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微商名字大全:三阴交的作用及取穴图解(清晰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03:12



112..jpg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取穴方法: 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三阴交穴源流

  三阴交与足太阴
  1 三阴交首见于《黄帝明堂经》,部位在“内踝上八寸”;
  其中“三阴”指足太阴---三阴交,在宋本《千金》中作足太阴交;
  2 六朝后,三阴交部位,除《千金》《圣惠》等书引文中作“八寸”外,所有文献均作“三寸”;
  3 六朝前,“足太阴”位置“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中”《医心》;
  4 六朝后,足太阴部位移至“内踝上三寸”---十二经脉穴中唯一过于手足腕踝关节;
  5 混淆源头:《灵枢 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后世医家多理解为内踝上三寸,从而引起“足太阴”穴部位改变;
  6 六朝时,足太阴与三阴交并未混淆;
  7 六朝后,三阴交(足太阴交)与足太阴相混;至《千金翼》中“足太阴穴在内踝上一夫,一名三阴交。”至此彻底混淆;
  8 宋以后,为了避免混淆,像“足太阴”这样的腧穴名不再使用,而将内踝上三寸处成为“三阴交”,但其主治症仍沿用“内踝上八寸”之“三阴交”穴主治症,并非“足太阴”主症;
  9 自唐代,“三阴交”之“三阴”已被理解成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从而被视为三阴经交会穴,一直沿袭至今。
  ―――黄龙祥《学术史大纲》瑜伽6段 (2010-5-21 22:01:00)(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可以采用按法、掐法、揉法、滚法或点法:按法:拇指指端按在三阴交穴,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掐法:用拇指指甲缘按掐,一掐一提,反复做。揉法:用拇指指腹在三阴交穴轻柔和缓地揉动。滚法:用掌背近小指侧附着于三阴交穴,以肘为支点,前臂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往返滚动。点法:屈曲食指,以屈曲的骨突部对准三阴交穴点压。按摩三阴交穴,有助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困重、肠鸣便溏、食入不化等;对于头晕目糊、心悸不宁、失眠多梦、遇事善忘、肢体酸麻、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尿及排尿困难等都有防治作用。妇女一切经、带、胎、产病症,均可按摩三阴交穴,可收祛病健身效果。按摩三阴交穴,还会对心脑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产生良好影响,能增加心脑血流量,适用于防治冠心病、中风及其后遗症等。 )


其实按摩三阴交穴还是有时间的限制的,按摩的时间不同,保养的部位的功效也就不同了。

  11:00左右:

  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穴,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