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瘦辣木籽油凝胶贴:道家医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50:58
       刘正才 1938年出生,重庆潼南人,主任医师。曾任成都军区老年病研究所所长、成都军区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军中医学会理事、中国药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成都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军区中医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医专业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中医多学科研究中心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国际整体医学联合会(拉美)学术顾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中医药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6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发掘百岁道上罗明山秘方“百草丹”,治疗慢性气管炎、胆囊炎、结肠炎、乙型肝炎、消化道癌症等疑难病症,取得显著成效。曾获全国、全军及省市级优秀科技图书和科技成果奖18项。1964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30多种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和科普300余篇。1980年以来,单独或与人合作出版了《内经新识》、《中医免疫》、《养生寿老集》、《中医长寿之道》、《中华药膳宝典》等28部专著,其中《养生寿老集》、《中医免疫》、《大众药膳》被日本学者译成日文出版,《中华药膳宝典》等3部著作在香港出繁体字版,《健美长寿妙方》等三部书在台湾暖流出版社出版,《长寿之谜》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法、意、西班牙文版,向世界各国发行。现由国家二部一局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正致力于研究开发“道家医学”,所编著的第一本《道家针灸》已由美国BluePoppy出版社出版。曾赴香港、古巴讲学一年,为古巴培养了一大批针灸医师,荣获古巴国务委员会授与的勋章。
    姚星虹 男,1943年12月生,山西原平人。山西省运城地区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级教师。从事招生工作20余年,选送十几万合格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多年来酷爱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食疗,编辑出版了《中国食疗养生》专著,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善用中国药膳食疗治病,已治愈一千余人,成绩显著。现任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受聘为成都市北较场老年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今后主攻道家哲学对中医的影响,深入发掘道家理论精华,对振兴中医,加速中医现代化不懈努力。现已编著出版了《道家针灸》一书,并被美国BluePoppy出版社译成英文出版,向世界各国发行,受到海外学者好评。上海《自我保健》杂志和《家庭医生报》还陆续刊出药膳、食疗保健文章多篇。新近被选为中国药膳研究会道家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并组建了运城永乐食疗养生研究所,已发掘整理《道家药膳》《道家医方》两书,即将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绪论
道家医方是当今中医方剂学未收录的道家医学家(简称道医)特有的防病治病、健体益寿的方剂,多是道医珍藏不肯轻易受人的秘方。因其疗效神奇,颇有开发、研究、应用价值。
一 道家医方的命名
道家医方的命名与一般中医方剂的命名不同,一般中医方剂多以主药或功效命名,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炙甘草汤等就是以主药命名的;金匮 的小建中汤、肾气丸,李东横的补中益气汤,朱丹溪的大补阴丸,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等,就是以功效命名的。
道家医方则多以太极八卦或以八卦衍生的六十四卦命名,如太极丸、震灵丹、乾坤丹、坎离既济丸等;或以古代神仙、著名道家命名,如太乙备急散、太乙紫金淀、太乙万金丹等。太乙为天之别名。以太乙命名以说明此药方之珍贵、灵验,有笼统以神仙命名者,如神仙不老丸、神仙聚宝丹、神仙万应丸、神仙训老丸、仙人还少丹等。因为神仙是道士们追求的目标,练功修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仙。唐代著名道家说“神仙即人”指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山上耳聪目明智慧超人的长寿人。所以用神仙来命名,是形容其方疗效极佳。所以道家医方有天仙散、地仙丹一类名称。还有用道家名、真人名命名者,如灵宝还魂丹、南岳夫人急救暴死方、孙真人海上方、老君益寿散、吕祖苦参散、等,还有以道教名山或著名道观命名者,如华山五子丹、太岳活血丹、等,还有以四方之神命名者,如用西方之神白虎命名的白虎汤,东方之神青龙命名的青龙汤,北方之神玄武命名的真武汤,南方之神朱雀命名的朱雀丸等。这些效如桴鼓的青龙、白虎、真武汤都被中医学成为方剂之祖的《伤寒论》所收录,说明自古以来医、道就是一家。所以道家医方也将一般中医学上的名方如孔圣枕中丹、肾气丸等收入了《道藏》。南北朝著名道家医学家陶弘景就主张三教合流,所以道家不排斥其它教派。凡是好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唐代著名道家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就收入了一些佛教的药方。但本书重点是介绍道家独特的医方,了解其命名法就会一眼看出是否正宗道家医方。
二 道家医方的分类
道家医方成千上万,相当复杂,一般用八卦给与分类。
八卦为中华始祖伏羲氏所创,道家应用八卦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所以道家医方与八卦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除了用八卦卦义解释医方的功效外,还直接用八卦给医方命名。最早用八卦给医方命名者,是唐代道学家卢遵元,他在《太上肘后玉经方》一书中将道家延年美容的医方分别以八卦命名。明代张景岳受八卦的启发,将中医方剂分为古方八阵、新方八阵。这可视为医方的八卦分类法。我们认为运用八卦分类,既反映了道家的特色,又能让人们从卦义上了解医方的功效,便于查询,便于临床应用。因而本书采用八卦分类法将错综复杂的道家医方分成八类。
━━━
━━━ 巽卦类:《易经》说“巽为木
━ ━
风”乃象风之卦。正常之风是和风,异常之风是暴风、狂风。风善行而数变,因而凡防治急症、暴病、传染性瘟疫以及动风之病(猝然昏倒、痉挛抽搐)的道家医方均属巽卦类,如葛仙翁治卒心痛方等。
━ ━
━ ━ 震卦类:《易经》说“震,
━━━
动也”春雷震动,一阳初生,草木萌发。震位于东方,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木喜条达,肝喜疏泄,故凡调肝疏肝、柔肝平肝、养肝等以治疗肝功能失调为主的道家医方均属震卦类,如瑞南道人治肝诸方等。
━━━
━━━ 乾卦类:《易经》说“乾为天
━━━ ”在人体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亦象天,所以乾卦代表肺,凡补益肺气,祛痰止咳,降气平喘治肺功能失调为主的道家医方均属乾卦类,如道藏黄芪膏等。
━ ━
━ ━ 坤卦类:《易经》说“坤,地
━ ━ 也,万物皆致养焉”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脾主运化,所以凡健脾除湿补脾益气等治脾功能失调的道家医方均属坤卦类,如道藏白术膏等。
━━━
━ ━ 艮卦类:《易经》说“艮为山
━ ━ ”山亦属土,在腑属胃,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胃为水谷之海,生气之源,故凡补中益气以及治疗胃病的道家医方属于艮卦类,如栖霞子王君河车方等。
━ ━
━━━ 兑卦类:《易经》说“兑,说
━━━ 也”,说,悦也。喜悦之意。又说“象曰丽泽兑”即美丽润泽,因此凡是肌肤美容、充身(使瘦人丰腴 )、轻身(减肥使人苗条)具有美容作用的道家医方都属于兑卦类,如西岳真人灵飞散方、好颜色方等。
━━━
━ ━ 离卦类:《易经》说“离为火
━━━ 为日”,在五行属火,在脏属心。心有君火,有相火之分,君火又称真火、真阳,中医所说的肾阳、命门火,实属心之君火。人体全赖此真阳之火生生不息,性命才能长久。即真阳之火既能强性又能延命。因而凡能补火壮阳、增强性功能,延长寿命的道家医方均属离卦类。如返老神仙丹等。离又为i心之卦,所以凡属养心安神、益智强记的道家医方,亦属此类,如朱雀丸等。

━ ━
━━━ 坎卦类:《易经》说“坎者水
━ ━ 也”。故在五行属水,在脏属肾。肾藏真阴、肾精,亦能主宰人的性命,所以凡属滋阴补肾,增强性功能,延长寿命的道家医方都属于坎卦类,如赤松子枸杞煎丸等。
八卦之中,道家最重视乾坤和坎离。伏羲先天八卦以乾坤为u父母;文王后天八卦以坎离为总纲。乾坤代表阴阳,坎离代表水火。人体阴阳协调,水火既济,才能健康长寿。所以道家医学家除了喜用这四类卦的医方外,还爱用乾坤形成的泰卦(地天泰)医方,如乾坤丹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恢复健康;坎离相交而形成的既济卦(水火既济)医方,如坎离丸,使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确保人体健康无病。

三、道家医方的特点
道家医方有如下鲜明的三大特点:
一是多为师传口授的秘方。除嫡传弟子外,不肯轻易外传,且在传授时,多要求弟子斋戒沐浴,焚香敬神,对神发誓。据传《肘后玉经方》是道士巢居子到东海苦心修炼20年,感化了太上老君,老君才命人口传心授给巢居子。武则天长安年间(702--704)巢居子又密传给贤德的弟子寒栖子。唐熹宗贞元八年(792)寒栖子密传给栖霞子卢遵元,唐敬宗宝历年间(825--827)卢遵元将此秘方写在宝轴上,授予他的得意门生隐栖子施敬之,再三强调“非贤仕不传”,传授时都要斋戒沐浴,立盟发誓,若轻易泄漏,“天殃将罚”这是古人认为最可靠的保密方法,现代人不足取也,可以“申请专利”,故用历史唯物观点或可理解之。
二是疗效神奇。如明代《永乐大典》引《江州志》载:唐代吕洞宾南游九江,曾在瑞昌见一乞丐双足攀挛,以手爬地哇行,20年不能起立行走。吕洞宾对这位乞丐说,我可以治好你的病,遂给一丸药令乞丐吞服,服后即能起立,健步如常人。
现据《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所载,选录道家医家验案9则为证。
1、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师(开封)大疫,有异人(道士)书一方于斋舍。凡因疫发肿者,服之无不效,其方黑豆二合炒令香熟,甘草二寸炙黄,以水二盏煎其半,时时呷之。
2、唐太宗的卫才人患眼疼,众御医用寒药清,加以补药亦无效。请孙真人诊治,孙真人据脉弦滑,月经三月不通,使用通经药,经行而愈。
3、江陵府节度使向皇帝进豨莶丸方,奏道:臣有弟研,年三十,床枕五年,百药不瘥。有道人钟真者,因睹此患曰可饵豨莶丸必愈。......益州张永进表云:臣因换龙兴观,掘得一碑,内说修养气术并药二件,依方差人采觅,......蜀人号火锨(豨莶草)茎叶颇同苍耳。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精明,即至千服须发皆黑,筋力轻健,效验多端。臣本都有押衙罗守一,曾因中风坠马,失音不语与十服,其病立瘥。又有僧智严七十,患偏风,口眼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亦便瘥。
4、壶仙翁(道人)治歙(安徽歙县)人吴洗,六月病伤寒,七日不解。他医投以补剂,热益甚,不出一夜死矣,洗之亲戚乃以问翁。翁曰:晚矣,将奈何?试入探其舌虽黑不硬,面颊虽肿,而咽尚通,则可疗也。乃入探视,如翁言,亟往见翁拜谒于前曰:洗今日之命危如累卵,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异路,长终而不得返。言未卒,相与唏嘘流涕,悲不能止,翁曰:人之伤于寒也,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服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今舌黑不硬,颊肿而隘尚通,则是经未绝而可活也。于是诊其脉且应,则为之火剂(艮卦类清泻胃肠火方)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并已,众皆以为神。
5\ 刘太丞,昆陵人,有邻家朱三者,只有一子,年三十余,忽然猝死,脉全无,请太丞治之。取齐州半夏细末一大豆许纳鼻中,良久,身微暖,气更生,迤逦无事。人问太丞:卒死,草方半夏如何活得死人?答曰“此南岳魏夫人方,神方救五绝病:一曰自缢死气绝;二曰墙壁屋崩压死气绝;三与曰溺水死气绝;四曰鬼魇死气绝;五曰产乳死气绝。......但用半夏作细末令干,吹入鼻中,即复生矣。
6\ 韩飞霞(明代著名道家医学家)旅居北方,夏秋久雨,天行咳嗽头痛,用益元散葱姜(巽卦类方)调服,应手取效。......此盖甲己土运,湿令痰雍肺气上窍也。
7、 昔城中大疫,有白发老人教一富家人修合香苏散(香附炒去皮、紫苏各一两,陈皮、甘草各一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日三服,戒荤腥酒肉)施城中得疫病者皆愈。
8、 金山周弹师,得正胃散方于异人(身怀绝技的道士)。用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肌肉,煎如阿胶黑片。收之。临时用炙,用米醋一盏淬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尽为度。研末厚纸包收。或遇阴湿时,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钱,食前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立效。凡反胃吐食,药物不下(相当于今之食道癌),结肠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用此方十痊八九。
9\ 昔蜀中一道人,童颜漆发,眉宇疏秀。自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神丹都漫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 按斑龙珠乃鹿茸,鹿之精血结而为角,性温大补精血元阳。一董姓者,雍正三年初冬来求诊脉,其脉或两动一止,或七动一止,或十二动一止,或十七动一止。此心绝脉也。仲冬水旺,其何能生?姑定参芪茸附河车脐带枣仁等方(离卦类方)与之。服十剂,脉之歇止参差不似前之有定数也,又十剂而歇止少矣。又十剂六脉如常矣。
三是丹散多,制作精。古代游方道士兼医家居多,丹散剂便于携带;道家以追求长寿为宗旨。因而延年益寿医方甚多,这类医方又需长期服用才有效验,丹散剂则便于贮存和长期服用。丹散剂的制作相当精良,要求用道地药材,如枸杞要用宁夏中宁县产的,山药用河南泌阳产的,首乌要用广东德庆产的,附子要用四川江油产的等等。对中药的炮制加工也十分精细,如首乌要求九蒸九晒,连胡麻也要九蒸九晒。配药时除了要求净室,讲究卫生,古时还要求斋戒沐浴,择吉日良辰的好天气,以保证质量。
本书所介绍的丹药不包括道家炉鼎派所炼的铅汞矿物类金丹,而是指常用的丸、散剂。要用道家方药,首先得老老实实按道家的制作要求精制,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更为科学。
道家医方是道家医家不肯轻易示人的秘方,不少未被中医学收录。蕴藏在宋代道教名著《云芨七签》、明代的《正统道藏》、清代成都二仙庵的《道藏辑要》、民国肖天石的《道藏精华》、各著名道观中的秘本和道士手中的秘方,以及古医籍收载的道家医方,其疗效多神奇,故值得深入发掘、研究、应用。

附一 历代容量比较表

年代 朝代 一升合市升 一升合毫升数
公元前1066--前221年,周代,0.1937 ,193.7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代,0.3425, 342.5
公元前206---公元25年,西汉,0.3425, 342.5
公元25年--220年,东汉,0.1981,198.1
220---265年,魏,0.2023,202.3
265--420年,晋,0.2023,202.3
420--589年,南朝,(略)
386--581年,北朝,(略)
581--618年,隋,0.5944,594.4
618--907年,唐,0.5944.594.4
907--960年,五代,同上
960--1279年,宋,0.6641,664.1
1279--1368年,元,0,9488,948.8
1368--1644年,明,1.0737.1037.7
1644--1911年,清,1.0355,1035.5

附二 历代重量比较表
年代 朝代 一斤合市两 一两合克数
公元前1066--前221年 周 7.32 14.18
公元前221--206年 秦 8.26 16.14
公元前206--公元25年 西汉 8.26 16.14
25--220年 东汉 7.13 13.92
220---z65年 曹魏 7.13 13.92
265--420年 晋 7.13 13.92
420--589年 刘宋
萧齐 10.69 20.88 南梁
陈 7.13 13.92
386--581年 北魏 7.13 13.92
北齐 14.25 27.84
北周 8.02 15.66
581--618年 隋(开皇)21.38 41.76
(大业) 7.13 13.92
618--907年 唐 19.1 37.30
907--960年 五代 19.1 37.30
960--1279年 宋 19.1 37.30
1279--1368年 元 19.1 37.30
1368--1644年 明 19.1 37.30
1644--1911年 清 19.1 37.30

注:历代容量、重量比较表,系录自《本草纲目医案医话选注》(广山志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凡《道家医方》、《道家药膳》所收载之方其药物或食物剂量,乃该方出现时朝代之剂量。现代用时,须折合成今之剂量。如葛仙翁治卒心痛第三方:当归、桂心各一两,葛仙翁即葛洪是晋代人,查附录二表,晋代一两合今13.92克,则现代用时,应写成当归、桂心各13.92克,以此类推。。。。。
《道家医方》、《道家药膳》所载方,都在按语中注明了出现的朝代,对少数未注明者,多为明清时代方,即按明清与今之剂量折合。
对两表中未涉及的“古今计量”折合,补充如下
1方寸匕=6--9克
钱匕=2克
半钱匕=1克
钱五匕=0.6克
一字=0.4克
一刀圭=0.6--1克

又古计量制:
一两=十钱 一石=十斗
一钱=十分 一斛=五斗
一分=十厘 一斗=十升
一厘=十毫 一升=十合



分享收藏到:                     

类别:道家医方|浏览(225)
上一篇:2 巽卦类道家医方  下一篇:人生的起点和重点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本篇文章来源于 VQQ空间的1前言 绪论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hi.vqq.com/yijue19/comment/did/61359第一章巽卦类道家医方
巽卦乃风之象,异常之风其来也暴,其行也疾。暴病、急病犹如暴风、狂风也,如卒暴心痛、卒心痛、卒胸痹痛、卒真心痛、卒中风、卒死、中暑等突然发病,病情危急与暴风相似。
风性动。痉挛抽搐,为风动之象,故今称的抽搐、惊厥等凡属手足突发抽搐额病症均与“风动”有关。
风善行耳数变,凡属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如殳疠、瘟疫、瘴等 都反映了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以上暴病、抽搐、疫病,均属于巽卦类道家医方的救治范围,可以说巽卦医方是道家急救医方。
第一节救治卒中痛方
卒心痛即今称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急而疼痛剧烈,严重者可致心源性休克、救治不及常可危及生命。古代道家常用下列医方救治。
一 葛仙翁治卒心痛方
1 桂末,或干姜末,二药并可单用,温酒服方寸匕(约6--9克),须臾六七服,痛止。
2 桃仁七枚,去皮尖,熟研,氺合(白开水冲)顿服良。
3 桂心 、当归各一两,栀子仁十四枚,三味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主久心痛,发作有固定时间者,忌生葱。
4吴茱萸、干姜各一两半,桂心一两、桔皮一两、人参一两、白术二两、当归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两半(制),蜀椒(去闭口及子)甘草一两(炙)桔梗一两,十二味捣筛密合为丸梧桐子大,日三服,稍加至十五丸,酒饮下,食前后均可,忌猪肉、生葱、海藻、桃李等。
5 治暴得心痛如刺方:研鸡舌香(公丁香),酒服,当痊。
按:道家医学家葛洪(284--363)在《肘后备急方》中收载了上述救治卒心痛方,既有温阳通心络的,也有活血化瘀的,还有益气温阳化瘀的,足资临证时参考。
二 杨用道收藏方
1.止心痛:延胡索,末之酒服.
2.治寒疝心痛,四肢厥冷,全不饮食.用桂心二两,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约2克).
3.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随手见效。以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
按:金皇统四年(1144)杨用道收录了宋以前的治卒心痛上述方,基本上沿袭道家医学家葛洪之法,故附于《肘后方》之后,所选药稍异,丰富了治疗卒心痛的药物。
三 葛洪治卒胸痹痛方
1 用雄黄、巴豆(去心皮,熬),左二味先捣雄黄细筛,内巴豆,务熟捣之相和,丸如小豆,服一丸。不觉(无效)稍益(逐渐加大用量)。忌猪肉、芦笋。
2 枳实 捣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3 枳实 桂各等分,左二味捣,橘皮汤下方寸匕 日三服。
4 若已痊复发者,下韭根五斤,捣绞取汁 饮之立愈。
按:胸痹痛,专指今称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如葛洪说:“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急痛,胸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及背皆痛,手不得犯,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箐(脊梁骨),不及治,数日杀人”。葛洪所用枳实,其治心肌梗死之科学性已为今人所证实。
四 孙真人等治急暴心痛方
1 急心疼痛,猪心一枚,每岁入胡椒一粒,同盐酒煮食。 2 卒暴心痛,五灵脂炒一钱半,炮姜三分为末,温酒服 立愈。
3 心痛不可忍,延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
按;孙真人乃唐代著名道家医学家孙思邈,青年时曾在太白山学道。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他为妙应真人,孙真人《海上仙方》虽为托名之作,但所载为宋以前的道家医方,1914年成都有木刻本问世(有方无歌诀。孙真人曾两次来四川峨眉山,炼太乙精神丹,因此木刻本所载方可能是他流传下来的) 。孙真人之脏器疗法即药膳疗法,开创了药膳治疗急症的先河。
体会:卒心痛首见于《素问●嵺刺论》 ,指心脏病突然发作剧痛,但不少古医家将心痛与胃痛混淆,不少所谓治胃痛的方称为“治心痛方”。本节凡治胃痛方一概不录,所录皆为治卒心痛、急心痛之方,所谓胸痹痛,实为心痛。心痛即今称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综观所录急救卒心痛方,有如下几类:一是温阳通脉,散寒止痛。药用肉桂、桂枝、干姜、当归一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之剂。临床用于心阳不振,寒凝心脉,舌淡苔白之心绞痛,确有很好的疗效。 二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药用桃仁、当归、延胡索、五灵脂、乳香、没药、血竭之类。对淤血阻滞心脉,舌见瘀斑黑点或舌质色紫,脉现结涩之心绞痛,疗效极佳。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等用冠心Ⅱ号方(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降香)或川芎注射液,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这类活血化瘀药对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流变,溶解血栓,都有显著作用。现在丹参滴丸打入美国市场,更证明这类道家医方的科学性。笔者受道家急救方之启发,临床喜用五灵脂、生蒲黄等分为末治疗淤血性心绞痛,常收药到病除之功。 三是芳香通窍的如鸡舌香一类富含挥发油的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的速效止痛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就属于这一类。四是益气通脉,药如人参、白术、当归一类,对心气虚、心脉瘀阻脉沉弱,汗出、短气之心绞痛,十分相宜。现在研究这类滋补药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气量,增加心肌营养,从而改善症状。临床上累见单用活血化瘀药久服无效,心绞痛频发者,采用益气通脉之法,每可获效,心气虚得到纠正,心绞痛也难以复发。五是理气宽胸,药如枳实、韭根、小蒜对胸背胀气闷痛之心绞痛,用之效良,小蒜乃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品种,与大蒜相似,但个头小,。以上枳实、韭根、小蒜虽为行气理气之品,但“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亦能起活血化瘀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指出小蒜能治积块和妇人血瘕,说明有活血化瘀之功,还指出韭根能“散淤血、治胸背痹痛如锥,”枳实,现在有枳实注射液,青皮注射液,用以改善微循环,抢救休克,实验证明有升压和使冠状动脉、脑、肾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的作用。因而可用于心肌梗死之心源性休克。
以上说明 救治卒心痛的道家医方很有实用价值,在道家医方的启发下,还可研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新药,尤其是尚未充分发展的救治卒心痛的药膳疗法。
第二节 救治卒死方
卒死乃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脉似有似无,面色苍白,气息奄奄,似死而元气未绝。古称尸厥、中恶、厥脱,包括今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危急病症。
晋代道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方》和南北朝道家医学家陶弘景的《肘后百一方》以及明代《正统道藏》里面的“急救仙方”都收录了不少“单行径易,约而易验”之方。道医治卒死多以针灸为主,(见《道家针灸》),现仅选录其药方。
一 扁鹊救治卒死方
1 取葱刺鼻,令入数寸,须使目中出血为佳。
2 半夏(生半夏)末如大豆许,吹鼻中。
3 捣生菖蒲根,绞汁灌之,
按:扁鹊之师为春秋战国长桑君,《医学入门》将长桑君列入仙道医之首,所以扁鹊应属于道家医学家。1、2方刺鼻取嚏促(左更右生),是急救卒死之捷法,3方有开窍醒脑之功,为后世医家所效法。
二 华佗救治卒死方
1 卒死脱阳危症。 凡人大吐大泻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与女子交,小腹肾痛,外肾搐缩,冷汗出,厥逆。须臾不救。 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21茎,擂烂,酒煮灌之,阳气即回。
2 中忤、中恶鬼气,其证或暮夜登厕,或出郊外,蓦然倒地,厥冷握拳,口鼻出清血,须臾不救,似乎尸厥,但腹不鸣,心腹暖耳。勿移动,令人围绕。。。。。或烧苏合香、安息香、麝香之类,侯醒乃移动(,患者),用犀角五钱,麝香、朱砂各二钱五分为末,水调二钱服即效。
三 葛洪救卒死方
1 取皂荚如大豆,吹两鼻中,嚏则气通矣。
2 割雄鸡冠取血涂其面,干后复涂。
3 救卒死而壮热者,矾石半斤,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4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韭汁,灌耳中,吹皂荚鼻中。
5
按:葛洪所收集的这些简便救卒死法,至今仍在农村流传、使用,救治成功者不乏其例。
体会:以上所录道家急救卒死方,看似简陋,但对缺医少药的地区或医生不能及时赶到之前,用于急救也有意义。对处于休克的患者有醒脑回阳作用,配合道家针灸水沟、百会等穴位作用更大。对汗出亡阳,血压测不到,或升起又降下,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尚需服用回阳固脱之剂。当今据古方研制的生脉针(生脉散配制而成)、参附针、枳实针,对抢救休克,都有很好的作用。
生脉针每次用40---60毫升,以等量的25%葡萄糖水稀释,静脉注射或滴注,用于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枳实针每次用0.3---0.5克/公斤体重,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毫升,缓慢静注,每15分钟一次,待血压上升后改为0.15--0.35克/公斤/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20--40滴,直至血压稳定.与生脉针同用,对过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均有效.
笔者曾参与一感染性休克之抢救,患者高热,血象白细胞总数高达80×10的9次方/L,血压测不到,西医输液加抗生素\升压药,血压可升至80/60mmHg,但停用升压药,血压旋即下降。余据患者舌红而干,属气阴耗损,遂用生脉散(红参6克、北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煎水频频灌服,一剂后血压升至正常而稳定,再剂则血象也下降了。

第三节 救治卒中方
卒中又名“中风”,今称之为脑卒中。有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若出血量大,常倒地后即死亡。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者都可表现为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突然昏倒后有闭症和脱症之分。脱症有立死之危,按第二节厥脱(休克)抢救,宜急用道家针灸之急救灸法并首选生脉针、生附针等中西医配合抢救。本节所选仅是救治卒中昏倒之闭症。其半身不遂之后遗症,不属急救之列。卒中闭症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拳肢体强痉大小便闭。临床又有阳闭、阴闭之分:阳闭可见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弦劲滑数;阴闭可见面色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一 葛洪救治卒中方
1 暴中风,自汗出如水者(阳闭):石膏 甘草各等分,二味捣,酒服方寸匕。日移一丈,辄一服也。
2 若四肢逆冷(阴闭):取肉桂二两,嘴嚼,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灌服(鼻饲)
3 若口噤不开者(阴闭、阳闭均可用)取大豆五升熬令黄黑,以酒五升帻取汁,以物强发口灌之,毕,取汗。
4(略)
按:葛洪救治卒中阴闭、阳闭方可取其法,还有用鸡屎治中风之痉挛,但由于今人难以接受,故略去不录。
二 孙真人等救治卒中风方
1 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桂心以酒煮,取汁,故布蘸(推拿)病上,正即止。常用大效
2 治卒中风口歪: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右歪涂左,左歪涂右。干乃敷之,差(唐代 外台秘要)
3 治急中风,目暝牙噤,无门下药者:开关散(天南星捣为末,白龙脑,二件各等分,研,自物五月五日午时合)以中指点末,喈齿三二下,谐大牙左右,其口自开(晋代 经验方)
4 南北朝陶隐居效验方,治卒中风,口不开,身不着席,大豆散方:大豆二升熬令焦,干姜、 椒(干)各二两 ,这三味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一次,汗出即差。大良
按 以上古方今人少用,值得研究。
三 亳州太清宫龙麝紫芝煎
治诸中风,痉挛语言涩,痰埏壅塞。亦可常服(治中风后遗症)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川乌(炮,去皮、脐)、草乌头(挫炒)、桂心、细辛、干姜各一两,白芷、零陵香、藿香叶、白茯苓(去皮)、香附子(炒)、桂花、白附子(炮)、丁香、木香各一两半,炙甘草、细墨(烧,去烟)各二两,麻黄八两(去节),胡椒三钱,樟脑(冰片亦可,另研)、麝香(研)各一钱,甘松二两半,米粉(炒,紫色)四两,糯米一升
将药共为细末,用糯米粥为膏,捣千余下,捏为锭,约筋样大,每服一寸,细嚼,好酒送下,茶清亦得,每日进二服。病重者二寸,忌猪鱼杂肉动风之物。
按 亳州太清宫,位于今之安徽咼阳县境内,据专家考证,咼阳太清宫为老子出生地。此方藏于太清宫,被明代《永乐大典》收载,有驱风涤痰,芳香开窍,醒脑回阳,温经活络的作用,对卒中喉间痰鸣者水研灌服,或鼻饲可涤痰开窍,中风后遗症之偏瘫、语言不清者亦可常服。
四 游方道士治卒中方
1 中风牙噤不开,用乌梅肉擦牙自开
2 中风不语,倒地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用麝香三分加麻油三两搅匀,撬开口灌下,通其窍,即便苏醒
3 治中风失音,用韭菜汁灌之,或用白僵蚕末酒调服
4 治卒中风,口眼歪斜:天仙膏(天南星、草乌、白芷俱用大者,各二两,僵蚕七个,共为细末,姜汁调成膏状)涂歪斜的对侧;或用新石灰一盒,醋调成泥状,涂歪斜对侧。正即洗去。
5 治口眼歪斜,正颜丹:白芷、独活各二两,薄荷一两,共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细嚼,茶清下。
按 上述游方道士方均见于晋代《肘后方》简捷实用,可供临证借鉴。
体会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中心报道,城乡居民死因顺位,脑卒中占第二位。城市为135.39/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154.88/10万)农村为112.03/10万,仅次于呼吸系统病(147.03/10万)因此救治卒中是当务之急。救治卒中之关键在于抢时间,一旦发现卒中患者,立即抢救可大大减少死亡率。而要做到立即抢救,就需要能就地取材的单验方。本节所录道家医方,多可就地取材,简便实用,再配合道家针灸,对于卒中闭症多可抢救成功,对于卒中脱症,亦可为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现在医院中在救治卒中卒出现闭症时,阴闭者一般用素合香丸一粒灌服或鼻饲 加以针水沟、百会等醒脑开窍,促使苏醒。阳闭者一般用醒脑静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9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到二次。或用清开灵注射液8-1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到二次。
对于卒中脱症,多为出血性脑卒中所致,死亡率极高。应急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同时用参附注射液,每次5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滴,直至血压回升稳定为止。或用生脉注射液或枳实注射液、心脉灵注射液等以回阳固脱,固护元气。
第四节 治疫疠方
疫疠又名瘟疫,指急性、烈性传染病,包括今之流行的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性或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或暴发性细菌性痢疾、霍乱、恶性(病旁下倒山)疾等急传染病。选录治疫疠的道家医方如下
一 老君神明散
白术一两 附子三两 乌头四两 桔梗二两半 细辛一两,这五位捣筛。正旦(早晨)服一钱匕,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若他人有得病者,便温酒服方寸匕,亦得。病已四五日,以水三升(约300毫升)煮散,服一升,覆取汗出也
按 此方载晋代《肘后方》散寒化浊,适宜于寒湿疫。对湿热疫、暑燥疫皆不宜。
二 太乙流金散
雄黄三两、雌黄六两、矾石 鬼羽箭各一两半 羚羊角二两,上无味捣为散,下筛,三角绛袋盛一两,戴心前,并挂门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每月初一)青布裹一刀圭(约1克)中庭烧之。温病人亦烧熏之。
按 此方载晋代《肘后方》外用有一定消毒灭菌的作用,佩戴胸前,挂门上,烧熏住处,可见古道医竭尽了防疫之能。
三 太乙紫金丹
又名万病解毒丹、玉枢丹。山慈菇去皮、洗净,錇二两,五倍子(洗、刮錇)二两,千金子(去油,净霜)二两,红芽大戟(去芦、洗錇)一两半,麝香三钱
以端午、七夕、重阳日,精心制药,共为细末,重罗令匀。用糯米浓饮和之。术春忤千下,作一钱一锭。病甚者连服取利一二行,用温粥补之。
凡一切饮食 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风疹、赤游、痔疮,并用凉水或酒磨涂,日数次立消。
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喉风,并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痛,淡酒化下。
泻痢、霍乱、绞肠痧,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紧眼歪五癫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暖酒下,
自缢、溺水、鬼迷、,心头温着,冷水磨酒下。
……
按 此方载明代《寿世保元》药简效宏,为明清医家所推崇,惜今世上无此药出售,良药无用武之地也。
四 敕封通微显化真人神仙万亿丸
朱砂、巴豆(去壳)寒食面(清明节前一日用白面二两调和,擀成饼包干面在内,蒸熟收起阴干至端午日取开,将面用酒和稀。重汤蒸成稠胡状听用,各称净末五钱
先将朱砂研极细,即将巴豆同研极细,即以寒食面好酒打成胡入药中,仍同研百余下。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七丸,看病加减。
感冒风寒,姜葱汤送下,出汗:
内伤饮食,茶清送下:
心痛,艾叶煎水,入醋少许送下;
伏暑热,冷水送下;
心膨气账,淡姜汤送下;
霍乱吐泄,姜汤送下;
痢疾,空心茶清送下;
肚腹疼痛,热茶送下;
小儿急慢惊风,薄荷汤送下;
其它病症,茶清送下。
按 通微显化真人是明英宗在武当山著名道士张三丰240岁诞辰时所敕封号,此方泄浊排毒。可用于肠道传染病为主的急症。
五 越道人治瘟疫方
瘟热病,蚯蚓数条同荆芥捣汁饮,得汗则解。
按 此方载《疑难急病简方》对高热惊风,确有退热定惊之效,对小儿高热惊厥特灵。今人有用蚯蚓、朱砂各10克共研末,每服0.5--1克,日2--3次,治愈小儿惊风者;有用鲜蚯蚓20条、白糖20克共入碗中,取浸出液分2次服,一日一剂,治愈小儿高热抽搐者。
六 太乙混元丹(略)
七 太乙万金丹
治惊风痰热。代褚石(煅,醋淬)全蝎(火錇)朱砂、琥珀各一钱,南星(湿纸煨)生白附子、防风、乌蛇肉(酒浸,炙)天麻各一钱,麝香一字(约0.4克)
共为末,粟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丸。急惊薄荷汤调下。
按 本方载明代《永乐大典》熄风震惊,对急惊风、痉挛抽搐之症有一定疗效。
八 古方至圣来复丹
丈夫女人,老寿稚婴,危急症侯,并可救治,但有一点胃气在,无不获安。诸霍乱吐泻,水谷汤药不下,一服定;大段吐逆,手足逆冷,脚转筋,两服定,着热烦躁,昏塞眩晕,不省人事,一服定省。此药非与常药一同,乃灵圣救人之宝。
硝石一两,(无沙石者,定堞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二气相入)太阴玄精石一两(研飞)五灵脂二两(去沙石)舶上硫磺一两(无沙石者)青皮、陈皮各二两(去白)
用五灵脂、青皮、陈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硝、硫末搅匀,以好滴醋打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30粒,空心粥饮吞下。甚者50粒。小儿3、5粒,新生儿一粒。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老人伏暑迷闷,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逆上闷绝,并恶露不止及带下者,并用醋汤下。诸病不辨阴阳证者,并宜服下,灵异不可具记。
按 本方载《永乐大典》硝石即火硝,味苦咸,入血分以消坚。太阴玄精石乃小型片状石膏矿石,有消痰降火之功效,本方化瘀消痰涤浊,对难辨阴阳虚实之急症可用。

九 葛洪治 山 病方(略)
十 颐神保命神丹(略)
十一 辟邪驱病方(略)
十二 神仙百解散
治伤寒遍身疼痛,百节拘急,头目昏痛,肢体劳倦,壮热憎寒,神志不爽,感冒、瘟疫、瘴气。常服辟瘟疫。治劳倦。
山茵陈,柴胡(去芦)前湖(生姜制,炒)人参 羌活 独活 甘草 苍术(米泔浸,剉,炒) 干葛 白芍 升麻 防风(去苗)藁本(去芦) 藿香(去梗) 白术 半夏(姜汁炙(各一两
立春以后不加减,;立夏以后一料加柴胡一分,赤茯苓、当归各半两;立秋以后减柴胡一分,不用当归、茯苓,只加炮干姜、肉桂(去粗皮)各一分,麻黄(去节)半两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热服,不计时候,并进二服。如要表散,加葱白三寸、淡豆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解。
按 此方乃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道家医方。本方扶正驱邪对疫病有预防作用,对疫病初起有疏风散寒亲清热的功效。但若瘟疫毒邪入里,则非本方所宜。四季普通感冒,此方优于市售成药。
体会
以上道家治疫方,颇有开发价值,如太乙资金锭就很值得开发。此药在明清颇受重视,不但医家喜用,王公贵族还装入锦囊或扇坠中,随身佩戴,一可防疫,二可备急。著名中医学家 徐灵台就盛赞此方,指出:“此密药中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笔者曾与川北一民间医生,他习用此药治疗乙脑、食物中毒、各种创毒,效如浮鼓。他在原方中加了一味蟾酥,名曰蟾酥紫金锭。过去各中药店有此成药出售,现已绝迹多年矣。不知何故厂家不在生产如此高效速效,价廉物美之常用药品。

第二章 震卦类道家医方
震卦( - -)春雷震动,如将军上阵,威风凛凛,怒发冲冠,乃肝之卦象。肝亦属木(胆属甲木,肝属乙木)其气应春,主升发。人若不适应春天升发之气,则易导致与肝有关的诸多病症。
《黄庭经》曰:“肝之为气修且长,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说明肝的生理病理有如下几个方面:肝主疏泄,畅达情志。肝病则表现为抑郁(肝郁不疏)或性急易怒。肝的疏泄又使人体气机畅达,血行通调,肝气郁滞则使气机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尤以胁痛、痛经。疝痛,以及肝气横逆犯胃之胃痛;肝气郁阻,脾络不通,还可形成膨胀;肝郁气滞,血瘀痰凝,还可形成痞气、婴气、积聚、等;肝的疏泄还会影响肾精的涩与泄。肝郁可使精道不通而为阳痿;肝疏泄太过,又可造成梦遗;肝不疏肾精,各脏器失养亦可使人衰老。
《黄庭经》曰”肝部之宫翠重里。。。。主诸关镜聪明始。。。外应眼目日月精“说明肝主筋,开窍于目。肝主筋筋主束骨节而利机关。因此筋骨的拘挛和萎弱,都与肝有关‘肢体偏废(中风后遗症之偏瘫)与肝有关;风湿进犯筋骨关节之顽痹也与肝有关。肝外应眼目,目病更直接与肝关联。
治疗上述与肝有关的病证的道家医方,就属于震卦类医方。
第一节 春防肝病方
一年四季,春季为肝所主,老人适应能力减弱,常因春气升发而诱发与肝相关的疾病。瑞南道人高廉对此颇有经验,特选录数方
一 瑞南道人菊花散
明代高廉(号瑞南道人)著《尊生八茷》载“老人春时,热毒风气上冲颈项,头痛面肿及风热眼涩,宜服,感菊花 旋复花 前湖 白芍 玄参 防风各一两,共为末。临睡前酒调二三钱下。不能酒者以米汤饮下。”
按 本方有疏风散热,降气疏肝的功效,适宜于u老人春季感冒风热;春天用此方可代茶饮还可防治高血压和预防感冒。
二 细辛散
《遵生八茷》载“老人春时多昏倦,当服。明目去风气、痰筵。男女通用。细辛一钱去土,川芎一钱 炙甘草五分 作一服,水煎六分,热服,可常服。”

按 此方助肝气之升阳,使人体阳气振奋,以适应春天升发之气。疏风散寒,活血通络,还可预防风寒感冒。

三 神效散
《遵生八茷》载“老人春时多偏正头痛头风,用旋复花一两 白僵蚕六钱 石膏五分 用葱捣诸药末,为丸,桐子大。每用葱茶汤下二丸,即效”
按 此方对偏正头痛,有疏风清热镇痛之效,不限於老人服用。
四 黄芪散(略)

五 惺惺散
“春时,老人头目不利,混混如醉,壮热头痛腰痛,似伤寒者,宜服惺惺散:桔梗一两 细辛五钱 人参五钱 茯苓一两 瓜蒌人五钱 白术土炒一两,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汤送下”
按 高龄老人不适应春阳升发之气,出现昏聩头脑不清之状。乃肝气不足所致。非感受外邪引起,因而应补养肝气为主。药用参苓术是益脾养肝之法。有外邪者忌用此方。

体会:本节瑞南道人适应春天气候变化的调肝诸方,虽主要为老人而设,青壮年体质差肝气不足者,亦可应用。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正是道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一一贯思想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道家鼻祖老子首先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相应的哲学观点,后背中医学吸取,提出了“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处方原则,但缺少具体的方药。瑞南道人的适应春天气候变化条肝诸方,可补其不足,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运用。

第二节 治肝郁不疏方
肝郁不疏可表现为许多病证,难治的病证如膨胀、气郁肿块、疝气、阳痿早泄、因郁致衰老等。
一异人降气汤
明代《永乐大典》载“陆放翁曰:先公守南郡时,有直秘阁张山者,开封人,判留司御史台事,年八十余岁矣。视听步履饮食悉如少壮。或问何术致此?曰 吾无他术,但顷尝遇一异人授一药,服之数十年,未尝一日辍耳。其法用香附子、姜黄、甘草三物,同末之,沸汤点。早起空心服三四钱,名降气汤。以为人所多疾病者,多由气不降,故下虚而上实,此药能导之使归下尔。乡人有效之者,或反至虚弱。盖香附子,姜黄泄气太甚使然。不知山何以独取效如此。意其别有它术,特托此药以框人。及渡江见一武官王升者,亦七十余矣,康强无病。问何所服药?则与山所言同。而后知人之与药,各有所宜也,不可强也”
按 古称异人,多指身怀绝技,行动诡秘的道士。此方名为降气汤实为疏肝解郁之方,香附子能行血中之气,为疏肝解郁 之要药,姜黄活血行气,花淤血。两药相配,以甘草调和,充分发挥肝疏理气血的作用。气血周流,无滞无淤经络通达,人体就健康无病,生命自然延长。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代谢废物也逐日增多,废物郁滞,正常生理活动受阻,不但导致疾病而且加速人体衰老。所以有“化瘀抗衰老”理论的提出。异人降气汤正是化於抗衰老的方剂,也是应用很早的活血化瘀抗衰老的典型事例。现代人们营养过剩,肥胖者多,郁滞者多,应用此方更有现实意义。陆游所举两例皆达官显贵,平时必然营养过剩,所以用此方有效;而乡里农夫本来营养不足,用此方则耗气耗血,所以反之虚弱。现在研究,姜黄是一味降血脂有显著疗效的药,因而对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患者是十分适宜的。但对身体瘦弱、精血不足者,用此药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抗衰老必须辨证,必须按照中医辨证施药,否则是不会有作用的。降气汤抗衰老也只适宜于肝郁气滞体有浊痰之人。这提示人们,并非滋补药才能抗衰老。滋补药用于肝郁瘀滞的人,只会加速衰老。所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瘀为抗衰老的一重要治则。对当今研究抗衰老新药,必有启迪作用。 --

二 润南道人延年方
《遵生八茷》载“老人春时宜进服顺气。广陈皮四两,浸洗去黑白衣,甘草二两,为末。盐二两半,炒燥。先将陈皮用热汤洗去苦水,五六遍,微錇;次将甘草末并盐蘸上,将陈皮两面錇干,细嚼三二遍,以通滞气。
按 陈皮以广东新会陈皮最好,故用广陈皮。用陈皮理气顺气,以遂肝气之条达,人体气机之畅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在体内周流不息,生命自会长久。这又是道家医学加应用疏肝理气法抗老延年的又一例证,值得今之医者重视。
三 毓麟固本膏方
《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载“此膏异受秘传,能固玉池,真精不泄,灵龟不死,通二十四道i血脉,锁三十六道骨节,精血流畅,精髓充满,保固下元,固本全性,如海水之长盈。通三关,壮五脏,治下元虚冷,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久无子嗣,下林白浊,小肠疝气,遗精盗汗,手足顽麻,半身不遂,单服胀满,腰腿疼痛。有强阳健力,种子之功。并治妇人脾胃虚弱,经水不调,赤白带下,气血亏虚,久不孕育,兼崩漏不止等正。男妇如能常贴此膏药者,气血充足容颜光彩诸疾不生,乌须黑发固精种子。此膏终身贴者,体键轻身,返老还童,虽八十老人,阴阳强健,目能远视,行不困乏。如欲种子者,其精不走者,可将此膏揭去。如系衰老之人,贴至百日之后,其效可验,功效无比,不能尽数。
此膏妇人贴肚上,男子贴左右肾俞穴各一张,丹田穴一张,用汗巾缚住,勿令(膏)走动。半月一换。
杜仲四两、熟地四两、附子四两、肉苁蓉四两、牛膝四两、破故纸四两、续断四两、官桂四两、甘草四两、生地一两五钱、大茴香一两五钱、菟丝子一两五钱、蛇床子一两五钱、天麻一两五钱、紫稍花一两五钱,鹿角一两五钱、羊腰子一对、赤石脂一两、龙骨一两。
用香油八斤熬枯,去渣,入黄丹四十八两,再入雄黄、丁香 沉香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一两 麝香三分 阳起石五分”
按 此方系用滋补肝肾之药,加疏肝理气之品熬制而成的膏药。其香药成分居多,且不加熬炼,说明是以疏肝为主。肾精要补五脏壮筋骨,赖肝之疏泄。所以此方适宜于肾虚肝郁之各种病症,特对男女性功能低下,如男子阳痿、早些,女子性欲冷淡、不孕,有理想的功效。若单用补肾强精之品,壅滞而经络气血不通,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四 壬子不老丸仙方
清代《仙术秘库》载“厚朴 人参 桂心 没药各四两,乳香三两,吴茱萸、石菖蒲、白芨、白蔹、白茯苓各一两,牛膝、细辛各五钱,当归、白附子各少许,上药为末,炼蜜为丸。用壬子日修合,如红豆大,每服十丸。男子服之补益,孕妇服之,即得双胎。空心白酒下。夫妇俱服之尤佳。”
按 此方除人参 当归补气血外,其余皆为疏肝理气之品,且当归量少,人参在大量理气药中其补之力就微不足道了。所以本方主要起疏肝理气作用。服疏肝理气药可以“不老”更进一步证实古道家医家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抗衰老,并非偶然,而是已形成一个重要法则。
五 包元丸方
《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载“折伤太早(早婚或未成年就发生性行为)以致精神短少,肢体羸弱,腰痛耳鸣,阳痿不起,小便频数,下部虚冷,腿酸脚软,遗精盗汗等症,皆可服之。每服二三钱,空心用淡盐汤送下。此添精补髓,保固元阴。 蒺藜八两、菟丝子二两、牡蛎二两、山药二两、枣仁一两、龙骨一两、莲须一两 芡实一两、茯苓一两,金樱子四两、山萸肉四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按 此方主要治肝疏泄太过所致的遗精、滑精、阳痿或盗汗
说明肝疏泄不足可郁而为病;疏太过亦可致病。
六 意国主秘传蟠桃丸
明代《寿世保元》载“治男妇浑身头面手足浮肿,肚腹胀满疼痛,上气喘急。千金不传之秘”
沉香三钱 木香三钱、乳香三钱、琥珀一钱五分、白丑生用头末,八钱,黑丑用牙皂熬浓汁浸半日,铺锅底錇,一半生一半热时取出,研末 八钱,槟榔一两,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透錇热
上药共为细末,牙皂水打,稀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七分,五更晨,砂糖煎汤送下“
按 蟠桃乃道教敬奉的西王母果园中的特产,是世间难得之物。以蟠桃命名此药,说明其异常珍贵。其方有行气活血利水之功效,适宜于肝气郁滞致水液停聚的肿胀,所以用疏肝利水之法。但此方峻下逐水,非实证不可妄用, 。
七 张静虚道人治蛊胀神方
石斡一钱 黑丑一钱 沉香五分 木香五分 槟榔一钱 葶苈八分 琥珀五分 海金沙一钱
共为末听用。患者先服五皮饮一二帖,然后服此末药。实者一钱,虚者九分,空心葱白汤下,隔一日一服,轻者二帖,重者不过三帖。痊愈后 服健脾养胃之药,永不发也。服药要忌盐、荤腥二七,则肠胃清,病根除也。
按:本方载明代《鲁府禁方》。蛊胀,多为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所致,又称单腹胀、膨胀。本方之石斡可能是硝石(芒硝)《神农本草经》谓“硝石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因此本方属疏肝理气,降气逐水之剂。对消除腹水有作用,但对血吸虫病无杀灭作用,因而要血吸虫肝硬化腹水之病根,单靠本方是无能为力的。尚有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慢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以及肝癌等病均可出现腹水形成的膨胀。对这些病引起的膨胀,本方也有消除膨胀的功效,膨胀消后服健脾养胃之剂加以多方调养,或许能拔除病根。上海一肝癌专家就提出治肝癌应以健脾为主。在他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大大提高了肝癌的疗效,并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可见全面分析研究道家医方,会给医者新的启迪,新的思路,可大大提高防治疑难病的临床疗效。

八 金蟾散(略)
九 水肿臌胀神验秘方
大田螺四个 大蒜五个,去皮 车前子三钱为末。将三味研为一处为饼,贴入脐中,以手帕缚之,帖药后少顷,水从小便出,一二次而愈。
按 此方载清代《疑难急症简方》,田螺、车前子有利尿作用,蒜泥对神阙穴起刺激作用,促使膀胱气化而利小便。有人曾用本方治肾性腹水,敷贴七次,而腹水消失。也可用田螺加韭白头、少许麝香,通窍利尿作用更强。
十 阴癞疝气方(略)

十一 神仙一块气
治诸气食积及膈噎痞满,胸胁刺痛,疝气,并皆治之。
青皮 陈皮 三菱 莪术 香附 各一两,神曲 麦芽 白丑 槟榔 萝卜籽 郁金 黄连各五钱,枳实三钱 皂角 甘草霜各二钱半
共为末,面糊大丸 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视疾之上下,为食之先后,热酒姜汤送下。

按 此方载明代《鲁府禁方》治气积、食积之重症,故用疏肝理气破积之药。郁久化火,故用黄连以泻火,病在上者饭后服,病在下着饭前服。但体虚之人不宜长服此单纯破气攻积之品。

十二 交感丹
治一切烦恼抑郁,七情所伤,不思饮食。面黄肌瘦,胸膈痞闷。疼痛等症
南香附米一斤,长流水浸三日,砂锅炒干为末。白茯神去皮木,为净末,四两
两味搅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清晨细嚼一丸,白滚汤送下,陈皮汤亦可。
按 香附是疏肝解郁之要药,配以茯神安神定志,故此方专解情志之郁。但情志病者,心病也。道家医家主张“心病还须心药医”主要在于患者清心寡欲,开怀畅志。非单纯药物能解也。
十三 心腹积 方(略)
十四 内附秘传方略
十五 十仙夺命丹
三菱 莪术 木香 沉香 丁香 没药 川芎 皂角 苦葶苈 巴豆(去壳,捶去油 各等分)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空心凉水送下。主治气快、气积、食积 、冷积
按 此方乃明代御医龚庭贤所记的道家医方,药用十位,其效灵验,故称十仙。有破气化瘀,涤痰开结之功,故可用于於痰互结之肿瘤。但若西医已用放疗化疗或手术,则不宜用此攻破 之剂。
十六 神仙沉麝丸
治一切气疼不可忍者。
没药研 血竭(研) 沉香(剉) 麝香(研细),辰砂各一两,木香半两 甘草二两
共为末,熬甘草为膏搜和,每服一丸,用姜盐汤嚼下。血气痛,醋汤下。
按 此方是宋代《局方》收载松滋县令万某秘藏的宝方称“妇人产后血痛、气痛不可忍者,只一丸立愈。。。。"此方有活血行气,镇静镇痛的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胃炎之胃痛、肠痉挛之腰痛、妇女痛经以及痞块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十七 南岳卫夫人济阴丹
治妇人血气久冷无子,或崩中漏下,积聚痞块。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亦可治男子亡血主疾。
石斛(去根,酒浸) 秦九(草字头)、藁本(去芦)、炙甘草、蚕布(烧灰)、桔梗(炒)各二两,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熟干地黄(洗过,酒蒸)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四两,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炮干姜、细辛、川穹、牡丹皮各一两半,山药、川椒(去目,炒)各三分,苍术(泔水浸,去皮)八两,大豆黄卷(炒)半升,糯米1升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坐六丸,细嚼,空心服于食前,温酒、醋汤任下。
按 本方载宋代《和剂局方》南岳魏夫人,是晋代武帝时丞相魏舒之女,自幼好仙道,得上仙授以《黄庭经》。后入茅山修道,成为茅山派的祖师,被封为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本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除旧生新,专治妇女积聚,包括今称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恶性肿瘤以及冲任(脉)虚损,宫冷不孕等症。
十八 神仙聚宝丹
治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博结不散,积聚成块腹胁疼痛,小腹急胀,或时虚鸣,面色萎黄,肢体浮肿,经侯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发虚热,盗汗羸瘦。此药不问胎前、产后、室女(大姑娘)均宜服之。常服安心神,去邪气,逐败血,养新血,令人有子。
没药(别研)、琥珀(别研)、木香(煨,令取末) 当归(洗,取末)各一两,朱砂(别研)、麝香各一钱、滴乳香(别研)一分
上药共研末,令细,滴冷,熟水捣为丸。每一两坐十五丸,每服一丸,温酒磨下,胎息不顺,腹内疼痛,一切难产,温酒和童子便磨下,产后血晕,败血奔心,口紧舌强,或恶露未尽,发渴面浮,煎乌梅汤磨下,室女经侯不调,每服半丸温酒磨下,不拘时候服。
按 此方为宋淳佑年间所集的道家医方,所治种种妇科病,皆为淤血为患,本方活血化瘀,推陈出新之专剂,用酒和童便磨服,是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力,临床上常遇虚证久补无功,加入活血化瘀之剂后即可奏效。

体会
本节所选录的道家疏肝诸方,对临床颇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如今人提出了“淤致衰老”说,和“阳痿从肝论治”看似新观点,实则道家医家早就提出,只是过去未对道家医方做过深入发掘,故鲜为人知。这说明道家医方不但很有开发应用价值,还会给人们许多新的启迪。所谓温故而知新,诚哉,是言也。

第三节 治肝不主筋方

肝主筋,筋束骨而利关节。凡筋骨活动障碍,偏瘫、萎弱乃至于风湿痹症伤及筋骨者都可从肝论治。兹选录如下道家医方。
一.华山五子丹
治左瘫右痪,片身疼痛。三十六种风、二十四般气,台前产后,腹胀咳嗽,气急伤风,痔漏,手足顽麻,遍身疮疡疹癞,并血气风,血晕雪崩,,积聚、赤白带下。此药生精补髓,安五脏,定魂魄、补下元,治虚损,壮精神,补血气,和容颜。
当归、川芎 生地 熟地 川乌(煨、去皮) 白术 苍术 (酒浸3日,錇干) 甘松 益智仁 五灵脂 桔梗 人参 茯苓 白豆蔻各二两 天麻 陈皮 麻黄 滑石 川椒 甘草 白芷各一两,木香 丁香 沉香 没药 牛黄各二钱半。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米汤送下均可。
按 本方载《鲁府禁方》华山五子,是指曾在华山修道的全真道的北五祖王玄甫、钟离全、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五位祖师。华山五子丹就是全真道五位祖师用来治偏瘫等病的秘方。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络化瘀,行气止痛,疏风熄风之功效,原方虽然所写主治甚多,但主治症是偏瘫。比现在单纯采用“溶栓”“抗栓”治疗脑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之偏瘫全面。现在单纯采用抗栓 溶栓疗法如静注蝮蛇抗栓酶,起效较快,但连用几个疗程,病人就出现心慌、气短、汗出等气虚现象。本方既益气又活络化瘀消栓。还有疏风熄风、防止肝阳上亢,血压增加,再度形成血栓的作用,比一般的溶栓更切中病机,无疑疗效会更好更安全,这比一般中医用补阳还伍汤益气活血,似更胜一筹。
二.神应养真丹
治厥阴经为四气所袭,脚膝无力,或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语言艰涩,气血凝滞,遍身疼痛。
当归(酒浸片时,捣)熟地(酒蒸,捣) 川芎 没药 羌活 天麻 菟丝子(酒制) 木瓜各等分。
共为末,入地黄、当归二膏,加蜜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盐汤亦可。
按 本方为张景岳所及道家古医方,主治偏瘫,本方与前方不同者,前方益气活血为主,本方柔肝活血为主,这提示临床须辨证施治,气虚血瘀之偏瘫用前方,肝阴血虚之偏瘫应选本方,现在一些医生为“血栓”所左右,一见中风后遗症偏瘫,不加辨证即用溶栓化瘀之药剂,必然疗效不高。
四. 太玄老翁木马方
《太玄宝典》载“真人以木马为老人驭,所以济衰人之劳也。药用乳香、没药、阳起石等分,为丹。酒下七丸,服毕,如人行十里许(约一个钟头)以木通、著子、椒汤浴之。为之七日外,登涉皆不觉疲。故得安适,如等木马,故有此名也”
按 太玄,指太上玄元皇帝,是唐高宗于乾封元年(公666年)二月去老君庙祭祀时给老子的封号。《太玄宝典》是宋代道教经典。木马指供人乘坐的马车。老年人足微软,筋骨弱,举步维艰,用此兴阳活血,通达经络之方,以强筋壮骨,治足萎难步。


五.镇精神补髓丹方
《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载“胤丹一百二十分、干地黄八十一分,菟丝子七十二分,蒸)茯苓二十四分,(炼黄) 徐长卿三十二分、巴戟天七十二分
共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若饮酒,酒服二十四丸,日再服,日加二丸,至三十二丸为恒。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嘹亮,行步轻快。经得一年,筋髓充实。
按 本方有滋养肝肾,壮筋骨,止筋骨疼痛 的功效。胤丹养肝血,干地黄、菟丝子、巴戟天滋肝阴且补肾,是强筋壮骨之主药,徐长卿有止痛祛风解毒之功效。本方对于竞技性体育运动员,或许能提高竞技成绩而无违禁药之嫌。
六 神仙飞步丹
草乌四两不去皮尖、苍术半斤 川芎、白芷各一两
为末 用生姜、连须葱各四两,和前药捣烂,以瓷器筑药于内令实,纸封瓶口,勿令泄气。春3、夏2、秋5、冬7取出晒或錇干与姜葱同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下或茶下。忌发热物、孕妇勿服。治男子诸风湿痹症、瘫痪等
按 本方乃明代李挺《医学入门》收载的道家医方,主治风湿进犯筋骨引起筋骨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故用除风湿、活血镇痛之药,但草乌毒性较大,此丸不克过量服用。

七.加味八仙汤
当归酒洗 川穹 熟地各六分,白芍酒炒八分,人参六分,白术二钱,陈皮八分,半夏曲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钱,桂枝三分,柴胡四分。羌活、防风各五分,秦九、牛膝各六分,炙甘草三分。
共剉一剂,生姜一片,大枣一个,水煎,食后服,气虚加黄芪蜜炒八分。主治四肢麻木不知痛痒。
按:此为明代龚庭贤收集的道家医方,主治气血不足的四肢麻木不仁,不知痛痒。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疏风通络的功效。对中风先兆症之肢体发麻或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偏瘫失去直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九.思仙续断丸
主治风湿深入筋骨,腿膝唆疼,步履艰难。
木瓜三两,续断 卑解各六两,牛膝洗酒浸一宿,陪、薏苡仁炒各四两 川乌炮去皮脐,防风去芦,杜仲(姜炒丝断)各二两
共为末,醋糊丸,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按;此方载《宋。合剂局方》治风湿浸啧筋骨,湿毒偏盛之证。
十 震灵丹
大治男子真元衰惫,五劳七伤,脐腹冷疼,肢体唆痛,上盛下虚,头晕目眩,心神恍惚,血气衰微,及中风偏瘫,手足不遂,筋骨拘挛,腰膝沉重,容枯肌瘦,目暗耳聋,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心肾不足,梦遗滑精,膀胱疝坠,小肠淋漓,盗汗自汗,久泻久利,呕吐不食,八风五痹,一切沉寒痼冷及治妇人血气不足,崩漏虚损,带下久冷,不孕无子。
禹余粮(大锻,醋淬不计数,以手碾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诸石(如禹余粮炮制,各四两)上四位并坐小块,入甘锅内,盐泥固济,候干,用炭十斤锻通火,火尽为度。入地抗埋,出火毒,二夜。
滴乳香(别研)五灵脂(去沙石,研)、没药(去沙石,研)各二两,朱砂(水飞过)一两。
前后共八位,并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如小鸡头大,晒干出光。每服一粒,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可。常服镇心神,驻颜色,温脾肾,理腰膝,除蛊毒。久服轻身。忌猪羊血,妇人醋汤下,孕妇不可服。
按 此方出自道藏,乃晋代南岳魏夫人方,全方系旷世类药与活血化瘀组成,而无草木之品,主治症虽多,都属于虚寒性慢性病。本方富含锰、硅、钙、铁等矿物元素,对人体有强壮滋补作用,紫石英富含锰硅,壮阳中药多富含锰,有增强新陈代谢,维持生殖功能,抗早衰,防止心血管病的作用。硅能促进骨骼生长,是结缔组织筋腱的重要原料,有强壮筋骨作用。赤石脂也富含硅,禹余粮、代诸石富含铁有养血安神补血柔肝的功效。






第四节治肝窍目病方
肝开窍于目,肝经感受风邪热毒,可出现目赤肿痛之症;肝阴血不足,目失所养,多出现视力减退,目视不明之状。


二 升麻散
宋代《道藏。四气摄生图》载“肝有病即目赤,眼中生胬肉晕膜,视物不明,宜服升麻散”
升麻、黄芩各八分,山栀子、黄连各七分,决明子、车前子、干姜、地肤子各十分,龙胆、充蔚子各五分
共熬捣为散,空心调服三钱
按 此方主治目赤,胬肉红赤,乃肝窍为风热邪毒侵袭所致。故用疏风清热,泻火明目之品组方。对肝火上炎、肝经湿热之目赤红肿亦可用之,于清肝泻火药中伍以四子可直清肝目火邪,因而本方与龙胆泻肝汤相似,而用于泻目中实火之功效则较龙胆泻肝汤为优。
五 扁鹊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己日受槐子,内新净瓮中,以盆密封口。洗去皮,取子,从月初一日服一枚,二日二枚。日别如计,十日服五十五枚。一月服一百六十五枚。一年服一千九百八十枚。小月减六十枚。此药主补脑。早服之发不白,好颜色,延年益寿。
又方:牛胆中啧槐子,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长服轻身,发黑,健体益寿。
按 槐子为豆科植物槐的种子,有养肝凉血,明目黑发之功效。据《梁书》载“俞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发鬓皆黑,目看细字"南北朝著名学着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教子女不要学炼丹术,但可学俞肩吾食槐实等药饵法。扁鹊服槐子法,第一月从初一起,始服一枚,初二则服二枚,初三服六枚......如此逐日相加,初十则服五十五枚,十一服六十六枚,十二服七十八枚,......三十则服四百六十五枚。第二个月开始,大月每月服一百六十五枚,小月每月服一百零五枚,一年共服一千九百八十枚。
南朝灵宝派所传的服食槐子法较为合理,据《太上灵宝五符序》“于十月上己日,取槐实阴干百日,捣去皮取子著瓦器中盛之。欲从一日起,日服一枚,二日服二枚,三日服三枚......十日服十枚。复从一始,满十日更之如前法”即以十天为一个周期,由第一天服一枚开始,逐日增加,到一天十枚为止。再从一天一枚开始,直到十枚。如此周而复始。


六 胤丹
唐代道家医学家苏游在《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造胤丹法》中载“钢铁一百斤,打做镜,中央开孔,容指许,状似壁形,面径五寸以上,一尺以下,厚三分许,两面刮削令极平净。尽此百斤作镜。毕,次做神水法:调和府藏盐一斤,玄坛引磁石十两,清净花水一升半。以花水和盐搅令清,次内引铁末。毕,以神水喷镜两面令湿,穿与长铁著上,片片相去三分许。先埋瓮于地中为架,架上重重按之。以瓦盆合翁口。毕,盆上覆土,可厚一尺许。每日盐水洒上令湿。满一百五日发之。其面有胤如铁衣之状,以钢刀刮取,作紫赤色。于铁钵内,以玉槌和清酒研之,惟须极细。毕,更 添酒浮取浮者,倾置别器中。澄取淀曝干,更和酒研泛橙如上法,再三为之,毕,即堪服用。”
此胤丹性味咸平,无毒。有养血平肝,镇惊安神之功。主治血虚惊悸、健忘痫疾等病症。
按 胤丹之制作较为复杂,无非是用铁治病,铁在人体属微量元素,是血的主要原料,人体各组织所需的氧,靠含铁的血红蛋白携带。所以铁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患贫血症者也以缺铁性贫血为多。但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三价铁则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造胤丹之法就是使三价铁变成二价铁。民间治贫血有一种简便方法,即将铁钉浸泡在食用醋里,溶解在醋里的铁就变成了二价铁,饮含铁之醋就能起到治疗贫血的作用。因而胤丹可采用铁钉泡醋之法。


体会
目病极其复杂,中医已有独立的眼科,本节所录治目病的道家医方,仅补其一般眼科所未备,非能治所有眼科疾患。但服槐子一方是值得推荐的。槐子明目,古有实例,道家喜服用,从中年开始服槐子,肯恩各有预防老年白内障的作用。现在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糖尿病并发白内障者也多见,糖尿病与肾虚有关,槐子能滋补肝肾,可对糖尿病、白内障都有防治效果。

第三章 乾卦类医方
乾卦易经谓“乾为天”人体肺亦象天,所以乾属肺之卦。《黄庭经》云“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就是说肺部位于五脏之上,犹如天一样的华盖,肺之神好像朝气勃勃的儿童,坐在喉咙之下,主调节全身之气,通过鼻窍司呼吸。《黄庭经》还说“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穿着洁白锦衣的肺,容不得一点污秽,若遭体内或体外的病邪侵袭,就会出现喘息咳嗽,呼吸不畅,全身不适的症状。中医则有“肺为钟,撞则鸣”之说,可见医、道认识一致,中医学指出,肺主气,司呼吸,出入于喉,开窍于鼻。敷布卫气,外合皮毛。一旦得病肺失所主,可表现为气虚不足以息,或皮毛卫外而不固易感风寒、风热等外邪(感冒),或热毒壅滞于皮肤而为疮疡、嫘芥;或外邪袭鼻犯喉而为鼻阻、喉肿;或外邪犯肺、内邪扰肺二位咳痰喘息等病。凡能防治以上肺系疾病的道家医方就属于乾卦类医方。

第一节 治肺虚方
肺虚常见有肺气虚和肺阴虚。肺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声音低微,短气不足以息,自汗 易感冒,舌苔白润,脉软无力。 肺阴虚主要表现为喉干咽燥,干咳无痰,甚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舌红少苔无津。

一 道藏黄芪膏
用水煎透,炼蜜收膏。
《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载“凡男女老幼一切气虚不足之症,皆可常服。调荣固卫,外止阳虚自汗,内托痈疽不起,四肢无力,气虚下陷,咳痰虚喘,或入煎剂,或修合丸药,或单用白开水冲服俱可。”
按:黄芪乃补气药,以北箭芪最好,产于内蒙古武川县、山西横山县和浑源县者为上品。单用一味黄芪在一般中医方书上少见,为补益肺气之专剂,便于现代研究。


二 琼玉膏
人参(上品者去卢)12两、真怀生地黄10斤(洗净捣取其汁)、白茯苓(坚白者去皮及筋膜最佳)24两、白沙蜜5斤。
将参、苓为细末,忌铁器;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去渣;同药一处,拌均,入瓷器内封固,净纸二十余重密封。入重汤内煮,用桑柴火煮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层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久,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三匙,作三盏。每晨以二匙温酒或白汤调服。
按:此方乃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所传,朱权晚年学道,自号玄洲道人、臞仙,著有《臞仙活人心法》、《乾坤生意密蕴》等道家医书。本方人参为主药,若用红参、生硒参、高丽参则是以补肺气为主之方,专治肺气虚证;若用西洋参、明沙参则本方是滋养肺阴为主,专治肺阴虚证。

三 九华草灵丹
宋代《太玄宝典》载“太上有72种丹,唯九华草丹能使人骨坚体轻。天之精,天门冬是也;地之精,地黄是也;日之精,枸杞是也;月之精,松黄是也;阴之精,远志是也;阳之精,人参是也。山之精,巨胜是也;水之精,藕节是也;人之精,菊花是也。九药各等分,采择精净,忤烂,以百草和露包裹,用葛藤扎紧。以米五斗同蒸之,米熟出之,夜摊于月明中,五更水露,阴干为末,蜜和为丸。日服一枣大,旦用水下,长服常效
按 此方为滋阴润肺之剂,主治肺阴虚证。巨胜即黑芝麻,松黄乃松树花之花粉,人参是北沙参或西洋参。

四 天父七精散
竹实三大两,九蒸九晒,地肤子 四大两,黄粉四大两九蒸,蔓菁子三大两,九蒸,松脂三大两,炼令热,桃胶四大两,巨胜五大两,九暴。
以上七味,和捣为散,日服二三钱。
按:本方乃唐代道士霞栖子《太上肘后玉经方》中的乾卦方,列为仙家八卦之首。有益肺气,滋肺阴之功效,主治肺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竹实李时珍说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迄,乃依常菜茹食。陈成说“味甘似蜜”。还有一种竹实,竹子开花结实形如小麦子,江浙人号为竹米,有益气之功效。蔓菁子,又名诸葛菜,俗名大头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芜青的块根,其种子称为蔓菁子,有益气明目,退潮热,利九窍的功效。松脂又名松胶、松香,是松树皮上的脂状物,李时珍说松脂是松树津液之精华,在土不朽,流脂日久变为琥珀。葛洪《抱朴子》载“上党人赵翟癞历年,垂死,其家弃之,送置山穴中,翟怨泣经月。有一老翁见而哀之,以一囊药与之,翟服百余日,其疮都愈,颜色丰悦,肤丰玉泽,老翁再过之,翟谢活命之恩,祈求其方,老翁曰此是松脂,山中便多,此物汝炼服之,可长寿,翟乃归家常服,身体转轻,气力百倍,蹬危涉险,终日不困,年百余岁,齿不坠,发不白。”松脂练法:用松脂十斤,以桑薪炭汁一石,煮5、7沸;漉出,冷水中凝,复煮之,凡十遍乃白,细研为散。陶弘景说,松脂益气,令人光泽。桃胶,桃树皮溢出的胶质,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晒干研末,有活血益气之功。
全方七位药相伍,共起补益肺气,滋养肺阴之效,适宜于肺气阴两虚之短气、自汗、咳嗽痰粘等症。肺不虚者,平时服之可健体防病。
方中竹实难觅,可用北黄芪蜜炙代之。


五 俞山人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隔壅痰实喘满,咽干不利,烦渴引饮,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咳嗽。
前胡、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芪(去卢)当归、紫苏子(微炒)炙甘草、肉桂、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一两,干姜炮、人参、炮附子、羌活、桔梗(炒)各半两
以上共十五味,同作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苏叶三片、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按:此方是宋代《局方》收集道家俞山人治肺气不降,痰滞胸膈,虚阳上越,上盛下虚的咳喘症,相当于今之老慢支。方中前胡、厚朴、半夏、苏子、陈皮,降肺气以清胸膈之痰;参附桂温阳气,摄虚阳,实下以治虚气之喘;配五加皮以逐饮邪;芪、归以益气活血,佐羌、桔以防外邪袭肺。如此本方标本兼治,全面出击,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拌肺气肿、肺心病都甚相宜。

六 肺家诸病方
唐代《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载:
胤丹36分,天门冬24分、五味子14分、紫苏子5合(约15克)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服15丸,日再服,渐加至21丸,为恒。忌鲤、生菜、咸菜等物。主治肺阴虚之气逆咳嗽等
按:本方胤丹补血养肺阴,助苏子降逆平喘止咳,天冬、五味子润肺养阴,故宜于肺阴虚的咳喘气逆之症。

体会
一般中医对肺气虚用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百合);肺气阴两虚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上述所录道家医方与一般中医所用方不同,正因有此不同,才说明道家医方有自己的特色,道家用于补肺气、养肺阴或肺气阴双补之方都属于膏剂、丸剂或散剂,便于长期服用。凡虚证都不是一两剂药可以解决,每需长期服用,所以道家乾卦补肺药方既扩充了一般中医补肺的方剂,又在剂型上更切合临床实际之需要。
第二节 治病邪犯肺方

病邪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风热之邪,首先由鼻窍、喉咙犯肺,最常见的是鼻阻、喉咙痛、感冒;一指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所谓脾为生痰之原,肺为贮痰之器,痰贮于肺,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而为饮、为喘、为咳嗽。道家对此类病症有自己独特的药方。
一 治鼻塞不闻香臭方
唐代《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载
胤丹81分、通草32分、细辛28分、干姜38分、蒲黄12分
上五味以生地黄汁煎 为丸(梧桐子大)一服28丸,日再服,满千日可闻香臭
按:本方细辛伍干姜辛温通经通鼻窍,胤丹、生地、蒲黄入血活血,通草通调肺所主的水道。如此经络血水通达,鼻窍即通,鼻塞、鼻不闻香臭可愈。对慢性鼻炎所致的鼻觉减退或鼻阻,坚持服用本方必有较理想之疗效。
本方与一般中医通鼻塞习用辛夷、苍耳不同,而是既通窍又活血消肿的办法,适宜于今西医所说“充血水肿”的病理表现。古道医家对慢性鼻病的认识,虽未明确提出这一病理,但从药方即可推论得知,说明道家医方的确是奇特的。
二 邵真人经验方
明代《古方试验》云“喉风闭塞。腊月初一日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帆、朴硝各五钱,装入胆内,青纸包好。将地掘一孔,方开各一尺(1立方尺)以竹子悬此胆在内,以物盖定。侯至立春日取出,待风吹去胆皮青纸,研末密收。每吹少许神验。乃万金不传之方”
清代名医王照兴说“此方屡试屡验,神妙之极。但猪胆即非初一亦可,总在腊月初旬。但亦可不必掘地,悬挂于有风无日处较为省便。待药干取下,再研极细末听用。一切喉风皆可用,真良方也”
按:喉风,即今称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本方祛风化痰,清热解毒之力甚强,加之制法特殊,猪胆汁与诸药相合,更增效力,所以疗效肯定,经得起重复。王照兴简便其制法,说明道家医方也是可以革新的。


神仙通隘散
白硼砂2钱、孩儿茶1钱、蒲黄6分、青黛1钱、牙硝6分、枯矾6分、白滑石1钱、冰片脑2分、黄连末5分、黄柏末5分。
共为细末,吹喉中,主治咽喉肿痛,生疮声哑,危急之甚;虚劳声嘶喉痛,立效。
按 本方载明代《寿世保元》,为治咽喉红肿疼痛、化脓性扁桃体炎、声带充血水肿之要药。硼砂清热解毒、防腐,儿茶清热收湿,其它几味药皆辅助二药发挥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冰片开窍,清热止痛,共研末对今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姓链球菌以及霉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杀灭作用,故用于急性咽喉炎有良效,较之一般用冰硼散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五 葛仙翁治久咳方
治久咳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治不痊方
猪胰三具 干枣一百粒
此二味以酒三升渍数日,服二三合至四五合服尽此则病痊。
按 本方载晋代《肘后方》。久咳十年以上,乃今称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结核所致的咳嗽。猪胰位于中央属土,大枣亦是脾土之要药。肺金久病必虚,故采用培土生金之法。此方亦属食物疗法,有健脾养肺,滋补强身之功效。肺气恢复,卫外力强,不易因外邪袭肺诱发和加重咳嗽。因而此方对久咳肺气虚的患者十分相宜。

七 瑞南道人二仁膏
杏仁4两(去皮尖)、桃仁5钱(去皮切之)、甘草1钱、盐5钱
以二仁同姜湿纸包裹研细,入甘草与盐,瓶内收贮,用汤点服。主治老人隔滞,肺疾痰嗽,宜于秋天服用。
按:本方载明代《遵生八筏》有降气平喘祛痰化痰之功,对于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老人,于秋季开始服用本方,预防冬季病情加重,很有意义。本方妙在杏仁配桃仁,久病必淤,桃仁活血化瘀,可增强杏仁的平喘作用。临证时对于久服祛痰平喘之剂疗效不显著者,加上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常可增强疗效。所以此方药味虽少而寓意颇深。若老人体虚,除用桃仁外,还可用胡桃仁。亲见一老中医用三拗汤加胡桃仁治疗老年肾不纳气兼外感风寒之喘症,每获捷效。
八 瑞南道人灵仙丸
龙脑薄荷一两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置砂器中揉擦作稠水,去渣筋,熬成膏) 威灵仙 焙用
三味共收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睡生姜汤下。主治肺气壅滞,痰粘间作,胃脘痰塞,痞闷不快等。
按 此方载《遵生八笺》宜于痰涎壅滞肺道之实证。用威灵仙、薄荷之辛窜,带领皂角入气道以清涤积痰,配方颇具巧思。与前瑞南道人二仁膏不同,彼偏气滞,此偏痰积,故彼利气,此祛痰。临床须辩证选用。

九 瑞南道人坠痰方
治老人胸膈不利,或时烦闷。
半夏(山东出者为佳,用白汤洗淋十余次,为末)生姜一大块(如指二节)大枣七枚。 用半夏末二钱,入姜枣,用水二盅,煎至七分。临卧,去姜枣服。
按 此方名为坠痰,实则降逆化痰。乃据张仲景《金匮》小半厦汤(半夏、生姜)加大枣而成,小半厦汤是治痰饮(支饮)兼呕之方,是化痰降逆止呕之汤剂。此方加一味大枣健脾益气,是瑞南道人专为老人而设的。老人患痰饮多有脾虚,加大枣健脾补虚,以杜生痰之源。且此方半夏是用散,用量虽小,但易于溶解。这说明道家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值得我辈继承发扬。
十 白云子吐阴痰方
甘草二两,生用,茯苓二两,茶汁五六升、浓汁者。
同煮,取六升,去滓,微温服三升(顿服),即以物剔喉中,令吐,吐已又温服三升,别令极尽,所吐当引痰延出矣。又煮单茶汁三升许,加少许生姜、橘皮,稍热服,渐渐綴之, 便仰卧,以手捋摩胸臆,下至心腹,暖覆衣便卧良久。自此后勿食酸咸诸物。
按 白云子即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此方载于他所著的《修真精义杂论》方名为吐阴痰方,但本身无催吐作用,而是靠探喉取吐。所谓阴痰乃指清稀之痰延,近乎水饮。故可由肺所通调的水道而去,采用利尿之法。本方甘草茯苓以及姜橘茶汁都有显著利尿作用,使阴痰随小便而去,故不必用探吐之法也。
十一 瑞南道人陈橘丸
陈橘皮(去白)一两,槟榔五钱、木香五钱、羌活五钱、青皮五钱、枳壳(麦麸炒)五钱,不蛀皂角一两、郁李仁(去皮尖,炒)一两,牵牛(炒)二两。
为末,研细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姜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主治大肠风燥、气秘。
按 大肠风燥,因肺气闭郁所致大肠结燥,气秘,也是肺气不降所致的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大肠传导无力则便秘。中医有“提壶揭盖”法,装的满满的一壶水,常常倒不出水来,若将盖揭去则水畅流矣。本方所治肺郁便秘,采用的就是提壶揭盖法。陈皮、枳壳类芳香药开宣肺气以揭盖,配以增强大肠传导之牵牛等药,如此双管齐下,对大肠风燥和气秘必有良效。但此方最宜于痰饮(慢支炎和肺气肿)患者之便秘,起祛痰、利水、通便等多种功效。服此丸不仅通便,痰饮之症亦可得以缓解,若是单纯的津枯肠燥的大便干结难出,本方则不相宜,宜用润肠通便之法。

体会
以上所选治病邪犯肺道家医方虽不全面,但有特点,不同于一般中医的同类方剂。如预防感冒的卧龙丹的特殊用法,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邵真人经验方颇具研究和开发价值。其他医方对临床医生也有启迪作用。

第三节 治肺不合皮毛方

《黄帝内经》是医、道的共同经典,明代《正统道藏》就全文收录了《内经》。该书《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即人体皮毛的健康与否是肺气所主,肺将卫气敷布于皮毛,有防御外邪入侵、确保皮毛的屏障作用。若外邪入侵皮毛,引起各种皮肤病,则当责之于肺,所以将防治皮肤病的各种道家医方归属于乾卦类。

一 吕祖苦参散
石菖蒲(九节者)一两,威灵仙一两,胡麻(炒)一两,川芎一两,苦参四两,荆芥、甘草各一两
上七位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好黄酒调服三次饮,专治风癣疥疮。
按 此方为明代《鲁府禁方》收载,吕祖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此方清热解毒,燥湿杀虫,苦参是主药,适宜于皮肤真菌所致的癣和疥虫所致的疥疮。本方妙在祛风润燥止痒之品中加一味川芎,是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证之临床的确如此,若单用杀虫解毒祛风之剂,疗效就不甚显著,加入活血之品疗效就可大大提高。所以用中药不能脱离中医理论,若以西医观点用中药,活血药就大可不必用了。
二 仙方活命饮
穿山甲(合粉炒黄) 白芷、防风、天花粉、赤芍、归尾、乳香、没药、贝母、皂角刺、甘草各二钱,金银花、陈皮个三钱。
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治一切皮肤疮疡,未成脓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按 本方乃明代太医院御医薛己收集在他《外科发挥》上的道家医方,是中医外科治疗皮肤痈疖之有效名方,称为“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可是有人曾将方名视为“封建迷信”在文革期间更名为“消疮饮”。如果疗效不奇特,在那个年代就会被扫入垃圾堆。
三 孙真人自验方
《 续名医类案》载“孙真人云 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解着庭木,至晓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之论有此方,遂依治之,手即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其方取蒲公英捣敷肿上。”
按 孙真人解木时碰伤中指背皮肤,邪毒趁机侵入而成疮,红肿疼痛。他自己采用一老人的蒲公英外敷单方,连敷不到十天就好了。这说明,道家医方十分重视民间单方验方的应用,所谓“单方气死名医”。大医家、大医院治不好的病,有时竟被民间的单方治愈。特别是游方道士收集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简便验的民间单方、偏方,值得深入发掘。

四 吕祖治发背灵宝丹
栝楼5个,去壳取子;乳香5块如枣大
共研细末,白蜜一斤,同熬成膏,每服3钱,温酒送下。
按 这是清道光年间罗越锋《疑难急症简方》收载的吕洞宾治发背验方。发背,是背部长的无头疽,漫肿色白,难消难溃难敛。吕祖灵宝丹药仅两味而奇效,令人不可思议。

五 瘰串应验如神方
熟地八钱,炒生地、山药各四钱,制首乌、西路党、穿山甲、鳖甲、麦冬各三钱,当归、皂角刺、象贝、天花粉各二钱、荆芥、生黄芪各钱半,甘草八分、全蝎四只。
服者多则八帖,小儿减半
按 本方载清末《疑难急症简方》。瘰串又名瘰疬,即今之颈淋巴结核,虽所发部位多为少阳、阳明经所过之颈部,但其病理多为痰结,且皮下即可扪得,故在此归属于肺而方列乾卦类。据罗越锋说,当时胡应桥闻此方治验多人,而用八十洋银购得此方。故于方末告诫读者“切勿轻视”。此方在滋肺阴益肺气的基础上用化痰破结搜剔之品,对于淋巴结核,当属有效。言称八帖可愈,决不是汤剂,而是将此方中之药研末为散,日服散剂三钱左右,约服三个月以上,若能治愈,就比当今抗结核药为优。临床不妨一试。

体会
皮肤病,看似小病,治愈甚难,尤其是顽癣,而所录吕祖苦参散,值得研究。痈疽一类疮疡,其痈易疗,其疽难治。吕祖治发背一类无头疽之方,应于探索。仙方活命饮是中医外伤常用之方,但近年受西医观点左右,重视单纯抗菌消炎之剂,忽略对机体抗病力的整体调动。用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中草药的抗菌消炎的作用是难以与西药抗生素相匹敌的。中医要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才能在现代化的今天有一席之地。
第四章 坤卦类道家医方
坤卦,易经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又说“坤,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可见,坤为土,《黄庭经》曰“脾部之宫属戊己。”戊己属土,故脾亦属土。所以坤卦可代表脾。
中医学称“脾主运化”,《黄庭经》指出“脾消谷散气”医、道都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水谷之营养,并运输到全身,滋养各个脏器,即易经谓“万物皆至养焉”。说明脾为人体气血之源,所以气虚或气血虚应健脾补脾,使气血之源泉不竭。《黄庭经》说“金木水火土为王,......上秉元气年益长。”又说“脾长一寸掩太仓,......长精益命赖君王。”所以补脾益气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消化不良,从健脾入手,可以回复脾的“消谷、运化”功能。脾还运化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困脾,消化吸收障碍,可出现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病症。
脾旺不受邪,益脾养正有防御外邪之功能。正如《黄庭经》说“明神八威正胜邪,是为脾健在中宫。”
脾开窍于口,《黄庭经》也说“口为玉池太和宫”所以口腔的疾病也可从脾论治。
凡治上述与脾有关病征的道家医方,都属坤卦类。
第一节 治气血之源匮乏方
脾为气血之源,脾虚则气血之源匮乏。可表现为脾气虚,气血虚等症候。
脾气虚证,可见面色无华,四肢倦怠,少气懒言,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质淡苔白润,脉缓乏力;脾气虚甚者,除见脾气虚的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脾不统血的各种出血症如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紫斑等。
气血虚症,出现脾气虚症的同时兼见面色萎黄、唇色淡白,爪甲枯黄、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等正。
脾为五脏六腑之王,后天之本,五脏六腑赖脾所化生的气血供养,先天之本也靠后天之本资助。因而脾虚可致全身脏器虚衰而衰老,正如《黄庭经》说“上乘元气年益长”“长精益脾赖君王”元气、元精虽根于肾
,但元气、元精的气充盛则仰仗于脾,故补脾可抗衰老,延寿命。
现选载道家洽疗睥气虚气、气血虚、补脾延年的医方如下
一 道藏白术膏
白术十六两 用水煎透,炼蜜收膏。每晨用米饭煎服三五钱,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据《道藏精华 洼宫秘方大金》载补脾益气兼理诸虚坎食无味精神短少四肢无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以及脾湿下注之症并皆治之

按 白术是脾家圣药 ,是补脾益气,健脾除湿之专剂,凡脾气虚证、脾虚湿困证,非它莫属。白术以浙江的磐安为上品。单用白术熬膏主治脾虚证,一般中医方少见。
二 九转长生神鼎玉液膏
白术(气性柔顺而补,每用二斤,秋冬采之,去精皮),赤术(即苍术也,性刚雄而发,每用十六两,秋冬采之,去精皮)
二药用木石臼捣碎,入缸中,用千里水(河水、山泉亦可)浸一日夜;次入砂锅煎汁一次,收起,再煎一次;绢滤渣汁,去渣;将汁用桑柴火缓缓炼之,熬成膏。瓷罐盛贮封好,入土一二日出火气。择天德日,服三钱一次,白汤调下,或含化俱可。久服轻身延卑年,悦泽颜色。忌食桃李蛤海味等食。
更有加法,名曰“九转”
二转加 人参三两,煎汁十二次,熬膏,入前膏内。名曰长生神芝膏。
三转加 黄精一斤,煎汁熬膏,加入前 膏内。名曰三台益算膏。
四转加 茯苓、远志去心,各八两,熬膏,加入前膏内,名曰四仙求志膏。
五转加当归八两,酒洗熬膏,和前膏内。名曰五老朝元膏。
六转加鹿茸、麋茸各三两,研为末,熬膏和前膏内。名曰六龙御天膏。
七转加琥珀红色如血者佳,饭上蒸一炊,为细。末,和前膏内名曰七元归真膏。
八转加酸枣仁去核,净肉八两,熬膏和前膏内。名曰八神卫护膏。
九转加柏子仁净仁四两,研如泥,加入前膏内,名曰九龙扶寿膏。
按 本方出自明代瑞南道人《饮馔服食笺》九转是以白术、苍术为主药的九种膏。二术均为健脾益气药。白术性柔,滋补力强;苍术性烈,偏于燥湿。二术合用,健脾燥湿,维持脾的运化功能,以固后天之本。适宜于肥胖湿重之人,常服有减肥轻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天德日服食更有利于健脾益气,天德日是吉日,源于《黄帝虾蟆经》,后世多用天医日,说明道家医方十分注重时间治疗学。
长生神芝膏,适宜于脾气虚者,其补气之力更强。若气虚不重,以党参易人参为好。
三台益算膏,黄精养脾阴,适宜于脾虚兼咽干津少的患者。
四仙求志膏,茯苓、远志化痰通窍,适宜痰湿重,记忆力减退者。
五朝元老膏,当归补血,适宜于脾虚血少者。
六龙御天膏,鹿茸、麋茸补肾壮阳,添精补髓,适宜于脾肾阳虚,精亏阳痿者。
七元归真膏,琥珀化痰宁神,适宜于脾虚兼血瘀心悸失眠多梦者。
八神护卫膏,酸枣仁宁心安神,适宜于脾虚兼失眠者。
九龙扶寿膏,柏子仁养心润肠,适宜于脾虚兼in
心阴不足,或兼有便结之老人。
总之,以二术健脾为主,针对患者各自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膏滋。医者还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仿此加入其他针对性的药物。关键是要有脾虚的主证,所加配之药则是针对兼症的。
道家养生学十分推崇服食苍术,认为常服食苍术可以抗老延寿,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载“南阳文氏,汉末逃难胡山中,饥困欲死。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神农药经》所谓“必欲长生,常服山精”是也。 葛洪《神仙传》还举了一服术强身的病例,陈子皇得饵术要方,其妻姜氏得疲病服之自愈。颜色气力如二十(岁)时也。陈子皇本人也坚持长期服术,后入霍山得道。
明代瑞南道人还介绍了著名道士崔野子的方法:于潜术一石(约3000克)洗净捣之,水2石,渍一宿,煮减半,用清酒五升(约30克)重新煮,取一石绞去渣;更微火煎熬,纳大豆末二升,天门冬末一升,搅和丸如弹子。旦服三丸,日一。或山居远行代食。耐风寒,延年无病。(此法较为可取,以天门冬抑制苍术之燥烈之性,以大豆增强其益脾补气功效。苍术又可制约天门冬之滋腻碍脾。大豆之产气壅中。如此相辅相成,可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
三 真人驻年藕华方
莲实 鸡头实 藕
八月上戊日取莲实,九月上戊日取鸡头实,十月上午日取藕。各等分,阴干百日治之,正月上寅日,井华水服一方寸匕,日四五,后饭服之,百日止。主补中益气力,养神不饥,除百病。久服轻身延年。
按 此乃唐代养生家服食方,载宋代道学典籍《云及七签》中。莲实即莲子、莲米,鸡头实又名芡实。莲子补脾养心,为治心脾气血不足、体虚心悸失眠之妙品。芡实补脾利湿,固精益智,藕补中益脾,增气力。此三味相配,共起健脾益气、养心益智,固精强肾之功。充分发挥脾为王以养他脏,后天养先天的作用。本方在采集和制作上十分强调时间,采集要求在金秋季节,连藕芡实完全成熟之时,并且要在上旬戊日脾土旺盛之际。采藕于十月上旬午日者,是因午日为心火旺盛之时,此时采藕是以火生土之意。这是时间生物学的具体应用,也是道家医学的一大特点。
四 脾家诸病方
胤丹36分、白术24分、甘草12分、豆蔻13分,去皮。
上四位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一服15丸,日再服,加至20丸为恒。忌桃李、蒜、生冷难消化之物。
主治脾虚消化不良、气血不足之证。
按 此方是唐代道家医家苏游收载在《三品怡神保命神丹方》的道家健脾方,该书所有方都用胤丹,胤丹含铁可补血,但若食欲极差,消化不良者,以不用为宜。因含铁的胤丹难以消化,若脾虚气血不足,需用胤丹,本方加神曲,则可助铁的消化吸收,脾虚 兼气血不足之轻症患者可服用本方,重症需另选乾坤膏一类,方可胜任。
五 乾坤膏
当归四两、熟地四两、黄芪四两、党参四两、桂圆二两、枸杞二两、升麻二两、肉苁蓉二两。
以上共煎透,炼蜜收膏。
按 此方是《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收载,主治气血亏损,
荣卫虚弱,肌肉消瘦,倦怠嗜卧,饮食少思,面色憔悴,妇人赤白带下等症,凡是由气血亏虚而致,此膏悉能治之。每服三五钱,开水冲服。
本方与《济生方》中的归脾汤相近,同为补气血之剂,但此方滋补力更专更强,归脾汤是根据“心主血、脾统血”的理论制方的。本方则是根据乾天坤地,上下相交,而成泰卦之理论设计的。当归、熟地、枸杞、桂圆补血,属阴代表地,黄芪、党参、苁蓉补气,属阳代表天。配一味升麻使地气上升,天气必然下降,因而形成泰卦。泰者吉祥安泰也,上下交通、阴阳平衡,气血充足,身体就安泰舒适了。可见虽同为补气血之剂,适应症也相同,所依据的理论不同,方剂组成上就各有特色。
六 九真中经四镇丸
余余粮四两、真当归一两、熏陆香一两、人参一两、鸡舌香一两;
丹砂四两、甘草一两、青木香一两、干地黄一两、詹糖香一两;
茯苓四两、白术一两、干姜一两、放风一两、云母粉一两;
麦冬去心四两、干枣膏一两、附子一两、胡麻一两、龙骨一两。
以上四组药先制作第一组,将禹余粮捣细后,再与其余四位合研及细为散;第二组先捣丹砂,再与其余四味合研究、成散;第三、第四组将五位共研成散。 最后将四组散剂混合,反复捣忤,加白蜜四升,白蜡十二两,炼蜜为丸(白蜡壳封装)。每隔二日服一丸。宋代道书《云笈七签》载本方常年服食,可以除百病,令人不老,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面目悦泽
按 《九真中经》是汉代裘玄仁传出的道家经典,主要论述中央黄老道的修道方法。“脾执中央以灌四旁”本方就是据此理论,以补脾益气血为中心,兼补其余四脏。本方温补而不燥,配诸香药以利于矿石类药物消化吸收。现代分析禹余粮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云母含钾、镁、锂、圭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龙骨含钙铁钾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唯丹砂含硫化汞,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所以本方除丹砂外,是健脾补气血植物药加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成,对脾虚气血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者有较好功效。
方中熏陆香即乳香,鸡舌香即丁香,詹糖香是詹糖树的枝叶和花,李时珍说“如茉莉花香”这些香药在当时多从印度或东南亚进口,为道医所喜用,说明道医家不故步自封,不闭关自守,无论三教九流古今中外,只要是有益的东西均可拿来为我所用。
七 老君益寿丸
白术四两、干姜一两、茯苓半两、石斛半两,天门冬五两,熟地二两、天雄半两、附子一两半、(天雄、附子均炮去皮脐)桂心半两、柏子仁半两、山茱萸半两,五味子半两、肉苁蓉一两(酒浸去皮皱)杜仲半两 菊花半两 牛膝半两、蛇床子半两 石苇半两(去毛) 菖蒲半两 桔梗一两 放风一两 细辛三分 远志一两 云母粉半两 泽泻一两
以上捣,罗为散,平旦酒服三钱,冬月日三服;夏平旦一服;春平旦、日暮各一服;药后十日知效,二十日所苦觉灭,三十日气力胜,四十日诸病除。六十日身轻体健,......
按 本方系宋代道家收入《云笈七签》的唐代道家医方。这是根据《黄庭经》“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脾中之神游中宫,朝会五神和三光。......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即以脾为中心,调补全身五脏六腑的理论而制定的。以白术、干姜、茯苓、石斛补脾阳养脾阴为中心,辅以调补肾气(肾阴肾阳)的附、桂、熟地、山茱萸等味,由细辛引入少阴肾经;配柏子仁、五味子,由菖蒲、远志引入心经;伍菊花引入肝经;伍桔梗、防风引入肺经。如此补脾为主兼补五脏,是本方的特点。因为是养生方,基本上属于平补之剂,但温阳药居多,故阴虚阳亢者,不宜长期服用。
八 百龄丸
党参、当归、白芍、陈皮、枳壳、虎骨、各二两,白术、茯苓、香附各四两,丹皮、川贝、泽泻、鹿角(胶?)甘草各一两,马钱子二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老人服之腰腿有力,身体轻健,益寿延年,;中年服之,开胃健脾,多进饮食,强筋壮骨,增添臂力,至老犹壮;幼儿服之消化水食,活泼可爱,;妇女服之活血通经,宽中理气,经脉畅调。
按 此方载<《道藏精华 清宫秘方大全》,方名“百龄丸者,一是指各种年龄男女老少均可服用;二是本方健脾柔肝,气血双补,可使人延年益寿。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为主,以归勺枳香羊肝血疏肝郁为辅,兼除湿化痰,强筋壮骨,镇痛。因而适应症广,凡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膨闷饱胀;肝郁血虚,气逆不舒,两胁发胀等脾虚肝郁正,最为相宜,若兼咳嗽痰喘,土不生金之证;或兼筋软骨弱,肝筋失养,土不培木之证,;或风湿深入筋骨疼痛之证,均可服食本方。方中虎骨可用狗骨代。若无筋骨关节痛,虎骨、鹿角、马钱子均可不用。
九 保合太和丸
白术 去卢,抄,当归酒洗,各四两。茯苓去皮,白芍酒炒,各二两,人参、山药、陈皮、连肉、姜半夏、枳实麸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去子,香附炒,黄连姜汁炒,龙眼肉各一两,炙甘草五钱,白豆蔻仁三钱。
共为细末,荷叶煎汤,下大米煮稀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汤下。
按 保和太和丸,乃依据《易经》曰“保合太和,亨利贞”太和指阴阳调和的冲和之气,《太上老君中经》说“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本方健脾益气,所益之气正是冲和之气,使人体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之气。既调补气血,又消导化食,宜于脾虚气血不足胃纳不佳者,与朱丹溪的保和丸纯为消导之剂不同,此方久服不伤胃气,特适宜于老人。
十 太玄草五行丹
人参、菖蒲、地黄、巨胜、黄精各等分
同蒸三日三夜,取出曝干,为末,炼松脂为丸,梧桐子大。日七服,温水下七丸。七日成真气,气血滋养身体筋骨,精固神定耳。
按 此方出自宋代道书《太玄宝典》原方载“东方之灵,人参也;南方之灵,菖蒲也;中央之灵,地黄也;西方之灵,巨胜(黑芝麻)也;北方之灵,黄精也。”可见该方是取五方草药之灵组成,五方统于中央,所以本方实是以补脾为主,兼养四脏,气阴双补,气血双补适宜于气血阴阳俱不足的患者。不温不燥,不寒不热,亦可作平时的滋补强壮剂。
元方所言本方之效力谓“七日成真气”,即连服七天可以补真气。《内径》谓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又名元气、正气,内养五脏六腑,外御病邪入侵。本方健脾补真气,正是脾旺不受邪之意、。脾旺不仅不受外邪,对内邪亦可战而胜之。如内生痰浊淤血成积,就属于内邪。脾旺可使痰浊淤血之积化为无形,即所谓 养正积自消。今人就有据此理论,以健脾为主治疗癌症取得显著成效者。本方对癌症患者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的能力。
十一 太玄灵草换肌方(略)
第二节 治脾失建运方
《黄庭经》指出,脾主消谷散气,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若脾失建运则不能消谷散气,易为水湿所困。水湿停聚中焦则为湿阻之消化不良,;水湿下流于肠则为泄泻。道家治疗脾失建运所出现的各种病症,也有不同于一般中医方的道家医方。
一 风后四扇散
苍术二两、干姜二两、干地黄五两、石菖蒲三两、桂心三两、五灵脂三两、仙灵脾三两、松脂三两、泽泻三两、云母粉四两。
以上十位,如法捣研。以白蜜和而成丸,i以酒饮服,一日十丸。
按 :本方是唐代霞栖子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之坤卦方。风后是民间传说掌管风的娘娘。风后手持四把扇,扇子一扇,风就刮起。风能胜湿,所以本方是主治湿气困脾所致的脾失建运。以苍术健脾燥湿为主药,其余诸药辅助、脾坐中宫主运四脏,湿邪袭心以桂心、菖蒲之芳香祛之;湿邪伤肝以五灵脂活血化之;湿邪犯肺以干姜温而解之;湿邪损肾以仙灵脾振之,以泽泻利之。如此以脾为中心的五脏之湿邪均得以解除,但恐辛温燥烈芳化之品伤及脾之营血,故用地黄、云母、松脂佐之而成为祛邪不伤正的平和之剂。对湿邪困脾出现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口粘不爽,四肢面目浮肿,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者有健脾燥湿之功效。湿化为痰贮肺兼见咳嗽痰多之症,湿邪化痰蒙蔽心窍兼见健忘心悸之症;湿邪犯肝筋兼见筋骨关节酸痛之症;湿邪下注于肾兼见水肿小便不利之症,均可治之。对于痰湿肥胖患者,长期服食有轻身延年之功效。
方中云母和松脂,今不常用,却是古代道家养生家常食之品。如宋代道家典籍《云笈七签》载“真人服食云母方”“捣葱茎绞取汁二升,桂一升,捣;下筛云母一斤,粉之;三物都合成竹筒中;蒸之炊一石米,顷一日化为水,出凝之曝干,治。服一方寸匕。”古道士将服食云母之作用神化,但云母含钾、镁、钙、硅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食之无害。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则云母煮粥食,有他《晨兴》一首为证:宿鸟动万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瑞南道人《饮馔服食签》专门载了服松脂法:今选其一:采上白松脂一斤,(松脂即松香),桑灰汁一石。先将桑灰汁一斗,煮松脂半干,将浮白好脂辘入冷水,侯凝,复以灰汁一斗煮之,又取如上,两人将脂团园,扯长数十遍,又以灰汁一斗煮之,以十度煮完,遂成白脂,研细为末,每服一匙,以酒送下。空心近午、晚、日三服。服至十两不饥。夜视目明,抗衰老。”
所以风后四扇散适当加减后,或许对今之肥胖者有较好的疗效。
二瑞南道人大茯苓丸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大枣,肉桂各一两,人参、白术、远志(去心,炒黄)细辛、石菖蒲(一寸九节者米泔水浸三日,日换泔浸碎切晒干)各十二两,炙甘草八两 干姜炮五两。
上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黄色,掠去沫,停冷,拌和为丸,如弹子大,久服不饥渴,若曾食生菜、果子、食冷水不消者,服之立愈。五脏积聚气逆,心腹切痛,结气腹胀,吐逆食不下,生姜汤下。羸瘦饮食无味,酒下。旦服之,防病抗衰老。
按 此法载明代瑞南道人《饮馔服食笺》有健脾化湿,温运脾阳之功效,适宜于脾阳虚,脾气不足而又为湿邪所困之证,患者必见舌苔白厚腻,或舌淡苔白滑方为适宜。如舌苔薄而少津,非湿邪为患则不相适。方中人参用党参代替为好,因党参健脾益气,而人参如吉林红参、高丽参乃纯大补元气之品,易致气滞壅中,有碍脾之运化。
三 瑞南道人四顺丸
神曲四两、生姜二两、甘草一两、草豆蔻一两五钱
; 将生姜去皮与神曲同仵,作饼子焙干;甘草炙黄;草豆蔻炮熟去皮,细研,大麦芽二两炒黄与前药共为末,盐汤服一钱。
适宜于长夏湿盛之时服之,可助脾健运,防止湿邪困脾。
按 载明代高连《四时调摄笺》有健脾燥湿之功效,对湿邪困脾之湿阻证有很好的疗效,平时老人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饱满腹胀,舌苔白厚者,尤宜服用。
四 瑞南道人豆蔻散
草豆蔻四两、生姜四两、大麦芽十两、神曲四两、甘草四两 干姜一两
将草豆蔻与生姜同炒黄,去姜。大麦芽炒黄,甘草炙,干姜炮后与诸药共为末,每服一钱,如茶点吃,不计时服。主治胸膈气滞 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夏季湿气盛或在潮湿的环境可当茶服用。
按 此方药物虽仅比四顺丸多一味干姜,但本方以芳香燥烈的草豆蔻为君药,所以燥湿之力更强。前者为丸,丸者缓也;后者为散,散者散也。所以前者起效慢后者起效块。因而后者适宜于湿邪困脾之重症。此两方比一般中医方剂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燥湿力更强。祛外湿之力则逊于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皮、陈皮、甘草)
五 三品怡神保命神丹(宿食不消方)
胤丹十八分 当归十二分 干姜二十分 白术十二分 姜黄十分 甘草十分 厚朴十分 吴茱萸十分
主治宿食不消,心腹冷痛,腹满虚鸣,不欲饮食。
按 此唐代道医苏游之方,名曰宿食不消方,所用药则无消食的楂、曲、麦芽、鸡内金之类,而是从温运脾胃,调和营血宽中理气入手,从根本上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以消宿食。今之萎缩性胃炎脾阳虚者适宜之。
六 瑞南道人摄脾丸
木香 诃子 厚朴 五倍子 白术 各等分
将诃子炮去皮,厚朴姜汁炒,五倍子微炒,白术土炒,共为末,炒入糯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饭送下,
主治秋来脏腑虚冷,泄泻不足。
按 载明代高廉的《四时调摄伐》有健脾理气涩肠止泻之功效。适宜于慢性腹泻属于脾虚者。

体会
脾虚于脾虚湿困,在临床上属于两种不同的症候,脾虚乃指脾气虚,其临床表现以气虚为主,故重在补益脾气为其治疗原则。脾虚湿困,乃湿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重在祛湿化痰燥湿,湿邪去,脾才能恢复建运。以上所录治脾失健运数方,主要是针对脾失建运水湿,而自身为湿邪所困的种种症候。当然,脾失建运,水湿聚肺可为痰为饮,。水湿泛于肌肤则可为水肿;湿 毒聚于下肢可为脚气;> ...... 因这类道家医方与一般中医方差别不大,故未选录。
第三节治脾窍口病方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黄庭经》说“口为玉池太和宫”太和宫乃脾之所居的中宫,也说明口为脾所主。正如孙真人《千金方》说“脾气通于口”这个口不单指口唇,泛指整个口腔,包括唇舌牙龈,凡属肌肉及附在肌肉上的粘膜,均为脾所主。盖脾开窍于口主肌肉是也。因此相当一部分口腔疾病与脾相关。
一 加味阴阳散
黄连 干姜 青黛 孩儿茶 各等分
上药为末,每用少许擦患处,立效。
主治口舌生疮。
按 此方是明代宫廷御医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收载的道家医方。方中黄连、干姜代表阴阳,黄连属阴,清解心脾之热毒;干姜属阳,化脾湿之湿毒。口舌生疮(含今称之口腔溃疡)多湿热邪毒为患,黄连、干姜一阴一阳使湿热之毒得以清除化解,口舌疮疡必可告愈。此方深得道家推崇的太极阴阳之妙,故名阴阳散。
二 玄门丹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玄参 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下。
按 出自《寿世保元》 前方阴阳 散是治湿热邪毒所致的口疮,本方则是治脾胃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慢性口疮。今之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与脾胃阴虚,或心脾阴虚有关。本方以二冬养阴,玄参养阴清火,阴液得复,虚火自灭。但阴虚非朝夕可复,故做成蜜丸便于长期服用。蜂蜜也是滋阴润燥之品,所以本方药味虽少而深蕴玄机。方名玄门,玄门者道门也。可见此方属道家医方无疑。
三 孙真人治口疮久不愈方
浓煎蔷薇根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茎叶。
按 孙真人《千金要方》。蔷薇花之根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入脾胃二经,为治口疮 之要药。亦可用野蔷薇根30克煎水服,治口腔糜烂。孙真人喜用蔷薇根治疗口疮,单用或配以它药,如治口舌生疮肿方:蔷薇根加升麻、玄参、射干、黄白各二两,蜜七合。此六味,(左口右父)咀(饮片为粗末),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下蜜更煎两沸,细细含咽之。又如治口数生疮,连年不瘥方:蔷薇根、黄芩、当归、桔梗、黄芪、白蔹、大黄、鼠李根皮、芍药、续断、葛根 黄柏各一两,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可见蔷薇根是治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的主要药物。
四 千金润唇方
天门冬一升 生地黄汁一升 麦门冬四两 玉竹四两 猪膏三升 细辛 甘草 川芎 白术各二两 黄芪 升麻各 三两。
上十一味,父咀,诸药用苦酒淹一宿,绵裹药,临煎,下生地汁与猪膏同煎。取膏鸣,水气尽,去滓。取 细细含之。
按 此方孙真人谓之润脾 膏,盖唇者脾之所生,脾阴液亏损,无津润唇则为唇焦枯之病。上方润脾即润唇也。
五 助道方---治口疮热肿连喉方
口疮发热肿连喉,百法医之病不癯。
捣细自然萝卜汁,吐涎频漱病难留。
按 助道方,是宋朝道医温大明撰,后经人,重编,更名为《温隐居海上仙方》本方以七言歌诀将方药主治概括其中,药方简便易行实用。萝卜汁有清热生津解毒之功效,能防治多种疾病,所以民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本方用生萝卜汁频频漱口,可清洁口腔,杀灭病菌,还可饮下,更增清热解毒之功。营养学家分析萝卜所含维生素C比梨子和苹果高8--10倍,还富含维生素B1\B2,所以对口腔溃疡、口舌糜烂有良好地疗效。
六 孙真人 治口臭方
橘皮五分 木兰皮一两 桂心三分 大枣十枚 (去核蒸之去皮)
前三味,末之,以枣肉丸如梧桐子,服二十丸,日二服,稍稍至三十丸。
又方:桂心 炙甘草各等分,为细末,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一方蜀椒易甘草、。
按 口臭是脾经湿热秽浊之气上熏于口所致。治宜芳香化浊,清热化湿。孙真人方芳香化浊为主而清热不足。后世加入藿香、茵陈、栀子、佩兰 白豆蔻似更相宜。
体会
脾开窍于口,口腔诸多病症与脾有关。尤其是脾经湿热可通过脾的经脉移毒于口,表现为口舌生疮(脾经脉络舌本,散舌下),口腔糜烂。道医阴阳散,配方巧妙,清热化湿解散并举,疗效必然显著。除脾经湿热可致口舌生疮外,尚有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者,玄门丹养阴清火,亦可堪称良方,。临床最难治的是反复发作的口疮,如今称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孙真人以蔷薇花根、叶为主的几个方值得选用。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孙真人方或许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这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很好的线索。脾阴虚虚火上炎可致口舌生疮,脾阳虚虚阳上浮亦可致口舌生疮,有用理中汤获效者,道医对此尚无理想方药。应该称道的是道医善用简易的民间单方,除蔷薇根叶外,鲜萝卜汁治口疮咽喉肿也颇有推广应用价值。第五章 艮卦类道家医方
艮卦易经云“艮为山”,山,亦土也。人体脏腑中脾属土,与脾为表里的胃亦属土。脾胃同居中央戊己土,脾属己土,胃属戊土,一阴一阳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消化水谷,运输水谷精微之功能。所以《黄庭经》说“脾长一寸淹太仓,......治人百病消谷粮”又说“脾神还归是胃家”。《内经》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同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所以一虚俱虚,一荣俱荣。脾虚未有胃不虚者,脾强少见胃不强者。临床上常脾胃并称,如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健脾之药常有益胃之功,补益胃气之品也常能补脾。但毕竟阴阳有别,胃为阳土,多热症、实证,且胃阴易亏损;脾为阴土,所水湿为患,且脾阳易耗伤。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以升为顺,胃以降为和。脾气宜温,胃气宜通,胃肠一以贯之,若胃失通降,食物糟粕与热邪胶结,易形成腑实证;湿热滞于胃肠亦易为肠辟下利。
本章侧重选录治与胃相关病症的道家医方。
第一节 益胃诸方
益胃,指补益胃气和养胃阴。脾胃一家,补益胃气之方同样能补益脾气,只是脾喜燥,胃喜润,所以补益胃气之方多不偏燥,同理,养胃阴之剂也可益脾阴,但胃阴虚多津液不足,脾阴虚多营血亏损,所以都小有不同之处。在临床上有时难以严格区分,所以艮、坤二卦道家医方宜相互合参。
一 党参膏
党参十六两 当归八两 熟地八两 升麻二两。
用水煎透,炼蜜收膏。
按 此方出自《道藏精华 清宫秘方大全》原方载“此膏大补元气,开心益智,添精神,定惊悸,通血脉,破坚积,治虚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元气不足之证,皆能治之。每服三五钱,用白开水冲服,或合丸药,或入煎剂,随正加入皆可。”元气在此指胃气、中气。胃气即胃腐熟水谷之功能,胃气不衰则水谷之气旺,所以胃气、中气实属水谷之气,水谷之气乃化生气血之源,所以本方补气益血,属于养胃气、中气之方。中气还包括脾气,但本方重在补胃气。党参、白术都是补脾益胃之品,但因脾恶湿,故白术健脾燥湿,偏于补脾,胃恶燥,党参补而柔润,故偏于益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故方中用升麻以升脾气,待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胃气、中气自然充盛。可见本方主治之重点在于“懒言恶食,脉大而虚”不似李东恒的补中益气汤,重在升阳举陷,主治中气下陷之证。原方所载主治甚多,有似近之广告之嫌,不要为其所惑。
二 王母四童散
干黄精五两 天门冬四两 苍术三两 桃仁四两 白茯苓五两 胡麻四两 ,九蒸九晒,去皮,熬令黄香。
先熬胡麻,后入诸药,捣三万仵,细罗为散,每日平旦以酒服三钱,暮再服,宜渐加之,亦可水 服(白开水)。如制成丸,则炼蜜和之,更捣万忤,丸如梧桐子大,自二十丸加至四十丸。
按 此方载唐代《太上肘后玉经方》据传王母是道教敬奉的女神,掌管所有的女仙,她常左侍仙女,右侍羽童。所谓四童即王母身边的四位侍童。本方以王母四彤取名其意有二:一是说明本方是灵验的仙药,所以又名龟台王母四童散。
二是王母属阴,四童属阳,说明本方能在补阴之中养阳。方中黑芝麻、黄精、天门冬皆属补阴之品,能补胃肾之阴。土为万物之母,以王母命名,意思是重在补属于阳土之胃。但恐养阴生湿,故以苍术、茯苓佐之;加桃仁以活血,使所补之阴如童孩之活泼,以助胃之和降,即本方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可以常服而无副作用。本方主治胃阴虚的大便秘结,特宜于老人津亏肠燥之便秘,对于素体阴虚着,常服可改变阴虚的体质。
四 九转黄精丹
黄精五斤 当归五斤 黑豆适量
将黄精用黄酒蒸九次,晒九次;当归用黑豆汤泡九次,晒九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按 此方出自《道藏精华 清宫秘方大全》原载“治男女一切不足之证,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能安五脏,固精神,开胃健脾,多进饮食。胃肾双补,大有水火既济之功。”
黄精性味甘平,养胃阴为主兼滋肾阴。是古代山中道士常服的长寿药。现代研究证明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以黄精为主药,辅以补血之当归,用黑豆水九泡九晒除去当归之辛燥,增强其滋润补血之功,且黑豆制过的当归可入肾,引导肾阴上济于胃,胃阴下交于肾,称为胃肾既济。所以本方仍是治胃阴虚为主兼肾阴不足之证。一般中医学常有肝肾阴虚而少有胃肾阴虚之说,临床上确有胃肾阴虚证,如今之糖尿病患者,萎缩性胃炎及癌症患者,常见此种证型。可见道家医方从理论和方药上都弥补了一般中医学之不足。
五 白云子安和脏腑丸
麦冬去心 茯苓 桂心 炙甘草 人身 柏子仁 山药各二两,天冬四两
共捣为散,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再服。以松叶、枸杞煎水下之。
按 本方载唐代天台山著名道士司马成贞《修真精义杂论》一书中,司马成真号白云子,故名。以二冬、山药养胃阴,以参桂养胃气,健脾气。适宜于胃脾气阴两虚证,凡胃纳不佳,运化失常之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气阴两虚的患者皆可服用。因本方药性平和,常人亦可作为养生保健品服用。
六 三品颐神保命神丹
胤丹四十分 苦参三十二分 知母二十八分 瓜蒌三十二分 黄连三十八分 麦冬二十四分 生地汁 竹漓各适量
将前六味研细,末。以生地汁与竹沥与六位药末相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荆根汁服三十丸,日再服。加至四十丸。禁忌大醋、生菜、陈臭等物。
按 出自唐代道医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中下品疗疾锄疴方专治胃中燥热伤津之消渴多饮。消渴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病理中心在胃燥伤津。此访正是根据这一病理设计的,方中黄连 、苦参、知母 瓜蒌清胃中燥热,麦冬、生地益胃阴以生津止渴。无论上中下三消,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都可迎刃而解。今之糖尿病与消渴相似,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其症状常不典型,根据本方加减(去胤丹、竹沥、瓜蒌用根即天花粉)酌加枸杞、玉竹、山药等滋养胃肾之阴。每可取得满意效果。特别是方中的黄连,一般治疗消渴的中医方中所无,用黄连疗效显著,不用则疗效一般。这就是道家医方可取和值得研究发觉之处。

体会
本节所录益胃道家方,多偏重于养胃阴。看来道家医家已经意识到胃阴的重要作用,已能区别脾胃功能的异同。正是由于道家医家先有此粗略地认识,给后来清代中期的医学大家叶天仕创立胃阴学说,明确提出养胃阴法,制定养胃阴方以很大地启迪。叶天仕自幼熟读诸子百家书,就《临征指南医案》他将道家倡导地运气学说、奇经八脉理论用于临床,足见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深,道家不同于儒家的显著特点是儒家“信而好古”在学术上不敢标新立异,发明创造。而道家则奉行“无为而无不为”敢于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见解,而多发明创造,叶天仕在道家思想和道医重视养胃阴的影响、启发下创立了胃阴学说,阐明了脾胃功能的异同“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 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恒大升阳气,其 治在脾”叶天仕根据临床实际,还指出了胃阴虚所致的病症“知饥少纳,胃阴伤也”“不饥不食,胃汁全亏”:“胃液枯槁,饮食哽噎”“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所有这些,在他以前的中医学是未曾有过的论述。据此叶天仕明确制定了养胃阴法,发明了益胃汤(麦冬、玉竹、沙参、细生地、冰糖)叶天仕养胃阴法对今萎缩性胃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肝病、癌症、以及防止放化疗的副作用都有指导意义。叶天仕这种师古不泥古,继承更创新的治学方法,正是我们整理发掘道家医方所欲达到之目的。

第二节 治胃痛方
胃以通为和,胃受寒受热特别是受寒,寒凝气机,胃失通降,不通则痛,便出现胃脘痛简称胃痛之症。胃热亦可影响胃正常通降而致胃痛。临床上鉴别胃寒胃热痛,主要看舌质舌苔;舌红苔黄者属胃热;舌淡苔白润者属胃寒。此外尚有肝郁犯胃引起胃气阻滞之胃痛,以胃脘痛为主。病久入络,血瘀胃络也可引起胃痛如锥刺,经久难愈。对于上述胃痛,都有不少有效的道家医方。现选录数则如下。
一 灵宝三天方
干姜三分 蜀椒一分 威灵仙四分 菖蒲三分 巨胜子五分
以上五位分别杵制成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三丸。禁食生鱼、猪肉、韭菜。
按 本方出自南北朝《太上灵宝五符经序》。灵宝三天,指道教称的玉清、上清、太清三重天。其中位居中天上清境的是灵宝天尊,胃也居人体之中,所以灵宝三天方主治胃病。方中干姜温胃散寒,蜀椒温胃止痛,威灵仙化滞止痛,菖蒲化浊止痛,所以本方适宜于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今之胃痉挛、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属于寒凝气滞之胃痛,均可服用。但此四味均属辛烈香燥之品,有伤耗胃阴之弊,故用巨胜(黑芝麻)之油润以护胃阴,防止诸药燥烈太过。芝麻润而不腻,且通胃之下窍(肛门),因而适宜于胃失通降之痛症。
二 白云子泻阴宿泽方
大黄、白术、赤茯苓、生姜各二两,槟榔三枚,(去皮,切碎,文火熬过,别筛为末),吴茱萸、炙甘草、炙枳壳各一两。
上药除大黄、槟榔外,其余药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汤,欲成,纳大黄煮一沸,绞去滓,纳槟榔末一半,分温再服。如入行五六里,又服。以得三四行快泻为度。初次服若不觉转利,后服亦可加炼成朴硝半两服之。自此后,勿食生冷、坚硬滑诸物。
按 本方乃唐代道士司马成真《修真精义杂论》所载,名泻阴宿泽,顾名思义,本方是治热结积滞胃肠引起胃痛、腹胀、便秘之症,以大黄、槟榔荡涤热结积滞,吴茱萸、枳壳行气止痛消胀以助之,术苓姜草顾护胃气,使荡积不损胃,祛邪不伤正。将本方稍加改造,便可用于今幽门罗杆菌所致的慢性胃炎、溃疡病等胃病。将赤茯苓改为土茯苓,吴茱萸配上黄连,共为粗末,以之煎水服,经临床应用,疗效甚佳。另有一简便民间验方用焦栀子七个水煎一二沸,加姜汁水半杯治胃热痛,饮之立愈。
三 瑞南道人菱术散
京三棱三两(湿纸煨热透,另捣) 莪术二两(炮制如三棱法) 乌药三两(去皮) 炙甘草三两 陈皮(或厚朴)二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调下,不拘时服。
按 载明代高廉《遵生八筏》原方主治“凡夏日因食冷物,气积膈滞,或心腹疼痛等症。”以药测症,其所主治乃属气滞胃痛,。棱术为行气、破气之主药,佐以乌药、陈皮已属理气行气之品,所以是胀痛,胀甚于痛之主症。三棱、莪术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血瘀阻滞胃络之胃痛,亦有疗效。民国时期河北盐山大医家张锡纯就以善用三棱 莪术见长,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以他的名方活络效灵丹(丹参 当归 乳香 没药)去当归加三棱、莪术、桃仁、赤芍,用以治疗宫外孕患者690例均获痊愈。所以本方既可用于气滞胃痛,也可用于血瘀胃痛,临床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减,必然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体会
本节所选的治胃痛的道家医方虽只有三方,但对常见胃痛之胃寒、胃热、气滞、血瘀诸症以及积滞征,都能以此三方随证加减治之。
尤其可取的是白云子治胃痛方,以大黄为主药,这不仅符合“胃以通降为和”的生理特点,更对今称的幽门螺杆菌有抑灭作用。据此方加减对幽门罗杆菌所致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必然有较理想地疗效。发掘道家医方,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在于在古人理论、经验的启发下,创造适合今人疾病的新理论、新方药。
第三节 治胃失和降方
“胃以降为和,”胃降已腐熟之水谷,小肠才能受盛化物。《内经》谓“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才能传导水谷糟粕从肛门排出。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和降”,即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但若胃为湿热所伤,导致和降失常,便易引起下痢一类疾病,此外胃热形成的热结胃肠或津液枯竭引起的大便秘结,也属胃失和将5所致。
一 三品颐神保命神丹---下痢脓血方
胤丹十二分 干姜二十四分 黄连二十分 吴茱萸二十四分 厚朴二十分 豆蔻二十分去皮,白术十二分 赤石脂十八分
上八位下筛,饮服方寸匕,日再服。渐加至二匕,疾愈则止。忌大醋、生菜、陈臭等物。
按 本方乃唐代道医苏游所传,方中药物寒热并用,以黄连清热,干姜燥湿,为治湿热邪毒的两味主药。吴茱萸 个厚朴助胃降之力,豆蔻白术助脾化湿,赤石脂是针对久下痢脓血而设。所以本方适宜于胃肠湿热或脾胃湿热所致之久痢。包括今之慢性菌痢、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下脓血便之肠道疾病。方中胤丹可用可不用,苏游无论何方都配有胤丹,无非显示自己的特意,除养血安神方适宜外,其余都是多余。也可以说这是古道士故弄玄虚。
此访比一般治慢性痢疾的连理汤,其化湿力强,易控制症状,因而临床疗效较优,当然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再灵活予以加减。
二 通玄二八丹
黄连(去毛,)八两,当归(酒浸),生地黄(酒浸),白芍、乌梅各五钱。
共为细末,以雄猪胃一个,盐醋洗去秽气,煮将熟,取控干水,入药在内,置瓶中,上下韭菜厚铺,自晨至酉时慢火蒸之,以食簪插试有黄色为度。乘热捣一二千忤,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服。以姜汤下则行。能通能塞,故曰通玄。
治积聚,空心以姜汤服,泻一二次则愈。用粥补。治泻痢饭后茶汤服,即止;若肠滑肠风下血,可常服。
按 此方载明代道医近山子《扶寿精方》以黄连为主药,以益胃阴的生地、白芍、乌梅辅之,佐以当归养血活血。与前方相比仅黄连一味相同,余则迥异,一刚一柔,一阳一阴。前者是治湿胜于热之胃肠湿热;后方是治胃阴虚夹湿热。本方主治所谓积聚,非实质性包块,多属食积。适宜于久泻、久痢腹泻与便结交替出现,胃阴伤而湿热稽留者妙在姜汤服则泻,茶汤服则止。这对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结肠炎,十分相宜。这正是道家医方之玄妙处。
三 纯阳真人养脏汤
人身、当归、白术各五钱,肉豆蔻半两,肉桂 炙甘草各八钱,白芍一两六钱,木香一两四钱,诃子一两二钱,罂粟壳三两六钱。
挫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急宜服之,立愈,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如脏腑滑泻夜起,久不愈者,可加炮附子三四片,煎服。此药颇有神效,不可尽数。
按 出宋代《合剂局方》可补益脾胃之气以涩肠固泄,故能治暴泻,水泻,又可治久泻、滑泻,均可受到显著疗效,因而被收入中医方剂学教材,但方剂学称为真人养脏汤,文革期间将真人格去,直称羊脏汤,称真人的很多,到底是何方神圣不得而知,今查,《绍兴续添方》始知是纯阳真人吕洞宾之方,难怪有如此高的神效。
四 瑞南道人牵牛丸
牵牛子二两、木通、青皮、桑皮、赤芍各一两,木香五钱
先将牵牛子在饭上蒸,赤芍略吵,后与其余药共为丸,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至二十丸。如妇人血气痛,醋汤下。
主治胃肠壅滞不快,大便秘结。热度、毒生疮以及妇人血气痛。
按 次方载明代高廉,<遵生八分》为荡涤肠胃热结,二便不通之方。牵牛子又名黑白二丑,为峻泻剂,既通便又利尿,但蒸后其药势稍缓,辅以青皮 木香行气以推滞,木通 桑皮利尿以地涤浊,佐赤芍活血凉血,以增强推积导滞之力。所以本方不仅治热结胃肠的大便秘结,还治热结火府的小便不通,且承气汤其泻热猛,盖汤者荡也。本方为丸剂其泻势较缓,丸者缓也。临床应用本方一定要属于二便不通之实证。
五 保身丹
白槟榔 车前子 大麻子 郁立仁 菟丝子 牛膝 山茱萸 山药各二两,大黄酒五两 枳壳 独活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二十丸,米汤茶酒任下。
按 本方是明代道医近山子所集,原主治“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上热下冷,腰膝酸痛,左瘫右痪、手足倦重,嗜睡厌食、赤黄疮毒、肠风痔瘘、.......男子阳痿,女子无嗣。等等服 至一年,诸病消除;醉后服之,能却宿醒。搜风顺气之要药也”杭州名医李锦章指出:此方以大黄为君,以槟榔等八味为臣,以独枳二位为佐使。盖中年以后人厚味,**过度,阴虚火动,往往生风,故立方以降火疏风为主。息风气诸病而大便秘实者宜服之。
笔者认为此方滋肾益胃,润肠通便,理气款中,对老人便秘,高血压 高血脂而又便秘者十分适宜。所谓风非外风之风,乃阴虚阳亢之内风。
体会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当难治。我们发掘百岁道士罗明山秘方“百草丹:”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慢性结肠炎患者百余例,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本病较理想地药物。百草丹配方神奇,令人不可思议,今见上述道家医方始知是本节前三方的综合,吸取三方的优势而成。百草丹出自明代初年,由民间道医一代传一代,一代只传一人,传到罗明山手中已历经四百余年数代人。一个行之有效尤其对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的方药,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他人的重复的。妙哉,道家医方真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章 坎卦类道家医方
坎卦,《易经》说“坎者水也”故在五行属水,在脏属肾。《黄庭经.肾部章》云“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津液,仓锦云衣舞龙蟠。”这与《内经》“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黑色属肾”、“开窍于耳”的认识是一致的。肾还主生殖,主寿命。正如《黄庭经》说“肾部水旺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肾精主生殖又主长寿,但若纵欲贪欢,任其肾精倾泻,就会“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菁箐,气亡液漏非己形。”所以道家医学家要求“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因为过度房劳是引起肾阴、肾精亏损的注意原因,也说明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遗精滑精、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体衰寿短当责之肾。肾属水主要责之肾阴不足,严重者肾精亏损。坎卦是一阳藏于二阴之中,肾阴虚衰到一定程度就会损及阳,所以肾精包含了肾阴肾阳,肾精亏损是肾阴阳俱虚的结果。肾阳是阴中之阳,是柔阳,而不象心君火之阳,是阳中之阳。所以补养肾精的药物必须在养阴是基础上用温柔或血肉有情之品扶阳,而不宜草木补火之剂。凡能滋养肾阴,滋补肾精,具有强性、益命、聪耳的道家医方,均属坎卦类。

第一节 强肾医方
道家有一派主张性命双修。一般说来养性即养心,养命即养身。但也有将性指性功能的。道家的房中术就是专门练养性功能的,性功能之性也有人理解为练养肾精的。萧挺之<金丹大成集》云“然则肾即仙之道乎,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将性与肾精联系在一起,性显然是指今称的性功能。性又与命相连,所谓性命,有性就有命,性为命之根,无性则无命矣。我们调查发现九十多岁的老翁尚有生育能力,百岁老人还有性欲存在。所以道医十分重视肾精,护养性功能,有性才有命,性强命才长。
性功能正常的人,就能愉快地过性生活。性功能异常可表现为性亢进,即性要求强烈,频繁性生活亦得不到满足,
但这种亢进属病理状态,中医称的阴虚阳亢,常常不能持久,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性功能减退。临床上大多为性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男子阳痿遗精滑精不育,女子性冷淡,不孕。出现上述性功能减退现象而又见肾虚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脉沉细数或沉弱)可选用如下坎卦类道家医方。

一 开心薯芋丸
肉苁蓉一两 山茱萸一两 甘地黄 六分,远志五分 蛇床子五分 五味子六分 防风六分 茯苓六分 牛膝六分 菟丝子六分 杜仲六分 薯芋六分
凡十二物,捣下筛,蜜丸如梧桐子。服二十丸。日二夜i 一。服药五日玉茎炽热;十夜通体润泽;十五夜颜色泽;常手足热。
二十夜雄心欲盛;二十五夜经脉充满;三十夜热气朗朗,面色如花,手纹如小丝,而心开,记事不忘,去悲止愁,独寐不寒。年四十一下,一剂即足;五十以上两剂。满七十亦可有子。忌大辛酢。
按 此方载宋代道家房中术书《玉房指要》薯芋即山药,伍以山茱萸、地黄、五味子以滋补肾阴,配养阳之柔剂菟丝子、肉苁蓉、蛇床子、杜仲,而成滋补肾精的典型方剂。但恐纯补腻滞经络,故佐以牛膝 防风、远志、茯苓等通利之品,这样补中有通利之品更能发挥滋补肾精的作用。如此平和的滋补肾精药方,在一般方剂学上少见,但是否有如玉房指要书上说的奇效,就有待临床验证了。对于肾精不足的阳痿 性欲减退,服之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四 房帷衰弱方
胤丹八十分 巴戟天二十四分 菟丝子十四分 蛇床子二十四分
上为末,麻雀卵和丸,一副二十丸。用鸡子和亦可,渐加至三十丸。忌醋、生菜、陈臭等物。
按 本方出自唐代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胤丹养肝血而滋肾,巴戟天 菟丝子 蛇床子乃阴中壮阳,配雀卵而发挥补养肾精的作用。肾精充足,性功能自强,房帷必然雄起矣。
五 治男子阳痿方
肉苁蓉、五味子各二分 蛇床子 菟丝子 枳实各四分,
捣筛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按此方出自清代《玉房秘诀》,主治男子阳痿不起,起而不强。古人阳痿、阴萎混称。都指阴茎不能勃起。本方妙在滋补滋补肾精药中加一味行气之枳实。枳实之通达引肾精至阴茎,才能勃起而坚。该书例举蜀郡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君子,老衰阳痿,服本方后居然能重振雄威,使少妻怀孕。该书 另一方:雄蚕蛾三分 细辛、蛇床子各三分,捣筛,雀卵和。如梧桐子。,“临交接服一枚,若 强不止,以水洗之。”这两放6都有研究应用价值。
六 壬子丸
熟地四两 生地三两 山药三两 山茱萸三两 茯苓二两 丹参二两 茯神二两 麦冬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钱或一钱五分。空心用白开水送下。
按 出自清宫秘方大全,主治“房欲过度,精髓枯竭,阳痿不举,举不能坚,坚不能久。......此药补阴壮阳,益肾固精,久服种子。虚衰者客服,少壮中不宜服。”此方实为补肾阴之剂,乃六味地黄丸变化而来,生熟地并用又以麦冬易泽泻而增强补阴之力,丹参易丹皮变活血凉血为活血养血。加茯神以安神,目的在于静以养阴。所以本方较中医学上养肾阴的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养阴之力更强。取名壬子丸着,壬是北方壬癸水;子,亥子皆属水。说明本方为道医滋养肾阴的代表方
七 班龙脑珠丹
鹿角霜十两(为末)鹿角胶十两(煮糊)菟丝子十两(酒浸两宿,蒸)柏子仁十两 (净别研) 熟地黄半斤(汤洗,清酒浸两宿,蒸)生地黄半斤,熬成汁。
将鹿角胶糊与其他药末混合,捣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临睡空心盐汤下。
按 出自元代道家养生家李朋飞,,<三元参赞延寿书》该书称“昔成都府有绿须美颜道士,酣醉酒楼,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丹砂都漫说。唯有班龙脑上丸,能补玉堂关下血,”此方为补肾精壮阳的专剂。主治过度性生活所致的阳痿,所谓班龙脑上珠就是指的鹿角。
体会
性功能减退,特别是男子阳痿,患病率极高,仅美国中老年人就达三千万之众,我国随着温饱的解决,阳痿患病率将与日俱增。市售补肾壮阳的中成药不少,但鲜有达到现代人急于求成的速效高效,且多数人吃了无动于衷,无效可言。说明阳痿不单纯是由肾虚引起的,第二章震卦类道家医方,曾介绍了肝郁可导致阳痿,疏肝解郁可以起微壮阳。心主血脉心火衰微u也可致阳痿。本节是介绍坎卦类道家医方,当然着重介绍肾阴虚肾精虚所致的阳痿。但一些中成药喜将补肾壮阳药堆积起来,而忽视了方药的调配,方剂组成的原则,正如一分不加调料的肉菜,吃起来并不令人爽口。纵观所选补肾壮阳的道家医方,无一是补肾壮阳药堆砌而成,皆配有活血通络,理气降气,通达疏利之品,使滋补药能直达下阴,充分发挥起微壮阳的作用。所以方中常称''“其效如神,仙方”是很有道理的。近来海外市场风行一种被誉为治阳痿的 “圣药”---伟哥(Viagra),治疗中老年阳痿效果奇佳,因而在
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男士趋之若鹜,十分枪手,原来此药是美国制药商辉润公司开发的一种平滑肌---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但其疗效一般。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对中老年人阳痿有奇效,经传媒的炒作,就在世界上红火起来,1998年3--7月,美国官方统计有69人因服用伟哥死于其并发症。但伟哥治疗阳痿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其所以疗效肯定是因为它能扩张阴茎的血管,阴茎得血液充盈,就会勃起。其并发症主要是淫欲过度或高龄患有心血管病者纵欲,使精液大量丧失,加之行为激烈而致心衰、休克死亡,从伟哥扩张血管治阳痿,说明道医早有此认识。所选方都不同程度用了活血理气药如穿山甲 牛膝 当归 沉香 茴香等,这些药就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道家治阳痿方不单是扩张血管,扩张血管是开路引经,还有滋补肾精的药物作后盾。这样性生活丧失的精液、精力,可因滋补肾精得到补偿,所以不会导致伟哥那样的并发症。只是中药丸剂起效缓慢,u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所以如何改革剂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第二节 益寿医方
道家以追求长生不老为宗旨,因此延年益寿的医方最多。前述疏肝可以增年,健脾养胃可以延龄,补肾更能益寿。所以在道家延年益寿医方中,补肾益寿方约占三分之二。因为衰老是整体的衰老,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能代表整体,协调整体。所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药方多是以补肾为主。补肾为主不是单纯补肾,而是在补肾的基础上兼顾其它,注重整体调节。所以除了延年益寿外,尚可治肾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选录补肾益寿的道家医方如下。
一 太极丸
黄柏(去皮,盐酒浸三日,微炒褐色,净末三两六钱) 知母(去毛,酒浸一宿,微炒,净末二两四钱) 补骨脂(新瓦炒香,净末二两八钱) 胡桃仁(去皮,研烂三两二钱) 砂仁(去壳,一两,分成二份,五钱生用;五钱同花椒一两炒香,去椒不用)
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以沸汤、茶、酒任下五、七十丸。服至三年,百病渐消,终身服之无间,可以长寿矣。
按 此方载于,《扶寿精方》太极一词首见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宋代华山道士陈抟太极图,是有无极而太极,即用一S形将无极变成阴阳环抱的太极。宇宙是大太极,人体是一小太极。太极预示着人体阴阳平衡,健康无病。本方黄柏、知母在太极中属于阴,补骨脂、胡桃肉在太极中属阳,砂仁似太极图中的S线,使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所以本方用太极之理组成,借以调节人体这个小太极的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平衡,健康无病,自然寿命延长。
无论阴虚阳虚都可服用本方,尤适宜肾虚偏阴虚火旺之人。
尚有神仙秘方加味太极丸,即太极完丸加橘红、半夏,适宜于肾虚偏痰湿盛的人。
尚有玄牡太极丸(黄柏、知母、五味子、熟地、白芍、枸杞、磁石、补骨脂、巴戟天、葫芦吧、杜仲、肉苁蓉、阳起石、当归、川芎、没药、牛膝、木瓜、苍术、白术为末装入六个鸡蛋内,令鸡孵出为度。取药蜜丸)偏于生精壮阳,主治肾虚不育,。
四 八仙长寿丹
何首乌十两(米泔水浸软,竹刀刮去皮,以黑豆蒸过三炷香时间,取出晒干) 地骨皮八两(酒洗晒干) 白茯苓五两(去粗皮,酒洗晒干)人参四两(净明中佳,以阴干为妙) 生地黄四两(酒洗一宿晒干)熟地黄四两(酒洗净晒干)天门冬四两,(酒浸一二时,晒干)麦门冬四两(酒浸二时,去心晒干)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久服可长寿也。
按 此方载清代王建章《仙术秘库》称元代异人授武夷人冯玄同,始刊入人世。
明代李挺《医学入门》载有八仙添寿丹:何首乌六两、牛膝三两,同用黑豆蒸煮三次,山茱萸、柏子仁、知母、黄柏、龟板、当归各四两。为末,忌铁,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二次。此方适宜于肾阴虚虚火旺者。
明代龚庭贤《寿世保元》也收录了一个同名方,其方组成主治如下:
大怀生地黄(酒拌入砂锅内蒸一日,黑的掐断,慢火培干八两) 山茱萸(酒拌,蒸去核,四两)白茯神(去皮木筋膜)丹皮各三两 辽五味子二两 麦门冬(水润去心,二两)干山药 益智仁(去壳,盐水炒)各二两
忌铁器,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调下,或炒盐汤调服,夏秋滚汤调服。腰痛加木瓜、续断、鹿茸、当归;消渴加五味子、麦门冬各二两;老人下元冷,鲍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困笃如死着,用泽泻,去益智,诸淋漓,数起不通,倍茯苓,用泽泻,去益智;夜多小便加益智一两,减茯苓一半;治虚火牙痛,治耳馈及肾虚耳鸣,另用全蝎四十九妹,炒微黄色为末,每服三钱,酒调服下,早晨空腹服。
《寿世保元》称“年高之人,阴虚筋骨柔弱无力,面无光泽或暗淡。食少痰多,或喘或咳。或便溺数涩,阳痿,足膝无力者,在并治形体瘦弱无力,所因肾气久衰,憔悴盗汗,发热作渴,并皆治之。:”可见龚氏所集的八仙长寿丸,不但能滋肾益寿,且能治疗肾阴虚所致的多种病症,足资临床借鉴。

六 仙人还少丹
熟地四两 山茱萸三两 茯苓三两 牛膝二两 杜仲二两 远志二两 巴戟天二两 枸杞二两 小茴香二两 褚实子二两 五味子二两 肉苁蓉二两 菖蒲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每服三钱,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按 此方收入《清宫秘方大全》称此药“培根固本,则人虽老,而可还少矣。”还主治肾精虚衰之腰腿痛,形体羸瘦,精神短少,遗精盗汗,眼花耳鸣,须发早白,阳痿不兴等症。
九 打老儿丸
石菖蒲(去须毛,铜刀刮去皮节,嫩桑枝条相伴蒸,出晒干,去桑条。不可犯铁器)川牛膝(用黄精自然汁浸,滤出,酒浸一宿,滤出,细挫,培干,)山药(蒸,出暴晒干)远志(去心,用炙甘草浸一宿,滤出晒干)巴戟天(去心,)枸杞子(汤浸一宿,待捎软,滤出,再用酒浸,滤出,用菊花同培,令黄,去菊花。)续断(去硬筋,酒浸培干)五味子(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时至申时。捞出用浆水浸一宿,培干)茯苓(去皮心,捣令细,于水盆搅,浮起者去之)诸实子(水浸三日,将物搅,沉者用,浮着去之;滤出晒干,用酒浸一,滤出,蒸从巳时至亥时,出培干)杜仲(去皮,酥蜜炒去丝)山茱萸(去核,取肉皮)熟地酒蒸,肉苁蓉酒浸一宿,刷尽沙土,劈剖中心,去白膜一重,再蒸从午时至酉时,出)枸杞子(去蒂)小茴香(酒浸一宿,滤出炒干)
为细末各等分,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或滚白汤亦可。服五日便觉身轻,十日精神爽快,服之二十日言语清亮,手足汗出‘服之一年发白转黑,行走如飞。久服诸病消除,延年益寿。
按 本方是明代张伟静《摄生众妙方》收入。又名 “延寿方”述其源称“昔西川有一大夫名陈转运,到于青城山下,见一妇女在高山上,望南行走如飞,手执棒一条,追赶一老人。转运问妇女曰因何打老人?妇人答曰......是老儿不肯修炼服药,所以打之。转运下马跪拜曰:愿求此方,传流救济世人。因名打老儿丸。实为补精抗衰老之剂。所载疗效较确切,药味平和,不妨一试。
十 返老还童秘方
天门冬二斤 熟地黄一斤
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温酒化服三丸,日三服。
按 本方载清代葛云梦《成仙3秘方五十种》,称其功效云“服至十日,身体轻健,耳聪目明。二十日百病愈,色如桃花。三十日发白更黑......”二药滋补肾阴,适宜于肾阴不足的人,长期服用,可改善体质,纠正肾阴虚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服一两个月却未必有显著的 效果。
十二 益寿丹
远志(去心) 菖蒲 巴戟天 白术 茯苓 地骨皮 续断 枸杞子 甘菊花 细辛 熟地 车前子 何首乌 牛膝(酒浸) 肉苁蓉(酒浸) 菟丝子(酒浸) 覆盆子各半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心温酒下。
按 本方载《御药院方》,其功效“补五脏,散麻痛,驻颜壮筋骨,久服不老。”又谓“人生有二火,一在心一在肾,养心亦可滋肾。”故此方在于养心滋肾而益寿。
十三 益寿地仙丹
甘菊花一两 枸杞子二两 巴戟天二两 去心,肉苁蓉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温酒亦可。
按 《御药院方》载其功效云“补五脏,填骨髓,续绝伤,黑鬓发。和血驻颜,轻身健体,延年益寿,补益丹田,清头目,聪耳听。”此方药味虽少,耳补益肾精专一,性味平和,可作为中老年人平时保健服用,
十四 经进地仙丹
川牛膝四两 ,酒浸一宿,切琣。肉苁蓉四两,酒浸一宿切陪干。川椒四两去目。附子四两炮,木鳖子三两,去壳,地龙三两去土,覆盆子二两,白附子二两,菟丝子二两酒浸研,赤小豆二两,天南星二两,防风二两去芦,骨碎补二两去毛,何首乌二两。卑解二两,川羌活二两,金毛狗及二两去毛,乌药二两,黄芪一两,人参一两,川乌一两,白茯苓一两,白术一两。甘草一两。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
按 此方载元代邹玄《寿亲养老新书》方后云“陶隐居(陶弘景)以此方编入<道藏>时,有人母幼年得风气疾,久治不愈。五十余年,隐居处此方修合,日进二服,半年母病顿愈。发白反黑,齿落再生,至八十岁,颜色如少年人,血气筋力倍壮,耳目聪明。其家老仆七十多岁,窃服此方,霜雪无寒色......”明代龚廷贤将此方收入《寿世保元》时,谈亲服此方的体会说“人常言看方三年,无病不可治,治病三年,无药可用。噫,。有是哉。余近苦脚膝酸痛,服经进地仙丹三月而愈,由是治天下无不可治之病,医书无不可用之方。特在于遇医之明耳,||”本方为治肾虚兼风湿或痰浊之方,切合临床实用。因为临床上单纯肾虚者少见,虚中夹实邪者甚多。
十五 双补丸
熟地黄半斤,菟丝子半斤
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
气不顺者,沉香汤下;
心气虚者,茯苓汤下;
心经烦躁者,酸枣仁汤下;
小便少者,车前子下;
小便多者,益智仁汤下。
按 《寿亲养老新书》谓“刘上舍之祖在京师避难,得史载之家传方,服此四十载,享年八十七岁”熟地补血,菟丝子补精,双补肾之精血,不热不燥,又能随正以对症之药煎汤送服,故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补肾之精血以固本,用汤药以治标,标本兼治,确保根本牢固,邪不得犯,故可健体益寿。
十六 二黄丸
生地黄一两 熟地黄一两 天门冬一两 麦门冬一两 人参一两 五味子一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
按 ,《寿亲养老新书》载黄得延曰“夫人心生血,血生气,气生精。精盛则须发不白,颜貌不衰,可以延年益算。其夭於者,多由服热药,性燥不足以生精血也。予深烛此理,以谓药之滋补,无出生熟二地黄,天麦二冬。世人徒知服二地黄,而不知以门冬为引导,则服二黄者徒过去尔。生地黄以生精血,用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黄补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地。......又以人参为通气之主使,五味子并归于心,药之滋补,无出于此。”本方养肾阴补精血为主,兼扶元气。尤适宜于今之糖尿病患者,常服可以愈病延年。
十八 神仙延寿丹
天门冬二两去心,远志二两去骨,山药二两,巴戟天二两去骨。赤石脂一两炒,车前子一两炒,石菖蒲一两炒,柏子仁一两,川椒一两去目,熟地黄一两,生地黄一两,枸杞子一两,白茯苓一两,覆盆子一两,杜仲一两炒去丝,菟丝子一两酒炒,肉苁蓉四两炒,当归一两,川牛膝一两酒洗,地骨皮一两,五味子一两,山茱萸一两,人参一两
以上24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按 此方载元代《御药院方》又名延龄丹,称其功效“能养血、黑须发,延年益寿,宜清晨服,服用百日后,颜色不衰朽,发白反黑。”以滋养肾精为主,兼补心气。精充神旺,故使人寿长而体健。

体会
......目前市售抗衰老成药多是从补肾着手,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肾气--免疫----寿命”说,在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虚证老年学术会上大会发言后,引起与会的专家学者关注,尤其得到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专家周文全教授等的支持,笔者也因此在老年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但近年来深入研究道家医方,觉得单从肾气立论,有失片面,尚有肝郁致衰老、血瘀致衰老、心火衰微致衰老诸说,说明衰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而整体衰老说不容忽视。就肾虚而言,单纯肾虚少见,临床上往往兼见痰浊、淤血、积滞,所以纯用补肾抗衰老之剂收效甚微。临床实际也与市售成药之广告i不符,从所录补肾益寿方看凡言疗效好者多系复方,且多在补肾基础上辅以通化之品,非用呆补,蛮补之法。所以临床上补肾益寿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以及季节、环境都要考虑进去,甚至要象道医那样,讲究服药的时间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至于抗衰老成药的设计,更不能用所谓名贵滋补药堆砌,要从道家医方中吸取配方法则和精细的选药、炮制、制作方法。不要因为用了现代设备,就称其为高新科技。须知尊古炮制中就富有很深的科学道理。当然改革是需要的,但革是要革其不科学的部分,科学的东西则是需要弘扬的。

第三节 治耳齿病方
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故肾病可致耳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耳鸣、耳聋,首当责之于肾。《黄庭经》说“肾部之宫玄阙圆,......外应两耳百液津。”又说"“耳神空闲字幽田”即耳窍既需肾液津之润养,又要不为外邪和痰、淤,饮、气所阻,才能听音辩声。所以治耳鸣耳聋不只补肾一法。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与肾关系密切。特别是中老年的人齿摇不固和龋齿多属肾虚所致。
本节主要介绍与肾有关的耳、齿病道家医方。
一 孙真人治耳聋耳鸣方
1 .治肾热耳鸣方
玄参四两,泽泻二两,淡竹叶、切二升,芍药三两,茯苓三两,生地黄一升,白术五两,生姜六两,羊肾一具。
以水二斗煮羊肾、竹叶取一斗,去滓澄之,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已,三日更服一剂。
2.治肾虚寒耳鸣方
生地黄汁二升,天门冬汁三升,白蜜三升,肉桂四两,干姜八两,杜仲四两,黄芪四两。当归三两,五味子三两,羊肾一具,白术一斤,麦曲一斤
取二汁与其余药末和研,微火上暖盆取热,更研,日晒干,常研。酒服方寸匕,日再。
3.治劳聋、久聋耳鸣方
山茱萸、干姜 巴戟天 白芍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芪 干地黄 远志 (去心) 蛇床子 石斛 当归 细辛 肉苁蓉 丹皮 人参 甘草 炮附子 茯苓各二两,菖蒲一两,羊肾二枚,防风一两半
上二十三味,共为末,蜜丸如桐子大。食后服十五丸,日三次。加至三四十丸为止。
按 唐代孙真人治耳聋耳鸣方有六十余首,最宜于当今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所选此三方可为代表方剂,一为治肾阴虚,虚热上攻之耳鸣;一为肾阳虚,虚阳浮动之耳鸣;三为劳伤肾精或衰老所致之耳鸣耳聋。临床据此三方加减,对中老年人非器质性耳病所致的耳鸣耳聋,当有一定疗效。这三方都用了羊肾,以肾补肾,但肾阴虚之耳鸣似以猪肾为宜,因羊肾温而猪肾性平。

二 治耳久聋方
菖蒲三分,羊肾一对,以酒一升,煮酒尽为度,薄切,晒干。葱子三分,微炒。皂荚一挺,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川椒三十二枚,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主治耳重听,过于思虑之病尤甚。有患八九年者亦痊。
三 耳聋耳病方
胤丹八十一分 磁石三十八分 菖蒲十八分 通草十八分 玄参十八分
以葱涕溲为丸,一服二十八丸,日再服。满千日则闻人语声。忌五辛、酒肉、陈臭等物。
按 此方载《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养血通窍功效,适宜于肾阴虚夹痰浊阻窍之耳聋耳鸣。但以涕溲为丸,令人难以接受,可去之。
六 密传降气汤加菖蒲方
香附子 姜黄 甘草 菖蒲各等分
上药研细末,沸汤点,晨起空心服三钱。
按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云“治气臃耳聋耳鸣,大有神效。秘传降气汤为 异人所传,属道家医方。气壅气闭可致耳聋耳鸣,笔者深有体会。八年前笔者耳鸣如蝉,入夜尤甚。查内耳无器质性病变,以为老之将至,耳衰先来。但自信是气闭所致,遂用上方泡茶饮,加捏鼻鼓气,逼使打通咽喉管,数日即愈。
七 遗山牢牙散
茯苓 石膏 龙骨各一两,寒水石 白芷各半两,细辛三钱,石燕子(大者一个,小者一对)
七味为末,早晨用药末刷牙,晚亦如之。
按 本方载元代罗天易《卫生保鉴》,称乃“王汉卿所传方,云折太守得之于李节使,折得此方,九十余岁牙齿都不曾疏豁及无疼痛。汉卿今已八十九岁,食肉能齿决之。”方中石燕、龙骨补肾健骨,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白芷、细辛活血镇痛。坚持用此方早晚刷牙,既清洁口腔,又固齿防牙病,所以能保持到高龄牙齿不摇不落,坚固完好。此方若可专制成中老年药物牙膏,可获益匪浅。因市场有儿童牙膏尚未闻有老人牙膏问世。
八 陈希夷刷牙粉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
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蒂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炼,研熬将来使最良。
擦牙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药十位各二两,除青盐一味外,其余药味并挫碎,用一新瓦罐盛其药,盖严,口子以麻绳系定,用盐泥固济约厚半寸许,晒干。穿一地坑,方圆二尺,约深七寸。先放一新方砖,后安放药罐子,以口向下,用木炭火烧透,令青烟出,存其性,去火,放经宿,取药出研为细末。每日早晨、临卧时用药末各刷牙一次。
有右德观景碧虚先生常用此药,年至八十以上,面若童子,頿鬓皆黑,齿落重生。
明昌二年(1191)有统军司马表姓大,年纪五十岁上,髭发本来黄色,因患牙痛用此药两月,髭发皆变黑色,更不脱落。
贞佑二年(1214)陕西安抚使某,患牙痛数月,用此药痊。
曾经效验者,历历甚多,不敢尽言。
按 陈希夷是宋代华山著名道士陈摶之封号,此方被刻在石碑上,后被收入《御药院方》用药末刷牙,既固齿又乌发,还能延年益寿。这在一般中医书上是未载的。而发明人是道家,说明道家是巧于构思,颇富创造力的。齿、发都为肾所主,所以可通过治齿,既黑发又壮肾。这是目前西方医学无法解释的。
九 天台立效散
细辛二分 防风一钱 升麻七分 龙胆草四分 炙甘草三分
上药搓,水一盅,煎至五分,去渣,向痛处漱噙良久,少顷咽下,或温漱吐去,二次即愈。
如恶热饮加龙胆草一钱;恶风作痛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减龙胆草。此法无定,随寒热多少,临时消息。
按 此方为明代天台山道士蔡夏山所传。方中以细辛引诸药入肾经而达齿,祛犯齿诸邪无论属风火牙痛还是龋齿疼痛,都有较好疗效。
体会
本节所选治耳病和牙病的道家医方,仅为一般中医书,特别是现行中医教材所未载者,非能全治所有耳病和齿病,只限于与肾相关的。但整体观是道医中医的灵魂,治耳病和齿病的补肾诸方,不惟治耳齿,还能兼治与肾虚有关的其他病症;同理,其他治肾虚的药方,也能兼治耳病和齿病。
耳聋耳鸣,特别是老年患者,治疗十分辣手。所选道家诸方临床上颇有参考价值。齿落、齿摇也是老年人之一大患,除坚持服补肾剂外,所介绍道家刷牙药方,很有开发应用价值。 第八章 兑卦类道家医方
兑卦,易经说“兑,说也。”说,悦也,愉快,类也。易经象曰“丽泽兑”即美丽润泽,都属兑卦范畴。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的道家医方,归属于兑卦。
一般人认为道学家是“道貌岸然”,实际上道家也是有血有肉爱美的人。道学鼻祖的老子曾说“甘其食,美其服”。道士们仰慕的“真人”就是永葆青春的人。东汉道家魏伯阳在《参同契》中说“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白发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晋代女道家魏夫人《黄庭经》也说“体生光华气兰香,......颜色光泽白不老”可见道家也追求面色红润,皮肤白润,头发黑亮,满口银牙,光**人,身香如兰。老翁变成青年小伙,老太变成美丽姑娘。他们通过练功、服药使自己成为美人,正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道家也不例外。
道家医学家研究了许多使人美的医方,有美容方、美发、美齿方、美身材方等等。
第一节 美容医方
美容,这里指美面容,包括肌肤光滑细腻。但道家医方复方甚多,功效常是多方面的,在美容颜的同时,常可美发、坚齿、轻身、减肥。本节所选是以美容颜为主的道家医方。
一 夏姬杏金丹方
杏子六斗 楮实子六斗
杏子,水研之,取水一石八斗入铁釜煮之。先以羊脂揩铁釜,令三斤脂尽,即下杏子汁,以糠火煮之四十九日,乃取以构子(楮实子)煎丸,如豆大,日服一丸,三两为一剂。
按 此方为唐代道家栖霞子《太上肘后玉经方》兑卦方。本方有滋肾利肺,润肤养颜的功效。方中楮实子(一说为枸杞子)有滋肾养血的作用,杏子利肺气而生津,助肺敷布宣发荣卫至肌肤,肌肤得以滋养,面色自然红润光泽。据传夏姬曾服此药而成佳丽,本方养颜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
二 西岳真人灵飞散
云母粉一斤 茯苓八两 柏子仁 钟乳粉 人参 续断 桂心各七两 菊花十五两 干地黄十二两
上九味为末,生天门冬十九斤取汁,收药内铜器中,蒸一石二斗黍米,下米熟,曝干为末(指用天门冬汁拌和之药末,蒸后曝干,再研成末)。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一。三日力倍,五日血脉充盛,七日身轻,十日面色润泽。......
按 本方载孙真人《千金要方》,有温养心血之功效。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充盛,面色必红泽。方中人参、柏子仁、生地、桂心等温养心血,云母、钟乳粉富含矿物质元素镁,镁有养颜使面色红润光泽的作用。
三 好颜色延年方
胤丹七十二分 麦门冬三十二分 卷柏二十四分 牛膝二十四分 蓍实二十四分 独摇草二十四分
上六味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日二服。日加二丸,至三十二丸为恒。服得百日皮肤光悦;二百日面如十五六童子;三百日媚好具足。神采纵逸,不可名之......
按 此方载《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益气补血养颜美色之功效。方中胤丹、麦冬补阴血
蓍实《神农本草经》云“主益气,充肌肤。......不老轻身”牛膝活血,卷柏《神农本草经》谓“久服轻身和颜色”独摇草即独活,《本经》称“久服轻身耐老”。所以本方为道家养颜美容方
四 红唇桃面方
胤丹八十一分 天门冬去心二十八分 黄连七十二分 升麻三十二分 檀柏二十八分
上五味以砂糖和丸,一服二十八丸,日再服。满千日,唇如朱丹,面色赤白,肌肤润悦,滑腻异常。忌五辛、酒肉、陈臭等物。
按 此方乃唐代道医苏游方,有养心清火,美容颜的功效。方中檀伯乃柏子仁,《神农本草经》谓“久服令人润泽美色” ,黄连清心,升麻升气血荣面。但要服食三年多才能使人唇红如朱,面如桃花。今人是难有此耐心的。古道士隐居山林修身养性,他们希冀返老还童,就有恒心和耐心。原方名“口舌青黑方”对于口舌已有黑(非危机病症引起)的人,要想唇红面如桃花,三年时间就不算太长了。
五 三精丸
苍术净末一升,地骨皮净末一升,黑桑椹二十升
将桑椹揉烂袋盛取汁,将二药末入汁中调匀,入罐内密封口,置棚上。昼受日精,夜受月精。待自然煎干为末蜜丸,每十丸酒汤任下。此方久服轻身延年,面如童子。
按 此方乃清代名医沈金鳌所传。他在《沈氏遵生书》上说“苍术天之精,地骨皮地之精,黑桑椹人之精。用此三精结合,又在日月二精的光照下炼养而成,故可使人永葆青春,面如童颜。实则苍术富含维生素A,地骨皮即枸杞子根皮与桑椹都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维生素A有防止皮肤角化粗糙,润泽皮肤的作用。桑椹、地骨皮都含维生素C和B1,维生素C可阻止黑色素的生成。维生素B1能展平皱纹。桑椹还是补肾补血佳品,所以本方有使面部皮肤细嫩光滑,白里透红的效果。
六 龟台王母四童散
丹砂七两 胡麻四两(九蒸九曝,煎令香) 天门冬四两 茯苓五两 白术三两 干地黄五两 桃仁四两(去皮尖) 朱砂三两
上八味合捣三万杵,冬月散服,夏月丸之,服以蜜丸如梧桐子大。志服八年,颜如婴童之状,肌肤如凝脂。
按 本方为《太上肘后玉经方》八卦方之一。原属艮卦方,据其美容功效,故应归属入兑卦。唐代另有一龟台四童散方,栖霞子在该方的基础上以白术易苍术,加丹砂、辰砂而成本方。在王母前加上“龟台”,以示与王母四童散有别。本方以龟台王母命名,喻示服食本方可使人美若天仙。本方有补脾肾,养阴活血,安神之功效。但丹砂、朱砂含有毒之汞,不宜常服。如要常服去此二砂为好。
七 驻颜还白方
胤丹三十六分 蜚廉十二分 人参十一分 白术十二分 茯苓二十分
上五味,蜜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十丸,日二服,别加二丸,至三十丸为恒。......服 得周年,白发更黑,颜如十五女子。忌桃李、大醋、陈臭等物。
按 此方载《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健脾益气,补血活血。养颜黑发之功效。方中蜚廉即蟑螂,《神农本草经》谓“味咸寒,破积聚,主血瘀癥坚。说明属于虫类活血化瘀药,与虻虫相似。据笔者经验,以僵蚕易之为好,盖《本经》谓僵蚕“灭黑 ,令人面色好”,且其性平和,无毒副反应。而蟑螂破血,其力较猛,不宜久服。古称人参多指党参,本方宜用潞党参健脾益气,气充血足,面色自然亮丽。
八 留颜还白方
胤丹三十六分 槐子十九分 夜千十二分 牛膝子十四分 防风十二分 上五味,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服十二丸,日二服,别加二丸,以三十丸为恒。服得周年,白发总变(黑),颜如童子,身轻明目。忌猪肉陈臭等物。
按 本方载《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明目养颜乌发之功效,槐子即槐实其明目效果受到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青睐。夜千应为夜光,即萤火虫,《本经》谓'味辛微温,主明目'。眼睛是人美的重要标志。杨贵妃的美,也美在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明她那双能传神传情的眼睛,美压群芳。道家美容在眼睛上下功夫,可谓深得美容之奥妙。
九、孙真人黄精膏
黄精一石,洗令洁净,去须毛,打碎。 干姜末三两 桂心末一两。
将黄精蒸令好熟,压得汁,复煎去,上游水得疑窦,内干姜末、桂心,微火煎,看色郁郁然欲黄,便去火,待冷,盛于津器中。酒五合和,服二合,常未食前,欲长服者不须和酒,内生大豆黄,绝谷食之,不饥渴。
按 本方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有温阳生津,润泽肌肤,养颜延年之效。黄精是古道士常服的长寿药。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得长生”黄精味甘平,可滋养胃肾之阴,补血润肺,悦泽肌肤之功效。常服可使人老有童颜。现代动物实验表明,黄精有抗衰老,延寿命的作用。桂心,《神农本草经》谓“菌桂久服轻身不老,通神明”。三药相伍,润而不燥,温而不烈,宜于荣肤养颜。
十 瘢疥诸疾方
胤丹八十一分 卷柏七十二分 干地黄七十二分 人参三十分 麦门冬七十二分去心
上五味,以酥蜜和为丸。一服三十二丸,日再服。主治皮肤粗糙、甲错、瘢疥诸疾。
按 本方载《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滋阴养血润肤之功效。宜以沙参或西洋参易人参。
十一 莹肌如玉散
白丁香 白牵牛子(白丑) 白芨 白蔹各一两 白蒺藜 当归末 升麻各五钱 白芷 楮实子 白茯苓各三钱 麻黄去节二钱 白附子 连翘各一钱五分 小椒一钱
上为细末,如常洗面。
按 此方载《扶寿精方》,有使面洁白如玉,防治面部色素斑及皮肤病等多种作用。晚睡前用此散扑面,晨起洗去。不似现代的化妆品含铅,因而对面部皮肤不会造成损害。
十二 治面生雀斑方
霜梅肉 樱桃枝 牙皂 紫背浮萍
上药各等分,为细末,如常洗面,其斑自去。
按 此方载明代《医学入门》又被《扶寿精方》收录,说明本方有一定去雀斑的功效。雀斑是由皮肤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形成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需要酪氨酸作原料,还需酪氨酸酶催化。霜梅肉(白梅肉)、樱桃枝都富含维生素C,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碍黑色素的生存,便可使雀斑逐渐消退,皮肤变白。
十三 神仙玉女粉
益母草适量
将益母草研极细末,每用少许(三钱),洗面。治黑斑,退皲皱,令人皮肤光泽。
按 本方载元代《御药院方》,有活血化瘀,消斑展皱,润泽皮肤之功效。黄褐斑一类的皮肤色素斑,以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多见,故选用益母草治之。益母草又名坤草,特能调月经,化子宫之淤血。不少妇女怀孕后面部出现蝴蝶斑,产后蝴蝶斑可逐渐消退。说明子宫淤血可令妇女面部出现褐色斑,益母草专能化子宫淤血,故对妇女面部褐色斑有效。
十五 西王母枕中方
鸡子一枚 丹砂二两
取新鲜鸡蛋一个,除去蛋黄,将丹砂研极细末灌入,白蜡将蛋壳口封固,让白母鸡孵。其他蛋孵出时,取出药蛋,以丹砂蛋清涂面。令皮急而光滑,丹砂发红色。不过五度敷面,面白如玉,光润照人。
按 本方载葛洪《肘后方》,并称此方是朝廷贵妃常用的化妆品。蛋清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锌,对皮肤有营养作用。丹砂色红,与蛋清混合擦面,则使面色红润而白腻。说明古人深知,内服中药虽有美容作用,但疗程太长,而化妆则可立竿见影。
十七 七白膏
香白芷 白术 白蔹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三钱 白芨半两 白附子三钱生用 细辛去叶土三钱
上药为细末,以鸡子白(蛋清)调丸如弹子大,或如人小指状,阴干。每夜净洗于面。温浆水于瓷器内,磨汁涂之,极妙。
按 本方载《御药院方》,有“令人面光润不皱,消一切诸黑斑”的 功效。即可去皱纹,泽面肤,消色素斑。方中诸药同具活血祛风,养颜白面的作用。
体会
道家并非追求“道貌岸然”而是“道貌美然”。道士想成为真人,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对真人的描述,堪称为美男子。道姑追求成仙女。人们常说“美若天仙”可见无论男女道家都是追求貌美的,正因如此,道医才在美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制了大量方药。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收录了一道人治妇女面黑的验案:“宋国时有女任氏色美,聘进士王公辅,不遂意,郁久面色渐黑。母家求医,一道人用女真散,酒下二钱一日二服,数日而貌嫩白,一月如故。恳求其方,则黄丹、女苑二物等分尔。据此,则葛氏(葛洪)之方,已试有验者矣。然则紫苑治手太阴血分,白苑(女苑)手太阴气分药也。肺热则面紫黑,肺清则面白。”可见内服道家医方的确有美容效果。本节所录内服美容颜诸方,足资临床参考。类似今化妆品的外用方亦有研究应用价值。

第二节 美发美齿医方
中国人以及多数亚洲人以头发黑亮茂密为美,所以美发是使头发乌黑亮丽,浓密飘逸。美齿是指牙齿洁白坚固,落牙重生。发与齿看似不相干,但同为肾所主。《内经》谓肾“其华在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因而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所以乌发生发之药多兼有固齿、使齿落重生之作用;固齿洁齿之方,常兼有乌发生发之功效。尤令人称奇的是刷牙药粉具有黑发长发之功。故本节将美发、美齿的道家医方合并介绍。

一 七宝美髯丹
九制何首乌一斤 乳制白茯苓四两 酒浸牛膝四两 酒洗当归 酒煮菟丝子 黑芝麻炒 补骨脂各四两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日空腹嚼服二三丸,温酒或米汤、白汤、盐汤皆可。
按 本方乃邵应节真人献给明代嘉靖皇帝的美发延嗣方,《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收录。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首乌之方大行天下也。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健,面如渥丹,叩问其术,则服何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可见本方有乌发长发,轻身,美容颜,增强性功能等多种功效。
二 王子乔变白增年方
玉英 容成 金精 长生各等分
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四种并阴干,等分为末,用戊日合捣,每酒服三钱;或以蜜丸梧桐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轻身润泽,一年白发变黑,服之二年齿落更生;长服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按 此方载瑞南道士<尊生八筏》,又被《喻选古方》、《成仙秘方五十种》收载。称是王子乔服食之方。王子乔为周灵王长子,自幼好道,喜欢笙,相传在天台山修炼得道。这就是王子乔当时修炼时常服之方。有使白发变黑,轻身延年,齿落更生的功效。
三 反颜还白方
胤丹三十二分 山茱萸十八分 石龙芮十二分 杜仲十二分
上五味,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日二服。别加二丸,至三十丸为恒。服得一年腰腿轻利,阳道不衰,白发更黑,耳目聪明。
按 本方载唐代《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有补肾养血乌发之功效。方中石龙芮又名鲁果能、地椹,《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久服轻身明目不老”可见本方偏于滋养肾阴,对肾阴虚发早白者常服有效。
四 灵飞散方
云母一斤 (成炼者) 茯苓半斤 柏子仁七两 石钟乳七两 菊花五两 苍术四两 人参七两 干地黄十二两 桂心七两 续断七两 生天门冬十九斤
以天门冬捣糜取汁,其余药研细末,与天冬汁和之为丸,亦可为散,每服方寸匕,旦服。长食轻身,耳目聪明,发白反黑,落齿重生。
按 此方载《太清经》,乃南朝天师道所传。一方只有苍术前六味;另一方则只有人参、干地黄、桂心、续断、天门冬。两方合为一方似较全面,有健脾养心,气阴两补之功效,常服可使白发变黑,轻身明目,齿落更生。
五 太玄草气生气方
地黄十斤 海盐一两
取地黄,蒸之极烂,去渣取汁熬膏,参入海盐即成。每服七钱,一日一次,连服百日。
按 此方出宋代道家经典《太玄宝典》,生地补血活血,海盐引以补肾。故有“荣血脉,坚牙齿,乌须发,光泽肌肤”的功效。原方是膏加海盐后做成芝麻大丸,每服七丸。如此小量,很难有功。道家著作多次翻刻,难免不误。
六 保神守中安魂定魄方
胤丹十二分 茯神八十一分 人参三十分 天麻十分 麦冬二十四分 牛膝三十二分
上六味,枣膏或白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二丸,日二,加至二十四丸为恒。四时常服,有轻身健体、乌发健齿之效。
按 本方乃唐代道医苏游所传。有养心阴,补心血,安神定静之功效,对心阴血不足之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头发早白,面色萎黄者有一定疗效。
七 神仙修养方
牛脂一斗 胡麻一斗 干姜百累 生姜半斤 生地黄一斤
皆捣绞之,大铜铛中微火煎,使药味尽脂(膏状),色变黄,绞去滓,取如鸡子大一枚,投酒中服之,日三。令人发黑齿生。
按 本方载南朝灵宝派《太上灵宝五符序》中。方中牛脂可用羊脂代,有补肾养血之功效。滋腻之品伍姜,使其滋而不腻,以发挥黑发健齿的作用。
八 还黑散
马齿苋子一升 白茯苓二两 熟地黄四两 泽泻二两 卷柏二两 人参二两 松脂四两(炼成者)桂心一两
捣细罗为散,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钱,渐旧加至三钱,晚饭前再服。主治“血脑虚”,发早白。
按 此方出自宋代道士王怀隐主编的《太平圣惠方》,有补肾补脑,养心黑发之功效。
九 头发尽白方
生地黄五斤 五加皮半斤 牛膝半斤
以酒浸地黄一宿,曝干后,与五加皮、牛膝九蒸九晒,同捣细罗为散。每日空心温酒调下二钱;放入羹粥中吃下亦可。治人年未及四十,头发尽白,服此令黑,添益精力。
按 本方仍是道士王怀隐所集,主治四十岁以下头发尽白,有补肾黑发之效。王道士在 《太平圣惠方》中还收载了许多黑发方,方中几乎都用地黄,说明地黄是补肾黑发的要药。此外首乌、黑芝麻、核桃、石榴皮也是常用之品,唯马齿苋子的乌发作用值得研究。
十 生地茜草膏
生地黄二斤 (净洗捣绞取汁)茜根一斤
将茜根细挫,以水五大盏,微煎,研绞取汁,更将滓再研煎,如此三度,取汁入银锅内,与地黄汁缓火煎如膏状,以瓷器盛之,每日空腹以温酒调半匙。服之百日,髭发如漆,忌生葱、大蒜、萝卜等。
按 本方亦为北宋道士王怀隐所集。有养血活血乌发之功效,药精易得,值得临床试用。
十一 青莲膏方
莲子草汁三升 生芝麻油一升 牛乳一升 甘草二两细锉。
上药相和,于铛内慢火煎之,才似鱼眼沸便搅之无住手,直至沫尽为度。澄清滤去滓,盛于不金器中。每用侯夜卧时,低枕仰卧,每鼻孔内点三五点,如小豆大,至六七遍止。良久乃起。有唾须唾,却勿得咽之,即啜少汤饮。如此点半年,白发转黑,落者重生。其效良验。忌蒜、萝卜、辛辣物。主治血虚美发髭发不生。
按 本方乃北宋道士王怀隐所集,点鼻生发黑发,巧思也。值得临床一试。
十二 长发神验方
蔓荆子三两 青葙叶三两 莲子草三两 附子三两 (去皮脐生用) 乱发灰半两
上药细锉,以酒五升,于瓷器中渍,密封头,经二七日(十四天)药成,仍先以米泔洗发令净,每日以乌鸡脂和涂之,月余可长一尺也。
又方:莲子草绞汁三升 羊乳一升 麻油二升 猪脂一升,先煎羊乳一沸,次入其余,更煎三两沸,放冷。以瓷盒贮之。每日涂发,七日外,不长者尽长。
按 上两方皆王怀隐所辑,都是通过擦发促使长发。第一方是以祛风邪为主,第二方是养发为主。若属脂溢性脱发,发不长用第一方(无须以乌鸡脂和);若属干性脱发,发不长用第二方。
十三 发黄赤令黑方
生柏叶(切)一升 猪膏一升
捣柏叶为末,以猪膏和为20丸,用布裹一丸,内泔水中,化破沐之,日三夜一,取黑即止。
又方:黑大豆三升 醋七升 醋煮黑大豆令烂,去豆,煎令稠,常用涂发令黑。
按 上两方均为道士王怀隐所集,何方为优有待临床验证。
十四 拔白生黑发方
白蜜 梧桐子
拔去白发,以白蜜涂毛孔中,即生黑者。发不生,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生黑者,主治少年白发(仅见数不多白发者)
按 本方为葛洪《肘后方》所载,后世类似拔白生黑发方甚多,都是受道家医学家之启发。可见道医美发方丰富多彩。
十五 治须发秃落不生长方
蔓荆子二两 附子二两(去皮脐生用)
捣细罗为散,以酒五升,和合于瓷器中密封二十日,药成。用时先以乌鸡脂涂之,后取药汁梳须发,十日后长。
又方:生姜汁 生地黄汁 羊子肝汁各一合
上药相合令均,夜卧涂之,十日便生。
按 上两方均为道士王怀隐所集。第一方乃受风邪落发,故用祛风药。还可加入柏叶、松叶、白芷之类;第二方乃血虚脱发,故用补血之剂。都是局部脱发之斑秃,故采用局部外用药法。
十六 牢牙乌髭方
旱莲草二两半 芝麻莘三两 诃子二十个 不蛀皂角三挺 月蚕沙二两 青盐三两半 川升麻三两半
上药为末,醋打薄糊丸如弹子大,捻作饼子,或焙或晒以干为度。先用小口瓷瓶罐子,将纸筋泥固济,曝干,入药饼在瓶内,烟灰火中,烧令烟出,若烟淡时,药尚存性,急取退火。以黄泥塞瓶口,侯冷,次日出药。旋取数丸,旋研为末,早晚用于揩牙(刷牙药),以温汤灌漱(使呀药时,须少侯片时,方始灌漱)久用功莫大焉。乌髭发之方甚多,此方颇为奇异,故抄之。
按 此方载《寿亲养老书》为宋代陈直所集
......旱莲草又名鲤肠草,孙真人千金方名金陵草,浙人谓之莲子草,其子若小莲蓬故也。芝麻莘即压过油的麻姑饼。青盐可以食盐代,但效力减少。
本方被元代《御药院方》收录,名为“仙方刷牙药”,与北宋华山道士陈摶牢牙乌发髭刷牙药(详见坎卦类第三节)大同小异,说明刷牙药牢齿、乌发一举两得。陈直说他祖父,也常用家传牢牙方(荆芥、川芎、细辛、当归等分为末刷牙)至老,牙齿不动摇。可见其疗效确切。
体会
本节所录诸方足以证明道医家对美发齿的重视及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清代以前除和尚、尼姑外,无论男女都是不剃发的。就是清代,男人也要留一条辫子,并以辫子的黑亮粗长为美。道士道姑都是留发的,他们头上的云髻是头发盘成,需要一头秀发,男人的髭须更是美的象征。“廉廉颇有须”是乐府诗对须发美男子的形容。三国名将关羽因胡须长而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道医、中医在美发方面有独特的发明创造,内服方、外用药应有尽有。从头发早白、几根白发到满头白发,都有相应的治法和医方;从黄发、落发、斑秃到光秃,都有可用之方。道家美发医方的特点不仅仅是美发,同时兼有轻身、固齿、延年功效。道医发明的滴鼻乌发术、拔白生黑发术,很有科学内涵,是道家哲学整体观的具体应用,颇有研究、开发和应用价值。
第三节 美身材方
美身材是使肥胖者轻身减肥,具有苗条身材;枯瘦如柴者,使之丰腴矫健。
轻身即减轻体重,俗称减肥。道家医方具有轻身功效者甚多,且多于延年作用并存,说明古医家就认识到肥胖不利于健康长寿。
丰腴,是使枯瘦如柴者肌肉丰满。病西施,虽有苗条的身材,象林黛玉那样弱不禁风,就不是健美的身材。
一 轻身长生方
胤丹八十四分 天门冬四十二分 苦参二十四分 白术二十四分 青木香十二分 菟丝子十二分 桂心二十四分 甘草十二分 茯苓二十四分 牛膝二十四分
上十味,蜜丸和梧桐子大。一服十五丸,日再服。日加二丸至二十四丸为止。。
欲要阴大而坚加巴戟天二十四分 肉苁蓉二十四分;
欲得小便滑利者,加泽泻二十一分;
多风者加防风三十分;
多头风者加川芎二十四分、山茱萸二十四分 山药二十四分;
若内伤者,加鹿角胶二十八分 续断二十分;
热着,旧爱干地黄二十四分。
忌桃李蒜菜,陈臭鲤鱼、醋等
按 本方为唐代道医苏游方,有轻身状体,益寿延年之效。本方既健脾除湿又温肾化湿,清热燥湿,佐以行气活血,俾湿浊通利,排出体外。湿浊去则身轻体爽,气血周流,精气布达,脏腑和调,寿命即长。所以本方并非单纯减肥轻身,而是着眼于整体调节,补泻兼施。特别适宜于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肥胖,男子肥胖而兼阳痿者。临床上可师其法,根据病人情况组方,可提高治疗肥胖病的疗效。
二 大力丸
熟地八两 当归二两 枸杞子二两 牛膝二两 杜仲二两 蒺藜一斤 鱼鳔二两 鹿筋二两 牛板筋二两 土鳖虫二两 甜瓜子二两 茯苓二两 地龙二两 自然铜二两 菟丝子二两 白术二两 乳香一两 没药一两 桂心五钱 炙甘草五钱 马钱子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二丸。忌房事百日。
按 本方载《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有健脾补肾,养肝活血,强筋壮骨,长肌增力之功效。脾土为万物之本,脾健则主肌肉而气力增,肝血旺,遍身筋壮,身体自轻,臂力自添;肾髓足,一身骨坚,耳目聪明,齿间发黑,容颜不改,力大无穷。
轻身不是减轻体重了事,而是既要身轻如燕,还要力大无穷。对于男士或当今之男女运动员很有意义。本方不含激素,不含违禁药,可做成药膳,供运动员平时食用,对增强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必有好处。对于一般人也需要轻健有力,所以本方可启迪我们研制新的增力减肥药。

三 天门冬煎
天门冬二百斤 生地黄一百斤 白蜜四斗
将药洗净,捣绞取汁,澄取上清天门冬汁和地黄汁,合入铜器中,微火煎之,令得五六斗,纳白蜜,汤上煎之,搅不离手,昼夜数日,令得可丸如鸡子大。每服一枚,日三。亦可以酒和服之,十日则知效也。令人肥,永不老。
按 本方载《太上灵宝五符序》,有养胃阴,滋肾液,使人肥健之功效。宜于胃肾阴虚,体质消瘦者。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天冬、生地、白蜜滋阴降火,益胃长肌肉,久服便可使人丰满。
四 益体服食方
白芝麻五升 羊脂二斤
将芝麻 羊脂微火煎熟,食饱为度。久食可令人丰腴。
按 本方载《太上灵宝五符序》,有滋阴润燥增脂丰体之功效。适宜于身体枯瘦,肌肤甲错如鱼鳞,大便干结者。若胃纳不佳,舌苔厚腻,阴虚夹湿热者,须在方中加入白豆蔻、扯陈皮、苍术等化湿之品。
五 补益蒺藜丸
蒺藜四两 鱼漂四两 防风二两 杜仲二两 枸杞子二两 首乌二两 山药二两 白术二两 牛膝二两 生地一两 木瓜一两 川断一两 补骨脂一两 楮实子一两 独活一两 陈皮一两 茴香一两 川芎五钱 黄柏五钱 肉桂五钱 苍术五钱 甘草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甜瓜子二钱五分 菟丝子四两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早晚每服一二丸,用白开水嚼烂送下,黄酒亦可。忌烧酒。
按 本方载《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有健脾开胃,益气固精,强力壮筋,令人肥健的功效。本方主药是沙苑蒺藜,《神农本草经》载“蒺藜,久服长肌肉”据史料,唐玄宗女儿永乐公主多病体弱,肌肤不丰。安史之乱时逃难到沙苑村,得服沙苑子可使人肥健之方,她坚持服食三年就体态丰盈,肌肤润泽如玉。本方配以健脾补肾养血之味,效力将会增强。
体会
身材美是人美的重要标志。现在随着生活的改善,肥胖者与日俱增,世界上将肥胖称为流行病,所以要求减肥者众。目前诸多减肥药充斥市场,多是以抑制食欲或增加排泄为主要法则,但对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肥胖办法和方药不多。所选轻身道家医方则有此功效,颇有研究开发价值。
胖人想瘦,瘦人想胖,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对于如干柴棍的人需要丰满一点才称得上美。所选三方亦可资临床参考,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轻健而多力,所以大力丸很有开发应用价值,特别是对运动员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