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12c5a60s2程序调出: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0:16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www.jyb.cn 2010年08月15日  作者:袁振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

  ■中央教科所 袁振国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召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全面部署。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不但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而且把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工作主题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并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这一主题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时代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通篇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适应时代要求,蕴含着“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科学思想,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使教育成为激活个人发展潜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突破素质教育实践难题,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面向时代要求统筹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青海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省委提出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完善措施,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力争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第一,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全省中小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布点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至今在校生不足50人的小学和教学点达到502所,占全省小学总数的24.52%,还有7个县的小学校均规模不足200人,与其相伴而生的问题就是师资配置失衡,办学成本居高不下,教学质量不高。我省近两年在海南州等地进行布局调整试点,收到良好成效。实践证明,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必须着力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改变原有的“小而全”的分散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适度规模集中办学,进一步激发学生争先争优的学习热情,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促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根据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必须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扩大规模、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做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立足“四个发展”,重点围绕全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及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为包括特色农牧业、化工、水电、有色金属在内的特色工业和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专业课程,积极利用省外和社会职教资源,在西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及藏区中职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必须按照“有特色、上水平、贡献大”的要求,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要走“招生跟着就业走、办学跟着市场走”,“办学围绕社会需求转、教师围绕学生成才转”的办学新路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与我省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更好地满足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

第四,转变民族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大力实施双语教育工程,加大汉语文授课量,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力争在学前或小学低年级,基本解决民族学生汉语听说及基本读写能力问题,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确实学好母语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能力和水平。结合学校布局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民汉合校”和异地办校、办班,加快建设面向牧区招生的“三江源”民族中学,积极谋划和争取青海民族高中建设项目,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创新培养模式,全员培训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双语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开发制作双语教学资源,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自然学科教学。积极推行普通话教学,加快提高少数民族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民汉兼通,减少学生就学就业语言文字障碍。

第五,转变教育手段发展方式,要着力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全省教育的能力,必须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不懈争取项目,积极构建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逐步达到在县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建设校园网络;在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中学建设校园局域网络;农牧区完全小学配备具有资源存储功能的硬盘播放设备,实现“班班通”;建立省级数字化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与中小学“校校连”、“班班通”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和城乡间开放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第六,转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着力创新载体和方法。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创新工作载体、方法和途径,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们要以大、中、小三个版本的《省情教育读本》投入使用为契机,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省情教育,力求将省情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有效,使之成为有青海特点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品牌和亮点。继续开展祖国意识、法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和感恩励志报国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我们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力、决策力、协调力、执行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挑战。能否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解放思想,观念上有转变;是否改革创新,体制上有转变;是否强化学习,能力上有转变;是否真抓实干,作风上有转变。