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芳菲百度云:高中高二化学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42:57

',1)">
有机化学规律:  规律1: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 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② 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① 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②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
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2)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xHy+(4x+y)O2 ? 4xCO2+2yH2O
或CxHy+(x+ )O2 ? xCO2+ 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4CxHyOz+(4x+y-2z)O2 ? 4xCO2+2yH2O
或CxHyOz+(x+ - )O2 ? xCO2+ H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 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 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 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 - ,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 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 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1 时为醇或烷;
n(CO2)∶n(H2O) =1为符合CnH2nO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 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 ?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结合其它已知条件
程序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 式量相等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首先,我研究学生,深感文、理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分成3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阵地。我研究各层教学特点, 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教材一致 进度统一
我们理科班都采用了学校发给学生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开始到现在2个班都从第一章学到了第八章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进度统一,而且还进行了会考全面复习。这样便于期中和期末学校统一检测。
二、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A层、文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B层、理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C层、竞赛班学生更要深挖洞、广积粮。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
比如:在第二章铝教学时,要求文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对理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
比如:在第三章不同价态铁教学时,要求文班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学生能接受的前题下简单与高一知识联系,但在理班在教学中将铁与高一知识作了较为全面、复杂的联系。
比如:在第四章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文班掌握含5个碳原子或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理班学生掌握含10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要求文班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要求理班的学生掌握上述各类烃的命名原则及我自己的延伸扩展知识。
就这样对文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理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三、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C层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是B层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是绝大多数的文班学生和A层少数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信心没有。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我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同时配以难度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学有余味。我在指导第二类学生(理班)时,让他们先做《三级训练》,然后我再评鉴,让理班学生能跳起来摘桃子。我在指导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只所以成为文班和A层的学生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阅读习惯,不会阅读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我仔细分析会考大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明确、具体、带启发性的阅读提纲,即发给学生的《课堂学案》,以此为依据进行指导阅读。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会旁注以备复习和重点学习之用,记下阅读中发现的疑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维,认真听课。然后,精选习题,以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阅读,逐渐养成先阅读、后解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总之,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做课堂学习卷,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特别我利用自己的电脑优势,做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加强了直观教学,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在如下几点。
1、节奏快慢不同 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3+小综合”的高考制度,理班和B、C层每周比文班多2个课时,而且要拔高难度,所以他们的课堂教学是快节奏、大容量。文班和B、A层稍慢,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竞赛班和C层学生在某些重点和难点的课外活动辅导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时间,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防止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学生和我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失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 理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文班容量相应小些。
3、课件使用不同 第一是表现在课件播放速度不同;第二表现在课件播放先后顺序不同,比如学习某种物质的性质时,理班可先放出它的性质再做实验,而文班和A层上课时,我们是先做实验,让学生看书、观察、思考,尽量让学生得出某些结论,再播放课件、纠正学生结论中的错误;第三表现在课件内容取舍不同,也就是课件中有些难度大的内容后两个层次根据文班学生上课情况进行取舍。
五、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我在课后着重培优和奥林匹克辅导;同时我也注意文班化学科较差的学生,平时要求文班较差的同学好好学习,力争化学会考过关。
课后的作业批改,我都采用加注提示,评语或面批等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作业其实就是最好的、即时的检测,可以尽早发现各层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单元测试时我一直采用三套题。竞赛班、理班和文班各一套题,A、B、C层各一套题。各层目前水平相差较大,同样一套考试题根本照顾不了全年级。竞赛班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太简单,而文班的学生又觉得太难,这样不利于教学。上课分层、单元测试也分层,使每一层的学生在单元测试中都有收获、有成就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延续性,便于后几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便于教学。

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学习了<<教研组绩效考核方案>><<教研标兵评选方案>>,和<<湘潭市一中奖励条例>>为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出了,人人当教学能手,个个当教研标兵的工作准则,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1.发动全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内12名教师,有9人写了教学论文,被教研室评为优秀教研组
2.配合学校的科技节,动员学生撰写小论文,全期在高二年级共收到小论文84篇,不少评为优秀论文,本组评为优秀教研组.
3.组织组内‘‘十佳教师”伍豫华,程德华上了两堂示范课,两位教师教学语言流畅,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案针对性强,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4.配合教务处和老教师,全面进行了教学大检查,高中部九名化学教师都接受了听课,教案检查,集体备课,调查访问.其中刘兴昭,胡耀平,成惠平,程德华,刘新元,纪天彪六位受到了教务处和老教师的表扬,高二,高三备课组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陈沛老教师说:现在的化学组教师力量比他们在位时要强.充分体现了化学组是一支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优秀教师队伍.
5.化学竞赛培训,有条不絮,来势喜人,新学期高一化学培训从组织选拔,落实培训教练,以及培训的时间安排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主教练程德华工作一丝不苟,学生兴趣高昂,来势喜人,主教练周有达老师,身兼数职,不负众望,取得了我校唯一的一个奥赛省一等奖.
6.高二课题组的<<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进入实施阶段,本学期高二的化学课全部制作了课件.化学老师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施,全面开展了电化学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手段,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备课组两次参加市课题研讨论会,我们展示的课件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7.高三备课组,认真钻研考试大纲,统一进度,统一难度,统一练习题,认真分析历年高考对各知识点的考查,并对可能在该知识点上命题方向作预测.组成一课一练,每周一练,全批全改,加紧了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8.初三电备课组,为适应新教材的特点,经常与兄弟学校交流教学经验,坚持采用探索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实验引路,通过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
9.高一备课组,为提高教学质量,经常相互听课,评课,统一练习的难度和广度,关心本组的奥赛培训,大家献计献策,不管是主教练还是非主教练都能认真的辅导每一个优生和后进生.
10.高二备课组,坚持集体研究,做到了每周一练,知识归纳,单元讲座,统一进度,交流教学得失.三人分工负责,制作了化学课件.高二年级所有的化学课,全部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这是我担任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第二学期,从上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深刻的体会到搞好高二文科班的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首先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文科班化学教学的关键。
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实现基础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存在有“文科学生水平低、基础差、学习偏科、教学不配合”等文科难教的思想,应当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文科生化学教学的发展。
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前进,不作及时更新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化学知识的学习,包括化学发展的动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学习和应用;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化学学习兴趣是影响化学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注意。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三、改进课堂教学,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培养各项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接受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是搞好文科班化学教学的主要措施。根据科学素质的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强化学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①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是文科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化学实验,而且还要适当地改革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来调动文科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文科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文科班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2个理科班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选修1、高二化学选修4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目前高二学生的教学策略来讲,我的思考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转变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与原动力。在实践中疏理思路、寻求突破、挖掘本原、激活灵感、疏通链接、创建新起点。在一学期的课程实践中,我在尽力做到“沟通”与“合作”,即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协商、接纳、汲取、共进的教学关系。探讨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探究,重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
二、教学研究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虽然班级较多力求做到全批全改。
三、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学期在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听课 23 节,参加教研活动 11 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本学期撰写各种教学论文,反思,体会,总结。
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 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 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4 、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理科学生面临会考文科压力,学生对理科的学习比较松懈。特别是后进生而言,会考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无暇顾及其他高考科目。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组员:郑顺来 马孝臣 陈丹
高二化学备课组根据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教科室的具体部署,开学初就研究制定了年级备课组的活动计划, 通过年级备课组所有老师的团结合作,顺利完成了上学期的教学教研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现总结如下;
(1)通过研究校情和学情,全体组员明确了本学期年段集备组工作的总体目标:探索在文理分科后实施新课程的具体有效的方案,大面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顺利通过文科化学会考。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转变教学理念,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把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作为教研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
(2)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确定每周六上午为备课组活动时间,备课的内容为落实教学进度,探讨教学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回顾本星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寻找对策,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分工编写导学案和章测试题,备课效率高和效果好。
(3)本备课组教师都能认真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编写导学案,认真辅导差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备课组老师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探讨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4)导学案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整体规划,分工合作,精心编写,实践表明,导学案融教案与学案于一体,精减了作业量,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循序渐进,有助于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各位老师还利用下午四节课和晚自修下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通过努力使学生减小落后面,顺利完成会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4)加强校际的教学研究,本学期组织全组教师到厦门一中、乐安中学听课、教研、交流,围绕如何实施新课程,如何应对新高考,会考选修课教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使大家加深了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了推进新课改的信心。
(5)精心组织、认真准备,顺利完成了第五届 “激活课堂”活动,本年级的郑顺来老师上了《合成高分子》的观摩课,与来自上海、浙江等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就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6)继续进行 化学竞赛辅导,基本完成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工作,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教法,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普通班学生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活动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要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做好课后训练工作。
3、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组的教师学习交流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总述课程安排情况
高中化学的三个选修模块,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安排顺序,我校的安排顺序延续着上一届的顺序。由于上学期将《有机化学基础》安排在前,加上历史和地理会考的需要,所以将其余两个选修模块放到本学期来。本学期课程按照学初的教学计划圆满的完成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两个模块,《物质结构》用了近8周的时间完成,而《化学反应原理》用了近13周时间完成,整体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课程进度符合正常的课时安排,同时对知识点的把握也能比较全面。
二、课程教学过程总结
1.关于《物质结构》的教学总结
《物质结构》作为高考的一个选做题,在今年的高考中的体现是,大部分学校或者学生都是选择该题目,该题目的特点是考查不会很深,该模块的知识点也不会很多,因此比较起有机模块更多考生选择物构。
本学期《物质结构》的教学,用了将近8周时间,时间基本符合教参的课时安排,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基本上能按照预期的得到体现。该模块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抽象的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能借助多媒体或者模型将一些抽象性的东西具体化,对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直观化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建模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理解上与前面的知识点混淆或理解错误的,比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核外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的混淆,当然对为什么电子会那样排布的三个依据理论(能量最低原理  泡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以致对电子的排布情况有的掌握不起来;在讲到共价键的类型及分子的极性区分上学生也对其本质理解上感到困难等等。教学过程中,将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及各地区的质检中的物质结构题目让学生利用已经学得知识加以解决,可能是刚学习,学生的完成情况基本上达到教学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高考的信心。在期中考试中也单独以物质结构模块命题进行考试,但是考试情况可时间间隔两三周的缘由,学生考试情况反倒不适很理想,可见我们学生的建忘程度高。
2.关于《物质结构》的教学总结
《物质结构》作为一个选修模块,在高考中确实一个必考点,一道答题,在选择题中一直在考,因此对学生的掌握十分关键。该模块的特点,就是理论性更强,同时知识点也比较多,这一模块比起《必修2》,在深度的变化较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比较深,考试的层面也比较广。
在该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进度有所放缓,在练习的要求上也有所增加,并对一些典型的练习有进行讲解,对一些补充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补充等。学生对该模块的学习也比较困难,普遍反应学习内容简单,但是练习难得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的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练习。比如学生在学习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在计算焓变便经常出错,尤其是学生对焓变这个新概念并没有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上掌握不熟悉;在讲到自发反应的判据问题上,学生理解也不是十分透彻,只能进行记忆解答题目;在化学平衡常熟与转化率的问题上,由于涉及到计算,我们的学生也普遍感觉难;在利用水的离子积Kw 求PH值上学生也对含有电解质的溶液的PH值求法感到难以下手;对掌握溶度积Ksp上学生也遇到了和前面一样的困惑….总之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中,学生都感觉这方面的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反应比较慢。为了巩固知识点,也在练习方面进行了加强,尽量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或教学过程的遗落。
三.课程教学的反馈总结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由于内容多,学生的掌握情况称为我教学过程中需要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对每节课课后的练习的把握,本学期教辅材料是福建省新课程办公室编的《名师学案》,该书特点就是由福建省的一些学校的老师执笔的,题目来源也较多来自新课程的筛选题目,题量较少在高考由本省自主命题形势下,相对比较符合福建省,但是里面的题目比较无序,难以程度把握不好没有顺序,知识点的覆盖度比较不全面。由于题量的少,我们的学生好的基本上都能去认真完成,这也能顺着学生的心态,让学生不会见到题目而害怕。完成情况相对以前较好。
其次,平时选择性的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或卷子,这里有历年的高考的题目或者质检的题目,让学生接触这些也有助于学生把握高三的难易情况,这也是成为一种辅导优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平时课堂的小册(课前5分钟)也是一种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或者课后复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加强在历次月考及其中考的考查度,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的全面性。在几次考试下来,可能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考试的意图基本上都能达到。因此这也成为一个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但是建议每月考试课更改为学科的单元考,这样针对性更强。
四.周日辅导的总结
周日辅导是针对年段前60名,分两个班级,从整体的辅导效果看,效果还能进一步提高。总结几个因素的制约:第一,辅导的计划性不够强,包括教学内容上及名单的及时更新;第二,辅导面过广,如果能缩小辅导面,针对性将更强,这样工作能更好的开展;第三,及时地评价反馈机制不够,阶段性考查或者考试不多,对学生每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第四,辅导时间过于短,再加上平时的停课更影响辅导的效果等。

高二化学备课组由6人组成,半年来,在化学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使高二化学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具体工作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材 ,着眼于学生
我们全组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的化学实验资源,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典型例题和演示及学生实验、统一单元练习、期中期末统一流水阅卷。
二、相互听课、研课,促进教学
我们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习,促进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正是这样,才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向45分钟要质量
半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精心备课,加强了学生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多数学生中进一步体现出来,今后这样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的做下去,真正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备课组内部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向40分钟要质量。
四、资源共享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自己制做还是在网上收集到的或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我们组内的教研气氛非常浓厚,除都能按时参加组内的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碰在一起讨论问题,研讨教法,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同事们通过讨论,不但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利用多种手段改进数学课教学。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化学教研组组长。高二化学教研组由6人组成,半年来,高二化学教研组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使高二化学教学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如下:
一、定时进行教研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根据目前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高二化学教研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二次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再进行个人二次备课,使得每位老师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相互听课、评课,促进教学
我们通过听课,评课,加强组员之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习,促进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正是这样,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五严”的背景下,课时较以前少了,所以,半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精心备课,加强了学生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多数学生中进一步体现出来,今后这样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的做下去,真正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备课组内部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今年的必修班有14个班,必修化学的复习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充分利用好每周二的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课后作业检查工作。(尤其关注音体美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认真编写配套练习,做到精选精炼。虽然困难重重,但高二化学全体同仁竭尽全力使这一届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过关率达到最大化。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
备课,制定学案后整个教研组共用。制定的学案每人进行,一般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希望在新学期的工作中,全组成员通过努力,继续发扬团结无私协作的精神,培养出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创新型人才。

一、           考试内容及其评价
1、考试内容:
高二教材第四章《金属》占24%,第五章《烃》占42%,第六章《烃的衍生物》前两节占34%。
2、试卷评价:
本次为90分钟的考卷,题量和难度适中,试卷要求以基本题和常见题为主,共有21题,其中选择题占了16题,共48分;填空题5题,共54分;其中实验题计算题共26分。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特别考查学生对书本知道的理解运用,适当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的区分度较好,成绩体现出较明显的两极分化。
二、           成绩情况
年段平均为64.5分,年段优秀率23.3% 及格率为63.7% 最高分99分,最低分14分。
三、试卷情况分析
1、学生考试错误简析:
选择题16题,失分主要在2、5、7、11、14、15、16。平均失分在18分左右;填充题17题失分较少;18题失分较多,12分大约失分在6-7分;19题漏选较多,反应条件也有较多同学没写; 20题实验题说理部分很多同学答非所问,言语表述零乱,计算部分则是直接认定为一元醇进行计算的较多。21题因为时间不够空着没做的有部分同学,有做的错误率不是太高。
2、试卷部分没明显错误,参考答案部分20题的第(2)小题答案“广口瓶与量身之间的玻璃管里水柱的体积没有计算在内”是不妥当的,因为题意问的是如果混有水是否会造成体积减少,合理答案应为“如果混有水,等质量的水比乙醇产生的氢气体积会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是不正确的”。
四、           命题建议:
试卷应与高考一致,训练学生的高考适应能力和解题规范化习惯养成。

为了了解高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下阶段高二教学的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教学的质量。现就我校高二化学期中考试的情况作简要的分析。
一、总体评价
1、根据学校要求,本次考试由高一年级化学老师命题,选修试卷和必修试卷均由陈红庆老师负责命题,分工明确,组织严密。
2、选修试题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的考察,难度适中。必修试题主要为了学业水平测试的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从试题本身的角度来说,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二、质量状况
1、本次考试,选修班学生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50分-70分之间(总分120分)。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学生得分较多,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得分不高,实验题均分5分(总分7分),计算题失分严重,得分者很少。从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知识概念模糊,审题粗心,计算分析能力较差,做题速度较慢。高二两个理科班,相对而言,高二(2)班基础较好,考试成绩较好。而高二(3)班基础较薄弱,班级中存在十几个已经对化学彻底放弃了的学生。所以两个班存在差距,这也预料之中。
2、必修考试面向全体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学生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40分-55分之间(总分100分)。由于考试内容主要是《化学与生活》中的记忆性知识,学生平时缺少去记,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上学生平时在化学学科上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更有少数学生学生态度存在问题,所以成绩考的不是很理想。
三、存在问题
1、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时有睡觉、走神现象,部分学生作业存在抄袭现象。
2、必修班的学生学习方式较落后,特别是部分女同学,虽然付出了时间,但是少有回报。
3、选修班的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审题不清,不能完全捕捉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甚至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4、考试中普遍存在错写、书写不规范现象。
四、改进措施
1、降低教学起点,做好课后作业检查工作。
2、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对必修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与训练,对选修班学生加强计算题的训练。
3、课堂教学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认真编写配套练习,做到精选精炼。

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试卷采取自拟自批,试卷是以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而命制的。坚持了“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试题设计原则,体现了“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化学教学起着科学、正确的导向作用。试卷由下列几部分组成: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总共31分;三、实验题,1小题,9分;四、计算题,2小题,共12分。
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环境保护:1;电解质:2 6;化学反应速度:3  8  14 17;氧化还原反应:4;氮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5 7 10 11 12 19;化学平衡:9 13 15 18 21 20 24;电离平衡:23 25 27 28;水解平衡:16 2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26;化学实验:29;化学计算:30 31,知识点的分布达到了100%。
试卷有如下特点:
1、命题人认真研究了会考标准和会考标准释疑,试卷难度系数为0.55左右;
2、试卷中题目再现率高,达到了80%以上,也就是说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中都有出现相类似的题目。
3、部分题目与生活、生产、社会联系较紧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学习。
二、    学生答题情况
本人任教的是高二两个理科班,学生总共84人。相对而言高二中化学优生全部集中在这两个班级中,但是在这两个班级中也存在十几个已经对化学彻底放弃了的学生。总体上生源的质量与前几届相比有较大的滑坡。
考试结果统计:
班级    实考数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数    及格率    优生数    优生率    差生数    差生率    标准差
203    42    50.90    95    23    9    21.43    1    2.38    10    23.81    14.19
204    42    43.45    74    12    6    14.29    0    0.00    16    38.10    13.71
全段    84    47.18    95    12    15    17.86    1    1.19    26    30.95    14.44
班级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    学科水平
203    0    0    2    8    9    14    6    2    0    1    91
204    0    2    5    9    11    9    5    1    0    0    67
全段    0    2    7    17    20    23    11    3    0    1
学生答题情况抽样调查,抽取20份样卷,得分率情况分析:
题 号    选择题 1--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应得分    48    10    6    9    6    7    6    6
实得分    29    7.5    3.4    1.5    3.4    2.3    0.625    0.5
得分率    60.4%    75%    56.3%    16.7%    56.3%    32.1%    10.4%    8.3%
三、试题分析及错误例举:
选择题略
25题考查的水的电离中的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酸碱性判断知识,属基础题,学生得分率较高,答错的同学基本上集中在由于粗心将其中的-14误写为-4。
26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一小题可以利用观察法进行配平,学生得分率较高,而第二小题要利用离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进行配平,学生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加入巩固,遗忘速度非常快。
27题属于知识迁移题,利用PH的计算方法来求算不同溶液的PD值,属较难题,虽在课堂在已经讲过相类似的例题,但是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举一反三,造成了失分。
28题为有关溶液混合的求PH值的计算型填空题,属难题。由于平时此类题目分析较多,所以在解题过程有较多的学生已经列出了相应的公式,却不能利用数学方法来进行解题,造成了大面积的失分。
29题为有关实验室氨气的制取,化学方程式两个班还有30个同学写不全,而对于装置的连接得分率几乎为零,这也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的教学。
30题属于化学计算中的过量计算,过量计算属于高中无机化学中两种基本计算类型之一,本题学生失分在两个方面:一、计算中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没有写好,二、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过量判断或判断错误。
31题属于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对于这类计算题,虽然再三强调学生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写好解题的基本格式,代入具体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计算了,可是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总喜欢搞自己的一套,但又偏偏是错误的。两个班仅有2位同学拿满分,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时有睡觉、走神现象,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2、学生学习方式较落后,特别是部分女同学,虽然付出了时间,但是少有回报。
3、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审题不清,不能完全捕捉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甚至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4、不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写、书写不规范较严重。
今后的教学思路:
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教学案一体化,科学地设计学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认真筛选各种练习,防止练习泛滥。平时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课堂知识的积累,要熟记并做到灵活运用。
2、做好新旧知识衔接教学,弥补学生原有知识的缺陷。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入手。
3、要重视解题规范性的训练。对教师而言,教师对每一类习题都给出规范的板书;对学生而言,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去经历,去体验,让学生参与评价,并引导学生寻求合理的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提高准确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要多强调学生的亲体力行,由此加深对解题规范的理解。
4、要培养学生学会在化学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其计算能力,加快解题速度。
5、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是整体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适当侧重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例题审题训练,变换题目要求训练,适当让学生出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通过典型例题的精讲,以及适当强度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用分析能力。
6、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是化学发展的根基,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是化学教学对学生重要要求之一。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绝不能再依靠纸上谈兵,以“读”代“做”。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方面,一是要切实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培养实验技能;二是要理解实验的化学原理和设计原理;三是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设计、解决书本以外的开放性实验。
7、建立会考题库,督促部分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完成,使其能够胜利通过会考。而对于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则利用晚自修或星期六的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提高其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一、基本情况
参考人            及格人    及格率    优分人        优分率      低分人         低分率          最高分
二(3)班               39                 9               23.1           1              2.6            3                 7.7               85
二(5)班                  31               5                16.1           0                 0            5                 16.1              75
二、试卷分析及得失情况分析
题目由网上下载及课本资料上题目组合而成,难易适中,重点突出,但少数题目有点偏难。
失分较多的题目为2、4、7、11、19(2)、22和23小题。原因是基础掌握不牢,概念混淆不清,没有透彻理解。
三、改进措施
1、突出双基
2、精讲多练
3、注重检查落实

一、     试卷分析
1、本次考试化学科采用的是市教育学院的统考试题,试卷总长度为25个题,本试卷未作任何改动。
2、本试卷满分100分,一卷选择题共50分,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3、考试范围为选修4全册内容。
4、年级最高分99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50.1分,及格率27.4%
优秀率 1.99%
5、试题难度,一选侧重基础知识考查,为容易题;二选有一定的深度,综合性较强;填空题的21.22.23为基础题,24.25为综合题,难度较大,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属于超纲内容。
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表现在前10个基础题不能得满分,21、22题得分率也较低。
2、计算技能较差,如第17、19、23题,虽然这些计算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应对起来仍觉吃力。
3、许多抽象的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可见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4、化学规律记忆不够扎实,即使记住了,也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5、涉及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或者从未涉及过的知识,显得束手无策,可见年级的优等生在这方面存在缺憾。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本次考试是在会考之后进行的,时间隔时间较短,前期绝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会考上。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应对会考,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一些冲击,可以说期末综合训练的时间太短暂。
我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较差,因此问题稍微综合性强一些,就感到应对吃力,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应对策略
1、赏识为主,批评为辅。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化学感兴趣,学起来就能事半功倍。
2、反复强化,加深记忆
实践表明,学生对刚刚学过的知识掌握尚可,而学过一段时间的知识遗忘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学生没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二是精力不足没有整理反思的时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准备继续采取小卷测试(考试时间在十分钟内)的方式,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难于掌握的知识、容易遗忘的知识进行测试,批改,找学困生当面答疑、纠错。
3、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许多学生学习方法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所以记忆的时间短,试题稍加变形就会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培养他们,使其拥有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4、精讲多练,有效教学
对特优班我们的策略是细、深、精(打造精英的教学);对实验班我们的招数是好事多磨;对普通班我们的口号是“你讲得越多,他们知道得越少”(学生理解、记忆不了的内容,你讲给他们,等于负数)。目的只有一个——“人人学习有用的化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二                                填表时间:   2010  年   11 月  10 日 班级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分数段






任课教师
150
/
140
139
/
130
129
/
120
119
/
110
109
/
100
99
/
90
89
/
80
79
/
70
69
/
60
60以下
二(1)
64
64
3304
73
52
5
15
44
31%
毛位兰
二(2)
65
64
2829
78
44
3
5
56
12%
林静海
二(3)
64
62
3084
86
50
3
5
8
48
5%
26%
叶安静
二(4)
29
29
1854
86
66
2
9
12
6
7%
79%
李加明
li
合计
222
219
11071
86
51
5
22
40
154
2%
31%
二(5)
43
43
3176
96
74
7
13
8
9
6
47%
86%
李加明
二(6)
50
50
3354
99
67
8
12
8
4
18
40%
64%
李加明
二(7)
58
58
3613
98
62
4
7
12
13
23
20%
60%
叶安静
二(8)
51
51
3351
97
66
4
10
8
12
17
27%
67%
叶安静
二(9)
56
56
3798
99
68
3
12
12
13
16
27%
71%
林静海
二(10)
32
32
1249
84
39
1
0
3
28
3%
13%
林静海
合计
290
290
18541
99
64
26
55
48
54
108
9%
63%
试题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考试范围采用本校教师自行出卷、阅卷。试题严格按照我校学生的水平,意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警惕感。理科班估计难度为0.6,文科班的难度值在0.5,实际成绩符合推测值。理科班的考试范围为: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专题4的醇,文科的考试范围为:化学2专题3和化学与生活的专题1。理科班的试卷:选择题20个,每小题3分,共60分;填空题4个,共24分;计算题2个,每小题8分,共16分。
答题情况分析
对两个普通理科班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题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3和44,得分率为72%-73% 。填空题的平均得分为13.3、14.5,得分率为55%-60%。计算题的平均得分为5.7、6.5,得分率约为6%。从数据分析学生对计算题的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方法不清晰。计算题最后两题是已做过题型的改编,结果学生就无从下手。填空题中的基础知识题如第21题,学生也没有很好掌握,选择题中不乏作业本中的题目11、15题,学生仍然错,且67%以上的学生没有对错题真正理解。在做题习惯上,也有部分学生忘记了后半页的计算题,造成了失分。
存在问题及原因
本次考试中发现学生答卷中存在以下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规范,不能明确知道反应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物的性质,从而对反应产物的书写错误造成了失分,或者是对反应类型的判断失误,也是对物质官能团的性质的学习不够扎实造成了失分。2.对于做过的相似题型如24题的原因表述,没能从本质原因:放热反应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去分析,而从表观上产生气体的量去看,说明学生对错题没能好好理解木业不够重视,只是机械地订正了错题,没有找到错误的本质原因,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不扎实和学习态度的不严谨。3.学生反映对有机化学有惧怕心理,因而难以学好化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错题的分析,对于错误较多的题型,要准备教师的错题集,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多多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错误和缺乏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深刻理解知识点,特别是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课堂上也要采取深刻的例子,重在理解知识点,再次是应用知识点。认真指导学生的错题集摘录,不能放松。平时多多给予学生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方面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抓基础知识,牢牢记住:“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习题方面也要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要加强,经常鞭策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心理素质。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1、              选择题:涉及知识面较广、每道题覆盖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答题情况(满分60分):40分以上人数较少,最高57分,一般在20分至30分左右。
2、              填空题:涉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题中出现答题不规范,知识掌握不牢固,对难度分析不全面。
3、              计算题:知识难度不大,但答题效果不佳。
二、对策:
1、              利用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规范性训练。
3、              加强平常作业训练中计算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且告知学生考试中最后一题不一定是最难的。
4、              下次考试中造当降低难度,提高学生信心。
5、              跟踪学生培养,建立联系卡,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