宜,也易于吸收。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要求,对4个月内婴儿只需母乳,而不必给水和其它饮料,即便在炎热的夏季,婴儿从母乳中也能获得足够的水分,不必另外补充。即使当婴儿腹泻而出现轻度脱水时,只要母亲勤给婴儿喂奶,也足以补充所去失的水分。只有当母亲乳汁不足以纠正脱水时,方可在继续哺乳的同时,给婴儿口服补液盐水或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习惯给4个月以内的婴儿喂水和果汁。以为这样可给婴儿补充维生素,却不知这对婴儿弊多利少。因为给婴儿增加了水或其它饮料后,吸吮母乳的量就会减少,尤其用奶瓶和橡皮奶头后,更会减少婴儿吸吮母乳的兴趣和欲望。而吸母乳的次数减少,乳房不能充分排空,进而使泌乳量减少,最终导致母乳不足而中断母乳喂养。此外,用奶瓶喂水还将增加婴儿被感染的机会,对婴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19.吃母乳的婴儿如何补充维生素D 
       
      ------------------------------------------------------------------------------------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日光照射而获得。日光中波长的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后者在体内可促进钙、磷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的形成。如果日晒少,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将大大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新生儿户外活动少,难以接受紫外线照射;冬春季节婴儿多在室内活动,接受日照也少,且食物所含维生素有限,故须靠维生素D制剂来补充。         但对于吃母乳而又经常户外活动的婴儿,因能接受日光照射,一般可不必补充维生素D制剂。因为除日照所产生的维生素D外,母乳中所含钙、磷比例适宜,易于肠道吸收和利用;而且营养学家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水溶性维生素D硫酸盐,基本上能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量(每日400国际单位),对预防佝偻病起重要作用。至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如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少的季节,可给予补充维生素D,剂量每月2.5万国际单位即可。如果发现婴儿有夜惊、睡眠不安、烦躁、哭闹以及多汗等佝偻病早期症状时,也可先给1个月3万国际单位,1个月后请医生检查确诊后再决定治疗方案。目前多数父母已了解维生素D用量过大会造成维生素D中毒症,只有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才能受益而无害。
      
      20.婴儿生病时能喂母乳吗 
       
      ------------------------------------------------------------------------------------      婴儿生病时不仅能喂母乳,而且母乳对疾病的治愈和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婴儿生病后,往往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低下,加之常因发热、腹泻、呕吐而增加机体的消耗,若营养补充不足,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母乳则最易于婴儿消化吸收,能提供婴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同时母乳含多种抗体,可增加婴儿机体抵抗力,有助疾病的痊愈。 
         
      在婴儿生病过程中如能坚持母乳喂养,还可使婴儿心理上得到安慰。在哺乳过程中,婴儿除获得营养外,母亲的目光、微笑和抚摸,给予他以安全感和精神支持,从而使他心情愉快,病痛折磨减轻,得以尽快康复。 
         
      由于许多疾病初期的其他症状,如鼻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塞、呼吸不畅,进而造成吸吮困难,婴儿常表现为拒乳哭闹。遇此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用软棉签轻轻卷出鼻腔分泌物。若分泌物过硬,不可强行剥出,可先滴入几滴奶水或清水,使其变软再卷出。②可按压鼻翼两侧鼻唇沟的迎香穴,每日数次,每次10来下,也能使阻塞的鼻腔通畅。②挤出50-100毫升母乳于小杯中,取带根葱白1-2根,洗净放入奶中蒸5-10分钟,待闻葱香味取出,候乳汁放凉后,用小勺喂婴儿,有解表通窍作用。 
          对生病需住院的婴儿也应提供继续哺乳条件,保证婴儿住院期间坚持母乳喂养。这有利于提高病愈率,促进病儿身体康复。
           
      21.乳母吃药对婴儿的健康有影响吗 
       
      ----------------------------------------------------------------------------------        哺乳期乳母生病应该如何用药,这是每个母亲都关注的问题。不少母亲都担心自己吃药对宝宝有不良影响,有病也不敢用药,她们都忽视了自己有病如不治疗对孩子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乳母生病要积极治疗,这对母子双方都有利。        
      哺乳期乳母吃药对婴儿是否有影响,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及其在乳汁中的浓度。乳母服药后,经胃肠道吸收到血循环,其中大约有1%一2%的药物可转运到乳汁,其量仅占用药量的0.025%-1.5%,这一剂量对婴儿一般不会产生不良作用。只有像异烟肼、灭滴灵和酒精之类,乳母服用后,在乳汁中的含量较高。当乳母必须用这些药时,应停止哺乳。此外,哺乳期乳母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澉疳类和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要慎用,以防止引起婴儿耳、肾毒性反应和肝脏损害。乳母服用这类药物后,可推迟哺乳时间,以减少婴儿的吸收。         各种抗癌药、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极少数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如必须应用时,乳母应停止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母亲们可以放心,乳母用药,除少数药物有禁忌外,一般对婴儿都是安全无害的。
             22.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母乳喂养 
       
      ------------------------------------------------------------------------------------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母亲和婴儿却是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这里主要是指母婴各方患有某种疾病时,或在疾病的某一时期,考虑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不能用母乳喂养。因此,作出选择和决策前要权衡其利弊,不可简单地采取凡是有病一概停止哺乳的做法。        母亲方面,若遇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则不能进行哺乳:        (1)各种传染病的急性传染期,如母亲正患各型急性肝炎或活动期肺结核。
        (2)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合并严重功能障碍者,如母亲为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在3、4级或伴心力衰竭者;或母亲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或为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的患者。但上述疾病若未并发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时,仍可母乳喂养。
        (3)母亲为精神病、先天代谢性疾病患者。
        (4)母亲患病需用有害于婴儿的药物治疗时,如抗癌药等,也不宜母乳喂养。
        (5)母亲孕期或产后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抢救时,应暂停或延迟哺乳。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由医护人员帮助挤奶,以保持泌乳,待母亲病愈后再给婴儿哺乳。        婴儿方面,有部分婴儿,如某些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唇、腭裂)或早产儿吸吮困难者,可暂不进行母乳喂养,而用挤出的母乳以胃管、滴管或小勺进行喂养。只有确诊为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如苯丙酮尿症、枫糖血症和半乳糖血症),才不宜进行母乳或其它乳类的喂养,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乳类以外的适宜营养品。
      23.婴儿的服装制作有哪些卫生要求
        
      ------------------------------------------------------------------------------------      初生的宝宝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是突出特点,因此,要求婴儿服装宽松、舒适、身体不受约束、穿脱方便为宜。服装被称为人体第二层皮肤,对人体脏器和皮肤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薄,易受外力损伤,因此,为新生儿选择的面料,应是柔软、吸水性好、白色或淡色的纯棉面料或棉制品,不宜用深色的尼龙等化纤面料,以防刺激皮肤而发生过敏反应或瘙痒。在服装的做工上,注意边角、接缝要平展,无硬棱,以免磨损皮肤。否则宝宝的皮肤破损,一旦继发感染后,会酿成大祸,引起败血症。 
          此外,婴儿服装存放时不宜接触樟脑球、灭虫药等,尤其婴儿的内衣裤、尿布等更应避免,以防经皮肤吸收而中毒。
              24.婴儿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好
        
      ------------------------------------------------------------------------------------      服装样式应按小儿不同月龄、性别和季节特点,选择不同样式。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和好动,所穿服装不应束缚其活动,不得有碍自由呼吸、血液循环和消化,不应对皮肤有刺激和损害,不能应用腰带,以防约束胸腹部。因此新生儿服装样式要简单、宽松,易穿、脱。上衣最好是无领小和服,掩襟略宽过中线,大襟在腋前线处系布带,以便腹部保暖好。后襟较前襟要短l/3,以免尿便污染和浸湿;这种上衣适于新生儿和2-3个月婴儿。新生儿下身可穿连脚裤套,用松紧搭扣与上衣相联。一方面可防止松紧腰带对胸腹部的束缚,也便于更换尿布,还对下肢有较好的保暖作用,可避免换尿布时下肢受凉。
              25.新生儿穿睡袍(袋)有什么好处 
       
      ------------------------------------------------------------------------------------      宝宝穿睡袍(袋)的优点,首先是能让宝宝从传统蜡烛包的捆绑中解脱出来,有一个舒适、宽松的空间任其四肢自由活动,不受约束,而且婴儿蹬脱不开,不会受凉。若给睡袍设计一个可开合的袖口,这样在婴儿清醒时,上肢可从打开的袖口伸出,自由摆动,婴儿看着能自由活动的双手很是开心,手指还可触摸身边物体,给触觉以充分刺激,大大有利于智力开发。宝宝睡眠时,可将上肢收回到睡袍里,关紧袖口使睡袍确实起到保暖作用。总之,睡袍(袋)简便、易做,好处多,不仅具有“蜡烛包”保暖的优点,还能克服其最大缺点和不足。睡袍(袋)不仅对新生儿适用,也适宜较大的婴幼儿夜间睡眠时使用,避免蹬脱盖被受凉而引起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父母也不必操心替孩子盖被,便能保证自己充分睡眠和休息。 
          根据不同季节可制作单、夹、棉等不同薄厚的睡袍(袋)。
             26.如何安排新生儿的居室
        
      ------------------------------------------------------------------------------------      新生儿从妈妈温暖恒定的体内来到多变的外界环境中,他们就如同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精心细致的保护,要为新生儿安排适宜的居室环境,促使他们逐渐适应新的外界生活,健康地生长。 
         
      在为新生儿安排居室时,最好选择朝南向阳、光线充足的房间。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清洁卫生、冷暖适宜。室温一般以18-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 
          冬季,应保证新生儿居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湿度适宜,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并可在地面上洒水,或在室内挂些湿毛巾以维持室内的一定湿度。 
          夏季,新生儿的居室要凉爽通风,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避免吹过堂风。新生儿的小床应摆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以免直射的阳光刺激新生儿的眼睛。 
         
      由于新生儿初到人间,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很弱,因而要特别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每天要用湿润的扫帚、拖布清扫地面,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桌椅、台面,以减少室内的尘土。新生儿居室内不能吸烟,并应避免众多亲朋好友的探视,以免造成空气的污染, 
         
      为了给新生儿创造一个祥和的生活环境,居室周围应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喧闹。在新生儿的视线内可以布置些色彩鲜艳的图画,悬挂一些玩具,播放优美、柔和的轻松音乐。       27.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意些什么
        
      ------------------------------------------------------------------------------------      新生儿时期是人生极特殊的基础阶段。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新生儿此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病能力也很低。因此,对新生儿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精心细致的看护,给予特殊的照顾。 
          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意: 
         
      (1)洗手:这是在护理新生儿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的手常在不知不觉中会沾满各种各样的细菌,当接触新生儿时如不注意洗手,很容易将病菌带给他,对弱小的婴儿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护理新生儿前一定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2)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要重视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经常摸摸新生儿的手足,以掌握体温的变化,及时增减盖被、衣着,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3)皮肤保护:新生儿皮肤柔嫩、抵御能力弱。要每日洗澡,更换衣服,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尿布湿了应随时更换,使皮肤处于干燥状态。接触新生儿皮肤的衣物、被褥要柔软,用毛巾为新生儿清洗时不能搓擦,避免引起皮肤损伤。 
          (4)用品消毒:新生儿用具应个人专用。如人工喂养,奶瓶、奶头用后要煮沸消毒。衣服、尿布清洗后应该放在通风阳光处晒干。 
          (5)环境卫生:新生儿居室要温暖舒适,空气新鲜。每天要用湿润的拖布清扫房间,以免尘土飞扬。 
         
      (6)预防感染:空气飞沫的传播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重要途径。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望;不要面对新生儿咳嗽、谈笑或亲吻新生儿;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儿
     
      28.怎样保护新生儿的皮肤
        
      ------------------------------------------------------------------------------------      新生儿的皮肤与年长儿有着极大的区别。新生儿皮肤薄、娇嫩,当遇到轻微外力或磨擦时,很容易引起损伤和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一旦皮肤感染,又极易扩散。因此,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避免损伤:在护理新生儿时,父母的动作要轻柔,指甲要剪得短而光滑,以免接触新生儿皮肤时发生意外损伤。所有接触新生儿皮肤的衣着、被褥、尿布等,都应柔软舒适,特别是在为新生儿清洗时,不要用毛巾直接用力揉搓皮肤,洗后用干毛巾沾干皮肤,防止由于磨擦引起皮肤破损。此外,在为新生儿保暖时,不能将热水袋直接贴于皮肤上。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避免皮肤烫伤。 
         
      (2)清洁干燥:要保护好新生儿的皮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清洁、保持干燥。新生儿最好能每日洗澡、清洗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下、腋下、大腿根、手心、指(趾)缝间等。大便后要洗净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洁,同时要保持皮肤的干燥。不要包裹过多,尤其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容易长痱子或出现皮肤的糜烂。尿布要及时更换,防止尿、便长时间接触皮肤而引起尿布疹。 
          (3)防止感染:新生儿皮肤的抵抗力弱,要防止感染。接触新生儿时尤其要重视洗手。新生儿的衣服、尿布用后要清洗干净,晒后换用,避免病菌感染。 
          (4)加强检查:每日给新生儿洗澡和换尿布时,仔细检查新生儿全身的皮肤,以便及时发现皮肤是否出现皮疹、损伤或其它异常情况。
       
      29.如何为新生儿洗澡
        
      ------------------------------------------------------------------------------------      在为新生儿洗澡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清洁的浴盆、洗澡用的小毛巾、浴巾、婴儿皂、热水、洗澡后准备更换的衣服、尿布及包被等。洗澡前应把门窗关好,不要有穿堂风。在冬季,室内温度如能达到23-26℃比较适宜。如室内温度达不到这一标准,可用塑料浴帐来保证温度适宜。父母在洗澡前一定要洗净双手,将准备的洗澡水倒入浴盆,水温一般为40℃左右,父母可以把前臂放在水中试一试,感觉不凉不烫就可以了。 
         
      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以前,不能将新生儿放在水里洗澡,以免弄湿脐带。正确的洗澡方法是将上下身分开洗。洗澡时先用浴巾把新生儿的下身包好,父母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新生儿的臀部和两条腿,并用左手掌托住头,拇指和中指分别堵住新生儿的耳道,其目的是避免洗澡水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洗时父母用右手拿着小毛巾,先将新生儿的脸洗净擦干,然后洗头。洗头时先将婴儿皂搓在手上,然后再慢慢轻柔地在新生儿头上揉洗。洗净头后,再分别洗颈下、腋下、前胸、后背、双臂和手。由于新生儿颈下腋下的皮肤皱褶和手心的皮肤非常容易糜烂破溃,因此在洗澡时要注意清洗。洗完上身后用浴巾包裹,将新生儿的头部靠在左肘窝,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洗下半身,分别清洗臀部、大腿根、小腿和脚。特别注意清洗臀部和大腿根的皮肤皱褶处。洗完澡后立即用浴巾将水渍沾干,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可用婴儿爽身粉撤在皮肤皱褶处,并用酒精擦拭肚脐。最后让新生儿穿上预先准备好的干净衣服,并用尿布包裹好。整个洗澡过程要动作轻柔迅速,一般5一10分钟。洗澡后可以给新生儿喂奶,然后让他舒舒服服睡上一觉。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就可以在浴盆里洗澡。常常先洗脸和头,之后在盆底放上一条毛巾,左手握住新生儿左肩,使头靠在前臂上,右手托住臀部,放入水中的毛巾上,洗澡方法同前。一定要注意水面齐腰部即可,洗澡时要把头托住,防止头部滑入水中。
            30.怎样为新生儿换尿布
        
      ------------------------------------------------------------------------------------      初为父母,在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时总是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做好。往往是弄得新生儿不太舒服或粪便污物到处都是,很不卫生。这里我们向年轻的父母介绍一下怎样来为新生儿更换尿布。 
         
      当尿布湿了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更换。先将洁净的尿布准备好,如果新生儿大便了,还要事先准备好洗臀部的温水和小毛巾。更换时,先掀开尿布的前片,如尿布上仅有尿液,可用左手握住新生儿的脚部,右手将尿布前片干燥处轻轻由前向后擦拭外生殖器部位,将尿液沾干,然后抬起臀部,把尿布撤出。 
         
      如有粪便,要将粪便折到尿布里面,取掉后包好放在一边,尔后用柔软的卫生纸将臀部上的污物擦干净,再用准备好的小毛巾沾上温水抹洗臀部。注意应从前向后冲洗,并要将皮肤皱褶处的污物清洗干净。最后将干净的尿布放在臀下,包好。 
          在新生儿每次喂奶前应先换上干净的尿布,这样吃奶后新生儿就能舒舒服服地睡觉了。否则,吃奶后再换尿布,很容易引起新生儿呕吐。
         
      31.新生儿臀红怎么办
        
      ------------------------------------------------------------------------------------      新生儿臀红是因没有经常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而造成的。由于臀部兜尿布的部位接触湿尿布的时间较长,大便、尿液均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加之新生儿皮肤柔嫩,很容易发生臀红,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色小丘疹,严重时皮肤糜烂破溃,脱皮流水。 
          一旦发生新生儿臀红,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臀部的护理,这样才有利于臀红的尽快恢复。 
         
      首先,要注意保持臀部干燥,发现尿布湿后要及时更换。新生儿的尿布要选用细软、吸水性强的旧棉布或棉织品,如旧被单、棉毛衣裤等制作,这不仅柔软,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而且透气性好,新生儿会感到很舒适。尿布外面不能包裹塑料布,因密闭不利湿热散发,极易发生或加重臀红。如为防止尿布浸湿被褥,尿布下面可垫以小棉垫或小布垫。在炎热的夏季,室温较高时可将臀部完全裸露,使新生儿臀部经常保持干燥状态。 
         
      其次,要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换下来的尿布一定要清洗干净。如尿布上有污物时,需选用碱性小的肥皂或洗衣粉清洗,然后要用清水多洗几遍,要将碱性痕迹完全去掉,否则刺激臀部皮肤。清洗完后要将尿布用开水烫一下,拧干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干,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此外,每次大便后,要用清水洗净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洁。当皮肤发红,特别是破溃时,不要用肥皂清洗,以避免刺激局部。 
         
臀红的治疗,局部可涂鞣酸软膏;如皮肤破溃流水,可涂氧化锌油,以帮助吸收并促进上皮生长。只要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护理好臀部的皮肤,臀红很快就会好转。
      32.怎样保护好新生儿的脐带
        
      ------------------------------------------------------------------------------------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联系的纽带,通过脐带,母亲将营养物质带给胎儿,并将废物排泄。胎儿出生后,脐带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断脐时仅在新生儿的腹部留下一个脐带残端。不能小看这个小小的伤口,当它没有完全闭死时,脐带内的血管是与新生儿的血液相通的,如果此时没有注意保护好脐带,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脐炎,重则病菌入血,可造成败血症而危及新生儿生命。因此,不能忽视对新生儿脐带的精心护理。 
         
      脐带被结扎后,一般3-7天就会逐渐干燥脱落。在脐带未脱落以前,一定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不要将新生儿直接放入盆内洗澡,避免脏水感染脐部;不要将尿布兜在脐上捂住脐部,以免尿液污染。在每天洗澡后,最好用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擦时用手将脐带轻轻提起,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能盲目地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部。 
         
      脐带脱落后,表面会形成一层痂皮,这层痂也会自然地脱落,父母不要用手去触摸它。痂皮脱落后局部会有些潮湿或有少许米汤样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涂于脐部。一般不主张涂紫药水(龙胆紫),原因之一是影响观察局部的变化情况;二是如果局部有感染,紫药水(龙胆紫)表面易形成结痂,不利痂下的脓性分泌物外流。 
          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如发现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或有肉芽生长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33.新生儿为什么有时会睡眠不安
        
      ------------------------------------------------------------------------------------      新生儿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日约睡20小时左右;但是有时新生儿会出现睡眠不安稳,如睡一会儿就醒或哭闹不睡。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很担心,因为长此下去,睡眠不足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同时也影响父母的休息。父母们常为此而精疲力尽,不知怎么办才好。 
         
      正常的新生儿有时也会出现睡眠不安,父母要着重寻找引起睡眠不安的原因。看一看是不是母乳量不足,新生儿有没有吃饱,摸一摸新生儿是否有汗或四肢发凉,查一查尿布是否湿了或包裹得太紧,使新生儿不舒服。父母可针对不同原因,设法将孩子喂饱,调节室温,包裹适宜,尿布随时更换。这样,新生儿就会香甜地睡上一觉。 
          此外,环境的嘈杂惊扰,习惯于拍抱颠晃,日夜睡眠的倒错,都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睡眠。父母要有意识地进行纠正。 
         
      当新生儿生病时,睡眠不安也是一个信号。如发热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新生儿往往睡得不踏实。还有的新生儿由于母亲在孕期没有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出生后母亲供钙突然中断,外源供钙又一时未能马上跟上,因而出现新生儿低钙血症,早期可表现为烦躁、睡眠不安,经医生确诊后,给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症状即可消失。 
              34.新生儿哭闹不安怎么办
        
      ------------------------------------------------------------------------------------      哭是新生儿的语言,正常的新生儿每天都会哭上几回。新生儿正是以哭闹作为表达及寻求帮助的方式。因此当新生儿哭闹不安时,父母应及时仔细地观察,看看新生儿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哭闹不安。 
         
      正常的新生儿哭闹不安时,往往可能是口渴了,想吃奶,或是躺久了想让妈妈抱一抱。当有些不大舒适时,新生儿也会哭闹一阵,如房间温度过高,衣着包裹得太热,尿布湿了,衣服穿得不舒服或有异物的碰压。当父母满足了新生儿的要求或调整了新生儿的不适后,新生儿的哭闹马上就会停止,恢复如常。 
         
      新生儿有病时,也常以哭闹作为一种征兆向我们报告。因此,当新生儿哭闹不安并精神较差时,要给他试一试体温是否发热;当触及新生儿某一局部而哭闹加重时,要细心查看身体各部位有否异常,如臀部、颈下、腋下皮肤皱褶处最容易发生皮肤糜烂,耳朵、脐带处有否流脓等;当新生儿突然哭闹,哭声高而尖,眼神发呆时,常为脑部病变的迹象;又如新生儿哭闹不安,并在其安静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提示可能是患了新生儿肺炎。 
         
      由此可见,父母认真识别新生儿哭闹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新生儿出现与往日有明显的反常表现时,要结合新生儿的精神、吃奶情况及一般表现综合分析,若考虑哭闹不安是由疾病引起,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不能延误。
       
      35.怎样护理生病的新生儿
        
      ------------------------------------------------------------------------------------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抗病能力又很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很差,如果护理不当,一旦生病,极易发生危险。 
          在新生儿生病时,有时需要在家庭中进行护理,父母除按日常护理之外,还要给予特殊的关照,特别是要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护理前一定要认真洗手,房间内应温度适宜,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他人接触新生儿。护理时除按时喂药外,要趁更换尿布或被污物弄脏的衣服时,摸-摸新生儿小手小脚,粗略掌握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应测量体温。喂奶时速度要比平时减慢,边吃边观察新生儿吸吮及吃奶量有无变化。同时在护理时要随时查看新生儿的精神、面色和呼吸情况,与平时有无改变。 
         
      如果出现发热,体温>38℃或体温<35.5℃,表示有严重的感染。吃奶时吸吮无力,吃奶量不及平日的一半或不吃奶、呛奶、反复呕吐等,均说明病情有变化。当新生儿应该醒着的时候,却想睡觉或精神不振,或面色苍白,口唇发青,安静时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时,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此时应及时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治疗。不能继续留在家中护理,否则会因延误病情,而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36.给新生儿喂药时应注意什么 
       
      ------------------------------------------------------------------------------------      当新生儿生病时,免不了要给他喂药。新生儿的味觉反射尚未成熟,对各种味道不太敏感,只要父母掌握好喂药的方法,一般都能比较顺利地将药物喂进。 
         
      在喂药前首先应查看药物,核对剂量,以免误服而发生危险。如为片剂药物,应把药片研成细粉,然后溶化在少许温开水中,注意溶药的水不要太多,稀释即可。 
         
      喂药时可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法:①使用滴管。家庭中使用喂鱼肝油的滴管,将药液吸满后,把管口放在新生儿口腔颊粘膜和牙床间慢慢地点点滴入,要随着新生儿吞咽的速度缓慢进行。②使用奶瓶。将药液倒入奶瓶,让新生儿自己将药液吸吮进去。但奶瓶容积较大,药液不免会沾在瓶内,为保证喂进足够的药量,最后应用少许的温开水洗净瓶内,再喂新生儿。②使用小勺。喂药时新生儿的头要偏向一侧,把装有药液的小勺紧贴其嘴角,直接慢慢倾入,要等新生儿把口内药物全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速度要慢,喂药后再喂几口清水或糖水。 
         
      在喂药时还应注意,如果新生儿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喂药,迅速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后背,防止药液呛入气管而出现意外窒息。此外,喂药时不要将药物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乳汁和药物的混合可能会出现凝结现象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加之喂奶与喂药同时进行也影响新生儿的食欲,最好还是单独喂服药物. 
      37.怎样预防新生儿发生意外事故 
       
      ------------------------------------------------------------------------------------      父母在看护新生儿时,有时由于一时的粗心大意,往往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这里我们提醒父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预防新生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1)给新生儿喂奶时:如果新生儿吃奶过急,急促地吞咽,最容易出现呛奶,奶可以从鼻中喷出,严重时可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因此,对于吃奶性急的新生儿,母亲在哺喂时要注意让他先吃几口后,将奶头拔出,稍停片刻再喂。每次喂奶后应抱起拍背,最好打个嗝后再放下侧卧,这样既减少吐奶的机会,又可避免万一吐奶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的可能。 
         
      (2)给新生儿穿衣时:初次穿的内衣裤在穿前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无异物,有无脱落的线头,不要忽略这些必要的检查。一个异物,就有可能会伤害新生儿;一个线头,就有可能缠绕新生儿的手指、脚趾,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3)给新生儿洗澡时:浴盆内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洗前父母一定别忘记先用手背试一下水温,再将新生儿放入盆中,同时注意托住头,防止滑坠水中。 
         
      (4)当新生儿睡眠时:不要将新生儿面部捂严,口鼻要充分暴露。特别是有的母亲爱搂着新生儿睡觉,熟睡翻身时很容易压着新生儿而发生窒息。要格外当心。 
          (5)当新生儿用药时:不论是口服药物还是外用药,用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核对,以免发生误服误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6)其它:有新生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小动物,因为小动物不仅携带各种病菌传染新生儿,同时也存在着抓伤咬伤新生儿的可能。
       
      38.婴儿应在什么时间出牙及应注意些什么 
       
      ------------------------------------------------------------------------------------      牙齿的发育是骨骼成熟的一个粗略指标。从婴儿乳牙萌出速度和时间来看,也能反映出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好坏的状况。有人说牙齿是小儿健康的标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乳牙萌出的早晚,与婴儿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晚的可到10个月,一般大多数婴儿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牙齿。 
         
      按照不同月龄,婴儿应出多少颗牙呢?父母可采用下列公式简单地估算一下:出牙数(婴儿)=月龄一(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婴儿出牙时常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萌出。在婴儿萌牙时期要注意供给各种营养素,特别是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等必需的营养成分。为此,婴儿饮食应多样化,可给予蛋类、肉泥、鱼泥、菜泥、果泥以保证营养,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此外,有些婴儿在乳牙萌出前,可出现局部痒痒、流口水等现象,这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但此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婴儿一些饼干之类的硬食物,让他磨磨牙,可促进乳牙的萌出。 
         
      假如10个月仍未出牙,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婴儿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到1岁时才出第1颗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如果1岁后仍末萌出第一颗牙或没有任何出牙的迹象,就要考虑是否营养素的供给缺乏或因佝偻病等疾病而有碍乳牙萌出。
    
      39.什么时候颅囟该闭合了
        
      ------------------------------------------------------------------------------------      颅囟是几块颅骨相交接而形成的间隙。婴儿主要有两个颅囟,即前囟和后囟。前囟位于颅顶部,它是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约1.5-2厘米大小,在出生后数月它随着头围的增长而变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变小。正常健康小儿一般在1一1.5岁时就闭合了。后囟位于脑后枕部,是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就很小或接近闭合,出生后1个半月就应完全闭合,最晚2—4个月也就闭合了。 
         
      颅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和颅骨发育而闭合。颅囟闭合的变化主要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如果过早闭合,可造成小头畸形,从而影响大脑发育,这样的小儿往往智力发育较差。如晚闭,常见于佝偻病,是由于小儿缺乏维生素D,导致骨骼钙化的异常而出现颅囟晚闭。还有脑积水的小儿,因脑部疾病引起脑脊液的增加,可因颅内积液的膨胀使得颅囟不能闭合,脑积水也严重影响小儿的脑发育,可造成呆傻。 
       
      40.婴儿睡眠时间多长才合适
        
      ------------------------------------------------------------------------------------      婴儿的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儿疲劳时,需经过充足的睡眠之后,才能解除疲劳,才能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好。在婴儿时期,每天应睡几次,睡多长时间,对安排婴儿的生活和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婴儿的神经系统是在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小注意合理安排婴儿的睡眠、活动,逐渐形成长期定时有规律的习惯,使大脑的有关区域对外界的这种习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为小儿生活规律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在婴儿期,掌握睡眠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不同月龄婴儿生理、神经系统发育和消化功能的特点来安排。月龄越大,白天睡眠次数及时间越少,但仍应注意到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婴儿的生长。父母可根据自己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睡眠的次数和时间。
          
      41.婴儿为什么容易流口水
        
      ------------------------------------------------------------------------------------      新生儿由于唾液腺及神经反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很少,不会流出口水来。在出生4个月以后,婴儿的唾液腺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唾液分泌增加,4-6个月的婴儿大约每天可分泌唾液200毫升左右。但是,此时婴儿的口腔相对较浅,吞咽功能没有发育完善,闭唇和吞咽的动作不协调,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所以容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特别在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出牙了。出牙时的神经刺激,开始学习咀嚼,都会促使唾液的分泌明显增加,常常表现为婴儿的下巴不停地流着口水、围嘴湿透的现象,父母为此很烦恼。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将这一年龄阶段流口水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流涎”。当婴儿逐渐长大,吞咽功能进一步协调完善时,流口水就会减少,个别婴儿可能会流的时间稍长些,但大多数2岁以后就不再流口水了。只有当婴儿患咽喉疾病、口腔溃疡或疱疹时,才会出现口水增加。医治痊愈后,流口水现象就会消失。 
      
      42.婴儿什么时候能坐 
       
      ------------------------------------------------------------------------------------      能够自由地抬头是婴儿独坐的先决条件。满月的婴儿当被扶至坐位时,常常头向前垂,背始终是弯弯的,直不起来。3个月的婴儿被扶坐时,头能抬起一会儿。5个月的婴儿被扶成坐位时,头就稳多了。到了6个月,婴儿能在较硬的木板床上独坐一会儿,但有时两手还要在前面支撑着,否则就会左右摇晃。此时,坐在婴儿车里已不成问题。7-8个月时,婴儿不用手支撑也可坐得稳稳当当了。9个月时,能独坐10分钟,两只手可以自由玩耍,拿取玩具,身体前倾时不会跌倒。10个月时,身体向两边倾斜也不会跌倒,并能由坐位改成俯卧,或由俯卧变成坐位。11个月的婴儿已经坐得很稳,可以随意将身体向两侧转动。 
         
      婴儿躺在小床上眼能看到的、手能抓摸到的只是一个很小范围,坐起来却不同了,他的视野扩大了,手能接触的东西也多了。父母可以根据不同月龄婴儿动作发育特点,帮助婴儿练习坐。但在他们还不能坐稳时,不要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坐位。
            43.怎样训练婴儿学习爬行
        
      ------------------------------------------------------------------------------------      爬行这个训练项目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但它对提高婴儿全身的协调性非常关键,因此无论哪一个婴儿均应在相应的月龄进行这个训练。 
         
      一般的训练方法是这样:婴儿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趴着),在他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开始时他不会爬,父母可用手顶住他的脚,促使他的脚向后用力蹬,这样他就能向前挪动一点。在学习爬行的最初,首先要求婴儿的双臂及肩部要有一定的支撑力,没有支撑力就不能爬行。随后他的双臂和肩能够调换重心,在他向前爬时,身体的重心能从一侧上肢移至另一侧。其次,要求婴儿的腿应缩到腹部下面,这时我们看到的婴儿是手和膝盖着床,这时的爬才能叫真正的爬。当婴儿手膝着床爬有困难时,父母可用两手轻轻托起孩子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床,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一个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臂、双腿的力量及重心的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当然,不是会爬几步就行了,还应继续锻炼婴儿爬的速度。训练爬速需要大一点的场地,光使用床面就不够了。可买几块地毯铺在地上,或者让婴儿穿厚一点的裤子在地板上随便爬,这对婴儿非常有好处。 
          训练小婴儿爬行,就等于训练他全身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随着爬的进展,婴儿就能转到跪、转移重心和站立,然后很快就能学会行走了。
      44.婴儿什么时候会站
        
      ------------------------------------------------------------------------------------      婴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循序渐进的,同时,与肌肉的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儿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 
         
      婴儿腰部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发育是站立的基础。在新生儿时期,扶其直立时,下肢仅稍能负重,可出现踏步样反射。至婴儿3-4个月时,扶他站立后,往往膝关节和髋部呈屈曲状,显得无力。只有到5-6个月时,用手支撑着婴儿的腋下,让其站立时,下肢能够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个月时,婴儿才能较好地支持身体,搀扶时能站立片刻,背、腰、臀部也能伸直了。一般在9-10个月时,婴儿就能独自站立了。 
         
      父母应抓住婴儿运动发育的时机,在此阶段帮助和训练婴儿站立。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当婴儿站起来了,视野就更加广阔,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新奇的探索会使婴儿增加更多的尝试,有利于婴儿的成长。 
         
      训练婴儿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婴儿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在比较稳定后,可让婴儿扶着床栏站立。慢慢地婴儿就能很稳地扶栏而立,并能自如地站起坐下或坐下站起。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婴儿就能较好地掌握重心,最后脱离栏杆独立站立了。 
          在婴儿刚开始学站时,父母应注意给予保护,同时要注意检查床栏,防止发生摔伤、坠床等意外事故。
       
      45.怎样教婴儿学走路
        
      ------------------------------------------------------------------------------------      婴儿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时,父母不要伯孩子摔倒,要鼓励大胆的进行尝试。 
          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婴儿初学走路,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来协调行走的步伐。 
          婴儿一般在10个月后,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时怎样来教婴儿学走路呢? 
         
      首先,在婴儿初学走路时,为防止摔倒,应选择活动范围大,地面平,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学步。如冬季在室内学步,要特别注意避开煤炉、暖气片和室内锐利有棱角的东西,防止发生意外。同时要给婴儿穿合适的鞋和轻便的服装,以利活动行走。 
         
      其次,初学时,可让婴儿在学步车里学习行走,当步子迈得比较稳时,父母可拉住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学迈步,也可在婴儿的后方扶住腋下或用毛巾拉着,让他向前走。锻炼一个时期后,婴儿慢慢就能开始独立的尝试,父母可站在面前,鼓励他向前走。初次,他可能会步态蹒跚,向前倾着,跌跌撞撞扑向你的怀中,收不住脚,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重心还没有掌握好。这时父母要继续帮助他练习,让他大胆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熟能生巧,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独立行走了。1岁多时已能走得比较稳了。 
         
      此外,在婴儿学步时,父母应注意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练习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并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走路。
             46.婴儿最爱听什么声音 
       
      ------------------------------------------------------------------------------------      婴儿当然最爱听妈妈的声音。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天天听着妈妈心脏的搏动声,伴着妈妈充满憧憬的歌声成长,这可是有血缘关系的。出生后也是妈妈第一个与宝宝说话。在以后的养育过程中,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无论是喂奶,还是换尿布、洗澡,妈妈都会轻声地与他说话、逗笑。逐渐地,孩子与母亲产生了感情联结——依恋。婴儿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高兴,感到安全和满足,因为他最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当小儿哭闹时,只要他最亲爱的妈妈一叫他,他很快就会停止哭声,转头去找他的妈妈。可见,婴儿多么喜欢妈妈的声音。 
         
      因此,妈妈应多和孩子说活、唱歌、逗笑,使婴儿情绪愉快,产生和发展健康的依恋,促进心理的正常发育,同时促进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为语言的表达打下基础。 
         
      当妈妈忙于家务活,暂时没时间陪孩子玩时,可将对他说的话、歌谣以及唱的歌用录音机录下来,当你走开时,把录音机打开放在他身边,也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最好还是妈妈面对面地与婴儿说话、交流。
      47.婴儿不爱发声是否有问题 
       
      ------------------------------------------------------------------------------------      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满足的时候,他可以安静地自己玩,但时常也很活跃,不断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果婴儿不爱发音,甚至很少发音,这样就不好了。因为发音是婴儿语言发育的最初阶段,2-3个月的婴儿已能发出喉音“啊——”、“依——”、“呜——”等;6个月开始出现辅音,如b、p、m;以后唇音与元音结合,形成“Papa”、“mama”的音节。8-9个月以后,在小儿无意识发音的基础上,可逐渐教他将发的音与具体的人或物联系起来,最后发展到有意识地表达。如果婴儿不爱发音的话,以上过程就无法顺利进行。 
         
      发现婴儿不爱发音,就要注意观察他其它方面的发育是否与同龄儿一致,最好请保健医生做一下全面的发育检查。如果孩子的听力、运动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及其它方面的发育均正常,那么强化语言环境的任务就在于父母了。多跟孩子说话,无论是喂饭、换衣服、洗澡,还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要简单、生动地描述你在干什么。此外,轻声发出婴儿喜欢的音,逗引他高兴;模仿他发过的音,诱导他与你“对话”。可以从元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辅音,最后拼出音节。通过以上训练,婴儿很快就能发出很多音节,为以后学说话奠定基础。 
         48.怎样教婴儿有意识地称呼人
        
      ------------------------------------------------------------------------------------      7-8个月的婴儿会发出不少音节,如ba、da、ga、ma等,但所有这些音都是孩子无意识地发出的。在此阶段应如何教孩子有意识地称呼人呢? 
         
      婴儿有意识地叫人、说话,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孩子发出“mama”的音节时,首先赶快重复孩子的发音,然后立即与实际人物相联系,如指着妈妈说:“这是妈妈。”经常不断地说,将词与人物反复联系,使孩子逐渐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亲自己的妈妈。当你问他:“妈妈在哪里”孩子就会转头找妈妈了。这时,离孩子张口有意识地叫妈妈就为期不远了。 
         
      婴儿学说话的初期确实显得很困难,有时教1-2个月也未见有多大成效。,父母在此阶段往往非常着急:“他怎么还不说话”其实,你所教给他的内容,已经作为信息全部储存在他的脑海中了,只是时机未成熟。因此,父母应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话,教孩子认识家里所有的人,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及名称。一旦孩子的“理解”与“表达”沟通,那他就不只是有意识地说1个字了,而是很快发展到说2个字、10个字,甚至100个字。
      
      49.婴儿认生怎么办 
       
      ------------------------------------------------------------------------------------      婴儿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失措;有的婴儿尤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父母对这样严重认生的孩子总是头疼:“没出息,怎么见不得人”。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要在母亲或家人身旁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即对恐惧的耐受力),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 
         
      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孩子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相互交谈,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随年龄的增长,小儿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50.婴儿总爱拿东西住口里放怎么办 
       
      ------------------------------------------------------------------------------------      过了半岁,婴儿学会坐了,他的视野比躺着的时候开阔了许多。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的双手也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抓东西。但令人奇怪的是,孩子总喜欢把抓到的东西放进口中吮一吮、舔一舔、咬一咬。爱清洁的父母总是着急地拿下玩具对孩子说:“太脏了,不要放到嘴里!”可爱的小宝宝才不理那一套呢!抓住另一个玩具照样放到口中。父母们忧心仲仲:“孩子总爱把玩具放到嘴里怎么办?” 
         
      其实,如果知道了婴儿在这个年龄为什么喜欢把玩具放入口中,那么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担心了。孩子的发育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发展。运动的发育规律是这样,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6-8个月的小儿,正值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一个东西时,除了看一看,敲一敲,他总是马上把物体放入嘴里,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来探索。这是他在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索方式。在探索的同时,婴儿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 
         
      年轻的父母们了解婴儿的这种发育行为,恐怕就不会太阻挠孩子的探索活动了。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玩具应经常清洗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有毒的或有危险的玩具不要让孩子往嘴里放,比如上了漆的积木、有锐边的铁制玩具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