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镜像端口配置:中共选定1000名省级后备干部 年龄比同僚低4到5岁(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8:44

中共选定1000名省级后备干部 年龄比同僚低4到5岁(2)

2011年12月11日 09:22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胡佳恒

字号:T|T
22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更大的不满来自于“备而不用”,即后备干部在官员调整上并不占据优势的现象,反倒非后备干部后来居上,形成“用而不备”的现实。

这背后的成因复杂而有趣。大陆媒体报道称,不少基层后备干部只接受了简短的理论培训,并没有得到实践锻炼(比如挂职)的机会,而本单位认为后备干部成长只与组织部门有关,形成两不靠局面,使得后备干部的整个仕途发展趋向于自然生长。

后备入口标准相对笼统,入口之后又疏于管理。放羊的结果,自然是后备干部自身质量良莠不齐,备与不备的差别,越往基层越并不明显,间接导致后备干部难以走近“楼梯口”。

后备干部被派往“四个一线”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后备干部大调整中,中组部已会同各省市,直接掌握一批市县级优秀干部,进行跟踪管理和培养,或许能在小范围内缓解优秀年轻干部“备而不用”的怪圈。

地方省委也开始启动不同名称的配套工程,来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订立更细致的框架。比如在干部群体趋于老化,年轻官员数量相对贫乏的湖北省,就于今年4月,将大批年轻干部送往省委党校的“中青班”学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视为地方政坛新星。

截至去年底,湖北全省103个县市区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只有1.5%;35岁至40岁占9.7%。这串数字意味着,如果官员升迁保持以往速率,未来两年时间里,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的湖北地方干部人事,将陷入更为醒目的老龄化。在省委常委级别官员外调并不频繁的湖北,“大龄”干部的批量堆积,并不会带来过多的正面影响。而这种现象也并不是湖北所独有。

媒体报道称,为改善这种现状,湖北省委组织部今年首批选拔了80名年轻干部作为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培养对象,往下到各市(州),2080名年轻官员被挑选出来,作为未来县(市、区)党政副职和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的人选。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后备干部的配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不小的争论,典型事件包括1980年出生的周森锋出任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林区人民政府区长,1986年出生的牟阳(女)被提名为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镇长。最近的消息是,1981年出生的法学博士胡娟在10月中旬被任命为湖北省通山县委副书记,提名县长人选。

与年轻的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相比,更多基层后备干部的生活,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中的很多人被委以招商、维稳重任,不少地区以招商、维稳的成效作为后备干部升迁的考虑。

中央组织部门下发的文件中,概括提到培养后备干部时,可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一般而言,目前地方省委、政府对于急、难、险、重的理解,聚焦在了“四个一线”,即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信访接访、农村基层一线。

让后备干部参与接访的做法,至少在十七大之前,就已经在地方试行。如2006年初,福建省南平市就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

至2009年前后,从后备干部中遴选挂职信访官员才初步成型。一个显著的地方个案是,2008年沈阳市委制定《沈阳市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提拔使用后备干部,必须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第一批被送往市县信访大厅挂职的后备干部达到665人,其中市管后备干部17人,县管后备干部98人。2009年2月,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派干部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工作的意见》,将这种新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引向更多地区。

而在地方,尽管没有来自中央层级的明文规定要将后备干部培养与招商引资挂钩,但实际上,基层组织将后备干部推向招商引资一线的时间更早。大陆媒体报道称,2005年江苏省沐阳县就曾因招商工作不力,对90名招商不力的人员通报批评,同时规定这些人不得被列为提拔对象,属后备干部的也要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有基层后备干部说,在招商引资方面给后备干部“压担子”,并据此进行考核的做法,给人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大多数后备干部在招商前即没有工作接触面,又缺乏活动经费。

事实上,一些地方官员也将后备干部在征地拆迁工作上的表现,视为决定干部去留的重要指标。比如在旧城改造一线考核后备干部,表现优秀者适时重用,表现平淡者要从后备干部队伍中调整出去。

这显示出基层组织在判定后备干部的能力水平上,具有相当大的把握尺度,风格也更趋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