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公司如何拓展业务:【聆明】陈道明语录_加菲飞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24:09
看书跟自己的职业没关系,那是人的根本.习惯而已.不是因为你搞文化才看书,工人就可以不读书.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看书.前些日子我看到美国人一篇文章:每个人每个月必须买10本书以上. 什么时候咱们传达室看门的老头还有门口刷车的那些工人,1个月买5本书以上,那中国人的素质就可想而知啦. 

咱们往往把正常的事情当作异常.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优点来加以炫耀了. 

一个人真正拿自己的时间去读书是有限的,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读点东西,你是看报纸还是看杂志?是看小说还是看散文? 是看诗歌还是看历史?反正就这么点时间.人这一辈子刨去吃饭睡觉,刨去不懂人情世故的小时候,刨去老年痴呆症, 刨去心情不好,把这些都刨去,真正给你利利索索的剩下的,武装自己和武装别人的时间其实没多少. 于是乎你肯定就要选择了. 

咱们主体的文化是报刊文化.什么叫报刊文化?欣赏报刊的水平,写作报刊的水平. 报刊杂志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让人们了解社会和了解人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但是也容易使人没文化,或者是不追究文化. 

我希望中国真正认识自己和尊重自己从尊重历史和文化开始.一战的时候,德国进攻法国. 法国出公文,总统号召:未免遭德国人的涂炭,各博物馆的油画散在民间,交给老百姓保存. 大战结束之后,全部交回,一张不少,完好无损.非常了不起的民族!你跟咱们盗墓掘墓……让人怎么看?! 当然这是个别的.可为么就只有咱们这儿出现个个别?典型代表了群体性没有?还是能够代表一些的. 就像大家对于特权的理解一样. 

某特殊人物上街啦,鸣锣开道,把一个要生小孩的人的车挤在一边,把老人的车挤在一边, 把有各种事情的有几百万业务,几千万业务等着签合同的车挤到一边,叫别人都停止,他先过去. 他先过去干吗呢?去看戏.大家深恶痛绝,汽车行进的过程就是人们骂的过程. 反过来,我要坐那车上,就会有一种炫耀感,一种凌驾感,一种满足感.这就是咱们这个素质对特权的一种承受力. 往往喊反对特权的人是没有特权的.一旦有了特权,他就不喊啦.有的人说明星这个那个,一旦他是明星了,就不说啦. 这是国民素质问题,不是你我能解决的了的,也不是一篇文章和几句话就能说透的. 

这个圈里关键的问题就是有规矩没原则. 容易产生的是「行规」,但是差了点原则性.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对和错的问题,是这个职业的一个特性. 这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行业,不是能够简单概括的职业. 

平顺往往容易坦荡.因为不平顺容易产生勇气,同时也容易产生卑鄙.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小偷为什么偷东西?可能生活困难.为什么杀人?他肯定有杀人的动机. 他肯定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把另一个问题消灭掉.这么谈是不是太理性了? 

钱钟书那个年代的文化人没有把文化当商品,你必须尊重那段文化的性质.人家老先生给你小一辈儿的面子,不要把这面子当成不要脸的事儿去做.你不能说拿着大旗当虎皮. 

什么叫大惊小讶? 大惊小讶是什么都没见过的.钱老年轻的时候属于吃过见过的.因为吃过见过,所以对什么都已经看透啦. 

人生哪有都顺的,肯定有不顺的,顺是相对不顺而言的. 

成功是相对的,一个演员不可能所有观众都喜欢你,一部片子拍出来,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说你好.每个人观点不一样,生活观,价值观不一样,对你的片子的评价会不一样. 

所谓的收视调查是什么?要是播三级片,肯定收视最高.由此可见,电视里都是一些什么剧.不能观众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要不怎么强调文化导向呢.但我也不拧着市场,尽力而为吧. 

《康熙王朝》这部戏解释帝王的角度与其它的清宫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从宫闱爱情,宫廷斗争等寻常的题材入手,而主要写的是有关康熙治国和用人之道.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谁也不知道皇上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是标准,皇帝在皇宫里,有百官顶礼膜拜,用不着再演架子.于是,我与导演达成一种默契,走生活化的路子,可能觉得不像皇上.皇帝究竟是怎么样子,历史学家也只是通过一些资料考据.只要没有大的历史失误,就可以当作一个历史故事片来看.康熙是半个在马背上,半个在龙座上,不像后期的皇帝,完全奢侈化,享受化.丰功伟绩是后人盖棺论定的,从不懂国事开始的一个成长过程,他也有软弱的,无能的地方.我认为,这个片子可以以两个标准看,有没有教育意义,好看不好看.凡是拍历史片,从秦皇汉武,到末代皇帝溥仪,哪个是正确的?我觉得电视剧讲的只是一个历史故事,相对真实就行了,不能够当成历史资料来看. 

2楼

我们聚少离多经常飞来飞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就以这种心态面对长期分居. 

作为演员,戏里是工作,戏外是生活,我们也跟正常人一样.可你偏偏又做着这份招摇过市的职业,使得原来普通的生活变得似乎不普通了……有什么办法呢?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现在是中国电影处于低潮的时期,因此我得到这个奖,也是一种遗憾. 

演员讲良心,记者对于读者,也有良心之说.你不能因为一个演员对你说个不字,就可以利用工具泄私愤.现在的新闻记者,已经没有评论记者,现在就是谁谁怎么了,用那些港台不港台,大陆不大陆的语言完全杂志化. 

有的记者他提的问题,你根本无法回答,或者不愿回答.每个人家里都有保险箱,防盗门,你为什么非要打开看看?他从防盗门走出来了,可以写,防盗门里面,作为隐私权,你没有资格去问. 

李敖是性情中人,我挺喜欢这人的.他很年轻化,属于战斗者,是个战士,战士就得流血,就得冒着各种枪林弹雨,我挺佩服他的.李敖是近代文坛一个挺重要的人物,他冲破了所谓书呆子的概念,他很社会化,有思想,开放.而且没把学问当成一种装饰物. 

不能大隐于世,但求小隐于林,我就是这样的,偏偏爱静,在绍兴,我待在房里,在北京,我也待在房里,就是到法国巴黎我也待在房里. 

我想我是生出来就崇尚自由自在的人吧!当然我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不伤害别人,跟做演员没什么关系. 

把我搁在人群里,我也能应付,但是注意,是『应付』这两个字. 

躺着的人必定是睡着,死着了吗?不是的,躺着的人,多数是思考的人! 


我不太跟圈里的人打交道.各种综艺节目我也不太参加.拍完戏,人家是「没事找我玩去!」 我是拍完戏一拍屁股,「没事别找我啊!」倒不是因为孤傲和清高,我觉得应该给自己留出的空间多一点. 

人认识问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不一定能解决了.对问题有所认识以后也是一种享受. 

我想我每句话出去,都能一石激起……三层浪.或者是共鸣,或者是同感.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杂文哪,其实你平常跟我聊天都能感觉到,可能有些尖刻.我一直在写,写给我自己.可以说是一种「泄欲」的方式.男人都有出气孔,就是泄精气神儿的地方.有的是喝酒,有的是按摩,有的是摄影……我就是上上网呀,闲来无事打打麻将啊.酒吧不去,歌厅不好,桑拿没兴趣.我觉得不是我该给他们钱,是他们该给我钱. 

男人挺累的,这种疲劳真是精神上的疲劳,他得圆自己爱的人的梦,爱自己的人的梦,圆上一辈的梦, 圆下一辈的梦……各种圆法儿.所以有时候什么都不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机会和努力各占50%,促成了你的辉煌.可是有更多的人,是只有那50%的努力,没有那50%的机会. 

愈有钱愈有钱.对于演员来说就是愈有名愈好做. 

总有一部分观众会讨厌你,尽管你很优秀,尽管大部分人说你很优秀.记住,永远有一部分观众会讨厌你. 

什么叫名人不好当?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当然不好当.比起一般老百姓,我觉得还是好当. 最不好当的地方恐怕就是税务问题了. 恐怕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啊,容易叫人「枪打出头鸟」啊. 

人一得到名利,谁都没够.谁说钱没有用,谁说不是为了钱?因为他得到了.他有权力可以这样「高风亮节」. 他就忘啦,忘记「闪回」啦.忘了他实施的时候是多么痛苦的一个过程,多么沥血的一个过程. 

老实说这行里容易使人「当婊子立牌坊」--「我想念你们观众朋友们!观众朋友们,我们慰问你们来啦!」 ……后面拿钱去了. 

包括我上次假唱那事.我为什么坦然呢?我觉得那是正常的文艺批评. 人家指出问题了,你是不是有这个问题?甭管什么原因.尽管我有原因,但我一点儿都不说原因, 说是对不起观众就完了.应该有这个承受能力.你得承受油锤灌顶不变型儿.承认自己吧!自己不是完人. 事情出来以后,我在几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致歉.尽管有人说,没必要这那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 该怎么着怎么着,错了就是错了,谁没有犯罪动机和心理呀. 

吃饭不是为了只是填饱肚子,有时吃的时候还要看看碗里,看一看这些菜. 可能有人说,老实吃饭饭就完了,动什么脑子!也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家里教育的结果. 使我必须一生当中承受这种思考的痛苦.思考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

 

3楼

你不理我,我干吗理你?地位不一样,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不一样,人格一样.其实我觉得可怕的在于后天滋生 .就是说因为你过去谦虚,得到光环以后,所以就不谦虚啦. 

我知道界线,如果有一天,观众不再需要我,不想再看到这张脸,我告诉你,我陈道明,绝不会让他们看到. 

演员不能只带脸进现场,一定要带着脑袋进现场,因为演员不是演脸的,而是演心的.肌肤之苦是演员职业本身应该承受的,我从来不认为冬天跳到水里,夏天穿着棉袄,这是一个演员的成绩.体会,使人心累,对演员来说这是最苦的. 

人们对某种职业的认识分化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这可能就是所谓像与不像.但我一般不太接受这些约束,我不管,我演黑社会大流氓头儿就是《黑洞》里那样儿;要让我去扮警察,我也会按自己的理解去演,绝不甘心照猫画虎. 

演聂明宇,有我个人阅历中一小部分.再往远一点说,是因为有一批不该在大学看的书,比如存在主义之类,当时都让我给看了,现在回头细想,它们对我影响真是不小.而我恰恰又爱琢磨事情,说好听了,可能是我自以为是对人本质的某种理解,自以为看透的东西,时时会在表演中流露出来.但我既不认为它们有多坏,也不认为它们有多好.我只感觉可能有些人愿意欣赏这种东西,眼睛对眼睛之间,有人也许会从中品出点什么来. 

我能把有限的角色演好就不容易了.人,梦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多. 

我觉得一个人的个性要有意识去培养它,个性并不完全与生俱来,需要培养自己,有时还可能会培养得挺辛苦.要学会在人前人后都不说别人,而且还要允许别人在背后说你自己.人处事本来应当是一个很智慧的过程,我就够笨的了.我知道我不会处这些事情,所以经常采取的方式就是躲,我不扛,躲远点儿行吗?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不议论他人.人家长我不议论,人家短我也不议论.我觉得演艺圈,是一个有规矩没原则的地方,少碰少受伤. 

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是《白鹿原》里那个打不弯腰的地主.最后只能是把腰打折了才能让他弯着,如果还没打折,就绝不肯弯. 

如果说我是柳下惠,根本坐怀不乱,我没那么牛.只是我的精力,我的体力还有我的——意识形态,都不足以承受之外的重负.实话实说,如此而已. 

我觉得人活到一定时候就会服从一种惯性.这个惯性就是一种依赖性.尤其到了一定年龄,稳定的家庭存在,其实就代表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惯性. 

当演员千万别以为自己都万能,只要往台上一站都能当主持,隔行隔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胆大胆小不能量化,有些地方胆大了,有些地方胆小了.艺高人胆大,掌握的东西比原来多了一些,做一些事情,说一些话可能胆子就大了.胆小的地方,学会比以前更珍惜生命,更珍惜个人的荣誉——不是演员的荣誉. 

中国人的生存概念中永远摆不正做人与做事的关系.这个年代不需要好人,好人可以分到慈善机构去,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做好人就是了,他有没有能力是第一衡量标准. 

演员永远在完成别人的意识形态,虽然也有表现个人艺术魅力的时候,但满足不了我.另外就是宿命论,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勉强,不要为难观众. 

我承认我的谈吐方式可能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管他呢,任人说去吧,演员这个行当,就像鲁迅说的,供无恶意的闲人作为饭后的谈资,或者供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你永远是这个角色…… 

我不认为演员这行有什么事业可言,他只是职业. 

人与人之间总是一种疏远,你变了他,他变了你,彼此走得越近,你自己就越扭曲. 

这不矛盾,因为她已经是你的世界了,你的朋友永远不会成为你的世界.你和她一起承受着暴风骤雨,鲜花和蓝天,所以,她是真正进入你的世界的人,或者真正你走进她世界的人,那种忍耐是人类与生具有的,是必须承受的,于是乎出现了责任感,义务和惯性. 

其实我真正享受爱情时,是在痛苦了之后,苦涩了之后.甜蜜的爱情是不真实的,不长久的,对爱情的享受,实际上就是在感情被蹂躏了之后的享受.于是乎人们走进电影院,走进了剧场去看别人的爱情磨难来满足自己.


 

4楼

记者的不诚实如果表现在他们的职业上,是不可原谅的. 

等我老了,拍不动戏的时候,就去给人弹琴听. 

中国电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加大政府投资,一是把电影归为一种严格的艺术形态.否则,中国很难有真正的电影. 

我只是一个演员,至于媒体怎么评论,是他们的事.我的全部职业就是演戏,我没有职责再做其他的. 

我知道要什么生活和哪些生活不是我的.这些一旦明确了,也就会平和了. 

敬业是一个有职业的人应该做的,其实没什么稀罕.可现在却象好人好事一样被表扬,被称道,这不好.比如服务员卖东西,你就该卖得好,这应该说你做个售货员还是称职的,如此而已.可是一称职就被表扬,这似乎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对比出来的.就是因为很多人卖得不好,或者根本不想卖好,总出差错,于是,比较出先进来了——这实在是不正常,你既然做这个,就应该称职!否则就不要做.至于我,称职而已.我没有把自己提高到比别人高尚多少的层次,我只是做我该做的. 

浮躁在哪儿?根源就是生活缺少目的性. 

工作是为了休息,休息是为了工作.我觉得,人活得简单一点才高级. 

低调不代表没调.我低调跟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就是说,有些人愿意轰轰烈烈地生活;有些人喜欢离群索居地生活,少一点社会,给自己多一点.我是属于后一者,能在家里呆着,绝不出门.我所谓的低调,主要是我感觉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话都是废话,那还说他干嘛?不如闭嘴.有些问题回答起可能很无聊,我索性就不回答了.明摆着很明白的道理,不应该为此而嚼舌了,可是还在津津乐道,我觉得这就不对了.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很优秀,没什么太大的劣根性.但是,我也很悲哀地承认,国人与国人之间,似乎恨多了一些,有时是莫名其妙的恨.这已经到了没事找事的地步了.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不扫自家门前雪,那么别人家的瓦上霜,你看看也就够了,干嘛要拆了人家的瓦? 

让我自己在吧,让我这个演员的个性在吧,别让我跟你一样,跟他一样,跟大家都一样!上大学时我看过刘心武的一篇小说,叫作《我爱每一片绿叶》.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当他没有妨碍你的时候,不要去撞他,不要去骂他,不要去干涉他.人为什么就要象鲁迅说的,非得榨出人家皮袍下的小来呢?非得这样才觉得特别过瘾?特别痛快? 

我是一个严格按照自己逻辑生活的人,这个逻辑不用设定,是习惯.比如某人不爱吃鱼,根本不用克制,鱼端上来,他肯定不吃.我确实没有克制.克制是欲而不做,本来就不欲,也就不去做了. 

如果说对某些事有克制,我觉得这是一种理智下的习惯.就象吸毒,当你吸了并上瘾时,就离不开它了,但你不吸,就没事,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自然.成了自然的东西是不用你费力去克制的.什么东西成了习惯,就好办了. 

激情很容易让一个人变形,当一个人满怀热情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动作就容易变形.当然激情是一个原始动力,之所以原始就是它有偏差. 

不喜欢激情,其实我是一个很自我批判的人,每做一种行为的时候,我经常会自我批判,比如说我也想释放那种原始感,但是可能还没放的时候,刚要放的时候,就已经被另外一个我给我打住了. 

君子必须有"伪",否则他就不是君子,君子全是后天臆造的,每个君子都有一个讽刺性,只不过讽刺的高低不一样.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喜欢这个世界,但是很难去参与进去,对于这个世界的人和物,我从第三只眼的角度看的时候比较多,自我体验的比较少,因为自我体验的东西多了就太累了. 

在这个竞争的年代,每个人都在证实自己的价值,这点独处的美德显然荡然无存了,但我固执地认为独处是一种美德. 

看得见红尘但没看破.起码能看得见红尘,能看见红尘当中的人们.但是没看破,真正看破红尘了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皈依佛门,要么就自杀.

 

5楼

不能说因为世间只有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性别,就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东西.男人确实是一种挺悲剧的动物,像达尔文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女人,所以,你就想试试不这么做.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一个象征,这就是文字,我想不清楚文字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简化.我不知道那些东西有什么罪过,难道古代留下的那些东西都是"糟粕"吗?我们这个国度有很多真正落后的地方没有被人注意,文字叫什么落后呢?甚至有人提倡中国文字汉语拼音化,把祖宗刨了呗.其实越先进,素质越高的国家,它的第一标志不是物质享受而是把自己的历史尊重起来. 

网上的世界是自由的,所以大家对我的批评和关怀是同等的,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够理性接受,不要做无谓的争辩,尤其对失态的漫骂与攻击之人以宽容为释,因为"存在往往是合理的". 

演员跟媒体应该是一种相濡以沫的关系,一个好的媒体将制造一个好的演艺圈.(陈道明继续着他的话题,合作的态度让记者多少有些意外,因为之前有不少资深记者形容这个人"对媒体态度冷漠")我不习惯演员靠"作秀"和"包装"来吃这碗饭,应该要以塑造人物为主,而现在很多人却在靠游戏媒体和演艺圈生存. 

有的人成名之前谁都不是,成了名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就是这个脾气,你们看我上学时就那样,在我不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是个东西了,我觉得应该保留自己的一点傲骨,我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很不明智的一件事.我的脾气就是挺怪,如果我不演电影,而去当一个的收发室老头,肯定也是个倔老头.而且对于外界的评论,我向来是有心理准备的,就像天冷了,就加件衣服,而天热了,再脱件一样,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心理准备的人. 

现在是中国电影处于低潮的时期,因此我得到这个奖,也是一种遗憾. 

自己吃几碗干饭自己最清楚,因此,不要受别人的评论所左右,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自己,都成别人的了. 

衣服要是自己的才能穿,有些衣服穿上了却觉得不再是自己,那就不舒服了. 

我不知道名牌,偶尔穿了名牌的衣服就被别人问起,牌子总是记不得,我需要什么才去买什么,碰到合适的就买. 

作为一个演员应该记住,你永远不会被所有的人喜欢或讨厌.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愉快的是假设,最痛苦的是实施,最无聊的是得到.如果得到一件东西就满足,这个人就挺可怜的.一个演员演好一个角色并不难,难的是演好每一个角色.要不,演员你是干嘛的?就知道挣钱啊?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演名著的,演名著比较容易的是人物有可以挖掘的东西,不用太多的思考他的典型性和逻辑性;难在你要把人物的典型性演出来,还原人们想象中的人物,你就像火车一样只在一条铁轨上,给你一个勇往直前,无所顾及的跑道,只是看你跑得快慢和是否正点. 

马则仁和方鸿渐都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男人,作者把许多小毛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将人物典型化了.我觉得世上没有许多"坏人",多是性格冲突和个性上的毛病.个性上的毛病分为两种,一种是侵犯别人的,另一种是不侵犯别人的,马则仁和方鸿渐都属于前者.比较起来方鸿渐还算个知识分子,而马则仁是一个老民族的老分子,中国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性格上方鸿渐有一些比较尖锐的部分,而马则仁是个极度随遇而安的人.马则仁在性格上,行为上很像海上飘流的一条没有桨的船,飘到哪里算哪里,他会根据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他在中国,在英国,生意上,爱情上有不少叫人心痛的悲剧性的东西,可自己并不觉得痛,他很会自我解嘲:"你不喜欢我,我还不喜欢你呢! 

马则仁实在算是个好男人,他从没有想过"花"谁,没有过丝毫不尊重女性和调戏女性的想法,有人让他去妓院他不敢.他不是对生活放荡,反而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很想生活的好,没有人理解他时,他只好主动出击,甚至连儿子的女同学都去讨好.事实上他对女人很真诚,他是最想找个好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尽管自己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也看不上,但却极度想获得好的生存状态.他对五姨太示爱失败使他很心痛,远走英国是一种失望的表现.在英国,温都太太因为女儿玛力的男朋友不能容忍她有个中国继父,马则仁又一次失去了爱情.此时的马则仁没有了爱情,没有了儿子,没有了铺子,他是真的痛了,所以他哭了.马则仁的一生很悲惨,他生活的很认真,可是认真的全不是地方,他经常对人好却得不到好报.


 

6楼

女人穿高跟鞋是投靠男人审美眼光的行为,现在我们解释为一种美,事实上女人那么辛苦的穿高跟鞋子就是为了讨好男人,"女为悦己者容"嘛.高跟鞋的存在是女性自卑心理的表现,女人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到了从属地位,放到了被选择被展示的位置. 

要韬光隐晦,这四个字是我的座右铭. 

人活到一定时候就会服从一种惯性.这个惯性就是一种依赖性.尤其到了一定年龄,稳定的家庭存在,其实就代表了一种良性循环惯性.当两口子对外宣布如何如何好时候,就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我的家庭生活非常正常,总在不快不慢的轨道上,一直向前跑,我从不去客意营造所谓的气氛. 

到了我这样的年龄,还要靠包装和作秀,是一件悲哀的事.用角色和观众交流吧. 

演员还是应该在表演本身下工夫,而不是单单注重创作角色的多样性上.你不仅要将皇上和乞丐演出差别,你还应该能演出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语文老师的不同. 

明星是可以制造的,有机会就可以名扬天下.但制造是人为的,机会主义色彩重是这一行的悲哀.再好的演员,没机会,可能永远只是'匪兵甲乙'.演员这个行业客观上是必须的,也是高尚的,但在制造高尚艺术的同时,它也带来金钱和虚荣,变得不太单纯了. 

现在得奖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好像每年都评奖,好像就得奖者本人高兴.以前评奖,有哭有骂,虽然这样,至少是在情绪里,在兴奋点上.而现在评奖是大家最不关心的事,只不过是履历表上的一个光荣榜. 

我并不是绝对的不愿意与媒体打交道,我的个性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喜欢安安静静地工作,拿作品来说话. 

这行里有规矩没原则,讲的是行规,习惯.而什么是真的,善的,原则性并不强.是个名利场,比做生意的竞争还厉害:做生意的只争利,这一行还要争名. 

这行很容易让人浮躁.因为我经历过,也曾经很浮躁.人本身都有自我膨胀的素质,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膨胀影响了别人,我自认为我不会影响别人,我不排斥别人的存在. 

傲从何来?凭什么傲?傲不是挺容易的,谦虚倒容易——把腰弯下去就行了.什么支撑着直直的腰呢? 

"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