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怎么死的:<空谷幽兰>一书的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52:36

媒体评论

空谷幽兰 安妮宝贝 比尔?波特1972年去往台湾。在一个佛教寺庙里生活了三年。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读书。 三年后,他离开寺庙,隐居在一个山村里,开始着手翻译一些中国古代隐士的著作:寒山、拾得、丰干、石屋和菩提达摩。但最终,他决定自己亲自去寻访中国隐士,即使岁月流迁,他根本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他们。或这种与宗教联结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1989年,他找来自己的朋友,摄影师史蒂芬,两个人一起踏上去往终南山的路途。 后来他写了一本书。《空谷幽兰》。翻译出版是2001年,印了四千册。曾在一本先锋杂志上见到封面。是路途中拍下的照片。作者拄着登山的拐杖,穿蓝布衬衣,摄影师戴斗笠,身上斜背着包袋。两个对东方文化充满激情的成年美国男人。旁边站着年轻的和尚,路途装束,光头,浓黑的眉,左手手腕上绑着白毛巾。他们似正经过峻峭山顶的灌木丛,背后是尖耸的山峰和浓雾。 这一幅黑白照片,充满一种活力与寂静互相探测的意味。走在寻访的路中,但某种存在却神秘坚定,无所表露。 在书中有一幅照片,照片标明:通向贺老洞的铁链和铁梯。沿着华山正面陡峭的山崖,走过木板铺就的栈道,能抵达13世纪的道士贺元希雕凿的几个隐居处之一。长空栈道是这座山上最危险的地方。他在书里写。 我记得去华山的时候走过条路。我们有一小队人走过窄小及摇晃的木条,手里抓着铁链,背后就是风声呼啸的万丈深渊。若往下看,便觉得自己完全失去重量。掉下去,也就尸骨无寻。 这种体验在我20岁的时候发生。危险及清醒的降临,使人最终从紧张进入一种诡异的平静。天地就在身边。死亡近在咫尺。这段悬崖,它异常逼近生命的真相。仿佛是生与死之间一条贯通的小径。 当然,这是针对普通人而言。对那些修炼中的隐士来说,它仅仅就是一条通道。小道士走在上面亦是可以箭步如飞。 书里采访了一些道教与佛教的代表性人物。年龄最大的已经90多岁。他们大多常年在山上居住。过最简单的生活。自己种土豆,蔬菜,吃松树的松针和花粉。遵循严格的戒律。戒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为可能。如果你对自己不作要求,修行就会一无所获。 我想随着这个美国男人足迹的深入和切身的交往,他会发现他所寻找到那些隐士,并不是他理想意念中的那些人: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务,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而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 道教徒和佛教徒寻求的是不变的东西。这是他们不追名逐利的原因。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兹,回归于兹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一位道长在采访中说。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与幽深僻静的

读<空谷幽兰>

作者:虚无公子2008-01-17 17:42:20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记述了一个族群,他们的远祖为避秦祸,带领族人来到了与世隔绝的湘西武陵桃花源,数百年来,中国朝代已是几经变更,但他们安居乐业于世外桃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今之世,在崇山峻岭,或者远离人群的地方,也隐居着一些清修苦练的人,他们有的是道家练气修真之士,有的是佛门明心见性之客,有的也许非佛非道,也许亦佛亦道,避开尘俗的羁绊,乐于心灵的清静,他们无论隐于山岳,还是隐于寺院道观,还是和光同尘而隐于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甘于淡泊,坚持自我,与世无争。 
    隐士,一个独特的边缘人群,以前,我们只能在释道儒的典籍,古人的著作和笔记,或者在当代的武侠小说中,才看得到这些山林隐逸的身影,很高兴也很庆幸,这几天我从赤松居士的《空谷幽兰》里,看到了当代的山林高士,赤松居士从一九八九年的春天起,几度走进终南山(书中泛指秦岭山脉),寻访了数百名隐居深山独自修行的比丘、比丘尼、居士、道士,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作哲学的探讨,作心灵的沟通,为我们保存了当代隐士的一些珍贵记录。 
    纵观我国的历史,上下数千年,从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到尧、舜时代的许由和卷,下及百年前的虚云大师,几乎从有文字记载起,就已有隐士。隐士大至分为好几类: 
    一类是绝对的隐居,独自修行,寄居于尘世之外,悠然自得,不再摄履红尘; 
    一类是在悟道前隐居清修,悟道后入世教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如三国的诸葛亮,如百年前的虚云大师; 
    一类不一定隐于山林,也许是隐于城市,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很普通的朋友,他们和光同尘,但又能独立于天地之外,如列子; 
    一类是当国家有难之时,出世拯救万民于水火,国家安定的时候,不留恋荣华富贵,退隐泉林,“功成遂退”,如汉代之张良,唐代之李泌。 
但有一类,却是以隐为名,以隐求名,以名博官升,此所谓“终南捷径”,这便不知道算不算是隐士了。 
    赤松居士是美藉洋人,洋名比尔•波特,从一九七二年起,在台湾和香港修行和生活,有浓厚的国学底蕴,曾经将寒山的诗和一些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很大的反响。在《空谷幽兰》里,他以写实的笔法,写出作见所闻,兼插古人的诗词散文和笔记,遇到不尽如意的事,以幽默的笔法,让读者心领神会,不禁抚卷微笑。 
   很敬佩真正能够处世而独立的隐士,他们无论是隐于深山,还是隐于闹市,自性清净,自心便是清净丛林,甘于淡泊,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如空谷之幽兰,清净雅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天雨流芳 http://xwgzi.blog.163.com/blog/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5有用/0无用 )

  • 失望大于期望

    作者:ne352009-02-14 00:39:23

    前一段给朋友买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是美国一个学者比尔.波特写的,叫做《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看了一些序言和介绍感觉不错,就买了。 
     
    这两天读完感觉失望大于收获。 
     
    失望是因为的确想通过这样一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当代隐士们的思想和心灵的深处,但是正是基于这样的过高期望,失望也很大。一名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佛教、道教的一些了解,但是还不能触及隐士的心灵深处。 
     
    整本书是作者几次终南山之行的游记。作者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一些神话传说、历史事实的罗列以及一些精美的图片完成的。 
     
    本书亮点: 
    1、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译者明洁所做的序言。整篇序言非常清幽而有意境,的确很有功力(需要我放在后面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2、整本书的设计、装帧、印刷质量堪称一流,非常不错; 
    3、书中对几位禅师、方丈、比丘尼的访谈里面,从对话中我们还是能够有一些收获和了解的。 
     
    最大的遗憾就是深度不够,感觉太过浅显,不过作为一名美国学者能够写出这样的深度 
     
    的文章应该是很困难的事情了,不能要求太高了。  
     
    不过倒是希望有机会读一下明洁写的一本书《花落的声音》了。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8有用/11无用 )

  • 寻访隐士的好书

    作者:kongzhu2008-12-24 13:02:17

    前一段时间在当当上买书,看到《空谷幽兰》的介绍:“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做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了,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这段话让我很感兴趣。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竹林七贤的故事,我立刻就被吸引了,之后不时会想起他们在翠绿的竹林中打铁,下棋,饮酒,作画的场面,那是何等的洒脱。我一方面羡慕他们的风骨,一方面考虑着出世与入世的问题。带着我的疑问,看到了这本由一位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书,想看看他一位外国人是如何寻访当代的隐士,就买了此书。  
         翻开书页,读着文字,并没有感受到一般译本的语言生涩感。这得宜于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及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力。我跟随作者的文字来了一次“眼睛想旅行”。了解到许由是中国最早的名隐士,他对尧让天下于他的回应是:“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他没有接受尧的建议,为了清除这席谈话可能残留的影响,还到河边洗了耳朵。我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在中国古代,选择隐居生活并不总是意味着艰苦的生活。除了宗教苦行者和真正的穷人之外,还有一些富有的隐士,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促使他们走出城市,走进附近的山里。但是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真正的隐士存在吗?随着作者的寻访,我了解到现代居住在山里的隐士多是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修行的佛道两教的出家人。他们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种菜,采松子或采集草药来自足。只有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会下山去买些米面油盐等基本生活用品。作者寻访的路线是沿着钟南山脉(这是他了解到的隐士多居的地点),虽然沿途劳累,有些地方甚至险象环生,但他还是有毅力的走了下来。寻访了沿途的寺庙和山间的居士,书中记录了很多他们的对话,让我对他们的现状和对修行的理解有了新的认知。作者也有他非常喜欢的中国历史人物如王维等,他会追随他们的足迹前去遗址拜访,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敬意。文中穿插了很多典故诗文,这对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也传播了中华文明,让我们重温了祖国的瑰宝。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道教现在是分为全真派(主要是北方)和正一派(主要是南方)。道教教导我们要清心寡欲,过一种宁静的生活,不偏不倚,要自然。佛教分为八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天台宗。使我对佛道两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发现一些佛教的修行方法,如净土宗的观想和现代心理学有些观点不谋而和,原来古今中外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甚觉趣味盎然。  
         我一直坚信自己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之前旅游到寺庙等处就只是在外匆匆一睥,未做过多了解。看完本书觉得宗教也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若旅游前去拜访,定会先做好功课,对这些场所多观察了解。但是话说回来,游客的来访打破了寺庙的宁静,不利于住寺人员的修行,所以他们搬到了大山里,成为不希望被人们打扰能够潜心修行的隐士。就像净业寺的宽明所说:“我们不出售门票,不让人们进来除非他们是来拜佛的……”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今后旅游到寺庙等地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勿大声喧哗,还寺庙作为修行场所该有的那份宁静。看到书中记载的当地2个村民为了一些小利,雨夜翻入净业寺把1300年前道宣(律宗创始人)亲手种植的杜仲树皮剥掉卖钱,使1300年的古树枯死,真是让人心痛。希望人们提高保护古物古迹的意识,不让此类的事情再发生。  
         总之,看完第一遍后我还是对本书恋恋不舍,隔日就又拿起重读。能够不出家门,让比尔·波特带你去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前去的地方,寻访隐士倾听他们的谈话,与之坐而论道,的确十分惬意,让我倍感值得。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9有用/2无用 )

  • 有点失望

    作者:七心空明2009-02-14 22:02:24

    抱着很大的期待买了书,看了以后觉得有点失望,里面所谓的隐士基本上都是和尚、道士,个人觉得这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隐士是有出入的,道教和佛教本就是出世的宗教,谈不上隐不隐,实际上个人觉得中国文化中的隐士首先他是有雄才大略,治国之才,却在隐居的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升华,有合适的机会则会兼济天下,换句话说,他们即使隐居也是心系天下,时刻关注天下大势,而不是像和尚道士一样只追求个人的修为。

    心情指数: 没感觉

    阅读场所: 沙发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8有用/8无用 )

  • 终南无山

    作者:沐雨问琴2009-08-18 19:13:06

    一部游记,一路传奇,幽谷南山,逍遥隐逸。翻阅完《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不知不觉已是斗转参横,心里的几丝朦胧念想依旧萦绕不散。所见非山,而是信仰。假若有朝一日,我能寻迹终南,感慨也定会如那山峦的滔滔云海。 
      《空谷幽兰》描述的是宗教隐修生活,因此,除了静谧僻远的自然环境,其余的与我先前幻想的仙山琼阁基本是大相径庭。没有含饴弄孙,鲜有诗情画意。筚门圭窬中,供奉着尘世间善男信女心向往之的信仰与真理。隐修者们皈依了不可亵渎的自然,坐观云霞蔚,梦闻天籁赟。这并非烟霞痼疾,而是信仰所崇尚的超然物外,那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共享的境界。 
      正如《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艰难竭蹶的修行,于这些孤云野鹤而言都不足挂齿,反倒是对症下药,应天问道,乐在其中,忘却了烟火人间事。淡泊与虔诚的寂静,宛若云烟,无声无息间便载着灵魂悄然入梦,那些独立守神的隐士们,仿佛若隐若现地飘渺在终南山麓,或是追随着老子的遗迹,或是默念着空灵的佛经,倚山傍云的优雅,则天法地的恬淡。 
      隐士,一直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王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的姜太公,还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孔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无一不是令古往今来的文人士大夫们见贤思齐的杰出隐士。他们正应了《易经 遁卦》,怀才不遇、明哲保身,藉此以待拨云见日、东山再起。只不过,他们的隐居是短暂地含明隐迹,他们是龙骧虎视的文士,可誉为识时务之俊杰,却绝不可谓之隐修者。隐修者循道而来,虽不一定智慧过人,但必有内外兼修的信仰、自始至终地隐居。他们是坚定的宗教人士,也是浪漫主义者。追求着人迹罕至的绝世,呵护着心灵净土的纯粹,偶遇有缘客,不为访者歌。也许正是这关乎信仰的个中玄妙,才吸引了作者去坚持创作这部清雅脱俗的传说。 
      作者Bill Porter来自美国,他深谙中国文化,号赤松居士。创作《空谷幽兰》的年代,中国正处在众所周知的内外交困的状态中。对于当时的一个外国人而言,不仅要面临跋山涉水的风险,而且也要受政府介入的阻挠。如此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其说是隐修者的高风亮节吸引了作者,不如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源自生命内涵的哲思召唤着他。如今二十载春秋已逝,时过境迁。当那些对开发终南山旅游资源的呼吁甚嚣尘上时,不知这片旷古云雾中,还潜藏着多少鲁殿灵光,还保留着几方世外桃源。虽有诗云“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虽常言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虽有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然而这些对于隐修者而言,只是那些身在城市的出家人慑于砥砺的借口罢了。《空谷幽兰》是中国宗教世俗化进程的写照,它留下了劫后余生的宽慰,然而只是定格在了二十年前。在名利的光环下,蒿目时艰,宗教净土的变迁也自是必然。我徒增几分感叹,只是不愿见这一方本属于虔诚的迦南美地,也如全球变暖下的冰川,渐渐沦落消融。

    阅读场所: 无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悠然见南山

    作者:CoryZ2008-12-20 21:56:02

    看这本书的现实目的颇为功利:《天龙八部》中有这样的段子:萧远山、老慕容成天潜入少林寺藏经阁看武学秘籍不亦乐乎,武功禅学皆匪夷所思的扫地老僧发了慈悲心,给他们放些佛经。可老萧、老慕容过于执着,置之不理,终于走火入魔。 
    我这几日应于现实,在看《砍掉成本》、《门口的野蛮人》。《空谷幽兰》拿来护心来着。 
    如此浮躁的世事,隐士自隐,中华文明幸甚!书中说了,隐在心,修行在心,德在心。尘世中人,至少应有些许静心。

    心情指数: 感动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咖啡馆 沙发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渐已逝去的高贵品种!

    作者:drn00112008-07-15 15:31:20

    隐士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仿佛只是在古代的诗文歌赋中才可以找到他们的模糊的身影!然而,一个美国青年,凭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信念,踏上了寻找隐士的艰难旅程,他找到了这些如此珍贵的现代隐士的踪影,并且使我们确信在那皑皑的太白山深处,还有避世更深的隐士们存在——找到他们?这一点并不重要!而在现代熙来攘往、匆匆忙忙、逐利而居的人们来说,抽一点闲暇,品一品此书,或许真能从内心嗅到“空谷幽兰”那淡淡的幽香!

    心情指数: 感动

    阅读场所: 床上 书桌旁 沙发 办公室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文笔真的很好

    作者:弥和得瑟牛2008-06-07 11:23:47

    拿到书就一头看下去了!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书桌旁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1无用 )

  • 非常喜欢!

    作者:小窗风静2008-05-27 08:33:54

    这本是我买的第二本,准备送给朋友的。:) 
    书已经读了N遍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觉~ 相信读它的人都会喜欢上它。 
    作者非常风趣,语言很幽默!

    心情指数: 开心 伤感 感动 过瘾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发表于2008-05-27 08:33:54

    这本是我买的第二本,准备送给朋友的。:) 
    书已经读了N遍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觉~ 相信读它的人都会喜欢上它。 
    作者非常风趣,语言很幽默!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1无用 )

  • 喜清恶浊之士不妨买来一看

    作者:fykj2008-01-01 11:31:07

    现代都市人想过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的日子近于说梦。一美国人写出的“考察”或可从另一局外人角度表述一些相关的知识与看法,供我们了解或“意淫”一番。(只是他的考察时间太早了些,1989年?近20年过去了,恐怕又有很多物非人也非了。)

    心情指数: 沉重

    阅读场所: 床上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只有历经磨难的肉体,才能得到灵魂的升华

    作者:泉林道人2007-12-03 11:46:28

    难得的好书,没想到当世还有隐士的存在,让我感动,我的修行路上有了确确实实存在的目标。我将在平和中精进!!! 
     
                                      泉林道人

    心情指数: 开心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咖啡馆 书桌旁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非常棒的一本書!

    作者:痴茶人2007-11-15 17:06:14

    一位美國人, 
    居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如此深厚的造詣 
    實在讓我很敬佩, 
    同時也感到很慚愧…… 
    作者的那本《達摩禪法》的英文版有朋友送過一本,可惜以我的英語水平, 
    實在是難以受用 
    只能擺在書架上,仰視之… 
    對禪宗的體驗,使比爾的文字流露出一種愜意、悠然的感覺 
    雖然02年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這本書了,但因朋友喜歡,早已送人了 
    如今再次拿在手上,有种故友重逢的欣悅, 
    不禁, 
    會心一笑~ 
     
    感謝當當網,希望能多些這種好書 
     
    http://blog.sina.com.cn/chanzen

    心情指数: 过瘾

    阅读场所: 书桌旁 沙发 办公室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0无用 )

  • 与艰险为伴,与死亡同行。

    作者:欲飞2007-06-22 20:53:01

    本来我是打算偷一回懒,从网上搜些资料复制过来作为本书简介的;但是考虑到这样子实在不够厚道,也有辱自己曾经在西安生活过6年,曾经爬过书中作者爬过的那些山中的几座;并且抄资料应付事儿也算是一种作弊行为,而我所上过的十五年学,所经过的数不清的大小考试还从未有过作弊行为,现在我更不能因此就毁掉“一世英名”(笑~~)啊。是故我决定还是写点儿自己。 
        我出生在陕北延安,1976年——三星陨落——大地震——的那一年。既然涉及历史,我便无法避免摘录几段史料(人总是活在矛盾中)如下: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15日,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当周恩来遗体送八宝山火化时,上百万人伫立在十里长街默哀送灵。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华国锋致悼词。 
        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天津、北京。当天,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8月4日,派出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慰问受灾群众,转达党中央、毛泽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这次地震累计死亡24.2万多人,重伤16.4万多人,损失重大。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奋起抗灾,重建家园。但 “四人帮”却认为“抹掉个唐山算得了什么”,攻击党中央抓抗震救灾是“以救灾压批邓” 。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全国人民极为悲痛。18日,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华国锋致悼词。 
        我出生的那天,地震还未发生,毛主席尚健在;只是,在我懂事以后唯一崇拜的人——周总理,已经走了……我一直收藏着一枚与周总理经常佩戴的那枚一模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胸针,只是我从来都没有戴过。

    心情指数: 伤感

    阅读场所: 公车上 沙发 办公室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2有用/7无用 )

  • 行者寻隐之路

    作者:樱桃女地主2011-08-11 20:30:57

    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干净,简洁。从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隐士文化,角度很有新意。看完也想去终南山了,那里是隐士的天堂,大约也是自然主义者的天堂。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欣赏

    作者:idalxr2009-06-24 11:52:07

    我很欣赏这本书。 
        因为我首先是被它将要介绍的内容而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虽然是一位美国人,却比我更了解中国有关于信仰以及深远的隐逸文化历史和传统,从他身上我看到久违的一种对宗教和信仰的探究精神,其中多有虔诚和执着。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理应有惭愧。 
     
         本书之好,在于其采用一种浅显自然的叙述方式带领着我们一同去探究,从而再次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深遂博大,这实为一次美好的精神享受!感谢作者和引入本书的人们。

    心情指数: 开心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书桌旁 沙发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淡定的像一杯茶

    作者:闲云野鹤1102009-02-13 17:40:36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外国友人写的一本书,我想他所写的都是他真实的感受,很难想象那些指佛穿衣,赖佛此吃饭的江湖骗子怎样和这些真正江湖隐士相提并论,也许很难有人能够真正的看破红尘,选择归隐我觉得他们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敬仰和羡慕,同时我也要像这位外国友人表示敬意,文字很朴实很淡定就像一杯清茶掠过我们的心房。 
     
     
                                                推荐给热爱和平和向往宁静的人们

    心情指数: 感动

    阅读场所: 沙发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真的是本荡涤心灵的好书

    作者:石榴花和夏天2009-01-27 16:55:09

    我和妈妈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真的觉得<空谷幽兰>是本荡涤心灵的好书

    心情指数: 开心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书桌旁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日暮苍山远

    作者:jaish@***.***2008-12-24 23:11:18

    买了两本,一本给在深圳的哥哥。黄昏,轻轻合上书,耳边传来《乱红》的音乐,日暮苍山远。

    心情指数: 无

    阅读场所: 无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一本与众不同的好书

    作者:WX20092008-11-14 21:29:19

    外国人写中国的隐士!写得好!译得好!有游记,有访谈,说道谈佛。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自以为是的断语。展现给你的是终南山谷的空灵清幽,住山隐士的平和绝尘。读罢,想起赵朴初居士的语录:“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清风明月,何老寻觅。”

    心情指数: 感动

    阅读场所: 床上 沙发 办公室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

  • 雅致 精巧

    作者:曉纆2008-10-11 15:16:08

    很美的一本书 
    闲暇时 
    不妨一读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书桌旁

    回复 您认为这篇评论: (1有用/0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